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月份白糖价格高
八月15前和春节前
文章详情
白糖期货是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属于农产品期货,有季节周期性特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白糖期货的季节性规律,了解淡旺季是什么时候!
白糖期货的季节性规律,了解淡旺季是什么时候!
白糖是一种季产季销的大宗商品,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为开榨季节,这段时间内白糖的供应将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的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的特征。每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时点来区分消费淡旺季。2月至6月是白糖的销售淡季,这段时间供应最为充足,没有重大的节日效应,气候也还没有转暖带动消费,这段时间白糖价格以下跌为主。7月到9月份受外盘斋月行情的强劲影响,每年8月份是国际糖市的重要消费时点,一般上涨走势非常明显,从而带动国内白糖价格上涨。国内的消费受中秋国庆双节商家备货的提振,容易发生相临两个榨季之间白糖供应的青黄不接,使期货投资者借机炒作,这段时间的白糖价格以上涨为主。10月至来年2月这段时间虽然是开榨时点,白糖供应增加,但有天气方面的霜冻题材炒作,一年中最大春节消费旺季的来临,容易产生一年中白糖最大的行情,这段时间白糖价格以上涨为主。当然,在牛市和熊市中表现有较大的差异。结合种植周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所述观点均不代表平台意见,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
白糖生长周期,什么时候榨糖。榨糖对期货的影响?
在每年阳历的一月插种,十月左右是成熟期,收获期在十二月以上吧,那个时候甘蔗糖份最高,可榨糖!
白糖消费旺季是几月
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白糖价格近日持续上涨引发市场关注。生意社数据显示,现货白糖9月6日报价7390元/吨,近两周(8月24日至9月6日)累计上涨1.37%,突破了2011年10月份以来的历史高点,持续接近2011年8月份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7830元/吨。
《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粮糖业,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白糖业务经营正常,三季度以来,白糖业务发展比较理想,随着市场价格上涨,公司的白糖产品价格也在持续走强。“公司的甜菜榨糖产线正在进入新的榨季,产能利用率主要是受原料端影响,目前来看业务开展比较顺利,与上半年相比,订单、产量都有所增长。”
东高科技投研学院副院长揭冲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白糖价格近段时间持续走强是受供需紧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半年内仍将保持强势,大概率震荡上行。
期货市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收盘,国内白糖主力合约报7117元/吨,当日涨幅0.89%,近两周累计上涨4.37%。逼近2023年5月份高点7150元/吨,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白糖期货价格始终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国际市场方面,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收盘,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报26.59美分/磅,涨幅2.82%,盘中一度触及每磅26.94美分,刷新了2011年10月份以来新高。
卓创资讯白糖分析师孙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国内白糖市场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供应端的利多驱动,产量和进口量双降导致市场供应趋紧。从国内产量角度来看,2022年至2023年榨季全国产糖897万吨,同比减少6.17%,主要由于主产区广西减产。广西作为国内白糖主产区,其糖料面积和糖产量均占全国的60%左右。2022年下半年广西干旱天气频发,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甘蔗生长,2022年至2023年榨季广西糖产量同比下降13.89%至527万吨。
“从进口角度来看,国际糖价持续走高,导致进口糖成本增加,国内进口积极性有所降低。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2022年至2023年榨季中国累计进口白糖298万吨,同比减少23%。”孙悦说。
揭冲补充表示,国内市场方面,随着白糖消费旺季到来,中秋备货需求强劲,白糖下游需求出现回暖迹象,与供给因素共同拉动了糖价重心上移。同时,国内白糖价格持续走强也与国际白糖期价走高有关。从全球市场来看,供给偏紧是国际糖价走强的主要原因,虽然主产国巴西继续上调产量抑制原糖上涨,但印度、泰国由于产区降雨不足,可能会影响甘蔗收割的担忧仍在持续支撑糖市走强。市场机构普遍预期印度新榨季会减产,而印度预计将从10月份起禁止食糖出口,增加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白糖价格迅速走高。
