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管理,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港口管理的主要区别以及就业方向
区别楼上已经说的差不多,我是海事大学的物流管理,海事管理以前是到海事*的,不过现在改革了,所以很多专业都可以考海事*了,航运管理就业去的最多的就是船东公司了,中远中海中外运,国外的像马士基,oocl,nordon,mur等大的船东公司,物流管理就业比较广,海事大学的物流管理偏海运,现在航运巨亏,但物流不亏,航运好的时候可以搞航运,航运不好的时候可以搞陆运,港口管理基本是去全国的各大港口,国企,待遇不错,但是就是工作环境艰苦,也挺无聊。哪个比较好是说不准的,像现在航运市场不好的话我建议是物流管理
中国远洋海运 集团要闻 中远海运系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
近日,中远海运集团下属部分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2年一季度,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全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特别是面对疫情多点散发形势,充分发挥航运物流主力军作用,创新模式疏通断点堵点,服务疫情防控和民生物资保供,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不仅积极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2022年一季度,中远海控(601919.SH/1919.HK)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76.17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21.65亿元,同比增长78.7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1.72元/股。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公司的数字化战略日益体现出抗风险优势。公司通过旗下外贸电商平台(SynConHub)及智能客服平台(ICSP)等多个数字化平台,为客户提供集装箱运输各个环节的线上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全流程的居家“云端”无忧办公。同时,随着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核心产品的不断壮大成熟,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无纸化放货”功能的不断推广,不仅使进口放货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更以“无接触”的服务模式,打通阻碍货物出运层层关卡,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针对短期内部分区域公路运输受阻的情况,公司迅速拓展“陆改水”、“公转铁”和海铁联运等服务模式,为疫情影响下的运输创造更多可能性,提供“中远海运解决方案”,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重要生产、民生物资的运输。疫情之下,公司与客户同呼吸、共克难,双品牌发布了疫情特别服务指南和费用减免公告,体现出公司与客户携手战疫、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
未来,中远海控将积极应对全球经贸变*,履行承运全球的使命,在保障全球供应链物流通畅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2年一季度,中远海运港口(1199.HK)实现收入3.3亿美元,同比上升24.2%。实现毛利8084万美元,同比增长30.5%。受益于精益运营战略成效,公司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推动毛利率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24.5%。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2.6%至7495万美元。
期内,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同比上升0.3%,至3029万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1%,至986万标准箱;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9.5%,至749万标准箱。
分地区来看,东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6.4%,主要是受到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加强市场营销、积极引进新航线的带动;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增长11.2%,主要是受惠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增加;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增长11.7%,增长主要来自于西北欧的CSP泽布吕赫码头和**的CSP阿布扎比码头,这两个码头持续强化市场营销,加强与母公司船队的协同效应,吞吐量分别增长24.4%和27.3%。
中远海运港口将继续深化精益运营战略,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继续完善全球码头网络布*,以更全面的服务满足航运联盟的需要;着眼发掘全球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强化全球码头网络;公司旗下的控股码头将积极发展码头延伸业务,致力于打造港口供应链平台,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一季度,中远海能(600026.SH/1138.HK)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4.78亿元,同比增加13.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503万元,同比减少92.70%。
一季度,地缘**因素催生欧洲区域石油运输需求激增,中小船型大西洋区域航线运价涨幅引人瞩目;VLCC船型间接受益,但运价涨幅与持续时间有限。地缘**因素的影响使目前的油运市场复杂多变,公司维持降本增效的经营策略,同时灵活调整修船计划,优化运力投放。VLCC抢抓阶段性市场机遇,外贸中小船型定载水平于3月起有所改善,但燃油价格的上涨为成本端带来压力。
内贸油运板块与LNG运输板块整体表现稳定。一季度,公司内贸油运板块实现毛利人民币4.10亿元,同比减少6.59%,毛利率26.6%,同比减少5.4个百分点;LNG运输板块贡献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72亿元,同比减少1.9%。
2022年一季度,中远海发(601866.SH/02866.HK)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1.9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77亿元,实现同比大幅增长66.21%,基本每股收益达人民币0.1031元。
报告期内,船舶租赁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内外部船舶租赁业务,船舶规模稳步扩大;集装箱制造板块方面,公司收购整合造箱资产产生的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公司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电动船项目开*,签署了2艘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舶建造协议和船舶租赁协议。
同时,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承建启东市健康驿站项目,用时不到一个月高质量完成项目交付,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积极拓展集装箱多用途应用场景。
面对未来,中远海运发展将研判形势,稳中求进,创造机遇,沿着高质量发展航向破浪前行,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股东回报能力。
2022年第一季度,中远海特(600428.SH)实现营业收入28.02亿元,同比增长76.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343.32%。
2022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之年,面对外部环境多变、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压力,公司聚焦“双核双链”战略落地,紧紧抓住航运市场机遇,夯实基础货源营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积极创新解决方案,提升“端到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向产业链经营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特种船公司。
在2022年后三季度,公司将立足一季度的良好开*,坚定战略信心,加强市场研判与风险应对能力,对接客户战略强化价值营销,充分发挥船型种类多样和技术服务领先的优势,通过优质、定制化的服务,以综合、全程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持续做优做强产业链服务,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第一季度,海峡股份(002320.SZ)实现营业收入8.80亿元,同比增长152.79%;受新冠疫情及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降16.35%;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从2022年1月起,海峡股份完成了琼州海峡航运资源一体化整合,琼州海峡49艘船舶资产及业务全部纳入公司第一季度业绩考核中;采用集中调度模式,提升港口泊位周转效率和船舶准点率,减少船舶漂航时间;多措并举、开源节流,推出差异化精品航线、商品车专班船舶,进一步挖掘非主营业务市场,提升港口、船舶服务质量;提高船舶自修比例,在确保船舶完好率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了经济效益。
