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大陆为什么要承认台币(张韶涵的新专辑什么时候发行?)

张韶涵的新专辑什么时候发行?

9月25日11到24日预购10歌10MV《第五季》

在国内换汇合适还是去***直接取新台币划算呢?我看了看,***银行的汇率不怎么样啊。

在***内地,是无法更换台币的,因为***内地还不承认台币的合法地位,所以想要更换,只能到***或者直接到了***,在***的机场可以兑换。按现在的汇率,大概4.62左右吧,在***的各大银行ATM,只要标有“银联”标记,均可用借记卡取现,非常推荐华夏银行卡,取款免手续费,很方便。使用信用卡消费时,一定提醒收费服务生走银联通道,因为走visa或者master是通过美元结算,就是将消费金额转成美元记账,还信用卡时再用人民币购汇还款,会有汇率***失,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用新台币.那有旧台币吗?什么时候换的?

有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被迫把***割让给了***侵略者。***在***设立了“***银行”,发行“***币”,作为***的流通货币,一直使用到1945年抗战胜利。 ***光复后,市面上各种台币、日圆、金元券、银圆等不同货币都在流通,十分混乱。

民国**接收***后,统一了币制,用新发行的、不带有殖民色彩的***银行钞票取代了其它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新台币”。而***统治时期发行的货币就被相应称为“旧台币”了。

***承认新台币吗 - 财梯网

***是承认新台币的。在***,新台币属于外汇外币,民众可以将新台币在在***银行内以相应的比例兑换**民币。而想要将新台币换**民币,只需要携带本人的有效身份证前往银行,填写相关的单据,最后支付现钞就可以完成兑换,亦或者用手机在网上银行办理,更加方便快捷。

新台币是******省于1949年6月15日发行的通用货币,届时由于上海爆发的金融危机带动了***省物价水平急速上涨,旧台币币值骤降,***省民众生活物资严重短缺,所以***省**正式发行新台币以度过此次危机。新台币的基本单位为圆,硬币的面额分别为5、10、20、50圆,而纸币的面额分别为100、200、500、1000、2000圆,1圆等于10角等于100分,但在***最小的交易金额基本为1圆,角与分很少用到。

新台币是啥意思啊?

新台币(货币代码:TWD;货币符号:NT$)是******当***发行的一套法定货币,1949年6月15日起开始发行流通,基本单位为圆(简作元),口语常以块代圆、或毛代角。

杨世光所提的800万新台币的***永居权,真的有吸引力吗?_风闻

2019-07-0300:05

在新*宣布推出自己的大选候选人之前,知名财经节目《57金钱爆》的前主持人杨世光就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发文,暗示这个候选人极有可能就是他。而当2日谜底揭晓时,一切也就不出所料了。

和其他候选人一样,杨世光也在2日新*的记者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政见,主要有3点:

一、杨世光承诺明年若当选520就职当天就把违宪违法的蔡英文抓起来;二、引进大量大陆人才,每年1万人,每人缴纳800万新台币,有***居住权;三、蔡英文对美军事采购案,杨世光打八折,半年时间如果做不到,***负责。

对于大陆民众而言,可能比较有感的就是8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77万的***永居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2日晚的网络直播节目中,首次以新*20***选参选人身份现身的杨世光再次阐释了自己的政见。对于***永居权这一点,他提到,大陆民众想获得这一权利,可以一次性缴纳800万新台币,每年限定1万个名额。不过,杨世光自己也援引大陆智库的报告数据指出,近年来,大陆民众申请其他***或地区的永居权绝对数字是下降的。

一方面是,大陆民众对于移民境外的兴趣大减;另外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内部的真实情况也被传递给了大陆民众,因此在舆论场上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就是,大陆年轻人对***的好感度正日益下降。

所以想问问大家,***永居权真的有吸引力吗?杨世光希望的目标人群是什么?

