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康方生物十大股东(谁是第一大股东)

谁是第一大股东

展开全部1、控股股东就是第一大股东吗:是的。2、有什么区别:理论上来说,控股股东就是在公司占有股份权重最大的股东。控股股东分为绝对控股股东和相对控股股东两种。绝对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公司整个股份的51%;相对控股股东是指整个公司股权最大的股东,例如601009南京银行,它的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13.76%,但是由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小于13.76%,只能“委屈”地成为第二、第三大股东。3、000004的控股股东是深圳市北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深圳中农大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是其控股的子公司。深圳中农大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6.10%的股权,目前属于相对控股股东。

康方生物B股票怎么一直跌?

康方生物B股为什么一直跌,你可以看看公开的信息,是不是亏损严重了,以前的股价虚高,正在价值回归呀,或者要戴ST帽子了,总之不会无缘无故的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涨的,只是小股民信息不对称,被割韭菜了。

2017年中国医*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揭晓,康方生物榜上有名!

   2018年1月13日,由中国医*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医*生物技术》杂志共同主办的2017年“中国医*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在浙江桐庐揭晓。

   此次评选揭晓的十大进展项目(事件)分别为:国际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成功并获准上市;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在我国研发成功并量产;全球首创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技术;细胞治疗产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多个CAR-T产品申报临床;早发型高度近视新致病基因发现;PD-1等免疫检查点抗肿瘤抗体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关表观遗传学与单细胞组学技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进入Ⅲ期临床;首个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获准开展临床试验;国际首创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获批临床应用。

其中,PD-1等免疫检查点抗肿瘤抗体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市明星企业——中山康方生物医*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指出,应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到2020年,实现本领域整体“并跑”、部分“领跑”。中国医*生物技术协会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活动来梳理和记录行业的发展历程,洞悉发展趋势,推动整个行业纵深发展。

2017年是我国医*生物科技领域大放异彩的一年,中山企业能获得国家级医*生物技术领域最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和进展突破奖,是我们中山市的骄傲,希望以康方生物为代表的中山市一批生物医*企业可以抓住发展机遇,形成中山的生物制*产业集群。

2017年中国医*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为(排名不分先后):

1、国际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成功并获准上市

    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获得新*证书和*品批准文号。该疫苗是由我国独立研发、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采用了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技术和无血清高密度悬浮培养工艺,可同时激发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我国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新的手段。

2、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在我国研发成功并量产

     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采用单分子荧光测序技术,该技术基于全内反射先进光学,利用光学信号进行碱基识别,可实现边合成边测序。操作简便、测序时间短、无交叉污染、灵敏度高、成本低于二代测序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3、全球首创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技术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将传统中医眼像分析理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全球首个白睛无影成像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独有的白睛无影成像技术具有极高的保真度。利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语音及图像处理技术,使受检者实现自助眼像自动采集并构建眼像特征分析数据库。该系统使用简单、省时、无创、客观,是健康管理中开展疾病早期筛查和预警,实现未病先防的理想工具。

4、细胞治疗产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多个CAR-T产品申报临床

    国家食品*品监督管理总*2017年12月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规范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水平,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细胞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受理了多家企业的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

5、早发型高度近视新致病基因的发现

    我国科学家针对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通过大群体筛查、突变基因敲入动物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验证了全新的高度近视致病基因BSG。该研究构建了可引起眼轴变长的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确证了BSG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为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的防控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6、PD-1等免疫检查点抗肿瘤抗体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单抗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PD-1单抗。抗PD-1/抗CTLA-4双特异抗体新*AK104获得海外临床试验许可,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进入临床研究的PD-1/CTLA-4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新*。

7、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关表观遗传学与单细胞组学技术

    基于表观遗传学和单细胞组学的肝癌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建立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可将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肝癌相关T细胞的单细胞组学研究,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描绘了肝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图谱,可有效发现针对肝癌免疫治疗靶点、促进肝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上述研究将促进肝癌的早诊和免疫治疗。

8、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进入Ⅲ期临床

    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基因治疗创新*物,已经完成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现已获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该*物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质粒DNA类*物,代表了我国基因治疗*物研发的先进水平。

