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到了天津九安医疗器械的OFFER,有没有了解的大师可以来说一下。
请问面试后多久接到offer的
2个月上涨12倍的九安医疗,三个跌停中间夹着一个涨停,这到底中了什么邪?
最近出了一件很逗的事,把神股九安医疗再次送上了热搜。
2022年11月以来,炒股的人对九安医疗应该不会陌生,有人说他是神,有人说他是妖,自11月15日九安从5.8元启动上涨行情至1月18日创出的历史最高价88.88元,2个月累涨12倍,稳居今年以来A股市场股票涨幅榜首。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九安医疗的产品“新型冠状病毒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FDA(美国食品*品监督管理*)应急使用授权。
11月26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非洲被发现,并引发美国病例暴增。随后,美国州**、联邦**的订单如雪花一般飞来。
重大利好的刺激下,九安的股价一飞冲天。
九安大涨之后,买入九安的股民们乐开了花。继此前有股东赚嗨了说要捐钱后,近日又有股东异想天开,提问管理层:是否考虑收购微软?
没想到,公司还真给了答复:“微软是世界上受众人尊敬的公司,本公司的体量没有任何可能收购微软。感谢您的关注。”
有记者发现,除了“微软收购事项”,九安医疗投资者互动平台还有不少“离谱”提问。例如,投资者们开始“规划”公司业务拓展。
有人问:今年贵公司赚了很多钱,是否愿意收购特斯拉来扩充企业业务范围?
公司有没有盐湖提锂业务?
公司有兴趣搞地产和金融行业吗?
有的投资者也很关心公司的合作计划,并提问:
公司有没有和联合国总部合作?
贵公司有没有和贵州茅台、楚天龙、宁德时代合作?
更有的投资者开始规划起公司分红方案:
强烈建议公司年度分红方案推出10送10或10转增10并派发现金红利,让股东充分享受公司业绩暴涨带来的利益。
面对这样哭笑不得的提问,好脾气的九安医疗也是一一作出了回复:
从这些啼笑皆非的提问,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九安医疗近期的火爆程度了。
值得注意的是,1月18日九安医疗突然跌停了,次日继续大跌5.27%。连跌两天后,九安医疗便火速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2021年九安医疗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9亿-12亿元,同比增长271.40%-395.19%;扣非净利润8.5亿-11.5亿元,大增243%-365%。据九安医疗此前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其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额总共只有7.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12.8万元。以此计算,九安医疗第四季度净利润预计达到8.49亿元-11.49亿元。
业绩预告一出,九安医疗在1月20日立马拉升涨停,投资者不禁大呼“九安医疗果然才是YYDS!”但仅仅涨停一天后,1月21日和24日,九安医疗接连两个交易日跌停。封单超过40W手。
这连续的过山车让投资者们摸不到头脑,这么好的业绩,咋还跌了呢。
一直在我们粉丝群里的小伙伴,一定不会奇怪,我们看到业绩涨了3倍,股价却涨了12倍,这么一比较大家都能看出,股价涨多了。
更是重要的是,炒股炒的是预期,今年涨了3倍,明年还能涨3倍嘛?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九安的产品是新冠检测试剂盒,就算明年订单能增加3倍,九安的生产能力也跟不上。
而且各国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也已经进行到了临床试验阶段,新冠病毒检测的需求也总有一天会消失,这也注定了这家公司的现有模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这下明白了嘛,不是九安不好,而是没有投资者们想的那么好。就好比你觉得年终奖能发10万,最后发了9万9你都会不开心,跟身边的小伙伴比,你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就是比不上自己的心理预期,你还是会失望。
经济学中有句话,衰退始于繁荣,金融市场也是相对应的,暴跌始于暴涨,任何暴跌都是来自于暴涨。就像当年暴涨的日本楼市,曾经号称2000平方公里的东京房价总和可以买下937W平方公里的整个美国。面积整整差了4600倍。最后泡沫破裂,日本楼市趴下了30年,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九安医疗已经开启了暴跌,那些想捐款,想分红的投资者可能大部分都来不及撤出,就随着股价一起坐了过山车。所以我们说,在投资市场上,除非你自己主动进步,否则靠运气赚到的钱,早晚都会靠实力输回去。
学投资,下载知识星球APP,搜索“齐俊杰的粉丝群”在群里我们会给出一整套投资的方法和投资逻辑,并根据市场行情实时调整。让你踏踏实实的赚到钱,跟韭菜说拜拜。
有没有拿九安医疗股票翻十倍的大神?
