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股票几毛一股的他们会不会被作废出市?
现在A股没有几毛一股的股票,最低也是2元左右了。
之前有一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结果退市了。港股就有几毛的股票,几分的股票也不少,被称之为仙股。A股不存在这个情况,因为只要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就得退市。警惕!这两家仙股或将退市
老揭辣评:
结构性行情越来越明显了,股王茅台不断刷出新高,一批仙股(股价低于1元)不断刷出新低。我刚翻了下,目前已经有13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低于1元。今天,大部分都跌停。
其中要警惕的是,*ST美都,神雾环保,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股票面值1元,将被终止上市。
以往低价股(大部分都是垃圾股)还可以炒作一番,譬如我记得十几年前的大牛市,市场就喊出过消灭5元股,消灭10元股这样的口号。而低价股的炒作,也曾被预示着是市场走牛的信号。
还有ST股,以前每一年,总会借着摘帽炒一波。而ST也多有重组概念,也有很多资金炒重组。甚至以前还有ST大王,只投ST。我知道有一位曾经很出名的明星基金经理,就是靠投资ST股出名的,但这几年没什么声音了。
可见,这些招式都是过去式了。特定阶段产生的特定招式,在资本市场成熟的过程中,很可能演变成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最终,我们要回归到投资的本源,无论你是价值派还是成长派,选择好赛道,选择优秀的行业和公司。
今日两市震荡调整,上证指数依然面临年线压力,银行股一度异动,想拉指数,但2900点整数关口未能站上。
创业板指数午后杀跌,前期走牛的强势股大跌,有资金获利了解迹象明显。
昨天已经说过,注意会议之后,市场可能会回归震荡主旋律,个股之间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
早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百亿级别的私募,在大规模调研5G、半导体公司。近期半导体行业也再次活跃,4月初至今已经反弹了26%。
上周末,华为被老美卡脖子,半导体国产替代更加迫切。半导体周一高开低走,周二又长阳反包,今日震荡回调。
那么问题来了,半导体行业还能关注吗?还有哪些机遇?
今晚,19:00,老揭来一场直播,这次我们的视频团队帮我搭建了老揭直播室,对话国泰基金量化事业部总监梁杏,跟我们一起聊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机遇”
我依稀还记得,去年12月初,我在十年定投成长组合新增配的国泰CES半导体行业ETF联接,正是由梁总量化团队旗下的产品,最高累计涨幅高达80%。
2月4日,十年定投成长组合再次发车,大跌大买,加仓梁总的半导体,截至2月25日获利了解,一个月不到涨幅40%。
如今,半导体行业关注度再次提升,很多持有人也关心,半导体还值不值得再关注?怎么看半导体的高估值?半导体还有哪些机遇?今晚,我将与梁杏进行交流,各位持有人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补充。
友情提示:此次直播,会有奖品抽取环节,请各位看官积极参与,祝君中奖!
=========
昨晚无意发现了一个基金组合排名榜,近一年来看,我们的十年定投成长组合暂时排名第一,恭喜各位持有人。
当然,看短期一年不能说明什么,我希望时间再长一些,有近三年涨跌幅,近五年涨跌幅,到时候再来看看咋们的十年定投成长处于什么位置。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一切能力,最终也是用净值说话,希望十年定投成长组合能给各位持有人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老揭我也将继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与各位持有人继续共同进退。
十年定投成长组合最新持有(按我自己的持仓比例排名):
医*医疗(生物)+汽车(新能源+智能)+传媒+黄金+地产+科技+500增强+大消费
老揭十年定投成长组合最新净值(2020-5-19):1.3403
恳请大家顺手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只需点一下即可,您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仙股退市不可不知
更多陈年酒,更高绵柔度。洋河蓝色经典新版海之蓝天之蓝邀您品鉴
何为仙股?
仙股就是指其价格已经低于1元,因此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在美国股市上如果股票的价格长期低于某一价格就会被摘牌。在大陆是指低于1元的股票。在香港是指低于1角的股票。
关于仙股的国内新规: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即1元),深交所有权终止其继续上市。
另外,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出现股价低于票面价值情形的,公司应当在事实发生的次一交易日披露。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自公告之日起停牌,深圳证券交易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近期将被退市的仙股是哪只:
谁又因中弘股份的退市而被坑:
是否可以投资仙股?
