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辉煌科技现在多少钱(惠州市永辉煌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惠州市永辉煌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惠州市永辉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1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加工、销售:电子产品及其零配件等。

法定代表人:杨运昌成立时间:2014-01-07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441302000119450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惠州市小金口九龙村刘洞组向西第六排四间一楼

读懂各国经济,南欧与东欧是怎么发展的 - 知乎

南欧白人曾经一直是欧洲白人的核心群体,古希腊那种辉煌让人惊叹不已,古罗马长时间的主宰欧洲命运,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也不是那么糟糕,犹如超新星大爆发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大发现的辉煌,照亮了整个欧洲,随着西北欧的逐渐亮堂,南欧逐渐显得暗淡了,不过,其依然要比广大的亚非拉的大部分地区要亮堂一些,也比东欧明亮一些。

位于欧洲西部偏南的法国面积达到55万平方千米,比三个河南省的面积还要大,古罗马人曾经长期统治这里,后来日耳曼人侵入这里,这导致北部法国人含有一定的日耳曼血统。在16世纪和17世纪,法国人口数量明显多于***,只是后来被***逐渐赶上,这导致在与***的全面竞争过程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二战前期被德国打败,二战后期被盟军解放,在***的扶持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恢复大国地位。

根据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数据,1949年的法国人均名义GDP579美元,应该算是当时的比较先进***(同年***人均名义GDP为1829美元,***为938美元,人均名义GDP虽然与真实购买力有差异,但是人均名义GDP可以很好地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实际GDP为8252美元(相当于同年***14318美元的57.6%,***8884美元的92.9%,可见法国人均实际GDP也处于较高水平状态),人均实际GDP保持着较快增速,比如,1950年增长7.7%,迄今为止,法国经济增速再也未曾超过这个增速。

1950年到1959年这10年间,人均实际GDP增长49%(***这10年人均实际GDP约增长了27.1%,明显低于法国增幅),年均约4.07%,属于较快的人均GDP增速。这较快的人均GDP增速,显示了一个事实,法国由于二战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1960年法国人均实际GDP为12768美元,相当于同年***18286美元的69.8%)。1959年法国人均名义GDP1200美元(同年***、***分别为2950美元、1317美元),人口4615万。

1960年到1969年这10年间,人均实际GDP增长59.2%(***这10年增长了35.84%,低于法国增幅),年均约4.7%,人均GDP增速比上一个10年还要快一些。这意味着法国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明显低于同期的***(与***差异明显减少的1969年法国人均实际GDP18971美元,同年***为24716美元)。1969年的法国、***、***人均实际GDP分别为2720美元、5031美元、2027美元。

1970年到1979年这10年间,人均实际GDP增长40.65%(明显高于同期***23.56%的增幅),年均约3.47%,人均GDP增速比上两个10年周期要慢一些。这意味着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差异不大了(1979年法国、***人均实际GDP分别为26683美元、30521美元)。1979年的法国、***、***人均名义GDP分别为11038美元、11693美元、7519美元,法国人均名义GDP赶上或超过了***。

1980年到1989年这10年间,人均实际GDP约增长19%,达到31742美元,年均约增长1.75%,人均GDP增速已经明显下降,低于同期***23.6%的人均GDP增幅,与同期科技发展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速度接近。这意味着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自己人口经济天赋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了,也就是说,法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世界同期先进科技水平已经不再落后了。1989年法国、***、***人均名义GDP分别为17416美元、22870美元、15159美元。

1990年到1999年这10年间,人均实际GDP增长约15.2%(明显低于***21.8%的增幅,这显示法国后发优势不再存在,法国生产力已经前进到自己应该对应的经济水平了),年均约1.43%。1999年的法国、***、***人均名义GDP分别为24138美元、34603美元、25873美元。

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间,人均实际GDP增长约8.9%(低于***15.6%的增幅),年均约0.66%,经济增速明显低于科技发展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人均实际GDP达到2013年的39813美元,明显低于53001美元的***,略低于同年自己44099美元(同年***为53001美元,***为39372美元)的人均名义GDP数额。

与***人均实际GDP增速(增幅)对比,能感受***的发展水平,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处于一流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与同期人类科技水平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小,这让***人均实际GDP增速与科技发展速度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速度很接近,在较长时间内,比如10年这样的时间段,可以认为,***人均实际GDP增速与科技发展速度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一致的或一样的。

