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也就是我国下元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2020年下元节是什么节日,希望有所帮助!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禹的纪念场所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2020年下元节是什么节日】相关文章:
1.下元节的习俗的历史典故
【图】下元节是什么节下元节的禁忌
下元节为***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相关习俗: 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的禁忌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5、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6、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7、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
上元为农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下元为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何为三节,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元节?
***古代先贤尧、舜、禹。的圣诞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1、下元节下元节为***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2、节日由来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3、下元节饮食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 - 缅怀纪
发布日期:2022-01-0715:49:00浏览次数:3482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上元节是什么节日,要干什么以及关于上元节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于上元,中元,下元节讲究的相关知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下元节为***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1、上元节是***传统节日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人习惯将夜称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被命名为元宵节。上元节在唐代时期是个大节,朝廷会连放3天假期,以表示祝贺。
2、元宵节是***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远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把农历七月十四日作为节日。这个时节,已有部分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中华风俗志》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驱禳避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既是对祖先信仰,也是为了祈求后代平安健康。
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的果品食品。
不管是上元、中元、下元,都是***的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遗忘,将一些好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
缅怀纪答:上元节”始于秦汉,“元宵”意为“上元节的晚上”,所以自然的演化为元宵节,元宵节的说法应该也在宋朝以前。百度百科说,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所以元宵节的名字早于圆子这种食物,换句话说,这种面包馅的甜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与最初的元宵节一名无关。但因为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至于为什么南方的汤圆没有改口为元宵,我是这样理解的。宋以后的都城多在北方,都城既是**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所以交流频繁,对新文化也就越容易接受
缅怀纪答: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节”。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人不是活在后悔里,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比如把逝者生命故事记录保存下来,不要等以后很多记忆忘了、相片丢了才后悔现在没有举手之劳做这一步。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不留下新的遗憾。
本文标签: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元宵节
上一篇:清明节扫墓要准备什么东西
下一篇:灵堂祭拜步骤
网上祭奠,永久的保存生命故事,共践孝爱文化,让生命没有终点!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一年中的那一天?
上元节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灯节,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鬼节,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民间都有哪些习俗
董仲舒《雨雹对》有云“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在传统文化里,世间万物有阴阳之分,农历的十二个月份被分为阴月和阳月,其中的农历十月既叫阳月又叫阴月。董仲舒对此解释说,天地之间存在着阴阳二气,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虽然十月是纯阴,但是自十月之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
今年的农历十月,除了有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冬之外,还有一个传统节日——下元节。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人可能对下元节不怎么熟悉,因为它不像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那么热闹,甚至还不及中元节和上元节那么有名气。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合称为“三元”。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在古代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春节,就算到了现代社会也是非常热闹的一个节日;中元节与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称为四大“冥节”,人们通过供奉果腩、烧纸钱、放河灯等仪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它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节日。那么十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节日呢?
其实,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都与我国的传统道教有关。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是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以黄老道家思想作为基本教义,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孕育天地,是万物的本原,就连道教的神仙也是由道炁所化。
上元、中元、下元其实是道教神话体系里的三位神仙,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而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则是三位神仙的诞辰之日,因此最初这三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三位神仙的诞辰。
其实在道教创立之前,民间就已经有关于三官大帝的传说。上古时期,天、地、水是古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世间万物就无法生存,因此古人就有了对于天、地、水的敬畏和崇拜,进而就有了天官、地官、水官的神仙信仰。比如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东汉中叶,张道陵天师在创立道教时,就有祭祀天地水三官的记载“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张天师认为三官大帝具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神职。
那么下元节在民间都有哪些习俗呢?
祭祀水官和祖先
下元节最初的意义就是为了祭祀水官,后来民间又在这个节日里祭祀祖先。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一天,道观的道长们会举行盛大的斋醮法会,为众生祈福消灾,度亡解厄。而老百姓则是有放河灯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同时,人们在这一天还会用谷米磨成米粉制作薄饼,包素菜馅的团子,称之为“斋三官”。
工匠祭炉神
民间相传炉神是太上老君。《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非常低调,每天在兜率宫里炼丹和锻造兵器,像金箍棒、九齿钉耙、金刚琢这些神兵利器都是出自老君之手。正因如此,民间的工匠把太上老君奉为祖师爷,铁匠打铁用的铁砧也被称为“太上老君的膝盖”,对其敬奉有加。在道教神话里,太上老君位列三清,是创世神的存在,道教更是将老君作为大道的化身。
上中下三元节是哪一天?
三元是汉族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三元又是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至今。
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 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