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试用了下东软易测云,但是应用测试未通过,原因是什么单须重虽危余知料治?
应用测试未通过,一般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安装或卸载失败;Monkey测试失败;稳定性测试中应用程序有崩溃现象;UI适配出现不兼容等问题。
CT方舱 东软医疗定制移动方舱CT 明峰医疗 赛诺威盛 深圳安科 上海联影 - 供应商网
咨询电话:???????????
防辐射铅房防辐射铅房CT方舱CT方舱山东久泰射线防护工程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辐射防护器材研发、生产和工程应用的科技创***企业,是***机械工程学会无***检测分会和聊城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公司产品涵盖:铅门、医用防辐射铅门、铅板、防辐射铅玻璃、防辐射硫酸钡、手术室气密门、防辐射硫酸钡板、铅砖、核医学防护、工业射线防护等上百个品种,成为国内射线防护和无***探伤器材的专业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久泰射线防护工程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辐射防护器材研发、生产和工程应用的科技创***企业,是***机械工程学会无***检测分会和聊城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公司产品涵盖:铅门、医用防辐射铅门、铅板、防辐射铅玻璃、防辐射硫酸钡、手术室气密门、防辐射硫酸钡板、铅砖、核医学防护、工业射线防护等上百个品种,成为国内射线防护和无***探伤器材的专业生产基地之一
CMEF现场直击:GPS、迈瑞、联影、东软他们都干了啥?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拥有500例病例征象+讲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海春季CMEF展,展会第一天现场直击,跟着乳酸菌一起看看各家新品都有哪些亮点吧!据了解,本届CMEF主题是"医疗数字化时代",据乳酸菌菌现场勘探发现,众多医疗器械企业也开始涉足AI+医疗,众多AI新品让乳酸菌眼前一亮。
今年的**工作报告中,***释放了人工智能+医疗的重磅信号。李**在报告中指出:2018,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等多领域全面推进“互联网+”!政策加码支持,各大厂家也是齐齐发力,AI+智能医疗可谓是大势所趋!
占据1号馆黄金地理位置的飞利浦此次展台设计相当上档次,乳酸菌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此次飞利浦也有新品发布哦~展台前人真的是多,乳酸菌1米5的个子已经不能穿越人群给大家带来全景照了~敲尴尬~
Ingenia3.0TCX
IQonSpectralCT
和飞利浦遥遥相对的就是西门子啦,一对老大哥真的是每年都要在一起。西门子此次也有多种新品发布,包括Prodrva1.5TCX、立体tomo新技术等。
Prodiva1.5TCX
立体Tomo新技术
联影此次全新推出UAI系列DR、全景扫描PET-CT新品,AI又是主打!包括uCT、uMR、uPMR。全新上市的新品uCT—528更是实现一键智能摆位、系统准备、图像后处理,智能肺结节筛查、智能骨伤鉴定。
uCT
uMR
uPMR
东软医疗20周年暨新产品发布会也在本届CMEF展举行。作为***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的领导者,东软医疗在此次展会上正式发布***首创SmartCT、***首创全身应用型MobileCT、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雎鸠)、超声云系列新品。
与此同时展出MR、PET/CT、RT、AI、影像云等产品。除此之外,东软医疗还带来了超声云系列新品——云声、云菲、云翔、云翼。云声、云菲四维彩超,不久前获得了德国iF和红点设计大奖。
Smart—CT
MobileCT
迈瑞展台对面的GE医疗也异常火爆,本次GE携16款智慧型创新成果参展,并且这16款中有7款是全球首发,剩余9款也为***首发。值得注意的是,16款新品中8款全部为***研发!可以说是阵容非常豪华啦,此次前往现场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SIGNApioneer3.0T
请问上海联影医疗试用期几个月?有哪位大侠接到offer的
你好!你去联影了吗咋样啊求详细说说啊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有没有在东软干兼职,被拖欠课时费不给的!