当一个正常***(比如,政*稳定,社会制度适宜)的人均实际GDP增速明显高于***人均实际GDP增速的时候,这个***的经济发展必然是曾经被耽误了,相对落后***经济水平,不然,其人均实际GDP增速不会明显比同期的***人均实际GDP增速快。当一个正常***的人均实际GDP增速长期与***类似时,意味着这个正常***经济成熟了(这个所谓成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许会与***水平类似,也许会是二流发达***水平,也许会是拉美化***水平,甚至是次拉美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自己国民经济天赋在同期科技水平条件下,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或所应该对应的人均经济发展速度。

法国是欧洲拉丁语***的龙头老大,其社会发展水平引领拉丁语***,代表着现代拉丁族群的最高水平。南欧是拉丁人的地盘,地理位置偏南,说拉丁语的法国,自然被归入南部欧洲。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明显不如意大利,但是随后的几百年,引领欧洲文明潮流,17世纪或18世纪的科技成果,甚至可以与***比肩,***与法国是全面的竞争对手。后来随着英、法两国人口数量的趋同或***血统人口数量超过法国血统人口数量,***逐渐趋于上风。

1949年法国人口4214万,1966年人口达到5022万,人口增长19.18%,年均近1.04%。2013年人口数量达到6568万人,相对1966年增长30.78%,年均增长0.573%,明显比上一个统计时期放慢。二战以后的法国迄今为止,还没有遇到人口负增长*面,这是法国与类似富裕***的明显不同,有一段人口的负增长*面是非移民发达***的正常情况。这可能与法国二战后接收的外来移民较多有关,现在外来移民已经占法国人口的近10%,10%的外来移民人口,在50年内,可以平均促使人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这0.2个百分点,法国人口增速就更接近于零了,也许就可以有人口负增长的机会了。

2014年法国生育率为2.08,这在发达***群体中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这已经超过了世代可更替水平,这完全可以促使法国人口保持增长状态。2000年到2005年的生育率为1.88,2005年到2010年的生育率为1.89,生育率似乎呈现增长情况。这显示外来移民人口已经在法国生根发芽,并对法国生育率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意大利***统计*数据。1960年意大利名义GDP为804美元,同年***名义GDP是473美元(不算发达***水平),澳大利亚是1884美元,瑞士是1776美元,***是1393美元,***是3006美元。从同年其他发达***数据,可以感受到,意大利人均名义GDP确实不高,只是当时一流发达******同年名义GDP的26.75%,应该不能算是当时的发达***。1960年意大利人均实际GDP为11048美元,相当于同年***的60.4%,***的93.4%,从人均实际GDP角度看,与一流发达***差异不大,意大利可以算是当时的发达***。

1961年到1970年这10年间,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状态。1970年人均名义GDP增长到2030美元,人均实际GDP增长62.5%,年均增长约5%,这种较快的人均GDP增速,在***与***是罕见的,这显示了意大利此时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只有落后的经济体系,才会出现某个阶段的经济快速发展*面。

从1971年到1980年,意大利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1980年人均名义GDP达到8148美元,从名义GDP角度看,基本达到当时的发达***水平,应该算是当时的发达***了(同年***是9176美元,澳大利亚是9789美元,瑞士是17807美元,***是9640美元,***是12570美元)。这1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38.5%,年均约3.31%,达到1980年人均24866美元(同年***为16924美元)。这个人均GDP增速依然不算慢,略高于当时科技发展速度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增速(当时科技发展速度对应的经济增速大约在2.5%附近),这已经显示,意大利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当时一流发达***水平,不然,在正常情况下,人均GDP还可以保持较高增速。

从1981年到1990年,意大利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与其他发达***处于同步发展状态。1990年名义GDP达到20056美元,10年内,人均实际GDP增长26.13%,年均约2.35%,达到1990年的31363美元。这已经与英美同期人均GDP增速类似了。同年***人均名义GDP是24738美元(一流发达***水平),澳大利亚是18935美元,瑞士是36338美元,***是17914美元,***是23901美元,此时意大利人均名义GDP水平已经达到一流发达***水平了。

从1991年到200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16.8%,年均约1.56%,达到2000年的36632美元。2000年人均名义GDP为19436美元。

从2001年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7%(2007年意大利人均实际GDP达到迄今为止的最高峰,为38338美元,其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连续两年负增长),年均约负增长0.53%。2000年人均名义GDP为19436美元,2013年人均名义GDP为33938美元,这13年人均名义GDP增长了74.6%,年增速为4.4%。名义GDP较快增长,而人均实际GDP却负增长,这就是最近这13年的意大利经济状况。这种现状是不正常的,对于成熟的发达***来说,也是不正常的,成熟发达***的人均实际GDP增速应该与科技发展速度是对应的,成熟发达***的人均实际GDP增速也就是科技发展速度在经济领域体现的发展速度。

