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哪个区(杭州高新区成立30周年:扛起高新使命,迈向世界一流)

杭州高新区成立30周年:扛起高新使命,迈向世界一流

杭州高新区  徐青青摄

全区人均GDP达5.5万美元,连续多年蝉联浙江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80%,被称为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2家……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属于杭州高新区(滨江)。

杭州高新区建于1990年,源于钱塘江北文教区,是***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与西湖隔江相望的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底,行政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2002年6月,两区合二为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机制优势和区位优势叠加。近年来,其综合实力两度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前三,2016年进入全国十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2019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

从30年前区域内的郁郁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30年岁月峥嵘,杭州高新区不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逐渐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创业天堂。

创新为底,质地坚韧

建立之初,杭州高新区就明确提出,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按不低于15%比例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平均按企业研发投入的20%予以资金补助,有力撬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0%。2019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万人发明拥有量357.57件,位居全省第一。

30年来,杭州高新区深耕数字领域,打造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了数字化赋能各领域的“滨江方案”。如今,以物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为大产业平台,千亿产业集群屹立于钱江南岸,以阿里、网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代表的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以安恒信息、迪普科技、宏杉科技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以创业慧康、和仁科技为代表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从龙头企业到隐形冠军,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到云计算,画出了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产业“树大根深”的发展图景。

杭州高新区(滨江)还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融通发展,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的相继落地,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杭州高新区(滨江)凭借多年来在数字产业的深厚积累,在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上半年GDP增速达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5%。

依托区内已有产业基础,下一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智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创新*3大重点领域,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先行先试,持续升级

今年7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办事大厅办事窗口数从93个减少到46个——窗口减少,办事速度却更快了。高新区(滨江)通过推广网办掌办、再造服务流程、完善基层网络等举措,推进政务服务“去中心化”改革,让移动办事之城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座“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杭州高新区(滨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也体现在**政策和服务的创新方面。纵观发展历程,高新区(滨江)在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每当捕捉到企业、项目发出的创业和创新信号,杭州高新区(滨江)总能迅速予以呼应。2011年以来,该区已连续推出三轮“1+X”产业政策体系,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给予差别化政策扶持。

杭州高新区(滨江)秉承“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2015年高新区(滨江)在全国率先探索“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2016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制度改革;2017年试点推行“1+X”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2018年打出证照分离、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扩大住所申报制范围三大改革组合拳;2019年实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2020年率先试点推行无人智慧审批全天候“分钟办”……

一年一次升级,一年一个“新版本”,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商事改革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新速度。

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在今年首创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通过可量化的指标精准构建全周期的企业创新画像。这是杭州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服务企业的新举措,增进了政企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和亲清关系,引导了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汇聚。

应才之需,因才而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迈向世界一流的底气。

一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引才育才路径,形成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态势。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每年引入人才3万人以上,人才引进总量达38.2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研发工程技术型人才。

人才需要什么,城市就提供什么。安居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推出人才房5300余套,为人才打造了集室内健身场馆、会客厅、阅览室、学术沙龙等为一体的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交通方面,为人才“量身定制”的公交从小区直达企业,解决通勤问题。高新区(滨江)也是规划中杭州地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教育方面,全区现有各类学校30余所,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还能让孩子陪父母上学,免去人才后顾之忧。文化休闲方面,在最美跑道春看樱花、夏赏紫薇,在奥体中心“大小莲花”迎2022年亚运会,在白马湖边的动漫节和文博会、网易蜗牛图书馆“打卡”一次文化之旅……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住房、交通、教育等,不仅是民生保障,还是城市能级,更是创新生态。这样一座富有江南韵味、现代气质、高新特色的科技新城是人才来了便不想再离开的心安之所。

“我们当时选择杭州高新区(滨江),就是因为它‘小而美’,它的生活区和工业区高度融合,这是高新区(滨江)很有特色的一种生态体系,这点在我们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以及研发人员之间是非常受欢迎的。”启明医疗的创始人兼CEO訾振军表示。

三十而立迎潮头,逐梦远航新征程。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在“重要窗口”建设中扛起高新使命,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深化“三态融合”,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

