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闻泰科技是哪里的企业(闻泰科技深度解析:全球ODM龙头企业)

闻泰科技深度解析:全球ODM龙头企业

一、ODM业务一骑绝尘,收购安世增添另一强劲动力

(一)十年磨一剑,ODM龙头地位稳固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制造平台,业务已在全球范围布*。公司目前已经形成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产业物联网、通讯终端、笔记本电脑、IoT、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庞大产业布*,研发中心和制造封测厂遍布全球。公司通讯业务和半导体业务优势互补、客户共享、资源互通,能够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公司加法与减法并用,打造ODM龙头企业。公司自2016年借壳上市以来,持续践行“紧紧围绕通讯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逐步剥离房地产业务。2018年5月9日公司与云南省城投签署协议,公司将与房地产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及相关子公司的股权出售给云南省城投及/或其指定的控股子公司,2019年房地产业务占比已低于0.3%。2019年公司成功并购荷兰半导体巨头安世集团,形成通讯和半导体双翼齐飞的发展格*。

(二)优质管理层经营,持续加大安世半导体股权控制

1、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学政先生深耕电子通信领域多年。根据公司公告,为继续收购安世股份进行配套融资后,张学政及其一致行动人闻天下共控制公司15.33%股份,张学政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学政先生出生于1975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自1997年起在意法半导体、中兴通讯、永盛通讯、闻泰科技等公司先后担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总经理、董事长等要职。2015年,闻天下持有中茵股份的股权比例由0%增至24.16%,为中茵股份第一大股东,闻泰科技实现借壳上市。2019年6月,闻泰集团斥资268亿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交易获批,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正式就任安世半导体董事长。

2、战略绑定下游重点客户

公司通过股权的方式深度绑定下游重点客户,有望取得较好的战略及业务协同。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闻天下投资有限公司,持股占总股本的13.70%,前五大股东持股占比47.12%,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62.07%,其第二大股东为格力电器,格力作为功率半导体的重要下游客户,与安世半导体有较好的业务协同,格力的战略投资对闻泰的长远发展有积极影响。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长期业绩信心。2020年5月6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2562.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8%,其中包含1569.16万份股票期权和993.76万股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112.04元,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56.02元。股权激励计划旨在稳定核心团队,彰显出公司的长期发展信心。

3、逐步收购安世股权,延伸功率半导体领域

收购安世打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实现协同作用。安世集团处于闻泰ODM业务产业链上游,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专注于逻辑、分立器件和MOSFET市场,拥有60余年半导体专业经验,其客户包括博世、华为、苹果、三星、华硕、戴尔、惠普等知名公司。公司与安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在客户、技术和产品等多方面具有协同效应,双方在整合过程中能够实现资源互换,加速安世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和落地。

收购历程:1)2018年4月,闻泰科技的全资孙公司合肥中闻金泰、云南省城市建投、上海矽胤组成的联合体成为安世半导体部分投资份额的受让方,以114.35亿元人民币收购安世33.66%的股权;2)2018年12月,公司发布重组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实现对目标公司安世集团的间接控制,交易对价201.42亿元,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支付88.86亿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112.56亿元,实施后累计持有安世集团74.46%的股权;3)2020年3月,公司发布重组预案,交易对价63.34亿元,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支付1.5亿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61.84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持有安世集团98.23%的权益比例。

公司通过收购安世想功率半导体领域延伸。公司有望通过并购整合、产业落地、需求引导等方式进行技术吸收,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心半导体技术的自主可控,获得全球竞争优势。

(三)公司业绩拐点已至,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受益于通讯业务高速增长和安世半导体并表,公司业绩显著增长。公司2017-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16/173.35/415.78亿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139.85%;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29/0.61/12.54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1954.37%。2019年营收和利润高增长一是由于本期完成安世并表;二是客户结构优化,业务大幅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ODM业务毛利率和净利率低于其他类型消费电子公司。2019年移动终端业务毛利率为9.36%,半导体业务毛利率高达27.67%,综合毛利率达到历史新高10.32%。通过本次并购,公司把握重大产业投资机遇,未来有望在5G、IoT、汽车电子和半导体领域全面发力,持续提升利润水平。

