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银亿停牌原因?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12.1条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2号——停复牌业务》第一条、第五条、第十条的规定,由于公司管理人正在筹备银亿股份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组会议,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自2020年12月7日开市起停牌5个交易日。
银亿集团旗下产业?
银亿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高端制造、能源、新材料、房地产开发和国内外贸易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旗下产业有银亿股份、河池化工和康强电子三家A股上市公司。2018年列中国500强第215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8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1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银亿集团有海内外员工1.6万名,拥有一批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并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平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最佳雇主”、“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ST兰光盾为什么换成000981银亿股份?
资产重组,原来的兰光的资产和负债全部剥离,注入银亿的资产。也就是银亿借兰光的壳上市了。祝投资顺利。
天风证券并购重组方案设计做得怎么样来自?
天风证券并购融资从2011年就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比如其担任独立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项目“银亿股份收购邦奇集团”就获得了“十佳并购交易”奖。
银亿集团申请破产重整 银亿集团为什么破产原因-手机闽南网
控股股东和控股股东母公司双双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旗下已经ST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当天,几近涨停收盘。这家上市公司是曾经的宁波首富熊续强掌舵的ST银亿(000981.SZ),6月17日上涨4.86%,报收于1.94元/股。
6月17日午间,ST银亿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控股股东银亿控股的《通知书》,银亿集团、银亿控股两家公司已于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就在去年,银亿集团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后将确立“房地产+高端制造业”的双主业模式。6月17日下午,本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银亿方面,均未获得回应。
银亿集团官网介绍到,银亿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国内外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跨国集团。201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创利税40多亿元。银亿集团列中国500强第215位,中国服务业百强第8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1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银亿集团是从房地产起家,也是房地产百强企业之一。
银亿创始人熊续强在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财富达到295亿元,位列第95名,是宁波首富。
《华夏时报》记者查询ST银亿2019年度一季报,前十大股东中,宁波圣洲投资有限公司、银亿控股、熊基凯、**银亿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银亿股份22.91%、19.34%、17.67%、11.95%,合计为71.87%,其分别质押8.9亿股、冻结7.11亿股、质押7.12亿股、质押4.8亿股,合计质押率高达98%。
ST银亿在6月17日的午间公告中提到,“2019年以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为妥善解决银亿集团、银亿控股的债务问题,保护广大债权人利益,该两家公司从自身资产情况、负债情况、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均属于可适应市场需要、具有重整价值的企业”,故双方提交了重整申请。
ST银亿也强调,“目前,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尚未收到宁波中院正式的受理裁定书,如果其重整申请被受理,可能会对公司股权结构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受到流动性影响的银亿,早先也传出过要破产的说法,但在周一午间突然坐实此消息,还是有些令人意外。记者当天下午多次多渠道试图联系银亿方面,但均未获得企业回应。
2016年以来,银亿一直在大手笔从事主业之外的收购。
