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房是自营吗?
京东大*房是京东自营。
京东大*房是由京东正式上线的首个开展自营*品零售业务的平台,它主要是针对有用*需求的顾客,*品肯定是靠谱。作为连锁的储存库已经取得认证和验收,之前接受了监管部门的日常突击检查,检查结果也是符合标准的。进入仓库的*不仅会按标准进行日常养护,还会进行定期盘,出仓配送过程中,*类品同样受到特优,出仓时进行包装,由自营配送。
淘宝上为什么有多家阿里大*房 | 店查查
sorry,您目前还未开通此功能哦~想要获取更多权限,您可以
阿里健康大*房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属的自营大*房。
阿里健康大*房已整合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阿里健康医*旗舰店、阿里健康*品旗舰店及阿里健康自营品牌旗舰店等近百家天猫店铺。
形成“超级*房”矩阵,自营业务包含了中西*品、滋补保健、母婴孕产、生活个护、医疗器械、**计生等多个板块。
阿里健康大*房以“不仅全、更安全”为运营宗旨,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普惠的医*健康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大*房医*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健康大*房”)为阿里健康(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大*房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共计15家全资子公司。
而需要注意的是,这15家子公司中共有13家成立于2021年8月之后,其中8家是12月成立的。
操作系统:null
品牌型号:null
软件版本:null
阿里健康自营大*房快递店多久退货
阿里健康自营大*房快递店七天之内无理由退货。一般的话只要不影响二次销售都是可以的。
天猫来自阿里健康*房的*可靠吗
阿里大*房的*品都是真的,非常可靠。阿里大*房的*种类还是比较的,在阿里大*房这里,我们能买到国内的*,也能买到国外的*。阿里阿里大*房有的*价格实在是诱人,而且销量也是挺好的可靠的,阿里健康大*房在线下收购了广州五千年医*连锁,并且获得了医*电商C证,也就是因为有这个C证,阿里健康大*房才可以进行*品的在线交易,因此大家可以看出,阿里健康大*房因为有下线实体*店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目前阿里健康大*房已整合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阿里健康医*旗舰店、阿里健康*品旗舰店及阿里健康自营品牌旗舰店等近百家天猫店铺。形成“超级*房”矩阵,自营业务包含了中西*品、滋补保健、母婴孕产、生活个护、医疗器械、**计生等多个板块。阿里健康大*房以“不仅全、更安全”为运营宗旨,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普惠的医*健康服务。据了解,阿里健康大*房共上线22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款商品,与近3000家品牌合作,商品范围涵盖OTC*品、保健滋补、**用品、医疗器械、隐形眼镜、美妆个护、母婴孕产等种类,覆盖从婴儿到老人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解决方案。目前,阿里健康大*房累计2.3亿人次到访,覆盖了国内34个省份和300多个城市。客服团队超过2000人,其中95%是执业*师。
【失意】阿里健康半年报:没有了**背书的电子监管码,亏损还在持续
11月24日,阿里健康公布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报告期内,阿里健康营收人民币5502.7万元,同比增长220.0%;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亏损约1.02亿元。没有了国家背书的电子监管码,阿里健康要靠什么走更远?