意大利21世纪的人均实际GDP的增长主要是欧元的逐渐升值所致,意大利新世纪的人均实际GDP负增长*面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面所致,旅游业或奢侈品等领域的产值所占比例较大的意大利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成熟的意大利的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慢,***金融危机自然导致其2008年与2009年明显的负增长,最近的2012年和2013年也出现两个百分点以上的负增长*面,这其实应该还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延后波动影响所致。

从***金融危机对意大利的影响看,有些类似于以金融业为主的卢森堡,金融危机后的卢森堡人均实际GDP也是停滞不前。冰岛的情况就更为严重了,金融危机后也是明显的人均实际GDP负增长。这显示2008年产生于***的经济危机,对金融业和旅游业及奢侈品占重要地位的***的影响格外大。

1961年到2013年的这53年内,意大利人均实际GDP增长了208.58%,年均增长2.15%,达到2013年的34103美元。***1961年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89.8%,增速年均近2.03%,意大利这个时期的人均实际GDP增速是大于***的,这也显示意大利人均实际GDP增速基本接近同期科技发展所应该对应的经济增速。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意大利的人口增速一直比较慢。1960年意大利就有5020万人,2013年人口才达到6105万,这53年时间,人口增长了21.6%,年均增长0.37%。这只是近期***人口增速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这53年内,意大利经济增速年均为2.15%加0.37%等于2.52%。其中,1961年到1981年的这21年间,人口增长了12.55%,增速为0.565%,与***近几年的人口增速类似。从1982年到2001年的这20年,人口增长了0.84%,年均增长0.043%,1995年人口增长0.002%,最为接近零增长状况,考虑到同期人均寿命的增长,以及外来移民因素,意大利人口结构已经处于萎缩状态,生育率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014年预测的生育率为1.42,与***类似,这明显低于人口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育率)。

不知道是鼓励生育的政策逐渐见效了,还是来自国外的移民增多了,2002到2013年的人口增速略有提高,这12年人口增长7.15%,年均为0.059%。2000年到2005年生育率为1.29,2006年到2010年为1.38。生育率已经跌到低谷,并且开始回升。对比法国生育率,意大利生育率明显偏低,这主要应该是法国近10%的移民人口,促使法国生育率提高20%根据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尽情想象法国未来,人口构成会得到怎样的变化呢?

意大利是可以与法国齐肩的南欧拉丁语***巨头,也代表着拉丁族群的最高表现水平。我们这样用族群分类似乎有所不妥,用纬度划分似乎更为恰当。第一章的泛日耳曼***群体,属于中高纬度***群体人口及其后裔(澳大利亚虽然纬度不算高,但是澳大利亚白种人的祖先,在几百年前生活在中高纬度区域),本章的南欧拉丁语***群体属于中低纬度区域***,其表现或肤色与中高纬度人口不同是自然的。在中高纬度,太阳辐射弱,金发碧眼相貌比较普遍,而中低纬度的南欧地区,人们的头发或皮肤颜色就深了。

意大利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意大利南北狭长,这导致其南北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进而导致南北人口的天赋差异,结果是,意大利北方明显的比南方富裕,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富裕程度介于中间。本节后面的延伸阅读将分析这个问题。

古罗马就不说了,15世纪或16世纪的文艺复兴,可以让意大利一直自豪下去。近现代物理学之父的伽利略,代表着意大利近现代前期的科技领袖地位,同期比较著名的我们熟悉的研究压强的帕斯卡,研究大气压的托里折利,奠基了近现代科技的基础。随后,***、德国接过科技发展的接力棒,开创现代人类辉煌科技。笔者与大家一样,感兴趣的是,为何,意大利会把科技发展接力棒交给***。估计,道理与英法全球竞争中,***逐渐占优势的道理类似,也就是***人口及其后裔的膨胀,促使***天才数量跟着膨胀,数量越来越多的***天才取得的科技成果逐渐盖住了法国或意大利。

