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由于央行的定调相对市场预期更“鸽”是什么意思
2020年四季度继续高仓位迎战市场A股市场在2020年呈现的是结构性牛市格*,消费、医*、科技等表现较高。而在四季度市场进入震荡期,沪指基本在3200-3300点震荡。正式披露的基金2020四季报也显示,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在四季度也同样维持高仓位的操作策略。基金君发现,多位基金经理四季度维持90%以上的仓位在运作,以去年业绩超130%的黄安乐的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为例,该基金去年四季度末仓位达到93.08%,维持了高仓位。同样是工银瑞信基金的工银瑞信战略转型主题杜洋,在2020年四季度末的仓位达到91.27%,较去年三季度末仓位上升了4个多百分点。此外,袁芳、赵蓓等管理不少基金的仓位也超过90%。除此之外,银华基金刘辉、李晓星、焦巍,平安基金黄维等旗下基金不少保持90%以上仓位运作。知名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四季度市场表现较好,沪深300指数上涨13.6%,中证500指数上涨2.82%,新能源汽车、军工、食品饮料、光伏表现较好,低估值板块表现较为平淡。从2020年四季报披露情况看,基金经理不断调整持仓结构,知名基金经理的重仓股随之曝光。
基金经理有前途 - 东方君基金网
公募基金数量8866只,基民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在其中。
上表前20家基金公司合计管理8.6万亿,占比总规模达到60%(非货币基金)。
权益基金中,主动基金占比最大,高收益也最为明显。
其中最难的一点是,没有指标可以量化业绩的持续性。
相对来说,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和业绩表现,是比较硬的依据。
具体说就是:
1、业绩牛***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储备吊打博士生导师,没有业绩,白扯!
量化模型做的完美无缺,报告写的天花乱坠,扣人心弦,没有业绩,白扯!
每日加班到深夜,日日盯盘分析k线,熬到满头白发,没有业绩,白扯!
在投资市场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
巴菲特为何牛***,因为他几十年的年化复合利率高达21%,业绩全球前几名。
如果他只是一个糟老头子,不会有人会看他的书,学习他的理念,听他在台上夸夸而谈。
但如果一个人穿越牛熊,每一段时间的业绩单独拎出来都能跑赢市场,这就是绝对实力。
股市中有句名言: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
基金短期涨幅巨大的有很多,但能持续的却很少。
因为一般5年会经历牛市、熊市、震荡市完整的市场周期考验。
能连续5年持续取得非常优秀的业绩,就说明已经克服了各种困难和考验,能力已经比较全面,没有明显短板,未来大概率也能持续取得优秀的业绩。
很多人觉得只要基金经理够牛***,还看基金公司干嘛。
基金公司实力越强大,越愿意砸钱帮助基金经理做好投资。
多多顺藤摸瓜,从头部基金公司入手,挖到了各家的摇钱树。
如果把基金公司比作职业俱乐部,这些头牌就是全明星。
1、易方达基金
易方达是老牌基金公司,成立20余年,管理总规模达到1.6万亿。
其中权益基金和债券基金合计1万亿,拉开第二名4000多亿。
易方达旗下良将如云,截止三季度共有基金经理64位。
2012年接手的易方达优质企业精选,在今年净值大幅回撤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年化20%以上的业绩。
代表基金:
和张坤同时出道,早年和张坤并称易方达双子星。
代表基金: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任职总回报434%,年化收益20%。
投资风格: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易方达科翔混合(110013),任职总回报551%,年化收益28%。
2013年末出道,早年在债市纵横捭阖,基民对其知之甚少。
其管理的债券基金以不到20%的股票仓位,吊打沪深300和一众权益类基金。
当前管理规模高达1490亿,是公募基金经理中的绝对NO.1。
张清华能守能攻,不仅债券收益强悍,选股能力同样出色。
代表基金:
易方达新收益混合A(001216),任职总回报221.45%,年化收益49.93%。
代表基金:
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券(002351),任职总回报60.04%,年化收益11.54%。
易方达瑞程灵活配置混合A(003961),任职总回报268.20%,年化收益31.16%。
即使是二级债,选取的股票以大盘蓝筹为主,并且严控仓位。
代表基金: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110007),任职总回报145.64%,年化收益9.83%。
任职期间,代表作最大回撤仅6.9%,净值曲线是稳稳的幸福。
代表基金: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A(110017),任职总回报136.95%,年化收益8.97%。
其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双擎升级等均取得了60+%的优异成绩。
刘格菘以成长股投资见长,2019年重仓半导体、2020年重仓医*、新能源,节奏神准。
代表基金:广发创新升级混合(002939),任职总回报238%,年化收益31.8%。
突出的标签是股债平衡,即用50%的债券做防守,用50%的股票进攻。
一个字:稳。
代表基金: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270002),任职总回报162%,年化收益14.9%。
唐晓斌有着极强的忍耐力,2021年之前收益不突出,主要是市场风格和自身偏差较远。
他的代表基金广发多因子大涨70+%,在上半年一直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唐晓斌是低估值价值投资者,选股偏爱被低估的成长股。
