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央行什么时候逆回购(央行1200亿7天逆回购,对股票什么影响)

央行1200亿7天逆回购,对股票什么影响

你好,没什么影响哈。回购是什么意思?上市公司回购和央行回购有什么不同?回购对股价是否有益处?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急切想了解,学姐马上给大家科普一下。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证券市场中的回购是什么证券回购和证券回购交易都表达相同的意思,所指的就是证券买卖双方会在成交的同时就约定于未来的某一时间用某一价格双方再反向成交。证券回购也囊括着股票回购和债券回购。1、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使用现金等方法,从股票市场上买进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的举动。公司有权将所有回购完成的股票注销。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公司会将回购股票当做“库藏股”保留下来,一时半会儿不会对交易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进行介入。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好比实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者是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出售它。2、债券回购:它指的是在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这个时候,使用契约方式做一个约定--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是一种再次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购买的对象是债券的“卖方”(正回购方)向“买方”(逆回购方)。从交易发起人的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是抵押出债券的情况,通常是借入资金的交易都为进行债券正回购;只要是主动把资金借出的,获取债券质押的这类走起接交易都被叫做进行逆回购。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二、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上市公司对于股票的回购有这些原因:①实行股权激励计划;②避免恶意收购;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稳定公司股价,提高公司形象。那么回购股票的话会是利好还是利空呢?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1、回购后注销:假若在股价低估的这种情况下,回购股票并注销,这样就会造成公司总的股数减少,每一股的收越龙率实班入将大大提高,这种回购是利好。如果在股价没有被低估的情况下回购股票,有意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来哄抬股价,这样就会亏损股东的权益,这就是一种隐藏的利空。2、回购不注销:若是公司在低位回购股票的话,且当做库存股同时股份还是留着,之后在股价正当高位时,派发股份作其他的用处。公司有自己炒自己股票的嫌疑,于是不注销的意思就是利空。事实上,若是从短期来看,回购股票就可以说是大资金买入股票,其实这是有利于股价上涨的。三、央行正、逆回购央行回购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正回购与逆回购都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是一种货币政策。央行进行逆回购主要是为了进行以下调节,不仅可以调节资金的流动性,还能调节利率。正回购简单来讲就是一方用一定规模的债券作为抵押,这样去融入资金的行为,还会做出保障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属于央行常用的公开市场的操作方法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方式就能够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逆回购的行为也就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而且还会在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其实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要是到期了就说明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一个操作。那么央行回购究竟利好还是利空呢?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逆回购: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使用资金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所以是向市场投放资金,若是资金进入实体企业以后,如此一来,是可以刺激企业运转的,因此会对股市利好。然后市场上的资金增加了以后,就会有多余的资金进入股市,这样的话就刺激股市上涨。2、正回购:当央行卖出逆回购之时也就是在回笼资金,市面上的钱少了,就会导致没有多余的钱再流入股市当中,从而引起投资情绪的悲观,股价会下跌不少。所以回购消息需要及时的了解到,【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时隔近两月,央行终于出手了!为何此时重启逆回购?LPR未来如何走?

5月26日,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5月2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次操作中标利率为2.2%,与上次持平。

这是时隔37个交易日后,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上一次逆回购操作还是在2020年3月31日。

事实上,对于央行此次重启逆回购操作,市场早有预估,主要原因在于本周地方债发行缴款金额较大。据wind数据,本周地方债发行总额为7701.1亿元,净融资金额高达7581.1亿元,约相当于4月末超储的1/4,堪称历史高位,因此需要进行适度对冲。

5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到,在年初已发行地方**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因此临近月末,地方债发行量持续攀升。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地方**债券发行压力加大,给资金面也带来了一定扰动。对于利率持平,他表示:“政策利率很多时候是随行就市的,因为最近一个多月,市场利率变化不大,同时经济数据表现也不错,央行的政策工具操作上也没有跟随市场利率调整。”

此外,出于平滑月末因素,在长达近两个月逆回购长停之后,小额投放流动性予以对冲。不过,国泰君安认为,考虑到此次投放规模仅100亿元,对于缓解当前资金紧张的*面杯水车薪,其信号意义大于实质。积极作用在于,重燃宽松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杨为敩认为,今日重新开展逆回购之后,到月末之前,可能会陆陆续续开展操作,但预计投放量上不会有大幅增加,操作利率调整可能也相对谨慎。