杨世光,1976年出生,***市人,祖籍山东省高密市,为“外省第三代”,广州中山大学金融学系、台大EMBA财金组,现任东森财经新闻台主播主持人、上海仟和亿财经教育主持人。

***统一台币大陆认吗

不认台币

和平解决统一问题的奇招——用人民币与新台币结算两岸贸易

宗旨:现代文明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文明。***文明的崛起,面临的是从传统科学走向纯科学的历史机遇。本平台致力于推广纯科学,并展示用纯科学解决问题的伟大力量。愿景:让纯科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使命:用纯科学解决一切认知问题。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起就***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涉及2455项产品。这个调查是应2023年3月17日收到***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正式提交的贸易壁垒调查申请书而进行的。调查应在2023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

在调查结束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最为有利?

因过去我们单方面实行对台最大限度的贸易优惠政策,形成了目前每年两岸非常不平衡的贸易格*。***共禁止了2460项大陆产品,而大陆尽最大可能地开放了***输大陆的产品。根据海关总署2023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为3196.78亿美元。其中,大陆从***进口2380.92亿美元;大陆向***出口815.87亿美元。***对大陆贸易顺差为1565.05亿美元。2022年全年,***地区的商品贸易总金额为9071.22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金额为4795.22亿美元;进口4276.00亿美元。总的贸易顺差为519.22亿美元,与前一年的644.14亿美元相比,缩减19.4%。也就是说,扣除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从其他所有地区的贸易是1045.83亿美元的巨额逆差。

大陆长期的单方面惠台政策,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感动台胞对大陆向心力的结果,反而被民进d明独、国民d暗独、******促独等势力完全抵消。甚至于在***政界形成了对大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想——越是闹***,越是让大陆难受,才能争取到更多贸易优惠的思维定式。造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目前没有任何左右***的法治权、经济权力,也没有任何舆论左右力。在这种情况下的单纯贸易优惠政策,只能任由***单方面去解读和操弄。

二、纯贸易壁垒政策选项分析

要求***解除全部或至少大部分贸易壁垒,从而极大增加大陆对***的出口。由此,不仅***的贸易顺差会极大地被削减,而且***本地相应的产业会面临大陆企业巨大的竞争,能否生存下去当然就得打一个问号。

如果***不解除相应的壁垒,大陆方面就针对性地做出对等或有所保留的反制措施,从而极大幅度地减少从***的进口。

这个选项的优劣分析如下:

好处是可以有效缩减***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或者根据两岸关系的阶段性目标定位,可以将两岸贸易***一侧的1565.05亿美元贸易顺差显著缩减甚至完全消除,使***总体上形成超过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甚至,以目前两岸产品竞争力现状,如果完全公平贸易,也不排除理论上反过来大陆对台形成顺差,使***总体贸易逆差远超过1000亿美元。

商务部的贸易壁垒调查时间控制在“2023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这个可能是预备着根据2024年1月14日***地区领导人选情再作定夺的考虑。

但这个政策选项的潜在问题是:目前马英九到大陆祭祖,以及商务部公布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后,国民d的民意调查支持率瞬间上升8个百分点。如果这些政策选项成功地使国民d在2024年选举中获胜,***地区新领导人采取类似马英九的“承认92共识,表面的态度上极力向大陆示好,力争最大贸易优惠”的政策,我们怎么办?这很可能使我们的应对措施陷入一种泥潭状态。原因在于:

中华文化有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倾向。如果新上任的国民d领导人采取上述政策:一方面承认九二共识,极力宣扬两岸要和平的主张,另一方面又主张不独不统,或者即使说统,也不说统的具体时间和进程,这样一来我们反倒变得很难办了:穷台政策是否还坚定地执行下去就难以下决心?如果不能坚定地执行穷台政策,那就最多只是维持两岸和平,却严重拖延统一进程。商务部的贸易壁垒调查最终就可能成了大棒高高举起,最后结果是轻轻放下。