2.3延伸阅读:让人困惑的意大利南北富裕差异

位于地中海中部北岸的意大利,其地图轮廓像一个靴子,南北比较狭长,这促使意大利产生了比较特殊的现象,南北富裕程度的明显差异,以及其他许多指标的差异。1999年意大利南方人均GDP只是中北部地区的54.9%,人均收入低,失业率高。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意大利南北差异呢?首先,我们要清楚,意大利南北差异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而是上百年或几百年的事情了,现在只是继承了曾经的南北差异。意大利与欧盟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意大利南方经济发展,但是成效不大,南北差异依然明显。

意大利南方是岛屿或半岛,北方是临海地区,南北都是沿海地区,因此,临海因素不是意大利南北差异的原因。南方地区包括阿布鲁佐、莫利塞、坎帕尼亚、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巴西利卡塔大区,以及西西里岛和撒丁岛,面积占全国的40.8%,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6%,南方地区人口密度低于北方,可见,人口密度因素对南北富裕差异影响不大。

应该有许多人研究意大利的南北差异,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少。但是得出正确结论却是困难的,因为大家都是从经济角度去研究意大利南北经济差异,这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事情,很费力。如果大家从人口经济天赋角度研究意大利的南北差异,问题就简单多了。

意大利北部人口经济天赋明显比南部人口经济天赋高,这是意大利南北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意大利北端与奥地利、瑞士、法国相连,由于自然条件与周围地区类似,这导致长期进化出了类似的人口经济天赋。意大利北端人口天赋与瑞士、奥地利人口天赋很接近,这促使意大利北端经济表现与瑞士或奥地利很接近。瑞士或奥地利人收入很高,意大利北端人均收入也很高。

意大利中部气候要暖和一些,完全属于亚热带气候(地中海气候)。这促使中部人口经济天赋也与之相适应,意大利中部人口经济天赋略比意大利北端人口经济天赋低一些。对于暖温带(温带中比较暖和的一部分,温带最暖和的是亚热带)与亚热带范围内的土著(原住民或非移民)农耕人口来说,冬季平均温度越高,现代经济天赋就越低。意大利北端属于暖温带,中部属于亚热带,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意大利南部人口经济天赋比中部人口经济天赋要低,比意大利北端人口经济天赋明显低。

意大利从北到南,富裕程度逐渐降低,失业率逐渐提高,其根源就是意大利人口经济天赋从北到南逐渐下降所致。

人口经济天赋主要包括储蓄天赋、勤劳天赋、智商天赋。意大利现在的南北经济差异,主要由南北人口智商天赋差异所致。在同一个***内部,智商天赋决定工人素质,决定资本家水平,决定技术人员水平,而这些因素决定产业水平,进而决定收入水平。意大利南部产业水平或档次要比北部低一些,这是意大利南北经济差异的表面原因,这个表面原因的根源主要是人口智商天赋差异。

与意大利南部地区纬度类似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拥有着与意大利南部类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原因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人口经济天赋与意大利南部人口经济天赋类似,经济表现类似也是很自然的。意大利南部如果是一个******,会成为类似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的***。

意大利南北距离上千千米,相当于从郑州到***的距离,或者从天津到福州的距离。这个南北距离会导致明显的气候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进化条件,产生了天赋不同的人群。符合意大利南北人口经济天赋差异的***需要三个条件:其一,非移民***,***、澳大利亚这类移民***就被排除在外了。其二,土地范围要包括暖温带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这导致俄罗斯这类没有亚热带气候的***被排除在外。其三,南北距离要比较长。这可以排除世界大部分***。南北距离越长,南北人口融合就越难,南北人口经济天赋差异就可以长期保持。***可以满足这个条件,但是***社会制度状况或经历没有让***出现类似意大利的经济差异现象。

意大利北方人均GDP比南方人均GDP多82%,南方失业率高达20%,北方失业率在5%左右,扣除这15%的南北失业率差异对人均GDP的影响,意大利北方劳动效益或效率大约比南方高67%。劳动效益或效率对应着产业层次,换一种说法就是意大利北方产业层次比南方高67%。