我六块多买了25000股一直抱到现在,卖出意向价格是一百,每天都是等看跌停分析,现在有小二百万的收益,年前一定会卖的。
新冠检测试剂盒需求大涨,这家公司日赚超8000万元!披露业绩后却三天市值缩水32亿元?发生了什么?
7月20日,九安医疗报收55.99元/股,较前一天收盘价有所回升。不过,自公司披露2022年上半年业绩大增预告后,公司股价7月15日-19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三日市值缩水32亿元,盈利暴涨但股价却下跌。
根据九安医疗半年报数据,受美国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51亿-155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也就是说,九安医疗上半年日赚超8000万元。
2022年1月中旬,九安医疗接连发布两份公告。其中一份公告显示,九安医疗已获得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和纽约州非营利组织订单,金额为6531万美元(约合4.16亿元人民币);另一份公告中则显示,九安医疗获得了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订单,金额为12.75亿美元(约合81.02亿元人民币)。
海外大单为九安医疗带来业绩贡献的同时,公司股价也一路水涨船高。自2021年11月以来,九安医疗的股价从最低5.8元一度达到99.12元的高点。2022年4月12日,九安医疗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实现营收217.37亿元,同比增长6646.79%;实现净利润143.12亿元,同比增长37527.35%。4月15日,九安医疗股价盘中一度达到99.12元,为2010年上市以来最高价。
然而,此次半年报的亮眼业绩却没有换来股价的继续上涨。业绩预告发布的次日,九安医疗7月15日早盘大跌8.33%,当日跌幅6.45%,报收58.48元/股。7月15日-19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有分析认为,股价多次上涨后,九安医疗的利好兑现。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存疑。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FDA已批准了45个新冠抗原检测EUA(紧急使用授权)文号,其中有14个家用自测产品,涉及13家企业。
影响二级市场的因素很多,每一个散户有自己的估值模型,股价的上涨下跌一定程度反映了意见的分歧。有的人觉得不确定性强,便提前锁定价值,将九安医疗的股票售出,有的看好九安医疗的长期价值,认为公司储备大量现金后,有利于开展后续业务,便会长期持有,这都是影响其股价波动的因素。
九安医疗:年度最妖股是怎么炼成的
网易财经旗下IPO专栏,专注大健康,大科创。
自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安医疗”)公告获美国上亿美元家用自测OTC试剂盒的订单后,九安医疗在不到60个工作日内,股价涨幅超900%。如果按2022年1月18日最高的88.88元/股计算,九安医疗的股价一度涨幅近1300%。
有投资者表示,暴涨的九安医疗让其赚到了钱,甚至要给九安医疗捐款。
日前,随着美国有权利随时取消订单的公告发布,意味着有可能随时消失,在此背景下,九安的行情也走到了尽头,最近6个交易日,出现4个跌停板,九安医疗股价已从最高的88.88元已经跌到了56.61元。
神秘的美国订单,是如何让九安医疗上蹿下跳的?
一个妖股的诞生
作为一家有着27年历史、靠电子血压计起家的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过去几年,九安医疗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股价也长期低迷,转型移动医疗并没有让其实现逆袭。据同花顺统计的研报数据,自2015年以后几乎没有券商发布过九安医疗的相关研报。
把时间拨到2021年11月8日,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iHealth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美国食品*品监督管理*)应急使用授权(EUA)。该产品可由个人自行采集前鼻腔拭子样本进行操作,15分钟快速出结果,无需处方,通过美国的电商、*店、商超等渠道即可购买。
随后,九安医疗董秘与投资者的“互动”,彻底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而互动内容也是包罗万象,除了核酸检测业务外,从茅台、宁德时代、盐湖提锂甚至特斯拉均出现在了投资者的提问中。九安医疗随之便上演了股价飙升的“大戏”,其股价一度涨至88.88元/股。
1月13日,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收到了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发来的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订单,合同价税合计金额分别为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1.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4亿元)。
1月14日,九安医疗再发公告称,美国子公司收到了美国ACC(U.S.ArmyContractingCommand,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的采购合同,合同价税合计金额为12.75亿美元(含运费),约合人民币81亿元,已超过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
获批、订单,股价上涨,九安医疗站到了风口浪尖。如果从2021年11月8日6.39元/股的收盘价算起,截至2022年1月21日收盘的69.89元/股,九安医疗的股价在短短不到60个工作日内涨幅超900%,如果按2022年1月18日最高的88.88元/股计算,九安医疗的股价涨幅一度接近1300%。
当然,九安医疗股价短期内快速上涨也很快引起了监管的关注,深交所于2021年11月23日、12月14日、12月24日及2022年1月12日分别发出了四份关注函和监管函。
暴涨背后的争议
虽然九安医疗股价的此波暴涨使得部分投资者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九安医疗远在海外的订单还是让投资者“不敢相信”。