即使我们完全不考虑***政*如何变化,就是要争取双方公平对等的贸易。毕竟原来我们已经执行了大量优惠政策,就这么在***新任领导人表面上释放大量善意情况下,硬性收回这些优惠政策,免不了给***和***势力提供大量离间两岸感情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这会成为在野后的民进d攻击新上任的国民d领导人的杀伤力极大的题材。因为新上任的国民d大量释放了表面的善意之后,大陆不仅没有任何表示,反而坚定收回原来的惠台政策,显然会让其陷入很大被动,这种善意迟早会在极大舆论压力下全部收回。虽然这个调查出台和根据调查采取收回惠台政策的时间点是卡在换界,但民进d会说:你看,蔡英文执政的8年时间大陆都一直延续惠台政策,国民d一上任大陆就收回了,证明你国民d不搞***反而得不到优惠。

如果还是民进d继续执政,坚定执行穷台政策相对还好操作一些。如果是这样,我们反倒是很希望民进d继续赢得2024年大选。

另外,假设无论是国民d还是民进d执政,都表达出善意,表示愿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那我们怎么办?如果采取与对方磋商的途径,很有可能陷入一种泥潭:就是大量产品技术上的复杂性泥潭。

以鸡蛋为例,对方可以说我不是绝对禁止大陆的鸡蛋,但大陆的鸡蛋必须满足***食品卫生的规定,大陆必须提供XXX、XXX证据,以证明其鸡蛋产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这些技术细节不仅太多太复杂,而且原则上说得遵守***的海关进口规定,这会使大陆在谈判上天然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于,对方就是拿出一堆检验结果,以证明大陆某个产地的鸡蛋中确实含有违反食品安全的物质,我们怎么办?就算它的检验结果可能是假的,那我们也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证明它是假的对不对?2455种产品,每一种产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技术细节又都不一样,这些要求得一个一个去落实。

退一万步,就算对方在此次谈判中很爽快地全放开解禁了,过一段时间又说在海关检疫中发现了不符合食品卫生规定的情况,又重新给禁了,我们怎么办?

所以,以纯贸易壁垒政策选项进行操作是必须的技术基础,但并不是最优项,有陷入谈判泥潭的可能性存在。

三、以人民币和新台币结算两岸贸易的奇招

虽然现在刚开始进行贸易壁垒调查,但可以预见调查结束后的结果肯定是***方面存在大量有违反WTO规则的行为。因此,我们就有了可以在贸易要价上占优势的条件。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条件,就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采用以上纯贸易壁垒政策选项,也可以将此作为谈判筹码去创造性地提出另外最有利的要价:从***方面说,无论如何他肯定是希望贸易优惠政策能保留。那么,如果我们保持原有的贸易优惠,甚至还可以提供更多贸易优惠,但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要价是:

所有两岸贸易全部采用本币结算。

因为大陆对***是巨量的贸易逆差,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大陆是不利的。但如果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看,巨量的贸易逆差就变成大陆可以方便地输出巨量人民币的优势了。这个要价的优点是:

完全不涉及统独问题,彻底堵死民进d操弄统独议题的惯用舆论战手段。现在大陆和大量不同***间的贸易,其他很多***间的贸易都采用本币结算了,去美元化更是成为世界潮流,两岸之间的贸易采用双方的本币结算你有什么理由拒绝?

完全不涉及矮化***的问题,我们的要价是以双方的本币进行结算,***接受人民币,大陆也接受新台币。这个是完全对等的。

其他任何第三方、包括美日都无话可说。

从纯粹商业角度说,双方的商人都节省了换汇的麻烦和成本,经济上是划算的。

因此,这是一个纯贸易结算的简单解决方案,不涉及任何双方**上的敏感问题,也完全避开了复杂的产品技术细节纠缠。大陆可以保留对台的全部优惠政策,甚至可以给更多,以显大气,但如果***什么表示都没有这肯定不行?我们暂且不谈统独,血缘感情谈可以,不谈也无所谓,咱们先纯粹地谈生意。

如此一来,就存在三种可能的演变方向:

一是双方都同意保持***现有的全部单向贸易优惠,甚至还可提供更多贸易优惠,但必须使双方的贸易全部采用本币结算,这个没有谈判的余地,是***想继续获得优惠政策的唯一出路。这个对双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上上策结果。