你是干什么兼职,是睿道的培训班吗
2022高考志愿还在纠结?想加入大型医疗设备圈的朋友看过来 - 知乎
众所周知,医疗设备是朝阳产业,有较好的就业和创业前景,医学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称为“朝阳中的朝阳”。“情怀”系列第7篇,以半个过来人的身份谈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不管是难哭的数学,还是红楼梦题对额都已经作古。如果你想加入健康2030,甚至2050,那医疗装备,尤其是医学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是一个很好的赛道。
本文为您梳理与大型医疗装备有关的专业和择业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讲真话、不骗你。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看专业名称可能有点浮,也在当年的“生物热”中引起了一定的误会。实际上,生物医学工程是工学专业,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计算机、软件、材料等等,将其理解为临床工程、医工、医电、医仪、生医等等都可以。
BME是工程和临床、医学技术之间的桥梁,总体说来是为了各种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实现而设置的专业。该专业的组建源自现实需求驱动,而后引进各种理工学科的内容。例如,CT需要材料、机械、电力、电子、软件等工学专业来承担不同分工。CT发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豪斯菲尔德教授,当年是在雷达专业任教。
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影像设备圈里校友众多的上海理工大学等等很多学校都设置了该专业,分别隶属于不同学院。
例如,浙江大学BME隶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上海理工的隶属于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东南大学的隶属于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等。需要指出的是,专业虽然名称一样,但是各个大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偏向电子、计算机,有的偏向材料,有的则偏向基础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主要是理、工、医的基础知识,不同学校有不同侧重,例如东南大学的计算机、软件;浙江大学的信号处理、传感器、*效评价;哈工大的电子、机械等。
任何交叉学科都是类似:学的好可能是大牛,学不好可能啥也不会。不过目前来看,生物医学工程已基本获得认可,未来开枝散叶的方向不少,毕竟是工程服务于临床。目前来看,主要就业方向:
2)设备厂商,BME是进入GE、西门子、飞利浦、瓦立安、医科达、佳能、联影、东软、万东等大型医疗设备厂商的对口专业,研发、制造、产品、销售、售后均需要大量该专业的技术人才,如研发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产品经理、销售等等等等。进入这些厂家就意味着半只脚踏入这个圈子,有大量的该专业学长学姐等你来。
3)科研,例如笔者校友中有哈佛伉俪回国继续研究细胞生物传感,也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回来研究磁共振成像的;
医学影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医学院按照诊断医生培养,一种是按照技术人员培养。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医科大学,还有很多部队医学院校的该类专业都很强。大名鼎鼎的泰山医学院(后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等整合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医学影像行业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属于医生,通过医学影像诊断疾病。从诊断医生的培养角度来说,有学者并不支持设置医学影像学专业,因为很多老一辈影像医生多来自神经、心***、消化、骨科等临床专业,有临床大量的训练,对疾病认识清楚、体会深刻。后因为***需要,转身投入影像事业,最终有所大成。但是,医学影像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通过短时间训练难以达到熟练掌握超声、普放、CT、核磁、核医学、介入等诊断技术。
其实,术业有专攻,任何专业尤其是交叉专业的工作者,往往要承担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影像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还有更细的亚专业组(神经、胸部、腹盆、肌骨等),慢慢和临床医生一起工作磨合,同时还要给临床医生科普新的影像手段。例如,现在高发的心血管、肿瘤、卒中等疾病,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的配合显得愈来愈重要。无论是诊断、鉴别诊断、复查、随访,都离不开医学影像。甚至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临床医生几乎“寸步难行”。
属于技师,通过操作设备获取医学影像。需要掌握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的原理、检查方法、操作规范等,获取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所需的高质量图像。
通常来说,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密不可分的。任何医院放射科都有影像医生和影像技师,影像医生属于是诊断组,影像技师属于技术组。在中华医学会等组织内,设置有诊断和技术的亚专业组,二者同等重要。
目前,我国医学影像专业的行业地位需要提高,不仅需要影像人提高自身“检查”、“看病”的能力,以达到和临床医生有同样、甚至更重的话语权,而且整个行业也要为医学影像呐喊助威。此外,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检查方式和诊断路径,也需要影像人向临床普及和推广。行业内有诊断+技术两栖的大咖,也有开设影像门诊的大牛。这类专业未来可期。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0000个左右***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其中,2021-2022逐渐公布的首批20所“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东南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部、苏州大学、广西医科大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个垂直性非常强的专业,一旦进入转行是需要很大决心的。目前,主要未来就业方向:
1)医院影像科、介入科、核医学科等做医生和技术人员,待遇比同在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待遇稍高,但也更忙;
2)各大型医疗设备厂商的临床应用培训专家、临床科研专家、临床研发顾问,待遇相当不错,由于专业性较强,比较受医院尊重;
