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这场关乎十几亿人健康的谈判,到底在谈什么?_*品
原标题:师说|这场关乎十几亿人健康的谈判,到底在谈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学部*师,北京大学***卫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
1.为什么需要医保谈判?
在***,基本医保是*品和医疗服务最主要的支付方。只有进入医保目录的*品,医保才能报销。因此,及时将新上市的好*以合理价格纳入目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可及性、医保基金的可承受力和产业创新的回报。
2020年10月29日,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在讨论。图|新华社
为了让更多新*、好*能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品目录》(下文简称《***医保目录》),***医保部门在2017年开始探索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并对独家品种开展医保谈判。
医保谈判是针对独家品种的准入制度。对于独家品种,由于买方(医保)和卖方(企业)都是独家,缺乏多个买方和卖方的市场定价博弈。因此,需要通过全面的信息披露和循证谈判,最大程度展示*品相关信息,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合理价格,实现了患者、企业、医保的多方共赢*面。所以,***医保目录对于独家品种而言可以说是“逢进必谈”,不仅需要科学评审*品的综合价值,还要测算*品的合理价格。
总体而言,新上市的独家品种要进入医保目录,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第一,形式审查。***医保*每年会发布申请条件,由企业自主申报。***医保*会对所有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看*品资料是否满足当年的申请条件,是否完整、规范、真实。
第二,*品评审。***医保*会组织*学、临床医学、*物经济学、医保等方面的专家,对*品的综合价值进行评审和打分。2021年主要是从*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公平性这5个维度进行判断。通过综合评审的*品才有资格进一步提交相关材料,多数临床价值不高或价格特别昂贵的*就会止步于这个环节。
第三,价格测算。企业按照***医保*的要求,提交一系列材料和证据;***医保*组织*物经济学和医保测算专家,通过对材料与证据的评审,测算*品价格(医保支付标准),并形成谈判底价。
第四,现场谈判。***医保*组织谈判专家,与*企进行谈判。这个环节双方只谈价格,企业有两次报价机会,如果报价落入医保底价15%区间内,才能继续谈判;否则谈判失败。如果谈判成功,则*品才能纳入***医保目录。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新*都有机会坐到谈判桌前。
通过此前几年的谈判,累计60余种新增抗肿瘤*进入医保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这些新型抗肿瘤*覆盖了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肝癌、肾细胞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多个癌种,更好地满足了癌症患者的基本用*需求,也促进了医*产业的创新发展。
那么,价格昂贵的新型抗肿瘤*物,在谈判中的价值是如何被评估的?
*品的价值包括多个维度,最重要的是*品的临床价值。
对于新上市的抗肿瘤*,每个都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吗?
2019年《***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2011-2017年获批上市的216种*品中,仅有54种*品(25%)具有很大的或较大的临床额外获益,125种*品(58%)相比现有的标准治疗方案未能显示出临床额外获益。其中抗肿瘤*物里,近40%的新*未显示出临床额外获益[1]。
2020年,BMJ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2007-2017年***FDA和欧洲EMA批准上市的320个和268个新*中,仅有31%的新*被认为具有高的治疗价值[2]。
2021年《***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MED)》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11-2020年加拿大医保给予报销的78种抗肿瘤*品中,仅有一半显示总生存期(OS)的显著获益,而且中位OS也仅为3.7个月[3]。
这些研究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新型抗肿瘤*临床价值的重新思考。与欧美类似,***近几年也批准上市了较多新型抗肿瘤*,这既包括进口原研*,也包括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这些新型抗肿瘤*相比目前临床上的标准治疗方案,有多少能具有显著的临床额外获益,目前仍缺乏这方面的高质量研究证据。
抗肿瘤*物的临床主要终点指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监部门更多根据*品是否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来评价*品有效性。***临床肿瘤学会(ASCO)定制的最新版本的价值框架中,仍然对于OS给予了最高权重[4]。但是,要在临床试验中观测到成熟的OS需要更长随访时间,这将影响患者对新*的可及性——对于抗肿瘤*物而言,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机会。因此,现有抗肿瘤*物的临床试验,可以基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或客观缓解率(ORR)等相对短期的指标来评价*品疗效。近几年的系统评价发现,有些抗肿瘤*物在PFS上的获益并未转化为OS的获益[5,6]。此外,还有研究发现,PFS的获益也并未转化为生命质量的提升[7]。
一般而言,*品在上市前需要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即开展头对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这是探索*品临床疗效的“金标准”。但是,有一些抗肿瘤*物通过Ⅱ期临床试验就获批上市,如PD-1或PD-L1。
【注:抗PD-1/PD-L1单抗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PD-1(programmeddeath1,程序化***分子)是表达于免疫T淋巴细胞的抑制信号之一,多种机制可导致肿瘤细胞PD-L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细胞程式***-配体1)的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利用PD-1-PD-L1通路逃避免疫监测,形成免疫逃逸。PD-1或PD-L1抗体*能够与免疫细胞的PD-1蛋白或者肿瘤细胞的PD-L1分子结合,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防止其下调T细胞活性,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监部门通过这样的快速审评审批,可以提高患者的用*可及性,让癌症患者尽快有*可用。但是,缺乏Ⅲ期临床试验的*品,在医保谈判中可能会面临挑战。因为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都是单臂研究,样本量较小、样本随访时间较短,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虽然得到初步验证,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从医保视角来看,主要关注的是,PD-1或PD-L1相比现有治疗方案有多大程度的临床额外获益,以及这些PD-1或PD-L1之间在相同适应症上谁优谁劣,或大体相当?在这些关键的临床问题还没有解决时,PD-1或PD-L1之间就难以开展差异化竞争,在医保谈判时也难以获得价格优势。
有时,一种新*相比现有*物,在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上是创新的。但这种创新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临床疗效或安全性的提升,需要设计临床研究来探索和验证。临床中使用“安全但弱效、无效”*品的情况并不罕见,其背后的关键原因是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与证据。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结*的创新,才是对患者更有意义的创新。
在医保谈判中,谈判*品相比对照*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额外获益,是否能为医保目录“补短板”,是谈判*品最重要的价值信息。所以,临床价值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础,也是医保谈判的基础。
在医保谈判资料中,*物经济学评价证据主要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和预算影响分析,此外,还有谈判*品的国内外价格现状、参照*品的价格与费用情况等。
成本效果分析是通过比较两种*品或干预方案的成本和健康产出,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回答的是“性价比”问题。在医保谈判中,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可以推算出谈判*品具有经济性的价格,从而为企业形成谈判策略、为决策者形成谈判底价提供参考。