二是***不同意双方本币结算,但主动放弃全部或绝大部分贸易壁垒。以换取大陆不要采取反制措施。这个有可能,但对双方都不是最优。从目前来看,***如果只是放弃极少部分贸易壁垒,简单意思一下,这肯定不行。因此,只有放弃绝大部分或全部贸易壁垒,才会避免大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而一旦如此,***经济就会承受大陆产品全面的竞争压力。这个对穷台来说是次优的策略。

三是***不接受双方本币结算,也不做任何贸易壁垒上的让步,或仅做极少量的让步,维持原有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贸易壁垒,大陆则采取贸易反制措施,也对等选择***2455种或略少于这个数字的产品禁止向大陆出口。这对***来说,无异于毁天灭地的经济打击。其出口大陆的销售额可能锐减一大半,不仅对大陆所有顺差消失,甚至可能转变为逆差。这些贸易缺口对大陆来说很容易补上,好多大陆企业还等着订单呢!但这对台企来说则是毁灭性的。不过,伴随的也可能会有一些台商选择离开大陆。这个对大陆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从穷台来说,这是最优策略。

如果接受了双方本币结算,后续发展会是什么?

你的银行卡、房本、股票账户全在我手里,你闹不闹离婚那对我来说就无所谓了。你就是离了,每年挣的1万亿人民币还是得交到我手里。

如果是一家人,该你的钱你合法地随便用。但如果一定要闹到打仗的地步,我们就学学***,你所有财富一律没收,你就净身出户吧!

因为***手里有大量的人民币,他得把人民币花出去。所以,就会和大陆一起搞人民币国际化,用人民币去其他***买东西,以此来补每年除大陆外其他地方7000亿人民币、以后可能更大的贸易逆差窟窿。原来***是***折腾***的棋子,一旦贸易结算如此这般简单一变,***就自动地变成全球最大的挖美元霸权命根子的急先锋。未来***上万亿美元的贸易结算、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都从美元变**民币,这本身就等于***天天在减持美债、天天在减持美元、天天在挖***人的眼珠子,我看你美台之间怎么勾连?当然,***可以用人民币去换美元再去其他***买东西。但这一换,就会增加点换汇成本。他可以这么做,但就是做得不大舒服。并且你***要换、主要还得是在大陆银行系统换对不对?把大陆不想要的美元换出去花掉也不是不可以,但大家好说可以好商量、不好说就不好商量对不对?况且这样做等于还是在减持大陆的美元,本质还是在减持美元。要想舒服,就顺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用手里天量的人民币直接去其他***买东西。

***想要从***买武器,你拿人民币到***买去吧。***会接受吗?***军工企业就是接受,账还得从大陆银行和CIPS系统走,你走得通吗?

***的外汇储备,就是随着两岸三通后开始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一路暴涨,到现在接近6000亿美元的水平。

一旦我们看明白了这一奇招,就会理解目前情况***湾老是依仗***的最核心原因是什么?原来人们可能总以为美台之间有什么“传统友谊”等等,其实都大错特错。我们现在每年提供了近2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给***,***赚到的美元都存在***的银行里!他能不越来越看***人的脸色吗?经济基础才是决定上层建筑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

丈夫赚钱给妻子,妻子把钱都存放在隔壁老王家里,这会是什么结果?是妻子真和隔壁老王有什么勾连吗?未必,关键是钱都存放在别人那里了,当然得时刻小心地看别人脸色对不对?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很简单:不用老是苦口婆心地去谈夫妻感情,把存放在别人家里的钱都赶紧用光。以后钱还可以继续给、甚至可以给得更多,但都得存放在咱自己家里。如果一分钱外汇都不在外人家里了,还用得着看外人脸色吗?