报告显示,目前阿里健康收入主要来自三大业务:电子监管网、向天猫主体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务和B2C医*业务。其中,电子监管网收入占总营收的绝对大头,报告期内共收入4898.3万元,同比增长184.87%;向天猫主体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务指阿里健康承接的代运营天猫业务,包括商家业务发展、商家客户服务、商家营销活动策划以及向天猫主体业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及协助等,该项业务收入307.4万元;B2C医*业务收入138.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59.0万元。阿里健康表示,新业务板块目前还很小,但会快速发展起来。
报告期内,电子监管网收入为4898.3万元,同比增长184.9%。本期收入增长乃由于2015年下半年医疗机构及*房入网数量快速增长所致。
报告称,《关于修改*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决定》(总*令28号)要求*品经营企业承担其产品追溯管理责任,但不再强制有关企业使用*品电子监管网,作为电子监管网的运营商,阿里健康在CFDA的指导下继续做好*品电子监管网的运营和收尾工作。
与此同时,阿里健康上线运营的“码上放心”追溯平台,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服务,及帮助企业增强运营能力的增值服务。截至报告期末,该平台已有超过两千家*品、食品、滋补品行业的企业入驻,未来还会有农产品加入。阿里健康表示,其食*追溯业务会向更广面发展。
此前,阿里健康宣布建立“滋补中国追溯体系”,借助阿里健康“码上放心”平台,实现对相关滋补品“一品一码”的追溯。目前,已有天士力、百花等数十家企业确定参与“滋补中国追溯体系”。
报告期内,B2C医*业务收入138.0万元。由于阿里健康8月份刚刚开展该项业务,其增长势头本期还未能显露。
8月16日,阿里巴巴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连锁有限公司,同时获得互联网*品交易C证,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品。在A证平台试点折戟之后,代运营部分天猫医*馆业务的阿里健康开始着力发展自主经营的非处方*在线零售服务。
本次收购后,阿里健康建立了线上自营*房“阿里健康大*房”。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对该项业务的表述显示了极高期望,“该项业务将快速成长为公司下一阶段最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
双11期间,天猫平台止步OTC,阿里健康大*房成这场狂欢中OTC业务的一支独苗。据悉,在双11会场被推荐的为数不多的OTC*品,无一例外全部都来自阿里健康大*房。手拿医*电商C证的阿里健康大*房,进行*品在线交易顺理成章。
事实上,在此前,阿里健康大*房的优势就已凸显。一份来自生意参谋的数据显示,在今年9月份,也就是阿里健康大*房上线的第二个月,其在天猫医*馆OTC*品类的店铺排行已经爬到第六,排在康爱多、壹号大*房、国泰永康大*房等之后。
此前有报道称,阿里打造自营*房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搭平台、做生态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经营理念和原则,以自营的方式做零售不太符合其一贯的风格;另外,自营模式更重,对供应链、运营的要求很高,而且相比平台模式,在规模上更容易受到*限。”但从此次半年报披露的内容来看,对自营,阿里健康抱持积极态度。
除自营电商外,阿里健康还发力布*线下*店O2O业务,牵头成立了“中国医*O2O先锋联盟”。阿里健康表示,双11期间,其O2O业务单量数字十分可观。据悉,11日当日一早,阿里健康医*O2O订单量便已突破一万。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其他业务收入总计159.0万元。
阿里健康在医疗服务方面着手布*,致力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体系。据悉,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于2015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上线试点;2016年1月18日,在湖北省洪湖市洪狮渔场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开通,为渔民提供网络医院平台的挂号视频问诊咨询、电子处方、*品配送至村等完整的医*服务。
此外,阿里健康还开展了健康管理服务。10月,阿里健康推出了“智能关爱计划”,其联合数十家智能健康设备品牌为消费者带来一系列健康设备和后期延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涉及到的健康领域基本覆盖全体家庭成员。报告显示,其“将与更多志同道合者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公众建立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
本文版权属于E*脸谱网(www.y-lp.com)。
天猫医*馆变脸调整阿里是为自营*房引流还是独宠自己*房?
近期打开的页面或许会让你以为走错了地方,因为这次变脸确实有点大——无论是天猫首页左侧的“医*健康”类目导航条,还是天猫首页的“医*馆”入口,导向的页面都指向了“阿里健康大*房”,而非原有的商家林立的天猫医*馆平台。
这意味着,天猫医*类商家的流量结构将发生变化:原来“医*馆”的集中入口流量直接导向自营*房,其他商家未来将更大程度上依赖天猫主站搜索。
并不意外的调整对于上述变动,记者联系到阿里健康董事、天猫医*馆总经理康凯,其回应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虽然天猫首页“医*馆”的入口不再呈现其他医*商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天猫的二级类目导航、天猫搜索等方式购买其他*店的产品。
二、保健滋补品、医疗器械、**用品等品类仍在天猫医*馆正常运营销售。
而天猫平台的其他医*商家似乎还未对这个变化有太大反应,有的甚至还没发现这一调整。一位天猫医*馆的商家透露,其昨晚在商家群接到了小二的通知,称医*工业企业(品牌商)未来可以与阿里健康大*房合作,尝试“店中店”的方式运营,而对于*店类的商家,则未做其他说明。
医*商家之所以反应比较平淡,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早有心理准备。从国家*监*叫停第三方电商平台售*、阿里健康开自营*房后,医*馆商家就在逐步感受着流量向阿里健康自营*店倾斜。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不在意料之外。
留给医*电商的,还有什么空间?