携手大客户加大研发投入,率先布*5G领域。2017-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88/10.49/20.87亿元,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4.66%/6.05%/5.02%。公司研发支出连年增加,为快速响应市场、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充研发团队,2019年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19.83%。2019年公司成功开拓北美市场,成为行业少有能满足北美运营商标准的ODM企业。此外,2019年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建立5G联合研发中心,率先布*5G领域。

(四)ODM业务和功率半导体业务受益产业发展趋势,双核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1、ODM业务公司竞争优势

2、功率半导体业务公司竞争优势

汽车电子化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功率半导体业务迎来发展良机。2019年公司成功实现安世半导体并表,持有安世半导体74.46%股权,2020年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持股比例。2019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约为382亿美元,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940.8亿元,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功率器件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等领域。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提高带动的对功率器件的需求增长,并购后与闻泰科技有望实现业务协同,同时作为内资企业有望显著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预计安世业绩将保持较快增长。

1、ODM设计与制造并驾齐驱,符合市场发展方向

JDM(联合设计制造管理模式)属于ODM业务中比较特殊的一环,更多的面向应用,融合产业链,与客户建立面向未来应用的联合定制开发与合作模式,并与客户共同将这种创新研发的产品推广到更多行业客户。从场景满足到趋势引领,实现从短期产品成功到长期商业模式成功,是中国服务器厂商浪潮提出来的,他们同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会联合开发定制一些产品,这也是他们能成功抓住互联网市场的一种模式。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指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或者稍微修改一下设计来生产。其中,承接设计制造业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DM厂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ODM产品。ODM可以为客户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到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客户只需向ODM服务商提出产品功能,性能甚至只需要提出产品构思,ODM服务商就可以将产品设计变为现实。

ODM业务模式=设计(IDH)+供应链+制造(OEM)。设计主要选对芯片以及操作系统,清楚产品定义去匹配所用零部件,一般周期在6个月左右,占成本3%左右。供应链主要就是采购部分,供应链包括自身建立供应链以及与上游厂商合作所形成的供应链。供应链成本占总成本85%左右,管控好供应链、提高议价能力是抗风险以及获取高利润较为重要的一环。最后就是OEM,制造分为自身加工厂以及与厂商合作协同加工厂,占成本比例12%左右。

2、品牌厂商为优化成本结构,高端机自研自产,中低端机交由

3、5G换机浪潮加速品牌商中低端机型下沉,ODM机型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二)强者恒强,闻泰龙头地位稳固

1、ODM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强者恒强,公司一骑绝尘

行业寡头大*已定,头部效应愈加明显。根据Omdia数据,ODM行业整体呈现龙头集中趋势,2015年主要的ODM企业有闻泰、华勤、龙旗、中诺、天珑、辉烨等十家,各企业收入体量尚未拉开明显差距;而到了2019年,闻泰、华勤、龙旗稳坐第一梯队,二线ODM企业逐步掉队。

2、深耕ODM业务,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高自供比例彰显竞争优势

3、公司全球化布*掌握核心优质客户群体

公司五大制造基地,保证稳定大规模出货量。目前公司具有嘉兴、无锡、印度、印尼以及昆明五大制造基地,保障公司具备全球范围接单、当地交货的能力。此外公司具备全球物料调度、生产排产的运作能力,可直接出口到欧美市场。与公司相比,竞争对手生产基地数量以及产能都较少。因此公司具有对客户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较短的交货周期,进而获得市场认可。

三、全球半导体标准器件龙头,联手闻泰踏上新征程

(一)功率半导体市场快速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1、功率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下游领域需求旺盛