代表基金:广发多因子混合(002943),任职总回报269%,年化收益47%。
虽然两个人都是以低估值作为投资出发点,但林英睿更
林英睿是深度价值投资者,注重安全边际,基金整体运行稳健,持有体验较好。
代表基金:广发睿毅领先混合A(005233),任职总回报161%,年化收益27.8%。
其代表作广发聚鑫债券,仅用20%的股票仓位跑赢了沪深300,非常优秀。
张芊自上而下配债,注重风控,以价值投资为武器选股。
代表基金:广发聚鑫债券A(000118),任职总回报150%,年化收益11.5%。
胡昕炜任职时间不长,是近几年崛起的新生代经理。
代表作: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000083),任职总回报260%,年化收益25.7%。
郑磊从出道起就专注于医*投资,业绩表现优秀。
代表作:汇添富创新医*混合(006113),任职总回报163%,年化收益34.5%。
赵鹏飞的投资理念是专注于高质量股票,不做博弈。
代表作:汇添富高端制造股票(001725),任职总回报177%,年化收益24.5%。
该业绩和同期纳斯达克100相当,但最大更好,非常优秀。
代表作:汇添富全球互联混合(001668),任职总回报192%,任职年化25%。
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公司。
华夏在权益ETF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规模超过2200亿,连续16年排名行业第一。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
代表作:华夏新兴消费混合A(005888),任职总回报178.8%,年化收益40%。
代表作:华夏移动互联混合人民币(002891),任职总回报161%,年化收益21.5%。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偏好龙头。
代表作:华夏大盘精选混合A(000011),任职总回报117%,年化收益18%。
成立于1999年,国内第一家外资(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参股的基金公司。
代表作: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61005),任职总回报2015%,年化收益21%。
代表作:富国低碳新经济混合A(001985),任职总回报142%,年化收益17.7%。
投资风格:稳健成长。
代表基金:富国低碳新经济混合A(001985),任职总回报271%,年化回报25%。
代表基金:富国天瑞强势混合(100022),任职总回报295%,年化收益25.9%。
代表基金:南方稳健成长混合(202001),任职总回报279%,年化收益15.8%。
代表基金:南方君信混合A(005741),任职总回报117%,年化收益25%。
王景横跨股债,同时获得了股债两类基金金牛奖。
投资风格:价值投资、均衡配置。
代表基金:招商制造业混合A(001869),任职总回报216%,年化收益21%。
代表基金:招商行业精选股票基金(000746),任职总回报222%,年化收益27%。
过钧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对债券和股票都有独到理解。
代表作:博时信用债券(050011),任职总回报272%,年化收益11%。
投资上注重成长,聚焦高质量高盈利增速的股票。
投资风格:专注成长股。
代表基金:博时外延增长主题灵活配置混合(002142),任职总回报180%,年化收益19.5%。
中欧成立于2006年,时间较老牌基金公司较短,但发展很快。
选股注重三好:好行业、好公司、好估值。
投资风格:股债均衡,稳字当头。
代表基金:中欧新蓝筹混合A(166002),职业总回报384%,年化收益16.5%。
早期在新华基金时声名显赫,取得了8年5倍的出色成绩。
代表基金:中欧潜力价值灵活配置混合A(001810),任职总回报111%,年化收益13.3%。
投资风格以低估值成长为主,聚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代表基金:中欧养老产业混合A(001955),任职总回报161%,年化收益23%。
代表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任职总回报257%,年化收益28%。
投资专注于高景气度行业,同时注重公司的质量。
一句话:高质量、高成长。
代表基金: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001811),任职总回报366%,年化收益28%。
国内第一家由银行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合资基金公司。
代表作: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001714),任职总回报337%,年化收益29%。
代表作: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001714),任职总回报316%,年化收益27%。
投资风格以价值成长为主,注重企业的盈利质量和成长性。
代表作:工银金融地产混合A(000251),任职总回报332%,年化收益19.4%。
代表作:工银瑞信双利债券A(485111),任职总回报121.8%,年化收益7.3%。
11、嘉实基金
实业和资本市场的双重经验,让其对企业价值有独特判断。
投资聚焦高景气产业,挖掘成长空间大的细分龙头股。
代表作:嘉实智能汽车股票(002168),任职总回报334%,年化收益30%。
代表作:嘉实泰和混合(000595),任职总回报185%,年化收益20%。
代表基金:鹏华新兴产业混合(206009),任职总回报333%,年化收益15%。
对宏观流动性和微观企业财报研究深刻,敢于重仓长期持有。
投资风格以价值成长为主,看重行业景气度,以及企业所处的竞争格*。
代表基金:鹏华外延成长混合(001222),任职总回报233%,年化收益24%。
成立于2005年,股东是交通银行、施罗德投资、***国际集装箱海运集团。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规模中等,但培养基金经理有一套。
北大金融博士,曾任6年研究员,投研功底比较扎实。