9、首个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获准开展临床试验

     首个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获准开展临床试验。该疫苗采用独创的大肠杆菌生产平台进行生产,其预防宫颈癌的效果将显著高于二价和四价宫颈癌疫苗。

10、国际首创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获批临床应用

    我国研发的首台通用型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获得CFDA医疗器械注册批准,该系统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可用于脊柱、骨盆、髋臼、四肢等多部位的通用型骨科手术,现已成功完成国际首例机器人辅助上颈椎手术。全国已普及、使用、完成手术1300余台,极大提高了手术效果。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国产手术导航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

                

2023年康方生物研究报告 深耕双抗领域,产品管线丰富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1.1基本概况:成立十余载,致力于满足全球未决医疗需求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创新抗体新*的生物制*公司,专注于满足肿瘤、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在全球的未决医疗需求。公司前瞻性打造了生物制*全程研发及产业化的一体化开发平台(ACE平台),涵盖了全面一体化的*物发现和开发功能。公司聚焦于肿瘤、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的国际首创和同类最佳疗法,目前拥有30个以上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物产品管线,其中17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公司已步入商业化阶段,其派安普利单抗(PD-1)及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已于国内成功获批。

1.2管理层及股东情况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学术及产业背景深厚。公司管理层博士占比80%以上,70%以上管理层人员具备20年以上学术界和/或制*工业界从业经历。公司创始人夏瑜博士曾被授予多个国家级奖项及荣誉,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相继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及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席科学官李百勇先生于南开大学获得生物化学本科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参与组建辉瑞-冠科亚洲癌症研发中心,并作为辉瑞方面负责人领导了多项新*研发项目在中国的开展。

1.3主营业务基本情况

2022年是公司首个产品销售完整年,公司核心产品开坦尼于2022年6月29日获批,半年实现销售业绩5.46亿元。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08亿元,其中产品销售额达11.04亿元。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不断扩充研发临床团队。公司重视研发创新,研发费用逐年走高,从2019年的3.08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3.23亿元;研发与临床团队稳步扩充,研发/临床员工数量分别从2020年的160/195人上升至2022年的275/532人。

1.4领先的一体化*物研发平台,产品管线丰富

公司建立了端对端全方位的*物开发平台——ACE平台,涵盖了全面一体化的*物研发和开发功能,包括靶点验证、抗体*物的发现与开发、双特异抗体*物开发平台(Tetrabody平台)、CMC生产工艺开发和符合国际GMP标准的规模化生产。凭借ACE平台,公司持续快速地创新及生产高质量候选*物,对外部供应商依赖极低,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绩并获得行业认可。Tetrabody技术由公司自主开发,用于设计及生产创新四价双特异性抗体,该技术克服了诸多CMC生产工艺开发的难题。

例如,由双特异性抗体的高分子量导致的低效表达水平、结构异质引起的工艺开发障碍、以及稳定性不足而导致的*物不可成*性等。利用Tetrabody双抗平台技术及ACE平台,公司构建了多款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新*,包括已成功获批上市的开坦尼®(PD-1/CTLA-4双特异抗体,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和创新PD-1/VEGF双特异抗体(AK112)。

公司目前拥有30个以上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物产品管线,其中17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肿瘤作为公司核心发展领域之一,公司拥有两个国际首创的双特异性抗体新*(PD-1/CTLA-4以及PD-1/VEGF),相较于单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势。在自身免疫及其他领域,公司拥有丰富的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生物制剂产品管线。其中AK102(IL12/IL23单抗)、AK109(PCSK9单抗)等热门靶点*物均进入临床开发后期阶段。

AK104是基于公司自有TETRABODY技术平台创造出的一款新一代人源四聚体双特异性抗体*物,可同时靶向PD-1和CTLA-4。基于已被验证的优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L/3L宫颈癌适应症于2022年6月29日获得国家*品监督管理*的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除此之外,公司持续发力扩宽适应症范围,1L宫颈癌、1L胃腺癌/胃食管腺癌、早期阶段肝细胞癌的新辅助治疗等适应症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四价结合,有效保证用*安全性。

