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之夜·经典诵读会|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等待》
作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诵读:姚丽萍鲁小英郭青山
等待
——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作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诵读:姚丽萍鲁小英郭青山
旁: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一张分别前的合影,年轻的妻子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她本以为啊,分开可能就是几个月,最多也就是一年吧,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这匆匆的一别就是整整二十八年的聚少离多。
女:孩子们常常问爸爸去哪了?为什么总不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能做的是和他们一起默默地等你、等你回家。
郭: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和我的战友们,让胜利的冲击波一次次从⻄部的大漠传遍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女:稼先,这些年,虽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你究竟在做什么,但我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你正从事着关系中国命运的重要事业,我想告诉你,我有多么的为你骄傲!
旁:对于许鹿希来说,⻘春就是漫⻓的等待,1985年,整整二十八年后,邓稼先终于回来了,可是此时的他,已经是61岁的白发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
郭:我多想能多陪陪你,弥补这些年对你的亏欠,可是,属于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太多了。
女:最后的时间,你几乎都在病床上,止疼针从每天一针到一小时一针,可你依然在不停的工作、工......
旁:1986年7月29号,邓稼先离开了,临终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郭:鹿希,我走了,但我,死而无憾!
女:稼先,你走了,走的那么急,等待的岁月那么⻓,相聚的日子为什么却那么短,本以为年轻的时候我们不能相守,等老了我们就可以相依相伴,可你怎么,你怎么就把我丢下了呢,稼先,我舍不得你,我好想你啊,我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对你说,还有好多事想听你告诉我。
旁:许鹿希开始用她的余生,追寻丈夫这些年的足迹,她走遍了全国,采访了一百多位丈夫的同路人,写下了一本《邓稼先传》,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痛的巧合,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距离邓稼先离开刚好又过去了28年的时间,前28年等待,后28年追寻。
女:稼先,你走了28年,我找了你28年,时光用一种残忍的温柔,带着我重新走向你可歌可泣的人生,戈壁滩上这张遮得严严实实的照片,让我明白你惊天动地的功绩之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郭:那是1979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
女:核弹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爆炸?
男:我们⻢上要进入事故区,必须要找到这枚弹头!
女:不行太危险了,核辐射可是要命的,不行不行!
男:你们都不要争了,我进去。
女:稼先!
郭: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是我设计的,为了它,我哪怕死了,也是值得的。
女:你义无反顾的走进了试验区,找到了核弹的碎片,走出来后你说的第一句话是:
郭: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同志们,我们的实验可以开始了。
女:稼先,你怎么那么傻,你怎么那么不要命呢
郭:这事我不去谁去,责任书上的签字人是我呀,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是不能没有它。
女:这是我最熟悉的背影,这是我最熟悉的你,我知道这就是你,这才是你,如果让你再一次选择,你的人生,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走已经走过的道路,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用尽一辈子做一件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你从不觉得这是牺牲。
郭:是的,这当然不是牺牲,因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国家把这样的信任放在了我的肩头,当人⺠把这样的期许交付到我的手中,当千千万万我的同志,我的战友们和我并肩前行,我的一生已经值得,为了祖国牺牲值得,为了人⺠奉献值得,为了明天奋斗值得!
