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概况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或“华润集团”)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隶属关系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变为中央贸易部(现为商务部)。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12月,与外经贸部脱钩,列为中央管理。2003年归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1983年,华润将所管理的下属机构经重组转为以股权为纽带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华润的业务由总代理贸易转向自营,并通过一系列实业化投资,推动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在香港和内地颇具影响力的、以实业化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华润集团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6家一级利润中心,有实体企业2,300多家,在职员工42万人。华润在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在内地间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旗下“蓝筹三杰”,华润创业、华润电力、华润置地位列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华润燃气、华润水泥位列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和香港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华润集团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2013年排名第187位,自2005年起连续获得国资委A级央企称号,2012年度业绩综合排名第六。华润零售、华润雪花啤酒、华润燃气经营规模全国第一。华润电力是中国业绩增长最快、运营成本最低、经营效率最好的独立发电企业;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雪花啤酒、怡宝水、万家超市、万象城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截至2013年末,总资产11337亿港元,实现营业额5002亿港元。集团核心业务包括消费品(含零售、啤酒、食品、饮料)、电力、地产、医*、水泥、燃气、金融等。华润的多元化业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竞争优势,其中零售、啤酒、电力、地产、燃气、医*已建立行业领先地位(2013年度经营数据尚未经过审计)。华润自2001年开始实施“再造华润”发展战略,通过两个战略期的发展,已建立起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地位和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华润集团正在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将在充分发挥多元化企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一批营业额过千亿、经营利润过百亿的战略业务单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集团整体销售额7000亿,经营利润1000亿,总资产1万亿的目标,打入世界500强的前250位,把华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央企华润,放弃黄埔了吗?
这一两年,在其他房企减少拿地以保障资金流的背景下,央企华润置地反其道斥资千亿逆势扩张,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攻城略地。
得益于一线城市的“贡献”,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1-4月,华润以权益拿地金额233亿元排名榜单第一,远超建发的161亿元、保利的139亿元、绿城中国的114亿元、万科的110亿元。
广州是华润布*大湾区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华润在广州搅动土拍风云,更因地块的特殊和地价的飙高,使其置于聚光灯下——
从白鹅潭接盘华夏幸福地块,落子广州首个万象城;到番禺万博长隆综合体地块,布*万象天地;再到最近底价45亿拿下天河东吉山仓地块,配建30亿的南沙重点工程。
每一次拿地,都是大手笔,无一例外全城瞩目。吃瓜群众热议之外,交织着艳羡、失望甚至愤愤不平的复杂心境。
当中,心情最复杂的,我想应该是黄埔了。
01
早在五年前,华润便在黄埔画了一个超千亿级的“大饼”——
2018年5月,黄埔与华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超千亿元,布*城市开发、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医疗健康、商贸零售、综合能源等六大核心业务板块。
至今想来,这其实不过是一纸“战略合作协议”而已。