假如意大利北方劳动力价格比南方高67%,资本家会把同样的工厂复制到南方,南北收入差异就会逐渐缩小。但是意大利南北差异是长期存在的事情,这显示这个模式的企业转移是困难的,阻力会是什么呢?首先,产业配套的不足,意大利北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了比较有效益或有效率的企业生存环境。其二,社会秩序因素差异,意大利北方社会秩序可能比南方要好,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降低企业生存成本。比如意大利黑手*发源于意大利南方,主要在意大利南方活动。其三,基础设施差异,意大利北方人口密集,基础设施一流,南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或不足。估计这个因素占的比例很小,意大利毕竟是一流发达***,全国的基础设施差异应该不大。其四,员工素质差异,同样的工资水平,意大利南方不能提供同样素质的员工,这导致意大利南方缺乏企业的吸引力,特别是导致高层次企业难以进驻南方,这应该是意大利南方企业层次低的主要原因,也是意大利南北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人均收入世界一流,属于一流发达***,这主要归功于意大利北方社会的高效益或高效率。如果意大利范围内是南北两个***,意大利北方会是人均收入更高的一流发达***,意大利南方会成为类似西班牙的二流发达***。意大利南方人口的消费热情,**对南方的帮助,促使意大利债务增多,引起了近期的债务危机。按照意大利北方人口的经济天赋,意大利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债务危机的。

意大利南方失业率明显比北方高,原因主要是:首先,由于北方收入高,导致**制定的南方的最低工资水平较高,这吸引了较多的就业人口。最低工资过高,也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这都可以促使失业率提高。其二,意大利南方的福利水平明显高于南方的发展水平,这导致意大利南方更多人口想获得失业救济,积极参与就业活动。只要积极参与就业活动,而找不到工作,就可以获得失业救济。这也导致南方黑工增多,没有正式合同的黑工。这些黑工是故意的,非常乐意当黑工,虽然工资低。原因是可以继续保持名义失业状态,获得**的失业救济。如果考虑到意大利黑工的就业情况,意大利南方的失业率会明显下降。其三,社会秩序会影响资本投资,不好的社会秩序会导致资本投资不足,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增大失业率。其四,人口经济天赋也会影响资本投资情况,人口经济天赋越高,人们平均的资本投资能力就越大,社会的实际资本投资就越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可以提高就业率,反之相反。意大利南方人口经济天赋没有北方高,这也相对提高了意大利南方的失业率。

意大利是典型的天主教***,无论北部还是南部都主要以天主教徒为主。同样信仰天主教地南部和北部地区人口,富裕程度却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意大利南北富裕程度的差异与宗教信仰没有关系。拉丁美洲大部分***也是天主教***,与北美以新教(基督教)人口为主的地区相比,经济确实比较落后。有人把拉丁美洲的相对落后,归纳为宗教因素的不同所致,看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天主教人口的意大利北部地区,与北美一样高度富裕。

葡萄牙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共和制***,东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包括大西洋上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领土面积9.2万平方千米。在15、16世纪获得大量殖民地,为当时的海上强国,成为时代骄子,操葡萄牙语的巴西就是其影响硕果之一。

根据葡萄牙统计*数据和世界银行及联合国统计司数据。1960年人均名义GDP360美元,这明显低于同年意大利人均804美元的水平,也低于同年***473美元的水平(相当于1957年的***人均经济水平,1957年的***人均经济水平只是比二战前的水平高了一点,没有受到二战破坏的葡萄牙人均经济水平低于同期的***),更低于***同年3006美元的水平(1960年葡萄牙人均实际GDP为5384美元,是同年***的32.76%),毫无疑问,此时的葡萄牙不属于当时的发达***。

从1961年到1973年这13年时间是葡萄牙经济腾飞的13年,人均实际GDP增长150.65%,年均约7.3%,其中1970年竟然达到13.6%,这比同年***7.2%的人均购买力GDP增速还要高。如此高的经济增速,可能是由于欧美资本对葡萄牙的大量投资所致,毕竟当时葡萄牙工资水平低,欧美部分产业具有向葡萄牙转移的趋势。1973年人均名义GDP达到1725美元,人均实际GDP达到15001美元。事实上,这个时间段,也是***之外的大部分发达***经济腾飞的阶段(***经济增速也处于较快状态)。

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1974年与1975年人均实际GDP出现负增长(石油危机的影响是全面的,比如***1974年人均购买力GDP负增长2.5%,1975年增长1.3%),终结了葡萄牙的经济腾飞*面,也改变了葡萄牙政*,持续了42年的极右政权被推翻,实现了民主化,开始积极推进其殖民地***。1976年到1982年这7年时间,又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均实际GDP增长22.1%,年均约2.9%。这个速度已经没有***同期3.1%的增速快了,但是比***同期1.65%快一些。1982年人均名义GDP达到3039美元,明显低于同年***的9291美元和***的14405美元,可能还不算发达***(葡萄牙1982年人均实际GDP为16826美元,同年***为21645美元,***为29775美元)。