此次逆回购操作利率未有调整,债市也因此在上午9时45分央行公告发布后直线跳水。

广发固收刘郁团队认为,债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加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债市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可能出现重大分化。

“短期来看,对于7581.1亿元新发地方债,关注央行何时重启逆回购,以及逆回购投放量是将短端利率维持在1%附近,还是回到逆回购利率附近。”广发固收刘郁团队表示,后续则是关注MLF和逆回购利率何时继续下调,以引导LPR利率下调,重新强化降息预期。

5月26日央行网站消息,央行行长易纲针对深化LPR改革等相关问题作出回应称,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易纲说。

易纲还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好文推荐/——

美国死亡人数近10万!千名逝者信息“铺满”《纽约时报》头版!而特朗普却在......

全球产业链“失序”,而“中国之环”难撼

重磅!逾10位专家携手,为你详解**工作报告的“弦外之音”

重磅!全国人大发布涉港草案7大内容!林郑月娥发表声明;中联办、港澳办、外交部驻港公署相继表态

重磅解读!未提GDP增长目标、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报告释放这些信号……

美参议院放“核弹”,中概股应声下跌!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获通过,立法者承认剑指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或还与中国保密规定冲突!

5060亿!央行逆回购继续加码,节前流动性压力可控_手机新浪网

临近春节,央行持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1月17日,央行开展了506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高于前期水平。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大幅提高资金供给规模体现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态度。

随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提量,债券市场17日出现反弹,国债期货窄幅震荡小幅收涨,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但债市难言就此向好,考虑到春节前后资金面仍有阶段性边际收紧压力,债市震荡或持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称,短期来看,债市利率面临逆风环境;长期而言,长债利率或在2.9%以上逐步呈现配置价值。

在央行超额续做本月MLF(中期借贷便利)之后,逆回购再次提量。

1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和现金投放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50亿元7天期和301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0%、2.15%。

而在前一天,央行刚刚开展了156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本次逆回购再次提量体现了维稳资金面的态度。“主要是近期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机构资金需求有所增加,央行适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满足机构需求,平稳市场资金面。”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

近来,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上行,尤其是隔夜品种。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DR001利率上周上行71.2BP至1.3%,DR007上行37.1BP至1.8%。

到了本周,资金利率上行态势持续,7天期资金价格已超2%,高于短端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隔夜利率也大幅上行。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7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8579%,较前一日上涨27.58BP;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3294%,较前一日上涨14.17BP。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多个品种集体上涨。隔夜Shibor报1.8520%,上涨28.40BP;7天Shibor报2.1950%,上涨14.10BP;1月Shibor报2.2640%,上涨2.00BP。

对于近期资金面的异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春节前居民提现需求增多,使得M0(流通中的现金)出现超季节性走款,并对银行体系存款形成分流;二是缴税高峰期,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因元旦因素,2023年1月的报税截止时间是16日,在缴税截止日前后的2~3个工作日,是流动性环境承压时期。春节取现叠加缴税高峰,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承压。

另外,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也使得流动性承压。温彬称,一般而言,1月是存贷款“开门红”时点,存款基数高增会导致补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较大。考虑到2022年11~12月理财回表导致居民存款高增(11月、12月居民存款分别增长2.25万亿、2.89万亿元),预计2023年1月较高的存款基数将导致补缴规模增加。

为了平抑资金面波动,遏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央行一方面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并加大各期限逆回购的投放规模;另一方面,延续超额续做MLF,表现出对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宽松的支持态度,以期缓解节前“紧资金”的格*。

有观点称,若节前资金面仍有趋紧态势,未来几日央行仍将供给较多基础货币,为保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营造有利的流动性环境。在政策呵护下,业内的共识在于,节前流动性虽然承压,但压力整体可控,资金面平稳跨节无虞。

在央行逆回购操作加码下,债券市场情绪有所恢复,国债期货窄幅震荡小幅收涨,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具体来看,截至收盘,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5%,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95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5BP。

而在此前,债券市场已连续多日出现调整。上周利率债市场呈震荡走势,国债窄幅波动,国开债长端上行短端下行,曲线走陡。

截至1月13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0969%,较6日下行0.01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8353%,较6日上行0.25BP。中债总财富指数下跌0.15%,其中7~10年指数跌幅较大,1~3年指数微跌。

到了16日,尽管MLF超额续做且逆回购持续加码,但资金面延续紧势,主要回购利率全线反弹,债市情绪依旧疲弱。国债期货全线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7%,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明显上行。

