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中航沈飞重组前叫什么名字(中航沈飞改制完是央企吗?)

中航沈飞改制完是央企吗?

是央企

改制后的沈飞集团还是央企。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隶属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中航沈飞成功重组更名上市

  1月12日,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60,以下简称中航沈飞)成功重组更名上市。上午8时30分,航空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及上交所、中航资本、沈阳所等单位相关领导,公司董事长、*****郭殿满,总经理纪瑞东,副总经理刘永涛、李长强等相关领导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见证中航沈飞重组更名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来宾们现场观看了《中航沈飞宣传片》;公司董事长、*****郭殿满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董事总经理刘乃生分别致辞。

  公司董事长、*****郭殿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签订了《上市协议书》,并互赠上市纪念品。航空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和公司董事长、*****郭殿满共同鸣锣开市。

  在致辞中,公司董事长、*****郭殿满指出,中航沈飞历经一年多的重组整合,实现了核心优质军工资产整体上市,成为***战机第一股。这既是落实d的十九大新***安全观要求、深化国企改革的具体体现,更是军工企业践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他强调,中航沈飞一定会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航空工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股东的支持和监督下,用心经营,不懈努力,以更先进的产品服务***的国防事业,以更出色的公司治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以更突出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广大投资者,忠实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

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下属

主要的飞机制造厂:112沈飞,122哈飞,132成飞,贵飞(由130云马厂和162双阳厂等合并)150龙岩厂并入中航通飞,172西飞,182陕飞,320洪都,372昌飞,522石飞等。

其中:沈飞,成飞,洪都,贵飞属中航工业装备公司(前身是中航工业防务公司);哈飞,昌飞属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西飞,陕飞属中航工业飞机公司。

主要的发动机制造厂:120东安,410黎明,420成发,430西航,460黎阳等

研究所有30余家:主要的有601沈阳所,602直升机所,603和640合并为一飞院,611成都所,014空导院,606沈阳发动机所,624涡轮院,623强度所,625制造工程所,630试飞院,626,627合并为气动院等等。

***商飞:前身是上飞,再之前是空军5703厂

空军的厂多为57XX,目前部分已经整合入中航工业,如5712,5704等。

【东兴军工】洛马的今天,中航沈飞的明天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要以航空航天、导弹、设备系统为优势产业。目前公司下设4大部门:航空、航天、导弹火控、任务系统及培训,代表军品有F-35闪电战斗机、F-22猛禽战斗机、黑鹰直升机系列、C-130大力神运输机系列等。

洛马公司的收入主要依赖*****的国防预算以及每年和国防部签订合同的数额,2017年公司69%的收入来自*****,30%来自国际军方客户,1%来自商用及其他。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10亿美元,净利润为3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8%、2.23%。

洛马公司两大战略决策可为沈飞提供借鉴价值。第一,聚焦主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增强核心业务。同时,完整研发体系加充足研发费用,助力洛马引领技术创新前沿。第二,国际化助洛马增长,近年来出口业务增长亮眼。一方面,沈飞可以加强与国外**的合作,通过建立战略关系或达成合作协议,与国外进行某些项目的联合研制或成立合资公司。另一方面,沈飞可以灵活借力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来迅速获得技术和市场。

沈飞明后两年将进入历史最好发展阶段。公司基本面良好,产品方面,歼11D实现复产,公司最新主力机型歼15和歼16的交付或已进入正式审定价执行阶段,通常情况下审定价格高于暂定价格,后续价差补偿有望加速业绩释放。而随着歼31立项工作的推进,研制进度有望加速突破。公司未来还将充分受益于军品定价机制改革,业绩弹性可期。与此同时,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显示公司对于未来中长期发展信心充足。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88亿元/201.56亿元/371.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4亿元/11.41亿元/14.41亿元,同比增长26.48%/27.65%/26.26%;EPS分别为0.64元/0.82元/1.0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1X/40X/31X。目前市值对应PS估值1.87倍,考虑到公司目前防务平台的排他地位,给予2.5倍PS,目前市值605亿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空军装备列装速度不及预期;民品市场开拓差于预期。 

