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25龙生股份操作问题
持股为主。
有关导弹的股票有哪些?
航天动力、晋西车轴、洪都航空、哈飞股份、航天晨光等。1、航天动力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发起人为西安航天科技工业公司,是在原航天部O六七基地基础上组建的,于1993年在西安市成立,是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为一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雷凡培。2、晋西车轴晋西车轴是以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于2000年12月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公开发行4000万股A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拥有一控股子公司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3、洪都航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企改(1999)1157号《关于同意设立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南昌长江机械工业公司、宜春第一机械厂、江西爱民机械厂、江西第二机床厂等四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4、哈飞股份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改[1999]720号文批准,由原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更名为"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航集团)5、航天晨光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30日成立,并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29970.3万元,股票简称"航天晨光",股票代码为"60050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天动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西车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002625光启技术,军工新材料稀缺资产
光启技术709基地进行关键设备最终调试,为全面投产做最后热身。709基地作为新一代超材料基地,从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该项目从2020年7月份项目封顶,到2020年10月份试投产,再到如今即将全面投产,让外界再次见证"光启速度"。
作为超材料龙头企业,2020年以来,光启技术一直处于订单追着生产跑的状态。公开资料显示,此次709基地年产能为40000公斤超材料,叠加深圳银星基地8000公斤的年产能,公司将拥有年产能48000公斤的超材料生产实力。
目前公司超材料不仅广泛应用在我国先进飞机、大型无人机、海洋航空装备、电子通信系统、单兵AI装备等多个尖端装备领域,而且今年也是光启技术超材料进入大规模和全面应用的关键期。同时,订单暴增也让光启技术倍感压力,产能扩张工作快马加鞭往前赶。2020年5月份深圳银星基地顺利完成扩产后便立马以满产状态迎战市场需求,2020年7月份709基地完成封顶工作,2020年10月份全套设备陆续进场并进行*部的调试生产,紧接着2020年12月份对关键设备进行最终调试以备全面投产,紧锣密鼓稳扎稳打的往前推进。
今年光启超材料正由第二代技术向第三代技术演进,并进入大规模、全面应用的关键期,其研制和批产订单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成都和沈阳两大尖端装备客户对于超材料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光启超材料的升级换代进程。预计明年,光启将会迎来第三代超材料规模化量产,2023年将实现第四代超材料规模化量产。
免责申明:分享研究报告和调研资讯,仅为学习交流,并非投资建议!据此决策,风险自负!股市是高风险投资,不宜盲目入市!
002625光启技术深度分析?
002625光启技术,汽车版块。
其业绩稳定,盈利能力一般,现金流差,财务状况一般。
2020年7月~8日有一波近4倍的炒作,之后至今日,主力都是在维持股价,在出货。在短时间内,该股再问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光启技术002625跟踪-未来盈利分析
光启技术现在400亿市值,如果按照2021年给的市场指引的3亿利润预计,那现在估值不低。但是,明年,后年,或之后业绩预计呢?
以下内容只是个人的一个测算,已声明原创。同时也做个提醒:其实是很难测算的,仅供参考吧。
利润分析的逻辑
光启技术目前的几个收入里,汽车零部件板块不用分析了,超材料研发收入无法预测,超材料产品里的警用头盔(超材料的民用业务)不做分析。只分析超材料的军用业务。
收入=产量*均价
净利润=收入*净利润率
2021年超材料产量2万公斤,2022年4万公斤,2025年左右8万公斤。产品价格预计均价5万元/公斤。利润率预计净利润率20%-30%。
这样假设情况下,2021,2022,2025的收入预计是:10亿,20亿,40亿。20%净利润率情况下利润是:2亿,4亿,8亿。30%净利率情况下利润是:3亿,6亿,12亿。
这样分析会带来几个问题:
超材料产品下游应用都是军工领域吗?
净利润率20-30%合理吗?
生产出来的超材料产品,军工需求都能消化完吗?