而此次央行逆回购大幅加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债市情绪。不过,考虑到四季度GDP和12月工业、消费数据等均好于预期,叠加对春节后经济加速复苏的预期较为强烈,市场情绪仍受压制。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债市震荡偏弱的格*难改。

明明表示,对债市来说,短期内降息预期落空叠加MLF超额幅度相对较低,同时信贷“开门红”预期强化而资金面节前波动加大,利率面临逆风环境;长期而言,经济曲折修复而货币政策取向延续宽松,长债利率或在2.9%以上逐步呈现配置价值。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记者称,2023年债市的主要驱动因素仍是国内经济的需求端。“2023年需求端的演变大致延续2022年5月以来的特征,驱动利率向上和向下的因素同时存在。”

张旭还称,2023年宏观政策整体预计都将以稳增长为导向,延续相对宽松的基调。预计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震荡中枢在2.8%左右,全年利率债难以形成趋势性机会,投资者可以逢高配置。

中泰证券认为,在居民取现、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扰动下,春节前后资金面仍有阶段性边际收紧压力,交易型机构可能被迫降低杠杆。短期债市修复行情可能迎来“中场休息”,债市回归偏弱震荡,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交易机会。

【深度解读】央行宣布14天期逆回购询量,债市可还好?

 

首先,小编在这里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正、逆回购:

正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简单讲,央行是卖券方,商业银行是买券方。正回购对央行来讲,卖出了有价证券,收回了商业银行的钱,如果把这种交易无限放大,在整个市场上,央行的这项操作就起到了回笼资金,收回流动性的作用。

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在未来特定日期卖给一级交易商的行为。简单讲,商业银行是卖券方,央行是买券方。逆回购则正相反,央行买了商业银行卖掉的证券,也就是向市场释放了资金,投放了流动性。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一下正逆回购

这是个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个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起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前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裁减衣服的钱。

有了1000元,这名裁缝冲到旅馆付了她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有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了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这个故事说明了流动性的重要性。如果把该故事的店主、屠夫、猪农都看成各种地方**和国企,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央妈给的钱虽然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却解决了大问题。

好吧,言归正传,14天期逆回购询量甫一重出江湖,便引发“血案”!红得发紫的债市突然之间一片惊惶。

当天的市场出现了如下传言:中央银行指示大型商业银行尽量减少隔夜资金融出,尽量融出长期资金,以提高货币市场成本。其目的也是指向降低债券市场杠杆。

当日下午还有一则重要消息值得关注,银监会在7月28日对政协提案的答复中提出,短期内暂不放开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业务。

理由是,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增多,期货市场波动较大,同时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从严监管的制度。这表明,市场的高风险状况已引起监管层警惕。

消息一出,加之流动性收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明显上行,国债期货跳水收低,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逾三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交易人士称,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导致市场降杠杆担忧升温,加之已经偏紧的资金面,国债期货和现券均大受打击;同时利率互换(IRS)亦大幅走高,短期流动性预期仍不乐观。

资金面趋紧致Shibor隔夜利率攀升,一度跳升逾4个基点,连五日上扬至近1个月盘中高点。

同日,中国1年期利率互换一度涨3.5个基点至2.475%,创2个月来高点;14天期回购利率上升14个基点至2.89%,是6月27日以来最大涨幅。

当日A股市场尾盘一度出现跳水,房地产、煤炭板块领跌。市场交投清淡,已连续调整6天,进入主流热点真空状态。

央行周二进行1000亿7天逆回购,当日有800亿逆回购到期,当日净投放200亿,结束此前连续三日回笼资金;当日央行还将进行500亿元3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招标。

市场人士指出,本周逆回购到期带来的回笼压力不小,要避免流动性继续趋紧,央行仍需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短期资金面或延续紧平衡,但流动性风险可控。

利率债的调整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现象1:债市用隔夜滚长债的现象明显,2015年初到现在,隔夜回购规模增加200%,7天回购仅上升50%。机构明显认为“如果可以持续借到隔夜,那么隔夜利率就等于7天、14天利率”;

现象2:银行委外导致基金(交易性机构)持有利率债比例大幅上升,基金2015年7月持有国债、国开债1000亿、8800亿,今年7月为3400亿、1.4万亿。加杠杆+赌资本利得的情况明显;

现象3:理财和利率债收益率倒挂,3M理财收益率大约在3.9%左右,10年国债2.7%,10年国开债3.1%,显然要做出收益,必须加杠杆,也就意味着机构对于成本的敏感度上升。