文/肖鳕桐

推广

300万瞬间没了!这个App不安全

5天杀3人后逃亡!“曾春亮案”精神鉴定:无精神病

“进入花田你没有花美!”景区大妈硬核护花,火了

放弃月入过万工作去织布,她能成为织女版李子柒吗

京杭大运河畔台儿庄的“毁灭、重生、繁荣”三部曲

“夜空中最亮的星”要来了!观赏指南奉上

体育总*:体能测试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奥运选拔

市区大联动是开发区赶超崛起的命门——赴杭州高新区、西湖区考察学习的感受与思考

“埋头干干都是困难,出去看看都有办法。”不久前,我按照市委、市**向金华开发区提出的对标先进争先进位、早日进入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的要求,结合大调研活动带队前往杭州市高新区(滨江)、西湖区考察学习,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找经验、在经验中找思路。

“上天入地”创造亩均税收奇迹

在杭州高新区调研,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里的亩均税收。2016年,杭州高新区的亩均税收就超过了150万元;2017年,更是达到了将近180万元。金华开发区2017年的亩均税收不到10万元,却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样的巨大差距让我深深感受到赶超发展的紧迫性和争先进位任务的艰巨性。

杭州高新区如此高的亩均税收是怎样实现的呢?高新区的相关负责人说,关键在于他们紧紧围绕“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发展战略,主动打好节约集约用地组合拳。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是:市、区联动创新产业用地政策,“上天入地”打造楼宇经济。

杭州市先后出台多个节约集约用地新政,实施“空间换地”“亩产倍增”行动,率先就工业用地进行供给侧改革。在市级新政的强力支撑下,作为体制创新试验田和先行军的杭州高新区先行先试,2012年就出台《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要求确保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楼宇物业,力争每供一块产业用地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让有限空间实现无限发展。坚持高效用地,向地下、地上要空间,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把产业项目用地容积率放宽到3.0,对地下空间开发三层及以下的,按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探索集中开发,努力变供地为供楼。

杭州高新区还注重对企业发展规律和特征的研究,采取差异化政策和非对称路径,精准支持不同类别的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不同功能的平台。

“想明白、干到底”成就征迁奇迹

在西湖区调研城中村改造时,有一句口号深深地感动了此次参加调研的所有同志——“想明白、干到底”。

西湖区寸土寸金,多数城中村的居民一户人家一年房租就有几十万,在这样的地方搞征迁,是难上加难的苦差事。但是,2017年,西湖区共整村签约35个,完成8322户,涉及企业535家,搬迁速度屡破纪录。西湖区靠什么创造城中村改造奇迹?我认为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统一政策,强化保障。坚持“六个一”原则,确保政策规范;建立市、区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办公,建立市区联动、条保块抓、以块为主的“全市”一盘棋工作机制。二是落实责任,阳光征收。注重工作方法,做到“四到位三公开”。三是市、区联动,“四个带头”。对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市、区执纪部门联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形成竞争,整合推进。在区块之间、乡街之间、村社之间形成竞争态势,促进征收工作比学赶超。五是产城融合,完善标配。通过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短板。

市、区大联动才能提供高效制度供给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结合开发区实际,我们期待市级相关部门:

支持开发区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先行先试。盘活存量用地,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关键。但金华开发区的土地审批权限都在市里,在协议转让、市场主体收购相邻多宗低效利用地块集中开发、土地分割流转等处置方式上都需获得市**批准才能实行。建议市相关部门完善制度供给,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允许开发区借鉴杭州市的做法,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尝试,并实行容错免责机制。

在行政审批上充分授权。建议根据《全面优化开发区建设促进开发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8〕9号),按照权责统一、简政放权的原则,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将规划、土地、建设等关键审批权限下放给开发区;同时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许”的原则,尽快制定开发区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实行“2号公章”制(**职能部门为“1号公章”),以管委会代表当地**行使同级管理审批权限,确保项目审批不出区。

加强市、区两级征迁政策协调互动。杭州市在征迁工作中对市、区两级层面的政策协调和互动非常到位。建议市**参考杭州做法,结合金华市区实际,在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中强化市、区两级层面的征迁政策协调和互动。同时,对市区城中村改造安置人口、合法产权的双认定进行进一步统一,排摸市区特殊人口的多种情况,并进行分类规范,为各区块统一政策提供有力支持,以利于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建议学习借鉴杭州、温州等地做法,由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下发加强d员和公职人员协助房屋征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d员和公职人员在房屋征迁工作中始终做到“四带头”“六不准”:带头学习、宣传房屋征迁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带头配合丈量、评估、认定等工作,带头做通亲属好友的思想工作,带头规范自身行为;不准乱打招呼,不准无理取闹,不准漫天要价,不准向亲护友,不准反面宣传,不准阻挠抵制。市、区两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协同强化纪律保障,对d员和各级公职人员在房屋征迁工作中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作者系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d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杭州江干区在哪