对于抗肿瘤*物而言,成本效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模型法,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技术要点:
模型需符合疾病转归特点,最好选择信度效度经过验证的模型。对于抗肿瘤*物的模型构建中,需要采用统计方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拟合与外推,预测患者长期的健康获益和医疗费用。此外,由于模型构建中存在各种假设和不确定性,需要开展各种敏感性分析来探讨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概率敏感性分析,其可以探讨模型中所有参数同时变化后,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因此,需要将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相结合,才能下结论——即在某个阈值下,谈判*物相比参照*品具有经济性的概率。这从方法学上降低了人为不合理干预模型的可能性。
由于目录中或市场上具有相同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品较多,因此,为了避免“刻意”选一个“软柿子”作为参照*物的情况,医保部门组织临床专家为谈判*品选择参照*物,用于成本效果分析。但是,由于参照*物遴选与公布时间较晚,导致企业开展成本效果分析时,不得不去猜测医保可能指定的参照*物,或者不得不同时与多个可能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分析,这无疑增加了证据产生的成本与难度,进而可能影响到证据质量。
根据《****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的建议,参照*物应该是在相同适应症下,临床上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案,或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在相同条件下,重点考虑医保目录内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品。
值得注意的是,*物经济学选择参照*物的原则与*品临床研发中选择对照*的原则一脉相承。2021年11月****监**审中心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2021年第46号)明确提出:对照*“应该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最佳治疗方式或*物”,“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物可以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物对患者的价值”。
此时,当*品的研发环节与报销环节对于参照*物有了相似的需求时,是否有可能将*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参照*物遴选提前至Ⅲ期临床试验启动之前?这种制度设计可以让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有更好的协同,让专家学者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让企业对*品的临床价值与市场定位有一个更理性的判断和预期。
另一个与参照*品相关的问题是价格。由于*物经济学评价是增量分析,如果参照*品的价格很低,会导致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增大,进而导致在设定阈值下谈判*品的价格需要进一步下降,才可能具有经济性。
由于***集采中标*品的价格很低,如果医保指定的参照*物正好是***集采中标*品的话,选择参照*品的什么价格来计算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是否应该采用参照*品的集采价格?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医保谈判与带量集采的制度设计是不同的:医保谈判是针对独家生产的创新*,并且没有对销量的保证;带量集采是针对原研*专利期已过、有多家仿制*的*品,并且对销量是有保证的。不同的制度设计导致了不同的价格体系。
不过,某种程度上集采价格也意味着目前的市场价格,集采中标品种可能也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之一。因此,完全不考虑集采价格似乎也不合理。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可以更细化一些,或许可以找到平衡多方利益的解决思路。例如,对于国内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和首先在***上市的原研*,采用非集采的原研*价格;对于其它独家生产*品,采用市场上该通用名下所有*品的平均价格或集采中标品种的最高价格等。越有争议的问题,越有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毕竟价格背后,既有患者的健康权益,也有企业的创新动力。
*物经济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健康产出指标是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健康产出指标,可以同时测量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将基于QALY计算得到的ICER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品的经济性。
《****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指出可以参考1-3倍人均GDP来设置阈值[8],但医保谈判的阈值远低于这个标准。对于临床得分一般的*品,阈值区间可能为0.5-1倍人均GDP,或者更低;对于临床得分较高的*品或罕见病*品,阈值区间可能会超过1倍人均GDP。***学者对阈值也开展了相关研究[9,1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阈值和各种社会经济变量相关,因此阈值也是动态变化的。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可以长期使用,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预算影响分析是在患者人群层面上,探讨如果将谈判*品纳入医保目录,可能对医保经费造成的影响,其回答的是“可支付性”的问题。预算影响分析在医保谈判中的作用是:对于*品未来可能的销售金额,在医保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让双方对当下与未来的可能风险有一个预期。
具体而言,如果谈判*品进入医保,在两年后的续约谈判时,医保会将这两年的*品实际销售金额与预算影响分析中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达到2倍及其以上,就需要重新谈判,并有进一步大幅降价的可能。因此,企业需要基于***相关政策、医院准入环境、市场竞争格*、产品临床定位、企业销售能力等因素,客观预测未来2-3年最可能的销售情况,并基于这些参数,完成预算影响分析。
在医保谈判的整套流程中,对*品经济性的考量主要体现在综合评审与价格测算这两个环节。综合评审决定了*品是否有机会提交谈判资料,价格测算会形成*品的谈判底价。由此可见,*物经济学在医保谈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于这种作用是导致更高还是更低的价格,主要取决于谈判*品相比参照*品在临床价值上是否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若有,才有“优质优价”的基础。
抗肿瘤*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后,仅是准入工作的开端,后续还有医院准入、医生临床合理用*等环节。
2021年4月,***医保*联合***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医保谈判*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医保谈判改变了*品在***的准入路径,即由之前的“先进医院,后进医保”改为现在的“先进医保,再进医院”。这对医疗机构快速准入和医生短期内广泛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部分谈判*品出现“进院难”现象。
为了破解“进院难”,将定点零售*店与定点医疗机构一起,形成谈判*品报销的“双通道”,以进一步提升医保*品的可及性。此外,***卫健委发布了《新型抗肿瘤*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新型抗肿瘤*物的临床应用。
未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加剧,癌症可能会变成常见病、慢性病。同时,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物在***上市。如何对这些*物进行科学评价与遴选,如何形成合理的*品价格并实现动态调整,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努力与智慧。
(本文得到了陶立波老师和韩晟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特别感谢。)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WieselerB,McgauranN,KaiserT.Newdrugs:wheredidwegowrongandwhatcanwedobetter?[J].BMJ,2019,366:l4340.