触发因素、逻辑:理财和利率债倒挂,导致配置型资金进场动力有限。过去一阶段,边际上债市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基金,而基金属于交易性机构,加杠杆现象明显。现在央行给出信号是要把14天的资金价格和隔夜价格区别对待(央行担心的应该是债市可能会出现类似去年股市的动荡)。这对配置型(加杠杆型)资金的冲击较大。交易型资金要出去,配置型资金暂时不进来,所以我们担心债市调整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后续观察:由于经济下行,利率债长期应该问题不大,但需要观察的是利率的调整会否传导到信用债市场。今天来看,信用债调整不大,所以问题暂时不大,但后续仍需密切注视信用债市场情况。

央行时隔36日重启逆回购操作,你是如何看待呢?

逆回购一般都是为了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最近一年时间央行比较少用逆回购这种手段,因为这种短期资金一般都会流向房地产或者平台融资,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资金支持。

所以最近一两年,央行一般主要是通过酸辣粉(SLF)、麻辣粉(MLF)以及定向降准等方式向市场释放中长期资金,以达到向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

而本次央行时隔36天之后,重新推出逆回购,其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近期内特殊情况造成的短期资金需求:

第一、对冲税期的影响。由于12月15日是星期六,本月主要税种申报纳税期限顺延至12月17日,这个时间点是税期高峰,是税期对流动性影响最大的时候。

第二、对冲**债券发行缴款的影响。上周五财政部发行的30年期国债和91天期贴现国债于17日开始缴款,缴款量合计580亿元,这将会促使很多资金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央行,造成基础货币回笼效应。

第三、对冲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15日是本月中旬例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或退款的日子,但因为15日是周末,所以顺延至17日进行。而且年底一般是银行冲任务的时间点,各大银行面临各种考核,所以都在回笼资金并加大吸收存款,而随着存款的增加,那银行就需要相应的增加存款准备金,所以对资金的需求会出现短期的增长。

不过我认为这种逆回购只是短期的行为,不会成为央行常用的手段,过了这个关键时间点之后,我认为央行还是会回归到酸辣粉,麻辣粉机,定向降准这些手段上来,从而为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以达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

什么叫央行逆回购操作

简单点说:约定好时间,按照市场利率价格,把钱借给别人用。央行逆回购操作:借出钱的主体是央行,而不是个人。

央行正回购和逆回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叫买和卖?

通俗解释:回购就是赎回的意思,国债是央行的欠债凭证,当初国家用欠债凭证借钱,后国家要拿回欠债凭证,则需要用钱去赎回,故称作回购。这过程是一种借还、抵押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不叫买卖。正回购和逆回购有什么区别:正回购方就是抵押出债券,取得资金的融入方;而逆回购方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5060亿!央行逆回购继续加码,节前流动性压力可控

临近春节,央行持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1月17日,央行开展了506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高于前期水平。自11日重启14天期逆回购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已累计净投放1053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大幅提高资金供给规模体现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态度。

随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提量,债券市场17日出现反弹,国债期货窄幅震荡小幅收涨,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但债市难言就此向好,考虑到春节前后资金面仍有阶段性边际收紧压力,债市震荡或持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称,短期来看,债市利率面临逆风环境;长期而言,长债利率或在2.9%以上逐步呈现配置价值。

在央行超额续做本月MLF(中期借贷便利)之后,逆回购再次提量。

1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和现金投放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50亿元7天期和301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0%、2.15%。

而在前一天,央行刚刚开展了156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本次逆回购再次提量体现了维稳资金面的态度。“主要是近期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机构资金需求有所增加,央行适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满足机构需求,平稳市场资金面。”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

近来,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上行,尤其是隔夜品种。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DR001利率上周上行71.2BP至1.3%,DR007上行37.1BP至1.8%。

到了本周,资金利率上行态势持续,7天期资金价格已超2%,高于短端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隔夜利率也大幅上行。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7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8579%,较前一日上涨27.58BP;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3294%,较前一日上涨14.17BP。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多个品种集体上涨。隔夜Shibor报1.8520%,上涨28.40BP;7天Shibor报2.1950%,上涨14.10BP;1月Shibor报2.2640%,上涨2.00BP。