建议大家不要购买仙股,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有退市的风险。
又一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巨额债务压顶,而即将退市。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何避免买入业绩不良的股票呢?
大家要学会看财务报表。以后会慢慢和大家分享,如何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想和小编我一起投资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知识星球: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
一生投资谈:专注于房产投资、新闻资讯、征婚咨询
一生资讯:股票投资
更多精彩文章:
全国公布最低工资,你的收入如何呢?
你还敢买股票吗?
10月,个税调整后影响几何?
美元汇率
当今的经济形势
除了投资还有美食
十月之后,中国楼市将遇冷静期
九月已过,全国各地楼市表现如何?
关于房价与违约
看图说话——中美股市对比
先创业先买房?
人生中的第一套房至关重要
中国房产即将迎来四浪时代
哪些小区才是天津最热卖的小区?
到底哪座城市成就了金九银十的楼市呢?
美股的退市机制严来自格,难道没有仙股吗?
仙骨即使有在美国也不值钱。人家是价值投资,我们是投机或是赌博投资人情利益投资
香港的股票退市机制或条件是怎么样的?
香港没有退市机制,一般情况下都是公司自己申请退市。据传,香港交易所正在研究"仙股"退市机制 ,但是由于香港上市小企业太多,也是受到了多方的反对. 所以现在是没有的
ST长油会退市吗?实际控制人是:国家资产监督委员会。国家会让它退市吗?
退市长油再度一字跌停因连续四年亏损而触及退市红线,4月11日,*st长油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的决定,成为首家退市央企。公司股票在4月2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证券简称变成“退市长油”。退市长油如今仅剩下27个交易日,之后就将转入场外市场,因此绝大多数资金都将选择卖出,股价压力可想而知。按照当前收盘价1.19元估算,仅需再出现2个跌停,退市长油就将跌破1元大关,成为近年来a股罕有的“仙股”。(退市整理)二级市场走势:该股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跌停,短期宜回避。
“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三年记!大战国际空头,玩转高股息,豪赌仙股,4000亿南向资金:江湖夜雨十年灯
风云君相信,2023年可能不仅是港股大熊市告一段落,还可能是内地资金夺取香江定价权的重要一年。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恒生指数从21,000点附近,一鼓作气拉升到31,000多点,行情非常火爆。
据统计,从2020年12月下旬到2021年2月,几乎每天都出现大规模地净买入。
彼时,港股的多只权重股,如腾讯控股(0700.HK),阿里巴巴-SW(09988.HK),美团-W(03690.HK)、小米集团-W(01810.HK)等,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2021年1月19日,某券商召开大型投资策略电话会议,标题就是那句一度沦为“笑柄”的口号——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
这场会议的标题,能看作是当时港股牛市发展至最癫狂的象征。
从2021年2月下旬至2022年10月末,恒生指数下跌至15,000点以下,区间暴跌51.5%,无数投资者被惨埋在这一轮又一轮的下跌中,惶惶不可终日。
从2022年初至10月末,南向资金开启了遥遥无期的抄底,10个月累计净买入了2,816亿人民币,期间恒生指数暴跌了36%。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抄底港股的投资者深切体会到了当年陆游写下这首诗的心态。
11月初,由于国内防疫政策调整和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见顶,港股的反弹如期而至。
短短3个月恒生指数就反弹了52.6%,回升至22,700点附近,即2022年3-6月的震荡平台,深套其中的资金终于回了一口血。
随着反弹开启,南向资金乘胜追击。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23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047.7亿人民币。
下表为截至今年3月23日,南向资金持有市值的前20名。
腾讯控股一家独大,南向持有市值达3,402.3亿。另有中国移动(600941)(00941.HK)、建设银行(00939.HK)和汇丰控股(00005.HK),均在千亿规模以上。