政策上受限制——OTC不能在线交易,流量上又被拦截,最近半年不少天猫医*商家的日子不太好过。“阿里健康大*房旗舰店上线以后,在OTC类目相对其他商家几乎是碾压性的优势。由于OTC销量几乎集中到了阿里健康大*房,之前给我们供货的不少*企现在合作态度都不那么积极了。”一家*店的天猫负责人这样告诉亿邦动力网。
那么,留给这些商家的,还有什么空间?有的主攻保健品、医疗器械、**用品。既然OTC已经基本是阿里健康大*房的天下,那其他商家的发挥空间自然只能存在于这几个“泛医*健康”类目了。而且,这也是阿里健康大*房目前没有涉足的类目——亿邦动力网注意到,阿里健康大*房主要销售OTC*品和少量保健用品(如口罩、按摩器、足浴盆等),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用品几乎不碰,或许是有意给其他商家留下了“生存缝隙”。
有的开新店、投怀新类目。据了解,也一些医*类商家已经或者准备在食品、滋补等类目开设新店,避开医*类目的种种束缚。
当然,做强自有电商平台也是不少商家的战略选择。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来说,做大自有电商平台也是目前环境下的一条出路,尤其是在***规定取消互联网*品交易C证审批后,*品零售企业自建医*电商的门槛已经降低了不少。
平台与商家的微妙情绪阿里健康大*房或许是过去一年天猫医*馆里最强悍的“踢馆者”。上线之后一路开挂,在OTC类目一骑绝尘。
而与此同时,阿里健康“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尴尬身份、阿里健康大*房所获得的压倒性流量优势,都让天猫医*馆其他商家颇有微词——而商家之所以又不愿将冲突放大,一方面是因为“人在屋檐下”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从政策压力的角度能理解阿里健康的无奈选择。
2016算得上是医*电商发展极为尴尬的一年,经历了诸多的变数之后的2017年,如何重新审视流量结构,如何布*医*和医疗,提供怎样的商品和服务,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必答题。
国内知名的医*管理咨询公司鼎臣咨询和具有广泛销售资源的中国医*人俱乐部联手,开始构建第三方医*工商服务支持平台----麦斯康莱。
麦斯康莱是独立于医*行业之外的,但专业服务医*行业各类企业的纯粹的第三方医*工商服务支持平台。
麦斯康莱上游整合约大量制*企业的产品资源,下游整合600-1000家纯销商业资源(每个地区只选择一家合作商业,而且只和有终端资源的纯销商业合作),麦斯康莱不仅为制*企业提供产品销售,还能源源不断的为合作的纯销商业提供各种需要的产品(*品、器械、耗材、保健品等)。
对上游制*企业,除了承接*品的全国销售工作产品,麦斯康莱还对上游制*企业提供融资、新产品引进、管理咨询、投资并购、人才猎取、专业培训等真正专业的增值服务。
对下游纯销商业,除了为纯销商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区域独家经销产品,麦斯康莱还会为合作的纯销商业提供融资服务、发展规划等管理咨询服务、终端资源整合服务、专业销售人员整合服务、学术推广服务、医院各种专业服务、培训服务、产品策划服务等其他真正专业的增值服务。
麦斯康莱不仅仅帮助制*企业销售产品,帮助合作商业获得区域独家产品经营权,麦斯康莱最终目标是帮助合作的医*企业发展壮大。
麦斯康莱为了保证合作制*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根本利益,不会接触医*物流和资金流,而是在医*物流和资金流之外提供专业的全方位服务。
未来制*企业的合规营销,医*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麦斯康莱的全方位服务。
麦斯康莱目前已经整合了了大量的制*企业和区域纯销商业。
这个时代,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么加入一个团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发展,才有能力跟上趋势与时代的步伐,才能成为赢家!来吧,麦斯康莱大舞台已为您搭好,期待有共同理念的你加盟,专注服务中国医*市场,助推行业发展!!招募岗位区域:(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山西、津京、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京津)
省分公司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省级经理、医*公司副总/总经理、制*企业省经理及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10年
3、本省丰富的终端与商业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省公司管理团队
临床事业部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医院省级经理、优秀地区经理或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本省丰富的医院终端与医院纯销商业资源及自然人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有参与或熟悉招标等流程及有相关资源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临床事业部管理团队
OTC事业部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OTC省级经理、医*公司OTC经理或KA经理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本省丰富的*店终端与OTC纯销商业资源及自然人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有参与或熟悉招标等流程及有相关资源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OTC事业部管理团队