1.聚焦主业,兼并重组助力军工龙头

1.1聚焦主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增强核心业务

1.1.1洛马公司早期发展历史

洛马公司创立之初为民用飞机公司,但随着二战爆发很快参与了军机的研制和生产,通过自行研发设计的P-38闪电型战斗机,获得当时*****大量的军火采购订单,迅速发展成为***军工企业中的前列。战后洛马公司曾尝试开辟军、民两条发展线,例如在1960年代,洛马公司着手研制L-1011三星宽体民航客机,由于其发动机采用了劳斯莱斯研制的RB211引擎,然而劳斯莱斯由于发动机高昂的研发费用破产,导致L-1011推出市场的时间被迫延迟,这也直接导致了L-1011在于其性能相似的DC-10的竞争中失败,销量很少。在此之后,洛克希德宣告放弃客机市场,全力争取军用市场。

1.1.2冷战后兼并重组造就航空航天最大龙头

上世纪90年代,在***赢得冷战后,*****开始大幅削减防务支出,同时NASA和民用航空在新机型采购上的支出也大幅下降,这在军火商中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据估算当时的12万军火企业中只有1/4存活了下来,其他都停止了军火生意或与其他公司合并。同时,*****开始主导军工行业的去产能行动,通过出台多项措施来促进军工企业的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

为了应对当时行业的巨变,洛马对自身几乎进行了改头换面式的变革和重组:

(1)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业务,洛克希德公司于1993年3月收购了通用动力的战斗机业务,将当时最畅销的F-16机型收于旗下,成为当时***战斗机领域实力最为雄厚的公司。同时,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宇航业务和通用动力的空间系统业务,进一步扩大自身在火箭、卫星和航天飞机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这些收购完成之后,马丁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一跃成为1994年全美排名前二的航空航天公司。

(2)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航天合同的能力,降低成本,1995年,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公司宣布合并,并确定将航空、航天、全球通讯、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作为核心业务,于是在1995年10月购买了通用电气的飞机发动机业务,在1996年1月购买了Loral公司,发展自己的防务电子和系统集成业务,在此期间洛马公司总共吸收或合并了17家军火企业或相关业务。通过这些合并,洛马成为***国防部,能源部和NASA第一大军火供应商,并成为世界领先的战斗机、卫星和宇宙飞船制造企业。

1.1.3 合并后不断剥离或整合非核心业务

合并后的洛马公司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剥离,1996年出售了原马丁公司的战车及火炮业务以及材料部门,在收购LORAL公司后出售了其测量与控制系统分部。在之后的发展中,洛马又相继出售了自己的航空电子系统业务、卫星通讯业务、信息系统与全球解决方案业务等,在整合业务的同时也为洛马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

同时,洛马始终坚持巩固和发展自身在航空、航天、导弹等核心军品领域的竞争优势。例在2012年将原先的空间与导弹部门拆分为空间系统部门和导弹与火控部门。2003年购买了Leigh公司,其主营业务为战斗机、无人机和导弹。2015年,洛马公司以90亿美元全资收购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将其全球闻名的“黑鹰”直升机系列纳入旗下。在随后几年里,“黑鹰”直升机为洛马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并且使得洛马公司在直升机领域也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形成军机领域的全谱系竞争优势。

1.2 完整研发体系加充足研发费用,助力洛马引领技术创新前沿

1.2.1多层级研发体系协同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创新是洛马公司的核心战略,在这一既定战略的引领下,洛马公司长期在飞机、雷达、导弹、卫星、火箭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研发和创新,始终引领着行业前进。为了支撑公司的发展战略,洛马公司建立了技术创新的常规机制,从总部级的创新中心到臭鼬工厂、先进技术实验室等产品的研发设计、技术预研机构,形成了系统、协同的创新体系,涵盖了***未来的作战概念、装备设计研究,始终和***军方保持着当前与未来作战装备研制的战略一致性。同时,洛马公司也十分强调与“同行”开展合作。长期以来,洛马公司与*****、军方、大学、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多种方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建立合资企业、合作团队、联盟等。

