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瑜13岁官拜东吴水军大都督的故事
呵呵,这个是传统相声《八扇屏》里的吧?p>史没有这件事。请看三国志周瑜传: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由此可见,建安三年时孙策立业,此时周瑜已是24岁。又怎么会在13岁时为东吴水军大都督呢?建安十三年孙权与江夏黄祖作战时,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此时周瑜是34岁。
为什么吴国大将叫都督?
“大都督”这一官职,翻译过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由曹魏设置,但是并不是一个常置官职,是属于某个人担任某个职位以外兼任的“加官”。因为吴国的制度与魏国相同,因此吴国也有大都督一职。吴国也只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人被称为大都督!
吴国大都督是什么官?
吴国大都督是吴国的军事总指挥,负责指挥吴国所有军队的对外战争和对内防务。吴国大都督这个官职属于一品,不常置,属临时的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担任过吴国大都督的主要人物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东吴大都督为什么个个风光
从周瑜领兵抗拒曹操开始,人们习惯于把东吴在前线统兵的将领称之为大都督。
其后有鲁肃、吕蒙和陆逊都处在这个位置上,直到陆逊当上了上大将军为止。
东吴的大都督,个个功勋卓著,在东吴所受到的待遇也是风光无比,同时代魏蜀两国的类似人物,无论是军功、权力还是受信任的程度,都是无人能比。
那么,他们为什么个个风光无比,而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
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成就千年风光
曹操南下荆州,在刘表的儿子投降得到了荆州水军后,顺势南下,想一举解决江南东吴政权,进而统一全国。
孙权内心里是想和曹操一战的,但江南的一班文臣却觉得东吴力量太弱,大多倾向于投降。
鲁肃单独劝谏孙权,说只有他孙权不能投降,并劝他将周瑜从前线调回来。
周瑜回来后,指出了曹操南下的四个方面的短处,东吴有四个方面的长处,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必定能够战胜曹操。孙权坚定了抗曹决心,并让周瑜和程普先行,与曹操决战。
两军在赤壁相遇,由于曹军染上瘟疫,两军刚交战,曹操就将军队退回到江北。
尽管如此,但曹操的兵力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长期对峙对东吴很不利。
周瑜采纳老将黄盖建议,以诈降之计火烧曹军战船,曹军被烧死和落水而死的兵士不计其数,无奈只好退回到南郡。人们将这次战斗总结称为“火烧赤壁”。
曹操自己回到许都,留下曹仁守卫江陵城。周瑜又让甘宁占领夷陵,待江陵成为一座孤城后与曹仁决战。
周瑜不顾伤痛,亲自巡视军营,激励将士,终于将曹仁打败,曹操的势力退回到樊城襄阳一线。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彻底遏制了曹操在战略上进攻的势头,奠定了三国鼎立格*的一个基础,而周瑜就是这场战役最为出色的指挥员,因而被人称之为“周郎赤壁”。
鲁肃单刀赴会威震关羽
夺取江陵不久,周瑜去世,鲁肃接替周瑜在前线领兵。鲁肃领军早期,正是三家内部各自有事,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因此在鲁肃身上也没有叫得响的战绩。
但鲁肃治军严明,训练军队,部署得当,也为东吴军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就他个人来说,最风光的当属他和关羽的“单刀赴会”。
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为名,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郡,刘备找借口不还,两家发生了争战。
孙权派遣吕蒙进攻长沙等三郡,让鲁肃在益阳抵挡关羽。鲁肃邀约关羽阵前相见,要求会见的将军们单刀赴会。
鲁肃责备关羽说,我们借给你家土地,是因为你们当初(当阳长坂坡)兵败,没有资本的缘故。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益州,仍然没有奉还的意思,我家现在只求得到三郡,你们还是不从命。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关羽手下有个人就插话进来,遭到了鲁肃的严厉斥责。关羽自知理短,使眼色让那个人离开。由于其他原因,两家定界言和。
在演义和戏曲当中,“单刀赴会”的英雄是关羽关云长,鲁肃只是个为关羽配戏之人,而实际情况是,提议单刀赴会的是鲁肃,理直气壮大气凛然的也是鲁肃。
鲁肃原本是个文臣谋士,关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赫赫武将,鲁肃敢提出来和这样一个人“单刀赴会”,的确是豪气干云,风光一世。
吕蒙偷袭江陵兵不血刃让关羽英雄末路
在吕蒙身上有一个成语叫做“刮目相看”,是由“刮目相待”演变而来。是说鲁肃认为吕蒙本不过是一个武士,没想到学问也是了不得。
鲁肃的后继者就是这个吕蒙。而吕蒙的风光正在于偷袭关羽的治所江陵城,让关羽无家可归,兵败被杀。
关羽准备北上夺取樊城,想抽调后方的兵力一举拿下,但由于吕蒙就在他的后方,关羽一时间不敢贸然造次。
吕蒙看明白了这个形势,上书孙权,要求以治病为由暂回建业,从而麻痹关羽。
孙权同意了他的计划,公开召吕蒙回去,关羽果然上当,率军北上,后方的江陵城空虚。
关羽虽然取得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辉煌战绩,但樊城内的曹仁还在坚守,关羽也一时间难以抽身回归。
吕蒙出兵,他把精兵藏在大船之中,让摇橹的人穿上白衣,扮作商人模样,很快拔除了关羽设置的江边哨所。
