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拱桥问题
你的数据有问题吧,D2的坐标两个都应该是负的
黄河大桥全家福,这些都是兰州的名片!
黄河之水把兰州劈成了两半,而桥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从古老的黄河浮桥到中山桥,
再到近几十年黄河上建立起来到一座座桥梁,
加速来黄河两岸的发展。
那你知道兰州黄河上都有哪些桥吗?
站在“北山环拥势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的白塔山上看黄河,奔流的河水东去不返,古老的中山铁桥傲然屹立。“中山铁桥”旧名镇远桥,建成于1909年,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如今,已从历史深处的交通要道成为兰州城市的地标、文化的符号、文旅的前沿。
西沙黄河大桥始建于1971年,并于2005年进行过一次改造加固,南连环形路,北接中川公路,是西固区通往中川机场和安宁区的主要通道。
深安大桥南起西固区深沟桥,横跨黄河连通北岸的安宁区,并与黄河南、北滨河路立交,是兰州第13座跨河大桥,也是首座全互通全立交景观桥。
银滩黄河大桥于2001年通车,是连接兰州市安宁区和七里河区的重要通道。
七里河黄河大桥,是连接安宁区和七里河区的重要桥梁。该桥是第一座由***人自己设计,在黄河上新建的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在那个年代,它的建成对兰州桥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西湖黄河大桥是109国道、212国道兰州市区的主要过境桥梁,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滨河路黄河风情线中段,2003年12月竣工通车,是我国第二座、黄河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矮塔单索部分斜拉桥。
元通黄河大桥,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1月竣工。主跨跨越黄河,平交南滨河路,顺接通渭路。
城关黄河大桥,1979年7月竣工通车,南接南滨河路,北连黄河大桥北路,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通往白银、宁夏等地的交通咽喉工程,也是***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金雁黄河大桥南起南滨河路,紧邻体育公园、敦煌研究院,跨越黄河、B403号路与北滨河路平交,大桥北侧紧连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甘肃大剧院以及太阳能中心,是连接城关中心区、雁滩组团区与盐场分区、九州片区的重要桥梁。
雁滩黄河大桥享有兰州黄河“第一彩虹桥”的美誉,全长816米。
雁白黄河大桥是兰州最年轻的桥,大桥建成后,成为促进青什片区开发建设和经济腾飞的“命脉工程”。
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
桥将城与河、山与水
更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各位团青
甘肃省“青年大学习”
网上团课第五季第三期
开始学习啦!
别忘了正确填写报名信息
往期精选回顾
编辑:雪洋 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9年5月8日
关于兰州桥的知识
天下黄河第一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兰州市人民**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2006年改为步行桥。
兰州铁桥是谁建的?
答,兰州铁桥最早是德国人建造的,
兰州最有名的黄河大桥,现在叫中山桥,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是清朝时期德国人建造。
兰州中山桥夜景介绍(图片美食)
