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股为什么会跌这么厉害
医*股集体大跌的一个原因是:机构对于第三轮*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具体原因如下:1、首先之前医*板块上涨的幅度较大,按照有涨必有跌的原则,意味着其估值相对偏高,高价格会回归到其价值附近。当然医*个股来说即使有所回调,但是股价还是相对较高,比如复兴*业,片仔瘦,***业等。2、新冠病***的概念炒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凉了。任何的概念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资金一旦撤离,其医*板块自然就会下跌。3、世界上很多***都在研发疫苗,据说俄罗斯研发的疫苗有效,其资金有可能就大量流入该市场,此消彼长这对***医*行业当然不是好消息。因此该板块就下跌。总的来说就是医*板块冲高回落,进行合理的回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准好公司,等待好价格,医*行业还是应该至少配置一只股票的。4、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为新冠的出现,医*、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医*股闻风而动,出现了不错的炒作行情。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期间医*行业受到密切关注,一些医*股甚至涨停,产生了极高壁垒的个股,也出现了许多牛股。但是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后,医*的炒作效果就会明显的下降,医*的行情开始进行调整,此时一些医*股暴跌。5、机构对于第三轮*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新一轮集采政策规定的*品品种从25个增加到35个。对老百姓而言当然都是希望医*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就能花更少的钱买到*品。但是对于医*企业而言,如果*品进入医保目录,就要让利于民,但是如果不进入医保目录,是一个利空,因此十分矛盾。机构对于这件事情也比较敏感。6、A股市场有了新的热点。A股市场已经有了新的热点,那就是超跌,最近涨幅榜上上升力度最大的都是近期涨幅比较大的,并且这个情形还会持续下去,一直到行情的结束,因为机构的资金都用来追捧超跌,医*的炒作就会减轻,医*系列一家独大的行情已经过去了。
医*基金跌跌不休,还有救吗……我们该怎么办? - 知乎
万得数据显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中证医疗指数下跌了25.83%,中证医*指数也下跌了20.25%。
而这只是医*板块调整的冰山一角,部分公司比这个跌幅要更凶狠,2020年火热的一些医*、医疗牛股股价腰斩,股价已经跌去50%+。
其实,医*板块的大幅下跌并不稀奇。近两年就有好几次:2021年2月18日至2021年3月9日,申万医*生物指数最大回撤达20.8%;2020年8月4日至2020年11月27日,最大回撤19.27%;2019年4月11日至2019年6月10日,最大回撤21.44%。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一点,近十年医*板块曾经经历过两次更大幅度的下挫:2018年5月29日到2019年1月3日,申万医*生物指数下跌40.74%;2015年6月15日至2016年1月28日,申万医*生物指数下跌47.44%。
而且2021年-2022年这一波大跌不单单是医*行业自身的问题,市场上三大帅长牛赛道,科技、消费均有一定的回调,特别是中概股已经广大基民被戏称为“中丐互怜”,一大批丐帮子弟互相报团取暖。
那么医*行业跌到位了嘛?如果继续持有医*基金,最大跌幅是多少?或者说,现在开始定投医*基金,合适吗?今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医*行业作为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尤其是创新*、CXO、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长期以来一直是投资者广泛关注的核心领域。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国内医*市场高速发展。截至2021/08/31,医*板块的总市值为7.63万亿元,成为仅次于银行(9.31万亿元)和电力设备(8.15万亿元)的第三大市值板块。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医*生物行业内共有385家公司,其中1000亿以上的公司共13家。
医*行业拥有多个子行业,不同子行业投资逻辑不尽相同,子行业的环节分布如图2所示。
同时随着医*行业的发展及A股上市标的的不断增长,基金公司纷纷布*医*主题基金,数量稳步增长。剔除2016年股灾因素,医*基金规模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最近经济学家任泽平:央行多印2万亿,10年多生5000万孩子的文章火爆全网,掀起了关于人口和生育的大讨论,我们暂时不去展开讨论。这里边透露了一个问题:人口危机临近。而人口生育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地产。医*这部分因素是最复杂的,也是影响颇深的。
而医*基金跌这么惨原因无非是三点:1、领导对医*的管理越来越细;2、医*前期涨幅过大,回调前估值均偏高;3、经济复苏,业绩不如预期。
1、领导对医*的管理越来越细
领导对医*的管理越来越细,其中仅2021年医*行业就有多达27个新政策,省级文件多达3000条,里面很多直接改写了医*某些细分领域的未来趋势。比如,好几个省市释放医疗器械、医疗设备集采信号;一些网红医用产品,比如生长激素的滥用,引起了很多热议;创新*的政策变动等等。
华宝证券研究部研报显示:医*行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根据中证医*的超额收益走势界定医*板块的行情牛熊,结合医*行业的政策变化,将2013年以来的市场大致分为9个阶段:
领导发起了几轮的集采,目的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吃上廉价的*品。老百姓是获得了实惠,但制*公司可就惨了。医*价格“打骨折”之后,公司的盈利就会出现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出现集采政策,市场就会解读为医*行业的负面消息。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医*行业整体上涨,PE估值从2020年初的60%直接拉到100%,创下历史新高。部分医*、医疗公司,估值也一路狂飙猛进,这种状态本身就容易均值回归,引发回调,清流经常跟大家说控制基金仓位,行业基金最好控制在20%以内。
从估值上来看,中证医*目前的PE是33.77,中证医疗37.64。仅从PE上看,目前适中趋向合理,跟近7年的PE比较起来算是中偏低。但是这个PE主要跟企业的净利润有关,2020和2021年因为疫情影响,所以卖口罩、卖*、卖疫苗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的。
我们再从从一些具体的基金看重仓股票的市盈率。就拿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来说,它的持仓股票如下:
第一重仓的*明康德动态市盈率为72,偏高。第二重仓爱尔眼科动态市盈率为73,也偏高。第三重仓凯莱英动态市盈率为99,偏高。……这1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77,还是偏高。
举个栗子:茅台每年的业绩增速差不多在15%-20%,市场愿意给到合理估值在30倍左右。*明康德机构预测的业绩增长在30%,那么45-50倍左右的估值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从这方面考虑,医*基金估计还没见底,很多公司的估值还是挺高的,仍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估值。
疫情期间,大家对*企的依赖提升,估值也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疫情的逐渐褪去,经济逐步复苏,*企的业绩能否立马兑现是个问题。从2021年的二季报开始,迎来的却是各大龙头的“暴雷”。
比如:医*界的“茅台”——恒瑞医*,二季报出现了近10年来,第一次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医疗器械龙头——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也都因为业绩不达预期,股价出现了腰斩等等。这些龙头出现的“业绩杀”,是推动2021年大跌的一大因素。一旦消化不了高估值,这个估值很大程度上是资金堆出来的泡沫,碰到密集的利空,资金一恐慌就会跌的很惨。
领导管制确实是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也是现在机构和基民短期看空医*的主要依据。中短时间内看,估计医*还有回落的空间。
但是2021年5月,***卫健委也重点提到: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我国未来医疗、医*方面的开支,长期来看依然会上升。而且这次的疫情,也让医*的地位和重要性,来到了新的高度。再从投资属性上看,医*行业属于和经济周期关联比较弱的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防御的属性会比较好。医*行业从长远来看,依然有投资的价值。
许多基民也趁着医*、医疗行业的大跌,大手笔买入医*、医疗ETF。
清流个人认为,考虑到医*行业长期增长的潜力和目前疯狂涌入的资金,再跌10%~20%,医*行业大概率跌到位;如果跌40%,基本就到了底部区域,完全可以建仓了。
因此,对于持有医*基的朋友,如果能承受这个跌幅,完全可以继续持有。对于想要开始投资的朋友,目前可以少量定投,但不建议建仓。
这里边还要提的是中*,一方面是由于估值低,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受到近期推动中医*产业健康发展政策的影响,还有就是中*受集采政策影响的相对较小,因此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但是这个板块的问题在于,种植源头缺乏监管,价格波动非常剧烈,而且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行业非常内卷,另外产业的自动化程度很低,新产品发展很慢。虽然现在机构给它的净利润增长预期比较高,但很大原因在于基数低。短期内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建议小额定投分散风险比较好。
医*基金尤其是主动基金筛选,要以长期业绩为主,短期业绩为辅,选取从业年限较长、经历过完整牛熊的基金经理。持仓过程中多给予宽容,给够时间,静待果实成熟。
假如你已经“全仓”投入市场,手上已经没有任何流动资金了,目前能做的就是等待了。从国内长远的经济发展来说,只要经济一直向上,优质个股和基金还是可以长期持有的。假如你现在仍持有去年的基金收益,但在担心后市仍会下调,犹豫要不要止盈,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止盈”策略,可以等净值到了阶段性高位就适当赎回,先保住一定的胜利果实。
然后让自己的仓位控制在3-5成左右,毕竟未来的市场很可能会围绕3500——3700点持续震荡一段时间,确保有足够的“子弹”可逢低加仓或者换仓,这个很重要。假如你是在2020年底才买的基金,现在已经亏***在20%左右,建议大家可以选择适当的低位适时补仓,尽量降低自己的购买成本,争取早日“脱亏为盈”。当然市场先生无法预测,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判断未来,也没有任何一只股票或者基金能够“只涨不跌”。
所以,仓位管理就像是投资者为自己做的安全措施,只有为自己预留了充足的流动性,才能应对市场上的任何变动。绝大数人在投资基金上的收益不同,其实是与个人的资产状况、投资风格偏好、心理风险承受能力、基金选择以及仓位管理都有着直接关系的。因此不同的投资者对仓位管理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
好了,今晚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拒绝白瞟,大家记得点“在看”,攒人气。
医*板块大爆发,现在还能入手吗?