由于抗体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外周位点淋巴细胞无差别的结合亲和力,PD-1与CTLA-4联合疗法在抗肿瘤活性显著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毒性。纳武利尤单抗+依匹木单抗联合用*治疗肾细胞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的≥3级TRAE比例高达46.0%、59.0%、33.0%;AK104只与共表达PD-1和CTLA-4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四价结合,区别于常缺乏检查点共表达且仅允许二价结合的外周位点淋巴细胞,因此对于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淋巴细胞表现出更高的功能亲和力,降低活化T细胞攻击外周位点健康组织的倾向。

全球首款PD-(L)1/CTLA-4双抗,先发优势明显。2022年6月29日,国家*品监督管理*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正式批准卡度尼利单抗上市,其成为全球首款肿瘤双免疫检查点双抗,领跑PD-1/CTLA-4双抗赛道。除卡度尼利单抗,全球共有6款PD-(L)1/CTLA-4抗体已进入临床阶段,包括康宁杰瑞的KN046、MacroGenics的Lorigerlimab、Xencor的Vudalimab、MedImmune的沃苏米单抗、科伦*业的SKB337、百利天恒的SI-B003。

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统计,2019年宫颈癌全球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达到54.2万、27.0万,其中国内发病人数约为11.0万,占2019年全球总发病人数的19.4%。国内宫颈癌发病率呈年轻化态势且HPV疫苗普及速度较慢,我国宫颈癌防治情况仍然严峻。

卡度尼利在治疗2/3L宫颈癌临床优势明显。根据公司披露的II期注册临床数据显示,卡度尼利单抗用于2L/3L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ORR、PFS、OS分别达到33.0%、3.75m、17.51m。治疗PD-L1阳性的ORR更是高达43.8%。基于卓越的试验数据,单*治疗二/三线宫颈癌的适应症于2022年6月29日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双抗*物、全球首款肿瘤双免疫检查点双抗。此外,卡度尼利获2022版CSCO宫颈癌指南推荐,位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2L免疫系统治疗第一顺位(2LII级推荐)。

公司于ASCO2022公布了AK104联合标准疗法用于治疗1L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II期实验(AK104-210)数据。AK104-210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评估AK104联合铂类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M宫颈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成A-15(AK10415mg/kgIVQ3W+紫杉醇+顺铂/卡铂Q3W)、A-10(AK10410mg/kgIVQ3W+紫杉醇+顺铂/卡铂Q3W)、B-10(AK10410mg/kgIVQ3W+紫杉醇+顺铂/卡铂Q3W+贝伐珠单抗15mg/kgQ3W)。A-15、A-10、B-10队列的ORR分别高达66.7%、68.8%、92.3%。对比帕博利珠,AK104展现出更优的ORR。且无论PD-L1表达水平,AK104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2022年6月,III期临床已完成入组,主要重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除了宫颈癌适应症外,为满足未决医疗需求,公司积极扩宽适应症范围,包括胃腺癌/胃食管腺癌、肝癌、肺癌、实体瘤等。其中,1L胃腺癌/胃食管腺癌、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均已进入III期临床。

1L胃腺癌/胃食管腺癌:卡度尼利有望能为晚期胃癌全人群患者优秀的免疫治疗选择。据公司公开发表于ASCO2023的卡度尼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Ib/Ⅱ期临床研究的2年随访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研究共入组94例胃癌患者,PDL1表达阴性(CPS<1)人群占比超过50%,PD-L1高表达人群(CPS≥5)占比仅15%。全人群高效缓解,长期生存获益显著。全人群mOS、mPFS、ORR、DCR分别高达17.4m、9.2m、68.2%,92%。非头对头有效性数据明显优于化疗(ORR37.2%-58.7%,mOS11.1-12.3m)及纳武利尤单抗+FOLFOX/XELOX(ORR58.0%,mOS13.8m);无论PD-L1表达,疗效仍突出。在PD-L1高表达(PD-L1CPS≥5)、PDL1低表达(PD-L1CPS<5)、PD-L1表达阴性(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人群中,中位OS分别达到20.24m、17.28m、17.64m。

肝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肝细胞癌防治形势严峻,AK104或填补临床需求空白。据GLOBOCAN2020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90.6万,中国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45.3%。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占80~90%%,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早期且肝功能良好的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案。然而手术治疗后,5年复发率达50%~70%。因此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肝细胞癌整体疗效的关键。目前,NCCN指南(2022v1)、CSCO指南(2022)等国内外指南均无肝癌术后辅助标准治疗方案推荐。