[2]HwangTJ,RossJS,VokingerKN,etal.AssociationbetweenFDAandEMAexpeditedapprovalprogramsandtherapeuticvalueofnewmedicines: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BMJ,2020,371:m3434.
[3]MeyersDE,JeneiK,ChisamoreTM,etal.EvaluationoftheClinicalBenefitofCancerDrugsSubmittedforReimbursementRecommendationDecisionsinCanada[J].JAMAInternalMedicine,2021,181(5):499-508.
[6]KumarS,RajkumarSV.Surrogateendpointsin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arealitycheck.Lancet.2019;394:281-3.
[7]KovicB,JinX,KennedySA,etal.EvaluatingProgression-FreeSurvivalasaSurrogateOutcomefor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Oncology:ASystematicReviewandQuantitativeAnalysis.JAMAInternMed.2018Dec1;178(12):1586-1596.
[8]刘国恩,胡善联,吴久鸿,吴晶,董朝晖,李洪超.****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M].北京:***市场出版社,2020.
[9]OchalekJ,WangH,GuY,etal.InformingaCost-EffectivenessThresholdfor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inChina:AMarginalProductivityApproach[J].PharmacoEconomics2020;38:1319-31.
[10]CaiD,ShiS,JiangS,etal.Estimationofthecost-effectivethresholdofaquality-adjustedlifeyearinChinabasedonthevalueofstatisticallife[J].TheEuropeanJournalofHealthEconomics,2021.
自2015年以来,学院“*品/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策略与实施”课程已连续开设第7年,结合政策趋势和行业动态,从证据的产生、证据的包装到证据的沟通,全方位系统讲授市场准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从实用角度,通过不同疾病领域、不同类型产品的案例剖析,结合医保改革的最新实践,从策略到实施,从方法到团队建设,助力企业构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市场准入策略。模块2将聚焦于合同、定价及谈判策略与实施。
模块2:合同、定价及谈判策略与实施
电话:010-65547720
重磅课程|*品/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策略与实施
2020课堂|市场准入策略——以证据为基础、以价值为导向
2019课堂|基于证据和价值的*品市场准入及谈判策略
2017年课堂|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制定基于证据和价值的市场准入策略
2016年课堂|市场准入圆满结课:我只想说“意犹未尽”!
2015年课堂|如何制定有效的以证据为基础的产品市场准入策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新基金发行太火啦,2020年还有哪些产品值得期待?
临近年底,新基金发行市场异常火爆,自带光环的明星基金经理吸金无数。
2020年还有哪些新基金值得关注呢?老司基注意到,国内首只专门投资越南市场的主题基金要来啦!今天,老司基就来聊聊这只有点不一样的基金。
新基金很火!
2019年,公募基金业绩整体表现不俗,新基金发行火爆。市场人士认为,当前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2020年仍有上行空间,消费、科技等板块值得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2019年新成立基金的发行份额达13677.48亿份,同比增加53%,超过2015年的13676.98亿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10月发行份额高达2082亿份。
2019年新基金发行月度情况一览(Wind,截至2019.12.26)
老司基说的这只新基金,就是天弘越南市场股票型发起式基金(QDII),这是国内首只专门投资越南市场的主题基金。
资料显示,当前QDII基金多集中对标***市场,少数产品对标***、德国等市场。天弘这只产品发行成立后,越南将成为***公募基金QDII单一市场投资的第5个***,前4个***分别是***、***、德国和印度。
当前投资美股的QDII基金数量最多,比如跟踪标普500、纳斯达克100的指数基金就有很多只。2019年推出了5只投资***市场的基金,投资德国和印度的基金也有零星几只。
为何要推出越南基金呢?市场人士给出的解读是,当前境内市场投资越南的工具极为稀缺。近年来,受出口增长、外资不断涌入的驱动,越南经济增长动能充足,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8年越南经济增长达到7.08%,在发展***家中首屈一指。
在许多小伙伴印象中,也许觉得越南是个小***,没啥发展潜力。老司基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比如,越南有着较大的人口优势。截至2019年4月,越南人口为9620万,在东南亚排名第三,在世界排名第十五。更关键的是,越南人口构成较年轻,劳动人口占69%,年龄中位数30.9岁。而且越南人普遍勤劳,劳动力成本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越南开厂投资,很多产品打上了“MadeinVietnam”标识。
政策方面,越南也在大搞改革开放。越南是社会主义***,正全方位学习***,积极补短板。近年来受出口增长、外资不断涌入的驱动,越南经济增长动能充足。2019年三季度越南的GDP增速为6.98%,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与此同时,未来越南经济的增速和成长空间比较大。越南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越南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最近10年胡志明指数VSA股主要指数走势对比图(Wind,截至2019.12.27)
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越南VN30指数收益率*90%+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越南VN30指数,代表了越南股票市场最大的30家上市公司,相当于越南最好的30只蓝筹股,有点类似于A股的上证50。
天弘越南市场股票型基金代码:008763(A类)008764(C类),发售日期:2020年1月6日—2020年1月17日,首发规模上限2亿元。天天基金、蚂蚁财富、蛋卷基金等各大平台有售。
老司基觉着,QDII基金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低门槛的海外资产配置工具,而细分市场投资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如果你有海外配置需求,又怕去美股市场追高,越南等新兴市场是可以适度关注的。
2020年2月发行的基金有哪些?