1983年与1984年人均实际GDP又负增长两年,这意味着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1985年到1992年这8年时间,经济又迅猛增长,人均实际GDP增长43.3%,年均约4.6%,这比同期***1.98%的增速快,也比同期***4%的增速快。这与1986年加入欧共体(欧盟)有一定关系。这段时间,人均名义GDP获得突飞猛进,1992年人均名义GDP10648美元,虽然低于同年***30492美元的人均名义GDP水平,也低于***人均25452美元的水平,但已经可以算是二流发达***了。

1993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1994年增长0.7%,然后又进入一个较快经济发展时期。1995年到2000年这6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26%,年均近4%的高增长率,实现了葡萄牙经济体最后一个辉煌。这是葡萄牙成为二流发达***后,经济依然迅猛增长的一个周期,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显示,葡萄牙经济体确实不太先进,确实是发达***的二流水平。这6年的经济发展,夯实了葡萄牙二流发达***的地位。

2001年人均实际GDP增长1.2%,已经明显放慢,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葡萄牙人均名义GDP迅速提高,到2007年提高到迄今为止的顶峰,人均23827美元,要知道2001年人均才11732美元。人均名义GDP的提高,似乎对葡萄牙经济发展不利,比如,这会导致葡萄牙工资优势明显下降,吸引外资的魅力下降,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原因,葡萄牙人均实际GDP增速明显下降。2001年到2007这7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近2.94%,年均约0.4%,接近于零,而同期***是1.14%,***是1.15%。

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葡萄牙经济体明显负增长。***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比如,***2008年人均实际GDP下降了1%,2009年下降了5.4%。***2008年人均实际GDP下降了1.2%,2009年下降了3.7%。葡萄牙2008年到2013年这6年时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6.74%,年均约下降1.1%。人均名义GDP也跟着下降到2013年的20995美元。

从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看,虽然可以明显提高葡萄牙的名义GDP,但是对人均实际GDP的贡献却较小,甚至起着负作用。欧元的流通促使葡萄牙更深入地融入欧盟经济体系,意味着经济体系分工的调整,这带来了葡萄牙失业率的提高,这也许是其人均实际GDP增长缓慢的原因。也许是由于葡萄牙是欧盟中的经济落后***,融入欧盟深度的提高,促进了福利水平的提高,这让其福利水平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有所超前,导致福利对经济的扭曲程度增大,也导致失业率提高,这应该是其人均实际GDP停滞的重要原因。与欧盟的高度融合,促使葡萄牙劳动力大量流入更为富裕的其他欧盟***(比如卢森堡的最大外来人口群体为葡萄牙人),造成了葡萄牙劳动力(人才)的严重流失,这自然会降低其经济活力或不利于实际人均GDP的提高。

葡萄牙看来很难继续快速前进了,也许会稳定在二流发达***的位置上,进入一流发达***行列是困难的,被挤出二流发达***行列,似乎也不太可能。葡萄牙人口经济天赋水平决定了葡萄牙经济体所应该达到的水平,葡萄牙人口的经济天赋水平能满足葡萄牙二流发达***位置的要求,二流发达***的经济水平状况将长期伴随葡萄牙。

葡萄牙人口增长很有亮点,不知道葡萄牙是小***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他的人口增长较有周期性。也就是年生育率明显不均衡,比如,1965到1972年连续8年负增长,是这8年低生育率所致,这8年生育的人口自然就少,待到这批婴儿成年后,成为生育主力军,此时生育率自然也较低,人口又开始一段负增长,1987年到1991年这5年的人口负增长,就是这个原因。2012年与2013年的负增长是又一个人口负增长周期,同理,2014人口应该也会负增长。

1961年到2013年这53年时间,人口增长了18.5%,年均约0.32%。总体人口增速是缓慢的,就是在欧***家中,也是相对较慢的。2014年预测生育率为1.52,2000年到2005年生育率为1.45,2006年到2010年生育率为1.46。不论哪个数据,都显示了葡萄牙人口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未来的人口负增长*面是难以避免的。

100多年来,南欧拉丁语人口生育率明显没有中北欧日尔曼人口增速快,二战后也是如此。这100多年来,南欧人口的收入水平也一直没有中北欧人口收入高。这显示了族群因素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同样富裕程度下,日尔曼人口的生育率高于拉丁语人口的生育率。