吕蒙来到南郡,又诱降了将军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抓获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全部家属。
吕蒙对这些人予以优待,还允许这些人向军中的亲人写信,关羽的将士丧失斗志,绝大部分逃归投降了东吴。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所属的荆州部分完全归东吴所有。
人们把吕蒙最为精彩的军事行动总结为“白衣渡江”。
陆逊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优秀军事家的地位
在击败关羽的行动中,东吴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这就是陆逊。
吕蒙回建业治病,就是由陆逊代替他的职务。陆逊到达陆口,就给关羽写信,除了把关羽好一顿赞扬,还让关羽觉得他有“自托之意”,因而更加放心后方。
江陵之战,陆逊也是立了大功,他在江陵上游将险要断绝,又将房陵、秭归的蜀将打败,彻底切断了关羽的西归之路。
后不久,刘备率领大军伐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看看陆逊统帅的这些将领就知道他该有多牛,朱然、潘璋、韩当、徐盛,这些人那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更厉害的还是那个孙桓,孙权的族侄子,陆逊把他放在夷道,首当其冲成为刘备攻击的目标。刘备围攻,孙桓求救,诸将讲情,陆逊按既定部署进行,根本就不为所动。
等到刘备疲惫,为避暑热将部队置于山林之中时,陆逊一把火将蜀营烧毁,夷陵之战大获全胜。人们将战役称之为“夷陵之战”,而将这次战斗称之为“火烧连营”。
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牢固态势,此后吴蜀两国再无战事,只能是共同对付曹魏,此战也奠定了陆逊优秀军事家的地位。
东吴的将领为什么个个风光?这原因当然是他们都有着出众的才能,毫无疑问都是那个时代的拔尖人才。
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孙权给了他们信任和权力。
孙权虽然有着打仗的经历,但他的战场能力实在平常,所以他很快地完成了角色转换,只作为战略上的最高指挥纵览全*,具体的战事都由这几个大都督来指挥完成。
正因为如此,这几个人的才智得以施展,命令得以执行,在为巩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在军事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英名。
所以后人不得不感叹,东吴的人才虽然都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但却能够在乱世中生存这么久,这与孙权的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
「推荐阅读」
刘备能称帝,幸亏这个谣言!
东吴多猛将|为何被张辽吊打?
三国最精彩的一场战斗,不是赤壁而是…
草船借箭改写剧本
这是草船借箭的课本剧:旁白:(背景)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用弓箭最好。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迟。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只要三天。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旁白: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旁白: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鲁肃对周瑜: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冬打算,回来报告我。诸葛亮对鲁肃: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旁白:鲁肃答应了诸葛亮。不对周瑜提借船的事,使得周瑜更加迷惑起来。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哪里去取?诸葛亮:不用问,去了就知道。旁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于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旁白: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新三国第53集周瑜和鲁肃喝酒对话是什么
忘了,那画面好和谐的(* ̄∇ ̄*)原来周瑜就是那江东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东吴大都督周公瑾啊(´∀‘*)
三国东吴的四大都督
说到三国,人们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蜀国和魏国,其实吴国绝对不可忽视,它的国土和人口都超过了蜀国。孙权能称霸江东,除了依靠长江天险,更依靠的是手下卓越的文臣、武将。文臣有张昭、顾庸、诸葛瑾、吕范等,武将有甘宁、太史慈、攀张、周泰等,这其中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后期的诸葛恪、陆抗等无论是名气还是功绩都无法与四大都督相比,这里不讨论。
周瑜,东吴第一任都督,和孙策一起评定了江东,为孙权建立了根据地,是三国水军将领的一把手。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荆州、北伐中原。
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考虑到东吴的实力,不得不接受了鲁肃联刘抗曹的战略思想,其实他内心里根本不想联合刘备,反而想在刘备实力不强的时候消灭之,这个从赤壁之战过程中可看出(这里只讨论三国演义,而非三国正史)。