基层事业部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基层市场省级经理、医*公司基层市场经理或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本省丰富的基层终端与基层纯销商业资源及自然人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有参与或熟悉招标等流程及有相关资源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基层事业部管理团队
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大健康(非*)省级经理、保健品市场经理或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本省丰富的*店超市终端与非*销售自然人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大健康事业部管理团队
医疗器械事业部总经理20名
1、45岁以下
2、医疗器械省级经理、医疗器械公司副总经理或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本省丰富的医院终端与医疗器械销售公司或自然人资源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常驻省会城市优先考虑,有参与或熟悉招标等流程及有相关资源
6、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7、能快速组建大健康事业部管理团队
以上招聘人员工作地点:全国各省会城市
医*产品采购总监
1、45岁以下
2、医*物流公司采购经理、采购主管以上职位不低于5年,工作年限不低于8年
3、在大型医*物流公司任职优先考虑(华润、九州通、上*、南京医*、国*控股等)
4、大专以上学历,医、*相关专业优先
5、有强烈的事业心,完全认同麦斯康莱的运营理念,能与麦斯康莱长期发展
本岗位工作地点: 北京 合肥 5名,年薪不低于30万
对以上岗位有兴趣请发送简历致msikl01@126.com
www.yyrclub.com
中国医*人俱乐部 -300万医*人心灵的家园
www.yyltw.com
中国医*猎头网-医*人才中高端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阿里健康大*房是谁开的?
阿里健康大*房是由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健康开设的。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医疗健康平台,致力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全面的医疗健康服务。阿里健康大*房是其线下*店品牌,通过整合*品供应链、优化*品采购和配送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品购买体验。阿里健康大*房的开设旨在满足人们对健康*品的需求,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吗
是的
叮当敲锣,三父子打造的160亿快*商业 - 知乎
9月14日,那个承诺“28分钟快速送*,保障*品质量”的叮当快*(上市主体为“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后称“叮当健康”)终于迎来了上市敲钟的日子。开盘后,叮当健康股价涨幅1.17%,股价12.14港元,总市值163亿港元。为什么说叮当健康终于上市呢?因为距离2021年6月,叮当健康首次提交招股书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了,相比京东健康从提交招股书到完成敲钟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叮当健康的上市之路显然多了几分波折,不过幸运的是,在互联网上市的尾声拿到了上车的门票。
根据日前叮当健康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公开发售3353.7万股份,每股售价12港元,估值160.98亿港币,拟募集资金约4亿港元,融资额仅与2016年的A轮融资额相当,算得上是一个“丐版”IPO了。
想当年,叮当健康可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受到了一众资本的热捧,其中不乏像软银中国这样的国际头部机构,从融资的节奏和融资额度来看,叮当健康表现也都相当不错,据鲸准显示,上市前叮当健康共进行了8轮融资,其中2016年12月A轮融资3亿元人民币,2019年2月B轮融资6亿元人民币,2020年10月B+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2021年6月Pre-IPO融资2.2亿美元。
但是叮当健康真的是个好生意吗,真的有壁垒吗?资本热潮过去后,这成为投资者思考的关键问题。
招股书显示,2014年9月,杨益斌与杨潇兄弟两人用自己积累的资金成立了叮当快*科技,彼时杨潇才24岁。据介绍,杨益斌和杨潇主要从事投资管理及医疗保健业务,叮当快*成立后,二者平分了股权,这在创业公司中也是不常见的,杨益斌担任叮当快*科技总经理及快医事业部副主任,主要负责IT系统更新、在线医院服务业务合同谈判及日常管理工作,杨潇担任仁和*业董事,并作为仁和*业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事务的决策及监督。