啥叫战略合作协议?就是一种很前期的合作方式,并无实质具体事项的框架性约定。即使约定了,也说了不算,最终还是以将来的具体项目合同约定为准。
所以,这种框架协议的条款,通常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也就不会约定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说白了,多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本都是虚的,无非图个宣传而已。
就好比两人互生好感,有了谈恋爱的意向,吃个饭送点礼物甚至也不介意拉手抱抱,但最终能不能滚床单扯证生娃,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今后我们看一些项目签约合作的信息,一定要留意它的表述,别轻易上头。
尽管如此,彼时吃瓜群众仍倍感振奋:华润在不同场合声称积极参与黄埔区重点打造的黄埔湾商圈、科学城商圈、长岭商圈,计划布*万象系列城市综合体。
当中不乏包括万象城、万象天地等两个王炸商业品牌。
然而,五年过去,华润在黄埔的商业布*,至今未有实质进展。
时过境迁,原来画过的一些“饼”,如今貌似已变形走样。
比如,不玩长岭居门户地标“长岭门”,万象城明确落地白鹅潭并已开建,新溪旧改商业体受制于旧城改造部分暂时难动而兑现无限期延长。
不过我想说的是,虽个别项目出现变故,但华润并未战略性放弃黄埔。
背后是对一个区域的最基本判断:广州实体经济大区、GDP第二,广州上市公司最多、科创活力最强区,人口不断流入,且人口年轻化程度广州最高的行政区之一。
这也是黄埔区的基本面。
这个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或者变弱,反而更强的背景下,对于想深耕广州市场的开发商而言,没有理由战略性放弃这块丰厚的蛋糕。
当然,没有战略性放弃,并不等于节点性暂时放弃。
阶段内有的条件未如愿,而做出临时调整,也很正常。全副精力死磕一块暂时还吃不到的蛋糕,把自己饿得慌,当然非智者所为。
02
这里面,我们需要理解华润置地的商业逻辑。
区别于其他地产商,华润置地走的是“商业综合体+住宅”轻重并举的路线——
住宅部分可以在短期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商业部分则有可持续的租金收入,由此形成了万象城、万象天地、万象汇三条产品线。
这种“商业+住宅”的搭配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
通过商住并重模式,来聚焦周边人流密度,同时通过住宅卖房来平衡商业运营成本;反过来,又通过商业品牌赋能住宅,提升销售价格,从而做大利润空间。
我们也看到,配建华润万象系商业体的房子,往往价格高于同地段其他盘2-3万元/平。
当然,商业体是公共配套,覆盖周边区域,人人可享,对其他楼盘同样也是利好。
一手价过于抬高溢价,从投资角度未必是好事,利润空间可能还不如其他盘。
华润这种模式,也可称之为“前店后宅”模式,类似于产业布*中的“前店后厂”模式。
这两年来,华润在广州拿的多宗地,无一不是这种“配方”——
万象系商业体+“悦府”系住宅品牌:
白鹅潭万象城+悦府,万博长隆万象天地+悦府,天河吉山仓+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
所以,华润如要在哪里落子万象系商业体,它的核心刚性条件,很简单:你得给我配置一定比例住宅卖房。
无房可卖,免谈!
如果商业地块无配建宅地,那就要调剂质素不错的地块。
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最近的吉山仓地块:要我出钱建南沙木有问题,但你得给我块好地卖房。
03
回头我们再看华润之于黄埔。
阿润当然看好黄埔。但现阶段,黄埔貌似无地让阿润施展拳脚。
比如,大壮国际广场二期地块,是一块巨无霸商业用地,科学城核心区域,三地铁环绕,多好的位置和交通条件啊,事实上阿润早就看上了。
按规划,大概布*类似于万象天地的轻奢级商业体。
但奈何这块地没有宅地。咋办呢?
黄埔视野了解到,阿润曾一度想联手大壮开发暹岗旧改——也就是如雷贯耳的大壮名城,从中分一杯羹。
可是,就靠这个项目养家糊口的壮壮,哪舍得中途拱手让人呢。
尽管壮壮不同意,但据说阿润并未放弃这块靓地,目前仍在积极保持不同层面的沟通。
既然宅地无法就近解决,在地方**层面,则只好走最近南沙-天河吉山仓的曲线了。
实际上,这种曲线,此前在长岭门项目中,也曾试水过:长岭门项目同样并无配置宅地,只能在周边勾地以满足要求。
但人家一算账,可能觉得没啥利润空间。加之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往山里拿地的信心不是很足,只好悄悄退出。
阿润虽对山里不太感冒,却对除大壮国际广场二期之外的其他地块,很有兴趣。
今年以来,观察君陆续听到一些风声,比如黄埔高铁新城、宏仁地块等等,据说都有阿润的影子。
当然,阿润能不能落地,归根到底,得看能不能满足它对宅地的胃口。
人家虽是央企,也有参与地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但到底不是做慈善公益,也有作为资本对利润的天然追求。
无利可图,一个巴掌当然拍不响。
往期相关文章
广州海丝城大饼,老黄埔的救命稻草
黄埔高铁新城浮出水面,又能吃十多年了
黄埔17宗靓地曝光,很多换了小马甲
黄埔高铁新城稀缺靓地,会是谁的菜?
读懂黄埔,看黄埔视野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华润建筑是华润置地的子公司,属于华润集团。华润集团是总部位于香港的5A级央企,业务全部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水泥、电力、零售、地产、雪花啤酒、医*等等。华润建筑现在主要做的是华润置地内部的精品商业综合体项目“万象城”,目前项目在成都、重庆、无锡、合肥、杭州、海南、郑州等地。
华润属于央企吗?
