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中集集团h股票行情(中集集团成本价8元后市走势如何?)

中集集团成本价8元后市走势如何?

我也买了中集集团不过我买入的是B股4.5元港币买入的。

中集集团属于什么板块的股票?

所属板块

QFII重仓板块,深圳特区板块,股权激励板块,深成500板块,海洋经济板块,前海概念板块,粤港自贸板块,2025规划板块,证金持股板块,海工装备板块,金属制品板块,广东板块,AH股板块,HS300_板块,参股券商板块,社保重仓板块,参股银行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经营范围

制造修理集装箱及其有关业务,利用该公司现有设备加工制造各类零部件结构件和有关设备,并提供以下加工服务:切割、冲压成型、铆接、表面处理,包括喷沙喷漆、焊接和装配;集装箱租赁。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及相关设备主要供应商, 集装箱产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是全球惟一能提供所有集装箱品种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集装箱供应商。中集集团加速了在车辆和罐式装备领域的扩张速度,在车辆领域中集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产规模厂商。

主业优势

公司及附属子公司主要从事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能源,食品,化工,海洋工程等装备的制造及服务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地区专用集装箱,罐式集装箱,集装箱木地板,模块化房箱,公路罐式运输车,燃气装备和静态储罐,道路运输车辆和海洋工程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服务。除此之外,本集团还从事物流装备制造和服务,空港设备,海洋工程设备,铁路货车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中集集团是军工股票吗

中集集团不是军工股票属于中字头股票国家控股的股票

中集集团可以长期持有吗?

不宜长期持有。航运和集装箱的牛周期不是每年都有,并且周期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中集不适合长期持有,必须有个估值的安全边际(我觉得22是顶峰,能达到前高25附近更好),周期快结束就立刻跑。

中集集团 (000039):11月13日股价出现向上跳空缺口-和讯网

受板块利好消息影响,该股快速拉升,出现向上跳空缺口,说明多方力量聚集,主力资金做多意愿明显。

截至发稿,该股报7.05元/股,成交量0.058万手,换手率0%,振幅0%,量比0.79。

中集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造修理集装箱及其有关业务,利用该公司现有设备加工制造各类零部件结构件和有关设备,并提供以下加工服务;切割、冲压成型、铆接、表面处理,包括喷沙喷漆、焊接和装配;集装箱租赁。截至2023年11月13日,该公司股东人数(户)为108,433,较上个统计日增加-10,168户。

请问一下中集集团公司是个什么公司,它在广东省江门市大鳌镇是总部还是分公司?股票代码是什么?

股票代码000039公司全称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总公司)是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港湾大道2号中集研发中心8楼。是做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业。它在江门市的是分公司

11月14日 9:50分 中集集团(000039)股价快速拉升-和讯网

分时图快速拉升意味此时存在大单买入,在大单的推动下,股价快速地上涨。截止发稿,中集集团(000039)涨幅2.68%,成交量7.179万手,换手率0.31%。

资金流向数据:主力资金净流入1797.76万元,占总成交额33%,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272.21万元,大单净流入525.5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4.63万元。

所属板块表现:通用设备0.07%、2025规划0.51%、物联网1.04%、高送转0.31%等。

公司主营:制造修理集装箱及其有关业务,利用该公司现有设备加工制造各类零部件结构件和有关设备,并提供以下加工服务;切割、冲压成型、铆接、表面处理,包括喷沙喷漆、焊接和装配;集装箱租赁。

如何看正在大涨的中集集团,短期机会与长期价值提升

撰文|闫瑞虎 编辑|LEE

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中集集团正在重新获得A股投资者的追捧。过去三个月,中集集团的股价从7元钱的底部走出,至今已经升至13元附近,特别在10月长假以后,股价开始大幅拉升,成交量明显放大。

睿蓝财讯在对近年中集集团的经营情况做出整个回顾后认为,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此次中集集团股价的回归,不妨对这家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型企业给予更高的期待,因为它63岁的领导人麦伯良推动的“二次创业”让中集集团正在发生非常实质的价值提升。