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是手术、放疗、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全部***性肿瘤中,约67%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其中37%是手术、化疗治愈的,而30%是放射治疗的功劳。
物理师就是精准射杀肿瘤的设计师,尽管平时鲜有人知,但实际是像扫地僧一样的存在。因为医学影像和治疗领域中很多都是高能射线相关的,例如X射线、伽马射线、甚至实物粒子射线。从事此类设备使用,运行管理,放射防护的从业者,需要很强的核子物理,高能物理等知识。
例如,核医学、核素制备回旋加速器、光子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粒子重离子放疗(质子、重离子等)。尤其是光子放射治疗与粒子放射治疗领域的人才奇缺,导致我国放疗普及率不到30%,而***这一数据超过70%。也就是说,在整个***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放疗的渗透率能达到70%,这意味着患者在不同时期都能通过放疗获益。放射治疗在我国有成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人才稀缺程度甚至超越医学影像。
目前,我国物理师总人数约4000人,缺口至少8000多人,这还没有考虑未来增量需求。物理师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周期很长,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也在逐步建立。此外,为了解决人才奇缺的*面,厂商也在投资与国内多所大学共建放疗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就启动了“放疗新星”计划。开设类似专业的知名高校包括:
目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仍是目前主流的放疗技术,但是,随着质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质子物理师未来将会成为“香饽饽”。比如,在我国审批待建的质子中心就有85个,目前质子中心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海龟,待遇也非常好,如果有志投入放疗事业的同学可以考虑。
除了上述院校外,还有物理人才来自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的核物理专业。比较遗憾的是,目前“物理师”没有专门的职称,只能按照技术员岗位进行评级,客观上也制约了物理师行业就业吸引程度。但是相信不远的将来,属于放射治疗物理师的专门职称肯定会出现。
目前,医学物理或者核物理专业的主要未来就业方向:
1)医疗机构医院物理师、治疗师、质控人员,待遇相当不错;
2)各大型医疗设备厂商的临床应用培训专家、临床科研专家等,待遇也相当不错;
对于医疗设备厂商,其招聘时对专业要求相对宽泛,计算机、电子、生物、甚至文科等专业也都可能加入,或许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于医院等医疗机构,则非常看重专业,如果没有对口专业很难进入医疗系统。尽管我们经常听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说明了学医很苦和工作压力大。不过,从职业收入还是社会地位等角度,医疗系统都是比较体面的,毕竟任何人都离不开医院。。。
东软医疗、联影、万东、安科、明峰:国内影像五巨头CT产线详析
最近几个月,国内医学影像圈颇为不平静。
8月22日,联影医疗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影像新贵”,与早在1997年就已IPO的老牌械企万东医疗,一南一北,成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家具备CT和MRI研发制造能力的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
9月1日,东软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6月30日,深圳安科申请创业板上市获受理。
6月29日,明峰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图1五大厂商产品线对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从产品线列表可以看出,东软医疗、联影、万东、安科、明峰这五大厂商有三条完全重合的产线,分别是:CT、MRI和DR。
来自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CT市场规模约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约21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0年,***CT市场规模约172.7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9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
2020年,全球MR市场规模93.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
2020年,***MR市场规模89.2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6%。
2020年,全球XR市场规模约120.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202.7亿美元;
2020年,***XR市场规模约123.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
从以上数据可知,CT、MRI和DR这三类医学影像诊断产品,无论放眼全球还是国内、当下还是未来,CT的市场规模都是最大的。
本文从产品、收入、研发等多个方面,对这五大厂商CT产线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收集截至2022年10月20日)
▲图22019年-2022上半年总营收及利润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018年,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规定64排(不含)以下CT不再纳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释放了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促进了国内CT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对CT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推动了大中型公立医院对国产品牌的进一步认可,为国产CT带来后续发展空间。
尽管各厂商营收体量不同,但CT收入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比例还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以2021年数据为例②:
东软医疗CT收入15.72亿,占总营收的56.08%;
联影医疗CT收入34.21亿,占主营收入的47.87%;
深圳安科CT收入4.54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7.50%;