主要有16个。
博时产业新趋势灵活配置混合A/C”。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ETF联接。
“工银消费股票A”。
“华安优质生活混合”。
“景顺长城量化对冲策略三个月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
“南方内需增长两年持有期股票”。
“前海开源稳健增长三年持有期混合”。
“华夏翔阳两年定期开放混合”。
“诺安新兴产业混合”。
“安信价值成长混合C”。
“博时成长优选两年封闭混合”。
“嘉实回报精选股票”。
“农银汇理策略趋势混合”。
“万家民丰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0年布*新基金,买它就对了!
每当行情变好的时候,总会有不少后台留言来问:有什么基金可以推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二特意去看了下,近一年的基金市场规模变化,下面这张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蓝色柱条是基金整体市场规模的一个变化情况,基本上也可以看出过去一年整个行情的变化和投资者的心理变化。
除了在5月—6月之间,因为贸易摩擦的缘故,出现了一波大跌,从而导致部分投资者信心动摇,基金整体市场规模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之外,整体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投资者信心,都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
实际上今年的基金市场确实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基金的“牛市”;
2、科技、消费、医*,号称“三驾马车”的三大板块,涨幅最为耀眼,机构也大多扎堆在这。
所以,今年买基金的体验都还不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童鞋会担心:那明后年,买基金还能这么愉快吗?
咱们先瞅一眼A股当下的估值:
瞧,这不还在机会区徘徊么,再说了,今年市场行情如此跌宕起伏的情况下,基金都能有这么亮眼的表现,等到度过了经济寒潮的明后年,咱们还怕什么呢?
那还废什么话啊,赶紧挑个基金,上车吧!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只正在发行的新基金:上投摩根慧选成长(代码:008314)。
过去提过很多优秀的老基金,为什么这次是只新基金?
别急,听我慢慢说道说道。
既然是新基金,咱们上来先看它三板斧:
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往期业绩、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基金公司:上投摩根
这个不用多说了,04年成立的老牌基金公司,非常有特点的一家公司。
在小二的印象里,上投摩根的投研实力很强,特别是在偏股型基金的管理上很有一套,多只股票/偏股型基金都给我们留下过深刻印象,比如:新兴动力、核心优选等等。
在今年以来的基金“牛市”中,上投摩根的股票基金前11个月取得了50%多的平均收益,在银河8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
所以,基金公司实力方面,两个字:靠谱!
基金经理:李德辉
2014年加入上投摩根的李德辉,在行业内不算是“老司机”,不过管理的几只基金业绩都还不错。
刚刚说了,今年的基金市场是“牛市”,到底牛到什么程度?
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股票型基金今年的平均业绩为44.75%,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的平均收益为30.72%。
这意思是,今年收益没到40%的基金,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
那么李德辉先生管理的几只基金,表现怎么样呢,截至上周五:
智选30(370027混合型),今年业绩67.04%;
卓越制造(001126股票型),今年业绩69.05%;
科技前沿(001538混合型),今年业绩62.37%。
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收益,这样的业绩还是很“生猛”的。
当然,这是近一年的短期业绩,参考价值不大,所以我们再来看看李德辉管理了三年多的一只基金:上投摩根科技前沿灵活配置混合(001538)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只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科技行业,这很对今年的投资胃口啊,你瞧瞧今年的消费、科技、医*这仨涨的:
所以,上投摩根科技前沿灵活配置混合的业绩自然也不错:
也因为出色的业绩,这只基金获得了银河证券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的五星评级。
这么看来,李德辉应该算是科技板块里的老司机了,怎么样?要上车吗?
等等
你说这些也没用啊,买基金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今年这哥仨行情好,明后年行情不一定好啊!
说的没错!
所以咱们看看这只上投摩根慧选成长(代码:008314)
第一,目前以科技、医*、消费为三大长期主线
个人觉得,长期主线的逻辑没问题,你要说这三个板块今年涨的这么好,明年还能涨这么好?这个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不过短期的回调并不能否定其长期的投资价值。
首先大消费板块已经牛了好几年了,途中有过短暂的回调,到现在依然非常强劲,而且有国人众多的人口基数,庞大的消费市场做后盾,长期来看舍消费其谁呢?
医*板块呢,这个行业首先是有***政策引导,其次未来人口的老龄化,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
至于科技板块,大家看看华为强大到让对手害怕,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科技产业的无限潜能,所以长期来看科技板块的表现也很值得期待。
唯一需要大家担心的是,国内比较出色的科技基因的企业,都在美股或港股上市,比如:阿里、腾讯等等。
不过,说到这里,就该提提这只基金的第二个特点了:
第二,最多30%的港股仓位
这只基金可以将最多30%的资产投资于港股。
大家肯定在想,港股现在还能买吗?