代表基金:交银新成长混合(519736),任职总回报403%,年化收益25.6%。
风格标签:价值投资,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A(519712),任职总回报296%,年化收益25%。
风格标签:消费、医*,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交银策略回报灵活配置混合(519710),任职总回报220%,年化收益22%。
担任基金经理之前,有过近10年的固定收益和宏观研究。
代表基金:华安策略优选混合A(040008),任职总回报342%,年化收益19%。
投资聚焦高景气行业,善于从基本面入手挖掘成长空间较大的股票。
代表基金: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混合(001694),任职总回报409%,年化收益33%。
投资范围以新兴产业为主,基于"渗透率+定价权"的研究框架,寻找"长期成长"标的。
代表基金:华安智能装备主题股票A(001072),任职总回报296%,年化收益23.8%。
投资策略以大仓位、高集中度重仓优质蓝筹股为主。
风格标签: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景顺长城鼎益混合(162605),任职总回报287%,年化收益23.7%。
投资风格:价值投资。
代表基金: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混合A(260116),任职总回报558%,年化收益20.9%。
代表基金:景顺长城优选混合(260101),任职总回报343%,年化收益23%。
投资风格: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兴全合润混合(163406),任职总回报715%,年化收益26.9%。
在科技、消费、传媒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投研功底。
投资风格:聚焦成长,精选个股。
代表基金:兴全绿色投资混合(163409),任职总回报145%,年化回报22.7%。
在管理基金之前,有过9年消费行业的研究,功底深厚。
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复合年化达到31%,最大回撤仅有20%。
投资风格: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163415),任职总回报151%,年化收益31%。
***建银投资、意大利忠利集团、***电力财务公司三方出资组建。
投资风格: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A(000362),任职总回报465%,年化收益24%。
投资风格:价值投资。
代表基金:东方红睿满沪港深混合(169104),任职总回报214%,年化收益26%。
成立于2001年,由西南证券(占比:29%)、北京首创集团(占比:29%)、南方证券(占比:21%)及东北证券(占比:21%)联合发起设立。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银华多元视野灵活配置混合(002307),任职总回报201%,年化收益22%。
其代表银华中小盘因为业绩持续优秀,拿下6座金牛奖。
李晓星善于挖掘景气度向上行业,并从中精选个股。
投资风格:景气度趋势投资。
代表基金:银华中小盘混合(180031),任职总回报235%,年化收益22%。
焦巍聚焦于消费和医*行业,偏好细分领域的龙头股。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银华富裕主题混合(180012),任职总回报199%,年化收益45%。
可以很容易看出,基金公司规模越大,明星经理越多,越能为投资人**。
中等规模及以下的基金公司,明星经理虽不是扎堆。
其管理的泓德远见回报混合,6年来年化收益接近20%,最大回撤仅22%。
投资风格:均衡成长。
代表基金:泓德远见回报混合(001500),任职总回报206%,年化收益19.5%。
21、大成基金
刘旭注重安全边际,用深度研究和估值严控回撤。
投资风格:价值投资、稳健成长。
代表基金: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A(000628),任职总回报254%,年化收益22%。
代表基金: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A(001875),任职总回报274%,年化收益26%。
投资风格:赛道型选手。
代表基金:农银新能源主题(002190),任职总回报290%,年化收益33.6%。
代表基金:万家行业优选混合(161903),任职总回报211%,年化收益51%(管理时间不足3年)。
代表基金:万家品质(519195),任职总回报300%,年化收益24.6%。
上海信托持股占比51%,摩根资产管理(摩根大通旗下)持股占比49%。
投资风格:专注于高景气高成长。
代表基金: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377240),任职总回报665%,年化回报21.7%。
善于挖掘成长空间大、竞争格*好的行业,再从中精选个股。
投资风格:高质量高成长。
代表基金:上投摩根科技前沿灵活配置混合(001538),任职总回报249%,年化收益28%。
中信信托持股49%,***保诚持股49%,中新苏州创业持股2%。
代表基金:信诚新兴产业混合A(000209),任职总回报316%,年化收益92%。
投资风格:价值投资。
代表基金: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007119),任职总回报109%,年化收益32%。
代表基金: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任职总回报403%,年化收益37%。
李化松注重中观景气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偏好大消费+高端制造。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平安智慧***混合(001297),任职总回报161%,年化收益34%。
代表基金:平安睿享文娱混合A(002450),任职总回报201%,年化收益23.8%。