女:为了你,等待值得!稼先,你知道吗,你走了以后,国家给我们家分了新的房子,让我搬家,我没有搬,因为,这老房子才是我们俩的家,这里有我们短暂的记忆,这里有你留下的身影,你看,家里的陈设都没有变和六十年前一样,你最爱坐的沙发,就是你当年离开家时的样子,我会坐在这里,我会轻轻的闭上眼睛,我会听到你走进家,走到我的身旁,对我说出我最爱听的那句话。
男:希希,我回家了。
姚丽萍
主任播音员 曾任乌鲁木齐电视台《乌鲁木齐新闻》、《大事小事》主播,乌鲁木齐电视台纪录片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社教部主任。播音主持作品曾获得中国播音主持**奖;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主持人提名奖;全国城市台主持人60年60人;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数次获得**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等奖。
鲁晓英
女,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毕业于**艺术学院戏剧系表演专业。
1998年赴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戏剧表演专业。**戏剧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青联委员,沙依巴克区政协委员。作为市艺术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在儿童剧《孔雀公主》中饰演孔雀公主,话剧《吴登云》中饰演吴登云的女儿,儿童剧《音乐精灵》《五星红旗》担任主演。作为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的主持人,担任过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乌鲁木齐站启动仪式、历届乌鲁木齐新年音乐会和春节晚会以及自治区、乌鲁木齐两级**举办的许多大型晚会的主持、司仪工作。
郭青山
**军区文工团曲艺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理事,乌鲁木齐戏剧曲艺家协会副**。
有关朋友的古诗
哀友人年代:【宋】作者:【刘翰】案成歌舞小春娇,何事君随草木雕。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送友人入蜀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五律】类别:【送别】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释[注释](1)见说:听说。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2)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3)蜀城:成都。(4)升沉:指功名得失。(5)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译文]听说到蜀地去的路,险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耸立,白云靠近马头飘浮。芳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丽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问成都算命占卜之人。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所写的五律,“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这一评语很精确,正好道出了这首五律在对偶上的艺术特点。寄阳朔友人年代:【唐】作者:【曹邺】体裁:【七绝】类别:【代简】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途中寄友人年代:【唐】作者:【孟云卿】体裁:【五律】昔时闻远路,谓是等闲行。及到求人地,始知为客情。事将公道背,尘绕马蹄生。倘使长如此,便堪休去程。送友人入湘年代:【唐】作者:【李嘉佑】闻说湘川路,年年苦雨多。猿啼巫峡雨,月照洞庭波。穷海人还去,孤城雁共过。青山不可极,来往自蹉跎。送友人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年代:【唐】作者:【戴叔伦】**杨柳色,出关送故人。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送友人游江南年代:【唐】作者:【耿湋】体裁:【七律】远别悠悠白发新,江潭何处是通津,潮声偏惧初来客,海味唯甘久住人。漠漠烟光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汀洲更有南回雁,乱起联翩北向秦。与友人过山寺年代:【唐】作者:【戴叔伦】体裁:【五律】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题友人山居年代:【唐】作者:【戴叔伦】体裁:【七绝】四郭青山处处同,客怀无计答秋风。数家茅屋清溪上,千树蝉声落日中。冬夜赠别友人年代:【唐】作者:【卢纶】体裁:【七律】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别友人年代:【唐】作者:【杨凝】体裁:【五绝】倦客惊危路,伤禽绕树枝。非逢暴公子,不敢涕流离。赠友人年代:【唐】作者:【权德舆】体裁:【七绝】知向巫山逢日暮,轻袿玉佩暂淹留。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冬晚送友人使西蕃年代:【唐】作者:【陈羽】体裁:【五律】驿使向天西,巡羌复入氐。玉关晴有雪,砂碛雨无泥。落泪军中笛,惊眠塞上鸡。逢春乡思苦,**草萋萋。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年代:【唐】作者:【刘禹锡】体裁:【五古】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思归寄山中友人年代:【唐】作者:【刘禹锡】体裁:【五律】萧条对秋色,相忆在云泉。木落病身死,潮平归思悬。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此地非吾士,闲留又一年。酬友人见寄新文年代:【唐】作者:【孟郊】体裁:【五古】为客栖未定,况当玄月中。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风。郊陌绝行人,原隰多飞蓬。耕牛返村巷,野鸟依房栊。我无饥冻忧,身托莲花宫。安闲赖禅伯,复得疏尘蒙。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讴吟不能已,顿觉形神空。
“满城尘土污人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 古诗句网
分类:
诗词:《绝句》朝代:宋代作者:程端蒙满城尘土污人甚,出郭青山入眼多。拿取小舟烟雾里,此生真个老渔蓑。中文译文:城市充满了尘土,弄脏了人们,走出城郊,绿山尽收眼底。拿起小船,隐没在烟雾之中,这一生真实地像个老渔夫。诗意和赏析:这首绝句描绘了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第一句描述了城市中的尘土和污染,强调了都市生活的繁忙和不洁。第二句则表现了作者走出城市,进入郊外的景象,青山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和宽广之感。第三句以拿取小船为象征,表达了追求自由和回归自然的愿望。最后一句用“老渔蓑”来比喻简朴的生活和心境,强调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通过对城市和自然的对比,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清新自然的向往。诗中的小船象征着追求自由和回归自然的愿望,而“老渔蓑”则象征了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情感,引导人们反思繁忙都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mǎnchéngchéntǔwūrénshén,chūguōqīngshānrùyǎnduō.满城尘土污人甚,出郭青山入眼多。náqǔxiǎozhōuyānwùlǐ,cǐshēngzhēngèlǎoyúsuō.拿取小舟烟雾里,此生真个老渔蓑。
郭老师是哪里人?