这一篇文章将从南向资金的流向出发,看看2022年至今,这批投资者是如何熬过这轮港股熊市。
(注意,南向资金所有数据更新至本文成文之日,即2023年3月23日,后续数据变动不纳入分析范围内。如无特别注明,货币单位默认为港元。)
国际空头的“屠龙”之战:腾讯控股会战01墙倒众人推
港股市场空头炮火最猛烈的战场是互联网板块,全*博弈的焦点莫过于腾讯控股。
在港交所的资讯科技业中,有45家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南向资金合计持有市值达5,866.8亿,占南向资金总持股市值(2.35万亿)的25%,即四分之一的资金配置在互联网行业。
其中,腾讯控股一家占整个板块的市值比例达58%,因而其股价表现对整个板块乃至港股市场至关重要。
其股价从2021年2月的最高位约726元,一路下挫至2022年10月末的180元附近,中间基本没有像样的反弹,跌幅高达75.2%。
这其中既有全世界美元回流美联储、导致港股市场大跌,也有互联网行业的整顿调整、自身业绩增长乏力等因素。而从交易的角度看,腾讯的控股股东Naspers是影响最大的空头。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Naspers为了回购自家和旗下投资公司Prosus的股份,在2022年7-11月,累计减持7,980万股,预估套现超200亿元,12月再度抛售99.3万股,套现3.2亿元,持股比例从28.8%下降至26.99%。
墙倒众人推,在Naspers的影响下,外资机构的减持规模更为惊人。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共有1,097家机构持有腾讯控股,持股比例高达55.2%。
随着股价的下跌,外资机构不断抛售,季度机构持股比例持续下滑。
截至2022年10月1日,持有腾讯的外资机构缩小至86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49.6%,即减持了5.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Naspers当期减持力度。
根据数据显示,从2022年初至今,腾讯控股的卖空股数日平均值为421.8万股,卖空金额平均为14.9亿元。
做空腾讯的高峰期基本在2022年的5-8月,其中5月31日卖空股数达到1,735万股,金额达62.7亿。
有小伙伴可能会觉得,这个金额相比腾讯庞大的市值来说微不足道,但市值不代表每天的成交额大。
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这轮大跌中,腾讯的日平均交易额约为113亿元,62.7亿的做空金额已经超过交易金额的一半了。
另外,在Naspers宣布减持腾讯当天,卖空股数突然跃升至1,445.1万股,股价4天累计下跌超7%,做空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而苦苦支撑的做多力量,自然就是腾讯自己和南向资金了。
为了稳定自家公司的股价,财大气粗的腾讯控股自2021年8月起回购股权,2021年共回购了558.2万股,回购金额达26亿。
而在2022年,为了对冲机构和大股东减持带来的冲击,腾讯从开年第一天一直回购至最后一天,全年回购了1.06亿股,回购金额高达334.4亿。
这比Naspers减持的股份还多,不夸张的说,基本上大股东带人卖多少就接多少。
在2023年1月,腾讯在股价上涨中继续回购了785万股,金额为28.7亿。
在2021年1月初,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仅4.4%,在最后一轮冲高中追涨杀跌,比例上升至6.3%。
随后股价步入漫漫熊途,之前追高的热钱,陆续在2021年6-8月割肉。
在股价下跌至350元时,南向资金开始抄底,在2022年10月跌破250元时加速抄底,股价最后在180元才触底反弹,此时持股比例已上升至8.5%,相比2021年初提高了4.1个百分点。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南向资金与外资机构进行了一轮筹码大交换。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A股投资者与外资机构的拉锯战中,国内无数散户也一路高喊口号“350元的腾讯性价比高!”、“300元的腾讯是铁底!”、“250元的腾讯这辈子都见不到第二回!”。
借道各种ETF抄底香港互联网公司,惨遭套牢,但既已放出狠话,散户们省吃俭用、咬牙切齿也要继续加仓。
以易方达的中概互联网ETF(513050.OF)为例,该基金的总份额从2021年初的40.8亿份,一路飙升至2022年Q4的356.2亿份,增幅高达7.7倍。
(来源:Choice数据。制图:市值风云APP)
而嘉实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159607.OF)的总份额,在2022年同样出现翻倍增长。
随后,腾讯控股的股价开始暴力拉升,南向资金一路加仓,助推腾讯股价实现翻倍,目前南向资金的持仓比例达9.5%。