洛马公司内部的研发体系可以分为两大层级。创新中心是洛马研究战略创新的中心,服务于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其核心职能是预研***未来作战概念,提供可行的新型作战模式,帮助***国防部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心拥有众多军事战略专家,具备实验设计和作战概念分析的主要资源,可以将公司各业务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混合能力,开发出特定的方案,解决联合作战方面的需求。创新中心保障了洛马公司在未来装备研制中与军方保持战略一致,引领装备设计理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在总部级研发机构之外,洛马公司还拥有众多在业内居于重要地位的技术创新平台——臭鼬工厂、先进技术中心、桑地亚***实验室等,进行装备预研、先进技术创新。例如,成立于1943年臭鼬工厂,是洛马公司内部一个相对***的创新研发设计部门,也是洛马的核心业务——军机设计制造业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臭鼬工厂有着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通常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下,突破技术上的限制,研制出最先进的航空用品为主的武器产品。臭鼬工厂研制了诸多世界闻名的军品装备,如其1953年投入研制的C-130运输机至今仍大规模使用。美军主要列装的F-117、F-16、F-22猛禽战斗机、F-35、P-3反潜直升机都是出自洛马公司的臭鼬工厂。目前臭鼬工厂主要从事航空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在隐身、无人控制、信息融合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前瞻性研究,被公认为航空工业界设计研发领域最受尊敬的名字之一。

1.2.2 高额研发资金投入,多来源资助支撑技术创新

洛马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了重视研发、不惜投入的理念。洛马公司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其他用户资助以及公司自筹。以获得用户研发资金支持为关键战略目标。

自筹研发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其他概念系统研究。自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公司合并以来,洛马公司一直维持了高额的自筹研发投入。1994-2017年,公司研发支出投入约占收入的3%。2015-2017年,洛马公司在自筹研发支出上的投入分别为8.17亿、9.88亿、12亿美元,CAGR为13.67%,充足的研发支出为其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除了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外,来自*****和军方的技术创新资金占比更大。***的装备采购合同定价多为成本加成法,即前期的技术预研、风险降低、设计制造、飞行测试和型号研制等研发成本由公司承担,等到装备进入批量采购阶段,**合同的订单会将之前的研发费用加入到生产成本里,再加上一定的单位产品利润给出采购价格。例如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从1995年启动概念验证至今,已产生超过4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洛马作为主承包商可获得丰厚的研发资助。

在对创新平台的支持上,以臭鼬工厂为例,洛马公司允许臭鼬工厂将项目快速进行到原型阶段,不受整个公司后勤支持体系的限制,并授予“不寻常”的预算。每年专门为臭鼬工厂提供9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其中15%用于基础研究,以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把握未来二三十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1.3 沈飞的核心业务及研发

中航沈飞作为***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歼击机设计、制造基地,从1957年建立以来即承担着我国歼击机及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任务,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已逐步形成完整、成熟的业务体系。从洛马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其聚焦主业,始终坚持发展核心业务,摒弃不相关业务的战略值得借鉴。中航沈飞目前主要的产品包括航空防务装备和民用航空产品,其中航空防务装备即我国历代歼击机的生产制造,包括歼-5、歼-11、歼-15、歼-16、歼-31等机型,为其核心业务,目前我国歼击机整机研制主要由沈飞和成飞承担。民用航空产品主要为民机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包括C919、A320等国内外民用飞机的机体部件生产,这部分业务仅占中航沈飞收入的5%左右。可以看出,中航沈飞在发展过程中也始终聚焦主业,在自身核心业务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使得其可以持续赢得***每一代歼击机的设计与制造任务,走在世界战斗机制造商的前沿。

2.国际化战略,为洛马提供更大增长空间

2.1国际化助洛马增长,近年来出口业务增长亮眼

纵观全球的战斗机制造巨头,由于五代机尚未研制成功、本国新增采购需求疲软等因素,近年来其航空板块业务增速都出现显著下滑甚至负增长。在此背景下,各大军工巨头纷纷寄望于全球军品出口市场,例如俄罗斯UAC联合航空制造公司致力于将Su-57打造为超高性价比的出口、列装两用四代战斗机,并设立“2025年占据全球军机市场8%的份额”的目标,2017年BAE航空部门的主要增长来源于向卡塔尔出售的24架“台风”战斗机。

因为军工行业高技术门槛,出口限制较多等特点,***军工企业的客户主要为*****(主要是国防部),因此***军工企业的收入中来自*****的占比往往很大。一方面***是全球最大的军费开支国,2018年***军费预算高达6951亿美元,占全球军费预算的35%左右,***众多军工巨头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即根植于这一全球最大的防务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军工巨头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军费支出,企业的收入和盈利状况也严重依赖每年***军费预算的变动状况。例如,2011年***国会通过《预算控制法案》后,***军费预算连续4年共下降19%,洛马的营收也下降了16%。