2017年1月,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生产气体发生器生产商美国ARC集团,切入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2017年10月,又并购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制造商比利时邦奇动力总成。同时,将美国ARC和比利时邦奇注入上市公司体内,加快“房地产+汽车高端制造”的转型步伐。这两笔收购花费近百亿巨资。
银亿向《华夏时报》记者给出跨界大手笔并购的说法是——在保持原有房地产板块持续发展的同时,通过国际并购等模式,加速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8年8月28日,银亿股份还拟作价15.83亿元,将银亿控股旗下的艾礼富注入上市公司,其商誉金额高达9.98亿元,占交易标的净资产的65.38%。不过,收购艾礼富的计划因为资金紧张、尚无投资方而在2019年1月折戟。
2018年12月,3亿元的“15银亿01”违约,揭开了银亿股份危*的冰山一角,其大手笔收购埋下的巨额商誉“地雷”逐渐显现。
2018年是银亿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形成“房地产+汽车高端制造”双主业的首年,但上市公司给出的业绩却是营收89.7亿元,同比下降29.4%;亏损5.73亿元,同比下降136%。
记者注意到,银亿股份2018年底商誉总额70.7亿元,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共计13.5亿元,其中对宁波昊圣(间接持有美国ARC)和东方亿圣(间接持有比利时邦奇)的商誉减值约为10.3亿元。
在巨额商誉压顶、上市公司资金链吃紧的情况下,银亿股份的股价一路下跌,从2018年5月的10.3元高位跌至2019年6月的1.67元,其控股股东也被动减持股票。
“其实上市公司本身资产还是可以的。”有宁波当地较为接近银亿的人士说,大家都搞不懂,好好的银亿突然就流动性紧张了,而且是持续性资金紧张;“破产毕竟是不好的事,所以暂时也就不去打扰他(熊续强)了”。
就在6月11日,ST银亿公告,2019年6月3日起至2019年6月6日收盘,银亿控股的银河证券信用账户累计发生被动减持158万股。本次减持后,银亿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股份29.2亿股(其中信用账户持有公司股份6592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72.55%。(记者徐超)
“宁波首富”梦碎,银亿股份即将执行重组
(文/张志峰编辑/马媛媛)以房地产起家,到晋升为宁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银亿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从跨界汽车制造到申请破产重整,银亿花了三年;如今重组计划制定了两年,终于要进入执行阶段。
6月2日,*ST银亿公告称,法院已裁定银亿股份终止重整程序,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若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如公司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公司将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
可以想见的是,此次重整计划无论能否顺利执行,银亿都恐怕不复当初,连带着集团创立者熊续强的“宁波首富”之名也将成为过去。
简而言之,该重整计划就是增资扩股,不断地扩大公司股本用于支付此前的战占用资金、业绩承诺以及债务。
整个计划的关键是引入了一位第三方重组投资人为集团和上市公司纾困解囊,这位白衣骑士的闯入并非无欲无求,熊续强付出的代价是银亿股份大股东的位置。
在相关股权转增完成后,曾经的控股股东熊续银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28.65%的上市公司股份,而重整投资人将持有29.89%的股份,剩余其他股东持有约25.98%的股份,债权人持有15.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白衣骑士也是宁波本土资本,为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实控人名为叶骥,持股约89.7%,隶属于宁波市产城生态建设集团。在此之前可谓名不见经传,过往投资案例与经营状况并不突出,此次为盘活银亿股份的债务链与日常经营生产,竟一口气投资总报价32亿元。
因此,有传言称其背后是宁波国资,但并未被证实。另一种说法则是,这一动作可能来自浙商郭广昌授意,因为宁波市产城生态建设集团就有复星系持股5%。
不过一切都只是猜测,甚至能否顺利执行该重整方案都是未知之数。
下面本文来复盘一下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熊续强与银亿股份,短短二十余年间从白手起家,到登顶“宁波首富”,再到后来大厦一朝倾覆,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杭州化工学校毕业后,熊续强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市级机关。
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开始展开国有企业减亏、扭亏的工作,熊续强被任命为宁波罐头食品厂的一把手。
当时,宁波罐头厂亏损严重,一年亏损额达两三千万元,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而在熊续强上任一年后,这家老牌国企就创造了“500万元的利润、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的成绩,当时宁波的外贸经济尚未起飞,罐头厂的创汇额占全市创汇总额1/5左右。
不过,熊续强的野心并不在此。在中国城镇化刚起步的1994年,38岁的熊续强选择告别体制,下海经商。
彼时,熊续强敏锐地捕捉到了房地产发展大趋势,组建了银亿集团。1998年,在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之前,银亿接手了宁波众多“烂尾楼”,并进行改造。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熊旭强带领银亿踏上了高速车道,成为宁波当地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商。