超材料下游应用都是军工领域吗
警用头盔应该算是民用业务。从2020年开始,光启技术生产出来头盔之后,销售给光启科学(港股00439),光启科学进行人工赋能之后对外销售。光启技术销售给光启科学的头盔单价是18500元/个。
估计现在只有军用才能承受超材料比较高的价格,如果按5万/公斤折算是5000万/吨,相比之下从中简科技年报数据测算出的碳纤维价格是300万元/吨,超材料价格比碳纤维价格要贵10倍或更多。不过,比黄金还是便宜,黄金1吨按目前价格是5亿元。
也符合之前很多先进技术,新技术,都是从军工领域应用开始,等性能提高和成本下降之后再普及民用这个过程。
净利润率20-30%合理吗
民营军工公司的净利润率普遍不低的,尤其是在供应上有稀缺性或者唯一性的公司。
景嘉微300474(虽然它被分在集成电路板块,但它的产品应用主要是军用,它是国内唯一的军机用GPU供应商),从2012-2020年景嘉微的营业净利润率没有低过30%。
新兴装备002933(目前唯一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机载悬挂发射装置提供商),从2015-2020年它的经营净利率没有低过30%的。
中简科技300777(虽然不是唯一的碳纤维提供商,但它产品相对高端,基本都是军用),在2015年年收入超过1亿元之后,2015-2020年净利率没有低过30%的,最近4年更是超过50%。
军品免收增值税。不过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供给上的唯一性或者稀缺性。
超材料的军工需求有那么多吗
光启技术缺少可对标标的,如果硬要找一个,中简科技300777最合适,它是做碳纤维材料的,也是军用,上市时候年产能100吨/年,在2020年一季度末新建的1000吨/年的生产线竣工投产了。
中简科技2020年度的碳纤维产量是114吨,同比增长26%,销量116吨,同比增长45%。2020年客户A的2.65亿订单执行完毕,客户A收入占收入比例87%。
产销量不能随着产能的扩大同等比例的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订单驱动式的生产模式。从型号定型到批量生产,军品都受到严格的管控。
光启技术未来也会存在这个问题:超材料的军工需求有那么多吗?我估计短期几年内应该还都不存在问题。1.过去半年公告的订单和意向合同,比如12亿元订单,17000公斤的另一个订单,重量和价值不低于10%的机体结构件订单。2.超材料应用不止在隐身,还包括机载天线;不止在歼20,未来的歼31,不止是航空装备。3.之前的美国的F22和F35的隐身涂层,其实是消耗品,飞2次基本要重新喷。现在超材料有所进步,而且国内歼20保养维护比较简单,但估计机体表面材料仍然是个消耗品。
尖端装备业务是公司超材料业务的核心领域,分为研发和批产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产品研发,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签订研制合同,进行定制化超材料尖端产品研发并形成研发收入;第二阶段为产品批产阶段,公司按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的产品经过客户评审后定型,进入批产交付阶段。进入批产交付阶段的产品会为公司带来大规模、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公司尖端装备批产产品主要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公司超材料产品凭借在电磁调制、综合射频传感、功能结构一体化等性能方面的特殊优势,可满足各类尖端装备的要求,该类产品对现有产品具有革新及替代作用,已经大量列装于我国航空与海洋装备中。
个人看法
从供应格*来看,在超材料领域,光启技术5年之内国内没有竞争对手。从下游需求来看,至少在目前,军品需求很大很迫切。
在我看来,光启技术最大的看点和最大的不确定性都是:产能扩张是否顺利。
最近也研究了其它问题,比如市场称其为骗子的问题,光启技术股东减持问题,光启技术之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光启科学亏损的问题,光启集团参与联通战略投资亏损等问题,后续再分享!
----------
前期文章请戳:
2021.5.24 光启技术002625年报和业绩说明会的分析
002625光启技术目标价?
光启技术的目标价是30块钱,光启技术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应用于高端技术装备的公司并拥有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
光启技术002625,中国智造
点击上面蓝色的调研报告分享平台并关注,就能找到我们。谢谢!
一、光启技术:是真实不虚、还是梦幻泡影?