近期具有明显防御性特征的医*板块大爆发,市场中对防御性板块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医*板块经过前期调整目前已刷新年内高点,有望成为攻关急先锋,后市仍然继续看好!
为何医*板块会连续走强呢?
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战对医*行业影响甚微,显然是被资金当成了避风港。因为***对***新关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科技和电信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所以我们看到这些近期被动调整。
另外一方面主来自于医*板块的估值修复。医*股估值偏低、大部分的医*行业龙头企业估值基本在25~30倍之间,投资价值明显。再加上原料价格上触发医*企业掀起提价潮,包括中*等医*价格上涨也给*企带来了业绩改善。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和业绩快报的逐渐披露,上市公司年度业绩浮出水面,其中医*股业绩增长表现亮眼,超七成医*股2017年业绩同比录得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至12月份医*制造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2.50%和17.80%,增速较2016年同期 分别上升2.8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目前来看,大部分医*上市公司的业绩符合预期,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快的业绩增 速,2017年医*行业估值有效消化,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升,为2018年慢牛市场奠定底部基础。
后市医*行业投资可以分成三大方向:一、已经作为所在行业的领先龙头,地位明确或发展趋势清晰、估值合理区间内螺旋式上升,不断以时间换空间;二、同样作为各细分领域优势龙头,市场有一定分歧,但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具备成长加速或者估值提升双重空间。 三,医*零售连锁行业,未来将是大整合年代!和之前的啤酒,地产一样向寡头集中!
总体来看,从资金到政策,从市场需求到业绩、估值等多角度看,医*股的上涨都有其必然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金鼎股战场欢迎您的点评!
贵州百灵连续来跌的一塌糊涂,大股东不断质押,请问该股还有救吗?
净值才3块多,有可能两、三个月后到五块多才会稳住
医*还有救吗
跌跌撞撞,医*医疗板块又回到了震荡区间的下沿。
对智能网格策略还好,期间有不少低买高卖的交易机会。
但是对长期配置型策略,这种走法,非常消磨人耐心,特别是在AI、TMT板块涨得风生水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逐渐失去对医*板块的信心,不禁要问,医*还有救吗?
如果要找利空原因,当然能找不少,比如:集采、让利于民等,这些是现实存在的,但是这些利空已经有多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了,未来对医*板块的影响如何,是否还有其他行业政策或行业基本面方面的利多或利空。
如果要从这些角度去判定医*板块的投资价值,恐怕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很难把握准。
我觉得不如简单一点,只根据自己能掌握的一些基本的、有效的方法,去判断一个行业的投资价值,长期绩优行业,高ROE,低估值,股价低位震荡,这就是一个很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复来智投-指数宝"里的智能评分功能,从客观数据出发,基于估值、基本面、趋势、历史回报和稳健性这五个维度,来对指数的综合投资价值进行评分,医*医疗类指数目前的得分,有很多都在70分以上,代表投资价值很高。
本图查看方法:
医*什么时候会涨,谁也不知道,但是回顾历史,这种股价低位、估值低位的绩优指数,从来没有让我们踩过坑。
让我们踩大坑的,永远是那些当下看上去前景最美好的高位高估值板块,比如15年的互联网、21年初的中概、22年的新能源。
既然不会踩坑,不会败,那就安心等在里面,等市场的风什么时候吹过来,守株待兔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即使认可我说的这些,我也不建议你单压一个行业,配置10~20%的仓位较为合适,极限不要超过30%,如果能结合网格策略做最好。
可能有人会担心,会不会"这次不一样了",医*板块以后再也涨不上去了,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从历史数据看,这种概率很小,每次担心"这次不一样了",最后基本都是"这次也一样"。
况且,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个概率游戏,没有100%确定的投资机会,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但是只要胜算足够,就值得去做。
什么是医*股?有什么特点?