华润集团属于央企,自2005年起连续获得国资委A级央企称号,2012年度央企业绩考核位列第6。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享有副部级待遇。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38年中共为抗日战争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1948年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隶属关系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变为中央贸易部(现为商务部)。
有没有老哥在华润燃气工作过的?华润燃气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职场区-虎扑社区
我妈一个朋友的儿子在华润燃气工作,我给他介绍了我老婆之前的大学同学,告诉她男方是国企单位工作,现在我老婆同学说我骗她,华润燃气明明是民营,非说是国企。我印象中华润燃气不是属于华润集团的吗,应该就是国企呀。她说税务纳税人登记为民营企业。然后这事儿也黄了,人还一下得罪两个
我妈一个朋友的儿子在华润燃气工作,我给他介绍了我老婆之前的大学同学,告诉她男方是国企单位工作,现在我老婆同学说我骗她,华润燃气明明是民营,非说是国企。我印象中华润燃气不是属于华润集团的吗,应该就是国企呀。她说税务纳税人登记为民营企业。然后这事儿也黄了,人还一下得罪两个[裂开][裂开]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华润集团是央企,华润燃气是旗下一个业务单元
华润集团是央企,华润燃气是旗下一个业务单元
你可以说华润工资不高,也可以说这个企业名气不大,但不能说是民营企业啊。华润燃气是全国最大的燃气供应商,不可能是民营性质的,最起码占股也是51%。我没听过华润燃气是小股东的。还有就是员工入职时,一般都从抗日战争说起,但按当时来讲,说是*企确实不为过,对外讲都是央企。虽然说起来是央企,但是华润还是讲究效益的,没有效益立马撒丫子跑路。
你可以说华润工资不高,也可以说这个企业名气不大,但不能说是民营企业啊。华润燃气是全国最大的燃气供应商,不可能是民营性质的,最起码占股也是51%。我没听过华润燃气是小股东的。还有就是员工入职时,一般都从抗日战争说起,但按当时来讲,说是*企确实不为过,对外讲都是央企。虽然说起来是央企,但是华润还是讲究效益的,没有效益立马撒丫子跑路。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华润是大央企啊和中信一样都是最nb的那一档然后华润燃气和电力应该是集团里里边待遇最好的子公司比华润医*华润置地华润创业要好
华润是大央企啊和中信一样都是最nb的那一档然后华润燃气和电力应该是集团里里边待遇最好的子公司比华润医*华润置地华润创业要好
央企,你看一下华润涉及的领域,这就不是一个民企能干的
央企,你看一下华润涉及的领域,这就不是一个民企能干的
不知道你咋查的,但只要记住:华润集团是超级大央企,副部级的。华润集团创始人是红军早起领导人博古的胞弟秦邦礼。
不知道你咋查的,但只要记住:华润集团是超级大央企,副部级的。华润集团创始人是红军早起领导人博古的胞弟秦邦礼。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华润保利招商*集团中信是中国最牛逼的四大国企了
华润集团是央企,华润燃气是旗下一个业务单元
华润集团是央企,华润燃气是旗下一个业务单元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百度说是,但是我问的人还有我朋友自己都说不是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俩字必须国企啊,华润公司在抗战就是*的重要经济力量了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带华润两个字都是国企,华润集团可是国资委下属央企啊
这种严格一点就叫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吧,介于国企民营之间,但是既然国有控股了,所以这种企业基本不会倒闭的,毕竟业务都是分配过来的,不是自己在市场上争取的,所以"实质上"具备国企的性质,个人点评是这样
这种严格一点就叫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吧,介于国企民营之间,但是既然国有控股了,所以这种企业基本不会倒闭的,毕竟业务都是分配过来的,不是自己在市场上争取的,所以"实质上"具备国企的性质,个人点评是这样
国资委是华润的上级华润燃气是华润集团的子公司
国资委是华润的上级华润燃气是华润集团的子公司
华润央企还是国企?
