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说,当人们以超过光速的速度旅行就可以穿越时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狭义相对论】马赫和休谟的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很大。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时空的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绝对时空无论依据什么经验也不能把握。休谟更具体的说:空间和广延不是别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见的对象充满空间。而时间总是又能够变化的对象的可觉察的变化而发现的。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实际上说明关于“以太”的整个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是错误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照物,时间测量也是随参照系不同而不同的。他用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提出了洛仑兹变换。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因此要弄清相对论的内容,要先对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个大体了解。在数学上有各种多维空间,但目前为止,我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维,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现代微观物理学提到的高维空间是另一层意思,只有数学意义,在此不做讨论。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世界恰好是四维,至于高维真实空间,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知。我在一个帖子上说过一个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维空间里(不含时间)转动,其长度不变,但旋转它时,它的各坐标值均发生了变化,且坐标之间是有联系的。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四维时空不仅限于此,由质能关系知,质量和能量实际是一回事,质量(或能量)并不是***的,而是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比如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在四维时空里,质量(或能量)实际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因此质量与运动状态有关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四维时空里,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另外在四维时空里还定义了四维速度,四维加速度,四维力,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统一了电和磁,电场和磁场用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张量来描述。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维定律要完美的多,这说明我们的世界的确是四维的。可以说至少它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们不能对它妄加怀疑。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在今后论及广义相对论时我们还会看到,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物质在相互作用中作永恒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由于物质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的,因此,必须在物质的相互关系中描述运动,而不可能孤立的描述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必须有一个参考物,这个参考物就是参考系。伽利略曾经指出,运动的船与静止的船上的运动不可区分,也就是说,当你在封闭的船舱里,与外界完全隔绝,那么即使你拥有最发达的头脑,最先进的仪器,也无从知你的船是匀速运动,还是静止。更无从知速度的大小,因为没有参考。比如,我们不知道我们整个宇宙的整体运动状态,因为宇宙是封闭的。爱因斯坦将其引用,作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惯性系之间完全等价,不可区分。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彻底否定了光的以太学说,得出了光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也就是说,无论你站在地上,还是站在飞奔的火车上,测得的光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由这两条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导出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式,速度变换式等所有的狭义相对论内容。比如速度变幻,与传统的法则相矛盾,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一辆火车速度是10m/s,一个人在车上相对车的速度也是10m/s,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人的速度不是20m/s,而是(20-10^(-15))m/s左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对论效应完全可以忽略,但在接近光速时,这种效应明显增大,比如,火车速度是0。99倍光速,人的速度也是0。99倍光速,那么地面观测者的结论不是1。98倍光速,而是0。999949倍光速。车上的人看到后面的射来的光也没有变慢,对他来说也是光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因为无论在那个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速度变换已经被粒子物理学的无数实验证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为光的这一独特性质,因此被选为四维时空的唯一标尺。狭义相对论效应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关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由以上陈述可知,钟慢和尺缩的原理就是时间进度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进度与参考系有关。