她的本名叫郭泫雅,1994年出生的,来自于沧州。其实,有不少网友看不出郭老师是90后的,还常常用大妈称呼她。相比那些千篇一律的网红,郭老师是一个极具特点的女网红。时不时还会给粉丝讲生活经验,还有一些道理,粉丝觉得其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因此也都管她叫“郭老师”。扩展资料和其他网红不太一样的是,这位郭老师不仅有点胖,而且还经常素颜或者画着我见愁的妆容,不开美颜直接出境。曾经因为关掉了美颜,她直接被封停过直播间,这种操作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郭老师表示自己年龄25岁,但是看了他视频的网友都会觉得,蜡黄枯燥的头发加上微胖的身材,怎么看都有点像40岁的中年妇女。虽然有时开直播不开美颜,但是化完妆就是加肥加大版的土味“炫雅小姐姐”了,这种反差还是让人觉得捧腹一笑。
沈明志:晋陕峡谷的空谷绝响
黄河在流经内蒙古河套平原后,进入晋陕峡谷,第一站便是陕西的府谷和山西河曲、保德县,这里出现过一批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种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的炯炯有神。
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钻进阴暗的墓穴里僵尸枯萎,把一个个废墟留给后世,每一个废墟讲述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后人将这些故事串起来,从三皇五帝演绎下来,便成了中华文化的一幕幕大戏。这使得府谷县文工团一开始,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里,成长壮大形成了晋陕峡谷的空谷绝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就住在府谷县二道街的县委家属院内,与府谷县文工团只隔着*材公司家属院,也算是很近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文工团排练节目才进入高潮,各种打击管弦乐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有机衔接、协调推进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一种难以形容而又极易感知的音乐气流突然充溢于晋陕峡谷之间。正当人们沉静在一种无以言状的美妙无比的音乐世界之中时,忽闻一声呐喊,空谷绝响。可以感觉到有一种沉重的气流涌向喉头。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喉音、鼻音翻卷了几圈,最后把音收在唇齿间,变成一种腔调飘洒在晋陕峡谷的山风暮霭间,这腔调既尖利,又婉转而高亢。这种声音不承担切实的内容,却遵循着既定的格式,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尽情一吼,什么也抓不住,但什么也都在里边了。美丽而孤寂,辉煌而神圣的心声回翔在晋陕峡谷的夜气中,使人真心体会到戏剧的深情厚味。接下来的唱腔在音乐伴奏中悠扬在黄河岸边。在唱腔音乐的陪伴下,我终于进入了梦幻世界。
又是一声尖利的声音,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拉开灯一看才凌晨五点,数九寒冬的凌晨五点房屋内外还是漆黑一片,人们都在七点半起床,八点上班。那么他(她)们昨晚的排练是几点结束?结束后睡没睡觉?几点到了黄河岸边?晨练调嗓子是几点开始的?我们只知道舞台上的他(她)们潇洒自如,却不知道舞台下的他(她)们含辛茹苦。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又是一声调音声悠然而起,虽然是寻常的试音调声,却如一道闪电悄然划过夜空蓝天。树枝草叶忽地静了,晋陕峡谷骤然停止了呼吸,只有奔腾的黄河涛声依旧,伴奏着那一声声圆润流畅的试音调声飞向远方,然而这天籁之音,沁入晋陕峡谷的空谷,惊飞了一群五彩缤纷的山鸡。
府谷县文工团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演出晋剧古装戏,也叫晋剧团,晋陕峡谷沿黄两岸都以晋剧为主,六十年代,文革开始后被迫解散,演员全部安置在县乡商业供销系统从事其他行业。七十年代初期又恢复文工团主演革命样板戏,八十年代开始又恢复演出历史传统剧目古装戏,一大批下放到其他行业的演员又回到了文工团。九十年代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晋剧艺术被时代车轮碾压而惨淡经营,为生存,剧团被迫花巨资聘请山西编剧导演,改为演出二人台系列歌舞剧《天是个啥,地是个啥》。改革后,演出非常成功,但因投资巨大,债台高筑,剧团一度陷入困境,最后又回到演出晋剧古装戏上。近年来由于文化市场等种种原因,导致文工团步履艰难。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当文化艺术界越来越陷入愉乐至死的华丽套路和浮躁气候时,文化艺术的基座究竟是什么?极致是什么?