如果实行金字塔式定投抄底的话,这轮上涨可能会让部分投资者解套。
以快手-W(1024.HK)为例,在快手的股价从100元以上逐渐下跌至32元的过程中,南向资金大力支持,持股比例从0一路上升至11.2%。
(制图:市值风云APP)
或者说,正是有国内投资者上不封顶的“弹*”支援,港股互联网板块才不至于被国际空头打趴下。
有意思的是,除了抄底互联网板块,一小部分南向资金还偏好抄底仙股,风云君称其为“彩票型抄底”。
鼎丰集团汽车(6878.HK)主要从事汽车电商和金融服务等业务,2022年末港股市值为106.7亿元。
但在今年1月3日,该公司**吴志忠所持有的1.51亿股、及EverUltimateLimited(由吴先生最终控制的公司)所持有的1.63亿股,被强制出售。
此举直接导致公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崩盘,股价当天暴跌85.5%,第二天继续大跌28%,股价从1.48元锐减至0.15元,市值仅剩10.8亿元,近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在下跌前一日,南向资金共持有3,547.8万股,持股市值5,250.7万元,占流通股比0.49%。
在1月5日,南向资金大幅买入4.45亿股,按照0.15元/股计算,买入金额达6,859.3万元,股权占比上升至6.67%。
与此同时,根据iFind和数据显示,大股东洪明显等一众高管大肆减持。
短短数日,洪明显的持股比例就从41.8%锐减至18.2%。原本持有11亿股(16.2%)的吴志忠和丁培姗,也在1月份全部套现离场。
随后,1月9日,南向资金再度加仓26亿股,买入金额约达6.3亿元,持股占比再度飙升至42.7%。
截至3月23日,鼎丰集团汽车的股价为0.17元,1月9日买入的南向资金全部亏损近30%。
考虑到即使大股东减持至约18%的股权后,仍未出现实控人变更的类似公告,这持股占比超40%的南向资金,大概率基本由散户构成。
从结果来看,正是有南向资金的掩护,这些重要股东才撤退得这么顺利,否则股价还会出现大幅回落。
国美零售(0493.HK)在黄光裕出狱后步入漫漫熊途,从2021年2月的最高价2.55元,一直下跌至目前约0.13元,跌幅高达95%,市值仅剩51.3亿。
而自2021年10月起,南向资金开始加速抄底,越跌越买,持股占比从原来的9.83%,一路加仓至2023年初的51.9%,最新仍持有49.3%的股权。
2022年四季度,南向资金流入速度明显加快,持股占比从9月末的29.1%,上升至12月末的48.4%。
从股价走势看,国美零售的股价在南向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确实出现企稳迹象并维持区间震荡,但相当大一部分的南向资金均已套牢。
根据风云君整理,南向资金在过去一年抄底了不少港股,与2022年1月末相比,南向资金持仓比例增加超9个百分点的有以下个股:
这些公司主要属于金融服务、生物制*、房地产和物业板块,股价出现至少60%的跌幅,且股价大多跌至1元以下。
风云君估计,抄底这些公司的投机者,是把这些公司当做一张彩票。每股就几毛钱,买上几百块,万一翻身就能获得数倍收益,即使亏到退市也没几个钱,毫无心理负担。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赌上身家。
但结果是,由于这样操作的投机者太多,以至于形成群体性抄底行为,给了持股比例很大的重要股东逃命的机会。
当然,不是所有南向资金都选择苦哈哈地抄底。不少港股在2022年至今的大涨中,都有南向资金的深度参与。
下表为2022年初至今年3月23日,股价涨幅超30%,且南向资金持股占比增加至少5个百分点的公司,有不少是国企。
东方甄选(1797.HK,前身是新东方在线)的走势最为惊人,涨幅高达5.4倍。
主要原因是2022年下半年,东方甄选直播间和董宇辉的爆火,使新东方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带动了股价上涨。
而从操作上看,早在东方甄选2021年8月股价见底后,南向资金就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买入,持股比例从12.9%缓慢增长至18.7%。
东方甄选直播间的爆火出圈,发生在去年6月9日,接下来5天股价暴涨5.4倍。
南向资金后知后觉,直到上涨第4-5天,才匆忙高位加仓7,242.7万股,持股占比上升至25.7%,随即在高位短期套牢。
而在东方甄选随后5个月的上涨中,南向资金的操作手法基本是逢高离场,在1月的高位小幅减持至23.6%。
当然,这部分南向资金不懂见好就收的结果,就是近期遭遇股价腰斩。
中远海能(600026)(1138.HK)是2022年另一只大牛股,该公司隶属中远海运集团,专注油品和LNG运输。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远海能拥有、控制油轮160艘,累计2,350万DWT,其中自有154艘,运力合计约2,200万DWT,为全球最大油船船东;自有VLCC49艘,运力合计约1,500万DWT,全球排名第二。
中远海能的股价,从2022年2月初的2.9元,一路上涨至今年3月10日9.57元,涨幅达2.3倍。