成立于2008年,由民生银行(63.3%)、加拿大银行(30%)、三峡财务(6.67%)出资组建。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
代表基金:民生加银策略精选混合A(000136),任职总回报566%,年化收益29%。
好基金是**的关键,而优秀的基金经理是超额收益的
基金的底层资产是股票,当基金涨到很高时,说明股票已经涨疯了,甚至出现了泡沫。
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很多,不能ALLIN某一个,也不能“我全都要”。
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分散持有,风险大大降低,但**的确定性大大提高。
新手对**有很高的期待,几天不涨浑身难受,要么割肉要么追涨。
打开任何一只优秀基金的曲线,都有过或大或小的回撤,也都经历过或长或短的低迷期,如果不愿意在落寞中陪伴,那么超额收益也会错过。
如果是你买的基金亏***了,那么对基金经理工资没有影响。
1如果是你买的基金亏***,基金公司还有挺多基金不了***基金公司经理工资没有影响。
2,如果是整个基金亏***了那么对基金公司经理有影响,但不也可能不发工资,只是少发的罢了。
3,如果是基金公司长年亏***那么就不是发不发工资的事了,基金经理应该辞职了。
平安私行海外产品货架上股债混合策略况卷的管理人有哪些
管理人有杨锐文、袁芳、乔迁、李晓星等基金经理的成员。平安私人银行凭借在海外投资方面的领先优势和良好口碑,摘得《第一财经》2021金融价值榜“最佳海外投资私人银行”奖。从精选多元多策略的全货架产品体系,到科技贯穿全流程的产品运营,平安私人银行通过构建丰富产品库,渗透投前、投中、投后风险管理全链路,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资产配置需求。精选一线私募,全球配置实力强劲私募产品是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资本市场稳步开放,诸多优质全球管理人的加入为国内市场带来全新的活力和视野。平安私人银行通过与全球优秀管理人合作,精选管理人旗舰策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全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平安私人银行海外投资板块覆盖全球头部管理人,包括安联集团旗下“主动管理专家”安联投资、环球“固收投资领先者”品浩、苏格兰百年资管“独角兽捕手”柏基、荷兰投资工程师荷宝、困境投资之王橡树、共同基金之父路博迈、拥有260年历史的老牌资管霸菱等。在构建货架过程中,平安私人银行注重多个定性定量标准,对综合型管理人和精品型管理人设定AUM的初筛要求,并根据管理人的历史、风格、投资理念综合考虑,最终严选出优秀的管理人。_拓展资料:一、平安私人银行是国内最早引入海外投资产品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搭建了全面的海外投资货架和成熟的合作管理体系,囊括了环球股票、环球股债混合策略和环球另类策略四大类资产,合作产品引入中注重管理人的长期业绩,策略的一致性。截至今年11月,根据不完全的市场统计,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80%,是多数外资管理人在国内开展业务的优选机构。二、科技赋能提升客户体验,打造陪伴式服务除了多元化多策略优质产品,科技赋能是平安私人银行提升客户体验的另一法宝。困于私募产品特性各异,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存在参差,线上风险揭示能力不足等风险,权益类私募产品销售难以实现全面线上化。平安私人银行推出的AI私募直通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私募产品7×24小时全线上化自主交易的私人银行,目前已支持平安银行99%以上私募产品销售。三、资产配置具有长期性,做好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跨地域、跨市场、跨币种的投资必不可少,海外投资则能够帮助客户从这几方面更好的进行资产配置,避免单一市场风险波动。平安私人银行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致力于通过资产配置提高客户财富健康度;通过随身银行,以陪伴式服务帮助客户应对市场起伏和周期跨越。海外投资方面,平安私人银行开设“海外探店”视频栏目,和各家管理人进行对话、访谈,帮助国内投资者深入了解管理人投资理念并及时传递市场观点,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袁芳vs王崇,两位年化近30%的基金经理,买谁?
作者:韭菜投资学
来源:雪球
我买基金的话,至少要求基金经历有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我们做的基金经理评级工具,参评条件也是必需最近5年连续管理过至少1只基金。
5年,差不多是一个基金经理走向成熟需要的时间,他需要经历不同市场风格的变化,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5年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可以更好地评估他的业绩表现。
很多人当基金经理之前,还会有好几年当研究员的经验,就是在基金公司里研究股票,给基金经理推荐。但是自己直接管钱,和给别人提建议,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要求就是至少要直接管钱管了5年。
从业三四年的基金经理里,将来肯定也能跑出牛人。但我们的需求是买基金,又不需要找出所有好的基金经理。我们要的是更高的确定性,既然有经验更丰富的人可以选,就没必要冒险。符合最近5年连续管理至少1只基金条件的,目前差不多有300位,足够我们从里面挑。
今天聊的这两位任基金经理都是五六年时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业绩好,后起之秀。
袁芳,她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2015年12月30日任职,到2021年3月末,5年多时间,年化收益接近28%。