人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但是,大多数童年记忆过于微弱,又极易被成长的密集和匆忙的脚步挤碎,只有晋剧的童年记忆总是舒展的那么旷远而浩荡,把游子的一生都裹卷在里边。多少年来,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念之兴,喉头不经意间吐出一句低低的长调,刹那间,整个脑海就会翻卷起此起彼伏,回荡涡旋的晋剧交响,承蒙在巨大交响的笼罩之中。这种笼罩与置身于其他声乐中全然不同,因为笼罩四周的已不是一句句具体的声乐,而是一种忧郁低沉而又绵远的思念。
戏剧是多种艺术结合起来以产生奇妙效果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把最崇高、最深奥、最复杂、最抽象的哲理付诸直觉形式,演员借着千锤百炼的演技来解释历史故事背后的生活逻辑,展现宏大的背景和活生生的图景;建筑师和服装师贡献出最壮丽的道具和服装,美术师和投影师贡献出按照透视法配置的脸谱幻景,音乐师的帮助来配合心境,曲调用来加强已经使心境激动的情绪。它把一个民族所拥有的全部社会和艺术的文明,千百年不断努力而获得的成就以及经验与教训,在几个小时的演出中全景式地展现出来,使人们在愉乐趣味中接收到了整体教化。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它的门槛最低,是世俗化的一种艺术,虽然出自最热烈的心灵深处,却不怕在社会生活的嘈杂喧嚣中把自己表现出来,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位、不同文化修养的人都有一种非常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教化力。
儿时偏僻山村没有文化生活,只有一年一度的赶庙会看大戏,虽然短暂,但收获的是灵性与精神上的奢侈。尽管事先知道是戏剧,并非真实。然而当我的目光与它不期而遇时,内心还是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它激活了历史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使我看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真实世界。我的人格就是这样从看戏中一步步塑造形成的。那时农村也没有什么法律,懂文华、懂政策的人也很少,教育人、培树人主要靠戏剧。文工团是宣传队、播种机,把中华文明播种到偏僻的农村,戏剧成为农村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形式。大量的民事调解,矛盾纠纷解决以及人格培养都是靠戏剧获得道理。因为人们都懂戏、信戏、遵守戏。戏剧维系着一代代农民沿着中华文明的轨迹前行。戏剧的普及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长大后,看了那么多的书,也丝毫没有冲淡对戏剧的热爱。所不同的是儿时只见过舞台上的唐宗、宋祖、唐皇后、金枝女、杨家将、岳飞、包文正等,并不认识扮演他(她)们的赵才茂、龚文秀、刘树枝、王林军、王富德等。只见过舞台上的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洪常青等,并不认识生活中的李治平、赵继杰、韩维、郭候绪、王喜林、王琴、赵玉莲等。这一切都是当了县委办主任后才改变的,因为接待工作和文工团的同志有了更多更密切的接触。他(她)们一个个走进我的内心,颠覆了我的认识,因为之前常听到是戏子轻浮,却不知道生活中的他(她)们尽然如此庄重严谨,常听到的是戏子癫狂,却不知道生活中的他(她)们如此理性自尊,而又平易近人。
由于我家就住在剧团及其家属楼附近,因此和他(她)们绝大多数都认识。我妻子没文化,刚从农村回城后,不敢和她们说话,但她们主动问候,很快打消了顾虑,并且与她们成为了好朋友。一次文工团在影剧院演出晋剧,妻子特别想看,但又担心进去找不到座位,于是就让我带她去看,剧中韩维的妻子王琴扮演丑角,逗得她失声大笑,笑后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她,才知道自己刚才已失态,便很快收敛起来,小声问我,“这个演员是谁?”我告诉她是王琴,她啊的一声,口张的老大,坚决不敢相信。因为生活中的王琴是一个非常庄重严谨的女人,怎么会开这种玩笑。妻子显然是把艺术和生活混淆了,把舞台上的幽默和生活中的玩笑当成一回事了。的确就是连大名鼎鼎的丑角郭青山,在生活中也是不苟言笑。别看他(她)们在舞台上打情*俏,但生活中的他(她)们非常严谨严肃严格,尤其是女同志从不和行政官员接触。