中远海能(600026.SH)同样在A股上市,而且A股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均明显高于港股,2022年10月份就上涨至本轮行情的最高位21元/股,涨幅接近3倍。
不过,或许考虑到港股相对A股有长期的大幅折价,中远海能目前A股比H股溢价约85%,很多注重性价比的投资者更愿意选择买H股。
南向资金是中远海能本轮大涨的主要推手,持股占比从不及20%,一路买到目前的60.4%,持有市值高达67.4亿元。
由于A股对H股大幅溢价,许多内地投资者买港股的目的,就是想吃高分红。
一般来说,能稳定高分红的公司基本是各传统行业的龙头,具有主营业务稳定、盈利能力良好、经营性现金流充足又没有大额资本开支等特征,且很大一部分是国企。
这些公司大多数市值较大,在国内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不在少数,容易被A股投资者接受。
风云君看过不少内地投资者写的投资港股策略,其中摆在第一位的经常是高分红策略,优点主要包含门槛低、简单、逐步积累和红利再投资等。
根据风云君统计,2019-2021年,股息率均超4%、且目前有南向资金持股的港股公司,有151家。
下表列举3年平均股息率超7%,南向资金持股占比超1%的公司:
地产建筑是这3年分红最狠的行业,但考虑到地产行业在2022年基本面连环爆雷后,基本上无法再稳定高分红,过去的分红率无法作为参考,因此该列表已经剔除地产建筑业。
由于港股普遍对A股折价,农业银行(01288.HK)、中国银行(03988.HK)、交通银行(03328.HK)等银行股的平均股息率均在7%以上,在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前提下,投资银行H股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兖矿能源(600188)(01171.HK)不仅在2022年股价涨得好,连此前3年的平均股息率都达到20.8%。
中国神华(601088)(01088.HK)的平均股息率达11.7%,中海油(00883.HK)、中石化(00386.HK)的股息率也达到8%以上。
根据风云君统计,自2022年初至今年3月23日,恒生指数下跌约14.3%,而这151家公司(包含房产建筑业)同期跌幅算术平均值为9.2%。
如果剔除掉房产建筑业,103家公司同期涨幅算术平均值为0.9%,大幅跑赢恒生指数。
而对于一些股价下跌、但基本面没出现大问题的高股息公司,南向资金的反应大多是抄底。
其中,跌幅最大的海通国际(00665.HK)、中国动向(03818.HK)和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HK),均获得南向资金超3个百分点的增持,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HK)的增持幅度达4.6个百分点。
但总体来看,以吃高分红为主要目的的南向资金,持有这些公司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吃分红最重要的是持仓长期稳定,不会被短期的大幅波动所吓住,股价大跌反而是在创造加仓机会。
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这类投资者就能一直持有下去,最多通过量化和人工,做小幅度的高抛低吸。
A股投机者估计看不上这种策略,觉得这种策略太死板,不追热点,不能一夜暴富。
但实际上,这种“佛系”的高分红策略,其实才是南向资金的重要投资策略。
根据风云君统计,目前南向资金持有的这151家公司,合计市值高达6,873.8亿元,占其持有港股总市值(2.35万亿)的29.3%。
从更宏大的角度来看,这些能持续给予股东高股息的公司,才是香港股市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定海神针。
而投资这些高股息公司的投资者群体,才是夺取香江定价权的主要力量。
他们相信中国的未来,相信公司的投资价值,不为一时的大跌所迷惑,敢于在市场风浪中重仓甚至加仓。
近30%的南向资金投资高股息公司,25%的资金重仓互联网板块,基本构成了南向资金在港股的“基本盘”。
一个市场是否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体现在是否能给予拥有不同风格、理念的投资者生存的土壤,使其能在市场的不同阶段赚到钱。
港股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坚定看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云计算的投资者,重仓互联网和通信板块;
而做右侧趋势的投机者,能看到东方甄选等股票的发财机会。
2022年初至今,面对港股大熊市,南向资金仍坚定地净流入近4,000亿元。这足以说明,港股优质资产对内地资金的吸引力非常大。
风云君相信,2023年可能不仅是港股大熊市告一段落,还可能是内地资金夺取香江定价权的重要一年。
收到退市警告!从市值千亿到沦为“仙股”,逸仙电商还有未来吗?