2015年3月,叮当快*科技将其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万元增加至人民币250万元,杨文龙(即杨益斌及杨潇的父亲)认购增加的人民币150万元注册资本。本轮增资完成后,叮当快*科技由杨文龙、杨益斌及杨潇分别持有60%、20%及20%股权。后经过几番调整,目前杨文龙间接拥有或控制叮当健康50.48%的投票权。
提起杨文龙,投资者或许有些陌生,但提起仁和*业,对于我们看着电视长大的一代人并不陌生,曾经“洗洗更健康”的广告见诸各大卫视的屏幕,而杨文龙便是仁和*业的创始人。
1982年,刚满20岁的杨文龙就在被誉为“千年*都”的江西省樟树市开始了与*为伍的创业生涯。1998年11月,他投资600万元创办了“江西康美医*保健品有限公司”,2001年7月组建了仁和集团。2022年,他以150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558名。
作为富二代,也难怪,年纪轻轻的杨益斌兄弟二人就能用自己积累的资金成立叮当快*。后来杨益斌辞任叮当快*的执行董事一职,叮当健康对此解释称,本集团决定委聘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层出任执行董事,力求促进叮当快*科技的发展,杨益斌仍继续担任叮当快*科技总经理及快医事业部副主任,所负责的事务基本不变。
杨潇现在在叮当健康也未担任职务,也不会参与公司的营运和其他事务,叮当健康解释道,本公司认为委聘专业管理层出任董事并利用彼等的丰富经验及行业洞察力符合本公司最佳利益。
目前杨文龙是叮当健康的董事长兼总裁,杨益斌与杨潇已经不在叮当健康的高管之列。
2021年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67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1.6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2%。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数字零售*房、在线诊疗、在线消费医疗及医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按交易量计,数字零售*房市场占数字大健康市场最大比例,2021年商品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62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6,923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4%。
在这个千亿级的大市场上,竞争者并不少,包括B2B模式的,如*师帮、合纵*易购、益*仓、**好等,也包括B2C模式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1*网等,还有O2O模式下的叮当快*、上*云健康等。
叮当健康主要向用户提供医疗健康到家产品和服务,如快*、在线诊疗及慢病与健康管理。
O2O模式下,快*业务是叮当健康的主要业务,该业务的重点放在“快”字上,7*24小时、28分钟送达,成为叮当快*的标志性服务,力图让用户快速、及时且便捷获取非处方*、处方*及医疗健康产品。叮当健康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等自有线上平台、第三方线上平台直接向用户出售商品,也通过线下零售渠道,利用智慧*房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向主要电商零售商或其他线上分销商分销产品。目前叮当健康在17个城市建立了351个智慧*房网络。
在线诊疗业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医院及医疗团队仅就用户的后续在线诊疗需求为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涵盖慢性病等医疗条件。目前,叮当健康医疗团队主要包括20名全职及72名兼职医生,还包括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427名*师等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为补充快*及在线诊疗咨询服务供应,叮当健康还提供一系列慢病与医疗健康服务组合,包括用*与剂量指导、复诊提醒、处方续方、健康信息反馈及医疗健康知识管理。目前专注的慢病,如肝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计划在未来逐步覆盖更多慢病。此举主要是为了增强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从而为快*和在线诊疗业务带来流量粘性。
当投资者翻阅过平安健康、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相关研报时,对叮当快*的这一系列业务布*并不陌生,虽然前三者以B2C模式著称,但其实在快*业务上的布*并不比叮当健康晚。
2014年8月,平安健康正式成立,是几大巨头中成立时间较早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企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旗下平安好医生合作医院数已超过3000家,合作*店达到20.8万家,全国覆盖率超过35%,在超过150座城市实现1小时送*,80座城市开通7*24小时送*服务,合作健康服务供应商达10万余家。