兰州中山桥夜景可谓美轮美奂,虚无缥缈,给人穿越到未来高科技世界的错觉。繁华的都市横跨在这座精致的桥上,着实为兰州的夜景增添了不少光彩。周边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下面给你一个详细的策略。兰州,金城古城,丝绸之路重镇。西北大漠的高原明珠,今天,“川陕渝全媒体甘肃旅行团”抵达兰州,品尝兰州美食,夜游中山铁路桥。都被兰州美食的美景深深打动,纷纷拿出相机寻找最佳角度,投入到游览活动中。当他们带着疲惫和惊喜回到酒店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是半夜11点了。8月5日,各路旅行团的记者、编辑、大V、网络名人,从川陕渝,从中川机场到兰州主城,汇聚兰州,这里有很多历史遗迹。大家被西北大漠的景色深深吸引,俯瞰黄河大桥,粗犷豪放。晚上6点,旅行团来到一家兰州餐厅。当地朋友说,兰州是个美丽宜居的地方,兰州美食最具代表性。记者发现,兰州有很多好吃的,兰州牛肉面、馅皮、浆水、千层牛肉饼,都是地道的陇上风味。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兰州牛肉面,似乎没人不知道。始于光绪年间,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以晋城的面条闻名,而手抓羊肉、菠菜拌羊肝等美食也独具特色。据兰州当地人介绍,兰州牛肉面讲究五大特色:清汤、白萝卜、红辣椒、绿香菜、黄武。现场手拉面,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就能做好,再浇上牛肉面汤和白萝卜片,拌上红辣椒油、绿蒜苗和香菜,吃起来很惊艳。这对于兰州人来说已经是经济实惠,家常便饭,保证满意而归。这就是兰州人眼中的大众牛肉面。品尝完兰州的美食,大家来到了网络名人兰州中山桥景区。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原名镇远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路桥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由德国商人修建,耗资30.6万两白银。桥的两端有两个大石头方,上面刻着“三边受益”和“九曲安澜”的字样。这座桥有四个桥墩,底部是水泥和铁柱,顶部是石头。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加的。1919年,受战争影响,铁路桥中断11天,后经修复重新开放。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夜晚的黄河中山桥,水景与灯光交相辉映,气势磅礴,如同一条金龙横卧黄河。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兰州黄河中山桥也是黄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被誉为“千古黄河第一桥”,成为网络名人打卡的兰州休闲观光的一张靓丽名片。
调查:今天你“堵”了吗 看兰州交通拥堵现象_房产资讯-兰州房天下
游走在兰州主次干道,巷尾街头,总是被嘈杂的汽车喇叭声所惊扰,总是被无端接起的“长龙”困扰,总是因“一路畅行”的愿望屡屡不能实现而失望。上班、下班,出行、外游,我们纠缠在这无休止的堵塞中,车不通行,城不通气。
先后派出十余名记者深入街头调研了解堵车现状,通过对堵车地段的分类,对堵车时段的掌握,对堵车现状的捕捉,写成了“报告”的部分——关于兰州城市交通堵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症结所在,针对这个现实,我们又分别采访了市民、司机、专家和管理者等各类人群,通过不同角色的讲述,我们写成了“报告”的第二部分——应该能得到广大市民认同的主要堵车原因。(以上源自《兰州晨报》)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汽车时代”已成为这个时代鲜明的印记。然而,地处西北边陲的兰州却因为城市建设等方面不可否认的滞后,遭遇了一场“汽车时代”下尴尬的“堵车病症”。游走于兰州城区,几乎所有的主次干道都车如长龙,几乎所有的上下班高峰时段总叫人心急如焚,几乎所有的司机都满怀怨言,几乎所有的乘客皆怨声载道……“一路畅行”,竟成了普通市民出行时最纯真的愿望。
那份挥之不去的伤痛,牵动着这个城市的“心”,也牵动着关注它的人。从10月中旬起,本报多路记者深入现场,将这些“错结”记录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试图“挽救”这个城市的“遗憾”。
现状一:五里铺桥头
11月2日晚6时,记者来到五里铺桥头时,该路口的东西方向车流已排成了长龙,往东去的车辆,从东部市场站开始便一步一挪,缓缓而行,一直到“七四三七”门口才变得顺畅。第二天中午记者再来时正好赶上下班高峰期。在瑞德大道上,由南往北的车辆还是排着长龙,一辆紧挨着一辆。在兰新市场入口,一辆出租车瞅准“空子”,抓紧向左转向,可被横插过来的一辆微货车拦住去路。“汽车迷阵”中,从南边驶来的车辆大有“誓死也不相让”的神气,又造成由南往北的车辆拥堵。
出租车司机秦师傅告诉记者,这里每天下午两点以后车流量就非常大,堵车是常有的事,“主要还是大家爱抢道,而且来东部购物的私家车也多,尤其周六周日,这里特别堵车。”“东部市场周围人太多,尤其三轮车和手推车,而且人不让车,车不让人,到了新东部物流,大量车辆左转,把车就卡在那了。”东部市场进货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现状二:西津路西站什字至柳家营