收到退市警告!从市值千亿到沦为“仙股”,逸仙电商还有未来吗?
4月12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公告称,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关于其美国存托股票(ADS)的交易价格表现低于合规标准通知。
根据纽交所规定(802.01C),如果一支股票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则被视为低于合规标准,会收到警示函。而收到通知后,公司必须在六个月内让其股价和平均股价回升至1美元以上,否则纽交所将启动停牌和退市程序。
这就意味着,逸仙电商若接下来6个月内其股价和平均股价回升至1美元以上的话,将要面临退市。
作为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上市前一年估值翻了四倍;上市后,2021年市值一度超过千亿人民币,成为国内美妆圈的“神话”。然而,仅一年过去,逸仙电商不仅跌成“仙股”,还面临退市风险。
一、营收增长失速,源于“入不敷出”的营销费用?
粗算一下,逸仙电商,从国内首个市值破千亿美妆公司的“神话”,到沦为“仙股”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前前后后大概也就一年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从“宠儿”到“弃儿”呢?
从财报的数据之中,或许我们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首先,我们从营收端来看,2019年~2021年,逸仙电商的营收分别为30亿元、52亿元和58亿元,呈增长趋势。但从营收增速来看,2019年~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77.1%、72.7%和11.6%,足以可见其营收增速大跌。
而且,2020年~2021年分别净亏损26亿元与15亿元。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是可见,亏损依旧是其主旋律,并且在短期内恐怕难以由亏转盈。或许,这也是其现如今在资本市场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逸仙电商作为国内美妆赛道上的头部玩家却还难以盈利呢?这与其“发家”的模式有关。
我们知道完美日记作为逸仙电商打造的第一个品牌,其火爆程度在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与B站等社交平台上,崛起那几年,几乎属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或许你没有用过,但是你一定见过它的广告、头部达人的推荐和测评。
不过,能够席卷各大社交平台,一定离不开其营销力度。
逸仙电商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在所有主要社交平台上大规模使用KOL,与包括李佳琦在内的近15000个不同知名度的KOL有合作,其中800多个拥有超过100万的粉丝量。
并且,在代言上,不仅启用周迅、吴青峰、欧阳娜娜等知名度广的明星,在那个“秀人时代”,还把目光投向了拥有广大粉丝基础与打CALL购买力的选秀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偶像练习生》的朱正廷、《创作101》李子璇、《青春有你2》的许佳琪和《创造营2019》的焉栩嘉等人气选手,都与之有过商务合作。虽然基本都是短期合作,但是利用节目后偶像流量的峰值,也为完美日记带来一波热潮。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从各大平台KOL、到明星与秀人,如此大的营销力度,也代表了其要付出高昂的营销费用。
从逸仙电商财报所披露,2019年~2021年,其销售与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4.1亿元和40.06亿元;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1.27%、65.20%与68.60%。
并且,从2019年~2021年,逸仙电商的毛利为18.28亿元、33.64亿元与38.99亿元,与之对应的毛利率为63.61%、64.28%和66.76%。从毛利率端来看,逐年增长的毛利率是有利于其盈利的。
但是2020年与2021年,哪怕毛利率大幅度增长,也都低于营销费用占营收比。这也就是说,仅销售与营销费这一项,就把所有的毛利润吞下,而且还有所空缺。这也说明了,仅凭借营销费用的支出,逸仙电商就无盈利的可能性。
并且,对于消费者来说,在2021年、若消费者花100元购买其产品时,其中68.6元都付给了营销广告,也就是品牌溢价,并非产品本身的价值。然而,逸仙电商旗下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一众品牌,值得如此之高的产品溢价吗?
