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破发的股票后来怎么样了?
股票破发,也就是破了当初上市的发行价,这在股市中不多,但也不少见。一只刚上市的新股,往往因为其股份大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或机构造势让股价不断攀升。刚上市的新股,大多能利用其新股特性,在三个月或者半年后攀上顶峰,然后开始慢慢回落,回落的时间长达几年,有些股票能掉得让你怀疑人生,甚至跌破当初的发行价。历史上掉破发行价的股票后来怎么样了?当然命运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其业绩亏损导致退市,但也有不少咸鱼翻身的票。我曾经介入过的金贵银业就是例子,上市三年后终于跌破了发行价,但其当初业绩还不算太差,这只票掉破发行价后就开始绝地反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由最低的七块多一路上涨,最高涨到三十块附近,股价翻了四倍之多。但是,现在这只票已经濒临退市,又到了危险的边缘。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特别是掉破发行价的股票,更要仔细分析,多方考量,看其是不是真的有投资价值。祝您投资愉快。
什么是破发的股票?现在的股票还适合买进么?
就是跌破发行价的股票。现在持币观望是最佳选择。
股价破发10个月,却掏476亿买理财,“A股最壕公司”为何不按常理出牌?
476亿拿来回购股份提振股价不香吗?
要拿476亿元的巨资理财,工业富联(601138.SH)“A股最壕公司”的“人设”算是立稳了。但从去年5月7日开始,工业富联股价已经持续破发十月有余。能拿巨资理财,却不大规模回购股份提振股价,工业富联这是对自己的股价都没有信心吗?
工业富联宣布476亿元买理财之后,3月23日股价上涨1.96%,收盘10.39元/股,较上市开盘,股价下跌47.6%。
476亿理财引股民热议
工业富联2021年成绩单一经公布,就引得外界不禁直呼——真有钱。
去年,工业富联营收4395.57亿元,归母净利润200.1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可分配利润687.83亿元,母公司可分配利润134.53亿元。此外,账上还有828.77亿元的货币资金。
“不差钱”的工业富联除了准备派发99.18亿元的现金红利,更是宣布了要在476亿元的额度之内,以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来源:工业富联公告
工业富联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郭俊宏表示,该理财计划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冲宏观风险。
据“第一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工业富联证券事务部获悉,476亿元只是理财额度,并未实际发生,后续将根据实际产品收益率对财务部闲置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此外,与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方向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在进展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三一重工(600031.SH)、洋河股份(002304.SZ)就曾因购买数百亿理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但额度也均没有超过300亿元。而工业富联的这个理财计划很可能要刷新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理财纪录。
不过,虽然工业富联因此被媒体赠与“A股最壕公司”称号,但“476亿理财”的消息却引来投资者吐槽。
有投资者指出,工业富联股价破发,公司有钱应该回购股份,提振股价,给市场信心。公司宁可动用476亿元去买理财,却不回购,说明公司自己对于股价也没有太大信心,怕回购股份的钱打了水漂。
也有分析指出,工业富联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过于弱势,让工业富联的高股息率的现金分红变得意义不大,难以吸引长线投资资金。
工业富联于2018年6月8日登陆A股市场,开盘股价即达到19.83元/股,后连续大涨一度达到25.78元/股,但后来又持续走低。自去年5月7日以来公司股价就一直处于破发状态。截至3月25日收盘,工业富联股价报10.22元/股,目前市值2030亿元。
来源:Wind金融端
工业富联为何不按常理出牌?