华润集团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归属于***国资委直接监管,典型的央企。
四大央企之一的华润,业务遍天下,市值不如BAT - 哔哩哔哩
赚钱没格*,温水煮鳄鱼,各位老板好,我是资本带鳄韭菲特。
提起商业、巨头、资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互联网企业。什么BAT垄断啦,PDD套路啦,小破站400亿美元市值啦。搞的好像全中国都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只能说你格*小了。
互联网企业们确实做到了对普通人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照,但也就是最近这10年的事,我们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这其中涌现了大量巨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在其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会尝试用几期视频,去向大家介绍那些非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企业,让大家对于商业社会有个更全面的认知,
一提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有人吃过华润五丰的猪肉,有人喝过怡宝,有人去过华润万家超市,雪鸡之前还讲过华润雪花。
但就算你天天吃华润的猪肉,也可能不知道,有这么多业务的华润,居然还是央企。
中国跨领域经营的央企集团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除了华润集团,还有保利集团、招商*集团、中信集团。
其中,保利集团是国内极少数合法的军火贸易商,主导了很多中国和美俄之间的军火交易,董事长贺平的妻子是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招商*集团的前身是李鸿章发起成立的“轮船招商*”;中信集团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和***联合成立的企业,荣氏也国内极少数的家族式财团。1999年,在第一届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一的就是荣毅仁老先生,当时身价80亿人民币。
如果你在网上搜“华润集团创始人”这个问题,第一条给出的答案一般都是这个:
不知道这两位是谁的,建议回炉重造,从学前班开始好好读书。
华润是抗战时期,我*在香港设立的交通站,后来吸收了广大华行、五丰行成立了华润,“华”代表中国,“润”代表“润之”,也就是***的字。华润原本是中国对外商贸的总代理,负责盖章收钱,一个章2%提成,不用管产品和仓储。
1992年,华润借壳永达利成功上市,2000年,王石联合万科管理层“挤”掉了原本的第一大股东,让华润集团和华润置地拿到了总计10.82%的股份,成为万科新的大股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华润把自己的业务和投资全部转向了国内,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华润集团。
目前,华润总共有13家上市企业,港股上市的有8家,A股上市的有5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1万亿港元。
港股:
华润啤酒:2212.53亿港元
华润电力:481.04亿港元
华润置地:2517.22亿港元
华润水泥:593.55亿港元
华润燃气:1050.56亿港元
华润医*:329.2亿港元
华润医疗:91.93亿港元
华润万象生活:975.77亿港元
A股:
华润三九:251.87亿人民币=303.9港元
华润双鹤:126.75亿人民币=152.9港元
江中*业:71.76亿人民币=86.58港元
华润微电子:808.69亿人民币=975.76港元
东阿阿胶:222.37亿人民=268.3港元
这个市值规模相比港股市值5万亿的阿里和6万亿的腾讯来说,小了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华润业务不如腾讯、阿里。
来对比一下华润、阿里、腾讯的年收入和市盈率(P/E)吧:2020年,华润集团总营收6861亿人民币,市盈率大约是16.9,阿里集团5500亿人民币,港股市盈率25.32,腾讯4820.64亿人民币,港股市盈率26.29。
三家企业的业务规模其实都差不多,但华润的市盈率为什么那么低呢,就是因为华润的业务比较传统,二级市场给的PE不如互联网企业高。
华润的业务主要分五个部分,包括消费、地产、健康医疗、能源、科技&金融。
消费业务包括华润雪花(雪花、喜力)、华润怡宝(怡宝矿泉水、午后奶茶)、太平洋咖啡(华润收购80%股份)、华润万家(华润万家超市、苏果、乐购(英国TESCO以25亿的价格卖给华润))。最近,华润万家还传出了即将在港股上市的消息,据说要募资20亿美元。另外,前几年华润还通过收购股份成为了瑞典网红燕麦奶Oatly的大股东,这家品牌还曾经拿到了黑石集团牵头的明星投资团2亿美元的投资。