11月9日晚6时,记者在西津路建兰市场门口看到,大量的公交车、私家车缓缓挪动,占满了车道,一辆自东向西驶来的76路公交车一进站,该车后面就排起了一条公交长龙……在柳家营什字记者看到,车辆从柳家营什字一直排到了西站双洞子。这时才得知,是汽车南站往小西湖方向出现了压车,一些大型车辆也从西站双洞子方向进城,加大了西津路的交通压力。
七里河交警大队交警周振山一边指挥一边告诉记者:“就这么宽的一条路,车越来越挤,我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现状三:白银路安定门至中山林
11月13日12时30分,在白银路中山林什字,从市政大坡同时下来的两辆大货车和面包车因为红灯停在路口,这时从白银路右拐上市政大坡的两辆车开始抢道,造成市政大坡路口被拥堵,不一会一个红灯就排起了一条“长龙”。随后记者乘的车没走两步,又在安定门什字被堵住。市民蒋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一天乘坐33路车去西关办事,下午5时许从中山林站坐车,一到安定门就遭遇大堵车,车辆一步一挪地前进,又恰遇下班高峰期,各种车开始抢道,两三站路,他竟用了半个多。出租车司机常师傅告诉记者,在安定门由于伏龙坪火车过站,从中山路上来的车辆左转后不能及时上去,白银路上东西方向的车辆就会造成拥堵。
现状四:北滨河路中山桥至城关黄河大桥
由于近期污水收集管道的开挖,使北滨河路近1/4的路面封闭施工,原本就拥堵的北滨河路在高峰时段更加拥堵。11月7日上午11时,记者乘采访车从北滨河路自西至东行驶,一路上虽然过往车辆较多但通行还算通畅,可一过中山桥头,车行至市二院门口时,从黄河北分流过来的车辆直***记者眼前。一道用蓝色钢板围起的长长“拉链”,更是将整条路“锯”成两半,所有车辆不得不挤在半幅路上,大约过去了20,被堵车辆已经排起了两条长龙,一些司机焦急地打着喇叭。直到11时51分,该路段交通才渐渐疏通。
家住九州中路社区的市民对于这里平时的堵车早就有埋怨,最近又拉开一条“口子”,此处1000多户居民更是叫苦不迭。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进入社区的这条马路与北滨河路相连,路况不好,路又比较窄,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堵车。“有的时候一堵就是几个,你有事也只能干着急。”姓陈的居民埋怨道。一位年岁较大的居民说:“别说是我们平时出门办事了,120的急救车有时都进不来。我记得,有个邻居得了重病,打了120,可是因为堵车,过了一个多才赶到,可已经来不及了。这两天又不停地修路,真是让人头疼。”
现状五:南滨河路永昌路口至城关黄河大桥
11月4日,记者乘出租车行驶在南滨河路,正值下午上班的高峰期,便在永昌路口被堵住了,成了上百米长龙的一部分。“每天上午还能勉强通行,一旦到了中午和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别提有多难了,等我回到家里饭都凉了。”同行的一位朋友对记者说。过了一会儿,车终于到了城关黄河桥南,可是从桥上下来的车辆蜂拥而至,所有刚移动的车不得不再次熄火。回想走过的路线,记者注意到,从中山桥至城关黄河桥北沿线,除了永昌路还有许多南北向的大小路口,像中山路、永昌路、大众巷、箭道巷和静宁路,都成为影响滨河路这条城市干道通行的瓶颈。
4路公交车司机许振军却认为,出于对行人安全的考虑,尽管在沿线的各个路口设置了红绿灯,可机动车却越堵越严重。而市民季先生则认为:“将公交站点直接设置在马路边,让本来狭窄的马路越加窄了,这也是一个‘硬伤’。你说红灯太多影响车辆通过,可滨河路是条景观路,来的人自然多,你总不能为了车的通畅而让游客不顾安全吧。”交警李军说:“黄河北几乎所有车辆进城要路过这里,东、西、北三个方向车流交汇,是兰州交通堵塞的难题之一。”
现状六:南滨河路小西湖至中山桥
10月30日上午7时15分,从百合公园一路顺畅驶来的刘先生正在得意自己新买的车性能不错,突然在白马浪附近被十几辆大巴“拦”住了去路。等交警将东边和南边来的车辆疏导完,他才缓缓驶过了中山桥头,这时时间已经到了上午8时10分,刘先生感叹:“都把时间留给了堵车。”而同样被堵在路边的曹女士告诉记者:“滨河路不堵才不正常,我每天都在不断磨练自己的耐心。”记者看到,一边是从西到东源源不断的滚滚车流,一边是从东到西接踵而至的上班队伍,同时还有大量车流从中山路分出。尽管丁字路口的一名交警和3名协管员忙得不可开交,但庞大的车流和人流让这里的交通不时瘫痪。
现状七:南滨河路雁滩桥头
11月1日7时50分,记者在雁滩桥头看到,这里的交通乱成一片,汽车喇叭吵得让人心烦,所有车辆你挤我超,各不相让。正在等待公交车的裴女士说:“在这边站台上,每天乘车的人太多,大家都抢着上车,司机一不小心就可能撞到人。就是乘坐出租车也是十几内寸步难行。”
家住安居小区的石先生感触颇深:“这几年雁滩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私家车也多,并且雁滩没有南北走向的路,你说能不堵吗?”
