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万科股票为什么下跌(万科为什么会被低估? 先看下被低估的万科:从2021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跌了近1/3。这还是我们印象里的价值股万科吗?再看下边的周线图大趋势... - 雪球)

万科为什么会被低估? 先看下被低估的万科:从2021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跌了近1/3。这还是我们印象里的价值股万科吗?再看下边的周线图大趋势... - 雪球

先看下被低估的万科:

大趋势还是斜线向上!5倍左右涨幅,大概7年的时间。26%的年化利率,也不错了。

其实仔细想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房地产作为黄金产业,只要买就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后主要是居住需求,投资需求下降。

2.目前市场推崇成长股,芯片、新能源车、医美,涨幅颇大,茅指数被宁指数替代的情况下,价值股自然不受待见,基金还有散户从价值白马撤出,加入成长股盛宴!

3.市场对房地产公司资金链的担忧,特别是恒大千疮百孔的债务,随时可能崩盘清算,这种担忧蔓延至整个房地产行业,万科也受到波及。

但是万科也有其优秀的方面:

1.万物云,作为万科的物业,是低周期产业,估值保底1000亿,安市场目前估值,可以估到2000亿,加上万科物流地产发达,估值面对万科来说,严重低估!

2.风水轮流转,成长股从巅峰下落时就是价值股抬头之日,可以看下在熊市时市场对价值股的推崇,因为价值股稳定,确定性强!作为平衡配置,建议配置一部分。

3.万科的财务非常优秀,早早喊活下去的万科没有像恒大一样一直踩油门加杠杆,即使国家需要倒闭几家地产公司,也轮不到万科。何况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秩序,不会让那么多地产公司倒闭的,敲打敲打就够了。

所以作为分红不低,市值低估的价值股,个人建议左侧交易者少量买入,以月或者季度为单位分批买入。右侧交易者待反弹超过前期波谷再买入。做时间的朋友,时间先生会给出合理的价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市场先生那低价买入,耐心持有,仔细观察,等待市场先生从沮丧变狂热。

请关注“小数践行”,不遗漏重要信息。你的转发和赞赏是我前进的动力!

为什么万科A近两天的股价一直在下跌,高手进!

地产前期强势中,任何一个股票都不可能强者恒强,热点结束之后,必然就会偃旗息鼓

万科与宝能之争是怎么回事?

万科宝能之争始于2016年,当时宝能集团以及其关联方多次增持万科(000002.SZ)股份,持股比例超过了世界500强房企的龙头企业万科的25%,成为其最大的股东。短短数月之内宝能集团就从持股数几百万股涨至2500万股,形成“快进快出”的现象,引发市场质疑并被证监会关注。

万科创始人郁亮对于宝能的持续增持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宝能此举严重损害了万科的长期利益。2016年11月28日,宝能发起了股东议会,透露出增持万科股份的目的为更有利于推动其控制权转移,同时计划替换万科现有管理层。

此后不久,万科的非控股股东恒大集团和金科集团联合上报了一份称宝能有非法控制上市公司意图的报告,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随后宝能集团和万科之间展开长达一年多的权力争夺战,期间出现了各种市场传言,比如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起的针对宝能的“全国股东大会”,等等。

最终,知名企业家孙宏斌出任万科董事长,通过数次增持和现金收购,成功控制了万科。宝能则在2018年11月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万科投资和权利争夺战,以4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出售给了珠海市国资委。

总的来说,万科宝能之争起因于宝能集团的股权增持,而随后演变为股权争夺战和权力斗争,最终以孙宏斌控制万科和宝能退出万科为收场。

只缘身在最高层|万科股票下跌的原因竟然是

股市段子:中国的BAT,腾讯的钱被南非人赚走了,阿里的钱被日本人赚走了,百度的钱被美国人赚走了,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红利,竟然统统被老外拿走了。百度好不容易回到香港来上市,却套了一大批中国人。

    

     又是券商制造出来的一个新的题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望加速、免税购物迎来机遇。今年海南省**工作报告中明确,“十四五”时期海南将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对内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完善全岛免税销售网络,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券商喊话:赶紧买卖,我好赚佣金。

    腾讯大股东宣布减持!1000多亿大抛售,被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投资:已赚1.6万亿。据报道,腾讯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Naspers)子公司Prosus将出售1.92亿股腾讯控股股票,持股比例从30.9%下降至28.9%。此次交易据悉涉资至多1141.8亿港元。这两年啥也没干,光见证历史了!