功率半导体主要分为功率器件和功率IC,2019年功率器件占功率半导体市场的45.7%。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用于对电流、电压、频率、相位、相数等进行变换和控制,以实现整流(AC/DC)、逆变(DC/AC)、斩波(DC/DC)、开关、放大等各种功能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主要分为功率器件和功率IC,其中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三大类别,晶体管市场份额最大;功率IC是由功率半导体与驱动电路、电源管理芯片等集成而来的模块,主要应用在小电流和低电压的环境。2019年功率器件和功率IC分别占功率半导体市场的45.7%和54.3%。

2019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382亿美元,汽车领域是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数字化持续推进,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中汽车领域占比提升至35.4%,工业、消费电子领域分别占比26.8%和13.2%。电气化程度加深等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加,供需格*改变带动价格增长,2015-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由259亿美元提升至363亿美元,CAGR为11.91%。2019年受经贸摩擦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全年市场规模约为382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功率半导体市场竞争格*相对稳定,头部品牌均为国外厂商。分产品看,功率IC近年来占比有所提升,2019年占比54.3%;功率器件占比45.7%,其中MOSFET受IGBT替代影响,增长有所放缓,IGBT市场占比持续提升至12.4%。功率半导体市场竞争格*相对稳定,头部品牌均为国外厂商,2017年全球前五大功率半导体厂商占据42.6%的市场份额,英飞凌凭借18.5%的市占率成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安森美市占率9.2%,位列第二。

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迅速增长,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5%。下游行业持续发展带动中高端产品需求持续上升,近年来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9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940.8亿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5%,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市场。从应用领域来看,2019年消费电子领域占比约为18.57%,汽车领域需求最大,占比达到27.41%,但相较于全球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厂商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组合有待丰富。由于技术水平受限、高端设计人才缺乏等原因,国内整体功率器件水平弱于国际知名企业。目前国内厂商主要提供二极管、MOSFET等中低端功率器件,且产品组合相对较少,2018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业华润微功率器件销售额仅21.7亿元。与德州仪器、英飞凌、安森美及意法半导体等世界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厂商相比,国内厂商在整体业务规模、产品线丰富程度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

中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存在巨大空间。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以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MOSFET及IGBT器件中90%依赖于进口。2018年中国MOSFET市场中英飞凌占据28.4%的市场份额,安森美市占率16.9%,国内最大的MOSFET厂商华润微市占率仅8.7%;IGBT市场中前五大厂商均为国外品牌。随着行业技术发展,国内厂商在电力领域的中高端MOSFET以及轨道交通领域的IGBT器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良品率有待提升,国内厂商在对成本及性能要求更为严格的领域仍有较大不足,国产替代存在巨大空间。

2、安世三大业务全球领先,中国是最大销售市场

2019年安世集团各细分产品整体市场规模为101.1亿美元,中国市场约占38%。安世集团主要产品包括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及ESD保护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安世产品市场中美洲约占11%,欧洲约占17%,中国约占38%,日本约占11%,中国是最主要的销售市场。2019年由于贸易壁垒增加及经贸摩擦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随着经济下行而整体下滑,安世集团各细分产品整体市场规模为101.1亿美元,同比下降5.4%。

中国地区需求占比显著,未来有望持续提升。2019年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ESD保护器件、逻辑器件、MOSFET器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分别为7.9、2.4、4.7、23.3亿美元,约占各细分市场的35%、37%、52%和37%,中国在各细分领域中均是最主要的市场。随着中国汽车电子渗透率逐步提升,5G建设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等领域发展,汽车电子、移动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中国市场重要性有望持续提升。

安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标准器件生产商,三大业务均位于全球领先地位。安世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标准器件生产商,产品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市占率稳步提升,其中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全球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19.1%增长至2019年的24.6%,ESD保护器件全球市场份额由20.4%增长至31.7%,逻辑器件全球市场份额由20.5%提升至25.6%,MOSFET器件全球市场份额从5.5%增长至7.0%,综合来看全产品类型的全球有效市场份额从12.4%增长至14.2%。2019年安世集团小信号二极管、小信号晶体管及ESD保护器件产品的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一,逻辑器件产品和车用功率MOSFET器件的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器件的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三。