咱们不废话,直接看估值:
也是不错的机会!
所以,能有30%的港股仓位,这优势恐怕是别的仅投资A股基金没有的吧。
阿里巴巴,今年在港股上市了,小米也是在港股上市。
兼有医*和科技属性的*明康德,这个企业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吧,是个狠角,在A股市场挺受追捧的。
可是港股今年上了个比他还牛***的叫康龙化成的公司,属于医*行业里的高科技企业,要是没有港股仓位,想买的客官岂不是看着干着急?
好了,既然说到了选股,咱们再看看这只基金的第三个特点:
第三,基金经理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
什么叫“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呢?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基金经理着重从具体的上市公司开始研究,而对行业的选择相对不是那么看重。
只要发现了好的公司,就立即买入,并且中长期持有,并不理会这家公司所属的具体行业是什么,更不用理会当下的市场短期波动。
所以刚刚还在担心这只基金会不会*限在上述三个行业的童鞋,大可以放心,咱重企业轻行业,好公司就拿上,走你!
哦了,嘚吧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这只基金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后咱们再来个总结:
把握科技、消费、医*三大长期主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灵活的港股仓位挖掘更多稀缺优质资源;最主要还有一个不错的基金经理掌舵。
2020年布*新基金,买它就对了!
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
上投摩根慧选成长(代码:008314),目前已经正式开放认购期,中行、浦发、上投摩根官网等各大渠道均可购买!
OMG,买它!
-MONEYUP-
***仅左副福社科基金会议评审时间更川叶跳打属几我免来括2020年
您要问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社科基金会议评审时间吗?1月14日。根据查询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得知,2020年度***社科基金项目预申报专家评审辅导会议将于2020年1月14日13:00-15:00在虹口校区举行。
2020年8月12日新发基金是什么?
是汇添富医疗积9664,混合型和汇添富医疗积9665,混合型,基金经理都是郑磊。
恩华*业获102家机构调研:TRV-130三期临床完成,已经申报生产,预计今年年底前后上市(附调研问答)
恩华*业(002262)5月19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5月17日接受102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总体情况介绍
答: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类*物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前期受集采政策影响销售有一定压力,随着公司积极加大研发力度、重点加强麻醉板块及非集采产品的推广力度,从而保持了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在研产品陆续获批,公司的业绩仍然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近2年陆续获批管制类麻醉的大品种,包括舒芬太尼、羟考酮、阿芬太尼等。随着这些品种的获批和上市放量,公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问:公司近期经营情况介绍
答:1、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整体收入39亿,同比增长约17%,利润增长约9.5%。麻醉线整体收入接近20亿,增长接近50%。2、公司加大创新*物研发力度,加大仿制*和一致性评价。近几年陆续上市新产品,包括舒芬太尼、羟考酮、阿芬太尼、戊乙奎醚等等。3、今年Q1公司保持稳定增长,实现营收大约10亿元,增长10%左右,归母净利润约1.9个亿,增长约12.5%。部分地区(如上海)麻醉产品销售受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全国影响不大。预计全年会保持稳定增长。
问:麻醉类新产品的销售放量情况
答:公司以前侧重于镇静类*物,包括力月西(咪达唑仑)、福尔利(依托咪酯注射液)、一思(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也是镇静领域最广泛应用的4个产品。近几年公司不断加大在镇痛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布*,近期上市的产品有羟考酮、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在研镇痛类产品TRV-130即将上市,地佐辛也在努力尽早上市,在镇痛领域还有一系列在研产品储备。未来公司会镇静、镇痛双线并重。预计今年羟考酮、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4个新镇痛产品能实现收入4-5亿元。争取明年新上市的产品总体实现10亿元规模的体量。公司也会同时加强探索各产品之间在麻醉手术中的的组合应用,努力为患者降低手术带来的痛苦,提高产品价值。
问:研发布*和研发费用支出情况公司长期聚焦于中枢神经领域产品的研发。
答:公司研发投入是仿、创并重,注重创新*研发、高壁垒仿制*研发和重点仿制*的一致性评价。1、创新*方面:TRV-130:三期临床完成,已经申报生产,预计今年年底前后上市。LuAF35700:与丹麦灵北制*公司合作的抗精神分裂症*物,目前正在做临床前资料的准备和申报,争取今年下半年进行临床IND申报。NH600001乳状注射液:系依托咪酯产品的改构产品,该产品能够改善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不利影响,且保存了依托咪酯的优势。目前已完成I期的第三个剂量组研究。2、仿制*方面:重点放在高壁垒仿制*(含麻精类)和重点产品的一致性评价上。公司在研产品地佐辛正在和CDE加强沟通,争取早日上市。3、研发费用投入会保持在营收的10%左右。近几年研发投入的增长较快,主要投入上海、苏州、徐州的三个研究院,不断健全产品管线,丰富产品。
问:公司对于精神麻醉类*物的集采预期
答:未来公司会侧重布*竞争格*较好,集采概率低的麻精类*物,加大这类产品的进医院开发和销售力度。1、管制类*物(麻醉类和一类精神*):近期不会被集采。此类*物由***统一定价。2、非管制类*物(普通精神类*物):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和度洛西汀已开始集采。丁螺环酮、碳酸锂等暂未开始集采,未来有一定风险。但目前销售这些产品的公司不超过5家,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友商较少,尚未达到***集采的要求。公司也拥有碳酸锂的独家剂型缓释片。短时间内这些产品也不会被集采。
问:公司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答:面对今年的散点多发疫情,公司会确保所有生产基地的生产供应,保证日常经营不受影响。徐州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生产供应链和物流都在正常进行的。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等地,精神类产品销售影响不大,麻醉产品因手术量下降受一定的影响,公司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科研论文撰写和产品知识培训学习。总体,今年Q2(4月)业绩稳定,物流通畅,尤其精神科产品稳定,麻醉类在个别城市有影响。公司对完成上半年的经营目标充满信心。
问:关于***发改委成立了一个麻精*品成本、价格调查小组,梳理麻精类产品成本和价格的情况?