四、本策略潜在风险及控制

 1.完全抛开统独问题上的纠缠

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定要回避讨论统独的问题,因为***和民进d就是极力地要操弄统独问题。***操弄统独,就是要给***施加压力,让***焦虑和愤怒。民进d操弄统独,首先是在岛内制造有利于自己的选举话题。对***是讨好,有利于获得***支持。对大陆,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争取了更多利益。操弄统独话题,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对民进d极为有利,他当然要操弄了。如果我们太在意统独问题,就完全被对方所操控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出其不意的策略:

官方正面表态,当然还是在口头上反对***,祖国统一。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我们一定要完全从统独问题中超脱出来。首先是贸易谈判完全不以在两岸关系上的定位为任何前提,就是无论你在两岸关系上怎么表达,都和此次谈判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于,既然我们准备统一了,我还要反过来强烈支持***。为什么?不独不统嘛,你不***,我怎么才能统一?所以,我们不要怕***,就怕你不独。欲进先退,欲退先进。欲统先独,如果我们只是直接地谈统、结果却是越来越独。如果大陆反手这么一搞,看谁怕谁。一旦采取这种政策选项,我们就彻底摆脱了一切束缚。在对台政策执行上就可以进入自由王国的状态。我们真出乎其意外地在实操上强烈支持***了,怕的就反过来是对方了。

这样一来,无论新上任的领导是谁,无论其对两岸问题如何表态,都对本策略无任何影响。

2.不仅是要本币结算,配套的要求也要完善。如果对方放任不管,对方通过技术策略上的手段,也可以把人民币结算变相搞成美元结算。因此,要把操作细节上彻底堵死一切变相的操作。

3.大陆的新台币储备一定是存在***岛内的银行里,但***的人民币储备也一定要存在大陆的银行里,互为人质。别空口谈和平,你必须得把生家性命都押上,把押在***的生家性命全撤出。做到这一点,统一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作者:汪涛 国盛战略智库专家)

被***抛弃的博士们 西进***大陆的“学术移工”

    他们可能是***史上受过最完善教育的一代,却因制度缺失,成瞭学术的吉普赛人。他们西进***大陆找出路。

    沿着安静陈旧的长廊,跟着黄宗昊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的宿舍,四坪*促的空间,单人床、书桌、小卫浴,塞满上千本书的书架。

    在这里,他生活了三年。

    作为全***排名前十名高校里的讲师(相当***的助理教授),黄宗昊没有自己的研究室;作为一位硕博士读瞭十年的研究者,四十一岁的他,没有享受到媒体所说的西进***高校的甘甜。六千人民币的月薪(约叁万台币),在物价比***高的上海,显得吃紧。

    2008年**大学**所博士毕业后,黄宗昊曾连续四年,在台投递近百封求职信,却只拿到两个面试机会,因为他正巧遭遇***学术界的转捩点。

    2006年台“教育部”推出顶尖大学计划后,挤进世界排名成为各校重点,国际化的要求,让大学只优先挑选洋博士。土洋大战,让本土博士灰头土脸,加上教育市场严重供需失衡,更让本土博士节节败退──尽管他们的研究实力并不输人。

    ***没路,于是西进找路。黄宗昊说,“脑海里以为我们会像学长姐或老师那样,毕业就有教职,以为迎接我们的是美好时代,但没想到我们是上战场被扫射的第一批,在***起不了家,但***大陆给了机会,我总得为第一口饭努力。”

     

本土、海归皆梦碎***高阶人才西进潮流大爆发

    西进***学界的故事在过去几年是这么被传诵着:“***磁吸高阶人才”、“***人才被***挖角”,知名台籍学者加入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或各省各类的人才计划,年薪上百万。这不过是几年前的事。

    但两岸情势、学术市场、人才水位,明显在这两、叁年起瞭变化。学术人才西进,不如外界印象中美好高薪。黄宗昊描述这一辈博士们的处境,“很多人以为我们去***大陆吃香的、喝辣的,No。***一批表现杰出的正教授,如巫和懋、霍德明等,那些人是winners(赢家),***大陆用很高的薪水邀请,不会饿着。他们那种档次是稀有动物,和我们这群六年级的博士,处境大不同。”

    黄宗昊不是特殊个案。在采访团队追踪下,我们目睹一群西进***大学的“黄宗昊们”。

    任教于上海交大的黄宗昊已在***三年。他说,“既然来了,就咬着牙适应嘛。倒也不用在被窝里哭吧!”