(二)新能源车&新材料扩容行业空间,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1、汽车电气化浪潮迭起,安世集团有望持续受益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叠加单车功率半导体用量提升,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有望迎来高增长。汽车电气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驱动汽车半导体尤其是功率半导体用量大幅提升,2010-2018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CAGR为7.6%,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CAGR为9.3%,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高于汽车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叠加单车半导体用量提升,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有望持续扩容,IHS预计2017-2024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6.89%,作为新能源汽车主力的纯电动车有望带动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实现更高增长,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巨大。

先发优势明显,安世有望凭借着“完善的产品组合+优异的产品性能”持续受益汽车电气化浪潮。安世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分立器件及ESD保护器件全球市占率第一,逻辑器件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二,MOSFET器件产品范围涵盖30-100伏各种高可靠性沟道MOSFET工艺,中、低压MOSFET产品组合领先,车用功率MOSFET器件全球市占率第二。安世集团目前拥有博世、比亚迪、大陆、德尔福、电装等汽车领域知名客户,产品性能与产品组合已通过认证测试,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发展机遇。

2、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性能凸显,安世已积极布*

汽车领域成为SiC功率市场快速发展的首要驱动力,2020年市场占比将超过50%。以SiC与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高击穿电压、高功率密度、耐高温、高频工作等优势,适用于大功率、高频率与恶劣的工作环境。2018年特斯拉的主逆变器采用SiC,随后采埃孚、博世等多家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比亚迪、雷诺等汽车生产商都宣布在其部分产品中采用SiC技术。汽车领域成为SiC功率市场快速发展的首要驱动力,Yole预计2025年SiC器件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美元,汽车领域占比将超过50%。

安世集团目前已推出GaN功率器件产品,未来有望继续布*SiC领域。近年来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功率器件龙头陆续切入GaN领域,2019年11月安世集团发布首款GaNFET,2020年6月推出新一代650VGaN技术,针对汽车、5G和数据中心等应用。安世高效率氮化镓功率器件目前已达到行业领先性能,在功率器件重要指标RDS(on)上已不逊色于老牌厂商Transphorm,新产品导通电阻RDS(on)最大仅为41mΩ(参数越低越好)。目前安世相关技术已经可以量产并能够灵活扩产,未来有望继续布*SiC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性能产品。

3、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安世有望持续受益

半导体分立器件供需失衡驱动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的高端应用市场长期被国际大厂占据,2018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终端市场需求大量增加,MOSFET、IGBT等多种产品持续缺货和涨价,高昂的产品价格无法满足国内迅速爆发的市场需求,国产替代势在必行。2018年比亚迪微电子在中国车用IGBT市场快速崛起,市占率超过两成;MOSFET厂商华微电子和扬杰科技营收大增,并且逐渐导入IGBT市场。功率半导体作为需求驱动型的产业,未来景气持续向上,国产替代进程仍将继续推进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我国半导体产业链面临着巨大的国产化压力。受益于国产替代的政策推动,苏州固锝、扬杰科技等功率半导体厂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并积极扩产,市占率开始提升。随着国内企业逐步突破高端产品的技术瓶颈,我国功率半导体对外依赖将会进一步减弱,进口替代效应将显著增强,功率半导体领域面临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