现在,Oatly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了百亿美元。
说完了消费,再说说地产,华润的地产业务包括华润置地(悦府、橡树湾、二十四城、万象城、万象天地、万象影城),华润水泥、华润物业,也就是华润万象生活。
健康医疗业务包括华润医*(三九(上市)、江中、东阿阿胶(上市)、双鹤*业)、华润健康、华润医疗。其中,华润医疗运营的私立专科医院48家,公立医院113家。
科技金融业务包括华润银行(资产规模2200亿港元)、华润信托(资产规模万亿元)、华润资本(管理资产1800亿港元)、华润微电子、华润化学材料、华润环保、华润生命科学。
华润用了20年的时间,把自己的业务扩大到了地产、超市、啤酒、纺织、电力、微电子、水泥、燃气、化工、医*、纯净水等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总资产也从2000万美元变成了2020年的18300亿人民币
华润从一家外贸公司变成一家体量这么大的实业企业,中间经历的过程比较复杂,下面我简单讲几个关键业务的发展过程,方便老板们理解。
去年,雪鸡做了一期有关中国啤酒品牌的视频,没看过的老板可以再看看。
在那期视频里,雪鸡讲了华润雪花特别关键的两笔交易。一笔是以10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SAB米勒手里49%的华润雪花啤酒股份,另一笔是以240亿左右的价格把华润啤酒40%的股份卖给了荷兰酿酒商喜力,同时用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喜力的中国资产。两笔交易不仅保住了雪花啤酒是央企控股,还额外赚了200亿人民币以及市值3倍的涨幅。
华润雪花后来变成了华润啤酒的核心业务,以23%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国内啤酒市场的老大,每年能卖出去几千万吨啤酒。而华润啤酒的前身就是华润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华润创业。华润创业最早的收购项目不是啤酒,而是矿泉水,被收购的品牌就是万科旗下的怡宝矿泉水,更名之前还收购了太平洋咖啡80%的股权。
最后,雪花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好,华润创业干脆把非啤酒业务全部卖回给华润集团,改名华润啤酒。
有关华润啤酒还有两个小插曲,侯孝海是华润雪花啤酒成为市场第一的最大功臣,后来被河南“地头蛇”金星啤酒挖去做了CEO,但这段感情只持续了100多天,最后不欢而散。离开之后,侯孝海又去了老对手百威英博任职,但也只待了几个月,就离职回到了华润。
华润和百威英博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华润和百威英博的家族基金合资成立了华为维麟,而华为维麟就是上面提到的瑞典燕麦奶品牌Oatly的第一大股东。
收购怡宝的1996年,华润还完成了一项大的并购,就是收购了国资龙头地产企业华远地产70%的股份,华润以华远为基础,成立了华润置地,成功上市。
上市之后,华润集团的一把手宁高宁还觉得不够,想要成为万科的大股东,甚至把万科和华远整合在一块,让华润的地产业务可以南北通吃。
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很早之前就计划把地产作为万科唯一的核心业务,所以很多业务都被卖掉了,包括怡宝以及万家超市,而买家都是华润,万家超市后来变成了华润万家。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王石和华润的高层很早就打过交道。
当然,在王石的计划里不只是卖掉边缘业务这么简单,还想另找大股东。原因就是原大股东深特发给的限制太多,想融点钱都很费劲。华远上市4年的融资规模是万科上市八年融资规模的两倍,这事搁谁身上都举得憋屈。
但王石一直有一个底线,就是万科的控股方必须是国资,这也是后来宝万之争的导火索。
1997年的时候,华润曾经找过深特发想要收购后者手里的万科股份,但深特发在正式宣布交易前后悔了。2000年第二次收购的时候,才在王石和万科董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股份收购。
可惜,华润董事长宁高宁为了收购万科,开出了很多有利于万科的条件,包括华远不出北京,万科可以进北京,以及万科控股华润置业,华润置业控股华远。这种条件是华远高层不能接受的,最后导致华远高层卖掉股份,收回品牌,成立了一个没钱没地的新华远。
但高宁在完成收购后没几年就调到其他国企当董事长了,在走之前也没有完成对万科的财务并表,导致这笔野心勃勃的收购变成了纯粹的财务投资。后来,新来的华润一把手傅育宁和王石没有什么交情,万科又赶上了宝万之争,华润顺势把股份买给了深铁集团,王石出*,宝能系控制万科的计划也失败了。
华润对万科的收购案的实际操作人是当时的集团总经理宋林,他后来接替宁高宁成为了集团董事长,并且把集团的地产业务确定为住宅加商业地产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为了推行这个模式,宋林曾经进行过“削藩”,也就是把很多地产相关业务装到华润置业里面,包括北京华润大厦,华润饭店,上海时代广场,泰国的长城置地,香港的华润大厦等等。这个操作导致很多业务线的一把手变成了副手,在央企中,职位变动意味着职级变动,可想而知宋林的改革有多大的压力。