回购股份是上市公司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然后进行注销,以减少股票数量,一般可以短时间提升股价。
过低的股价无疑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股票以支撑股价,有利于改善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让投资者又重新关注自身运营情况,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增加,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
3月16日,证监会在传达学习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时表示,要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规模发布股份回购方案,以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密集增持的行为不断增加。
但工业富联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却用大量闲置资金理了财?对于相关问题,工业富联方面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郑志刚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并不在意,或者看上去不太在意投资者,其中的具体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上市公司是否进行股票回购,与其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方式、自身发展所属阶段,以及特定融资策略有关系,并不是每一个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回购。
郑志刚还表示,如果上市公司已经做好了投资规划,但是受到外部条件影响,比如经济形势、疫情影响,短期内无法实施投资计划,而且未来还需要这些资金,就只能无奈先进行其他投资方式,理财算是一个选择。但对于上市公司选择买理财的投资方式,郑志刚并不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具体如何理财,工业富联在公告中也表示,会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保本的产品,而且投资期限不超过一年。
有分析人士据此指出,工业富联这笔钱的真正用途很可能指向近年开辟的第二曲线。
尽管工业富联称自己是一家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但市场对其“富士康”背景、技术含量不高的“代加工”印象标签太深,加之销售毛利率本身不高,还持续下滑,这些也成为了工业富联在享受市场估值方面的劣势。
去年,工业富联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通信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横向拓展产业布*,切入半导体、元宇宙、新能源汽车赛道,欲寻求第二增长极。
但与此同时,工业富联的年度成绩单上的“低毛利”、“高负债”等代工厂特色仍未改观,诸如:营收增速放缓、资产负债率提高、客户相对集中等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年报显示,2021年,工业富联营收增速仅为1%;资产负债率为55.18%;毛利率更是降至8.31%的历史新低;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65%,其中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50%。
工业富联未来会加入回购大潮吗?
其实,去年9月,工业富联就宣布计划在一年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10亿元到15亿元金额的股份。
今年1月24日首次开始回购,截至2月28日,工业富联已累计回购股票2777.2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14%,回购金额共计3.14亿元。
3月24日,工业富联表示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加快回购,预计回购金额不低于5亿元,累计完成回购总额不低于8亿元。回购动用的资金和工业富联本次打算拿去理财的476亿元资金比起来,可谓九牛一毛。
来源:工业富联公告
与工业富联的不超过15亿元的回购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实施为期两年、回购规模高达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90.6亿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这一相当于阿里巴巴市值的十分之一,被称为“史诗级”的回购规模,不仅创下了中概股的回购规模记录,更让阿里巴巴股价如期迎来暴涨。结合中概股政策底已现的市场大环境,阿里巴巴最近六个交易日在港股的涨幅高达65%。
对此,郑志刚表示,回购股票是资本市场回报投资者的一个高级手段,当然存在一些企业对于股票回购目标,以及长期价值理解不到位,所以不是所有企业都会采取股票回购。郑志刚认为,阿里回购之后,势必会作出一个好的示范效应,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A股上市公司启用回购股票的方式。
目前来看,继阿里之后,中概股回购潮涌。腾讯、小米与B站的回购再次进入投资者视线。宣布回购公司的股价也随之攀升,市场关于下一家宣布回购或加码回购公司的猜想愈来愈热,刚刚公布业绩的腾讯进入了预期回购名单的榜首。
一边是巨额回购,市场报以积极回应。一边是创A股非金融类公司理财之最,被投资者群嘲。海水与火焰,都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一念之间。
破发的股票可买进吗?
破发的股票是可以买进的,但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其次,该股票的基本面怎么样,未来盈利预期如何都要考虑
请问,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买入是不是很安全啊?
绝对不会安全,你只看到它跌破了发行价,你知道庄家机构都是什么价位进的么?他们可以几元就进入了.在发行的时候他们才是大股东,刚一上市价格马上翻几翻,他们仍有数倍的暴利的!小心为好,不要参与
一只股票破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股民不看好,发行价偏高,市场不景气。。。
破发已成常态的新股,大家还会申购吗?怎么避开容易破发的新股?
在新股发行开始采用注册制之后,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就已经成了常态,这无疑使得新股申购的风险加大。
那么,在新股更容易破发之后,新股申购到底还能不能做呢?
破发已成常态的新股还能申购吗?
在新股变得更容易破发之后,有些股民就表示不会再申购新股了。然而,从新股的中签率上看,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这就意味着参与新股申购的人没有明显减少。
或许有些人嘴上说不再申购新股,可实际上却仍然在申购。其中的原因无非就一个,那就是申购新股仍然有利可图。
虽说在注册制下新股变得更容易破发,但从新股上市后的整体表现来看,破发的新股仍然只占少数,大部分的新股上市后还是会涨。
从概率上来说,中一只能赚钱的新股比中一只会亏钱的新股的概率显然更大。
另外,一只上涨的新股上市后的涨幅,也很有可能比一只下跌新股的跌幅更大。
一只上涨的新股,上市首日涨个30%—50%算是比较轻松的,有些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能达到100%以上,甚至更多。而下跌的新股,很少有见到上市首日能跌30%以上的,跌10%—20%就已经算比较多的了。
所以,哪怕是赚钱与亏钱的股票中签的概率都是50%,仅靠更高的涨幅,新股申购也仍然有利可图。
总之,不管是从投资者对新股的态度还是从新股的实际表现来看,新股仍然是可以申购的。
事实上,有些容易破发的新股,完全是可以规避的。只要在申购新股时避开这些新股,中签破发新股的概率又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怎么避开容易破发的新股?