随着外贸复苏带动出口正增长,近半年来航运运费大涨,相比2020年年初美西航线运价涨了近3倍!新冠疫情中运力紧张导致运费大涨,同时也让集装箱标准尺寸的20英尺集装箱的造价业从6月底的1900美元/个涨到10月中旬为2300-2400美元/个,上涨了约20%。相比2019年前1600美元/个则上涨了近50%。业内预测,集装箱供需短缺状况将持续到明年春节以后。

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来自中国,其中中集集团占比40%。去年中集集团集装箱销售额接近200亿,毛利率7%。作为中集集团主业之一,集装箱如此大幅涨价,三季度财报显示,中集集团主业业务全线回升,业绩大幅改善。Q3单季度营收241.60亿元,同比增长27.5%;归母净利润8.80亿,同比增长2123.7%。

中集集团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早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它的主营业务除了集装箱制造,还覆盖了道路运输车辆、载具、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物流服务以及海洋工程、重型卡车、空港设备等。在世界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领域,目前有24个产品品类处于世界第一。

新晋董事长麦伯良提出“二次创业”

8月27日,已经掌舵了中集集团28年的总经理麦伯良升职了,他在新一届董事会上当选董事长。作为中国职业经理人中的常青树,麦伯良带领中集集团改变了世界集装箱制造的竞争格*,在世界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领域,把24个产品品类做到了世界第一。

睿蓝财讯注意到,麦伯良职务的调整正好发生在公司大股东变换之际。今年10月12日,深圳资本集团与中远海发旗下四家相关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此次交易共涉及10.69亿股的中集集团A股和H股股份,交易总金额人民币约105亿元。交易完成后,深圳资本集团持有中集集团股权比例达29.74%,成为这家营收近千亿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显然,新的大股东显示出对麦伯良的充分信任。这让麦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新时期的‘二次创业’”。他对公司上下说,“未来十年,大家需要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探索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中集突破业绩瓶颈,为基业长青打下基础。”

麦伯良在“中集日-对话“的活动中多次表达了“新时期已经来临”的看法。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了,中集内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我们要为未来的新中集,用我们创业的激情、创业的勇气,主动创新、变革,迎接新挑战”。于是,他希望他的员工相信,“历史再一次证明危机必定使我们的组织变得更有效,使个人得到更大的提升,一定会使中集变得更强大……(当前)百年不遇之变*,我认为这也是给我们,也给中集带来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

麦伯良:新的目标是把“世界冠军”产品从24个做到40个

1. 产城业务出表,引入新战略股东

中集产城主要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两大区域,从事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2016年至2019年中集产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2亿元、10.06亿元、28.93亿元、14.36亿元,2019年其在中集整体营收的占比仅为1.67%,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很小比例。

中集产城的总资产在2018、2019、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204.54亿元、280.85亿元、300.95亿元。以2019年末的数据作为对比,2019年末中集集团的总资产规模约为1721亿元,经营产城业务板块的中集产城份额接近17.5%。

8月6日中集旗下中集产城获得其原股东碧桂园约16.06亿增资后,8月18日再次公告中集产城拟引入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旗下的曲江文投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增资额约23.52亿,完成后曲江文投持有中集产城约20%的股权比例,中集产城增资扩股、第二次引入战略投资者正式签约。中集集团旗下中集申发对中集产城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约45.92%,中集产城将成为中集集团的联营公司。

投资地产带来的40多亿的收益,对公司业绩带来很大提升,地产开发属于高杠杆高负债业务,出表后,同时降低了中集集团整体的负债率。有了新股东的增资和更加专业运营,中集集团可把资源集中投入于主营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性业务的转型升级上。产城业务出表、引入新的股东等重大变革,也可视为中集集团“二次创业”的开*之作。