曹操攻占荆州以后,孙权犹豫不决,周瑜和鲁肃一样极力主战,使孙权下定决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周瑜凭借自己的智谋,带领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
他使用反间计令曹操杀死蔡冒、张允;使用苦肉计,命黄盖诈降;使用火攻计,火烧曹操战船。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立下了盖世奇功。
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就没有后来的吴国。所以说,在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的功劳是最大的。可惜周瑜之子,都不争气,不务正业,经常惹是生非,如不是孙权看在周瑜的面子上关照,早就被杀了。
鲁肃,东吴第二任都督,周瑜临死前推荐。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巴蜀、控制长江流域、联合荆州,遇有合适时机出兵中原,否则在南方称霸,类似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曹操攻占荆州后,鲁肃及时将战略调整为联刘抗曹,并且一生极力主张孙刘联盟。鲁肃初到江东,便向孙权指出,汉不可复兴,劝其早作打算。可以说,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
当时东汉13州,曹操已有9州,如不联合刘备,江东也将不保。只有孙刘联合,孙权在东,刘备在西(刘备后来取得了西川、汉中),共同对中原进行蚕食,才能既保全自己,又扩大势力。如果孙刘火并,曹魏出手,吴、蜀都将不保,这一点和诸葛亮所见相同。
吕蒙,东吴第三任都督,鲁肃临死前推荐。其本人战略思想不明。
吕蒙的主要功绩是趁关公进攻樊城的时候,火速出兵,白衣渡江,攻占荆州。在关公败走麦城的时候,设计活捉关公。关公死后不久,吕蒙就死了。
吕蒙白衣渡江,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如果后来刘备伐吴的时候,曹丕听从刘烨的建议,出兵江东,东吴将不保。
其实,江东出兵荆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刘备拥有西川,占据荆州,又夺得汉中的情况下,不但使曹操恐慌,也压制了东吴(荆州是江东的门户,西川又在长江的上游)。
但据我分析,如果关公攻占了樊城,刘备集团为了不破坏孙刘联盟,很可能会让出荆州或其中一部分(江南三郡已经让给了东吴)。
占据荆州,主要是为了直攻皖、洛,而有了湘樊(可和上庸、汉中连成一线),东线进攻曹魏的发起点更加逼近其腹地。可以说,白衣渡江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对。
陆逊,东吴第四任都督,临危受命。其本人战略思想,先灭刘备,后伐中原。
陆逊的主要功绩是夷陵之战(与关渡之战、赤壁之战、湘樊之战并称三国四大战役)大胜刘备,保全了江东。夷陵之战后,陆逊曾想进川,后听到曹魏来袭的消息而未能得逞。
陆逊还曾帮孙权讨伐山越暴乱,立下大功。夷陵之战后,镇守荆州,治国安民,政绩突出,后拜为丞相。后期,不被孙权信任,被逼死,很遗憾(和其贵族出身有很大关系)。
陆逊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军事家。其子陆抗也是能力出众,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三国志战略版东吴都督队怎么玩 东吴大都督有什么效果_三国志战略版_九游手机游戏
武将缘作为三国志战略版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些特殊的武将进行搭配可以触发许多的特殊的效果,这些效果可以在战斗当中给玩家提供大量的buff加成,对战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天要说的正是其中的一个阵容组成,它就是来自东吴的都督队。
东吴大都督作为游戏当中的一种武将缘,只要属于该阵容的三位武将属于同一个队伍就可以自动触发,可以达到的效果是为所有的士兵增加移速,还可以额外增加主动战法的伤害。虽然加成不多,但是很多战斗正是这一点点的数字改变,影响了整个战*。先来说东吴大都督阵容所包含的角色,他们分别是周瑜,陆逊,吕蒙和鲁肃,四位角色各有特色,吕蒙自身属性优秀,基本上什么位置都可以轻松地胜任。周瑜和陆逊的定位比较像,持续的火dot对于持久战来说可以打出不错的效果,最后的鲁肃定位就比较尴尬,虽然自身的智力比较优秀,但是论起其他属性都被周瑜所超越。但是要说总体实力来看,无论是哪一个角色都是相当不错的存在,顺便拿一个都能当做队伍的主将使用。在兵种上面,最好选择弓兵,配合缘分的加持效果,不仅可以保证输出到位,生存能力也十分可观。
在武将本身优秀的情况下,再加其中上缘分的加持,作战能力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订阅后可及时接受活动,礼包,开测和开放下载的提醒!
周瑜死后东吴的大都督是谁
周瑜死后东吴的大都督是周瑜、鲁肃、吕蒙、陆棚或逊。1、周瑜,曹操南下荆州,进攻东吴,周瑜带领东吴与曹操决战,两军在赤壁相遇,周瑜采腔和岁纳诈降之计火烧曹军战船,曹军被烧死和落水而死的兵士不计其数,无奈只好退回到南郡。2、鲁肃,夺取江陵不久,周瑜去世,鲁肃接替周瑜在前线领兵。但鲁肃治军严明,训练军队,部署得当,也为东吴军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3、吕蒙,关羽准备北上夺取樊城,后方的江陵城空虚,吕蒙出奇兵,白衣渡江,抓获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全部家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所属的荆州部分完全归东吴所有。4、陆逊,刘备率领大军伐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两军相持于夷陵,伍睁陆逊等到刘备疲惫,一把火将蜀营烧毁,夷陵之战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