3月1日下午,参加光启技术002625股东会,没见着刘若鹏大神,由蒲副总主持,会后董秘张轶详细带领参观展示厅。吸引我眼球的是,老大最近5年4次接见刘若鹏,足够重视。
1、光启集团分三部分。
一是光启技术,主营超材料智能结构,就是A股公司,业务分军工和民用两部分,军工的就是提供机密的“隐形材料”,无详细介绍也见不到样品;民用的目前就是做汽车的轻量化智能化材料、与山东省合资做超感应型高速公路、与某市做警用可穿戴设备等。
二是光启科学,就是港股公司,包含飞行器飞艇和AI。
三是研究院等其他部分。
2、神秘的超材料。经材料专家蒲副总解释,不是什么新鲜物种,只是为综合满足各种新需求、通过逆向设计、达到多功能叠加的“很平常”的材料解决方案。比如为达到某些“隐形”、某些“信号传输”,而在材料之中夹上一层特殊膜而实现的功能产品。飞行器飞艇,也是在高空防漏、低空集成等某些方面有相对优势,不是什么极致新奇高科技。
3、经过我的粗浅观察,光启在“真假”方面,我倾向于认为它还是“真”的。真的有“新材料”、真的有“军工订单”、真的在各个热点布*、真的在接国家研发任务。但有多大营收、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成长性、能否支撑起大市值,这个也真还看不出来。
4、光启公司在宣传方面做得较少,市场给它蒙上神秘面纱,很多投资的要素让投资者产生疑问。以前没上市就罢了,以后需要在“投资者关系”上,下些功夫才可扭转不利情势。所以,先观察它两年,让它用好60亿募集资金、做好新产业基地、实现军工飞机大额订单、明示出多个民用项目内容。
给世人以正能量,给A股以真公司。应作如是观。
二、国盛金控002670:云深不知处
3月12日下午,到平安金融中心101层参加002670国盛金控的股东会。
1、其实趁机登上深圳第一高楼,才是我真正目的。身居云间、果然不同凡响,眼界大开、希望今年的市场也能海阔天空。
2、公司金控三大业务,最主要就是“国盛证券”,属中小型券商;然后是投资、有两个亮点:投了“陆金所”和“趣店”;第三个是金融科技,刚开了头。
3、由于80后的杜董事长和张总裁均未到会,无交流,故无感不评。
祝各位朋友、投资者2018年心想事成!
本调研报告只是事实与内容的分享,所有作者的推测、猜想和预判,不构成投资建议,敬请读者自行思考和决策。
光启技术|吹过的牛要兑现了?
作者|格隆汇南方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深圳有两家有名的少年公司,光启技术和柔宇科技,两家公司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两个老板都姓刘,都是83年的,比如两家公司都被传为"披着皇帝新衣的PPT公司"、"毒角兽"。前几天新闻报道柔宇科技已经在接受上市辅导,而光启技术也被市场认为"曾经吹过的牛逼开始要兑现了",股价蹭蹭蹭地涨。光启技术的老板是刘若鹏,被称为是"深圳新生代科技专家",2009年从美国杜克大学回来后,率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隐形衣",这一成果被《科学》杂志刊登,刘若鹏是第一作者。隐身衣类似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其关键原理是"形状和材料",形状用来消除大部分的回波,材料用来吸收电磁波以至于不被雷达发现,给人视觉上形成一种隐身的感觉。这种黑科技用于军事上,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族梁发现行踪,提升作战能力,这种材料被称为"隐身材料"。01靠收益利润支撑的"徒有其表"光启技术在A股现身是2017年,其前身是做汽车零配件的"龙生股份",受当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影响,公司当年通过先定增募资再资产注入的方式,以4.46亿的自有资金并购了超材料业务主体"光启尖端",形成商誉3.21亿。保留原有汽车零配件业务,切入了军工尖端装备"超材料"领域,摇身一变"光启技术"。虽然主业上仍然还得依赖汽车零配件,但是业务却是变洋气了:从一家汽车座椅功能件制造商转型为以超困桐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为核心业务的尖端科技创新型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创新企业、高端制造业的转型。怎么个创新、高端法,主要还是因为公司不光向军工企业卖超材料军工装备,还卖研发服务,等于是给军工企业提供技术外包业务。这个模式让探雷哥想起软汪穗坦件企业的产品+服务模式,面向客户的定制化销售,这类产品的毛利率大概只有20%-30%左右,而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业务毛利率在40%-50%左右。的确要高端地多,毕竟人家的客户是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事作战。虽然已经完成转型3年,原有的汽车零配件业务虽然已从17年89%的收入占比逐渐降低至2019年的52%,但说它还主要是个汽车零配件厂商一点也不为过。但"汽车零部件产品业务"近年因为受汽车整车不景气的影响,是连年走弱,收入及毛利率双降;而新转型的超材料业务,整体收入规模也才2亿,整体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比公司的汽车零部件生意附加值要高端。