现状八:东湖宾馆至五里铺桥头
段家滩路为混合车道,许多大型车辆经常在此通行。再加上三岔路口、矿灯厂附近及东湖宾馆皆为丁字路口,三个路口之间相距不足200米,这使得这里压车现象时有发生。11月12日中午,记者乘坐的82路公交车经过东湖宾馆丁字路口时,司机干脆熄了火。等了10左右,公交车开始慢慢移动。“今天还算好,没堵多长时间!有时堵个把谁也没办法。”司机何师傅无奈地说。
记者注意到,仅这一条路,便是读者大道、南昌东路由西向东的汇聚路段和连接雁滩、东岗一带的捷径。在段家滩路沿线的家属区也较集中,在东湖宾馆到兰州酿造厂不足200米的路段内就有东湖副食市场、东湖小区、七建公司、修理厂、货运中心等多个路口。这些路口进出的车辆严重影响了东西方向车流的畅通。而且有五条公交线路经此路,一旦公交车停靠或者出现故障,就会让通行更加艰难。
现状九:定西路东口
11月14日早晨7时,记者乘坐的一辆106路车一路上走得还算顺畅,可到定西路东口时车速慢了下来,原来车前面一辆长途客车正停在路中央拉客,等了两,这辆车仍然“纹丝不动”。记者乘坐的106路车只得从大客车后面绕过去,可前面的一个地方又有货物堆了半个马路,旁边的大货车正在装货,加上定西路红绿灯变灯快,不一会车辆就排起了长队。私家车、大货车、出租车争相抢道,于是定西路东口再次被堵死,往西去的车能压到二热,往东去的车从定西路东口排到了天水路什字。
现状十:草场街庙滩子
11月6日下午1时40分,去九州管委会参加会议的崔志强没想到在草场街让他寸步难行。记者看到,在草场街并不宽敞的一段路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无奈之下,车只好掉头转回北滨河路,可没想到这里堵得更厉害,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本来想提前到会的崔志强还是迟到了。
而在庙滩子也是同样。11月7日上午8时20分,市民王女士从新九州花园乘坐一辆144路公交车去上班,当车行至军区仓库车站时,近10辆公交车在此“扎堆”,车队排起了“长龙”缓慢向前蠕动,很多乘客不得不中途下车。“这些地方本来道路建设就滞后,却承担了北出口和九州两个车流、人流密集区的通行,堵车就很正常。草场街不重建,庙滩子不改造,这里堵车就无法彻底改变。”王女士说。
11月13日8时10分,记者在城关黄河大桥桥北看到,长长的车流一直从静宁路北口什字沿城关黄河大桥排到了草场街大坡,北滨河路上从富星家具市场到城关黄河大桥也堵满了车辆。
现状十一:东岗东路至甸子街
11月6日下午1时,记者从东岗世纪新村乘坐一辆143路公交车行至甸子街路口时,道路出现了严重堵塞。公交车、大卡车、出租车、长途汽车等在这一段乱成了“一锅粥”。“唉!这条路几乎天天都在堵,沿线的居民有时候40都等不来一辆公交车。”143路公交车的司机看着眼前的车龙无奈地说,“全是前面丁字路口转弯的大卡车惹的祸。这么窄的路,大卡车头一转就横在路中央,别的车又互不相让,能不堵吗?”
11月7日晚6时许,记者在甸子街丁字路口看到,也是大型车辆在转弯时将马路拦腰截断。作为连接东岗东路与雁儿湾路的主要通行路,甸子街的路面不过七八米宽,道路坑洼,停滞不动的车辆中超过一半的是大型卡车。出租车王师傅焦急地观望着,“这条路堵得最厉害的时候就是下午六七点,有时候半个都通不了。”附近的居民也是怨声载道:“这里是连接市场和东出口的中间地带,你数数这附近的物流公司,少说也有几十家,看看这些大型卡车,长得跟火车一样,本来就窄的路被压得坑坑洼洼!”