好在结果是好的,现在华润置地的年营收接近1500亿人民币。
零售、啤酒、地产之外,华润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就是医*。
也是从2000年开始,华润疯狂的扩大自己的医*业务,在三年时间里接触了东北制*集团、山东鲁抗、上海医*、华北制*等10多家医*集团,计划设立合资公司或者控股,但都没能实现。
华润搞医*业务这么难,除了找不到合适的目标以外,也有内部势力互相制衡的原因,包括华润励致(主营半导体)、华润创业旗下的华神*业以及华润集团的企业开发部。
华润早期拓展医*业务的时候,主要都是由华润励致的首席生物技术官何健负责,他甚至被认为是未来华润医*集团的一把手。可惜,两年多时间里跑断了腿也没弄出个动静来。
原本三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但是,2003年的时候,宁国宁对华润内部资产进行了重组,处在培育期和非核心的资产都并到石庆瑞的投资部门,其中就包括华神*业和华润励致。
按照正常的剧情,三大护法有俩变成了堂主,事情就会好办很多。可惜,何健和华神*业的一把手郝玉清另外成立了一个医疗方面的收购小组,还得到了集团高层的支持。
诶,这下石庆瑞就慌了,赶紧加快节奏。找来找去,找到了在华润医疗研讨会上认识的东阿阿胶董事长刘维志。当时,东阿阿胶处在一个有特色、有潜力但是缺钱、缺销路尴尬境地,华润的合作正好解决了这个问。最后,华润以不到3亿人民币的价格就实现了对这家企业的控股。
华润在医*方面的胃口很大,一个东阿阿胶肯定是不够的。
2003年,赵新先一手拉扯大的三九集团遭遇债务危机,很多资产被银行提前冻结。赵新先原本想对国资委逼宫,让**掏钱拯救,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赵新先和他的下属贪污、向境外转移资产的事情在逼宫之后败露,副总猝死,赵新先入狱。
而留下的三九集团成了华润进军医*领域的又一个目标。
2007年,在国资委的协调下,华润集团成了了新三九控股,用来接收三九集团的全部股份和债务。2008年,华润医*向新三九注资30亿人民币,解决了三九集团的债务,并且拿到了公司资产和股份。
其实不只是东阿阿胶和三九,华润医*几乎所有的支柱性资产都是靠股权收购和重组得到。
比如,双鹤*业是华润通过拿到北*集团50%股份间接持股48%,;江中集团是华润集团和江西国资委签订协议后,以42亿人民币的价格拿到了江中集团51%的股份。
不只是医*,华润的能源业务很多也是靠合资和买买买才迅速做大的。
华润电力的第一个项目是和地方合作的彭城电厂,后来,在宋林的支持下,华润电力收购了很多美国和日本在中国的电力项目。
从华润电力成立开始,宋林一直都是这家分公司的董事长,华润电力在他的掌管下确实越做越大。但是,在一把手的位子上坐久了,就容易有歪念头。
2009年,华润电力并购了山西煤老板张新明的金业集团,出价93亿人民币。但这家百亿收购的矿业公司,真实的资产只有十几亿,其中涉及的各种暗箱交易最终把宋林送了进去。
以上就是央企华润扩张的大致过程,其实,华润虽然是央企,但他的大多数业务都不能算是完全掌控某个行业。单说这一点,华润甚至没有办法和李嘉诚相比。在香港,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房产,几乎每一个都离不开李家的产业。
当然,央企有央企的优势,同时,央企和国企也是支撑国家经济、民生的关键,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他们的存在。
好了,这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不错,就动动小手投币点赞收藏一键三连吧。
参考资料:
华润万象生活是来自央企吗?
华润万象生活是央企。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万象生活,股票代码***.hk)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旗下战略业务单元华润置地的成员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物业管理及商业运营服务商。凭借卓越的全业态运营能力、广泛的平台资源及强大的会员体系,携手华润集团、华润置地及其他合作伙伴,围绕“成为客户信赖和喜爱的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企业愿景,将华润万象生活打造为“全业态、全客户、全产品与全服务”的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平台。业务范围:商管业务聚焦高端与品质购物中心赛道,其中“万象城”、“万象天地”、“万象汇”三大商业产品线以及公司强大的商业运营管理能力享誉全国。物管业务重点布*住宅、城市公共空间、写字楼及产业园三大核心赛道,打造全域、全业态物业管理能力。同时,公司还拥有广泛的、多元化的国内外品牌合作资源,与近50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商业、物业、写字楼拥有逾2000万名会员。
华润是央企还是私企?
华润集团属于央企。
国企分为两种,一个是地方性国企,还有一种就是央企,而华润集团属后一种。华润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