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然而时间仍是个客观量。比如在下期将讨论的双生子理想实验中,哥哥乘飞船回来后是15岁,弟弟可能已经是45岁了,说明时间是相对的,但哥哥的确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确认为自己活了45年,这是与参考系无关的,时间又是"绝对的"。这说明,不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它本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客观量,是绝对的,这称为固有时。也就是说,无论你以什么形式运动,你都认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被打乱,但别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从放下杯子到寿终正寝只用了一秒钟。时钟佯谬或双生子佯谬相对论诞生后,曾经有一个令人极兴趣的疑难问题---双生子佯谬。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上,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爱因斯坦由相对论断言,二人经历的时间不同,重逢时B将比A年轻。许多人有疑问,认为A看B在运动,B看A也在运动,为什么不能是A比B年轻呢?由于地球可近似为惯性系,B要经历加速与减速过程,是变加速运动参考系,真正讨论起来非常复杂,因此这个爱因斯坦早已讨论清楚的问题被许多人误认为相对论是自相矛盾的理论。如果用时空图和世界线的概念讨论此问题就简便多了,只是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和公式。在此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最简单的情形。不过只用语言无法更详细说明细节,有兴趣的请参考一些相对论书籍。我们的结论是,无论在那个参考系中,B都比A年轻。为使问题简化,只讨论这种情形,火箭经过极短时间加速到亚光速,飞行一段时间后,用极短时间掉头,又飞行一段时间,用极短时间减速与地球相遇。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略去加速和减速造成的影响。在地球参考系中很好讨论,火箭始终是动钟,重逢时B比A年轻。在火箭参考系内,地球在匀速过程中是动钟,时间进程比火箭内慢,但最关键的地方是火箭掉头的过程。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由火箭后方很远的地方经过极短的时间划过半个圆周,到达火箭的前方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超光速"过程。只是这种超光速与相对论并不矛盾,这种"超光速"并不能传递任何信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如果没有这个掉头过程,火箭与地球就不能相遇,由于不同的参考系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年龄,只有在他们相遇时才可以比较。火箭掉头后,B不能直接接受A的信息,因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B看到的实际过程是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的时间进度猛地加快了。在B看来,A现实比B年轻,接着在掉头时迅速衰老,返航时,A又比自己衰老的慢了。重逢时,自己仍比A年轻。也就是说,相对论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广义相对论】相对论问世,人们看到的结论就是: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引力透镜,大***宇宙学说,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洞等等。这一切来的都太突然,让人们觉得相对论神秘莫测,因此在相对论问世头几年,一些人扬言"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懂相对论"。甚至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更有甚者将相对论与"通灵术","招魂术"之类相提并论。其实相对论并不神秘,它是最脚踏实地的理论,是经历了千百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更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对论应用的几何学并不是普通的欧几里得几何,而是黎曼几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非欧几何,它分为罗氏几何与黎氏几何两种。黎曼从更高的角度统一了三种几何,称为黎曼几何。在非欧几何里,有很多奇怪的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圆周率也不是3。14等等。因此在刚出台时,倍受嘲讽,被认为是最无用的理论。直到在球面几何中发现了它的应用才受到重视。空间如果不存在物质,时空是平直的,用欧氏几何就足够了。比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应用的,就是四维伪欧几里得空间。加一个伪字是因为时间坐标前面还有个虚数单位i。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物质与时空相互作用,使时空发生了弯曲,这是就要用非欧几何。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发现了引力场与引力波都是以光速传播的,否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超距作用。当光线由恒星发出,遇到大质量天体,光线会重新汇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测到被天体挡住的恒星。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是个环,被称为爱因斯坦环。爱因斯坦将场方程应用到宇宙时,发现宇宙不是稳定的,它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当时宇宙学认为,宇宙是无限的,静止的,恒星也是无限的。于是他不惜修改场方程,加入了一个宇宙项,得到一个稳定解,提出有限无边宇宙模型。不久哈勃发现著名的哈勃定律,提出了宇宙膨胀学说。爱因斯坦为此后悔不已,放弃了宇宙项,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在以后的研究中,物理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宇宙何止是在膨胀,简直是在***。极早期的宇宙分布在极小的尺度内,宇宙学家们需要研究粒子物理的内容来提出更全面的宇宙演化模型,而粒子物理学家需要宇宙学家们的观测结果和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粒子物理。这样,物理学中研究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目前最活跃的分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竟这样相互结合起来。