现状十二:火车站东路至轮胎厂路口
10月30日晚,记者在轮胎厂丁字路口处看到,客运中心的客运班车时有进出,虽然该处是个丁字路口,但事实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车辆通行。许多大型车辆和重型卡车都从这里行驶经过,与公交车和其他各种车辆汇聚一处。
“经常有大货车从丁字路口向南拐,向备战路方向驶去,只要大货车一掉头就横在了路中间,路就会堵死,等好长时间才能挪开。”住在客运中心对面的水女士表示,由于这里时常堵车,给她接送孩子上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里出租车和摩的活动频繁。在附近工作的陈先生对记者说,许多出租车司机都掌握了火车到站的时间。部分出租车司机为了赚钱,根本不顾及交通规则,随意在路口停车等待乘客或搭载乘客,致使其他车辆无法正常通行
今年以来,白银路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堵车现象发生,特别是在三个上下班高峰期,这条路的拥堵显得尤为突出。
截至2009年7月,兰州市总长1136公里的城市规划道路,仅建成550公里,还有586公里未建。兰州市人均城市道路占有量不足8平方米,这与人均9.2平方米的占有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无论是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建设规划的进程缓、配套设施的不健全,还是交通管理的不全面、**支持的不到位和部分市民行为的不文明……都在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兰州城市交通的顺畅通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甘肃有哪些桥
兰州黄河铁桥: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深安大桥(建设中)、银滩大桥、小西湖桥、中山桥、城关桥、元森大桥(建设中)、金雁大桥。雁滩大桥。
重走丝路 我们在路上‖ 邂逅兰州的前世今生-本科生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承**黄河,轫千载文明兰州,前世为两汉金城,今生为甘肃省会。它地处苍凉广阔的大西北,四面群山环绕,逶迤起伏;黄河水从此中奔腾而过,日夜不息。为了更好地探索古城的全貌,寻觅兰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遗迹,通过今昔对比体悟其不平凡,2019年7月14日晨,海棠七号书院新闻中心实践团队分作两队启程出发,一路向古迹云集的城东,一路向大都市化的城西,两队将通过时代特征明显的诸多标志性建筑物,共同探秘兰州城的前世今生。
岭色披皴似客衫,星光天路月相衔实践队按原计划到达黄河,近距离一览黄河苍茫壮阔的澎湃景状、感受其雄浑磅礴的浩荡气势。随后,实践队在接下来的行程中继续沿黄河南岸向东骑行,与奔流的河水一同到达黄河沿线的三个标志性景观。
黄河母亲像“黄河母亲像”出自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之手,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边,看护着怀抱中戏水的幼儿。它象征着千百年来哺育华夏民族的黄河母亲和茁壮成长的中华儿女,如今已然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母亲河黄河,逆流而上,那是中华民族的源头;顺势而下,那是泱泱大国的美好未来。不仅如此,黄河还见证着丝路的发展与辉煌,印证着中华民族友好往来的今昔。
中山桥沿着滔滔河水,实践队一路向东,只见中山桥横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任凭水流横冲蛮撞仍蔚然不动,“黄河第一桥”之称果真名不虚传。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大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且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桁架桥梁,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比交通作用更加有意义。它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黄起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经过百年沧桑的古桥依旧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白塔山公园走过雄伟壮观的中山桥,迎接实践小队的便是兰州的另一象征建筑——白塔山。白塔山因其山顶一座白塔而得名,这座白塔矗立在高峰之上,塔身覆满白浆,象征着佛教信仰的圣洁。另外,它前临黄河之水,后拥兰州众山,又依傍现代大厦,俨然成为了能够俯瞰整个兰州的观景台之一。在今天,白塔山更是兰州传承丝路文化,发扬时代精神的一种见证。随后,由山顶直下跨越黄河的缆车让实践队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大河的汹涌与壮观,和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气魄。
白驹过隙,时光变迁。兰州城在保留其遗风古道大西北风格的同时,也紧紧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并在人文教育、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二队向城西进发,亲身体验古韵兰州的另一面。
兰州大学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兰州大学的命运与兰州休戚与共。作为新***初期至今重点建设的高校,兰州大学无疑是一所为***培育优秀人才、有着辉煌校史的一流高校。兰州大学是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原名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兰州大学。其固体力学、生态学等均为***一级学科。此外,***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分院也设在它附近。
兰州城关黄河大桥中午十二点,实践二队如期来到大桥附近。桥上车水马龙,桥底黄河汹涌。兰州城关黄河大桥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通往白银、宁夏等地的交通咽喉工程,因此也是甘肃省的一大标志物。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此,沿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延伸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且开通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这里因此也被称为兰州的“外滩”。
水车博览园沿滨河路向东的黄河风情线,实践二队遇见的下一站是兰州水车博览园,其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近距离的接触更令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水车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和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黄河水驱动水车转动,然后将河水倾入水槽以灌溉农田。它解决了干旱少雨的兰州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尘封着兰州先人生活的历史,更是古代兰州人智慧的结晶。兰州城西高楼林立,夜景繁华,万达广场、省图书馆、体育公园均设在此处,民众的精神文化、日常娱乐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兰州的城市化程度可见一斑。下午六点,实践队在火车站集合,告别兰州,踏上了前往敦煌的下一站路。
结束语从人文教育到城市建设,从日常娱乐到社会生活,近百年来发生在兰州的历史变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所展现的是城市跨越时间、空间、阶层的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历史的前行是由成千上万人的每个选择所一点点推动的,每个人都抉择着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自处:在社会变革中,人们试图提高自己的地位、完善自己的生活;在文化交流中,人们逐渐塑造和展现自己,并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时至今日,当我们得以用新的方式更深人地了解城市的“前世”史,并思考历史的发展是如何使其获得“今生”时,我们也在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兰州中山桥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兰州中山桥的发展史如下: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2006年改为步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