卡度尼利单抗此前在晚期肝细胞癌的1L治疗探索中,已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可观的初步疗效。截至公司2021年8月的临床II期数据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1L治疗肝细胞癌的6个月/12个月整体生存率达94.1%/83.6%。非头对头比显示,卡度尼利单抗+仑伐替尼1L治疗肝细胞癌的OS率或优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6m/12mOS率:84.8%/67.2%)、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6m/12mOS率:81.0%/67.5%)。公司启动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暂无数据读出),或有望降低早期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填补临床需求的空白。

AK112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且全球范围内率先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同类*物,是公司继全球首创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进入审评审批阶段后,又一个率先进入后期临床阶段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物。AK112是基于康方生物独特的TETRABODY技术设计,可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结合,并同时阻断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PD-1抗体与VEGF阻断剂的联合疗法已在多种瘤种(如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中显示出强大的疗效。鉴于VEGF和PD-1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共表达,与联合疗法相比,AK112作为单一*物同时阻断这两个靶点,可能会更有效地阻断这两个通路,从而增强抗肿瘤活性。

全球无同靶点双抗获批,率先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目前,全球无PD-(L)1/VEGF双抗获批,共有7款抗体进入临床阶段。华海*业的HB0025、天士力的B1962、宜明昂科的IMM2510、尚健生物的SG1408、三生制*的SSGJ-707均处于临床I期阶段;普米斯生物的PM8002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依沃西已有3项适应症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1)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耐*的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2)联合化疗1L治疗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K*头对头);3)单*1L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数据,与世界上其他癌症相比,肺癌造成的死亡率最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病例的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突变驱动基因之一,与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可显著缓解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的发展。然而,TKIs治疗会促进获得性耐*的出现,这对于EGFR靶向治疗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公司EGFR-TKI治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数据亮眼,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预计2024年获批。根据ASCO2022的数据显示,AK112+化疗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的ORR、DCR分别达到68.5%和94.7%,疗效或优于PD-(L)1+贝伐珠单抗+化疗的治疗方案。

公司于ASCO2022年会上公布了AK112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b/II期研究数据。截至2022年3月,在54例未接受过治疗的PD-L1阳性患者中,ORR和DCR分别为50.0%、96.3%;在接受AK112>10mg/kgQ3W治疗的50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ORR和DCR分别为46.0%、88.0%。当PD-L1TPS为1-49%时,ORR和DCR分别达到50.0%、95.5%;当PD-L1TPS≥50%时,ORR和DCR分别达到76.9%、100.0%;当PD-L1TPS<1%时,ORR和DCR可达13.3%、66.7%。

公司与合作伙伴SummitTherapeutics于ASCO2023上联合发布了AK112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数据更新。研究队列1共入组135例患者(其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63例、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7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3.3m。数据显示AK112+化疗在鳞癌与非鳞癌均显示出显著的临床价值:鳞状非小细胞肺癌:ORR和mPFS分别达到67%和11.0m;9个月PFS率和9个月OS率分别为65.7%和93.2%。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ORR和mPFS分别达到52%和12.3m;9个月PFS率和9个月OS率分别为58.8%和81.5%。安全性良好:治疗期间安全性可耐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与VEGF靶点相关严重不良时间。在鳞癌和非鳞癌的受试者中无显著差异。

2022年12月6日,公司宣布将AK112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日本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授出给SummitTherapeutics,获得5亿美元的首付款、至多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低双位数的产品销售提成,总交易对价至多可达50亿美元,对价金额为目前国内*企之最。根据协议,Summit将承担许可地区后续的临床开发以及监管事项的所有费用支出。

由合作伙伴Summit主导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2项III期临床试验正在陆续推进中,两项试验分别为:1)HARMONi研究:依沃西联合化疗用于经一种第三代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的*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计划在全球招募超过400例患者。2023年5月9日,已于美国实现首例受试者给*。2)HARMONi-3研究:依沃西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NSCLC。Summit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该研究的首例受试者给*。