从1961年到2013年,这53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到1960年的4.76倍,年均3%,这个增速超过了同期的科技增速所应该对应的人均实际GDP增速(同期***实际人均GDP增速年均近2.03%,***人均实际GDP增速接近同期科技进步所应该对应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这显示葡萄牙人均富裕程度与一流富裕***的差距缩小了。2013年的葡萄牙人均实际GDP为25643美元,相当于同年***的48.38%,此时,葡萄牙算二流发达***。

葡萄牙人均实际GDP增速高于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速,这与同期***等国人均实际GDP增速高于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速的道理类似,都是受益于二战后的国际新形势,比如,原来的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新建立起来的国际大市场(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国际美元体系的确立都明显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以及后来加入欧共体的行为,让葡萄牙这类中小***受益格外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大于当时的最大市场经济体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葡萄牙的富裕起点不算高,但是只增长了几倍,就成为二流发达***。同期,***统计的人均实际GDP可是增长了近30倍啊!这可能是世界宣布的同期增长倍数最高的经济体。不过,***依然距离发达***还有一段路程。可见,***低估了通货膨胀幅度或扭曲了市场价格,统计的经济增速水分偏大一些。

有了葡萄牙的数据,我们就不必要看西班牙的数据了,两国全面高度类似,都属于南欧的南部***,这自然明显与南欧的北部***不同,比如与法国差异很大。虽然其有大航海大发现的辉煌,其在科技或经济领域相对其以北的欧洲地区是暗淡的。我们如果看看百年诺贝尔科技奖的***分布情况,我们也许会更清楚地感觉到,这里确实没有辉煌的科技。

2.5延伸阅读:了解四种常见的GDP概念

我们汉语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在英文中简称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人均GDP,由于“GDP”只有三个大写字母,明显比“国内生产总值”这六个汉字简洁,因此,我们普遍地使用“GDP”这个简称。

各国都可以使用自己货币统计自己的GDP,这称为名义GDP。由于物价变动因素,同样货币代表的GDP价值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实际GDP概念,比如,某国某年名义GDP增长了10%,物价上涨了5%,意味着实际GDP增长了5%。此时,实际GDP并不需要货币单位。

我们可以以某年的实际GDP为基数,通过其他年份实际GDP相对这年实际GDP的比例,来感受其他年份的实际GDP大小。也可以以某个年份的货币价值为基础,用这个年份的货币衡量各个年份的实际GDP数值,本书的实际GDP数值就是这样得到的。

各国之间为了便于对比GDP,需要使用同一货币计算各国的GDP,比如使用美元或欧元,也可以使用其他货币,本书统一使用美元。用自己货币衡量的名义GDP通过汇率换算成另一种货币衡量的GDP,比如,美元名义GDP。

我们知道,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意味着消费结构的不同。并且,各国的汇率主要是由可以方便贸易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决定,与难以贸易的许多服务业没有多少关系,这导致各国的服务业产品价格差异很大,这对各国美元名义GDP的实际购买力产生明显影响。为了对比各国的实际购买力,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商品,根据其价格,根据各国消费这些商品占自己GDP的比例,加权计算各国的实际购买力,这就是购买力平价GDP。

实际GDP也可以使用外国货币衡量,与使用某年的本国货币没有什么差异,因此,各国实际GDP都可以使用某年的美元衡量。而购买力GDP也可以统一使用某年的美元衡量,这意味着,如果选取的代表商品足够多,用某年美元衡量的各国购买力平价GDP会很接近用同年美元衡量的实际GDP数值(比如***各年的实际GDP与购买力平价GDP极为接近)。从抽象思维角度看,购买力平价GDP与实际GDP概念本质一样,为了简化问题,本书就假定二者一样,本书所使用的实际GDP概念就是这个意思。

某国如果有了2013年的人均购买力平价GDP数据,还有之前各年的实际GDP增长速度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之前各年的某国人均购买力平价GDP或各年人均购买力平价GDP相对2013年购买力平价GDP的比例,这就是本书所使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各国各年的人均购买力平价GDP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这样做,不论你认为有没有道理,我们暂时可以认为有道理,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统一起来,方便对比,便于我们得出正确结论。

马耳他这个地中海上的南欧小岛国历史复杂,98%的人口信奉天主教,19世纪初成为***殖民地,1964年正式***,于2004年加入欧盟,并于2007年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闪语族(希伯来语和***语也属于闪语族)的马耳他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意大利语也较为流行,这对其发展旅游业很有好处。