王崇,他管理的交银新成长,2014年10月22日任职,到2021年3月末,6年多时间,年化回报接近29%。
这么长的时间内有接近30%的年化收益,无论在哪都可以算是顶级的业绩。年化收益能有这么高,也是他俩运气好,王崇入市的时候,正是2014年末,大牛市开始的起点,一上任市场就送了一个大红包。
袁芳入市的时候,正是2015年股灾后、熔断前夕,她还没来得及建完仓,市场就熔断暴跌了一通,等她真正建仓的时候,正好是市场大底,让她买得足够便宜。
这里面就有一些运气成份,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是2015年四五月份上任,那时候接近牛市高点,又得按基金合同要求按时建仓,就很容易买了被套,长期业绩就很难出彩。
袁芳和王崇,就属于既有实力、运气也好的。
袁芳的综合评级是A级,综合得分76分。
王崇的综合评级也是A级,综合得分74分。
这是截至到2020年四季度末的评分,每季度更新一次,2021年一季度的评分,等基金一季度报出来,会再更新。别看70多分,这是因为我们的评分标准非常严格,他俩的分数,在我们评价的300名基金经理里,是排在前10的。(数据更新:2021年一季度末的评分,袁芳74分,王崇73分,两人排名依然在前10。)他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在银行系基金公司,相似的管理年限,相似的综合评分,甚至去看细项评分,他俩还是很像。
我把他俩五个维度的特点解释一下。
1、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收益,两个人都是满分10分。我们评估的收益,是经风险调整后的,要看基金经理每承担单位下跌的风险,能赚取多少收益。他俩得10分,表明排在所有参评基金经理的前10%。而且这个排名,大家都是用过去5年的数据,统一时间段来比较的,就不存在之前说的入场点位低、运气好的问题了,所以我才说他俩是既有运气,也有实力。
2、选股能力
选股,是用模型把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拆分,看有多少是选股贡献的,多少是择时贡献的。袁芳的选股是8分,王崇是7分,都算是高分,基金经理中位数是4分,说明他俩都能通过选股,给基金贡献超额收益。
特别要说一下袁芳,她管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本身是有一些主题投资限制的,要求投资于文体产业的股票,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但这个文体产业的认定非常宽泛,从袁芳的实际持股来看,她并没有主动去跟问题产业,选股没有太多限制,重仓股里制造、消费、医*什么都有。
3、基金公司实力
公司实力,说的是基金经理所在的公司,大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投研支持,团队稳定性也更高。袁芳这项得9分,王崇是8分,两家都是头部基金公司。
4、经验
从业经验是两个人的弱项了,袁芳4分,王崇5分。区别是王崇入市早一年,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洗礼,袁芳是股灾后入市的,少了这波历练。
新基民和新股民对2015年的股灾可能没概念,最惨烈的时候,市场里有三分之二的股票是没法交易的。其中三分之一是找各种借口主动停牌,因为实在跌怕了,再跌大股东质押融资要爆仓了。另外三分之一是直接跌停,数量超过1000只。
5、灵活性
最后一个维度,灵活性,两个人都是4分,也不算高。灵活性说的是基金经理调仓的自由程度,取决于他管理的资金规模,以及投资集中度。
到2020年四季度末,他俩管的基金规模都在300亿上下,属于规模偏大的基金经理了。灵活性下降,就会增加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
两人之间比较的话,王崇的情况更好一些。因为王崇的管理规模,是逐渐增加的,一方面来源于基金的上涨,另一方面来源于大家的申购。这种逐渐的增长,可以让基金经理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去尝试拓展自己管理资金的规模边界。
袁芳的管理规模,增加得更突然。2020年一季度末,她的管理规模只有67亿,并没有管理过太大的资金。二季度她连续发了两只爆款基金,规模一下子上到了230亿。这种突然的变化,就会让人担心,将来万一市场风格变了,她还能不能驾驭这么大的资金量。
评分就是这么个情况,俩人太相似了,咱们还是要重点分析下他们的投资逻辑。选基金经理,千万不能唯业绩论,最重要的还是投资逻辑,你信仰什么逻辑,就选什么样的基金经理,这样才能走的长久,唯业绩论是一定抗不过波动的,因为一跌,业绩变了,你的买入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前阵子我看统计数据,说基金虽然涨了,但大部分基民都不赚钱,就是这个原因。大家买的时候,都是看业绩好才冲进去买,那肯定买在高位。对基金经理的理念没什么研究,自己也没什么信仰,一被套就慌,又在低位割肉。对基金经理了解不够,肯定没有足够信心一起穿越牛熊。
(一)袁芳和王崇的持股集中度
袁芳的持股非常分散,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一般不会超过40%,持有股票数量在五六十只的样子。
她认为要敢下重仓买,必需对股票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才会有信心,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就采取轻仓多买一些股票的方法,来分散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希望将来自己能更集中的持股。
虽然都是持股分散,但袁芳的出发点和董承非、朱少醒这些老将还有些不一样。董承非、朱少醒持股分散,他们就是认为这是他们追求的模式,就算个股看得再准,也是可能有黑天鹅的,因此分散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袁芳虽然现在持股分散,但心里还是支持张坤、刘彦春这种持股集中派的,希望将来可以选出好股票重仓持有。不过即便袁芳持股分散,她的表现还是很好,也许将来她会发现,分散才是适合她的模式也说不定。
王崇的持股要集中一些,十大重仓股占比在50-60%,持有股票数量在三四十只。和张坤、刘彦春比,他倒也不算太集中,算中等偏集中吧。