对于近期资金面的异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春节前居民提现需求增多,使得M0(流通中的现金)出现超季节性走款,并对银行体系存款形成分流;二是缴税高峰期,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因元旦因素,2023年1月的报税截止时间是16日,在缴税截止日前后的2~3个工作日,是流动性环境承压时期。春节取现叠加缴税高峰,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承压。

另外,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也使得流动性承压。温彬称,一般而言,1月是存贷款“开门红”时点,存款基数高增会导致补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较大。考虑到2022年11~12月理财回表导致居民存款高增(11月、12月居民存款分别增长2.25万亿、2.89万亿元),预计2023年1月较高的存款基数将导致补缴规模增加。

为了平抑资金面波动,遏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央行一方面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并加大各期限逆回购的投放规模;另一方面,延续超额续做MLF,表现出对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宽松的支持态度,以期缓解节前“紧资金”的格*。

有观点称,若节前资金面仍有趋紧态势,未来几日央行仍将供给较多基础货币,为保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营造有利的流动性环境。在政策呵护下,业内的共识在于,节前流动性虽然承压,但压力整体可控,资金面平稳跨节无虞。

在央行逆回购操作加码下,债券市场情绪有所恢复,国债期货窄幅震荡小幅收涨,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具体来看,截至收盘,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5%,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95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5BP。

而在此前,债券市场已连续多日出现调整。上周利率债市场呈震荡走势,国债窄幅波动,国开债长端上行短端下行,曲线走陡。

截至1月13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0969%,较6日下行0.01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8353%,较6日上行0.25BP。中债总财富指数下跌0.15%,其中7~10年指数跌幅较大,1~3年指数微跌。

到了16日,尽管MLF超额续做且逆回购持续加码,但资金面延续紧势,主要回购利率全线反弹,债市情绪依旧疲弱。国债期货全线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7%,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明显上行。

而此次央行逆回购大幅加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债市情绪。不过,考虑到2022年四季度GDP和12月工业、消费数据等均好于预期,叠加对春节后经济加速复苏的预期较为强烈,市场情绪仍受压制。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债市震荡偏弱的格*难改。

明明表示,对债市来说,短期内降息预期落空叠加MLF超额幅度相对较低,同时信贷“开门红”预期强化而资金面节前波动加大,利率面临逆风环境;长期而言,经济曲折修复而货币政策取向延续宽松,长债利率或在2.9%以上逐步呈现配置价值。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记者称,2023年债市的主要驱动因素仍是国内经济的需求端。“2023年需求端的演变大致延续2022年5月以来的特征,驱动利率向上和向下的因素同时存在。”

张旭还称,2023年宏观政策整体预计都将以稳增长为导向,延续相对宽松的基调。预计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震荡中枢在2.8%左右,全年利率债难以形成趋势性机会,投资者可以逢高配置。

中泰证券认为,在居民取现、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扰动下,春节前后资金面仍有阶段性边际收紧压力,交易型机构可能被迫降低杠杆。短期债市修复行情可能迎来“中场休息”,债市回归偏弱震荡,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交易机会。

央行逆回购通俗来自解释

逆回购通俗的理解就是接受债券等抵押给借款人。目前,人们经常听说央行的逆回购。简单来说,央行的逆回购就是把钱借给一些商业银行,到期了,商业银行再赎回这些债券。对于逆回购,融资方将资金融通给融资方,收搭漏侍取搜困证券作为抵押物,日后收回本息,取消证券抵押的交易。央行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一级交易商买入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是央行从市场回收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放款,获得债券质押的交易叫逆回购交易。这时候央行就充当了投资者的角色,是接受债券质押,放贷的融资者。投资者或金融机构也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逆回购交易。[扩展信息]逆回购就是逆回购。回购:简单来说就是用票据、债券等抵押物融资。我们有时会听到央行在回购,相当于央行通过债券、票据等方式融资。,具有回笼资金的功能。央行逆回购到期意味着什么?央行逆回购到期是指之前投放的逆回购在某一天到期。比如7天逆回购到期7000亿,意味着央行投放的7000亿已经在一周知吵前到期。到期意味着资金要收回,是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一种手段。逆回购是央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央行公开发行逆回购,就是向市场投放货币。逆回购到期,央行回笼资金。资金回流后,市场上的流动性会减少,可能会对实体企业或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一级交易商买入证券,并同意在未来特定日期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一般来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是短期的。如果长期投放逆回购,可能会增加市场上的基础货币,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央行什么时候逆回购(央行1200亿7天逆回购,对股票什么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