由于洛马是专注军工的防务承包商,近年来商用业务在其收入中占比已不足1%。而*****对其产品的采购数量相对稳定,且取决于当年的军费预算,因此拓展国际市场的军品业务,增加出口收入成为洛马公司近20年来主要的经营思路和企业战略之一。从2001年开始,洛马公司国际收入呈波动上涨的趋势,并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温和增长。2015-2017年,得益于F-35战斗机、“黑鹰”直升机、***AWE项目的出口,洛马公司国际收入和占比大幅增加,对公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1%,国际市场为洛马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2 洛马国际化历程回顾极其战略分析

回顾洛马的国际化进程,自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公司合并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2004):在此期间,洛马公司的国际化收入温和提升,其主要通过与各国**或公司合作来拓展全球业务,逐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1995年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公司合并时,国际化业务仅占洛马收入的15%。1996年,洛马公司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扩大了国际业务份额,与意大利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制C-27J。1997年,洛马公司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系统机构组成洛马卫星通讯系统公司,提供全球电信服务。1998年,洛马公司波兰、匈牙利、捷克空中主权控制中心投入运行。2000年,洛马公司和***Secro有限公司,***原子能公司共同建立合营公司,同年将非核心的控制业务出售给***BAE公司。

第二阶段(2005-2012):在此期间,洛马借助资本市场在海外开展大量兼并收购,使得公司能够快速获取技术和市场,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海外市场。2005年,洛马公司收购了总部在***的STASYA公司和INSYS公司,前者主营网络通信和交互性防务业务,后者是国防通讯系统、武器系统及服务的多样化供应商。2006年,洛马出售了两家国际合营公司——LKEI和ILS的股份。2007年,洛马公司投入更多精力通过与外国**合作来扩张业务,目标是航空市场、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及全球化服务市场,通过对非洲PAE集团的收购增加了对不发达***的渗透。2009年,洛马公司制定了更为积极的国际化目标,希望在未来几年将国际化收入的比重由14%提高到20%。在2009-2011年,洛马公司航空业务和电子业务在国际化业务中的占比持续提高,2011年,在航空业务方面,国际业务占到25%,在电子业务方面,国际业务占到26%。

2.3 沈飞如何借鉴洛马,歼-31为沈飞未来国际化提供广阔前景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战斗机军贸市场的发展,从最早在外贸上大获成功的歼-7M,到首款***自主研制的外贸型号“枭龙”战斗机,再到2016年新加坡航展上出现的歼-10外贸型号——FC-20,我国一直试图推出物美价廉的外贸军机,面向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发展***家寻求订单。由于在历史上我国的两家歼击机整机研制厂在分工上有所不同,成飞主要负责自主研发每一代战斗机的核心技术,而沈飞则负责在早期技术引进的Su-27战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国产化。受制于技术转让限制的原因,之前我国的外贸机型都由负责自主研制的成飞研发和生产。近年来,随着沈飞自主研发的歼-31首飞成功,并在珠海航展亮相,歼-31超高的性价比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由于其具备优异的隐身性、机动性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并且存在像F-35一样改型为舰载机的可能,歼-31如果获得出口许可,可以很好的满足目前诸多发展***家二、三代机更换的需求,将为沈飞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借鉴洛马国际化成功的经验,其在国际化进程的采取的战略和一些具体措施值得中航沈飞参考和借鉴:

加强与国外**的合作,通过建立战略关系或达成合作协议,与国外进行某些项目的联合研制或成立合资公司。由于军工企业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与国外**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减少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阻力。洛马在早期国际化的进程中,亦主动与多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战略联盟,联合进行卫星、火箭等领域的研制工作。后来成立的洛马国际公司,也十分注重加强国际客户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为公司拓展全球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之前通过“枭龙”战机的尝试,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的共同研制,成功实现该机型的整机技术出口和授权境外生产,并且使该机型批量列装巴基斯坦空军。因此,未来沈飞可以继续借鉴发展这一经验,拓展可能的海外市场。

灵活借力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来迅速获得技术和市场。洛马在国际化的第二个阶段中,出于自身的业务需求,在海外市场开展了大量的兼并、收购、合资及出售交易。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洛马快速拓展了航空、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及全球化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市场,增加了其在不发达***的市场占有率。借鉴洛马的经验,沈飞可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收购或参股一些与自身主业有直接关联的海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商,从而能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飞机中的战斗机,均衡生产效果显著