二、国货升维+大牌降维,市场竞争加剧下的“围剿战”?
从品牌价值来说,当下的逸仙电商还撑不起来如此之高的“溢价”。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其核心技术能否被复制。然而,据天眼查APP查得,逸仙电商目前名下有49项专利,其中48项为外观专利,唯一的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是“一个新型化妆粉盒”。
这也就使得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美妆矩阵,很容易被复制与模仿。
而且,完美日记曾以“大牌平替”出圈,既然为“平替”,这部分消费者大概率为了追求性价比;然而,完美日记当下如此之高的溢价,使得小红书、拼多多上出现了一堆完美日记平替,比如国货品牌橘朵、Ukiss悠珂思,平价韩妆TheFaceShop、Holika等等。
这些品牌对于完美日记的“围剿”,无疑抢了逸仙电商部分下沉市场的基本盘。同时,部分消费者面对着完美日记产品,在喜欢色系但质感不符合自身的纠结下,转向了寻求“贵替”。
当然,这也代表了国内美妆行业的趋势,消费者已经不容易被营销所洗脑,开始有了自身的思想与需求,走向了“性价比”与“功效性”的两个极端。
但是,“性价比”需要压低品牌溢价与毛利,更具质感的“功效性”需要大量的研发成本,这都是逸仙电商当下暂时缺失的。
逸仙电商,对于产品研发与升级暂时缺失,不代表其他品牌不在暗自发力。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后起之秀花西子目前有着144个专利,是逸仙电商的2倍多。而且,薇诺娜、自然堂与夸迪背后的母公司贝泰尼、伽蓝和华熙生物截至目前的专利数量分别为151个、364个和354个,都远超于逸仙电商。
这些品牌都是近两年来的大热品牌,2021年双十一花西子在抖音上更是盖过完美日记一头,而薇诺娜以敏感肌护肤、夸迪靠着华熙生物的玻尿酸技术也快速出圈,成为美妆护肤圈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
虽然,逸仙电商也在改变,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3.5%,占营收比2.43%,在国货美妆集团中也属于第一梯队;但是研发与投产之间,还有着不短的距离。而且,对比着国际头部企业,逸仙电商的差距仍旧很大。
在国际美妆品牌上,拿逸仙电商的目标欧莱雅集团来说,欧莱雅集团从一开始就致力于研发,数据显示,其全球范围内拥有着近4000名研发人员,20个各有专攻方向的研发中心,仅2020年欧莱雅研发费用近12亿美元。并且,欧莱雅集团的研发费率稳定维持在3%。
并且,前面所说当前消费者已经不再因“广告而购买”,走向了“效果而复购”的道路上。这对于有着时间与技术沉淀的国际大牌来说,十分友好。尤其是,现在类似于欧莱雅集团等扎根于国内的美妆护肤企业,也走向了营销换业绩的道路上。
就正如去年双十一期间,400元以上彩妆产品整体实现4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雅诗兰黛、YSL等国际高端品牌表现较好。并且,在今年3.8大促期间,哪怕淘系重点彩妆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销售额下降21%,但高端彩妆品牌销量仍保持10%的逆势增长。
可见,当下逸仙电商无疑是内忧外患,不仅要面对着消费者“成分需求”与“质感升级”的浪潮下,一部分国产品牌优先转型带来的用户流失;还要面对着欧莱雅集团等国际大牌拥有着成分上的“降维打击”下的线上营销竞争。
不过,逸仙电商也在逐渐转型,从美妆转向了“美妆+护肤”的道路上,通过收购在不断地扩大自身产品矩阵,越来越像“中国版的欧莱雅”。
据海外媒体报道,2021年3月英国零售商SpaceNK出售旗下批发业务子公司SpaceBrands,获利将近6.87亿人民币,买家便是中国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不过,这个消息暂未有官方信息公布。
但是,近年来,逸仙电商一直都在通过收购来补全自身在美妆护肤行业的版图,去对标欧莱雅从单一品牌走向大集团化。
截至目前,由公开资料显示,逸仙电商旗下已经有了完美日记、小奥汀、完子心选、Galénic法国科兰黎、DR.WU(中国大陆业务)、EveLOM、KevynAucoin、皮克熊和壹安态九大品牌,已经覆盖了从大众到中高端的彩妆和护肤。
这些品牌所造就的矩阵初步形成,也加强了逸仙电商的抗风险能力。
正如,据公开数据显示,逸仙电商的美妆板块中完美日记天猫店去年GMV同比下降29%,小奥汀同比下降59%;但是去年逸仙电商护肤板块全年营收同比增长超360%,占公司总营收由4.0%提升到21.3%,成为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护肤品销量近4900亿,而彩妆仅为1300亿左右,为护肤品的三分之一不到。可见,护肤品市场未来的潜力。