-行业动态-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要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有效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注意是“积极稳妥推进”,比过去的“积极推进”,多了两个字。

     4月7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21武汉特别峰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表示: “疫情封城给武汉一个展示,武汉为中国战胜疫情赢得了时间,武汉的成功不仅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是树立了很好的样板。”王老师的出现总能给大家一个惊喜,还是那么的阳光。

   

-万科复盘-

    

    地产又是一日游行情,从多空表上看,地产又走空了。大概是被“遗产税”吓破了胆,炒地产的,没几套房子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心脏不好的,建议别炒地产了,一年上千条利空。三道红线已经斩断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让地产商赔本卖吆喝吗?

    万科股价下跌的原因:不是业绩不及预期,而是业绩太好可能让某些部门感到震惊。都3+2式的监管了,利润还这么高。难就难在万科不会造假,还这么透明和实诚。地产不属于受扶持的行业,而是拥抱监管的行业。位高遭人妒,峰高招风怒。这架势,北向资金也被吓得不轻。

栏目主理人:小皮

万科投资者。擅长对大盘的多空分析,跟踪地产及万科股价趋势。

控盘点

万科为什么又跌这么多?

人类具有一种叫做“禀赋效应”的心理现象。也就是总认为自己拥有的某种东西要比同类强的多。

我记得以前有个同学,会在网上和别人争藏獒还是狼更厉害的话题,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很多股票购买者在这一项上也不例外。

我在一个所谓的投资者群里,发现其中的地产股票爱好者分成了保利派和万科派。他们时常争的昏天黑地,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停战——在看到宁德时代股价上涨时,他们都认同买这个股的人是xx。

话说,这两天又争开了。因为万科出了半年报。

无疑这是个令很多投资者失望的半年报——万科的净利润竟然下降了11%以上。这好像是最近20年还没发生过的。上一次中报同比净利润下降是在2002年,再上一次是在1996年——很可能,现在读这个稿的有些读者1996年还没有出生呢。

万科的中报中还记录了一个重要的数据也在下跌——那就是毛利率。万科的销售毛利率出现了大幅度下跌,从去年年报(行业统计口径)29.25%下降到现在的22.94%。

在星期一市场开动之前,保利派还在因为万科的中报而幸灾乐祸,万科如果大跌,这说明他们的选择股票的能力更强——不过他们只猜对了一半,万科是大跌了,而保利也没好到哪里去。

咱们以前聊过一次万科——从年初算来,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超过40%。而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利润同比下滑的中报,真有点令很多长期持有万科的投资者崩溃。

那么万科是不是已经因为所在行业遭到调控,变成一家糟透了的公司了?

大概就几点来说说。

第一个,最被投资者看中的毛利率下滑。

这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的确重要。

因为房地产公司的报表和制造业不同,营业额和销售成本反应的是结算项目的数据,而净利润的中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反应的是当期花费)。所以毛利率反而更能体现房地产公司项目运营的真实情况。

万科的平均存货周转率在0.33左右,也就是说,万科当期报表一般来说体现的是3年前的项目运营情况。这么算下来,今年中报对应的大概是2018年初,而去年上半年的疫情延缓了万科的结算速度。所以今年半年报反应的真实时间大概还要往前几个月。

地产公司的毛利是怎么算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结算项目的销售额减去项目购地成本和建设成本。

在2017年,地产公司的购地成本是一个*域性高峰,所以万科从去年的财报到今年的中报,毛利率会有大幅度下滑。这个现象不单体现在万科的报表上,在其他地产头部公司也都有反应。比如金地集团,毛利率也是从2019年的报表就开始出现连续下滑。

各个地产公司由于大量进行土地储备的时间点和存货周转效率不同,所以毛利率下跌的规律性和幅度也有差别。

这里比较不同的就是保利,这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周转稍慢。从稍长一点的时间看,他们会是一路货。

相信这一指标在今年的年报中有所改善。这是因为万科公布的平均购地价格从2017年的接近八千下降到五千四百多。而结算价格2018年的项目却比2017年涨了一些。

不过从长期看,地产公司的毛利率下跌几乎是必然的。

可以设想下,现在你住的地方附近,相对于4年前,是不是盖民居的工地越来越少了?好多人买房,其中二手房占的比率越来越高。

原因也很简单,在一线二线的城市中心,更适合上班族群居住的地方,能盖房的地方已经盖的差不多了。即便是大型地产公司,他们想要盈利,相对于以前,房子盖的终将越来越偏。但于此同时,地价去没有趋势性的下跌。

净利润为什么这么糟?