派安普利单抗(AK105,安尼可)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AK105与已上市的PD-(L)1抗体差异化明显:1)AK105是IgG1亚型且其设计去除Fc受体结合活性,尤其是Fc伽玛受体(FcγR)的结合活性。因此,AK105更彻底地去除了不必要的抗体依赖细胞毒性(ADCC)作用及抗体依赖细胞吞噬(ADCP)作用,防止T细胞被NK细胞杀死,理论上具备提高疗效的可能。2)解离速率较慢临床前数据显示,AK105的抗原解离速率慢于派姆单抗及纳武单抗,以致在临床试验中表现较好的细胞学活性和较高的受体占位,理论上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结果。

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派安普利单抗已于2021年8月5日获批用于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此外,派安普利单抗另有包括三线鼻咽癌、一线肝细胞癌与一线鼻咽癌共3项适应症已向NMPA递交上市申请,其中三线鼻咽癌适应症同时上报FDA并进入即时肿瘤*物评审(RTOR)流程。据GBD估计,2017年全球淋巴瘤新发病例约为10万,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病例占10%。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缓慢,CR率高达90%。然而,根据2009年ASCO的数据,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一线治疗后约有20%的复发率,后线治疗面临无*可用的困境。AK1053L治疗r/rcHL在临床试验中展现了较高的临床效益,ORR为89.4%,CR为47.1%。在2022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派安普利单抗被列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Ⅰ级推荐。

公司持续发力扩展适应症,临床数据优异,产品有望出海。1L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作为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在疗效终点中均显示出一致的疗效获益,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安全性可控。根据AK105-302数据披露,其ORR与mPFS高达69.7%、7.0m,优于化疗组的43.4%、4.2m。基于能给肺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中国国家*品监督管理*于2023年1月批准此适应症上市。此外,在2022版《CSCO原发性NSCLC指南》中,派安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被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3L鼻咽癌:鼻咽癌发病的地理分布不平衡,国内高发。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的数据,2018年鼻咽癌新发病例约为12.9万例。鼻咽癌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70%的新病例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人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世界)为3.0/10万,以白人为主的人群为0.4/10万。派安普利3L治疗鼻咽癌中美双报。临床数据优异,ORR/mPFS/mOS分别达到29.7%/3.65m/18.63m。2021年5月,派安普利通过RTOR途径向FDA提交了AK105作为3LmNPC疗法的BLA;并于2021年8月向国家*监*提交新*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CD47在很多细胞中均有表达,为重要免疫调节分子,其与SIRPα结合后向巨噬细胞传递“别吃我”信号,从而抑制其吞噬作用。CD47靶点的候选*物在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中均显示了高效的抗肿瘤活性,CD47已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与此同时,由于CD47同样在红细胞表面广泛表达,因此*物的安全和耐受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莱法利单抗(AK117)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第二代CD47单抗,分子骨架采用IgG4,并修饰Fc片段降低其活性,提升安全性。

临床前研究表明,AK117显著降低了其介导的巨噬细胞对红细胞吞噬活性以及红细胞的凝集作用。与吉利德的Hu-5F9相比,AK117a)无需启动剂量(Hu5F9的启动剂量为1mg/kg);b)在30mg/kg时,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降低。AK117在已完成的I期临床及正在进行Ib/II期临床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I期临床中,莱法利单抗在各个剂量爬坡队列(0.3-45mg/kgQW)的受试者中均未发生DLT(剂量限制性毒性)。合计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8%、7%,且无需启动剂量。目前AK117与阿扎胞苷联用一线治疗MDS和一线治疗AML的Ib/I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截至2022年3月,共入组26名MDS患者和34名AML患者,暂无DLT以及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出现。

AK117联合AK104治疗方案显示初步临床疗效。公司于2023ASCO公布了AK117联合AK10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的II期临床数据。截至2023年1月,共入组了16例受试者接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ORR高达75%,其中62.5%受试者靶病灶缩小超过50%,疾病控制率为100%。处于全球CD47抗体研发领先集团。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产品获批上市,共计15款CD47抗体进入临床阶段。其中,进度最快的为吉利德的莫洛利单抗以及信达生物的Letaplimab,均处于临床III期;康方生物的莱法利单抗和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紧随其后处于临床II期;余下抗体均处于临床I期阶段。