答:据了解,去年11月,***发改委价格中心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是由麻协会联合主要麻精*品生产企业及***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立项了关于麻精*品成本调查的研究课题。课题目的为梳理分析麻精*品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的主要规律和特点,充分归纳安全监管政策对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的影响。未来会有调查结果上报。
问:公司新上市的瑞芬太尼和羟考酮等的竞争策略如何?
答:1、目前和友商共同促进镇痛市场的增长。各公司的产品竞争不是零和关系,而是呈现共同增长的趋势(例如瑞芬太尼,恩华和人福的都在增长)。镇痛市场需求仍大于供给,例如无痛检查、无痛分娩等,以及麻醉门诊和门诊日间手术数量提升,都促进了镇痛市场的增长,共同做大市场,共同分享市场。2、和友商共同促进新产品的医院导入,增加产品覆盖面。3、产品之间也存在差异,例如公司的可转移标签、规格差异。4、和国内大型研究院探讨适合国人的剂量,使产品能更好的用于临床。
问:咪达唑仑升级为一类精神*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咪达唑仑每年临床用量持续增长。目前专家在探讨,既需要确保临床需求得到满足,又希望对产品进行管制。有一定希望升级一类,公司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
问:TRV-130上市销售策略和预期?
答:1、研发进度:此产品是公司和***Trevena合作引进的专利*,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期较长,公司非常重视。去年在全国20多家医院完成III期临床,今年初上报***审批,预计今年年底前后获批上市。2、产品临床应用:可用于术中、术后的中重度镇痛。属于阿片类镇痛*,效果佳。3、销售:预计会批为二类精神*物,利于市场推广。如果作为麻醉*上市,恩华也有专业的销4售网络,影响不大。预计在10亿元以上收入规模,乐观一点,可达20-30亿元规模,前景乐观。
问:如何预期公司未来几年销售费用?
答:恩华*业是一个成立多年、产品丰富的公司,销售费用每年都有所波动,但是比较平稳。销售费用的高低和增长快慢与公司产品结构、产品比例、销售模式、政策等多因素都有关。一些单产品的公司销售费用波动可能会大一些,恩华产品多、覆盖的细分市场也比较多、发展了很多年,整体来看销售费用每年还是平稳可控的。销售费用每年的波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新产品上市,新产品导入期的销售费用可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产品,新产品上市的前几年,销售费用占比是比较高的。公司也在努力控制销售费用和利润情况,平衡新产品上市和老产品贡献之间的关系。近几年,导致销售费用率增长比较快的原因还是新产品的上市。新产品上市早期营收较少,但是临床研究、导入、学术会议、医患教育等方面需要比较大的投入。
问:公司近年来员工人数持续增长,后续是否有员工激励计划?
答:公司总体人员规划既有增长,也有控制。增长主要是针对新*研发方面的人员增长,这几年在上海、苏州、徐州的在研项目逐步增加,技术人员增长是比较明显的。生产、后勤支持部门员工人数是在控制的,甚至有所降低。营销人员方面,公司主要覆盖两大领域,一是麻醉和重症领域的镇痛镇静*,二是精神神经类*物。麻醉重症领域近几年新上市品种较多,相关营销人员是增加的;精神神经类*物随着阿立哌唑和度洛西汀进入集采,相关营销人员是减少的;营销人员总人数稳中有升,但是增长幅度很小;精神神经类*物销售人员对公司的文化、政策、产品、渠道等方面都比较熟悉,这个领域销售人员转到麻醉重症领域做销售会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在内部做人员优化。公司近几年销售业绩和利润都有比较平稳地增长,在员工激励方面,甚至是股权激励方面,也会在需要的时候适时推出激励计划。
问:近几年公司的麻醉线,如力月西、福尔利这些主力品种增速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答:公司近几年营销策略为保存量,做增量;稳增长,快开发。这个策略的效果在近几年营收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一方面,力月西、福尔利这类已经有一定体量且上市时间较长的产品还能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新产品基数小,增速快。增速明显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是内部因素为主,外部因素是一种机会,也要能抓得住才行。外部因素方面,近几年***集采,对镇静领域产品,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这类静脉注射的镇静产品市场有所影响,释放了一些空间。但是集采带来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把握,也需要公司内部不断及时适当调整政策、策略、年度计划,如果不调整,这个空间就会被吸入麻醉剂或是其他公司的产品占领。恩华抓住了这个机会,依据外部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公司内部产品的策略和推广计划。内部因素方面:第一,人员配备方面有所计划,比如从精神神经类领域销售人员转入麻醉重症领域。第二,顺应***政策,对基层市场(县域市场)进行布*,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北京、上海等区域的县域市场过去已经覆盖,而对于一些中等发达区域以及偏远地区的县域市场覆盖并不充分,公司也加大了对这些市场的覆盖。第三,公司加强了数字化营销建设,对公司数据的数字化、营销过程的数字化和数字化营销进行了探索,包括好心情互联网医院以及未来疼痛管理领域的真轻松互联网医院的探索,这些探索可能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影响。
问:2020年恩华进行了回购,未来对股东回报是否有长远规划?