安世将在多领域享受国产替代红利,中国地区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我国功率半导体在汽车领域占比相较于全球偏低,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安世凭借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有望享受国内汽车电气化带来的市场红利;同时安世可借助闻泰作为全球消费电子ODM龙头的资源,继续拓展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此外,安世作为内资企业可以在工业与动力、通信等多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2019年安世大中华区地区收入为43.40亿元,营收占比42.10%,未来中国地区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三)全球半导体标准器件龙头,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安世集团覆盖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部环节。安世集团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拥有60多年的半导体行业专业经验,2017年2月中资收购后开始独立运营。安世集团覆盖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流程,目前在英国和德国分别拥有一座前端晶圆加工工厂,在中国广东、马来西亚、菲律宾分别拥有一座后端封测工厂,并在荷兰拥有一座工业设备研发中心ITEC,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地区。

安世集团主要通过IDM模式生产产品,仅逻辑器件由ASMC等供应商提供前端晶圆加工。安世集团的产品线主要分为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及ESD保护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其中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及ESD保护器件产品线、MOSFET器件产品线均由安世集团通过IDM模式生产;逻辑器件由安世集团负责产品设计及质量控制,ASMC等供应商提供前端晶圆加工,马来西亚封测工厂及其他后端封测外协厂商等完成后端封测。

2017年2月中资收购后,安世集团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2月中资收购后,安世由恩智浦的一个业务单元分拆成为单独实体,在研发、产能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管理层及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充分,叠加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19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各细分产品整体市场规模同比下降5.4%,安世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18%至103.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16%至12.57亿元,业绩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相对稳定,2019年分别为35.05%和12.20%。

汽车电子是安世集团战略性布*领域,2019年占比44%。安世集团下游合作伙伴覆盖汽车、工业与动力、移动及可穿戴设备、消费及计算机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是安世集团战略性布*领域,目前拥有博世、比亚迪、大陆、德尔福、电装等客户,2019年汽车电子营收占比44%;移动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客户包括苹果、谷歌、乐活、华为、三星、小米等,2019年营收占比21%;工业与动力领域客户包括艾默生、思科、台达、施耐德等,营收占比20%。安世还拥有亚马逊、大疆、戴森、LG等消费领域客户以及华硕、戴尔、惠普等计算机领域客户。

MOSFET器件业务持续正增长,大中华区收入占比最高。分产品看,2019年受下游客户需求影响,安世集团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逻辑器件和ESD保护器件、MOSFET器件分别实现营收38.20、30.22、30.31亿元,同比-4.95%/-8.81%/+16.56%,收入占比分别为37.06%/29.32%/29.41%。分地区看,大中华地区收入占比最高,2019年收入为43.40亿元,同比-2.19%,营收占比为42.10%。

半导体标准器件历经多年发展,工艺芯片制程已基本稳定,因而客户的核心需求在于能持续稳健取得大量的供应,这对供应商的量产能力、工艺稳定性、工艺成本控制都提出要求。

安世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功率半导体公司之一,每年可交付900多亿件产品。安世拥有15000种产品组合,可满足2万多名客户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MOSFET器件的采购需求,每年可交付900多亿件产品,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功率半导体公司之一。2019年安世集团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原用于封测逻辑器件及ESD保护器件的产能转为封测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及MOSFET器件的产能。

安世集团以超低不良率成为业界标杆,平均不良率达到每十亿器件低于5个。安世集团拥有60多年的半导体行业专业经验,超低不良率已成为业界标杆,在行业绝大多数企业使用CPM(ComplaintsPerMillion)作为问题件数占销量比例的统计标准时,安世集团已使用CPB(ComplaintsPerBillion)作为标准,且近年来不良率持续降低,2019年每十亿件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中的问题件数降低至2.73、1.55、12.44件。

安世集团一年可新推出800余种节能高效产品,2019年开始切入GaN领域。安世集团2019年研发投入为6.02亿元,占营收的5.84%,其重点在于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安世集团一年可新推出800余种节能高效产品,2019年11月发布首款GaNFET进入GaN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性能产品。位于荷兰的工业设备研发中心ITEC通过提供装配平台、测试平台、检测平台、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持续迭代,实现封测工艺的不断提升和设备的迭代更新,提升安世集团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安世集团专注于标准器件生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安世集团在分立器件、逻辑及ESD保护器件、MOSFET器件领域具有全面的产品组合,拥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生产工艺及可靠性,能够持续稳定大批量交付,与客户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2月中资收购后安世在研发、产能和员工激励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受行业下滑影响,TI、ONSemi、Rohm、Infineon、ST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降,但安世集团整体业绩以及市场份额均相对保持稳定。2020年3月张学政就任安世半导体CEO,与闻泰的协同