文工团的演员至今已有四代了。第一代演员赵才茂、刘树枝的须生在黄河畔的体育场舞台上的夜间悠扬一唱,那真是空谷绝响,黄河两岸的听众如醉如痴;而王林军、王富德的花脸一吼,犹如黄河咆哮,响声震天;龚文秀的青衣如二泉映月;徐冬云、赵玉莲的小旦似高山流水;郭青山的三花脸,一个眼神,逗得全场捧腹大笑。他们都是府谷文艺界的大师、泰斗,在黄河两岸名气很大。第二代演员赵继杰、李治平、徐东云、王喜林、赵玉莲、赵凤凤以及板师韩维、板胡淡文珍,指挥郭候绪都是赫赫有名,深受人们尊敬和喜爱。第三代演员温永凯、王忠义、郭继刚、赵香香、李玲等继承了前辈艺术又有所创新,使晋剧艺术更加发扬光大。第四代演员由于我离开了府谷二十多年已不得而知,想必他(她)们一定也很出色。他(她)们一代接着一代演,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府谷的文化事业,但他们的晚年并不象当今流行歌手大腕赚足几亿十几亿后出国享受奢侈生活去了。他们退休后的日子过得都很清贫,一度时期连退休工资都领不到,医*费都报销不了,尽管如此,他(她)们也没有怨言。他(她)们中有的同志已经作古,面对他(她)们的贡献和艰难,我们欠他(她)们一个回报和一份敬意。
文工团的同志非常辛苦。八十年代初,我到田家寨下乡,晚上住在一个光棍老人家里,闲谈中得知,他原来是文工团的炊事员,文革时期文工团解散后,他回家种地。据这位老人讲,五六十年代文工团下乡演出都是徒步背着行李铺盖,夜宿戏台、庙宇或破窑洞里,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连小米稀饭也吃不饱。但艰难困苦中,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说着老人从柜子里取出珍藏的上年文工团来田家寨演出时,龚文秀赠他的五个月饼,让我吃,我被他的心酸往事和他(她)们的友谊感动的泪水欲淋还住,哪里敢把这份珍藏,这份友谊吞噬。劝说老人还是将月饼放回原处。月饼在,老人就不孤单,思念就不停止,友谊就不绝断,希冀就不溟灭。
我任县委办主任后,正值李治平出任文工团团长,韩维出任书记,郭候绪被任命到文化馆当馆长,组建二人台及现代流行音乐歌舞团。由于接待工作的需要,我和他们有了频繁的接触。接触中,我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文艺事业的执著追求而深刻震撼,也为他们的人格魅力而彻底倾倒和由衷敬佩。每次演出,他们都精心准备,一丝不苟。演出后,大家都去休息,他(她)们才卸装吃饭。而**答应他们的演出费用都迟迟不能兑现,他(她)们的工资和补助一拖再拖。为了不影响演出郭候绪自己拿钱请他的业余演出团全体同志吃饭。为了交流领导和客人对剧团演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我和他们几家经常在一起吃饭,当然是个人付费,那时也没有“八项规定”,大家在一个小饭馆边吃边聊。聊完正事后,我开始为大家献歌一首,但一开口,郭候绪就直喊“央忌、央忌”(府谷地方话,意思是求求您啦,不用唱啦)。原因是我唱得太难听,他们受不了啦。接着李治平、赵玉莲、王喜林、郭候绪为我唱开了京剧《沙家浜》选段,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们京剧、晋剧、秦腔、黄梅戏、越剧、豫剧以及现代流行歌曲都会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样样都会,唱啥像啥,可见他(她)们的技艺宽广和功底扎实到了何种程度。
王喜林、赵玉莲是有名的大美人,她们天生丽质、仙骨飘逸。我和他(她)们一起吃饭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官员都要我约她们一起吃饭,都被她们婉拒。我不解地问她们为什么能和我一起吃饭就不能和其他官员一起吃?而且他们的地位都比我高,权力都比我大。她们的回答有两条,一是我和他们的爱人是好朋友;二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长得丑陋不堪,不会带来闲话,可见她们的做人做事的严谨程度。这使我既体会到了辩证法的深刻道理,也为自己的丑陋不堪而窃喜,正是因为丑陋,才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目睹她们的风采,一饱眼福和耳福。
在友好接触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我妻子看到韩维的两个双胞胎女儿,郭候绪、李治平各一个女儿,都很优秀,而我们有两个儿子,妻子就曾提出可否向她们三家提出,把她们的女儿嫁给我们的儿子。我说不可,因为城乡文化差异太大,卫生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而且我又是府谷最贫穷最落后的王家墩人,这样的奢望一旦提出,不但得不到回复,而且以后我们之间连朋友也做不成了,从此打消了妻子的念头。直到现在妻子还不时地念叨那四个女孩的好,我知道她的心病,我又何尝不是呢?