其中,超材料研发业务收入和毛利率波动较大,2017年刚收购进来时,研发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73.7%!但研发业务目前还没突破1个亿的收入;超材料产品收入和毛利率一直在稳步增加,2019年,超材料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至1.56亿,比研发业务体量大,毛利率水平差不多。公司含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利润也就1.28亿,2017年,光启技术切入超材料业务后,公司的收益质量反而大幅下滑,核心利润在2017年达到历年顶点后,2018年、2019年反而下滑到比之前只做汽车零部件还差的水平。2019年,公司还有大概3291万的研发投入资本化减少了对利润稀释。但,为啥公司的利润总额要比之前好呢?主要还是公司的收益类利润变多了,而收益类利润主要是**补助和理财产品收益,2018年和2019年,这两项利润合计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核心利润贡献的盈利还要多。这点在下文再细讲。收益类利润跟主业利润呈现很明显的互补规律:2017年核心利润最多时,收益类利润最少,2018年核心利润最低时,收益类利润最高,2019年,核心利润和收益类利润是1:1.17的比例。随着公司切入超材料业务,反而收益类利润超过了核心利润。所以,转型后的光启技术靠"超材料"并非真正牛逼。02业绩翻番预期炒出来的股价但这并不妨碍光启技术的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翻4倍,从7块翻到30块。而这主要是因为它给了市场一种柳暗花明、牛逼要兑现的感觉。7月中旬,先是发布了利润同比增幅30%-50%的半年度业绩预告,随后又公告公司产能打满,银星基地完成产能扩建,产能提升至8000公斤,计划投资总额为14.9亿的顺德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2月投产,产能可以达到40000公斤,能满足客户对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未来3-5年的交付需求。7月21日,公司又发了一份公告,说子公司光启尖端近日成为了成都某重要客户的外包合格供方。加上最近军工走强,公司释放的多项利好叠加就把光启技术直直地炒上天。在股价上涨期间,公司的部分股东均出现了减持。以银星基地来说,该基地据称是公司生产超材料尖端装备的唯一生产基地。2019年,尖端装备产品销量是3100公斤,产能利用率是78%,近期银星基地从4000公斤/年产能扩产至8000公斤/年,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公司的销售是以销定产,满产状态意味着这些扩建的产能都是有客户订单支撑的。而顺德基地12月投产后,一期建成后产能可以达到40000公斤,使得公司能够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够满足客户对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未来3-5年的交付需求。而光启对上述数据的测算依据是根据已签1.8亿的合同和预期订单等信息得出的,按照2019年销量3100公斤,收入1.56亿,2020年已签订单1.8亿大概需要消耗3600公斤,加上公司销售季节性规律,下半年订单会比上半年高,所以,就银星基地扩产至8000公斤而言,属于尚可相信范畴,按照银星基地的这个产能,公司2020年的订单应该是要翻3倍的节奏,收入按照节点确认,2020全年收入应该是要比2019年要好。基于这个预期,公司的股价因此被拉涨。但顺德基地项目呢?在雷哥看来,就不太可信,它其实是公司变更后的募投项目,生产的产品类型跟银星基地一样,今年年底就可以达到40000公斤/年的产能,但从2023年开始,一期才能逐步进入满产能状态,公司也提示了下产能利用的预计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以该项目建设是否合理呢?看完下文,也许你就会对这个项目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03变来变去的募投项目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借款光启技术从汽车零配件业务切入到超材料业务,虽然看似后者高科技许多,但本质上都还是生产制造企业,资产结构应该主要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此类经营性资产为主。但它的资产结构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来的以非流动资产为主到以流动性资产为主,2017年-2019年,流动资产占比8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光启技术账上高企的货币资金余额,2017年-2019年,占比85%以上的流动资产中有77%以上是由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构成。是做军工生意现金流很好吗?