    他们多半是六、七年级生,过去叁年,进入***各省份的大学任教。***“教育部”、“科技部”、各大学校院,没有人能掌握这群人的数目和流向。但确实速度和量体上爆发式增加。

    陈经超说,群组里多半是年龄三十至四十岁在***的全职教师。各地各省台籍教师群组不少,他们一个拉一个,加入时还意外发现自己的小学、大学同学也到***教书。他们之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在***拿博士的,也有留洋的,但更多是***本土博士。

    单从省份来看,至少十八个省都有台籍教师,包括青海、贵州、内蒙古、黑龙江。其中以对台前沿的福建省人数最多,去年就招募瞭一叁二位***学者,预计今年再招聘两百位台籍老师。

    成百上千的***学术人才正快速西进。过去几年间,他们以两种基本形式进入***高教体系:一种是“编制内”,相对低薪地进入***最好的985和211体系的高校(见一三二页小辞典);另一种是“编制外”,以高于***的大学薪资,进入省级或市级、一些很少人听闻的学校,如福建武夷学院、湖南吉首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等。

    余炘伦属于“编制内”这一类。他是***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博士,2013年回台,也同样遭遇教职市场紧缩的困境,与许多本土博士一样选择西进,来到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第一次见到余炘伦是在他嘉义老家。在余家祖先牌位前,余母拿起余炘伦出生时由算命师排的命盘,上头写着“往北运”三个大字。他的父母一辈子惦记这三个字。既然孩子往北走运势才旺,多年前他们为炘伦在新北市买了房。只是,余炘伦注定流浪更远,“压根没想到,到更北的内蒙古去,”余母带些感叹。

    内蒙古大学的余炘伦西进***三年间,成家养儿,但他仍期待有一天能回到***,做自己有兴趣的***史。

    内蒙古大学隶属***的211体系。余炘伦所在的民族学与社会学院,还是***“十二五”计划中,要建设为一流学科的重点。

    ***重视、也礼遇洋博士,但摊开余炘伦的薪资单,叫人吃惊。***的大学薪资主要由“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组成,这两项再加交通等津贴,扣税后,余炘伦的薪资才过四千人民币(约两万台币)。

    “刚听到工资时,我和我家人都觉得很低。这工资在***可能没法想象怎么生活,”但他同时也拿到学校给的一笔三十万人民币安家费,五年合约一摊提,每月薪水大约八千人民币(约四万台币)。

    另一种西进趋势,则是走“编制外”,多采丰厚年薪制,但学校评价两极,一种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研究为主、教学为辅,但主要锁定已有表现的正教授,年轻人机会不高;另一种则是这两年台籍博士大量进入的学院,以教学为主、研究为辅。

    但无论哪一种,工作保障不高,续约与否充满不确定。

     

有条件的年薪百万连计程车司机都知台籍老师苦

    2000年前后,***高校扩招,在一般大学外,全***已有超过三百三十所以上的***学院,占全***高校的十分之一。

    挂靠公办大学名号的***学院不胜枚举:武昌首义学院、华南师范增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北京理工珠海学院等。

    不少学院要上缴可观的“管理费”给母体大学,两者间的关系,有些像直营、有的像加盟,紧密程度不同。有不少人批评,高额学费是贩卖文凭的学店,但也有人认为能让更多青少年有书可读,提高人力资源。而目前不少台籍老师都流往***学院。

    以南方学院为例,挂靠中山大学之下,学校收的不是像中山大学所收的顶尖学生,学生毕业证书上拿的是“南方学院”。

    办大学是笔好生意,南方学院有一.八万名学生,学生每一年学费近两万人民币(约十万台币),每年近四亿学费收入(约二十亿台币);但生意要有卖点,在老师多数是硕士的情况下,台籍博士已成为学校国际化的招牌。***博士等于进入极企业化运作的学校。

    去年,广州市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透过台大、逢甲、世新等公私立大学教授协助宣传,并在***媒体刊登广告招聘***博士,条件诱人:“年薪二十万起跳,外加十万安家费,十万科研启动金”。

    就这样,南方学院两年间招聘瞭四十四名台籍老师,不乏来自台大、台师大、中山大学、政大等年轻博士,2016年计划再收二十位***人。短短叁年间,台籍教师占总师资的十分之一。