2. 集装箱业务,全球龙头,订单已排到明年春节节后

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产能基本分布在中国境内,其中,中集集团、胜狮货柜(00716)、上海寰宇和新华昌四大集团为主,占据了造箱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市场份额方面,中集集团市场占有率稳定在40%以上,一直雄居行业第一。2019年营收193.70亿,利润占公司净利润的11.5%。

最近几年集装箱业务营收数据:

 根据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前三个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分别为6.57万亿、7.67万亿、8.88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和7.5%,疫情导致的海运运力紧张推升海运费价格大涨,美西航线运价更是较年初涨了近3倍。

从集装箱进出口数据来看,9月份我国集装箱出货量为23万个,同比增加43.75%,较8月份强势反弹。从第三季度开始,我国航运尤其是集装箱市场有了明显的回暖。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46.75点,较上季度上升56.27点,集装箱运输企业的信心指数为153.32点,较上季度上升96.4点。

中集集团前一段时间在接待机构调研时对外透露,集装箱市场近期需求有明显增长,“目前公司集装箱订单已排至明年春节前后”。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59.49万TEU(去年同期:71.75万TEU),虽然同比减少17.09%,但同比跌幅相比半年度时收窄超过20%;冷藏箱累计销量8.41万TEU(去年同期:8.69万TEU),同比减少3.22%。

中集集团董秘办主任说:“很多机械制造行业大部分的产品,出厂价格变化都很小,但集装箱不会,以箱价举例,其盈利弹性非常高,为多数行业所不具备。你如果知道光集装箱业务高峰期一年净利润就曾接近四十亿元,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潜力”。箱价2017年是2100美元,2019年到1600美元,现在又回到了2100美元,明年有可能到2200-2300美元。“200美金,再乘以中集一年百万上下标箱的出货量,那又是多少亿的利润?”

3. 中集车辆拟回归A股,经营走向全球化

2020年5月中集集团公告了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于境内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消息。这意味着,中集车辆将成为A股第一家半挂车上市企业。中集车辆董事会表示,中集车辆A股发行有助于中集车辆进一步拓展A股资本市场融资管道,促进业务转型及发展,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中集集团而言,中集车辆A股发行完成后,将实现中集集团体系增值。

中集车辆业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从2019年年报看,营收227.7亿,利润占比净利润的25%。最大的半挂车收入135.5亿元,占比58%,目前已是全球半挂车销量龙头;其次是专用车上装收入73.8亿,占比32%;再次是半挂车及专用车的零部件收入15.0亿,占比6.4%。

最近几年中集车辆业务营收数据:

截止2018年底,中集车辆已在中国、美国、英国、比利时、波兰、澳大利亚、泰国和南非建立22座生产工厂(产能16.5万)和9座组装厂(产能2.6万~3.3万)。占板块32%收入的专用车,受益于环保和超载治理仍将持续4-5年的高景气成长,甚至有望超过半挂车业务,更高的毛利率也会带来更稳健的盈利能力。

在专用车领域,近日中集集团旗下集装箱业务扬州基地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出一款“疫苗三栖储运方舱”,其适用于海陆空等多种长途运输方式,将为疫苗在全球无缝、安全运输提供解决方案。

4. 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近几年营收稳步增长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899.HK),立足能源装备、化工装备(包括医疗设备)及食品装备业务,近十年整体平稳增长,其中2019年营收145.64亿,利润占比公司净利润的22%。

公司在ISO液体罐箱产销量、高压运输车产销量居世界前列;低温运输车及低温储罐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LNG接收站大型储罐、LNG加气站模块化产品及CNG加气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前三。

氢能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中集安瑞科的布*使它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在清洁能源领域,在氢能储、运环节的现有主要产品包括储氢瓶和罐式拖车。

中集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旗下“冷云”团队为冷链装备生产商。过去几年,公司积极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建成比较成熟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从而实现食品在全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监控和远程调整,确保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除了食品冷链外,公司还利用自身已积累的先进冷链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积极向医疗冷链、航空冷链等对温控有更高要求的业务领域拓展。