显然不是,之所以保持这么高的流动性主要是公司2017年发生了一笔高达68.38亿的定增,截至到2019年,公司只花出去12.47亿,改变用途金额33.6亿,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59.2亿。因为大量闲置,导致公司不得不用来买理财: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别花了26.5亿、58亿、26.5亿用来买理财,而对应只投入了0.74亿、1.42亿、3.32亿用作购建经营性资产。少额资金用于超材料的产业化,但公司却因为切入"超材料"业务后获得了比原来做汽车零部件业务更高的**补助。以及这笔以超材料产业化和超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名义募集而来的金额高达68.38亿的定增,却获得了高达59.2亿的闲置资金用来买理财。也许光启是觉得,把钱用在搞生产都不如把钱拿去买理财、获得**补助得来的投资回报高。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光启2017年向关联方收购来的"光启尖端"是公司超材料业务的主要实施主体,有业绩考核目标:2017年-2019年,需要分别完成不低于0.37亿、0.41亿、0.44亿的业绩承诺,光启尖端各年实际完成的业绩是3779万、4448万、7356万,累计约1.56亿。而公司因为从事"超材料"业务,在2017年-2019年获得的**补贴以及理财收益分别是0.32亿、0.84亿、1.07亿,累计收益2.23亿,要高于上述主业收益0.67亿,是笔更划算的生意。另外,为啥雷哥说募投项目是个噱头呢?我们来看看这笔2017年2月就已经募集完成,分别计划投入53.97亿、14.4亿用于超材料业务的产业化和研发中心的建设的项目,近2年时间过去,这两个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才只有1%、0.19%。2018年年底,在研发中心项目才投入271万的情况下,公司就又变更了募投项目,不盖研发中心大楼,改用来做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将大约5亿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撇开花钱效率不高来说,公司这波将实实在在的"有形"资产变成"无形、不好计量"的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还将工程完工时间往后延1年的操作,可谓是别有心机。1年过去,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分别才投入0、46万的进度,2019年,公司继续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于2个新项目"建设顺德、沈阳产业基地",同时将10亿闲置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顺德产业基地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是2025年,所以上述40000公斤/年的产能感觉像是先画大饼为敬的节奏。而原来的老项目,进度还是不足1%,停滞不前。上述操作总结起来就是,钱花不出去,但是花钱名头换来换去,而且只打雷不下雨。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公司有大量闲置募集资金,2018年、2019年分别变更了5亿、10亿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资本性支出较少的情况下,公司竟然在2018年、2019年分别有2.67亿、9.35亿的借款,2018年,公司有0.03亿的短期借款余额和1.4亿的长期借款余额,而且长期借款的性质是质押借款。至此,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的募集资金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04结束语2020年,光启尖端是业绩承诺期过后的第一年,根据光启技术此次利好的公告来看,如果没有吹牛逼的成分在,2020年业绩是要好于2019年的,但是不是又在吹牛逼,募投项目还能不能顺利推进,我们且看。
深圳市光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益光实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以罚款为主要厂轮不要质量做厂品都一些垃圾管理对说话没数字不知林董事长最近日子过得可好吧又罚员工款赚了几千块钱吧。林冠兰你做缺德事很乐意吧林冠兰请问你很乐意罚员工款吗,?很乐意给员工义务加班吗?很乐意你的管理对员工说话数字吗??很乐意生活很差劲吗??很乐意星期一放假拿星期六来补星期一吗??林冠兰你害我们够好吧??请各位好友评论下益光实业有限公司
光启的技术怎么样?
非常好。光启技术是领先的新一代超材料技术提供商,拥有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覆盖功能材料开发、验证、试产量产全流程,并配备能满足高性能、高标准复合超材料制造的全套精密设备,在业界率先实现了超材料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