(二)袁芳的选股思路
选股上,袁芳说自己在2019年之前,主要是自上而下,2020年后,随着宏观政策定力变强,会转变为自下而上为主的风格,持仓集中度也会慢慢提升。
她说自己的组合里,80%会选自己看好的公司,这部分仓位是用来争取超额收益的。她在当基金经理之前,是做消费研究员的,消费和科技,是她配置最集中的两个行业。
另外20%,她会去买一些和大盘关联性强、和自己其他持仓关联性弱的股票,用来跟随市场,赚平均收益。
大家可以看出来,无论是持股分散,还是选股要留20%给大盘的beta收益,袁芳的选择都是相对均衡的,我觉得这可能和她的性格有关,更温和,不那么极致。
分析袁芳的持仓就会发现,她也是买过一些抱团股的,但是在这些股票上涨到某个阶段,估值足够高了,她就会卖掉,再去寻找更有性价比的标的。相比于选优质股票产期持有的战法,袁芳更擅长的,还是通过宏观分析去做行业轮动,虽然她说要往自下而上转型,但目前还没有从她的持仓里看出效果,没发现她选出了什么好股票大比例配置。
她还会去抓一些市场热点机会,参与一些中期的趋势性行情。行业轮动和参与市场热点机会,导致她的换手率偏高,不仅相比张坤、刘彦春这些坚定持有的基金经理,要高很多,也高于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目前看袁芳是个多面手,未来会不会改变还需要观察,也许随着经验积累,再过一段时间,她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些不适合自己的就不会用了。
(三)王崇的选股思路
王崇是个纪律性很强的人。他首先要求行业分散,会选5-10个看好的行业做配置,原则上单个行业配置不超过10%,特别看好的可以配到15%,但绝不会超过20%。
在这些行业中,再去选成长性好、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来集中持有。他对高估值的抱团板块,总体上是排斥的态度,认为估值太高就不应该买,除非对个股有超越市场平均的理解,能够看准3年的确定性,那再买。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左侧买入市场关注度不高、未来趋势可能向好的板块,强调安全边际,他说在指数没有出现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单只个股亏***超过20%。
(四)袁芳和王崇对择时的态度
袁芳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基金,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要求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产品限制她没有太大的择时空间。从历史上看,股票的仓位在80%-90%之间波动,是有一些小幅度的择时的。但用模型归因来看,择时对她的长期业绩没有什么帮助。袁芳自己也曾经在季度报告里写过,认为择时对长期收益很难有贡献。
王崇的情况也差不多,他的基金股票仓位会更低一些,在75%-85%之间变动。偏离这个范围的有两次,第一次是2015年三季度股灾中,把仓位降到了70%以下,另一次是2018年2季度,认为市场超跌,把仓位加到了90%以上。但可惜的是,2018年三、四季度,市场继续下跌,王崇却没有坚持超跌的判断,做了减仓,到2018年末市场低点,仓位下降到了73%,也不算成功的择时。用模型归因来看,择时对王崇的长期业绩也没有贡献。
总得来说,他俩择时都不太明显,也都没有什么好效果,我估计未来他俩也都应该会放弃择时。
总结一下:
袁芳的特点是持股分散、会参考宏观形势做行业轮动,持有的行业相对集中,以消费和科技为主,会参与一些热点主题的交易性机会。在管理资金规模增大后,她希望向自下而上选股转型,但效果目前还需要观察。我觉得喜欢做行业轮动,参与交易性机会的同学,会适合袁芳。
王崇的特点是纪律性强、他和袁芳正好相反,是持股集中、行业分散。他重视估值、喜欢买市场关注度不高的板块等涨,注重控制回撤。喜欢做逆向投资,不喜欢抱团的同学,可以考虑王崇。
他们两个人的话,我会更偏向王崇一些。他们在历史业绩、评分各方面都很接近,但我对王崇的理念理解得更清晰,也更能接受,王崇在从业年限、管理规模经验上,也稍微更有优势一些。袁芳的业绩也很优秀,我会继续观察,但是觉得她的投资思路还在变化,我需要对她的投资理念有更清晰的把握,才会愿意去买。
袁芳新发的两只基金,工银瑞信圆兴、工银高质量成长,都在投资范围里增加了港股,投资范围大肯定更好,我认为是比工银瑞信文体产业更好的选择。
很多基金经理,在管理多只基金的时候,持仓都差不多,但袁芳这两只新发基金,持仓个股、权重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策略并不完全统一,没法判断未来哪只表现会更好,选不出的话就各一半。目前工银高质量成长的合计规模更小,是43亿,灵活性略好一些,而工银瑞信圆兴是75亿。
王崇两只基金,交银新成长、交银精选,持仓、规模、走势都差不多,交银精选的赎回费更优惠一些,可以优先选。
每一次下跌都是为下一次上涨做准备!
怎样稳健地购买基金?
买基金最稳健的方法就是逢低分批买入,买跌不买涨,涨了就观望,跌了大胆买。我是今年三月份开始买基金的,一开始也是不知道怎么买,涨了不敢追,跌了不敢买,没有章法,整天在矛盾的状态中度过。后来经过研究和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操作模式。一要选好基金,选基金不要只看推荐和广告,更不要只看排名,尤其是短期排名,排名靠前的可能你进去就是接盘侠。要选名基金经理,尤其是连续获得过金牛奖?的,比如张坤,葛兰,他们都是经过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有独到的选股理念和风险意识,涨能靠前,跌能靠后。再就是一定要选两三年业绩稳定靠前的基金。二要掌握好买入力度和方式。把你准备投入基金的钱分成N份,每天两点半左右看基金的估值,如果你选中的基金连续两天下跌,或一次下跌超过2%,就可以买入一份,如果基金整体处在历史低位,并且你手中资金充足,可以多买几份。这时操作要跌了敢买,不要担心下跌,不断跌就不断买。只要上涨你就能赚钱。
三要把握好卖出机会。自己定一个盈利目标,比如15-25%,感觉差不多就可以分批卖出,卖了还涨的话,长几天继续卖。赚钱了卖出永远都是正确的。最后,切记:永远不要满仓,只要不满仓,不断地吸,就有回旋的余地。(码字不易,如觉有用请帮忙点个赞。[害羞])
同一类型的基金有必要买多个吗?