江干区位于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域,面积210.22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312049人,外来人口380283人,辖4个镇、6个街道(下沙、白杨街道托管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城市社区51个,全区农村14个,2007年全区撤村建居社区43个。历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浙江省教育强区、浙江省平安城区。  江干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当年,在烟波浩渺的钱塘江上,从上游运来的木筏连天,在阳光照耀下金黄一片,无边无际,故有“金江干”之称。  江干区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萧山国际机场峙江相邻;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路在此交汇;钱江二桥、钱江三桥在此接壤;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均位于境内;雄伟的三堡船闸,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运交通;现代化的电力、通讯、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使江干成为投资者的天堂。位于江干区杭州江滨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正在建设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江干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勃勃生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等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  杭州“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和“钱塘江时代”的到来,给江干区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中的杭州市**大楼、杭州大剧院、会展中心等都集中在这里,江干将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干科技经济园和杭州私营经济园区以及毗邻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下沙高教园区的建设和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为江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沿江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现了江干新一轮发展的广阔前景。

浙江杭州滨江都有什么区?

1、上城区: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部偏南,东临钱塘江,西贴西湖,南枕玉皇山。

2、下城区:下城区地处杭州市城区中心,北依京杭古运河,南濒秀丽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驻地、北靠市委、市**驻地,东临古城河贴沙河。

3、江干区:江干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位于杭州大都市东部,面积200平方千米。

4、拱墅区: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杭州中心城区之一,杭州市委、市**所在地。

5、西湖区:西湖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省政协机关所在地。

6、滨江区:滨江区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原属浙江省萧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萧山市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三镇成立,滨江区东面与南面与萧山区相临。全区面积72.22平方千米。

高新区属于哪个区?

很明显,高新区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由市直管,不属于国家行政区划,也不属于具体的某个区,而是所属的城市直管。

杭州市来自高新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急参苏律角婷害的行政级别

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应该是副省级单位副主任应该是正厅或者副厅级别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哪里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总规划面积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钱塘江)北区块11.4平方公里,毗邻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江南区块73平方公里,沿钱塘江而建,与西湖隔江相望,是杭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全区人口23万。

杭州市余杭区的工业区有哪些?

嘉兴临港两创中心产业园:园区位于嘉兴市海盐县,嘉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园区占地180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园区由16栋单层、11栋双层、2栋4层厂房,及一栋6层商务办公楼,及两栋配套楼组成。杭州工业园区如下: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1993年4月经***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托管理下沙和白杨两个街道,辖区人口约45万人。2、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区(滨江)由杭州国家高新区、杭州市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高新区建于1990年,是***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启动区块位于钱塘江北原文教区一带,是高新区的发祥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12月位于钱塘江南岸,下辖3个街道,现有51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3、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江东工业园区创办于2001年,由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开发建设。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4、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于1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面积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下辖分水区块、富春江区块、横村区块、瑶琳区块和桐君区块。开发区建设始终坚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5、杭州出口加工区杭州出口加工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经***批准设立的中国大陆第一批出口加工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的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1年5月18日经过国家八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封关面积2.007KM2。

杭州市江干区和经济开发区有区别吗,杭州到底有几个开发区啊~~?

有区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属于江干区的一部分,而江干区是杭州的8个行政区之一杭州还有滨江的高新开发区,萧山的萧山开发区,余杭的钱江开发区等等很多的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哪个区的?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属于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距市中心仅18公里,是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面积104.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47平方公里,辖区人口50万。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拍拍签写时可以直接签写杭州市具体地址就可以。扩展资料:按照200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议要求,“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以及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实施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型,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手抓”、“两轮驱动”的工作方针,坚持“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全力建设创新型开发区,精心打造两张“金名片”(下沙创造、文化下沙),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化新城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哪个区(杭州高新区成立30周年:扛起高新使命,迈向世界一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