由于公司未盈利,我们采用风险调整DCF模型给公司管线进行估值。假设WACC为11.1%、永续增长率为3.0%,仅考虑已经进入临床的核心资产的后期适应症。核心资产销售预测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卡度尼利单抗已于2022年获批,假设2031年前,1L宫颈癌、1L胃腺癌/胃食管腺癌、肝细胞癌辅助治疗、2L胃腺癌/胃食管腺癌、2L复发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1L肝细胞癌等适应症将会陆续获批,分别对应成功率(即风险因素)85%/85%/85%/50%/50%/50%。假设AK104的年治疗费用为19.8万元,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进行医保谈判,分别降价40%/20%;

用*市场参考各适应症研究的PFS、渗透率与市场份额参考同适应症竞争格*,则我们得到2031E销售额约38.5亿元;依沃西单抗(PD-1/VEGF):1LPD-L1+非小细胞肺癌、1L鳞状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均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于2024年-2025年陆续获批,对应成功率均为80%;PD-1免疫疗法治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处于II期临床,预计2026年获批,对应成功率50%;海外研究直接进入III期,由于海外申报监管要求难度较大,则成功率为70%。

AK112国内定价参考AK104,假设海外年治疗费用为30万美金,每年降价3%;用*市场参考各适应症研究的PFS、渗透率与市场份额参考同适应症竞争格*,则我们得到2031E销售收入约48.2亿元(不包括海外授权首付款和里程碑收入);与Summit交易的首付款已到账,预计2032E前收到里程碑款项的40%,获得概率40%;派安普利单抗(PD-1):派安普利单抗已于2021年获批,由于PD-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海外获批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31E销售收入约15.5亿元;莱法利单抗(CD47):预计最早2026年获批,2031E销售额约6.5亿元。其他:预计AK102的2031E销售额约8.1亿元;预计AK101的2031E销售额约8.9亿元;预计AK111的2031E销售额约4.1亿元;预计AK120的2031E销售额约8.0亿元;预计AK109的2031E销售额约0.5亿元。

乐观与悲观情景分析乐观情景:乐观情景下,我们假设2023年医保谈判力度温和,AK104年治疗费用降幅为25%;假设未来2年海内外监管机构对双抗*品的态度较为宽松,则AK112国内和海外获批的成功率分别为90%、85%;假设AK112交易对手方Summit运营情况良好/海外临床顺利/融资成功,则我们认为公司能于2032年内收到里程碑的80%;假设公司销售高效,PD-1峰值销售额或达25亿元。在乐观情景下,我们得到2031E营业收入172亿元。

基准情景:基准情景下,我们假设在经历首次医保谈判后,AK104的年治疗费用降幅为40%;AK112国内成功概率为80%、AK112海外成功概率为70%;公司能于2032年内收到里程碑总额的40%;PD-1峰值销售额15亿元。在基准情景下,我们得到2031E营业收入144亿元。悲观情景:悲观情景下,我们假设医保*收紧预算,我们假设AK104年治疗费用降幅高达60%;假设未来2年海内外监管机构对双抗*品的态度较为严格,则AK112国内和海外获批的成功率分别为50%、40%;假设AK112交易对手方Summit运营情况不良/海外临床失败/融资失败,则我们认为公司能于2032年内收到里程碑的20%;假设国内PD-1价格战,PD-1峰值销售额为达10亿元。在悲观情景下,我们得到2031E营业收入103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分享丨杏泽资本伙伴企业康方生物与Summit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协议

2022年12月6日,康方生物宣布与Summit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协议,后者获得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AK112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权益,Summit支付5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最高50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包括开发、注册、商业化里程碑金额。

消息一出,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热烈的讨论,为何是一家市值只有1.58亿美元,账上现金只有1.2亿美元的公司来签订这样的大额交易。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Summit虽然体量小且名不见经传,但其CEO和最大股东RobertW.Duggan(持有81%的普通股)却是生物医*行业的一位传奇人物。