基金买一个还是多个,主要是看它所投资的股票是否有很高的重合度。一句话,买的股票都是一样的,那就买一只就够了;如果没有很高的重合度,就可以多买几支。
比如同样擅长消费的几个基金经理,易方达的张坤,招商中证白酒的侯昊,工银瑞信的袁芳。张坤买的股票以白酒为主,和侯昊的重合度比较高,那这两个一起涨一起跌,可以只买一只。而袁芳的消费还有科技属性,白酒买的少,有一些牛奶,调料,服装这类的消费,重合度不高,就可以分别买入。
选择什么基金好
第一,选基金其实就是选公司,一个好的基金公司未必旗下每个基金都很好,但是一个差的基金公司,是难以做好基金投资的,就算有一两个基金做得比较好,那也很难有持续性。金融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是缺乏实物形态的,基民和基金公司只有一个契约关系,所以选基金公司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选择基金公司的时候,要看基金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投资团队能力,流程严密、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其旗下基金整体业绩通常都会较好,因为这代表该公司的投资管理并非依赖于个人,而是理念、团队力量和投资流程使然,这使得这类公司具备复制优秀基金的能力。 第二,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选择基金经理要看他的从业时间。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如果能够长期立足于证券市场并有良好过往业绩,就证明基金经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第三,关注基金评级。基金级别就像饭店一样,级别高的会更好。一般来说,应选择高星级的基金,避免选择低星级基金。投资者应关注像包括晨星基金评价中心、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等专业评级机构的信息。 最终,基金公司的水平要反映在业绩上,主要体现在增长性和稳定性上。同期同类基金中,累计净值增长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指标。同时基金业绩的稳定性也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一些比率如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詹森指数来分析基金业绩的稳定性。用这些比率可测算各种单位风险收益比。选择基金的时候,这些指标越高越好。●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 其实,新基金和老基金并没有本质区别,基金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未来,它取决于基金的持仓结构,也就是说取决于基金投研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举一个例子,投资者常常能看到在同样的渠道几乎是同期发行的两只基金,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者的业绩差距越来越大。差异的背后实际是取决于投资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资产配置的能力。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买基金最好买一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新老基金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短期持有,新老基金还是有差别的。因为老基金不用建仓,在市场上涨阶段,老基金通常会有较好表现。如果后市表现盘整或下跌,那么持有新基金则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市场下跌过程中新基金可以面临较好的建仓机会。
哪个基金比较好!
你好哪个也不好,我买了三年多,还赔25%,上投先锋最烂,光大量大也很差。华夏的好一点。
袁芳,为什么如此多的专业机构选择你?
引言
如何选基金?
这是笔者干这行来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侧面也说明这可能是很多朋友投资中最大的一个痛点。
看APP中涨跌幅排行榜买基金么?运气好的能赚到一波行情中最后一段,运气不好可能买入即套牢。
看名气大小,去“抱大腿”?这一方面可能“大腿”实际没那么粗,所谓实力更多是包装出来的,另一方面谁也不是神仙,擅长风格和市场不匹配,难免阶段性低于预期,这时候就考验信仰了。
所以到底怎么选?
抛开繁琐复杂的定量分析以及日积月累的定性调研,其实有个比较“偏门”的招数---就是看“聪明人”怎么选。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跟着专业的研究,未尝不是一种还要选择。
今天,就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位基金经理,她的产品机构投资者占比长期处于高位,且是公募FOF基金经理“最爱”投资的基金之一。
基金经理介绍及业绩情况
袁芳,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2015年12月起任工银瑞信文体产业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擅长消费、科技行业的投资研究;风格相对均衡,市场适应能力强,各市场环境稳定发挥,震荡市尤为突出;择股能力突出,配置分散灵活。
三个关键词:长期收益好、熊市回撤小,高夏普
先看收益,她的长期历史业绩比较好,自2015-12-30开始管理工银瑞信文体产业A以来,截至2020年11月30日,wind数据显示基金累计收益率达239.40%,对比上证指数的同期收益仅为-4.83%,业绩比较基准为-36.60%,可以说袁芳的表现大幅超越了市场:
在之前的文章和多次的直播中,笔者曾多次强调,选基金不仅要看长期的业绩,更要分阶段去看,判断业绩是否有持续性。
还是以袁芳这只产品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到2020年,每一年,全部大幅战胜上证指数、业绩比较基准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
尤其是在2018年的熊市中,袁芳的这只基金全年仅回撤10.16%,对比上证指数下跌了24.59%、沪深300下跌了25.3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11.30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个就厉害了!
另外,袁芳管理基金夏普比率也比较高(可以理解为风险收益比或性价比较好),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01-06,最近1年工银瑞信文体产业的夏普比率为2.47(可以理解为每承担1单位的风险,获得2.47单位的收益),对比同类基金仅为1.83。
也是因为袁芳有如此佳绩,近年来连夺行业大奖:
专业机构的选择
说到这,您可能会说:嗯,业绩是不错,可以你介绍业绩好的基金、基金经理有好多,为什么你说专业机构偏爱袁芳呢?
OK,关键的来了。
站在专业机构角度,投资主动权益类基金,除了对收益有要求,一般来说,不希望净值波动太大,通俗的说,就是要“稳”。
这个“稳”怎么才能做到呢?