医疗设备方面,中集成功研发“疫苗三栖储运方舱”为新冠疫苗全球转运提供方案。

2020年前三季度期间新增订单约人民币38亿元,累计新增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截至9月底,在手订单约人民币105亿元。清洁能源业务板块是新增订单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工环境业务板块基本企稳;得益于良好的客户黏性,液态食品业务板块中标数个重大海外大型啤酒厂总包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今年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销售及工程项目订单放缓影响。2020年第三季度,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各业务环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整体收入稳定。

5. 海洋工程业务连续亏损,重组预期强烈

中集集团进入海洋工程领域已有12年,并一度将该业务视作是“未来重点发展、成长潜力较大的核心业务板块”。但该业务截至2019年已累计亏损超80亿元。经过资产减值后,目前看继续提记减值的空间不大。

“中集做海工产业已投入百亿元资金,如果都不做了怎么征服海洋?怎么利用海洋?怎么实施国家海洋战略?”面对外界的质疑,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2018年年末如此回应。

对于海洋工程业务,中集集团似乎也在考虑整合。中集集团也多次表示,正在寻求与一些大的国企或者央企合作、采取强强联合或者优势互补的发展规划,未来有可能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

2019年12月18日,烟台市**与中集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合作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并将其打造成为烟台实施系列海洋示范项目的依托载体。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并参与物流装备、消防救援、城市环卫、能源供应等城市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前三季度,海洋工程业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石油公司大幅削减油气项目支出,海工油气市场的复苏不确定性增加。2020年1-9月,中集来福士新增生效订单2.1亿美元(包括油气模块项目5个合计1.3亿美元,海上风电及渔业项目5个合计0.8亿美元),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7.8亿美元,其中非油气订单占比约74%,呈持续增长态势。项目交付方面:9月亚洲最大的多用途滚装船“渤海恒通”交付,是中集来福士在油气低迷行情下业务转型的代表之作。

6.物流服务业务

融合物流装备制造和物流服务优势,深耕跨境物流、集装箱系统服务、多式联运、装备物流四个业务领域,现已成为中国5A级物流企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业务走势逐步企稳,继续在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布*、核心资源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投入。2019年收入91亿,盈利占比7%。

7. 空港设备业务及消防救援车辆业务

旅客登机桥产品综合实力全球行业第一,航空货物处理系统业绩稳居全球前三位,机场摆渡车销量全球第二,旗下成员企业德国齐格勒集团为全球领先的消防救援车辆供应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板块营收从2016年30.73亿提升至2019年56.81亿,净利润从2016年1.31亿增加至2019年2.53亿,利润占比10.55%。

8. 重型卡车业务

开展自卸车、搅拌车轻量化工作,对工程车驾驶室全面升级,开发大双油箱、大容积气瓶等配置,提升整车续航里程。持续提升终端服务响应效率,加强内部红线管理,改善定额管理,严控人员规模,加快低效资产清理,加大商务降本力度。

物流、空港、重卡、金融近几年营收:

业务辐射带动新的增长点

新成立的子公司中集载具-有望再造一个百亿业务

中集集团2020年5月,正式整合旗下多家优质企业,成立中集载具控股有限公司(下以简称“中集载具”),新公司瞄准中小型单元化物流载具,该领域市场容量巨大,据机构估算,仅通用市场、汽车、化工及零售行业,需求总量就超过1700亿元,且每年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潜力。

截至2020年年中报,半年载具营收12.87亿,占比3.26%。

据中集载具总经理助理饶长海介绍,目前中国的中小物流载具仍以一次性木箱或纸箱为主,既不经济又不环保。以托盘为例,木托盘的市场保有量仍占65%,远高于发达国家。但可反复使用的塑料托盘和钢质托盘近年来有替代的趋势,塑料托盘的占比已在几年间从10%增长至25%。研究机构认为,随着塑料载具性能的提升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未来将会成为主流。

中集载具依托中集车辆巨大的产业链优势和中小型物流载具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产品模块升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主业之一。