RobertW.Duggan在2008-2015年是Pharmacyclics的CEO及最大股东,而Pharmacyclics成功的转折点是在2006年从Celera引进了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彼时依鲁替尼主要探索的方向还是自身免疫,而Pharmacyclics也还是一家在生死线徘徊的公司。Pharmacyclics的时任CEO为RichardMiller,正是Miller发现了依鲁替尼并认识到其治疗血液瘤的潜在价值,从而引进了该产品。不过早期开发中因为动物模型等问题,依鲁替尼进展并不顺利而且因为烧钱不断不堪重负。Duggan作为一位优秀的投资者,坚信依鲁替尼的价值,不断投资成为Pharmacyclics的最大股东(累计投资4300万美元持股20%),并在2008年自己担任CEO。在2009年一期临床数据披露后,Pharmacyclics走上了正轨,2011年与强生达成合作,2015年被艾伯维以210亿美元收购。Duggan成为最大赢家,4300万美元投资获得的回报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依鲁替尼上市后一路高歌,2021年的销售额高达98亿美元。

2015年Pharmacyclics被并购后,Duggan创立了自己的个人投资基金。2019年年底,Duggan加入Summit,并在2020年4月收购了Summit的69%以上股权,并开始担任CEO,管理团队中也召唤了不少Pharmacyclics的原班人马,如co-CEO兼总裁MakyZanganeh为Pharmacyclics原COO,肿瘤/炎症研发负责人BettyChang为Pharmacyclics原研发负责人,生物统计学和临床运营负责人FongClow为Pharmacyclics原生物统计学负责人,注册负责人UrteGayko为Pharmacyclics原注册负责人,临床负责人DanelleJames为Pharmacyclics原依鲁替尼全球临床负责人等等。Summit虽小,却由Duggan搭建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执行团队。

Summit作为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艰难梭菌的新型抗生素,但临床进展不顺利,很长时间一直在生死线徘徊。最近的2022年8月,Summit又完成1亿美元增发融资,还是由Duggan出资。不过从此次与康方的合作来看,Duggan已经对Summit的自有管线不抱太大期望,强大的执行团队需要新的潜在重磅产品。

回到Summit与康方生物的合作,Duggan作为Summit的最大股东,这更像是一家私人公司。此次合作协议发布的同时,Summit同时宣布将增发募资5亿美元,并且大股东Duggan和二股东MakyZanganeh(公司co-CEO兼总裁)都表示将参与此次增发融资,并表示至少认购基本认购权,但还没有签订正式承诺函。同时,Summit对Duggan、MakyZanganeh发行5.2亿美元无担保票据,Duggan支付5亿美元,其中4亿美元在2023年2月15日前兑现,1亿美元在2023年9月15日前兑现,Zanganeh在2023年2月15日前兑现2000万美元。简言之,Duggan先是个人收购了Summit,然后继续个人出资给Summit配股融资,来买AK112,此前的2亿美元左右,加上本次的5亿美元,投资已经达到7亿美元,核心管线也变成了AK112。

总结

综上,这一笔交易由Summit与康方生物两家公司完成,但买方实际上是由大股东Duggan个人出资,再通过Duggan与Summit公司之间的贷款和配股形式来完成资金转移,最后由Summit支付给康方生物。本质上,Duggan是在4300万美元投资依鲁替尼获得数十亿美元回报之后,将PD-1/VEGF双抗AK112作为其又一个重要目标。两次都是重磅产品,都涉及高额个人投资(实质上的个人投资),AK112能否成为Duggan又一个传奇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康方生物来说,Summit看似虽小,但实际上有Duggan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Pharmacyclics原班人马构成的强大执行团队。今天的Summit团队有成功开发依鲁替尼的经验,且将AK112作为仅有的核心管线全力推进。对于AK112的海外临床开发来说,这样的合作伙伴并不一定弱于MNC,因为MNC手上往往有太多的选择,而Summit则是全力以赴。同时根据合作协议,夏瑜将进入Summit的董事会,康方生物将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笔者看来,这笔交易或将成为国产创新*License-out的一个经典案例,值得反复推敲。

关于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港交所股票代码:9926.HK)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全球病人可负担的创新抗体新*的生物制*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成功建立了端对端全方位的*物开发平台(ACE平台),涵盖了全面一体化的*物发现和开发功能,包括靶点验证、抗体发现与开发、双特异抗体*物开发平台(Tetrabody平台)、CMC生产工艺开发、符合国际GMP标准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专业化的商业运营体系。