答:回报股东的方式有很多种,回购、分红等都是其中的一种。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包括股价情况、资金情况做统筹安排。今年分红比例已经加大了,从之前的10派0.5到10派1到今年的10派2。未来,回购、现金分红都在考虑范围内。
问:碳酸锂缓释片治疗新冠重症炎症方面,如何看待未来发展以及目前临床研究情况?
答:公司在新冠治疗方面的品种有两个,一个是近期西班牙一家公司发表的论文提到的碳酸锂,另一个是前期的非诺贝特。公司的碳酸锂缓释片在1991年就获批了,恩华在缓释剂型方面是独家剂型,该产品近几年销售增长也比较快,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品种变成了如今销售近亿元的品种。该产品疗效确切,是用于治疗躁狂、双相情感障碍的心境稳定剂。公司近期也关注到了关于碳酸锂用于新冠治疗方面的研究报导,目前西班牙奥利瓦雷斯医生的研究规模,仅为2个15人组,但未来要确认*品对于新冠病***的疗效,研究规模肯定还需要扩大。而对于恩华*业来说,目前碳酸锂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片,肯定还是基于治疗精神类疾病和高脂血症,未来如果国外研究确认两种*对于新冠病***的效果,恩华*业也将加大临床研究的投入与规模。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这两个*物的临床前研究,开展了相关的一些体外试验。公司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有较大规模的碳酸锂缓释片和非诺贝特原料*在产,未来如果这两个产品被验证确实对新冠病***有治疗效果能够上市销售,公司将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碳酸锂的一致性评价,公司非常重视该产品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问:管制类精麻类产品发改委的调价频次如何,新产品是否会降价?
答:****品价格管理是在变化和调整的。麻醉*品虽然都是**定价,但是各个品种都各不相同。有些产品20年前已经上市,有些近几年上市;*品成本有高有低;*品价格有高有低。价格体系错综复杂,相关主管部门会定期对产品进行梳理分析。根据对多年来麻醉*品价格调控的分析,调整价格的频率并不高。近几年仅有一次对上市多年的老*进行价格调整。目前***对麻醉*品价格管理的政策方面还不是很明确。对于新*会不会调价,怎么调,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研究,也还没得到相关信息。如果要对新*价格进行调整,也会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客观地讲,对于新上市的麻醉*品来说,长期看会有价格调整的安排,但是短期看,根据最近集采文件,近期还没有这方面安排。
问:TRV-130原研在***上市2年的销售情况,与合作方的合作方式?
答:TRV-130是与***Trevena合作开发,获得***市场许可权的产品。在***上市时间不是很长,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市场近几年去阿片化,对阿片类受体的*品销售总体是制约的,所以这个产品在***销售情况和***市场销售情况不完全相同。在***市场,该产品在去年临床研究过程中还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对***市场还是看好的。上市之后要付给合作方300万美金里程碑款,后续销售的分成合同内有规定,符合产品引进的惯例。和Trevena合作开发的有关情况请查阅公司公告。
问:地佐辛进展和获批时间预期?
答:临床研究做了很久,比较充分。目前在和CDE沟通,主要是参比制剂方面还在沟通。努力争取尽早上市。
问:人福和恒瑞的瑞马唑仑是否会压缩甚至替代咪达唑仑市场?
答:公司的咪达唑仑上市时间长,覆盖医院广,销量大,临床应用广泛。该产品除了在麻醉科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更大的用量(>60%)在于ICU的中长期镇静。除了麻醉重症之外,近几年也在神经内科用于抗癫痫的持续发作,但是占比较小。咪达唑仑上市时间长,很多医生对该产品的特性、用法等方面非常熟悉。咪达唑仑也是公司的一个主要品种,在剂型、规格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规格方面,恩华是最全的,有大剂量、小剂量、高浓度、低浓度。公司在咪达唑仑口服液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今年4月已经拿到了生产批件。人福和恒瑞的瑞马唑仑上市之后经过医保谈判后的价格比较合理,前期审批的适应症是小手术,后期也有一些新的适应症在进行临床试验或是获批,但是目前主要还是用于日间手术和小手术,对ICU、中长期镇静等领域还没有切入。目前瑞马唑仑的上市并没有影响咪达唑仑的增速,现在咪达唑仑销售量比瑞马唑仑上市前更多。瑞马唑仑在内镜检查、小手术方面使用会增加,但是在中长期镇静、麻醉维持等方面短期不会有明显替代。这两个产品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产品的起效时间、半衰期等特性决定了产品对应的不同使用场景,这两个产品未来都会有比较好的增长。
问:江苏好欣晴下一轮融资进度、预计IPO申请时间,***目前对互联网医院政策?
答:疫情助推了互联网移动医疗、数字医疗、智慧医疗的发展。疫情情况下,对于非接触式的、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的、数字化的推广和营销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每年***各个部委出台的政策也比较多。今年卫健委发布了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答政协***的提案。4月27日,***发改委、卫健委、中医**三部委联合发文,要培育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高水平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协作平台,对平台化的企业有一些支持。随着上海疫情发展,上海也强调了要做大互联网医院,提高互联网医院诊疗功能。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江苏好欣晴这几年发展快,也有融资和上市计划。目前正在进行D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会有大幅提升,预计融资会在近3个月内完成,这轮融资完成后会尽快推进好心情的IPO。
问: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瑞马唑仑销售情况?