据九安医疗1月14日公告,不仅合同金额高达人民币81亿元,合同标的是2.5亿人份iHealth试剂盒。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2月美国人口数量约3.33亿人,仅九安医疗便供给了美国超75%的人口。除此之外,九安医疗亦在公告中表示,美国**有权随时因自身因素中止该合同,或因供应商过失为原因中止该合同。
九安医疗与投资者的互动问答,其行权价与股价大涨“撞车”,引来市场对九安医疗借机拉升股价的质疑,也成了投资者们议论的一个重点。
九安医疗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自2021年10月25日开始可自主行权,行权价格为11.53元/股,而2021年10月25日九安医疗股票收盘价仅为6.24元/股。
自11月8日九安医疗披露获授权公告后,截至2021年11月23日收市,九安医疗股价从6.39元/股涨至13.27元/股,累计涨幅107.67%,其中自11月15日至11月23日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
此外,2021年3月,九安医疗定向新增股份数45,797,101股,发行价格6.90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309,369,294.14元,限售期仅有6个月。2021年9月22日,定向增发股份解除限售,而九安医疗当日收盘价只有6.99元/股,仅比发行价高出来0.09元。
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11月23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九安医疗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平台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是否存在涉嫌通过抬拉股价,以便2020年股权激励对象自主行权获利的情形。
随新冠翻身
成立于1995年的九安医疗,业务并不复杂,即制造并销售血压仪、温度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器械。但其在经营过程中,九安医疗经历了两次转型,也正是在这两次转型中,九安医疗在其“医疗器械”的概念外,延伸出了“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等概念。
事实上,销售电子血压计是九安医疗最初的模样。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电子血压计的概念,让刘毅眼前一亮。资料显示,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三种。水银柱式血压计由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以往主要由医院使用;气压表式血压计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人工听诊,应用较少;相对之下电子血压计虽可信度相对稍弱,但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资料显示,1995年刘毅回到母校,联合几个研究生同学创办了九安医疗。经过6个月的研发,九安医疗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电子血压计。据悉,九安医疗曾用免费测血压为由吸引群众进行准确性测试,但遗憾的是测试结果有一半都不准确,因此九安医疗又花了3个月的时间去调试算法,由此诞生了九安医疗第一个合格的电子血压计。但是随后几年,九安医疗核心人员流失,业绩也没有同想象中迅速成长。
在此背景下,刘毅开始转向海外市场,频繁出席医疗器械展会、国际展会,渐渐接触到了巴西、波兰、德国等国家的客户,打开了国外市场。这也奠定了九安医疗后来的发展节奏,近年来九安医疗国外收入占比不仅一直高于国内,且占比过半。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6月30日,国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5.03%、64.22%、65.37%、80.05%及79%。
此外,此次九安医疗的多个涨停主要与新冠检测概念有关,然而在以OTC、试剂盒为关键词搜索2020年年报及2021年半年报时,并无相关描述。
尽管有“强力外援”,九安医疗却仍在盈亏线上挣扎。2013年-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均为负数。资料显示目前在Amazon美国电商平台显示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的零售价格中,九安医疗产品的价格最低。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似乎并没有给九安医疗带来强力的加持,而新冠疫情则意外成为了九安医疗的治病良*。
受益于疫情后的需求爆发,九安医疗迎来了历史巅峰。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200,836.0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232.93万元。
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的九安医疗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0.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滑86.19%。与2020年三季度相比2021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再度回归负数。
矛盾的净利润
如果说九安医疗的股价是“大起大落”,那么其业绩表现则是“平平无奇”。数据显示,九安医疗2007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从21,694.21万元,增长到了70,627.64万元。在2010年上市时,业绩一度表现疲软,从2009年的31,315.81万元下跌到了29,870.16万元。
直到2020年,因疫情导致九安医疗的额温计等防疫相关产品销量大幅上升,带动业绩,实现营业收入200,836.02万元,同比增幅184.36%。
横向对比其他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鱼跃医疗2019年营业收入相较2007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501.46%,乐普医疗2019年营业收入相较2007年营业收入增长了2,507.33%,而九安医疗在此期间的增幅则只有225.56%,差距较大。