就像高中物理序言中说的那样,如同一头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被抛弃了,但它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却是宇宙未来三种可能的命运之一,而且是最有希望的。近年来宇宙项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了。洞问题将在今后的文章中讨论。洞与大***虽然是相对论的预言,它们的内容却已经超出了相对论的限制,与量子力学,热力学结合的相当紧密。今后的理论有希望在这里找到突破口。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由于惯性系无法定义,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所有参考系在描述自然定律时都是等效的。这与狭义相对性原理有很大区别。在不同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完全等价,没有任何描述上的区别。但在一切参考系中,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不同参考系可以同样有效的描述自然律。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种更好的描述方法来适应这种要求。通过狭义相对论,很容易证明旋转圆盘的圆周率大于3.14。因此,普通参考系应该用黎曼几何来描述。第二个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意参考系内都是不变的。它等效于在四维时空中光的时空点是不动的。当时空是平直的,在三维空间中光以光速直线运动,当时空弯曲时,在三维空间中光沿着弯曲的空间运动。可以说引力可使光线偏折,但不可加速光子。第三个原理是最著名的等效原理。质量有两种,惯性质量是用来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起初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引力质量度量物体引力荷的大小,起初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它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定律。惯性质量不等于电荷,甚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引力荷)在牛顿力学中不应该有任何关系。然而通过当代最精密的试验也无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严格成比例(选择适当系数可使它们严格相等)。广义相对论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完全相等作为等效原理的内容。惯性质量联系着惯性力,引力质量与引力相联系。这样,非惯性系与引力之间也建立了联系。那么在引力场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引入一个很小的自由降落参考系。由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在此参考系内既不受惯性力也不受引力,可以使用狭义相对论的一切理论。初始条件相同时,等质量不等电荷的质点在同一电场中有不同的轨道,但是所有质点在同一引力场中只有唯一的轨道。等效原理使爱因斯坦认识到,引力场很可能不是时空中的外来场,而是一种几何场,是时空本身的一种性质。由于物质的存在,原本平直的时空变成了弯曲的黎曼时空。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之初,曾有第四条原理,惯性定律:不受力(除去引力,因为引力不是真正的力)的物体做惯性运动。在黎曼时空中,就是沿着测地线运动。测地线是直线的推广,是两点间最短(或最长)的线,是唯一的。比如,球面的测地线是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截得的大圆的弧。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建立后,这一定律可由场方程导出,于是惯性定律变成了惯性定理。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曾认为匀速圆周运动才是惯性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总会闭合为一个圆。这样提出是为了解释行星运动。他自然被牛顿力学批的体无完肤,然而相对论又将它复活了,行星做的的确是惯性运动,只是不是标准的匀速圆周而已。蚂蚁与蜜蜂的几何学设想有一种生活在二维面上的扁平蚂蚁,因为是二维生物,所以没有第三维觉。如果蚂蚁生活在大平面上,就从实践中创立欧氏几何。如果它生活在一个球面上,就会创立一种三角和大于180度,圆周率小于3。14的球面几何学。但是,如果蚂蚁生活在一个很大的球面上,当它的"科学"还不够发达,活动范围还不够大,它不足以发现球面的弯曲,它生活的小块球面近似于平面,因此它将先创立欧氏几何学。当它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时,它会发现三角和大于180度,圆周率小于3。14等"实验事实"。如果蚂蚁够聪明,它会得到结论,它们的宇宙是一个弯曲的二维空间,当它把自己的"宇宙"测量遍了时,会得出结论,它们的宇宙是封闭的(绕一圈还会回到原地),有限的,而且由于"空间"(曲面)的弯曲程度(曲率)处处相同,它们会将宇宙与自己的宇宙中的圆类比起来,认为宇宙是"圆形的"。由于没有第三维觉,所以它无法想象,它们的宇宙是怎样弯曲成一个球的,更无法想象它们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是存在于一个三维平直空间中的有限面积的球面。它们很难回答"宇宙外面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它们的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封闭的二维空间,很难形成"外面"这一概念。对于蚂蚁必须借助"发达的科技"才能发现的抽象的事实,一只蜜蜂却可以很容易凭直观形象的描述出来。因为蜜蜂是三维空间的生物,对于嵌在三维空间的二维曲面是"一目了然"的,也很容易形成球面的概念。蚂蚁凭借自己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却很不形象,是严格数学化的。由此可见,并不是只有高维空间的生物才能发现低维空间的情况,聪明的蚂蚁一样可以发现球面的弯曲,并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球面几何学,其认识深度并不比蜜蜂差多少。黎曼几何是一个庞大的几何公理体系,专门用于研究弯曲空间的各种性质。球面几何只是它极小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可用于研究球面,椭圆面,双曲面等二维曲面,还可用于高维弯曲空间的研究。它是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数学工具。黎曼在建立黎曼几何时曾预言,真实的宇宙可能是弯曲的,物质的存在就是空间弯曲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内容。只是当时黎曼没有像爱因斯坦那样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因此无法建立广义相对论。
歼10C最大速度暴降0.4马赫,歼10C最大速度暴降0.4马赫,为何战斗力却大大提高?