(四)强强联合带来协同发展,安世未来成长可期

安世集团与闻泰科技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在客户、技术和产品等具有协同效应,安世可以通过闻泰获得业务和客户资源、技术以及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同时作为内资可以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加速在中国市场业务的开展和落地。

技术方面:根据TechnoSystems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物联网蜂窝通信模块出货量将增长到3.13亿片,2017-2022年CAGR为14.12%,交通运输行业CAGR为14.03%,基于5G通信技术的通信模组将成为物联网、车联网的核心部件。闻泰具备智能终端功能模块的研发制造能力,安世集团具有电子应用领域的标准器件生产能力和行业领先的封测技术,2020年4月双方联合研发的首款4G车载通讯模块产品已经初步验证成功,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汽车电子相关认证。相较于传统的车载通讯模块,新产品能够改善通信质量,大幅提升车载应用环境的定位精度与速度。除技术研发外,闻泰还积极实现安世集团先进工艺技术在国内落地,2020年计划投资20.81亿元建设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2400万件4G/5G通信模组及其智能终端。未来双方还将联合研发5G+V2X车载模块等产品,打开5G时代智能汽车的蓝海。

资金方面:2020年闻泰科技拟发行股份配套融资58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安世中国先进封测平台及工艺升级项目,主要用于安世中国导入高功率MOSFET的LFPAK先进封装产线、原标准器件产品增产提效改造、半导体封测智能工厂自动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等三大领域。目前安世中国半导体元器件设计产能为930亿枚/年,二期扩建设计产能120亿枚/年项目正在验收中,预计2023年末募投项目投产将新增标准器件产能约78亿枚/年,安世中国的合计设计产能将达到约年产半导体元器件1128亿枚。

2017年2月中资收购后,安世在产能、研发、员工激励等方面获得较大支持,加上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旺盛,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闻泰控股后,安世将通过闻泰获得业务和客户资源、技术以及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进一步拓展消费电子业务,同时作为内资企业将享受国产替代红利,有望在中国汽车电子、工业与动力等多领域市场持续发力。5G通信以及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爆发即将到来,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落地有望带动半导体行业新一轮发展,预计安世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想知道:上海市上海闻泰在哪?

底薪1680

校友企业闻泰科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

从产业协同上看

安世半导体在逻辑芯片、分立器件和功率半导体等上游核心元器件方面全球领先,闻泰科技在下游智能终端的系统设计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两者产品和技术上的融合在5G时代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闻泰科技基于自身技术及对下游智能终端、汽车等应用领域的深刻理解,可以与安世芯片级封装技术上深度融合,开发4G/5G、IoT模组产品,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随着5G进入商用阶段,工业互联及智能汽车时代已经临,未来闻泰科技如果基于安世产品开发的模组产品,在智能汽车、智能硬件及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配合闻泰科技的软件、服务器、驱动程序、云服务能力,可在万物互联时代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从产业市场上看

此次收购完成后闻泰科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成功收购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对于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空前的意义,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优质资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样的收购以后再也不会有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安世半导体是无价的。

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安世半导体具有很强的标的稀缺性,收购安世半导体之后,安世半导体1万多名员工,将是中国发展半导体最优资源,同时在资金、政策、市场、人才的支持下,安世半导体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未来对于已经打入华为、三星、OPPO、小米等终端厂商的闻泰科技而言,将可以更好地与安世半导体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

