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易读生活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是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人们举行“祓除畔浴”活动的重要节日。说到上巳节,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关于上巳节是鬼节吗,以及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就一起来看看吧!
俗称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一些农村地区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在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
一、来源于“巫术活动”
大自然有一种草叫“兰草”,兰草有一种特别的香气,所以在古代被当作一种“灵草”,把兰草熬成汤用来沐浴可以辟邪。所以,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要进行斋戒,用“兰汤”沐浴就是斋戒的内容之一,而这项活动在每年的三月三日,由女巫组织领导。
二、来源于“生殖崇拜”,所以应该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
繁衍后代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古代时,人们对生殖非常崇拜,而阳春三月又是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的最佳季节,于是,古人在每年三月三日要在水边举办祓禊祭祀活动,具体内容就是用兰草熬的汤沐浴,洗濯污垢,消除不祥。
相传,农历三月三日是黄帝轩辕的诞生日,而中原地区也流传着一句老话“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所以,有人认为,“上巳节”的来源是为了纪念轩辕黄帝。
1、女儿节
上巳节又称为“女儿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礼,在上巳节当天,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未成年的小姑娘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水边游玩采兰,踏歌起舞,或是踏青、野炊、捕蝴蝶、放风筝……童年的乐趣也因此多了几分童真和欢乐。
古代的妇女特别是未婚女子不许到公共场所去,不许到有男人的地方去,而三月三的祓禊活动女子可以参加,后来就演变为男女相见、男欢女爱、女子祈孕的节日。所以有人说,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以上就是上巳节是鬼节吗相关内容,对于上巳节虽然现如今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大家都要好好的记住中国历史文化,包括节日。
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叫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这个节日可以追溯到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薰的草*沐浴,人们后来把这一种风俗称之为“祓禊”。所谓"禊",即"洁","祓禊"就是通过手执兰草洗濯身体,来消除病患,同时祈求福祉降临的仪式。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有“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人们在这一天纪念黄帝。同时在道家传说中,这一天也是玄天上帝真武祖师荡魔大天尊(真武大帝)的圣诞,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才有洗浴祈求福祉降临的说法。
在宋代以前,三月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比如说在周朝时,上巳之日"祓除衅浴"之礼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到了魏晋时代,则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据说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一个这样的“曲水流觞”活动中写出来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所以后人也把这个帖子称为《禊帖》。
三月三在古代又有情人节和女儿节之称,这一天青年男女互相约好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同时也是一种古代少女的**礼,在这一天,妙龄少女们"上巳春嬉",穿上漂亮的衣服,临水而行,载歌载舞,因此也称之为"女儿节"。杜甫曾有《丽人行》一诗传世:“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记录下了这一美好时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宋朝之后,上巳节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因为宋朝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女子要足不出户,从此中原再也少见这种天真烂漫之姿。但是,没有受到礼教束缚的地方,如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仍然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比如云南有名的泼水节活动,仍然可以看到“祓禊”的风俗人情。
在广西壮乡,三月三是壮族儿女们传统的踏青歌节,同时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侗族则在三月三则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黎族则把三月三称之为"孚念孚",是为预祝谷子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三月三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这是古人在近观已身,远取诸物的基础上,通过沐浴来外除身体污垢,内以纯净心灵的一种仪式,在医学不够普及的年代,确实可以对人的身心有一定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化出种种风俗,是中华民族的富贵财富。
当然古人为什么会选择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来举行活动,以及后面为什么要改成三月三日这一天,都是有原因的。这都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遵循“与四时合其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原则所定下来的,并不是随便选一个日子。如果是练习内家功夫的人,或者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造诣的人,在这一天练习武功,读书写字都会有与平时不一样的感受。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揭秘创青础关威周铁设激责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又称作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到了春秋战国已经盛行。但是在如今,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节日。上巳节简介:上巳(s)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各族民俗:(1)壮族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2)侗族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4)瑶族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6)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7)土族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上巳节的成来自语上巳节的成语是什么
上巳节的成语有:缩衣节口,枝枝节节,上篇上论。上巳节的成语有:节骨眼,节上生枝,捎关打节。2:拼音是、shàngsìjié。3:结构是、上(独体结构)巳(独体结构)节(上下结构)。上巳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关于上巳节的词语捎关打节上下有节繁文末节缩衣节口节上生枝节用裕民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上巳节的详细信息
上巳节又叫花朝节?
上巳节不叫花朝节。
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花朝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上巳节是哪天 上巳节是每年什么时候_万年历
导读:上巳节有很多种叫法,现代最常见的叫法就是三月三,而在古时候,常被提及的叫法是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上巳节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自然有很多习俗活动,那么上巳节是哪天?上巳节是每年什么时候呢?以下是万年历小编对上巳节习俗活动的介绍,想知道就来瞧瞧吧。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据传上巳节也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上巳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1、祓禊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畔浴是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
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古人认为,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朋友、家人、情侣之间都会互送香草香囊以期望身体健康、平安。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上巳节是哪天,上巳节是每年什么时候”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三月三的信息,请点击》》》三月三的来历
【传统节日】上巳节的节日别称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同时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节日别称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与日本女儿节的区别,日本女儿节也在三月三,又叫"雏祭"。因为旧历三月三日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桃花节"的叫法,是跟中国上巳女儿节来的,但是不一样的是,日本给幼年的小女孩也过节,主要针对几岁的小女孩,中国则更侧重未出阁的妙龄少女,这天,大人开始装扮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装打扮,由妈妈领着互相串门,头戴石榴花避邪求福。
中国的情人节
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为什么叫女儿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古代汉族少女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因此又叫“女儿节”。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上巳节叫女儿节的来历传说: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上巳也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女儿节又是中国七夕,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另外还有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1988年,广元市**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