2022年第一季度,中远海科(002401.SZ)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9.25万元,同比增长1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48.01万元,同比增长20.55%。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坚持价值创造为核心,加快业务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向产品型、平台型、服务型业务转换,实现公司效益稳定增长。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交通与航运数字新基建,智慧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船视宝”平台(全球船舶AIS大数据平台)、航运管理平台、智慧高速视频云联网平台、智慧公路管养平台等基础数字化平台加速推广和应用。积极推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期解禁流通。
公司将持续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稳定畅通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为增强内循环、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添动力、添活力。
混改基金18亿元接盘中远海发子公司35.22%股权丨航运界
中远海发12月10日晚间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8亿元的价格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筹)(下称“混改基金”)转让中远海运租赁35.22%股权。同时,中远海运租赁拟通过在上海产交所公开挂牌的方式实施增资扩股,获得战略投资者10亿元至30亿元的增资。
资料显示,混改基金目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程序,因此由诚通混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代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混改基金注册资本为707亿元,拟募集资金总规模2000亿元。基金存续期10年。
对于参与中远海运租赁增资扩股的交易方,中远海运设置了条件,具体为: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不接受联合投资主体等。如果有多家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人,将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投资人。竞争性谈判的考虑因素包括对中远海运租赁未来资本运作的支持、具备较强的国内金融领域投融资能力等,近5年内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优先考虑。
中远海运租赁2019年实现营收25.58亿元、净利润4.58亿元,截至当期末的总资产为355.5亿元,净资产为50.35亿元。目前,中远海发对中远海运租赁的持股比例为100%,全部处于质押状态。此次协议转让,中远海运租赁的估值为51.1亿元。
中远海发表示,通过本次转让及增资扩股,公司所获得价款将用于支持航运租赁业务发展,更加聚焦于航运租赁业务、租赁、集装箱制造、投资及服务业务,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也有利于中远海运租赁平稳发展。
假设此次挂牌增资最终确定的增资总额为30亿元,按挂牌底价进行测算,转让及增资交易实施完毕后,中远海发持有中远海运租赁的股权比例预计将降低至40.82%,将不再对中远海运租赁合并财务报表,而改为以权益法进行核算。假设转让及增资交易按照预期完成交割,将使公司产生1170.8万元投资收益。
目前,中远海发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计为中远海运租赁提供担保总额51.67亿元,其承诺将不再新增向中远海运租赁提供超出持股比例的担保。自中远海运租赁完成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且公司不再为中远海运租赁控股母公司起的12个月内,公司将完成中远海运租赁存量担保的担保人替换。
什么是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公告速递】中远海发拟转让中远海运租赁部分股权并引入战投;福能东方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大额合同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每天三分钟公告很轻松
中远海发:拟向混改基金转让中远海运租赁35.22%股权并引入战投;福能东方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1.56亿元合同;*ST贵人:法院裁定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华菱星马自12月16日起更名为汉马科技……
今日看点
▼聚焦一:
中远海发:拟向混改基金转让中远海运租赁35.22%股权并引入战投
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以18亿元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筹)转让中远海运租赁35.22%股权;在实施此次转让的同时,中远海运租赁拟通过在上海产交所公开挂牌方式实施增资扩股,获得战略投资者10亿-30亿元(不超30亿元)的增资。假设此次挂牌增资最终确定的增资总额为30亿元,公司持有中远海运租赁的股权预计降至40.82%,将不再并表。
▼聚焦二:
福能东方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1.56亿元合同
公司控股子公司超业精密与宁德时代于2020年11月至12月签署156,455,980.60元合同,合同标的为注液机、抽气封口机等。超业精密与宁德时代2020年1月至今累计签署日常经营合同总金额达到193,519,971.56元。
▼聚焦三:
*ST贵人:法院裁定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
2020年12月10日,公司收到泉州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受理申请人奇皇星对公司的重整申请。虽然法院已裁定公司进入重整程序,但公司尚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重大事项
顾家家居:拟投资建设“顾家家居华中(黄冈)第二制造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99,961.69万元。本项目用地约300亩,先期工程预计于2021年一季度开工,2022年一季度竣工投产,后期根据市场需求的增长节奏进行建设。本项目达纲时预计实现年产能12万标准套产品和500万方定制家居产品,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
*ST九有:公司与亳州纵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直播、秀场运营及建立直播网红孵化等业务,并与亳州纵翔签订《自媒体业务合作协议》。基于合作协议的约定,公司与张东旗、亳州纵翔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亳州纵翔唯一股东张东旗拟将其合法持有的亳州纵翔90%股权无偿转让给公司,公司拟受让张东旗持有的上述亳州纵翔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亳州纵翔90%的股权,认缴出资7,650万元,实缴出资6,408万元;张东旗持有亳州纵翔10%的股权,认缴出资850万元,实缴出资712万元。双方剩余未缴纳的出资在2025年12月31日前出资到位。
龙韵股份:公司拟与**愚恒影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联合投资合作协议》,联合投资《老大夫小大夫》、《玉昭令》等电视剧,以及《最美旅拍》系列等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公司此次投资金额不超过9000万元。本次交易对手方愚恒影业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段佩璋间接控制的企业。
龙韵股份同日公告,公司拟与上海酿苑揽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上海龙象万韵酒业有限公司。
健康元:公司收到国家*监*核准签发的《*品注册证书》,相关*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通过*部抗炎作用治疗哮喘。而吸入疗法是防治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疗法,吸入的*物可直接到达呼吸道和肺部,因此具有起效快,使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心脉医疗:12月10日,公司获得国际认证机构UDEMUluslararasiBelgeiendirmeA.S.颁发的关于ReewarmTMPTX*物球囊扩张导管产品的CE认证证书,表明该*物已经具备欧盟市场的准入条件,可以在欧盟及相关海外市场进行销售。该产品适用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股腘动脉(膝下动脉除外)的球囊扩张,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华菱星马:自2020年12月16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华菱星马”变更为“汉马科技”,公司证券代码“600375”保持不变。
精伦电子:公司拟将参股子公司精伦电气30%股权转让给蔡远宏,转让价格为3000万元。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精伦电气的股权比例由44.15%变更为14.15%。此次股权转让,于交割当年预计将增加公司投资收益3000万元左右,对公司当期损益有重大影响。
宝丰能源:公司拟将宁东9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资产及相关的债权、债务出售给关联方汇丰祥光伏,转让价格为30,191.12万元。
立昂微:公司股票于2020年12月8日、9日、10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经公司自查,并书面征询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长鸿高科:公司全资子公司长鸿生物顺利摘得嵊州市经济开发区M2020-10号出让地块,标志着长鸿高科60万吨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嵊州,步入全面开工阶段。根据收到的《确认书》,长鸿生物竞得该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该地块土地成交总价为7,100万元。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出让年限50年。