首先,就是避开“三高”的新股。
这里说的“三高”,指的是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发行量。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的新股,意味着新股的估值较高,如果高估值得不到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认可,股票上市后就容易破发。
而高发行量意味着股票在上市后,面临的抛压可能会比较大,如果二级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承接资金,也容易出现破发。
除了北交所的新股外,一般发行价格在20元以下的新股,只要市盈率不是太高、发行量也不会太大,破发的概率就很小了。如果只申购这样的新股,不中则以,只要能中,赚钱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其次,就是不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时申购新股。
新股上市后的表现,跟其他股票一样受股市行情的表现影响大。在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投资者的情绪比较悲观,此时大家都不敢买股票,新股上市后就可能找不到足够的接盘侠,也就只能降价卖了。
所以,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的新股甚至可能出现十有九跌的现象。所以,只要不在股市极度低迷时申购新股,也就可以规避掉一些容易破发的新股了。
当然,如果能够忍住利益的诱惑,完全不参与新股申购,就能绝对避开会破发的新股,可问题在于,在新股申购仍然有利可图下,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放弃呢?
提示:本文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新股破发现象频繁上演,投资者应该怎样应对呢?
新股频繁破发时散户持仓不要超过三成,为什么?实际发行价比溢价还低,也就是开盘发售当天股票即下跌的股票,机构都看走眼你干嘛还要去趟浑水?
大势不好时说明快到了专家所说的人人都恐惧的时候,但是什么时候是最后一跌,什么时候是底,谁也说不清,股神也只能判断出底部区域,而且他们有能力和财力试错和纠错,散户有的就是大势不明朗少持仓。
很多人这时候还在看妖股涨势,还在判断卖力和买力、机构和游资,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定增破发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定增破发,无非就是股票跌得狠了点,对参加定增的投资人和持股的股民有些伤害。但是,这对股票本身却很难说有什么影响,就像猪肉下跌,你说对猪肉有什么影响呢?而且,猪肉卖不出去,放久了会变质,股票又不会变质,不用担心的。
上市首日破发、次日暴涨,看不懂的小米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
最近,大家的整个朋友圈都被小米上市的信息刷了屏。7月9日,小米港交所挂牌上市,其上市首日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惨遭破发。然而在第二天,小米的股票大涨近13.1%,收盘价为19港元。
首日破发,次日暴涨,实在有些看不懂,那么,小米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呢?
市场情绪左右了股价?
在铜板君看来,小米的破发固然有估值太贵、智能硬件模式前景不明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市场情绪的不好。
关于市场情绪,代表真金白银的资金流向最能说明:随着5月以来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风险偏好开始下降,南下资金开始呈现净流出的态势。从6月开始流出港股市场,截止6月29日,三周内累计净流出香港市场(H、红筹、香港本地股)的海外资金规模为37.2亿美元。
小米为什么能涨?
要不要买小米?
针对小米的估值,市场的判断截然相反,矛盾在分歧在于:以制造业估值,小米太贵了;以互联网估值,小米良心价。
目前,市场上有认为小米的定位偏向于硬件公司,因为它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硬件销售。但也有人指出,小米本身又有着将近2亿的互联网用户,这让小米的定位更加扑朔迷离。
而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信息的渠道,可能很难有精力去做深入的研究。
作为普通大众,选择让财富更有价值的方式很多,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或许迎合一部分人的投资需求,但同样的,选择更加稳健的方式,也是家庭财富分配很重要的准则。
比如,成立6年的铜板街,因为稳健,所以镇定,严选资产,坚持“三看”、“四个一票否决”原则,保证出借人的资金安全,让钱变得更有价值。
考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