2012年4月,银亿集团借壳“ST兰光”成功上市,股票简称定为“银亿股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成为公司主营业务。
尝到资本甜头之后的熊续强开始大手笔投资上市公司。2014年,熊续强斥资3.5亿元入主“徐翔概念股”之一的康强电子;2016年4月,熊续强再耗资8.4亿元获得广西ST河化29.59%股权,晋升为实控人。
彼时,坐拥3家A股上市的熊续强十分得意。在2018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上,熊续强以295亿元的身价排名第95位,被称为“宁波首富”。
以房地产起家,晋升宁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银亿用了二十余年时间,而从跨界汽车制造到申请破产重整,银亿却只花了三年。
2016年,熊续强开启转型之路,将以房地产为单一主业的上市公司银亿股份转型为“房地产+高端制造”双主业的综合性公司。
当年,银亿集团一口气花了120亿元收购了三家行业领先地位的国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并将其中两家注入银亿股份。
造车计划的实施速度的确惊人。银亿股份的财报显示,2016年,来自汽车零部件的营收就已超过总营收的30%;到了2017年,汽车业务营收甚至超过了房地产业务,占据总营收的60%左右。
熊续强曾谈到:“以前,很多宁波人住的是银亿建的房子。而以后,银亿的产品有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宁波人开的汽车里面。”他认为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轻量化、智能化和电动化将成为主流,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一趋势。
不过,伴随着集团造车业务一同飞速增长的,是巨额的资金需求。
一方面,银亿股份选择牺牲当时已颇具规模的房地产业务,毅然将大量资金注入造车业务之中;另一方面,熊续强开始大幅举债并质押大股东股权来填充其造车梦。
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银亿股份前十大股东中,宁波圣洲投资有限公司、银亿控股、熊基凯、**银亿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共持有银亿股份71.87%的股权,合计质押率高达98%。
同年4月30日,银亿股份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5月6日,公司开市起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正式由“银亿股份”变更为“ST银亿”。
此外,银亿股份披露了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况。多项关联交易显示,全资子公司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未经过内部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支付数十亿收购款。截至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累计余额约为22.4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4.91%。
据了解,银亿股份及其关联方偿还的占用资金都相继转入了银亿集团汽车产业的比利时邦奇集团。
如今,在政策与资本共同的推动下,蔚来、小鹏、理想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中飞上了天,熊续强或许会感叹“造车不逢时”。
据2018年11月银亿股份发布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修订稿)》,截至2018年3月,银亿控股总资产为578.15亿元,总负债428.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16%。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分析认为,这一负债率本身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并不算高,但银亿股份早已不能称之为房地产企业了。对于规模本就不大的企业来说,地产业务要想存活,资金链本就紧张,更遑论同时兼顾汽车类的重资产投资,因此银亿股份深陷债务困境并不意外。
严跃进指出,其他想要转型的房企都是一步步慢慢来,通过“卖子输血”,来保障自身财务健康;而银亿股份因为跨界造车的步子太大,当巨额债务压身之时,仅剩的房地产项目已显然已供不上“血”了。
事实上,早在银亿股份开始造车之初,资本市场对此就不甚看好。
纵观企业上市以来的股价变动,原本始终不断攀升的股价也最终止步在2016年8月,最高点达到12.93元,此后便再也止不住下跌的颓势。
时至2018年5月,银亿股份的债务危机陡然爆发,股价从当时的10.3元一路暴跌至2019年6申请破产重组时的1.72元,整体跌幅高达84%,市值蒸发逾400亿元。
近日,或许受到即将执行重组计划的激励,心灰意冷多时的股市略有反弹,报价2元左右。
2020年年报显示,*ST银亿的营收比例中房产销售与汽车零部件已基本持平,而企业主营业务类别早已调整为后者。
或许在新能源之风大起的当下,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ST银亿仍有不少可以挖掘的价值,但恐怕早已不再是熊续强的舞台。
黑化的“白衣骑士”:破产重整这条路,没有车企知道将走向何方|经观汽车
摘要:对于在破产边缘的企业来说,重整被视为它们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如果白衣骑士“给力”,企业或将重获新生,而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则将关乎生死。
文|周菊