医*股集体大跌的一个原因是,机构对于第三轮*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对于*企而言,虽然这个行业很赚钱,但佰*品要进入医保目录,其意义值得探讨。老百姓显然希望*品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大家都用得上便宜的好*。但对*企而言,衜*品如果不能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一个利空,但要让*品进入目录,又要让利于民,所以这确实是一件比较矛盾的事情。知所以带量采购导致*品价格下跌,正是本轮医*股大跌的主因之一。 主要是因为医*股因为这几轮集采导致了除开核酸检测的大部分医疗公司利润下滑,所以医*股股价也就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医*股里面的医疗器械最近的走势还不错,其实这个板块可以去多去关注,其他版块的话,可以暂时缓一缓,这个赛道目前是比较拥挤的。这个时候可以去找那种比较冷门的赛道去看一看,或许那里面会有一些投资机会。
医*板块已经从底部涨了20%,现在还能进吗?
大家好,我是乐观的保守派股票交易员。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喜欢博傻的股民来说,股市是一个勇敢者的博傻游戏场,谁傻谁亏钱;但对于敬畏市场的股民来说,股市是一个野草丛生的玫瑰花园,细心和耐心只为了拨开野草摘取玫瑰。
A股板块繁多,但一直以来能够不受周期影响的板块似乎只有医*板块。医*板块非常神奇,平时比较低调,但在任何股市行情低迷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每当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也是医*板块出来救场。
医*板块这么神奇的原因在于医*行业没有周期性,而且一直以来医*板块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好,相比其它板块防御性更强。所以在许多股民心里,医*板块好像没有什么进攻力。
让我们来看看最新的医*板块日线图,从今年2月9日最低点算起,医*板块至今上涨了30%,短期涨幅惊人,但今天走出一根带上影线的大阴线,似乎要进入高位震荡区域,短期需要注意回调风险。第二张是月线图,图中低点是2016年1月份,从1420点开始,两年多的时间至今涨了700多点,涨幅达到50%,半途中只出现一次较大的回调,几乎每次回调都是买入机会。
第三张是季线图图中最低点是2005年,至今13年,涨幅高达1700%。除了2008年大牛市沪指6124点期间之外,在所有的时间点买入,持有至今都是赚钱的。
神奇吧?整个A股市场绝对找不到任何比医*板块更稳定更赚钱的板块。看到这里医*板块现在还能进吗的答案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医疗板块真的没“救”了吗?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先赞后看,月入百万。今天医疗板块$中证医疗(SZ399989)$又跌了,还是放量的。现在医疗板块真难伺候,有利好消息的时候它小跌,利空消息的时候它大跌,没有消息的时候制造利空消息大跌。
比如今天,医疗板块来了一个久违的利好消息,“医保*发文:创新医疗器械不实施带量采购”,这对医*板块是个利好,至少对医疗器械板块是个大利好,算是靴子落地了,但是今天还是跌了1.35%(截止今天上午收盘)。具体是9月3日,医保*对外发布《***医疗保障*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指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比如:医*集采,是利空消息,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医疗板块从2021年7月一直跌跌不休到现在,较最高点跌了49.4%。
但对医*公司来说其实集采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集采能提高医*公司的销量,只是单品的利润下降,因此对于整个医*公司的利润影响并不会那么大。当然这对于股市而言,单品利润降低了,意味着医*板块的基本面变化了,会影响估值,这也是为什么集采导致医*板块大跌原因。
再比如:8月18日,长春高新$长春高新(SZ000661)$跌停,带崩整个医疗板块,这是一个制造的利空消息。消息面,浙江省*械采购中心发布的集采相关文件中,有一张被传是浙江省第3批*品集采项目生物*的截图上有“人生长激素”名单,那是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然后市场也不核实消息真假直接跌停。事后证明这是假消息,采购名单上并没有“人生长激素”。
如此,医疗板块真的没“救”了吗?答案是非也,原因有三。
一、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长;
二、医疗板块基本面虽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大。随着集采工作的持续,集采对资本市场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同时集采整体价格降幅也会趋于稳定,这种砍到脚踝上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因此对于依靠大品类仿制*的企业,资本市场将会给予较低估值,但是对于能够降本增效以及创新转型的企业,资本市场依然会给予较高估值,也是未来的主流投资方向。
三、估值极低。我们来看看医疗板块中了几个细分板块的估值,医疗器械估值低于历史99%的时间,医*生物估值低于历史93%的时间,创新*估值低于历史99%时间。
总结一下:从短期来看,医疗板块情绪面较弱,走势不理想,还有下跌风险;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医疗板块依然有较高的配置价值,现在或是配置良机,特别是医疗器械和创新*,我们可以定投逐步建仓。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有问题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创新医疗器械不实施带量采购#$医疗器械(BI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