公司目前拥有30个以上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物产品管线,其中17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包括两个国际首创的双特异性抗体新*(PD-1/CTLA-4以及PD-1/VEGF)。2022年6月,康方生物全球首个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坦尼®(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宫颈癌获批上市。康方生物期望通过高效及突破性的研发创新开发国际首创及同类*物最佳疗法的新*,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企业。

工银安盛股东都有哪些?工商银行是工银安盛股东里面最大的嘛?

工银安盛的股东有3个,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AXA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三个股东中,中国工商银行持有60%的股份,是最大的股东。AXA安盛集团持股、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他们所持的股份分别为27.5%跟12.5%。

关于正大天晴康方(上海)生物医*科技 有限公司与罗店工业园区合作签约的请示_公开目录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门户网站

宝山区人民**:

前期,罗店镇与正大天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康方生物医*有限公司围绕正大天晴-康方合营公司注册罗店有关事宜进行了多次对接沟通。正大天晴-康方合营公司拟落户罗店并与罗店资产经营公司签订《关于正大天晴康方(上海)生物医*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与罗店工业园区的合作协议书》。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罗店资产经营公司将在镇**的领导下,依据相关政策,积极支持正大天晴-康方合营公司的发展经营。合营公司的股东正大天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康方生物医*有限公司将发挥自身在生物医*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技术资源优势,为罗店镇建设北上海生命健康产业园做出贡献。

一、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正大天晴康方(上海)生物医*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金:1亿美金等值人民币。其中:正大天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占比:50%,以货币出资。中山康方生物医*有限公司股权占比:50%,以技术、产权及工艺等无形资产出资。

该合营公司目前以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AK105”(临床试验批件号:2018L02391)及其衍生*品为主要产品,专注于开展生物医*新*产品研发、成果产业化、技术转让、委托加工等业务。

1、正大天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正大天晴*业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医*集团企业,是国内知名的肝病、抗肿瘤*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2017年位列中国医*工业百强企业榜第17位。正大天晴的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目前,公司在研项目251个,其中创新*74个,化学仿制*146个,生物*31个。拥有抗肿瘤、肝病、呼吸、感染、内分泌和心脑血管六大产品集群,18个年销售过亿元的产品形成了“亿元产品群”。

康方生物由国外*企工作多年的海归团队于2012年3月在广东中山成立,致力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新,开发全球病人可负担的新一代抗体新*,为人类健康及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手段。其以高效、优质的内部一体化临床前及临床研发和产业化实力,得到了顶级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康方生物拥有多个全球及国内首创的抗体新*项目,10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涵盖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3大领域。4个针对恶性肿瘤和重大免疫性疾病的单抗*物入选国家卫建委及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公司的AK104双特异抗体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PD-1/CTLA-4双特异抗体。一系列以PD-1抗体为基础,利用其独特的Tetrabody双抗平台构建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抗体也将相继进入临床研究阶段。2015年,康方将肿瘤免疫治疗抗体AK107授权给全球前五强的制*巨头—美国默沙东,是中国第一个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将完全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单抗新*授权给全球领先的制*巨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开展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二)双方建立合作对接机制。围绕罗店镇生物医*产业建设,形成常态合作联络机制。推动落实协议内容,协调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等。

为了打造宝山区优质营商环境,助推北上海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恳请区**在项目签约及后续相关政策配套方面给与全面关怀和大力扶持,具体如下:

希望区**的《宝山区支持生物医*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尽快出台,企业在发展初期对政策需求迫切。

因该企业后续将引进多名国际、国内相关专业高端人才,企业对人才落户(含特殊人才)、优秀人才樱花服务卡、骨干人才专项激励政策、人才租房补贴或人才公寓配租等方面均有需求。

该企业在创新*的临床I、II、III期研究及注册、获得批件以及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等方面都希望得到区**的持续支持并提供相应服务。

目前项目方与我镇初定于9月3日上午举行落户签约仪式,拟邀请区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附件:签约仪式议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康方生物十大股东(谁是第一大股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