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表示,目前,安世半导体在欧洲市场有很大的销售额,但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并不多,未来,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将加速提升,我们将安世半导体带到中国市场,打造安世半导体成为中国半导体市场标杆性企业。

这次合作收购,对于格力来说,那就是离做芯片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对于闻泰来说,则是有机会达成他们的双千亿目标。目前闻泰科技已经制定双千亿目标,即1000亿市值和1000亿销售额,将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

闻泰科技是国企来自还是私企?揭开它的真实身份

一、闻泰科技的简介闻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闻泰科技”)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闻泰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二、闻泰科技是国企还是私企?闻泰科技是一家私营企业,它是由一群有着共同理念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共同创立的。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郭晓东先生,拥有多年的技术经验,他曾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管理职位,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三、闻泰科技的发展历程闻泰科技成物洞亩立于2008年,当时它只是一家小型的技术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硬件的研发和销售。随着市场的发展,闻泰科技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始涉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领域。2014年,闻泰科技成功研发出智能家居系统,并在当年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志着闻泰科技正式进入智能家居领域。2015年,闻泰科技成功研发出智能安防系统,并在当年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志着闻泰科技正式进入智能安防领域。2016年,闻泰科技成功研发出智能家电系统,并在当年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志着闻泰科技正式进入智能家颤或电领域。四、闻泰科技的发展战略闻泰科技的发展战略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罩森。五、闻泰科技的未来发展闻泰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更多的智能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同时,闻泰科技还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拓展更多的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六、总结闻泰科技是一家私营企业,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闻泰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更多的智能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实现更大的发展。

闻泰科技被迫出售英国晶圆厂,我们又被西方国家上了一课! - 哔哩哔哩

11月8日晚间,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公告,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出售了英国晶圆厂NWF100%的股权,受让方为美国的威世公司(Vishay),交易金额基础值为1.77亿美元。这意味着在英国**的压力之下,安世半导体对外出售了NWF。

龙科多之前的节目提到过安世半导体的事(点击链接)。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原本是手机OMD产业龙头,但制定了“通信+半导体”的战略发展计划,并于2018年开始逐步拿下荷兰安世半导体,前后花费近300亿。荷兰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集团,有超过60年半导体行业经历,采取IDM模式,主要产品为功率半导体。

再到2021年,由安世完成对英国NWF晶圆厂的增资并购,各种手续很完善,股权100%都归属于安世了,当时收购价约6300万英镑(约8700万美元)。但美国不开心,随之英国重启审查,经过一段时间装模作样的审查后,称根据英国国家安全法,要求安世半导体归还86%的股份给NWF。

英国**的法律依据是《2021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该法案于2022年1月4日正式生效。但闻泰科技对NWF晶圆厂的收购早在2021年8月15日就已经完成全部手续。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英国**无权强制要求闻泰科技出售NWF晶圆厂的任何股权。

NWF晶圆算是英国唯一的战略性半导体资产,英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曾表示:“该工厂还没有发展,没有理由以安全为由阻止收购。”但在美英舆论的发酵下,中国企业控股的荷兰公司收购一家英国公司,还是遭到了英国政界人士、业界管理人员和部分外国企业的强烈反对。

已经完成的并购还能再生变故,而且结果事100%股份退出,我们又被西方国家上了一课。安世半导体收购NWF花费了6300万英镑,接管NWF后称投资了1.6亿英镑,使NWF免于破产。最后卖了1.77亿美元,单算账,这趟卖卖也做亏了。

目前中国半导体企业对外收购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这里有个背景,2015年到2020年间,是中国企业最后的机会,能够顺利收并购一波外资半导体企业。

例如,2018年,北方华创收购美国硅片清洗设备公司Akrion;2019年,韦尔股份并购美国豪威科技,成为CMOS传感器全球第三;闻泰科技2018年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赛微电子2015年成功收购瑞典Silex公司,进军先进MEMS工艺。