氢能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布*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集安瑞科在氢能储、运环节的现有主要产品包括储氢瓶和罐式拖车。

预计2020到2025年期间,国内对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车储氢罐的需求将激增10倍以上。2025年,这两种类型储氢罐的国内市场规模预计约为人民币40亿元。

交银国际指出,液化天然气设备市场经验丰富的中集安瑞科具有迅速抢占国内氢能装备市场份额的潜力,并指出中集安瑞科在开拓未来的氢能储存以及建设国内加氢站市场潜力方面具有优势,预计中集安瑞科在2021和2022财年将取得约人民币3亿元和6亿元的氢能相关产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和4%,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燃料电池也蓬勃发展,中集安瑞科作为氢能源储能,运输的先行者,有望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的龙头。

中集集团近几年营收变化:

中集集团2019年营收构成: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

中集集团主营业务较多,在保持主营造业稳步发展同时,新晋董事长麦伯良带领集团正在逐步清理或整合那些与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目标并不相符,以及协同性、相关性较低的业务或资产。

公司朝向合理多元化发展布*。2017年9月,中集集团出售中集电商给丰巢科技,2020年4月又出售中集智能55%股权给上市公司东杰智能,如今的产城业务出表,引入碧桂园等,近两年中集也一直在推动其海工业务进行重组,再到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可看出中集管理层的对过去多元化发展修正进行修正,加速完成这个调整过程。公司集中精力发展主业高端制造,市场将重新对公司进行估值。

中集车辆回A股。中集车辆为高端制造和智能化制造的企业,若成功实现A股回归,中集车辆将成为全球第一家A+H股上市的半挂车制造企业。

集装箱业务景气度大幅提升,去年销售额200亿左右,毛利率7%,今年下半年集装箱大幅涨价,毛利大幅提高,半年有望给公司带来20-30亿净利润的提升。有望在未来1-2年继续保持较高收益。

能源装备方面,中集安瑞科是氢能存储,加氢站,氢用车装备的龙头,随着新能源的普及,氢能产业这方面业务有望爆发;新成立的子公司中集载具有望再造一个百亿业务。这两块会成为未来公司具有爆发力的增长点。

海工业务的亏损与产城产业务股权的出售和经营利润得以对冲。如果未来公司海工业务能够通过重组,摆脱这项业务的亏损压力,对中集未来的股价将带来实质帮助。

中集公司经历过若干次经济周期,具有抗风险能力,目前的总市值430亿,股价已基本反映了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随着新冠疫情的控制和全球贸易回归正常,2020年公司业绩已经触底回升,2020年下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集装箱业务强劲复苏,大幅强于预期。随着基本面的好转,公司去繁从简,业务的重心重新回到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我们预计2021年,市场会对公司进行重新估值,市值具有大幅度的上升空间。

闫瑞虎 睿蓝财讯研究员 

关注5G、半导体、新能源,交流学习

请联系邮箱yanruihu@cxbluechip.com。

睿蓝财讯出品 

“谭大胆”一声吼,这家A+H公司在香港市场股价抖三抖!

上周,中国重汽(03808.HK)在香港股价大涨,引起市场高度关注。9月21日(周五),该股盘中一度大涨33%,创历史新高。当日,该股收盘价21.65元/股,与前一周五的收盘价15.08元相比,上涨约43.6%。9月21日,恒生指数收盘涨1.73%,沪指涨近5%。

分析人士认为,公司有良好业绩托底,同时,公司将与大众合资在国内生产曼恩卡车、参加汉诺威车展等事件,是该股上周大涨的主要因素。"前几天就把跟大众合资的消息发出去了,这几天涨的都很好。"公司方面也如此表示。

同时,港股的商用车板块中,潍柴动力(023338.HK)和中集集团(02039.HK)涨幅也都超过了3%。

值得注意的是,9月初,在商界素有"谭大胆"之称的山东重工集团、山东交通工业集团、潍柴控股集团掌门人谭旭光入主中国重汽集团,兼任该集团新一代掌门人。在这个时候,该股的价格大涨引起市场较多遐想。这两件事是巧合,还是早有安排?中国重汽将走向何方?