    这些学校名目上开出年薪高达二十至三十万人民币(约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台币),但有不少附带条件:六个月试用期间采八成薪、科研经费实报实销,老师们得想方设法靠着搜集***布、卫生纸、车资等**核报。

    连出租车师傅(计程车司机)都知道台籍老师情况。出租车姜师傅搭载采访团队时就提醒,“***老师需要收据,你给他们,他们要报帐的。”看似各式名目叠高的工资,还要扣除20%至25%高额个人所得税率与保险,台籍老师能领的年薪并没广告上说的多,这还不包括上涨的***物价、房租、往返***的机票费。

    事实上,不论走的是哪一轨,进入研究型或教学型学校,这一波西进的年轻教师,都像跨过深不可测的黑水沟一样,只能忐忑前行。

    ***学术已进入买方市场,合约规定也日益严苛。

    近年,***大量的海归与每年超过六万名的博士毕业生也竞逐教职。华东师范大学**系系主任刘擎最近才晋用一名***助理教授,他说,现在的工作是二十、三十取一,一半以上是洋博士。

    三十八岁的张维元,是福建省龙岩学院广电系的助理教授。目前在龙岩有十几位***籍教授,多半是像他这样的“高级学术移工”。龙岩给留洋的他年薪二十万人民币,税后约十四万人民币(约七十万台币),学校还配瞭一个两层楼宿舍给他,但张维元的心情始终无法轻盈。

    “当我看到三个房间、一卫浴、一客厅、一厨房,对,是不错,但我心里很忐忑。为什么要给我这么好的住宿,是接下来要看你能不能在叁年内有表现。怕别人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拿到这房子我是紧张的。合约订得复杂严苛,其实每年都可以找理由把我fire(开除)掉,”张维元说。

    ***的助理教授有六年的升等条款,***大陆的大学则采“合同制”(约聘制),采两次的三年合约聘任,要求具体高标的学术发表。张维元的合约上,就要求叁年内要有叁篇的CSSCI或TSSCI(分别是***、***人文社科索引)。数量上比***许多大学还严格。而有些985和211的研究型大学,甚至要求三年十篇文章、专书和***型计划。

    复制***十年前开始上演的高教乱象,***大陆学术的大跃进,拚命生产学术论文,***大陆学者吃不消,***学者更倍感压力。

    去年刚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回到台大财金系任教的张晏诚,对***大陆制度的变动感受最深。2009年,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税前四十万高薪礼聘他,薪水六年后涨到一百万人民币(约五百万台币)。

敢给,也敢要求。“一开始offer

    letter(聘书)说八年一到两篇顶尖期刊,到后来变成八年三篇,合约一签签八年,”张晏诚在过去六年有一篇***顶级期刊发表,仍无法达到校方要求。他说,“很困难,大家都会在真的发生前就离开,目前没有人升等过,竞争很激烈。”

    其实在***第一年,张晏诚就有些水土不服。他个人不是很喜欢那里各方面的压迫感,每一年都想回***──即便是回到台大,薪水减半,却是离开瞭巨大的压力舱,回归较正常的工作节奏。

     

***博士过剩 ***捡便宜

    他们的出走,起因于***市场供需失调:从1994年的410教改,广设大学;一九九六年后,大量专科升格为大学,硕博士班大增──***人对学位的盲目追逐,以为读博士像镀金,是博士生产过剩的大背景。

    调出***“教育部”资料,九十学年度在学博士不到一.六万人,在九十九学年度达到叁.四万名高峰,每年约有四千名博士毕业生。以去年的一○叁学年度为例,404八位毕业博士,仅约13%的人能进入学术界。

    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李彦仪直率说,“我要回头问问(学生),当初为什么要去念博士呢”、“我觉得(学生)自己也要思考,到瞭念博士的年纪,应该都有***判断的能力瞭”。

    台“科技部”科教发展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周世杰也观察,“有八成大学教授为瞭大量劳动力,鼓励学生读书;看来博士的表面成本很低,学费低,但其实投入的时间成本很高,是高风险的投资,”周世杰认为博士过剩是教育政策、教授、学生的共业。