根据项目规划,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第一期首次先行建设10万吨/年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生产PBAT、PBS、PBT等不同产品,配套建设第一期所需包括污水处理、空分空压等设施在内的全部公用工程和操作管理办公设施,同时配套下游薄膜、塑料袋等终端成品生产、储运设施。
和顺电气:公司控股股东姚建华于2020年12月10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所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合计25,388,460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00%)协议转让给苏州绿脉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9.32元/股,合计236,620,447.2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姚建华持有公司股份88,342,45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80%。本次权益变动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
美盛文化:为归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公司控股股东美盛控股于2020年12月9日与九州国泰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美盛控股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九州国泰转让其持有公司45,478,637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双方一致同意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为7.4元/股,对应的标的股权转让总价款为336,541,914元。
大北农: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2020年11月销售生猪23.77万头,销售收入7.78亿元。其中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3.68%,同比增长142.37%;销售数量环比增长35.52%,同比增长198.62%;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34.91公斤,销售均价29.28元/公斤。2020年1-11月,累计销售生猪151.79万头,同比增长-0.14%。累计销售收入58.26亿元,同比增长108%。
爱尔眼科:公司拟收购爱尔安星所持有的大理华山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简称“大理华山”)35.7%的股权,收购潍坊视见所持有的大理华山34.3%的股权。本次收购的标的医院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大理华山现有的业务、资产、人才和技术等基本情况,经交易各方协商一致,大理华山70%股权交易价格确定为7840万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大理华山70%的股权。
凯莱英: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500万美元在美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简称“美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创新*CDMO研发服务。美国研发中心的设立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创新*公司,特别是海外Biotech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完善客户结构,储备创新*项目,全面优化布*创新*研发产业链。
天齐锂业:披露关于并购贷款展期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称,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公司已按照《展期函》要求,完成相关贷款人要求的未付利息支付事宜;公司与银团正在就《修改及重述的贷款协议》文本进行积极磋商。
西部建设:为促进公司产业链发展,推动解决产业链项目融资问题,公司拟与中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融结合、业务创新、协同发展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一致同意,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进行投资合作,中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拟通过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同公司合作完成项目投资。
东北制*:全资子公司东北制*集团沈阳第一制*收到国家*监*核准签发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品注册证书》。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属于强效镇痛*,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疼痛,以及需要使用强阿片类*物治疗的重度疼痛。该产品为国内首家仿制获批。
增持&减持
密尔克卫:持股11.86%的股东君联茂林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927.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金域医学:合计持股1.1645%的股东君睿祺及其一致行动人君联茂林,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5,350,89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645%。
永辉超市:公司2020年12月9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国联水产1839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国联水产75,256,548股,占其总股本8.18%。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将产生投资收益4158万元,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为3118万元(未经审计)。
雪榕生物:持公司股份28,758,589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51%)的股东余荣琳计划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3,200,000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99%)。
停复牌总汇
复牌公司:
暂无。
停牌公司:
暂无。
免责声明
往期回顾
【公告速递】妙可蓝多:公司控制权拟变更;创业环保获举牌
【公告速递】海鸥住工拟大额回购股份;多家养殖企业披露11月销售数据
版权声明
好看,你就点一下!
中远海控大事纪(下篇) 2016年2月,中远集团董事长许立荣领导的全球最大航运企业改革重组完成。公司以66.7亿将干散货业务出售给中远集团,公司... - 雪球
2016年2月,中远集团董事长许立荣领导的全球最大航运企业改革重组完成。公司以66.7亿将干散货业务出售给中远集团,公司注入中海集运全部集装箱船并斥资11.4亿购入中海集运33家经营网络公司,更名为中远海控;中远太平洋将旗下集装箱租赁公司佛罗伦以77.8亿出售给中海集运并斥资73.6亿收购中海香港控股、中海集运100%的港口股权,后更名为中远海运港口;中海集运收购中远集团、中国海运租赁类、金融类资产及股权并更名为中远海发;中海发展以63.7亿收购中远集团的油轮并将中海散运100%股权以59.6亿出售给中远集团,后更名为中远海能。重组完成后,公司成为全球第4大集装箱班轮和第2大码头运营商。公司战略定位从“综合性航运服务”到“专注于发展集装箱航运服务供应链”的转变。
1.竞争格*:
集装箱运输具有定岗停靠、定点开船的特点,因此行业自始至终都一直在追求着行业规模效应,且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质,各大船公司往往采取一致对外的政策,班轮市场上各大航运公司寻求联盟合作已成为市场大势。集运龙头马士基在自1993年后的20年间,致力于不断地扩张,实现并购之后的协同、规模效应。并购后的马士基一跃成为世界首位。2014年运力占比达行业运力16%,拥有610艘集装箱船。公司在并购之后拓展了优势航线,实现了集装箱毛利的大幅提升。除了马士基之外,赫伯罗特在2005年以23亿美元收购了CPShips,达飞2006年以6亿美元收购了法国宝莱利集团旗下的达贸航运和OTAL。在2000-2010年间发生了多个集运并购案例,并购提升了企业规模的同时也强化了行业集中度。如今班轮市场主要有四大联盟:2M、O3、G6和CKYHE,成鼎立之势。2M联盟包括马士基和地中海;O3联盟包括达飞、中海集运、***联合国家轮船;G6联盟包括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商船三井、赫伯罗特、日本邮船和东方海外;CKYHE联盟包括中远集运、川崎汽船、阳明海运、韩进海运和长荣海运。这四大联盟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全球前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只剩4家集装箱班轮公司没有加入联盟。四家联盟对全球的运力占比达到近80%,集运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
2015年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如下:
四大联盟的全球运力份额及集运行业市场较高的集中度:
整合后的平均船型预测:
2014年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排名如下:
2.市场发展:
集装箱运输市场从短期来看,船舶大型化仍是趋势,未来2年内集运市场增长的速度不会很高,船舶大型化可以降低货物的单位运输成本。各大船公司在经营对策上可能作出新的调整,在市场低谷时期,集运市场的市场结构与运力结构很可能迎来较大的调整。
从长远看来,集装箱船舶运输仍然是航运业的主体趋势。因为集运的安全高效、经济便利性,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市场上对于集运的需求仍会持续。