最触动投资者的肯定还是净利润。我的亲戚中有老年人也在买股票。她几乎接近于文盲,但都知道关心净利润这个数字。

万科的中报净利润虽然下降了,但起源于更多来自于毛利润的下降。毛利和净利润的比较,其实万科中报中三费的占比是下降的。

这主要是因为万科的保守策略,他们为了满足监管的三条红线,这一段一直在降低杠杆水平,所以需要偿付的利息占比在减少。

净利润没有预期中的增加还有个小原因,就是万科的利息费用化率在上升。这个问题咱们在上次说万科的时候提到过——也就是地产公司会把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中的一部分记作资产,在在内地头部房地产公司中,这样记作资产比率最小的就是万科。在今年的中报里,万科这部分记作费用的比率超过60%。这也会对冲掉当期的净利润数字。

这种会计思路其实对公司的实际价值更有溢出。有的评论者认为万科此种方式是为了隐藏利润。我倒觉得,其他公司不这么做是在夸张利润。

其实对于地产公司来说,利润指标和他们进行结算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年底之前,万科加快结算速度,是可以对利润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的。

怎么看一家地产公司的“可投资度”

在内地监管的大前提,房地产行业的确可能像万科以前认识到的,走过了黄金时代。

一家值得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地产公司,以此种逻辑看,他应该具备几个特点。

一个是除了直接房地产运营以外,他的相关多元化运营状况如何,其多元化公司在各自圈子里是不是具有头部地位。

资金回笼能力如何?是否能保持保守杠杆率的同时并不会让自己被边缘化。

并且有足够的现金和资源整合能力,让公司在未来的市场中具备并购同类的能力。

从这三项指标来看,万科应该还能算是不错的头部房地产公司。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股票的价格要足够便宜。

另外,为了不得罪保利派,应该承认,保利在这些方面做的也不错。

注:我的分析可能是错的。文章并无劝诱读者购买或卖出相关证券的意向

​债市异动、股价跌惨!万科怎么了?_手机新浪网

来源:中访网财观

覆巢之下无完卵。市场对房地产的恐慌,这一次波及到了万科身上。

近期,标杆房企万科美元债出现异动,尤其2027年11月和2029年11月到期的两只远端美元票据,自10月16日以来跌幅较大。

就在前几天的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郁亮还力挺楼市,反驳了房地产“过剩论”,称“市场短期存压力,长期要有信心。”

10月31日,针对投资者提出的“公司的美元债大跌是否因为偿付能力出现问题”的提问,万科也有回应。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万科表示,近期公司境内外部分债券品种交易出现异动,并非公司基本面出现任何问题,主要是市场情绪波动所致。同时境外市场出现有关公司的不实猜测,导致公司美元债价格在上周尾出现大幅波动。

万科基本面如何?也是前几天,该司发布三季报。蜜妹看到,有些数据确实有在下滑。如下图: 第三季度营收894.2亿元,同比下降31.6%;归属净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22.5%。

今年1-9月,万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03.1亿元,同比下降14%。归属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下降20.3%。

销售方面,第三季度万科合同销售面积521.4万平米,销售金额76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9.3%和22.9%。

1-9月,万科累计合同销售面积1,818.4万平米,销售金额2,80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和10.8%。

此前国统*数据显示,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4806万平米,同比下降7.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3%。商品房销售额89070亿元,下降4.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9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3.44,相比8月的93.55也下滑了点。

10月,根据克尔瑞数据显示,万科前10月销售额3116.1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去年的3406.7亿元下降约8.5%。

另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10月,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近半数百强房企业绩同环比双降。

总体来看,1-10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634.6亿元,同比降低12.8%,年内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

财务方面,万科三季末货币资金有减少,从去年末的1372.1亿元,降低到1036.8亿元。资产总计从去年末的约17578亿元下降约1111亿元到16467亿元。

另一边,相比去年末,万科三季末的负债总额也在下降,总负债从2022年末的13521.7亿元下降至12385.7亿元,降幅约1136亿元。

这1136亿元的下降额度里,其中流动负债占约13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从上年末的41.3亿元降到36.5亿元;应付账款从上年末的2892.2亿元降到2489.4亿元;合同负债从4655.8亿元降到4075.4亿元(这部分主要是销售的下降);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上年末的639.22亿元下降到474.91亿元。