以短期来说,逸仙电商美妆业务的下降与护肤业务的上涨还未达到亏损与盈利相抵消的平衡点;并且,逸仙电商高营销费用的状况仍旧未改良。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亏损仍旧是逸仙电商不可避免的情况。
虽然,逸仙电商业务矩阵从单一走向丰富化、研发费用也逐渐增高,但是,从2021年财报来看,2022年初其现金余额31亿,按照现在的亏损进度依然撑不了几年。并且,逸仙电商还在亏损之中,加快着自身收购的步伐,这就更加使人担忧其未来的财务状况。
不过,现在可以大概率明确的是,不管逸仙电商半年后会不会退市,未来短期内亏损会不会加剧,其都能活下来。或许,对于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逸仙电商来说,活下来就已经代表着成功。毕竟,知道错误了、新方向对了、发力点对了,其他的就要靠时间与经验去累积。
那么,逸仙电商能成为“中国欧莱雅”吗?或许不会,因为欧莱雅只能是欧莱雅,逸仙电商也终将走向自己的道路。
香港股市的仙股会不会某一天就突然停牌或退市了呢!
只要是不符合规定,就有可能停牌或退市。当听说股票出现停牌的时候,股民都是云里雾里的不知怎么办好,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其实,遇到了两种停牌的情况,不用太过忧心,当碰到第三种情况的时候,你一定要留意!那么,让大家明白停牌内容之前,先把今天的牛股名单推荐给大家,抓紧时间,在还没有被删之前,先来领取到手:【绝密】今日3只牛股名单泄露,速领!!!一、股票停牌是什么意思?一般会停多久?股票停牌通俗的解释就是“某一股票临时停止交易”。至于停牌需要持续多长时间,有的股票停牌1小时就恢复了,而有的股票恢复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停牌1000多天以上都是很有可能的,具体还是要分析出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了停牌。二、什么情况下会停牌?股票停牌是好是坏?股票停牌,基本上就是以下三种情况引起的:(1)发布重大事项公司的(业绩)信息披露、重大影响问题澄清、股东大会、股改、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情况。因为重大的事项导致停牌,期间时间不一,肯定是在20个交易日以内。例如我们需要去搞清楚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要用一个小时,其实股东大会基本是一个交易日,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等算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停牌时间会持续好几年。(2)股价波动异常当股价涨跌幅连续出现异常波动,举个例子,深交所有条规定:“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停牌1小时,很多很情况下再十点半都可以恢复交易。(3)公司自身原因根据相关的管理资料规定,公司如果发生涉及造假或者违规交易,将要受到停牌处罚,停牌时间视情况而定。停牌是以上三种状况,(1)(2)两种停牌都是好事,而如果遇到(3)则比较麻烦。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情况可以看出,股票复牌代表利好,例如种利好信号,可以提前预知的话就能够把方案先规划好。拿到了个股票法宝对你大有用处,提醒你哪些股票会停牌、复牌,还有分红等重要信息,每个股民都必备: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轻松把握一手信息即便知道停牌、复牌的日子也是不够的,对个股票好不好,如何布*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三、停牌的股票要怎么操作?有些股票在复牌后大涨大跌都是有可能的,关键看手里的股票成长性怎么样,需要根据手中的资料整理分析出相关的结论。大家要学会沉住气,不乱阵脚,首先要对自己想要买的股票进行深度的解剖。从一个新手的方面来考虑,不会使用其他方法来判断股票的好坏,关于诊股的方法,学姐根据情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方法,尽管你对投资一窍不通,此时一只股票的好坏自己能分析出来:【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好不好?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