中国经济也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中国对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贸易、基建输出增强,外贸航运市场将有新潜力可挖。中国经济低迷中逐渐在稳中向好,东北老工业振兴,同时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正在稳步推进,各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尤其互联网发展也将带来很多新的商机,内贸市场仍大有潜力。预计中国将依然领先其他国家,集运量将占据全球1/3水平。
3.有利因素: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贸易增长率是影响该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全球经济总体趋势向好,欧美消费需求已经有复苏的迹象,市场未来向上的趋势明显,需求端趋势将会改善。
我国货物进口一直受限于高关税,审批复杂等因素,但与之相对的是庞大的人口红利带来的对进口日常消费品的巨大需求,海淘和跨境电商的兴起正是这类需求集中爆发的体现。为顺应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民消费力度的提升,国家相继出台有关跨境购物和自贸区保税进口模式的政策。中国关于跨境购物的56号文明确了海淘的合法化,并从监管端进行了完善,要求电商平台和海关实现互联互通,便于监管;同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简化了通关流程,使得跨境购物更为便捷和透明。保税进口模式作为我国推进跨境电商的重要尝试,对集运行业是一大利好。
2015年3月发布了政策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出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两大重点。尤其是贸易畅通旨在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并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这将给予集运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近年来集运行业运力增长主要来自船只大型化带来的造船大潮,供需关系处在一个较不利的环境下。大量的大船下水使得一些国际主要航线都遭遇了运力过剩的拖累,而班轮装载率则从以往的90%下降至80%-85%。
随着2005年中开始的集运行业并购行为,集运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超大型班轮公司的出现,给集运行业尤其是中型集运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规模压力。另外,为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部分公司在航线网络调整的同时,实施较为激进的价格竞争策略,对航运市场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
1.1月,公司董事长马泽华辞任,万敏继任公司董事长。
2.4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远集运与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和东方海外就成立海洋联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联盟涉及合作范围包括:亚洲往返西北欧,亚洲往返地中海,远东往返红海及波斯湾区域,亚洲往返美国西岸/东岸,以及大西洋航线。联盟计划从2017年4月正式开始运营,合作期限至少5年。
3.年内,根据深化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资委有关工作安排,公司分别将持有的3.06亿、2.50亿、2.04亿股A股股份(分别占总股本的3.00%、2.45%、2.00%)无偿划转给北京诚通、武钢集团和中船集团。
4.公司港口业务以布*“一带一路”为主线,加大对东南亚、**、欧洲等海外新兴市场和区域内市场的投资开发力度,努力实现从立足中国到全球布*的转变。3月,公司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署共同投资新加坡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协议;5月,与和记港口集团ECT公司签署有关鹿特丹EUROMAX集装箱码头项目股权转让协议;9月,与阿布扎比港务*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有效期35年,可延长5年),共同合资经营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10月,签署收购意大利瓦多码头40%股权的相关协议。
5.本年无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截至2016年底,自营集装箱船312艘,运力165万TEU;在手订单34艘,运力55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33%。运力排名全球第4。
6.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0个港口,集装箱码头泊位合计158个,年处理能力达9725万TEU。以总吞吐量计,占全球份额为13%,排名世界第1;按权益吞吐量,排名世界第5。年报提到港口业告别了高速增长期,低增长和投资回报率下降成为常态。
7.公司年报披露:年内,公司处置16艘集装箱船舶,其中拆解14艘,出售2艘,产生处置损失10.39亿元。但根据公司公告统计:年内,公司处置13艘集装箱船舶,合计4.9万TEU,船龄18-19年,实现损益-9.79亿元。同时公司收到控股股东转拨付的船舶报废更新补助资金1.89亿元。
8.公司营收712亿元,归母净利润-99亿元,ROE为-44.19%。国际航线单箱收入4141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1581元。公司员工总数为20790人。
9.行业特点:集装箱航运属周期性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的集运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且波动加剧。2016年,市场运价一度降至历史新低,行业普遍承受亏损压力。随着行业深度调整以及新联盟成立,预计集运市场将进入全新的竞争格*。
10.竞争格*:金融危机以来,集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低迷期。随着行业深度调整及联盟重组格*的基本确定,未来集运市场的竞争态势将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传统东西干线,将逐步演变成以2M、OCEAN和THE为主的三大联盟鼎立的新联盟竞争格*。另一方面,在其他航线市场上,部分班轮公司通过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和区域化布*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
11.市场展望:据Alphaliner预计,2017年集运市场将出现运力集中交付,但拆解量预计仍将处于高位,运力净增速预计为2.9%;2017年市场货量预计增长2.7%,略好于2016年1.8%的货量增速,但需求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随着集运行业的深入调整,市场整体经营预计将更多聚焦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产品从而使得竞争更趋理性。
12.发展趋势:受金融危机和行业亏损影响,随着新船订单的减少,运力增速逐步放缓,未来供需缺口将逐渐收窄。伴随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变化,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将引领下一轮行业增长。同时,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深化,以及联盟合作向纵深发展,承运人的经营策略将逐步从相对单一的海上运输服务,向更多元的全程供应链运输服务发展。
13.公司在年报中提到“全球化网络布*”“提供全程运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等内容,从中已经看到未来“全球化”“端到端”“数字化”战略的影子。
1.交易背景:
(1)全球集运行业面临重大转变,规模化经营成大势所趋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集运需求的增长放缓,国际集运行业供需失衡*面长期延续,运力供给持续过剩。自2015年开始,行业内掀起一轮并购重组浪潮。2016年,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整合,中远海控集运运力规模达到160万TEU,跃升全球第4;全球第7大班轮公司韩进海运破产;达飞轮船收购美国总统轮船。2017年,赫伯罗特完成收购***联合国家轮船;马士基完成收购汉堡南美。三家日本班轮公司日本邮轮、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集装箱业务合并预计于2018年正式运营。
国际集运行业正在由“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强周期”的传统运营模式,向“规模化、联盟化、低成本”的模式转变。集运公司正通过并购重组和组成联盟的方式,努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成本协同效应,以巩固竞争力。
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其中“六路”就包含了航运,而“多港”更会促进沿线国家码头的建设,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东方海外在“一带一路”沿线投放的运力超过其总运力的50%,在东南亚、南亚、印巴、**、欧洲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通过2016年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重组整合,中远海控经营规模、行业地位、市场竞争力均得到大幅提升。重组后上市公司无论在集运还是码头行业,盈利和经营管理能力均大幅提升,实现从港航服务商到综合物流供应商的转变。
上市公司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来实现发展战略。在全球集运行业运力供给持续过剩的背景下,外延式并购对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东方海外的长期核心竞争力之一来源于其凭借信息科技优势,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中远集运在2002年已引入当时东方海外的核心IRIS2系统,与其现在使用的IRIS4系统同宗同源,并且该系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广泛应用,这将有助于中远海控进行信息系统的对接和统一,更快实现全球化的信息系统服务能力。