明峰医疗CT收入3.12亿元,更是占了总营收的90%以上。
▲图3五大厂商CT产品型号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在国产CT领域,东软医疗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1997年,东软医疗创始人团队研发出首台全身CT。
1998年,东软医疗正式成立,陆续开发出多款CT新品:
2000年,首台螺旋CT;
2003年,首台双排螺旋CT;
2008年,首台16层CT;
2012年,首台64层CT;
2015年,首台128层CT;
2019年,首台256层宽体探测器能谱CT;
2020年,首台512层CT。
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CT安装量中的11.5%由东软医疗生产。
从产品构成角度来看:
64层至128层CT是CT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64排以下CT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国产品牌替代率较高。
作为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主力机型的64排CT,国产品牌渗透率逐渐提高,已进入国产替代的关键期;除东软医疗、联影、安科、明峰之外,赛诺威盛、开影等国产厂商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高端/超高端CT领域,东软医疗、联影、安科、明峰均有相应产品面市,也是目前仅有的四家拥有超高端CT上市产品的国产品牌厂商,未来无疑将与进口品牌展开一番较量。
以东软医疗“NeuVizEpoch(无极)”在2020年5月底获批上市作为开端,2020年下半年,国产超高端CT迎来一个小高潮:
8月初,联影医疗“uCT960+”获批NMPA;
12月初,深圳安科发布“ANATOMS800盛景256层CT”;
同在12月,明峰医疗“QuantumEye量子眼256排超高端CT”获批NMPA。
▲图4超高端CT技术指标对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56层或以上CT能够极大改善成像质量并缩短扫描时间,具有科研和临床双重价值,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型医疗机构升级换代需求。今年7月份卫健委最新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现有三级医院3275个,较去年新增279家,这也是未来配置高端/超高端CT的核心市场。
03
自1971年CT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CT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飞速发展,从提高机架转速、增加探测器排数、提升球管性能等硬件进展,到图像重建算法更新迭代、多模态多维度信息提取、光子计数等技术创新,CT正在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未来几年,五大厂商在CT产线都有着明确的研发计划和时间安排。作为其中CT产线较薄弱的万东医疗,在三年计划里也已经列出了未来CT产线的三个发展阶段。
▲图5正在开发的产品及上市时间线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在研发投入方面,五大厂商的占比基本都达到了10%以上。以2021年数据为例:
东软医疗:研发投入3.71亿,占比13.2%;
联影:研发投入10.48亿,占比14.45%;
万东:研发投入1.07亿,占比9.27%;
安科:研发投入0.71亿,占比10.40%;
明峰:研发投入0.82亿,占比23.22%。
▲图6 五大厂商研发投入对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图7 研发人员数量及收入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说明:
(1)东软医疗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他厂商数据截至2021年末。
(2)研发人员平均收入计算方法: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总数除以研发人员数量。
五大厂商的研发人员数量基本都占到了员工总人数的20%以上,联影更是达到接近40%的比例。
从研发人员收入来看:
万东在五大厂商中最高,平均44.75万/年;
其次是明峰,平均37.69万/年;
联影和安科平均分别为31.47万元/年、22.21万元/年;
东软医疗按2022年上半年平均值推算,全年约为15万。
但收入还需考虑到地域差异性。五大厂商中,联影位于上海,万东位于北京,安科位于深圳,明峰位于杭州,这四地在2017-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东软医疗位于沈阳,其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上述四个城市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下为2017-2020年这几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图③。
▲图8 五地2017-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截至2022年6月底,东软医疗在全球累计发售44,000台影像设备;联影医疗共推出80余款产品,2019-2021年累计发售影像设备8000余台。这对“影像双雄”,撑起了国产CT的半边天。
从东软医疗的孤军奋战、联影医疗的横空出世,到安科、万东的奋起直追,再到明峰、康达、赛诺威盛、开影等厂商的百花齐放……与二十多年前的茫然摸索不同,如今,国产替代的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国内CT厂商也在补齐短板,从简单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变:从***第一台全身CT的“零突破”,到16层、64层…512层、640层加速发展,再到光子计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自主可控,都将让国产品牌的推进更加从容自信。
注①:未经会计师审计或审阅,不构成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
注②:万东医疗的第一支柱产品线是DR,其CT产品无论在销售数量还是金额方面,目前都无法与另外四家厂商相比拟,故未在此列出。
注③:资料来源于***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财报或招股书。
END
汇聚信息,洞见未来
qixiehui2018
联影真的收购了迈瑞放射吗?
威高
核磁共振都有哪些厂家?
目前国内核磁共振仪生产厂家主要有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和奥泰医疗。其中,联影医疗是国内最大的磁共振设备生产商,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覆盖从0.35T到3.0T的各个场强段;
东软医疗是国内最早从事磁共振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生产商;奥泰医疗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提供商,也是国内首家推出无液氦超导磁共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