我们看到,2020年后,不仅收购的机会少了,很多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冒出来了。除了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吃瘪了,中国的MEMS代工企业赛微电子也遭遇到过类似经历。

2021年,赛微以Silex名义在德国发起一项并购,涉及汽车类芯片的MEMS代工,谈的都差不多了,德国**先同意,但在美国介入后,又反对。美国搅黄赛微收购,难得支付了一定成本。怎么说呢?美国做法可以称之为强行“拉郎配”,最后由一家业务不完全匹配的美国企业,以略高于赛微的收购价接手德企。

闻泰科技被迫出售英国晶圆厂,我们又被西方国家上了一课!

闻泰科技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闻泰科技是中国企业。

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张学政。

闻泰科技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45,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IDM、光学模组、通讯产品集成三大业务板块,已经形成从半导体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光学模组、通讯终端、服务器、笔记本电脑、IoT、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

2021年8月发布的《财富》中国500强,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226位

闻泰工厂分布?

闻泰科技:闻泰科技主营通讯和半导体两大业务板块。其中通讯业务板块研发中心分布在上海、无锡、深圳、西安、台北;制造基地分布在嘉兴、无锡、昆明、印度、印尼;另外在美国、韩国、日本设立了创新中心。半导体业务板块研发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晶圆制造工厂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封装测试工厂位于中国东莞、菲律宾卡布尧和马拉西亚芙蓉。

闻泰科技工厂在哪里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长江南路11号。闻泰科技工厂的位置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长江南路11号,在无锡济煜山禾*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侧位置。到达闻泰科技工枝困厂可猛派念以乘坐公交18路、32路、751路、758路内环、792路在吴都路(长江南路)下车到达羡芹。

闻泰科技、士兰微、斯达半导……谁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分立器件企业?-AET-电子技术应用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

评价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并以近五年经营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基于历史,不代表未来趋势;仅供静态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从近五年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芯导科技、新洁能、东微半导、斯达半导等4家企业超过20%,其中芯导科技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26%。

芯导科技功率器件产品主要包括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等;功率IC产品主要为电源管理IC,具体包括单节锂电池充电芯片、过压保护芯片、音频功率放大器、DC-DC类电源转换芯片等。

功率器件为最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93.32%,毛利率34.29%;功率IC收入占比达到5%。

从近五年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芯导科技、新洁能、东微半导等3家企业超过15%,其中新洁能平均总资产收益率18.82%。

新洁能产品按照是否封装可以分为芯片和功率器件。公司在沟槽型功率MOSFET、超结功率MOSFET、屏蔽栅功率MOSFET以及IGBT等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功率器件为最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90.24%,毛利率38.71%;芯片收入占比接近10%。

从近五年毛利率来看,派瑞股份、捷捷微电、长光华芯等3家企业超过40%,其中派瑞股份平均毛利率49.30%。

派瑞股份产品可分为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超大功率电源变换类设备、测试及非标设备三大类。

电力电子器件为最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95.94%,毛利率45.56%;电力电子装置收入占比不足3%。

从近五年净利率来看,捷捷微电、派瑞股份、芯导科技、斯达半导、新洁能等5家企业超过20%,其中捷捷微电平均净利率29.63%。

捷捷微电主营产品为各类电力电子器件和芯片,分别为:晶闸管器件和芯片、防护类器件和芯片(包括:TVS、放电管、ESD、集成放电管、贴片Y电容、压敏电阻等)、二极管器件和芯片(包括:整流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厚膜组件、晶体管器件和芯片、MOSFET器件和芯片、碳化硅器件等。

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最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80.60%,毛利率47.39%;功率半导体芯片收入占比达到15%;功率器件封测收入占比不足1%。

注:盈利能力榜单中,各项指标按照10/15的比例换算得出,综合指数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如某个指标有数值,但没有指数(即表格为空格),则该指标权重会下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闻泰科技是哪里的企业(闻泰科技深度解析:全球ODM龙头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