2.交易方式:公司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FG与上港BVI联合向东方海外全体股东发出现金收购要约。本次要约收购为附条件的自愿性全面现金要约收购。FG与上港BVI联合收购东方海外至少4.3亿股(即东方海外已发行股份的68.7%),至多为东方海外全部已发行股份6.26亿股。其中,4.3亿股中由上港BVI收购0.62亿股(约占东方海外的9.9%),由FG收购3.68亿股(约占东方海外的58.8%);其他在本次要约收购中拟接受要约的股份,全部由FG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78.67港币。假设全部东方海外股东均接受要约,应支付现金492亿港币,合计约429亿元(1港币折合0.8708元)。
3.FG的股权结构:
4.东方海外船队规模:截至2016年底,东方海外经营船舶96艘,总运力57万TEU,排名全球第7;其同时还有6艘21000TEU的新船舶将于2017-2018年交付。
5.全球主要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权益码头吞吐量情况如下:
1.4月,中远海运集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组建的“海洋联盟”正式运营。
2.6月,中远海运集运、上海泛亚、复星产投和渱阳投资(员工持股平台)四方签署《增资协议》,并完成工商变更手续。增资完成后,中远海运集运持有上海泛亚82%股权,复星产投持有10%股权,渱阳投资持有8%股权。持股员工为上海泛亚核心管理人员,合计157人,约占上海泛亚员工总数的33%。
3.7月,公司联合上港集团,向东方海外全体股东发出附先决条件的自愿性全面现金收购要约。
4.10月,公司发布A股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发行20.43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29亿元,用于支付已经在建的20艘集装箱船舶造船款。
5.公司“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节点建设成果丰硕。1月,公司参股青岛港国际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有其18.41%股权;5月,收购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公司24.5%股权;10月,收购西班牙Noatum港口公司51%股权;11月,阿布扎比码头正式动工,完成增持比利时的马士基泽布吕赫码头公司,并全面接管经营。
6.本年无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截至2017年底,自营集装箱船360艘,运力182万TEU;在手订单28艘,运力50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27%。
7.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5个港口,集装箱码头泊位合计179个,年处理能力达10272万TEU。以总吞吐量计,占全球份额为12.2%,排名世界第1;按权益吞吐量,占全球份额为4.2%,排名世界第5。
8.公司营收905亿元,归母净利润27亿元,ROE为13.77%。国际航线单箱收入4641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1632元。公司员工总数为21609人。
9.行业特点:集装箱航运属周期性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集运市场长期低迷。201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低位运行状态有所改观。2017年,全球经济广泛复苏,带动集运需求加速增长,行业纵深调整、新联盟正式运营,运力调控日趋理性,市场运价触底反弹,CCFI稳步回升。
德鲁里预计,2017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将突破2亿TEU,同比增长5.4%,增幅提升2个百分点。2017年CCFI均值820点,同比增长15.4%。
10.竞争格*:行业深度调整与联盟重组格*基本确定,未来集运市场的竞争格*将因此发生变化。随着大型集装箱船投入使用,科技创新加快,环保标准趋严,市场准入和竞争门槛不断抬高。联盟化运营持续拓展,合作范围已扩大至远东往返**红海等次干航线,未来联盟成员间或将继续在海运延伸段深入合作,班轮公司间竞争将逐步从海运段扩大至全程供应链的竞争。同时,随着集运市场竞争格*的改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避免低价竞争、共建行业新生态将成为普遍共识。
11.市场展望:2018年,集运市场将迎来大型船舶集中交付潮,拆解量预计将从高位回落。但得益于全球经济贸易将延续复苏回暖态势,为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受2017年高基数影响,2018年集运需求增幅可能有所放缓,但总体来看2018年集运市场仍将处于温和的供求状态,从而使得竞争更趋理性。
12.发展趋势:伴随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变化,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将引领下一轮行业增长。未来市场竞争主体或将呈现出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趋势,而市场船队也将顺势向巨型化与灵便化两级分化。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深化,以及联盟合作向纵深发展,承运人的经营策略将逐步从相对单一和标准化的海上运输服务,向更多元和定制化的全程运输服务发展。科技创新发展也将加快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航运发展,大数据或将成为集运业除船舶、集装箱之外的第三大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
13.关于码头投资,公司在年报中提到:公司在选择投资和并购项目时,尤其注重对码头的控制权、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东回报,以及权衡对整体码头网络布*带来的价值影响。
1.全球经济形势及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结合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德鲁里、克拉克森和Alphaliner三家全球著名航运咨询机构预计,2018年、2019年全球的集运增长均高于4%,且处于温和的需求大于供给状态。全球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运行业的周期性改善。
2017年,受益于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全球贸易显著回暖。根据世贸组织于2018年4月发布的最新统计,全球货物贸易量在2017年的增速达到4.7%,远高于2016年的1.8%,同时也高于世贸组织于2017年9月预计的3.6%。2018年至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分别达到4.4%和4.0%(实际增速分别为4.3%和1.8%),均保持较高增速。
受全球经济贸易环境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阶段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2012年至2016年也呈现低迷状态,部分年份的货物进出口金额甚至出现同比下降。2017年度及2018年1-4月,与全球贸易发展环境一致,中国的对外贸易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进出口金额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整体对外贸易环境较为良好。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引发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的放缓,危害国际金融秩序,进而损害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环境。但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基本面来看,目前依然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态势,当前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体量和规模不足以对全球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下行风险和影响。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相关贸易规模将有望进一步增加,促进国际贸易正向发展。从全球经济整体上看,若多边或双边贸易摩擦升级,则存在多边或双边贸易战的风险,这为国际贸易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
2.截至2017年底,公司拥有自营集装箱船队360艘,运力182万TEU,排名全球第4,其中自有船运力比重为仅为26%。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2018年4月,马士基、地中海、达飞及赫伯罗特自有船运力比重分别为53%、34%、38%及66%。与其他公司相比,公司船队中自有船比重偏低,若将受让的中远海发在建船舶转为自有船舶,则可进一步降低公司自有船队平均船龄,优化公司船队布*。
3.根据Alphaliner预测,2018、2019、2020年全球运力增幅分别为5.9%、3.8%、2.2%,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
4.公司运营船舶的经营支出主要包括燃料费、集装箱货物费、港口和运河费等。其中燃料费主要为船舶航行中所消耗的燃油费用,集装箱货物费主要为集装箱装卸、堆存、理货等产生的费用,港口和运河费主要为船舶航行的港口挂靠费和运河通行费。
1.1月,公司董事长万敏辞任;8月,许立荣兼任公司董事长。
2.7月,公司成功收购东方海外,运力跃居世界第3。8月,公司控股子公司FG向特定投资者出售8464万股东方海外,持股比例变为75%。
3.11月,公司宣布在新加坡中远新港码头新增2个泊位,加强东南亚地区布*。12月,公司投资的阿布扎比码头正式开港,该港将打造成**地区的主要集装箱门户口岸和重要枢纽港口。
4.11月,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货柜携手多家全球知名港航企业,就共同打造航运业区块链联盟GSBN达成合作意向。
5.年内,公司持续加强码头运营效率。年初与码头操作系统供应商Navis签订协议后,计划逐步将NavisN4系统应用于旗下控股码头公司。目前已有3家码头公司启动N4系统的实施,包括泽布吕赫码头、西班牙NPH旗下的瓦伦西亚码头及连云港新东方国际有限公司,预计2019年将按计划推进另外一至两家控股码头公司的系统实施工作。