在3个月内连发9份公告仍未完成投资款的催收后,银亿股份觉得不能再等了。4月2日,银亿股份再发最新公告,指出截至3月31日,公司重整投资人梓禾瑾芯累计支付15亿元,还有约17亿元迟迟未支付,而按照此前协议这些款项本应在去年底支付。在最新公告中,银亿股份首次用“严重违约”字眼,并直接指出管理人将有权更换重整投资人。银亿股份与其“白衣骑士”梓禾瑾芯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关于进展我们前几天刚发过公告,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进展,如果有了我们会发公告的。”4月7日,银亿股份董秘办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但对于记者询问是否是继续等还是会更换重整投资人并研究新的重整方案,其表示目前没有可对外透露的消息。
4月7日,在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梓禾瑾芯,并询问为何对银亿股份剩余款项逾期未到账时,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回应称,“我不方便透露,关注(银亿股份)后续公告吧,你也可以咨询一下他们的董秘或者是管理层。”
银亿股份全称银亿股份有限公司,是银亿集团通过银亿控股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银亿集团的创始人熊续强是曾经的“宁波首富”,公司以房地产业务起家,后在2016年以120亿元收购三大外资零部件公司进入汽车业,但因财务状况恶化于2019年6月申请破产重整。去年10月,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梓禾瑾芯)成为银亿股份重整投资人,后者以32亿元的投资报价成为银亿的“白衣骑士”。但随后梓禾瑾芯的投资款却到位迟缓,截至目前逾期三个月仍有超一半款项未支付。
为何梓禾瑾芯未能按时履约?是公司实力不足无法筹齐款项,还是其对银亿股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业务前景判断有变?在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投资界人士及行业分析人士均表示,由于梓禾瑾芯背景及主营业务不明晰,对于这次重整遇阻的原因不好判断。资料显示,梓禾瑾芯成立于2020年8月,是一家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目前处于融资阶段,暂未开展具体生产经营业务。另有报道称梓禾瑾芯实控人叶骥与银亿股份的老股东在权益方面存在争议,但对此,梓禾瑾芯人士在4月7日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便对外透露。
对于在破产边缘的企业来说,重整被视为它们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如果白衣骑士“给力”,企业或将重获新生,而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则将关乎生死。基于此,重整投资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边缘企业接下来的命运。银亿股份的重整不顺则只是行业重整的一个缩影,而随着竞争激烈导致破产重整增多,边缘企业如何把握自己的第二次生存机会至关重要。
同样重整不同命运
截至发稿,银亿股份尚未发布关于公司重整新进展的消息。无论原因为何,重整投资人的投资逾期未支付无疑在消磨银亿股份重组的“黄金期”。一个可能是,如果接下来梓禾瑾芯的投资款仍不能尽快到账,银亿股份很有可能将重新再退回到半年多前遴选投资人的阶段,同时也面临更多的风险和变数。此前银亿股份表示,在选定梓禾瑾芯作为重整投资人的同时,已选出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PunchMotiveInternationalNV(比利时邦志动力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投资体、宁波合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备选的公司重整投资人。
与银亿一样,曾经的汽车经销商巨头庞大汽车的重整过程也并不顺利,其中一大体现也是重整投资人的增持资金延迟到位。资料显示,2020年12月2日,上交所曾发布对庞大重整方的批评公告,原因是其增持计划在多次延期后,仍未按照公告完成。直到2020年4月29日,重整投资人才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完成增持计划下限的79.92%。
且在重整后的这一年时间中,庞大在经营上也没有太大的亮点,而是在频繁地变卖资产。去年12月,在短短10天内,庞大集团以三次处置资产的方式获得转让款共计6.34亿元,给公司带来的收益超3.5亿元,并借此带动2020年利润大幅增长,其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为6亿元至7.5亿元,与其2020年业绩承诺盈利7亿元非常接近。
尽管变卖资产可能基于公司的“瘦身”战略,但重整投资人入驻后这样的卖资产速度还是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这被解读为是其希望以资产变现的方式来达到业绩对赌的承诺。根据庞大集团重整计划的规定,重整投资人承诺庞大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或2020年、2021年、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5亿元。意味着接下来的两年,庞大汽车的业绩压力会更大,但通过卖资产的方式完成业绩目标还能持续多久将是个问题。
庞大汽车曾经是汽车经销商巨头,后因银行抽贷导致欠款无法偿还在2019年被债权方提出重整申请,当年底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元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国民运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宣布组成联合体,成为庞大集团重整意向投资人。