一次赵才茂的儿子雨霖(艺名)从北京回来,他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音乐导演,春节文艺晚会出任过音乐总监和导演。李治平、郭候绪出面招待,也叫我去列席。饭桌上,我看到了赵才茂和他老伴,两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因病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穿得也很陈旧,多处出现破绽。到了这种程度,两位老艺术家既不要儿子的钱,也不想给单位出难题。席间,李治平和郭候绪给两位老人介绍说,沈书记对二位非常崇拜,可否给他唱上两句?我看到两位老人说话已经很困难了,一再婉谢不用再为难了。但两位老艺术家还是为我各唱了一段晋剧,奇怪的是他(她)们说话困难,一唱又底气十足,但脸上的汗珠证明他(她)们拼尽全力在为我唱,这使我既感动又十分的过意不去。
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府谷,在没有和他(她)们接触,也不知他(她)们现在若何。郭候绪退休后整理出版了两本二人台专辑,其他同志在干什么?退休后几次想回去拜访他(她)们,终未成行,多么希望能和他(她)们聚会一次。聊补我对他(她)们的敬意和歉意。是什么支持他(她)们永保这样一种做人做事的风格呢?
我想这大概是多年来戏剧演出锤炼出的品格。戏剧本来是用来教育观众的,结果首先教育了演员。这是因为要想演出成功,首先发出动作的演员以整个身体作为一种客体形象出现,把剧本的内容吸收进去又表达出来,既有内心的情绪运动,又把这种情绪运动表现为语言、唱腔、声调和肢体动作。要达到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境地。一是充分体验,即渗透到剧本人物性格里去,连同他的身体形状、相貌、声音等等都了然于心;二是忠实再现,即按照剧本作者所设计和塑造的原样表演出来,不掺杂任何演员自己的东西;三是动用整体,即拿出这种完满的整体供观众观照。声音腔调、表情动作都要符合所演人物的身份特色。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转移,表演艺术需要很大的才能,知解力、毅力、勤学苦练的广泛知识,乃至要达到顶峰还需要一种高超的天才。但最根本的还是忘我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本来是为表演而投入,结果表演以后也拨身不出,把自身也是锻造成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传统文化在演员心里的沉淀。
现代流行音乐大腕为什么会走向坠落?也是因为他们首先要自身醉生梦死然后才能引导观众醉生梦死,结果把自身也沉沦了。
愉乐至死的现代流行音乐,看起来特别吸引观众,其实是一场大规模的传染病。文化的传染病比医学上的传染病更麻烦。因为它有堂皇的外表、充足的理由、合法的传播,而且又会让每一个得病者都喜闻乐见、神采飞扬。要医治这种传染病,增强全社会的免疫力,就府谷而言,还应该是让严肃的、健康的、正规的晋剧艺术成为晋陕峡谷的空谷绝响。
新活佛济公演员秋凝玉是谁
我把演员表发给你别太懒仔细找济公陈浩民灵隐寺圣僧,降龙罗汉转世广亮林子聪胖仙童、灵隐寺监寺张婉柔陈紫函喜欢济公陈亮未知深爱白灵白灵杨雪和陈亮是一对白雪馨子喜欢赵斌必清叶祖新瘦仙童赵斌林江国被白雪喜欢未知TAE《真假千金》单元男主角牡丹林湘萍《真假千金》单元女主角未知刘淼淼《真假千金》单元未知关智斌《状告济公》单元男主角孟瑶徐申东《状告济公》单元女主角秋凝玉穆婷婷《宫中风云》单元女主角秋漫枫陈秀丽《宫中风云》单元女主角赵建文陆昱霖《宫中风云》单元男主角庞芷兰刘庭羽未知郭青山未知木偶师
二人台郭美清是哪里人?
二人台郭美清是内蒙乌兰察布人
姓郭的在苍山什么地方?
在云南大理有座苍山 也叫点苍山 山东临沭县也有个苍山 不过我估计山东的可能性更大些 闯关东的时候山东人去东北的非常多
啤酒哥是哪里人,想去看看他
河南人,现在应该还在河南打工,不知道现在具体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