6.当年,公司组织A股非公开发行,并于2019年1月顺利完成,募集资金77亿元。
7.当年,公司制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定向不超过475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2.18亿股。同时,公司还通过了中远海运港口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可授予的股票期权总数为0.59亿股。
8.本年无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截至2018年底,自营集装箱船477艘,运力276万TEU;在手订单10艘,运力18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7%。
9.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6个港口,管理283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合计192个,总年处理量达1.06亿TEU。以总吞吐量计,占全球份额为12.2%,排名世界第1;按权益吞吐量,占全球份额为4.7%,排名世界第5。
10.公司营收1208亿元,归母净利润12亿元,ROE为5.52%。国际航线单箱收入872美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2060元。公司员工总数为26852人。
11.行业特点:集装箱航运属周期性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集运市场长期低迷。201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低位运行状态有所改观。2018年,世界经济总体延续了复苏态势,集运需求温和增长。世贸组织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3.9%,依然快于过去5年平均增幅。德鲁里预计,2018年全球集运需求量同比增长4.7%。集运市场经过近3年深度调整,班轮公司经营策略已逐步回归价值导向,行业正逐步迈入上行通道。2018年CCFI均值818点,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016年同期增长15%。
12.竞争格*:经过近3年的行业重组整合,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全球环保标准日趋严格,集装箱运输市场准入和竞争门槛不断抬高。联盟化运营不断深入,随着联盟合作范围逐步扩大至远东往返**红海等次干航线,未来联盟化运营将持续拓展。在海运段服务高度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眼下,将运输服务延伸至海运段两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和差异化的全程物流服务,将成为行业新的竞争领域。
13.市场展望:需求方面,始于2016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复苏,目前正处于关键周期性节点。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经济增势趋弱,集运需求增速将趋于平缓。供给方面,随着船舶订单逐步交付完毕,新一轮订单尚未进入全面交付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集运市场船队运力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有利于行业供求关系改善。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将更趋理性。在集运服务逐步转向全程物流服务的趋势下,行业未来发展也将更具韧性。
14.发展趋势:伴随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新变化,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将继续引领行业增长。未来市场竞争主体或将呈现出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趋势,而市场船队也将顺势向巨型化与灵便化两级分化。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深化,以及联盟合作向纵深发展,承运人的经营策略将逐步从相对单一和标准化的海上运输服务,向更多元和定制化的全程运输服务发展。未来行业整合的主流,也将从同业横向整合,转向上下游产业的纵向整合。数字化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集运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将加快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内部效率,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15.公司战略:在集运业务方面,2019年是从“规模发展”向“做精做细、回归航运本质、提升服务”转变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全面实施以“全球化、双品牌、数字化、端到端”为核心的OCEAN&PLUS战略,即在海运服务方面,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提高海运服务品质,利用双品牌战略不断降低成本,取得更好的收益;同时,通过数字化和端到端服务,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在港口业务方面,中远海运港口将继续完善全球码头网络布*,致力在全球打造对用户有意义的控股网络,为航运上下游产业创造最大价值的共赢共享平台。公司将继续按照既定的5年战略规划推进“全球化码头布*,发挥与母公司船队及海洋联盟协同效益,强化港口及码头业务管理及提升效率”三大战略,向世界一流港口运营商迈进。
1.1月,海洋联盟决定将合作期限延长至2027年。
2.1月,公司正式签约收购秘鲁钱凯码头60%股权,这是公司在南美的第一个控股码头项目。
3.4月,东方海外子公司与收购方签署买卖协议,向其出售LBCT的全部权益,对价为17.8亿美元(约119.81亿元);10月,出售完成,扣除交易成本及税费后的净利润约为68.30亿元。
4.5月,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7月完成首次授予登记工作。此次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激励对象为公司及所属重要子公司的中高层和关键岗位员工,共460人,实际授予A股股票期权1.90亿份,行权价4.1元。
5.9月,公司旗下的可视化航运电商平台SynconHub全新上线,提供全流程在线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年内,内贸电商平台成交箱量同比增长14%,交易额超过13亿元;外贸电商业务持续开拓并已覆盖所有外贸航线,完成箱量同比增长超过150%。
6.9月,公司与上港集团(香港)签订三份《股权转让协议》,拟分别以3.67亿元、3.16亿元、3.81亿元出售持有的南京港龙潭公司16.14%股权、扬州远洋码头51%股权、张家港永嘉码头51%股权。
7.11月,中远海运港口与青岛港国际发展(香港)及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及《股东协议》,以0.59亿美元(约4.17亿元)的价格向青岛港香港转让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33.335%股份。
8.年内,上海泛亚进行股权变动,中远海运集运持股62%,上港集团持股20%,复星产投持股9.9382%,渱阳投资持股8%,共青城寰海投资持股0.0618%。
9.本年无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截至2019年底,自营集装箱船507艘,运力297万TEU;无在手订单。
10.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6个港口,48个集装箱码头,管理290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合计197个,总年处理量达1.13亿TEU。以总吞吐量计,占全球份额为13.5%,排名世界第1;按权益吞吐量,占全球份额为5.9%,排名世界第3(较上期上升2个位次)。
11.公司营收1511亿元,归母净利润68亿元,ROE为21.57%。国际航线单箱收入890美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2145元。公司员工总数为27179人。
12.行业特点:集装箱航运业属周期性行业。2016年下半年起,集运市场从金融危机后长期低迷的运行状态中逐渐回升。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2019年经贸增长出现明显回落,集运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期,全球集装箱船舶拆解速度加快,新交付运力明显减少,供给侧压力有所缓解。据克拉克森统计,2019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增速由上年的4.3%下滑至1.8%;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同比增长4.0%,增幅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市场运价在波动中保持总体平稳,2019年CCFI均值824点,较上年小幅增长0.7%。
13.竞争格*:经过上一轮的行业重组整合,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行业领导者集结能力和先行优势进一步凸显。随着全球环保标准日趋严格,集运市场的准入和竞争门槛不断抬高。联盟化运营不断深入,随着联盟合作范围逐步扩大,未来联盟化运营将持续拓展。当前,集装箱班轮市场关注视角多元,在海运段服务高度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眼下,主流班轮公司将运输服务延伸至海运段两端,升级陆上物流网络,同时围绕航运数字化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建设,与航运网络一起,共同形成集约化、差异化的全网服务能力。
14.市场展望:需求方面,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经济增势趋弱,集运需求增速将趋于平缓。供给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集运市场船队运力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有利于行业供求关系改善。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将更趋理性。在集装箱运输服务逐步转向全程物流服务的趋势下,行业未来发展也将更具韧性。