2017年中航沈飞经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沈飞集团100%股权,同时置出原有除上航特66.61%股权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主营业务由此变更为歼击机及防务装备的生产制造,成为我国具有战斗机核心资产的第一股。

公司生产机型主要有歼-16和歼-11,未来看好歼-31研发。***歼击机的摇篮中航沈飞全资子公司沈飞集团被誉为“***歼击机的摇篮”,承担我国歼击机及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任务。公司主力机型有歼-15和歼-11,目前已经批量列装的三代半战机歼-16性能较强,是一种地对地海的高性能歼击轰炸机,在我国可全面碾压三代机制空能力的四代机歼20已进入服役的时代,歼-16有望发挥差异化优势持续获得客观的需求订单,歼31则有望成为四代舰载机,需求增长空间也值得期待。沈飞业绩已连续两年维持20%以上高速增长,2017年毛利率有所提升,将迎来交付高峰。

股权激励最终修订稿出炉,中长期发展信心足。公司2018年5月16日发布了拟推出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和10年期长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告,第一期对业绩成长性的主要解锁条件为分3期每一期解锁日的前一会计年度需满足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0%、10.5%、11.0%;禁售期为2年,禁售期满次日起的3年为解锁期。我们认为,这一业绩解锁条件预示未来五年公司的经营业绩讲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且以对标企业前25%作为约束条件也充分显示了管理层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坚定信心。2018年10月18日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草案修订稿,拟向激励对象授予317.1万股,每股价格22.53元。随着股权激励公告的发布,公司正式成为首家实施激励的核心军品总装企业,在军工行业中的示范标杆作用明显,同时也必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88亿元/201.56亿元/371.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4亿元/11.41亿元/14.41亿元,同比增长26.48%/27.65%/26.26%;EPS分别为0.64元/0.82元/1.0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1X/40X/31X。目前市值对应PS估值1.87倍,考虑到公司目前防务平台的排他地位,给予2.5倍PS,目前市值605亿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4.风险提示

空军装备列装速度不及预期;民品市场开拓差于预期。

END

东兴军工研究团队

陆  洲:13661893188

王  习:18210552665

张卓琦:18510871684

国企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老员工是改制前的干部职工,改制后企业又对新老员工进行同岗同酬,老员工能得到保护?

国企改制过程中,如果碰到实际年龄离退休年龄差5岁时往往可以提前内退.但国企改制后,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一般很难有这样的优惠条件了.当然,如果**妈与公司老板有特殊社会关系则另当别论.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哪些分公司?

下属的有航空工业学院沈飞技校民品公司地板厂(好像黄了)一般都是中航工业下属的沈飞下属的少

翻一翻中航产融的老账 中航产融 ,以前叫中航资本,2021年7月9日更名。昨天有位球友说,原来是它,换了个马甲差点不认识了,今天还有位球友说,... - 雪球

中航产融,以前叫中航资本,2021年7月9日更名。昨天有位球友说,原来是它,换了个马甲差点不认识了,今天还有位球友说,持有三年,4块到5块玩来玩去,上去很快,下到四就可以走了,这是经验之谈,很宝贵。

目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中航产融在这次成飞借中航电测上市的交易中,有什么获利逻辑。

乐观主义者认为,中航产融是中航工业旗下金融版块的拳头公司,这次成飞借壳,一定会深度参与,如果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定向增发的话,中航产融必大概率在定向增发对象范围内。更何况,中航产融还直接持有中航电测两个多点的股份。另外成飞和中航产融还合资办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里的近亲,有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

但客观地说,中航产融的获利逻辑,除了两个点的直接持股,目前看确实没有其他因素了。如果说深度参与成飞借壳,那么,前车之鉴,沈飞当年借壳中航黑豹可以拿出来看一下。我翻阅了相关材料。

2017年12月14日中航黑豹(重组后更名为中航沈飞)的公告中,非公开募资的对象里就没有中航资本(中航产融以前的名字)。

即便在认购对象范围内的中航机电,在此公告发布后,股价也是表现平平。(以下为2017年12月14日前后中航机电日k线)

我把中航旗下的a股公司作了一个整理,并与当年中航黑豹收购沈飞公告出来后,股价日k作了比对。发现,没有一只中航旗下的a股公司在相近日期有关联表现,中航机电的三根阳线看着也关系不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中航沈飞重组前叫什么名字(中航沈飞改制完是央企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