未来国内白糖价格会否维持强势?孙悦表示,从供应端来看,新榨季在10月份才开始,目前糖厂可售库存不多,另一方面,进口糖价格仍处高位,进口增量有限,市场供应维持偏紧预期。而需求方面,受节日备货带动,下游含糖食品采购需求好转,而且中下游普遍低库存,存在补库需求,“综合白糖市场供需,预计10月份新榨季开始前白糖市场维持偏强走势,糖价仍存在上涨预期。随着四季度国内食糖生产工作的进行,供应紧张的情况缓解,白糖价格将迎来回落。”
受白糖价格持续走强带动,A股市场多家白糖赛道内企业上半年盈利情况较为亮眼,南宁糖业、中粮糖业等多家公司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A股市场与白糖产销业务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当中,有6家在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中粮糖业在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提到,上半年,国际方面,海外糖价高位运行。国内方面,我国糖产量减产超预期,国内产销数据持续走好、进口利润依旧严重倒挂,切断进口窗口,助力国内白糖价格走高。
据上述中粮糖业负责人透露,预计下半年白糖供需仍将维持紧平衡,看好未来市场需求和价格。
在孙悦看来,白糖作为季产年销的品种,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为生产季,其余时间糖厂销售库存。由于今年供应量下降,糖厂库存消耗进度较往年同期加快,当前库存也低于历史同期水平。“随着糖厂库存的下降,新糖上市前销售压力不大,糖厂存在较强的挺价心态。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主产区广西食糖产销率90.15%,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工业库存降至51.94万吨,同比减少83万吨。”
揭冲表示,下半年糖企大概率还会继续受益于白糖价格及需求走强,业绩良好表现将得到延续。
“糖价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国际糖价受到国际贸易、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糖价持续上涨,会对国内糖价形成支撑。而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对白糖企业的营收和盈利产生积极影响。”揭冲说。
我国白糖供需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白糖供需状况比较平衡。 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白糖的需求,同时我国糖厂的产能也在逐年提升,从而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白糖市场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压力因素,例如国际糖价波动导致进口糖价格的波动,还有天气与疫情等因素对甘蔗或甜菜产量的影响,这些都可能会对白糖的供需情况产生影响。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这也将进一步保障白糖的供应。同时,针对白糖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和压力,有必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从而确保我国白糖市场的供需平衡和稳定。
行情分析|六月白糖传统消费旺季不旺,7月糖市走势如何?
数据来源:包谷网整理
从上图的白糖价格走势来看,整个6月份国内白糖现货市场表现的尤为低迷。6月初国内白糖在“配额外进口关税大幅提升”的利好消息的支撑下,价格微幅上调;从6月中旬开始因现货市场成交情况不佳,糖价开始走下行通道;进入6月末糖价跌速加快,其价格与月中最高位相比下跌幅度近120元/吨。
主产区
6/28
7/5
周涨跌
广西
南宁
6560-6670
6490-6600
↓70
柳州
6700-6780
6660-6710
↓40
广东
广州
6680-6780
6630-6730
↓50
湛江
6580-6600
6500-6550
↓80
汕头
6710-6800
6680-6750
↓30
云南
昆明
6350-6390
6210-6290
↓140
大理
6280-6320
6140-6220
↓140
海南
海口
6730-6800
6660-6730
↓70
山东
日照
6850
6850
内蒙古
呼和浩特
7130
7130
**
乌鲁木齐
6480-6680
6450-6650
↓30
而近期白糖现货价格仍然持续跌势,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地区价格跌幅在30~100元/吨,其中云南下跌幅度最大,每吨周跌幅达140元。
国内白糖现货价格持续走低除了受国际糖价连续下跌的拖累,更主要的是源于国内消费旺季不旺:虽然配额外进口关税上调,但对现货市场并未激起较大的波澜,市场购销情况依旧清淡。各主产区除了广西销糖情况略好于去年以外,其他主产区单月销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滑。据统计,云南省6月单月销售食糖19.67万吨,同比去年22.51万吨减少2.84万吨;广东6月单月销糖3.18万吨,同比减少1.54万吨。海南单月销糖0.83万吨,同比减少0.21万吨。
那么,白糖传统消费旺季又为何不旺?