咱们拆解下:从行业结构来看,工银文体产业的行业配置风格比较均衡,历史各时点的行业离散度均较高,即使是基金经理特别看好的板块,持仓比例也未曾超过25%。例如在17年底,当消费白马行情愈演愈烈之际,基金经理增加了食品饮料标的的权重,但市值比例仅为20.91%
数据来自于工银瑞信基金
也许您觉得,不就是分散投到几个行业么?我也能做到。但是,看到和做到,做到和长期做到,差距是极大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机构趋之若鹜,咱们数据说话: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6.30
大家可以看到,基金刚成立的第一年,机构客户占比(柱状图蓝色部分)很少,这个很正常,对袁芳还不了解么;第二年机构客户慢慢增加,第三年迅速增加,到了2019年和2020年,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达到75%以上。同时,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基金的总份额大幅增加,从2016年中报时的1.85亿份到2020年中报的近28亿份。
一句话:个人和机构都很爱,机构的爱更多一些。
另外,由于笔者还从事一些基金配置的投资咨询工作,比较关注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表现和偏好情况。对于公募FOF,通过wind的2020年数据,一季度持有最多的偏股类基金就是袁芳这只,有13家机构持有,其中包括多只养老型FOF,二季度袁芳依然夺冠,三季度仅屈居第二名。
投资框架和理念
取得如此好的业绩+被机构投资者长期偏爱,袁芳是怎样做到的呢?这显然不是运气。
或者说,长期有好运气,必然背后是有着久经考验的投资框架,通过和袁芳的交流,笔者选取其中较为突出的两点,分享给大家:
1、在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
不同于很多几乎只看微观、看公司的基金经理,袁芳对宏观经济和中观行业的变化是比较重视的,通过多年实践,她总结出一套“三层筛选,动态平衡”的框架,她表示:
对于宏观,要分析长期经济内生增长的趋势和结构,以及中短期政策的导向和调节,从而去确立组合的仓位和大体结构。
对于中观,重点关注方向性行业的中长期基本面趋势,确立组合的行业配比。
在微观层面,对优质赛道重点关注成长性被低估的优秀公司;对稳定成长行业,重点关注优秀程度未被充分认知的公司。
2、抓共性、挖特性、寻找优质成长公司
在公司的选择上,很有朋友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是公司业绩重要还是估值重要。
对此,袁芳表示“公司(业绩的)质量较重要,估值因素次之”。
好公司是有共性的,比如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有稳定较高的盈利能力,是行业龙头,有较好的现金流,在质地良好的基础上未明显高估等。
另外,还要挖掘其中的特性,分析是否有比较好的长期成长的潜力,比如行业处于成长性阶段,或者虽然行业相对稳定或处于初创期,但是企业自身的成长性比较突出。对于企业长期成长性的研究,不是一时的所谓灵感,而要靠长期跟踪。
基金经理市场观点
长期继续看多权益市场。在利率环境、居民资产再配置、资本开放、经济基本面转型以及政策红利等方面均对权益市场长期向好形成一定支撑。
在行业或者大类上,长期看好以消费、科技为代表的方向性资产,这是两大趋势:
(1)对于消费升级,从国外经验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消费占GDP比重是逐渐提升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万美元,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这在消费能力上提供了基础;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消费行业竞争格*和龙头地位相对稳定,盈利确定性相对较高;第三是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青睐国内消费品牌。(笔者注:这几年的外资流入大家都看到了)
(2)对于科技成长,也是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支持:一是产业政策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支持力度明显加强,比如研发加计扣除等;二是资本市场改革利好科技创新,例如科创板开通、并购重组放开等;三是行业景气度方面,预计未来两年科技仍有较大概率持续向上的趋势。
中期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处于疫后恢复的进程中,权益市场基本面不乏结构性亮点,投资机会还是不少的。另一方面,市场前期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宽松,估值快速提升,部分过高估值品种可能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在投资策略上,袁芳认为,一些优质成长股经过回调,估值处于可接受的区域,在有比较确定的业绩支撑的情况下,估值具有一定稳定性,2021年或能赚到业绩的钱。宏观方面,紧缩的概率不大,2021年货币和信用环境还是会相对温和,成长股估值的压力也相对有限。
在具体行业上,将重点关注汽车、军工、新能源等板块投资机会。
编者的话
花絮
在交流结束后,笔者一位同事说到:袁芳瘦了。
确实,管理基金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上千家公司要去分析,一些重点还要实地去调研,比如wind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袁芳就对上市公司进行了21次调研,平均2周多一次,这样的工作负荷,“996”显然是不够的,但也因为有这样负责的基金经理,我们作为投资人,才能获得长期良好的回报。
袁芳要发新基金了
新产品投资范围更全面:投资于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的比例占基金股票资产的比例为0%-50%,两地布*,锦上添花。
新产品运作可以更灵活,三年持有期设置,可以有效普通投资者解决盲目择时、追涨杀跌的问题;对于基金经理,有利于投资理念贯彻、投资策略执行,可以更从容。
工银瑞信圆丰三年,1月11日盛大发行,欢迎关注。
点击畅读近期好文
《林利军精彩观点分享》
《中信建投荆树光:“绝对收益”理念,践行价值投资》
《致您的一封信:2021,我们乘风破浪》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