***空军从最近年来,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3款,一款是歼10C,另外一款是歼16,最后一款就是歼20,歼10C和歼16都是典型的三代机改进型,航电设备和武器经过重大升级后达到了三代半的标准,而歼20则是典型的四代隐身重型战斗机,三者在航电武器和飞行性能上,歼20具有压倒性优势,尤其在超音速性能上,彻底碾压,在空军中就有传言:一到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
对于这三种战斗机的具体性能参数,一直是高度机密严格保密,但是在珠海航展上,我们无意中看到了一款外销型歼10CE战斗机的简单数据,其中2个数据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最大速度和航程。
歼10C关键数据报告,最大速度1.8马赫,航程2950公里
从这2个数字上我们可能会吃惊的发现,这2个数据比歼10A战斗机大大缩水了,原因就是,歼10A战斗机最大速度2.2马赫,而转场航程3200公里,飞机最大速度缩减了0.4马赫,而转场航程则歼小了250公里。
这难道不是巨大的退步吗?为何空军还认为这是一款更加先进的歼10改型,甚至有官媒传言在格斗中赢过歼20战斗机?
歼10A战斗机最大速度和转场航程都比歼10C好得多
原因是,歼10C是一种强调远程对空和对地攻击的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飞机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增重很多,明显变肥,在发动机推力没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速度减小是正常现象,而且从三代机作战来说,大部分空战区间都发生在0.8-1.2马赫,速度再快意思不大,油耗翻番不止,而且机动性很差。
或许有人不能体会歼10C增重,先看下图,机头更肥更大,进气道也多了一个鼓包,这些都是安装设备之用的,而且从飞机外挂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飞机挂载的各种先进武器,飞机机体内几乎都要安装相应的航电盒子才能正常使用,而且为了进行对空对地作战,飞机机头右上方还增加了红外激光火控装置,重量严格保密,但是俄罗斯类似产品重量超过150公斤。
歼10C外挂多种多样先进导弹和吊舱,这些都需要飞机内增加重量
歼10C用有源相控阵雷达替代了歼10A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重量很也增重不少,实际上来说,这是一款全身塞满了金贵航电的小型飞机,歼16虽然个头大很多,但是大部分航电歼10C都有,所以飞机增重多,阻力大,航程降低是理所当然。
由于不追求极速作战,飞机采用了先进的蚌式固定进气道设计,所以可以取消歼10A战斗机上沉重的多斜板外压进气道,减轻100公斤左右重量,对飞行有很大好处。
歼10A战斗机的进气道是飞机飞2.2马赫的关键之一,所以很笨重
或许有人就问了,飞机笨重了,为何还说战斗力提升呢,原因是,飞机装备了更先进航电和武器,先进航电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和激光红外以及自卫电子系统,导弹包括先进的霹雳10E红外导弹和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以及鹰击91反雷达导弹,还有鹰击83反舰导弹等,装备这些先进导弹的歼10C明显比机动性强悍,但是雷达导弹性能较弱的歼10A高了一个档次。
虽然歼10C比歼10A更笨重了,但是空战能力却大大提高了,很奇怪吧
这其实也是***F-16战斗机家族发展史,从AB一种过渡到CD,从第一批到现在的70批次,气动没有改进,但是飞机空重一直不断增加,但是战斗力也不断进步,虽然机动性有所减弱。
同样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张图上歼10C战斗机的数据,最大过载还是9G,在常用格斗区域,飞机机动性变化不大,而且由于腹部进气,飞机抬头特别快,外加盘旋超级猛,就依靠这么一点特色,几次近距格斗模拟空战中曾经击败过歼20.
歼20:模拟格斗输几次给小兄弟,这个没啥
10马赫=?千米/小时
马赫=音速。1马赫就是1倍音速,音速为:340米每秒,1224千米/小时。10马赫就是10倍音速
关于飞行器的速度(公里/小时与马赫)
1马赫=1倍音速,也就是680m/s2.3马赫=782m/s.,相当于1.63TU-160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000公里/小时相当于1.634马赫
10马赫的速度是多少「趣百科」
10马赫的速度是12302.1公里每小时,是目前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之一。那么,为什么人类需要追求如此高的速度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10马赫速度的背景、应用和意义。
10马赫的速度涉及到一些特定的领域和技术,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航空、宇航和巡航导弹技术。在航空领域,10马赫的速度意味着可行的超音速飞行,将极大地缩短旅行时间和距离。例如,从纽约到洛杉矶只需要1小时左右。10马赫的速度也适用于宇航员登陆月球或火星等行星,因为它能够减少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
10马赫的速度还可以被应用于方面。利用巡航导弹达到10马赫速度,可以让更迅速地反应和行动,提高核威慑力。与此高速巡航导弹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突防能力,可以有效地打破敌方防御体系。
10马赫速度也具有科学探索价值。通过高速探测器和卫星等设备,可以更快速地探测宇宙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加速与我们所知的宇宙交流。
不过,10马赫速度也具有挑战性和风险。高速飞行不仅需要能承受极大温度和压力的材料和构造,更需要先进的控制和导航系统。高速飞行还会产生严重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和惯性力等问题,需要更高的安全和监控标准。
10马赫速度代表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它不仅是改变传统旅行模式的催化剂,更在科学探索和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但人类的追求和挑战精神将源源不断地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动力。
看点:10马赫是多少速度?航天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 巴中在线
1马赫=1倍音速,10马赫=10倍音速,1音速等于340m/s,也就是10马赫等于3400m/s。马赫是国际上通用于飞行器的速度。在不考虑弹道等因素的情况下,10马赫的速度意思是北京到上海只需要6分钟。
“航天飞机的速度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而定,航天飞机起飞瞬间达到160kM/h,起飞后3s超音速,轨道速度为8kM/h。”
标签:10马赫是多少10马赫是多少速度航天
与女性牵扯不清的方位是哪一个?西南坤代表什么?