答:右美托咪定是最接近人体自然睡眠的麻醉镇静诱导*物,“4+7”之前增长非常快,在医院覆盖和增长率发展比较好。“4+7”到期之后,各个地方续标,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价格差距还比较大,但是覆盖面、覆盖医院会更加广泛,销量会进一步增加,整体市场未来可能会持平。咪达唑仑近几年有稳定增长,原因包括对基层医院覆盖和产品的价格优势。产品的顺行性遗忘、中长期镇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使产品还会有一定增长。公司咪达唑仑价格稳定,营收增长和销售数量增长比较一致。过去咪达唑仑每年10-20%增长率。但是随着咪达唑仑临床应用的拓展,该产品未来还会保持较为稳定地增长(10-20%左右的增长率)。瑞马唑仑近两年上市,近期增长会比较快,起效快、半衰期短、麻醉深度浅,决定了它适用的手术是有一定*限的,并不是所有手术场景都能应用。这两种产品未来会有竞争,也有相互支持的态势,是互补,而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
问:芬太尼系列销售及增长预期
答:?芬太尼系列对恩华来说是新的产品组合。除了普通芬太尼(价格低、上市时间长,没有进行重点推广)外,瑞芬、舒芬、阿芬太尼、羟考酮中,只有瑞芬上市稍早一点,舒芬、阿芬太尼、羟考酮上市都较晚,阿芬太尼去年才拿到批件,今年才开始销售。芬太尼系列产品基数低,增长率高,目前这几款产品还在市场导入、医院开发阶段,未来几年将会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问:芬太尼等重点品种预期实现的市场份额?
答:每年对每个产品覆盖医院的数量、市场份额、销售额都有指标,还会有中长期规划。公司会持续关注镇痛领域的这些产品,未来在他喷他多、地佐辛、氯胺酮等其他镇痛类产品也有布*。除了手术室内还有手术室外,除了伤口痛还有消炎痛、风***痛、类风***痛、神经痛等系列产品。今年镇痛类系列产品预计收入5亿左右目标,明年预计10亿(开票价格),加上渠道的费用后真正流通价格预计超过10亿。
问:羟考酮对吗啡的替代作用如何?
答:羟考酮的独特优势在作用于内***器官疼痛方面有不可替代作用,并不仅仅是替代吗啡。
问:核心品种未来是否还有其他产品进入集采,是否有其他公司布*恩华核心品种?
答:公司目前比较大的精神科的非管制类品种如利培酮、度洛西汀、阿立哌唑已经进入集采。其他稍大的品种如齐拉西酮、丁螺环酮、碳酸锂缓释片等目前竞争格*较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较少,尚未达到***集采的家数要求,集采风险较小。醉精管制类*物***集采政策还未涉及,短期没有太大压力和风险。其他公司仿制比较多的是依托咪酯,公司的依托咪酯是长链的,原研贝朗是中长链的。其他公司在做仿制*时主要还是仿原研贝朗的中长链依托咪酯。恩华中长链和长链都有,在市场上销售的是长链的,中长链也在申报中。上个月国*集团的咪达唑仑上市了,其他在研在仿的公司不多,没有近期上市的。有一些公司在做咪达唑仑新的剂型如鼻喷剂,但还比较早期。
问:麻醉线“十四五”期间目标?
答:公司将在镇痛、镇静两个领域做到均衡发力,过去偏向镇静领域,随着镇痛类产品的不断上市,公司在镇痛领域的拓展正逐步加强,去年开始增长率很高。过去基本上麻醉领域和精神神经领域各占50%,或麻醉略高于精神神经领域,但是今后麻醉类的收入占比将继续提升。麻醉领域目标增长率比较高。“十四五”末预计有近50亿(基于公司开票价格)收入来源于麻醉领域。
问:今年有多少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答:创新*在研品种:TRV-130,三期临床已完成,目前在核查和临床申报阶段,后续投入不会太大;NH600001,基于依托咪酯改构产品,克服了依托咪酯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缺点,能更好地用于中长期麻醉维持、中长期镇静,还有一个精神科*物在临床一期;其他精神科*物还在早期。仿制*在研品种:临床研究没有创新*那么复杂,今年进入临床的比较多,公司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有较为详细披露,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问:预期未来的研发费用情况?
答:近几年研发投入及研发投入占比都在提升,未来几年预计还会占10%左右。高壁垒仿制*和创新*并重。
问:疫情对于手术量和业绩影响如何?
答:疫情对手术量的影响主要影响某些封控区域的医院,并不是一个城市所有医院都在封控区。疫情是白纸上的几个点,只有那几个点会受到影响。上海会有明显下降,随着疫情缓解,医院也在逐渐放开手术治疗。其他无疫情区域受到影响不大,整体全国层面来看短期可能会影响10%的手术量;
江苏恩华*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生产、研发和销售,医*销售含公司生产的制剂销售及医*批发和零售业务。公司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类*物及心脑血管类*物的研发。公司是***定点麻醉及精神*品生产基地,是国内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物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物研发和生产的制*企业。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西宁维修基金缴纳标准2020
2%到5.2%。2020维修基金缴纳标准购房者应当按照购房款的2%-5.2%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维修基金由物业内的业主共同筹集,业主按照缴纳比例享有维修基金的所有权,但使用权归全体业主所有,单个业主不得向银行提取自己的维修基金的部分资金。维修基金与具体房屋相结合,随房屋存在而存在、灭失而灭失,不因具体业主的变更而变化,因房屋产权变更成为新业主时,维修基金也应由旧业主更名为新业主名下。
推咱荐些新上市的基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