与大众合资在国内生产曼恩卡车

从消息面来看,尽管与大众合资在国内生产MAN卡车一事目前尚未启动,但双方公布的合作细节,以及中国巨大的卡车市场,给市场带来较高预期。

大众汽车旗下卡车分支Traton和中国重汽(03808)9月18日在德国联合发布声明,Traton麾下的MAN品牌将与中国重汽组建合资企业,双方股权各占一半,在中国内地生产MAN重型卡车。MAN希望,这个合资公司未来能占据中国重卡市场20%的份额。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重型卡车市场,2017年,重卡销量超过110万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

MAN(中国)计划从2016年-2021年,销售和服务网点增加4倍,人员增加50%,为了合资公司的销售提前做准备。目前,MAN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工程底盘、消防车以及一部分牵引车,而在国外市场,MAN在牵引车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据悉,MAN和中国重汽自2009年以来一直有合作,MAN已持有中国重汽25%的股份。

9月19日,中国重汽豪沃T7H牵引车与曼恩、斯堪尼亚等国际高端卡车品牌同台亮相汉诺威商用车展,在商用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上半年业绩推动股价上涨

其实,中国重汽港股此次价格上涨已经是近期以来的第二轮上涨,上一轮上涨是从8月底、9月初开始的,但涨幅不太大。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第一轮上涨的驱动因素来自于公司8月31日公布的2018年1-6月未经审核的业绩,当天该股即跳空高开,并逆势上涨,收盘涨幅为7.72%,而当天恒生指数收盘下跌0.98%。

根据公告,今年1-6月,公司实现收入336.24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31.16亿,同比分别上涨约26.3%、68.9%。

"公司半年报出来以后,到现在股价都翻倍了。境外资金还是比较看重公司业绩的。"公司方面介绍,"自从中国重汽港股把亏损的资产剥离给中国重汽集团之后,公司赢利能力增强,公司股价也因此一路上涨,2年翻了10倍。"

谭旭光:要成为一个全系列商用车集团

谭旭光重返中国重汽后,外界便开始猜测,他将如何"整治"中国重汽?他在一次回答媒体的提问时,曾经提到了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整合,他将整合中国重汽的业务?他将如何利用中国重汽A股上市公司与港股上市公司这两个平台?

9月16日,谭旭光召开中国重汽集团千人干部会议。他在会上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重汽集团存在十个问题:团队缺乏合力、文化没有特色、战略路径不清、财务管理不严、费用管控低效、干部缺乏激情、纪委监督无效、审计约束不力,以及信息严重不通。下一步,中国重汽集团要不断地找问题、查原因、定措施、见效果。

由此看来,谭旭光对中国重汽集团内部的"整顿"已经开始。那么,他将如何整合中国重汽集团的业务呢?他会把他管辖下的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山东交通集团、潍柴集团的业务放在一个盘子里考虑吗?目前尚不得而知。

但谭旭光曾于9月初在中国重汽的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的愿景不能抱着重卡不放,我们要成为一个全系列的商用车制造集团。我们要用3年时间,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要成为一个全系列的商用车制造集团。如果中国重汽称第一,陕重汽成第二我们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商用车集团。"

谭旭光强调:"中国重汽什么时候全系列商用车做好了,才叫真正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Traton首席执行官兼大众商用车汽车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AndreasRenschler表示:"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型市场中最强劲的参与者之一。运输行业面临的挑战更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和建立紧密联盟。运输量增加,法规和数字化需要卡车行业进行改变和增加灵活性。建立伙伴关系是将这些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正确答案。"双方还将进一步评估技术合作方面的机会。预计将探索的领域包括动力链、电气化、自动驾驶以及客车。除了计划中的合资企业,TRATON和中国重汽还打算扩大成果,从协同效应中更多获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中集集团h股票行情(中集集团成本价8元后市走势如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