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生旦净末丑五个脸谱代表什么?
全球今亮点!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对高考有何影响?学
***圣诞假期有几天?***除了圣诞假期还有哪些节假
极速贷征信不好能通过吗?极速贷逾期会上征信吗?
提前进入枯水期,长江航道*全面部署维护工作
网传龙麻子特招入伍?重庆消防总队:没接到通知
注意!9月3日夜间超强台风“轩岚诺”将进入东海东南
广东:5月1日起暂停外省生猪调入,对猪价有何影响?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5.73万家
10马赫等于每小时多少千米?
10马赫是12240公里/小时。
10马赫是标准大气压下15℃时的340m/s,换算成km/h就是12240km/h,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赫是一个代表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但它是一个相对值。是物体的飞行速度除以音速得到的值,所以1马赫可以代表音速。
10倍音速是啥概念?
以前没感觉,现在想想10马赫啊,不单单是速度问题了,我们都知道1马赫的时候会遇到音障,但速度到3-4马赫的时候不但面临空气壁垒,由于摩擦作用对材料的耐热性也会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铝合金熔点在500摄氏度左右,而当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的时候,仅靠摩擦产生的热量就能达到300摄氏度,如果不考虑材料将非常危险,可以说铝合金会像纸一样脆弱,我们常把这种情况称为热障你以为这样结束了?当年美苏冷战时期,为了突破热障,美帝的首架突破3马赫的飞机黑鸟使用钛合金替代铝合金,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成本直到现在还是难以想象,而相比于美帝的财大气粗,苏联那时候已经是捉襟见肘,而且不具有成熟的钛合金塑造技术,战斗民族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锈钢,但是不锈钢非常重,所以要更强大的推进力,再配合液氮冷却,最终米格25诞生,暴力美学可见一斑.而当速度达到5马赫的时候,又会遇到一个新的障碍,由于温度过高,飞行器表面与空气之间产生电离层,也就是说部分空气已经呈现等离子态,由于电离层的存在正常的电磁波通讯无法传递,一般称为黑障,这时候飞行器就会想没头苍蝇一样飞哪算哪了,这样已经不具备飞行意义了.现在理论上已经可以解决,但具体进度一直是各国的军事机密,非我等可知.10马赫的速度大约每秒3400米换算成时速大概12240km/h,若想实现实验理论自不必说,材料科技,社会意义,经济效益都要相互支撑才行.回到问题,10马赫什么概念,就是速度概念,而实现10马赫或者更高的有意义的飞行是什么概念,我想那将会是材料科技的一次大变革,也会是全世界相关专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毕竟追求更快的速度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以上纯手打,可在一看,已经是两年前的问题了,尴尬.(冒昧问一下,是不是当年有个10马赫的导弹造出来了?)
10马赫时速是多少?
10马赫时速是12240公里/小时。
10马赫=10倍音速,音速1小时=1224公里,1马赫=1224公里/小时。
马赫是表示速度的量词。马赫数一即一倍音速(音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是气体介质中传播,介质密度愈大,则音速愈快,所以马赫的大小不是固定的):马赫数小于1者为亚音速,马赫数大于1左右为超高音速;马赫数是飞行的速度和当时飞行的音速之比值,大于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于1是比音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