1、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
饮料是夏季的主打产品,也是食糖的主要消费领域,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其目光也逐渐转向低糖或无糖的食品,这种差异的转变在饮料市场上的体现尤为明显。目前无糖或低糖型的清淡饮料正在占据着主流市场,而多糖型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缩水,从而出现了传统的食糖消费旺季不旺的*面。
2、替代品淀粉糖抢占食糖的市场份额
淀粉糖是食糖的主要替代品,以F55型果葡糖浆为例,目前F55报价为2500元/吨,可见其价格优势明显。加上其用于生产时工序简单,免去了使用白糖时需要人工拆袋、溶糖、过滤等繁杂的工序,为企业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因此很多企业在尝到了使用淀粉糖的甜头之后,其突出的成本优势使其难以回到之前大量使用白糖的情况。
据广西糖网3日讯:进入6月中下旬后,果葡糖浆就已经进入消费旺季。工厂几乎都是满负荷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而玉米绵白糖报价以持稳为主,销量也基本与产量相当。淀粉糖需求之旺必然会造成如今的白糖市场消费不旺的*面。
3、贸易商购销谨慎,交投清淡
因国外糖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贸易商和终端对于糖市的悲观情绪较为浓厚,购销谨慎,基本执行不压库存,随用随采的策略。因此销糖速度不及预期,6月份并没有迎来传统的食糖消费旺季现象,从而也未能带动糖价的上涨行情。
后市预测
展望后市,7月份国內即将进入“三伏”天气,高温酷暑势必会带来饮料、冷冻饮品等产品需求的增长,预计白糖消费比6月份有所好转,糖价回稳的可能性较大。但传统消费旺季不会给糖市带来太多利好因素,毕竟近几年白糖消费淡旺季界限区分不明显,下游大多也谨慎采购,若消费仍不及预期,也不排除糖价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供给不足+成本上升+需求回暖下国内白糖价格创新高短期内利好制糖企业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白糖含有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
——观研报告网
ChinaBaoGao.com
一、白糖行业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白糖含有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白糖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甘蔗种植业和甜菜种植业;中游主要是制糖行业,通过对原料甘蔗、甜菜进行压榨、加热、分蜜等工艺流程得出成品糖;下游消费领域则分为工业消费和民用消费。其中,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加工(烘焙、糖果、饮料、乳制品等)、凝固剂、去污剂等;民用消费则主要为餐饮行业和居民个人食用。
资料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二、国内供给不足+进口成本上升+下游需求回暖,驱动国内白糖价格创新高
截至2023年4月7日收盘,我国郑商所白糖主力307现货价格为6410元/吨,年内上涨10.78%;期货价格为6719元/吨,涨幅为3.35%,创下近5年新高。
国内白糖价格的上涨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
1.供给端:受干旱气候影响,2023年3月全国白糖减产17万吨
在国内白糖供给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甜菜糖厂已全部停机,甘蔗糖厂除云南省外,其他省(区)糖厂已全部收榨。2022/23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72万吨,同比减少17万吨,国内食糖市场供应紧张。其中,产甘蔗糖870万吨,产甜菜糖86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我国白糖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受干旱气候影响。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属于热带和温带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和充足的光照,因此我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三个省份,其中广西甘蔗产量占比高达69.05%,是我国甘蔗产量第一大省,广西甘蔗入榨量及产糖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食糖供应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但由于2022年7-11月广西柳州、来宾等甘蔗产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全省发生旱情的甘蔗面积占全区种植面积的40.3%,其中特旱1%,重旱10.2%,中旱14.8%,轻旱14.3%,平均降水量为318.3mm。而7-11月属于甘蔗生长的伸长期和成熟期,需水量为500-750mm/亩,降水量根本不足以满足甘蔗生长需求,导致榨季后半程才砍收入榨的新植蔗空心化严重,品质下降,甘蔗入榨量和产糖量均有下降。截至2023年3月,广西全区累计入榨甘蔗4121.06万吨,同比减少842.84万吨;产混合糖526.77万吨,同比减少77.85万吨。
2.成本端:主产区相继减产推动国际糖价持续上涨,白糖进口成本增加