不过也有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如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在引入重整投资人常德中兴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后,公司在去年8月更名为保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保力新”。坚瑞沃能表示,经过破产重整,公司已彻底解脱了以往债务的桎梏,资产状况、资产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其股价也一度收益重整飙升。不过2020年,其业绩预告仍显示为亏损1.7-2.08亿元,业绩恢复尚待时日。
此前走到破产边缘的力帆汽车,在重整后也发布了2020年预计盈利的报告。其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亿元-0.8亿元。而在2019年其亏损近50亿元。力帆表示扭亏为盈的最大原因是重整投资人为公司引入新产业、新业务,目前,力帆在被吉利重整后,量产吉利品牌的枫叶80V。此外2020年还有100亿元左右的重整收益。力帆汽车公告显示,力帆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已全部偿还,债务已偿还超过50%,发展势头向好。
十字路口
为什么同样是破产重整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纵观业内,重整投资人的选择似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不少跨界资本对汽车业展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可能造成一部分资本盲目进入,而这给破产重整企业带来更多被接盘机会的同时,也考验着管理人对重整投资人的甄选能力。
比如在重整投资上一波三折的银亿股份,包括梓禾瑾芯以及两个备选投资人,均属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汽车行业的投资经验不详。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实力则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梓禾瑾芯的违约,就有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对梓禾瑾芯的资金能力提出疑问。“为什么不选其它两家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偏偏选个连拿初期资金都像挤牙膏似的没实力的公司?”此外,庞大汽车的重整“三剑客”也属于投资管理公司,在汽车行业领域没有太多的运作经验。
反观在重整后走得比好的企业,均引进了具有汽车行业背景的投资人。如吉利重整力帆,被认为是吉利看中了力帆在换电等方面的布*,能够将力帆的优势与自身的业务进行快速融合,使得力帆得以在短时间内脱离破产危机。据悉目前多位吉利干将入驻力帆股份董事会。
同样重整后较快找到节奏的坚瑞沃能,其重整投资人常德中兴虽然也是资金管理和投资公司,但资料显示常德中兴实际控制人为高保清,而高保清拥有多年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经验,对坚瑞沃能的动力电池业务整合优化可能有比较大的帮助,这可能也是坚瑞沃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公司重整后的战略规划的原因之一。
地方**参与重整则是另一个可能。如北汽银翔,其已在2月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且其重整可能会引入重庆国资成为其大股东,即重整后的北汽银翔将属于国有企业。而这种地方**式的“兜底”式重整,能否让边缘企业走得更好有待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下,多个地方**引入汽车项目,但如今经营状况不善,面临破产风险,地方**的压力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随着竞争加剧,当前正处在破产重整阶段的汽车还有不少。对于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上他们来说,对重整投资人的选择可能将决定着接下来的走向,这充满着不确定性。
长江汽车是今年宣布破产重整的企业之一。似乎多方资本对长江汽车的重整有兴趣,今年早些时候,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长江汽车目前的意向重整投资人已有近10家左右。对此,经济观察报在4月7日致电长江汽车破产清算管理人,“现在不方便透露,还没有明确。”关于进展其表示不方便对外透露,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而对于此前说的已经有10家意向投资人的情况,其依然表示不方便对外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长江汽车招募要求,其提出鼓励从事整车制造行业或上下游行业、与长江汽车公司具有产业协同性的意向投资人参加。可见长江汽车已经意识到重整投资人在行业专业方面的重要性。2016年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长江汽车出现资金紧张问题。
处在招募重整投资人阶段的众泰汽车,日前也被有关意向投资方的传闻包围,其中包括宝能、蔚来等等。但在4月6日,众泰汽车在发布公告中对此进行了辟谣。其表示,经过公司预重整管理人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核实,特斯拉、小米、蔚来和宝能均不是其投资人,也不存在有过商谈或者签订合作协议的情形。且首次公布了两个意向投资者,分别是上海智阳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南致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者均为投资管理公司,汽车投资经验不详。
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处在申报债权等重整前期阶段,比如经销商润东汽车等,消息显示,润东汽车将在4月20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