15.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经济曲折复苏,国际格*深刻演变。伴随全球经贸形势新变化,贸易流向面临较大调整,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将继续引领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竞争主体,或将呈现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趋势,而集装箱船队也将顺势向巨型化与灵便化两极分化。随着贸易碎片化程度越来越高,参与度越来越广,全球产业协作迎来新思路,对全程物流运输的时间效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带来更大挑战。陆海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中欧铁路班列等高效率贸易业态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传统的运输模式向全程化、联运化发展,主流班轮公司的经营策略逐步从海上运输服务向全程物流服务转变。行业整合不断深化,整合主流逐步从同业间的横向整合,转向上下游产业的纵向整合,不断推进产业协同。数字化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为链接内外资源的桥梁,为集装箱班轮运输带来理念创新、效率提升,加速推动行业变革与发展。
1.公司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于3月、10月分别与公司关联企业签订造船协议,分别购买5艘、7艘23000TEU型集装箱船舶,总价分别为7.784亿、11.04亿美元(54.01亿、74.21亿元)。
2.4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中货公司分别以2.51亿、1.02亿元对中远海运财务进行增资,增资后中远海运财务股权结构保持不变,上述两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84%、3.20%。
3.10月,公司自中远海发以光租方式租入74条集装箱船,平均船龄12.2年,合计运力58万TEU,其中49艘为9000TEU以下级别,25艘为9000TEU以上级别,交易金额46亿美元,根据具体船舶租赁合同约定分20年支付,租期自2021年1月1日起至每艘船船龄满25周年止。
4.当年,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12艘,运力28万TEU。截至2020年底,自营集装箱船536艘,运力307万TEU;在手订单12艘,运力28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9%。
5.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6个港口,45个码头,管理357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合计210个,总年处理量达1.18亿TEU,总年处理能力达1.36亿TEU。
6.公司营收1713亿元,归母净利润99亿元,公司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ROE为25.05%。国际航线单箱收入1011美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2158元。公司员工总数为29379人。
7.行业特点:2020年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节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系统性影响,加速了全球经贸格*变化、货物流向调整和供应链重塑,贸易区域化快速发展,全球贸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对供应链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以来,集运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整合重组,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另一方面,传统海运服务已无法满足客户对服务多元化的需求,为此主流班轮公司已逐步将运输服务向海运段两端延伸,同时通过航运数字化建设助力打造物流全产业链的差异化服务。
8.行业格*和趋势: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经济曲折复苏,集运需求增速趋缓。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世界经贸舞台中心逐步向新兴国家经济体转移,同时贸易区域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贸易“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
随着贸易碎片化程度不断提高,参与度越来越广,全球产业协作迎来新思路,对集装箱全程物流的时间效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带来更大挑战。陆海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中欧铁路班列等更高效率贸易业态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传统的运输模式向全程化、一体化发展,主要班轮公司经营策略逐步转变,业务范围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是大势所趋。在集装箱运输服务逐步转向全程物流服务的趋势下,行业未来发展也将更具韧性。新冠疫情进一步推动航运业数字化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集装箱班轮运输带来理念创新、效率提升,加速将行业推向更高效、便捷和智能的发展通道。此外,节能减排驱动下的技术革新、环保法规推进下的燃料转换以及清洁航运趋势下的船舶更新,在供给侧发展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关键性作用。
经过一系列行业重组整合,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头部公司的集结能力和先行优势进一步凸显。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正在催生更为理性的竞争格*。随着联盟化合作的深入,未来联盟合作运营范围将持续拓展。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贸易新格*的背景下,行业竞争重点将逐步转向价值创造。班轮公司正由海运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同时结合数字化发展契机航运数字化建设加速,服务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行业竞争格*将更趋多元化。
1.7月,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中远(开曼)水星与公司关联企业签订10份造船协议,包括6艘14092TEU型集装箱船舶(每艘1.46亿美元)和4艘16180TEU型集装箱船舶(每艘1.55亿美元),总价14.96亿美元(约96.70亿元)。
2.9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与公司关联企业签订造船协议,共计订造10艘16000TEU型集装箱船舶,总价15.76亿美元(约101.92亿元)。
3.10月,公司控股股东增持A股股份并制定后续增持计划,拟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的总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增持A股4540万股,H股6249万股,增持比例0.68%,增持后持股46.68%。
5.当年,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20艘,运力31万TEU。截至2021年底,自营集装箱船536艘,运力294万TEU;在手订单32艘,运力59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20%。
6.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7个港口,46个码头,管理367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合计220个,总年处理能力达1.41亿TEU。
7.公司营收3337亿元,归母净利润893亿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转正,分红139亿元,分红比例15.6%,ROE为101.11%。国际航线单箱收入2151美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2429元。公司员工总数为30980人。
8.行业情况:集装箱航运业属周期性行业。2016年以来,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重组整合,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更加注重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贸发展形势稳步复苏,集运行业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长期低位运行状态中逐步回暖。
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经贸格*的变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系统性影响。产业链碎片化特征不断凸显,贸易区域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速推动货物流向调整和供应链重塑。与此同时,疫情加速了全球消费和贸易的线上化,跨境电商贸易新模式提速发展。伴随全球贸易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顺应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满足客户对集运日趋多元的服务需求,主流班轮公司已逐步将运输服务向海运段两端延伸,同时通过推动航运数字化建设,打造物流全产业链的差异化服务,持续增强全程综合物流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在集装箱运输服务逐步走向全程物流服务的趋势下,集运行业未来发展也将更具韧性。