截至2023年三季末,万科的非流动负债总额有所增长,从2022年末的2743.7亿元增长到2991亿元。其中主要是长期借款的增长,三季末该数据为2150.6亿元,比去年末的1807.7亿元多了约342.9亿元。

综上,相比销售情况,万科的财务状况更稳一些,至少从账面上看,现金流暂时无忧,短债也都能覆盖。

但销售才是重中之重,没有销售,哪来钱赚?总吃老本或者靠其他渠道融资也不是长久之计。

此次美元债异动,有报道说可能与近期万科被机构下调评级有关。10月17日,惠誉国际曾发布评级报告称,将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BBB+”调低至“BBB”。

在大跌之后,11月初万科的美元债价格有所修复。11月1日,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的2027年到期的美元债每一美元买价上涨1美分至45美分;其2024年3月到期的美元债每一美元亦上涨2美分,创去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A股市场,万科的恢复则来得没这么快,据蜜妹观察,其躺在11元出头的价格已经小1个月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返30+元的巅峰。

10月2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称:“万科股价已经远远低于净资产,有没有考虑增持或管理层个人增持,以增强市场信心?”

万科A对此的回应是:目前股价走势与行业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转变以及行业面临多种挑战有关,公司将努力做好经营,守护公司安全;同时,也会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和利用,最大程度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末,万科三季报发布之时,该司也披露了一项董事会决议公告,提到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2023-2025年度奖金方案:董事会**和总裁2023-2025年度现金薪酬方案继续和年度净利润挂钩,并增加年度股价变动作为调节系数,将公司A股每日复权收盘价的全年平均值作为对比指标,强化股东利益导向。

表决结果为赞成8票,反对0票,弃权0票,回避表决3票。董事郁亮、祝九胜、王蕴回避表决。

总的来看,万科目前尚还是稳健的。但作为行业的优等生代表,其股价低迷、债市异动也告诉我们,虽然前段时间各种刺激让人兴奋,但房地产的低潮期远没有过去。

如郁亮所言,“市场短期存压力,长期要有信心”。只是这个“长期”的期限,到底会是多久?

内容来源: 闺蜜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我买了一手万科A股,今天突然股票跌了2块钱。请问是怎么回事?看网上说什么除权日后悔这样

今天的大跌是因为这两天出的利空消息,调高二套房利率,卖房交利润的百分之20作为契税,打压房屋投机。关键不在于这个政策,关键在于,背后折射出的调控房价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不会改变。所以对地产股和银行股都是利空。但不用过于悲观,你没发现保利,香江这类地产股跌停后被大量吃进么?现在抛的都是小散。庄家趁机吸筹,因为地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如果有一天出了扶持房产的政策,那才是真正的利空呢。

万科股东及持股比例分别是多少?

万科A从目前的公布的数据和信披结果显示:2018年6月30日至今股东总人数是递减的,分别为27.97万-28.22万-26.18万-24.38万-23.91万-22.30万,尤其是在2018年的后半段下降明显,也就是万科的股价大幅下跌的过程中,说明了均属于普通投资性股东对于万科的股票进行抛售。

截至目前的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是: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2.43亿占比29.4%

HKSCC NOMINEES LIMITED 持股13.15亿占比13.15%

钜盛华 持股9.26亿,占比8.40%

其余分别为安人寿的投资基金持股7.00亿,占比6.34%

国信证券-工商银行-国信金鹏分级基金持股4.57亿,占比4.14%

前海人寿持股3.44亿,占比3.12%

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德盈1号基金持股3.29亿,占比2.9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加,目前3.00亿,占比2.72%

中央汇金持股1.90亿保持不变,占比1.72%。

万科属于国内顶级的地产集团公司,股本数量较大,在整个权重地产板块中的占比较大,因此持股的十大流通股东基本以国资、外资和大型资金为主。个人投资者基本看不到身影,相对而言在地产板块中万科的市场表现和股价表现均相对稳定,值得在市场的相对低位长期持有布*。

通常而言,在财报显示上股价连续调整到低位,在技术上构成较为明显的支撑后,尤其是完成一般3/5完成的下跌结构均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那么在财报上显示的就是股东人数在股价下跌是出现三连降,但是业绩稳定或者增长就是比较好的进场信号。

当然这不是唯一标准,需要从技术面、财报和大盘指数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

万科A的股价为什么从6月13日的17块一下子到6月16号的10块了啊?

送股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万科股票为什么下跌(万科为什么会被低估? 先看下被低估的万科:从2021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跌了近1/3。这还是我们印象里的价值股万科吗?再看下边的周线图大趋势... - 雪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