再从利润来看,九安医疗自2010年上市以来,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一直是“朝不保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对九安医疗的业绩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归属母公司净利长年处于盈亏线下。
2014年,小米战略投资九安医疗iHealth2500万美元。融入小米生态链系统,一度也被业内视为九安医疗转型移动医疗的重要布*。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嫁接移动互联网并没有缓解九安医疗转型的业绩压力。据统计,九安医疗自2013至2019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均为负,分别为-1,128.19万元、-8,154.25万元、-15,490.85万元、-14,566.97万元、-18,199.45万元、-13,862.61万元、-24,171.16万元。
除此之外,九安医疗经营性现金流也常年为负。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九安医疗甚至处置了部分资产,此举也引得深交所的问询。2019年5月30日,深交所要求九安医疗说明最近六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
而后九安医疗在回复中解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持续为负主要是向“互联网+医疗”领域转型期间,管理费用、研发投入规模较大所致。
如果仅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占比来看,九安医疗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当“大方”,一度超过迈瑞医疗及鱼跃医疗。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九安医疗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2.21%、11.33%及3.81%;同时期鱼跃医疗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64%、5.07%及5.97%;迈瑞医疗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9.21%、8.85%及8.89%。
复盘九安医疗的发展史,成立之时踩中了家用医疗器械的风口;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到来之时,九安医疗嫁接移动互联网;截至目前,九安医疗在其官网的“自我介绍” 是一家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的上市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搭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云端服务”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此次,九安医疗家用自测OTC新冠检测试剂盒获美国EUA,也是九安医疗常年押注海外市场的突破和收获。但是,未来能否带来稳定的业绩,恐怕还需打个问号。
资料显示包括九安医疗在内,截止2021年11月6日,美国FDA公示的获得EUA授权的公司有9家,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公司获批、九安医疗供给如何、未来疫情走势如何,都会影响九安医疗试剂盒的销售。
追捧挡不住!九安医疗风险提示后再度逼近涨停,不到2个月累涨超630%
12月30日,九安医疗表现依然强势,截至发稿,该股涨逾9%,直逼涨停,报54.93元,市值262.9亿元。
12月29日晚间,九安医疗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期在公司股吧等互联网平台流传的消息,以及在互动易中提出的问题,公司就以下几点内容再次重申和提醒:
1.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未研发制造针对宠物的新冠检测产品;
2.公司未接到来自某单一客户总额为2.4亿美元的订单。
同时,公告称,公司会严格执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也借此机会再次提醒投资者,互联网平台的流言诸多,请投资者以公司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不要无根据的推算公司业绩及未来走势。
就在此前一天的28日晚间,公司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目前公司已通过第三方实验室完成了具有Omicron变异和没有变异的重组N蛋白的对比测试,两者的测试结果基本没有差异,从理论上可推论公司试剂盒产品对检测Omicron病毒的有效性。
另外,关于试剂盒产品在Amazon美国网站销售排名第一的问题,九安医疗称,Amazon美国官方平台统计每个产品的销量,并实时公布以日销量和瞬时销量相结合的综合排名。但Amazon平台不对销量和销售额进行任何形式的公布,也无法由排名此推断相关数据。公司在过去的互动易问答中,从未发布过关于试剂盒产品销量及销售额相关信息。
九安医疗指出,在此前互动易平台问答回复时,公司的iHealth试剂盒产品销量排名第一。但Amazon美国的销量排名是以日销量和瞬时销量相结合的综合排名,且该排名会实时更新,不代表累计销量情况,以12月28日查询的结果,目前公司试剂盒产品在Amazon美国平台的销售排名第6。
据九安医疗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7.90亿元,同比减少50.82%;净利润5012.80万元,同比减少86.19%。
九安医疗在关注函中提示风险称,从二级市场技术指标来看,截至12月27日,同花顺显示的公司动态市盈率为303;市净率方面,截止12月27日收盘,公司在二级市场股价为42.37元/股,同花顺显示的公司市净率为10.11,目前公司的上述数据较公司历史股价及市盈率等数据均处于较高位置。另外,美国疫情发展、市场竞争等均存在不确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