9.行业格*和趋势: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经济曲折复苏,集运需求增速整体趋缓。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经贸格*变迁,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深远的系统性影响,推动集运行业加速发展与变革。随着全球贸易区域化趋势加快发展,产业链碎片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陆海国际贸易新通道、中欧铁路班列等高效贸易新业态的逐渐成熟,对集装箱全程物流的时间效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形成了更高挑战。与此同时,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变革,数字技术与全球贸易紧密融合,跨境电商贸易新模式蓬勃发展,对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贸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催生了集运产业协作的新模式。为顺应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满足客户对供应链服务的新需求,集运行业正朝着全程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行业在经历一系列重组整合后,主流班轮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积极推动行业回归价值引领和服务创新。集运行业的整合也正逐步沿产业链垂直纵深推进,班轮公司业务范围进一步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行业竞争重点将转向端到端全程综合物流服务。数字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为集运行业带来理念创新和效率革新,将成为班轮公司提升端到端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重要驱动要素,以及推动企业发展和赋能价值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航运业绿色转型时机逐步成熟,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绿色环保燃料的研发以及客户对碳中和运输服务产品的需求,将共同推动行业向低能耗、低排放生产方式转型。
1.4月,公司与领惠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其持有的上海天宏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交易对价为22.83亿元。
2.4月,控股股东首轮增持计划结束,分别增持A股、H股股份6624万股、7607万股,总金额18.92亿元,增持后持股46.89%。5月,控股股东分别增持A股、H股股份50万股、303万股,并制定后续增持计划,拟在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的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截至2023年4月20日,分别增持A股、H股股份1.15亿股、1.01亿股,总金额22.10亿元,增持后持股43%,增持尚未结束。
3.5月,公司参与中远海运财务公司增资,增资31亿元,并将持股比例由11.0442%提升至22.9688%。
4.8月,公司优化调整了组织架构,设立供应链物流事业部、资本运营部进一步增强自身拓链补链、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调整后,公司定位于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为客户提供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是承担中远海运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愿景目标的核心公司。
5.8月,公司制定2022年-2024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明确年度内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应占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50%。当年,公司进行中期利润分配,派发现金红利323亿元,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50%。
6.9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以12亿元取得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13.46%股权,强化中远海运集团内部集装箱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和基础资源的融合,拓展客户服务边界。
7.10月,中远海运集团(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与上汽总公司分别签署协议,中远海运集团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中远海控5%的股份划转至上汽总公司,上汽总公司向中远海运集团无偿划转其所持有的上汽集团5.82%的股份。通过引入上汽总公司作为集团战略投资者,促进上汽集团与集团公司在整车出口、零部件进出口等领域的深度协同。
8.10月,公司以189亿元取得中远海运集团持有的14.93%的上港集团股权,以7.79亿元取得中远集团持有的3.24%的广州港股份,将持有上港集团及广州港的股份分别提升至15.55%和6.5%。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将持有中远海运港口的股权提升至58.36%,为深化港口协同,增强自身运营及收益质量提供了支撑。
9.12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为满足办公需要,分别以11.91亿、7.3亿、5.2亿向中远海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购买3处办公用房,合计耗资24.41亿元。
10.当年,新增集装箱船舶订单12艘,运力28.8万TEU,均为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截至2022年底,自营集装箱船运力289万TEU;在手订单44艘,运力89万TEU,在手订单占运力比31%。
11.公司码头组合分布于全球36个港口,46个码头,管理367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合计220个,总年处理能力达1.40亿TEU。
12.公司营收3911亿元,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分红547亿元,分红比例50%,ROE为59.56%,毛利率44%,净利率28%。货运量2441万TEU,国际航线单箱收入2637美元,国内航线单箱收入2885元。员工总数31510人。
13.行业情况:2020年以来,集运市场加速步入上升周期,运价推至行业历史高位。2022年下半年,受地缘**冲突、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复苏势头放缓,集运市场需求疲软,运价水平持续下滑至2020年前水平。
近年来,全球经贸格*的变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系统性影响。产业链碎片化特征不断凸显,贸易区域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速推动货物流向调整和供应链重塑。与此同时,全球消费和贸易呈现线上化趋势,跨境电商贸易新模式提速发展。伴随全球贸易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顺应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满足客户对集装箱运输日趋多元的服务需求,主流班轮公司在实现规模化发展之后,逐步将运输服务向海运段两端延伸,同时通过推动航运数字化建设,打造物流全产业链的差异化服务,持续增强全程综合物流运输服务能力,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
14.年报展望: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地缘*势紧张、高通胀以及欧美国家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带来挑战。集装箱航运业面临需求增速放缓、贸易格*演变、脱碳进程提速等长期课题,也面临行业竞争加剧、运力供给增加的现实考验。
但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复苏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相关举措,将为世界经济恢复注入动力,并助力世界经济形成更加开放、多元、稳定的秩序。IMO环保新规的实施或将推动老旧集装箱船舶加速拆解和部分低效能船舶航速受限,可能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对行业的有效供给形成一定程度约束。而本集团近年来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妥善应对市场波动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防抗风险能力和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均得到明显增强,为2023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远海发中远海控业务区别?
中远海发主营业务是集装箱租赁和少量的集装箱运输,中远海特主营业务是特种海上运输,中远海能主营业务是油运,中远海控主营业务是集装箱运输
中远海发是什么样的公司?
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核心产业之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设上海,是一家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的公司,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16.08亿元。
公司致力于围绕综合物流产业主线,以航运租赁、集装箱租赁及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以拓展航运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辅助,以投资管理为支撑,实现产融投一体化发展。
中远海发是央企吗?
严格来说,不是。国资委央企名录里面只有它的“爷爷”,即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前者全资)—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者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