从全球白糖市场来看,截至2022年11月数据显示,2021/22年度全球白糖产量为1.80亿吨。其中,印度和巴西糖为主要产区,产量分别为3688万吨、3545万吨,占全球糖产量的20.5%、19.7%。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在出口方面,2021/22年度全球白糖产量为6784.32万吨,前三大糖出口国为巴西、印度和泰国,其中巴西21/22年度糖出口量为2595万吨,占比高达38.25%。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因此,在全球糖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印度和巴西主产区糖产量主导着全球供需关系变动,进而决定糖价走势。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白糖生产国以及第二大出口国,其产量变动一直是影响全球白糖市场的关键。受到恶劣的天气影响,印度甘蔗产糖量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3月底,印度2022/23榨季产糖量为299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099万吨下降3.4%。为了保证国内市场的白糖供应,印度**严格把控白糖出口量。目前,印度**预计在2022/23榨季白糖出口量最多达900万吨,相较于21/22榨季减少100万吨。
巴西:巴西作为白糖最大出口国,全球38.25%的白糖出口来自于巴西。但由于巴西主要榨季在4-11月,新榨季尚未开榨。此外,巴西甘蔗压榨厂除了具备产糖功能外,还可生产乙醇,糖产量变化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乙醇产量的变化。受巴西燃料乙醇政策和油价飙升的影响,巴西在2003年推出汽油和乙醇混合的弹性燃料汽车(FFV),该汽车普及率由0.26%迅速上升到82%,受到消费者欢迎,制醇利润增加。目前巴西糖醇比价为0.78,较2000年以来的均值0.81有所降低,因此甘蔗压榨厂更倾向于生产乙醇,从而减少糖产量。2021/22榨季巴西糖厂制糖比例为45.02%,低于2020/21榨季的46.07%,制糖比例有所下降,预计2022/23年度巴西糖厂制糖比例将维持在45%左右。
因此,受印度和巴西两个主产区白糖产量下降影响,全球白糖供应紧张。而白糖作为生活中必备原料之一,其需求量又是相对稳定的,从而推动国际糖价上涨。截至2023年4月7日,纽约期货交易所食糖价格上涨2.2%,至每磅23.46美分,涨幅创6年来新高。
国际糖价的上涨带动了我国白糖进口成本的大幅增加。由于我国白糖自给率低于80%,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白糖来补充国内供需缺口。近年来,我国白糖供需缺口维持在500万吨左右。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88万吨,同比增长7.8%。从进口来源看,巴西、印度是我国白糖进口主要来源国,进口量分别为69万吨和10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其中,进口又可分为配额内进口和配额外进口。与国际糖价相对应的是配额外进口成本,因此配额外进口成本成为主导国内糖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国际糖价的上涨导致我国配额内进口成本增加,截至2023年4月6日,国际糖价为24.63分/磅,人民币汇率为6.8701。经测算,巴西配额外食糖进口估算成本为7643元/吨,泰国配额外食糖估算进口成本为7668元/吨。为了不使配额内进口利润亏损,国内白糖市场的定价锚点上移。
3.需求端:消费预期有所回升,即将迎来下游需求旺季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国内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活动频率也有所提升,这对于食品饮料等白糖下游行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白糖消费预期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6月-8月是白糖消费旺季,饮料和糕点作为白糖最主要的下游行业之一,其需求很大程度拉动了白糖的需求。一方面,6月迎来夏季含糖饮料消费高峰,饮料厂商对饮料消费预期有所提升,会提前准备扩大饮料生产规模,提前囤货,以便旺季饮料供不应求,从而增加白糖的需求量;另一方面8月将迎来中秋节,糕点例如月饼的消费高峰也到达,月饼含糖量基本在45%-50%以上,生产需糖量极高。因此,消费的预期提升以及白糖下游行业即将到来的旺季都将推动白糖需求的增加。
因此,白糖国内供给的减少和下游需求的回暖造成了我国白糖供不应求的现状,再加上进口成本的增加,从而推动我国白糖价格持续上涨。
三、国内白糖价格持续走高,短期内利好制糖企业
国内白糖价格的持续走高,对于制糖企业有着正面的影响。目前,国内白糖版块上市公司有7家,从事制糖分别是粤桂股份、金龙鱼、南宁糖业、华资实业、中粮糖业、冠农股份和广州浪奇。其中主要从事制糖业务的公司有粤桂股份、南宁糖业、中粮糖业和广州浪奇四家。截至2022年底,这4家制糖龙头企业中有3家企业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南宁糖业和广州浪奇处于亏损状态。
2022年中国制糖上市龙头销售毛利率、企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
资料来源:中国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而目前在我国白糖销售量增加的前提下,白糖价格的提高将有助于制糖企业提高销售收入。截至2023年3月全国销售白糖437万吨,同比增长67万吨;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为5752元/吨,同比增加24元/吨。
此外,从市场表现看,随着白糖价格的提高,白糖指数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涨幅接近20%,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有所上涨。截至2023年4月7日,南宁糖业(11.050,0.26,2.41%)涨停,截至收盘,报10.63元/股;中粮糖业(8.430,-0.01,-0.12%)盘中一度涨6.22%,截至收盘,报8.55元/股,涨幅为4.27%;粤桂股份(7.530,0.01,0.13%)盘中最大涨幅为4.81%,截至收盘,报7.52元/股,涨幅为3.3%。其中,南宁糖业股价自3月底低点7.9元/股以来,累计涨幅达34.56%。
因此,不管从销售收入还是市场股价表现来看,白糖价格的提高短期内都将利好制糖企业。但这个正面影响是否能长久保持下去,还需观望未来白糖供需状况、以及国际和国内白糖价格走向。
搜索“白糖”
【版权申明】本文著作权为观研天下®️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观研报告网 ChinaBaoG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