    博士扩招的十年间,他们被“教授”的头衔吸引、被指导教授们连哄带骗、被教育部擘划的大学产业幻象炫惑,同时遭遇博士就业市场全球***化、单一崇洋指标压倒一切、教授们延缓退休。

    这样的多重夹杀,让这群六、七年级博士,私下称台大、政大等名校联合“学术诈欺”,学生们拚死拚活地做研究,却被制度与环境集体坑杀,有种“先养后杀”、“用完即丢”的感叹。

    若拿出93学年度和13学年度大学校师年龄分配结构的十年变化,可以看到,叁十岁至四十四岁的教师比例,从56%下降到29%。当“教育部”呼吁流浪博士别急,婴儿潮的教授会在未来五到十年退休时,这群学术移工的心声是:“我们是等不到了,再过几年,我们最黄金的研究岁月已流失,那些机会只会给更年轻的一辈。”

    这似乎是一群生错时代的人,注定要被教育体制犠牲。

    **现在的做法是,透过大量的“博士后研究”,暂时安置还在寻觅教职的博士。金融风暴后,为了救失业率,科技部扩大博士后名额,2008年的博士后约一千五百人次上下,但之后平均每年聘用两千两百人次以上,六年花费金额超过一百亿台币。但博士后名额仍是杯水车薪,还有许多人搭不上这列车。

    不愿一直“博士后”或兼职下去的博士,当起学术移工,有能力的到***、***、新加坡,而大批如今西进***,从人文到资管、从电子到音乐,为瞭延续学术生命,一个拉一个,一群带一群,也开始投履历,准备西进。

    教育部仅认列一五五所大学学历学术移工,还回得来吗?

    不少学术移工还想回来,但回得来吗?周世杰表示,西进也是移动的能力,“最好能在顶尖的大学,985是一个plus(加分),也够国际化;至于其它鸟不生蛋的地方,回***求职可能有困难。”

    中研院士、前国发会主委的管中闵也经常到***高校交流,他说,西进人才多瞭,而***近几年聘人困难,海归和本土博士都往***大陆去,“如果我们再把有意愿的***年轻人挡掉,甚至不承认他们在***大陆的经历的话,等于把他们回来的路都砍断瞭啊!”

    目前“教育部”承认155所***大陆大学的学历,等于承认这些大学的任教资历。高教司司长李彦仪说,而在这之外,从***大陆的***学院回流的老师资格,由聘任学校自行认定其专业经验。(编按:专门职务四年等同于教师年资叁年,相差一年。换句话说,博士后拥有四年专门职务的经历,回台后应可由学校自行认定聘为副教授。另外,***学界工作的年资无法叙薪,这是回台后可能的***失。)

    对于***高教的变化、西进年轻博士处境与动向的掌握,台“教育部”等相关单位几乎空白。

    台大财金系副教授张晏诚去年自上海高等金融学院回来,在叁级叁审的校教评前,遭遇教育部回复不能以副教授资格聘用。上海高等金融学院并不在教育部认列的一百五十五所高校,但在全亚洲财金系里相当优异。

    张晏诚说,“我原本有自信回台大会很顺利,系上主任都很欢迎,但我没看到的是,***回来的、新加坡回来的,没人质疑你的资历和品质,***大陆的年资拿回来,升等时却有风险。”教育部最后让台大自行认定资格而顺利升等,但张晏诚仍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

    而这种等待,人文科系比理工科系更容易遭遇,因为身处环境不同,难有一致标准。

    ***已陆续有西进学术移工回台的个案,他们有些乘机在二线学校大捞一笔后回来,有些人不服水土悻悻然回乡,极少数顺利接轨***教职,更多是看到眼下,对未来挂着悬念。

    这可能是***史上受过最完善教育的一代。但决策者洞见的不足、制度的缺失、家乡机会有限,使他们成为学术的吉普赛人。而**官员和整套制度对于他们的处境、可能的“回家”,还没有对策和准备。

作者:《报导者》李雪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大陆为什么要承认台币(张韶涵的新专辑什么时候发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