2016年5月,京东大*房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大*房“自营*品冷链”已经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同时,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19个*品仓库和超过400个非*品仓库,携手约5万家*房门店,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为用户提供全时段送*上门服务,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1.23亿。
2016年8月,阿里健康也乘势推出阿里健康大*房。截至目前,阿里健康的配送网络已经覆盖17地29仓,依托智能化物流策略,其自营*品次日达配送服务量占比达76%,应用于新特*的冷链能力已经覆盖全国超过210个城市。
互联网平台是个烧钱的生意,虽然叮当健康也受到资本追捧,但与这几个巨头相比,叮当健康在资本上明显要落于下风,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以来,叮当健康累计获得8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33亿元,而京东健康在2019年5月刚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就获得了10亿美元的融资。在资本上失去优势的叮当健康,直接影响便是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当健康分别实现营收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与排名第一的京东健康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收入计,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房行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0%,而按2021年收入计中国数字零售*房行业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0%及6.5%,这个第一、第二市场猜测是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
不过主打快字诀的叮当健康是中国即时到家数字*房行业最大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6.8%。但是仅凭快字诀,叮当健康能够实现一招鲜吃遍天吗?
“多快好省”是初代互联网创业者进行战略布*的重要依据,京东拿走了“快”,阿里拿走了“多”,拼多多拿走了“省”,但是到了医*领域“多快好省”战略指南还奏效吗?
笔者认为,在医*领域,打快字诀的牌不灵,因为要想做到快,意味着和京东一样,是一个重资产的生意,一方面是平台上的骑手要足够多,覆盖范围足够广,另一方面是线下*店布*要足够密。
低频的*品消费,追求快带来的是成本的大幅上升。从*品的消费频率来看,比起一日三餐的外卖来说,*品的消费频率是远远比不上的,专门养一批从事*品配送的骑手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因为只有配送*品与配送外卖所达到的收入差距不大时才会有骑手愿意专门做*品骑手。想要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就要增加相应的骑手,这样会造成较高的骑手成本。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叮当健康专业配送团队有2,600多名骑手。
如果比骑手,叮当健康与美团、饿了么相比,可以说是不值一提,根据美团之前公布的数据,美团目前在全国有600多万全职骑手,如果美团顺手做了叮当健康的快*业务,叮当健康将不堪一击。
不过好在美团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以第三方的角色分享叮当健康的收入。叮当健康以商家身份入驻美团,需要在达成交易订单后,根据订单金额等指标,遵循平台的计算方式向美团缴纳一定比例的佣金。
据叮当健康招股书显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品及医疗健康业务以及其他两个方面,前者占比总营收的96%以上,按照销售渠道划分为线下销售、线上直营与业务分销等三个方面。其中线下零售和业务分销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在15%和10%,线上直销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约在75%左右。
线上直营渠道又细分为自营线上平台与第三方线上平台,2019年,第三方平台销售订单数首次超过自营平台,并保持着远超自营线上平台的订单增长速度,到2022年一季度,第三方平台销售订单占比已经高达76.77%。
2018-2021年,叮当健康向第三方平台支付的佣金分别达到753.4万元、2838.8万元、6077万元和9993.8万元,显然叮当健康在逐渐沦为美团们的打工人。
随着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叮当健康线上直营业务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18-2021年分别为39.15、35.4%、33.9%、22.9%。
在推进快字诀战略的过程中,叮当健康虽然绕开了自建团队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但是却变得越来越依赖第三方平台,将自己的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怕是投资者不会放心。
在巨头环伺,决胜法宝被美团、饿了么捏在手里的情况下,叮当健康的未来并不乐观,三父子的创业之路也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