1970年人口30万,人均名义GDP为826美元,人均实际GDP为5204美元,是同年***人均实际GDP24483美元的21.26%(***2013年的人均实际GDP是同年***的22.4%)。1971年到1980年这10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151.14%,年均9.6%,达到1980年13070美元的人均实际GDP,这可是超高速的经济发展水平,马耳他经济处于腾飞状态,一跃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发展***家(人均名义GDP1980年达到3827美元)。

1982年到1985年的四年是马耳他经济稳固的四年,人均实际GDP增速较低(1985年的人均实际GDP为13302美元,虽然只比1980年的13070美元高了一点,但是已经达到***的39.3%了),接近停滞状态,这也是马耳他美元名义GDP大跌的几年。

1986年到2000年是马耳他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快速时期,这15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99.7%,年均4.7%,人均实际GDP达到2000年的26579美元(是同年***的56%),这明显比同期***增速快,这奠定了马耳他走向发达***的经济基础,富裕水平已经达到同期二流发达***水平。

2001年到2013年这13年时间,马耳他人均实际GDP增长15%,年均近1.1%,达到2013年的30567美元(是同年***的57.67%)。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1.9%,年均0.87%,增速低于马耳他。看来此期间马耳他低速经济增长是符合富裕***经济形势的。

1971年到2013年这43年时间,马耳他人均实际GDP与***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缩小到***一半以上的时候,马耳他综合水平就达到发达***群体水平了。达到***人均实际GDP的一半,是非石油出口***进入发达***行列的基本门槛,这是必要条件。待到未来***人均实际GDP达到***同期的一半时,***也将要步入发达***行列。

2013年马耳他人口达到42万,人均名义GDP为22892美元,属于二流发达***。1971年到2013年这43年时间,马耳他人均实际GDP增长487.34%,年均4.2%。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116.5%,年均1.81%。马耳他人均实际GDP增速明显比同期的***快,这显示了马耳他的相对落后,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的体现。

马耳他生育率与南欧其他***是类似的,这进一步显示了马耳他与南欧***的类似性。2014年预测生育率为1.54,可以与葡萄牙并肩。2000年到2005年生育率为1.46,2006年到2010年生育率为1.37。这样低的生育率,完全与隔海相望的北非***不同,与南欧***很类似,这显示马耳他与北非***不是一类***,马耳他被归入南欧是有道理的。

2.7延伸阅读:究竟是什么构成了GDP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我们常说的GDP,GDP的构成有哪些呢?首先,最重要的构成应该是工资。这个工资应该包括奖金、个体户的劳动收入、农民劳动收入、工厂管理者的工资收入等。在发达***,这些工资占GDP的比例在60%附近。

其次,在大部分***,几乎全部发达***,利息(资本的利润)也是GDP重要的构成部分。存款利息的一部分就属于利息收入,存款利息的大部分属于货币贬值补偿。利息收入在发达***占工资收入的25%左右,在发展***家可能会高一些。利息收入是部分人的重要收入,可以占这部分人收入的很大比例。

再次,应该是资源租金或其它租金,这个租金应该属于广义的利息。你把自己的东西租给别人,获得一些报酬是应该的。这些报酬包括你出租物品的***耗或折***,以及按照物品自身价值获得的利息。

资源价值也是构成GDP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会因为人类的使用而具有价值,这些自然资源会有一定的出售价格。这些资源的出售,一般也能构成GDP。有时,甚至是*部地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城市中的商品房,其价格中就包括土地价值。有时,土地价值可以占房子价格的较大比例,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GDP构成部分。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这类GDP构成很重要。

最后,应该是资本的折旧或***耗,这也是GDP的构成部分。

人们的收入包括工资、利息、资源租金以及自然资源的出售,人们的毛收入应该与GDP相等。考虑到资本的折旧与***耗所占用的GDP部分,国民的纯收入小于GDP,人均纯收入小于人均GDP。

如果以为上面已经把GDP构成说完了,那就错了。在一些***,比如***,GDP的重要构成还包括增值税、关税等税费,这可以占GDP的两成以上。这虽然会以工资的形式发给***工作人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会变成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就是成为***财富储蓄,还有一部分成为对外援助或对外投资资金。这是造**均纯收入小于人均GDP的重要原因。同理,***获得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的货币收入也应该属于这个税费范畴。

上面是从某种角度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概括,国内一年内创造或生产的财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就是GDP。

各国或地区用自己的货币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各国的GDP,按照汇率折合成美元GDP,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元名义GDP,汇率的正常或非正常波动,当然会影响美元名义GDP数值。如果不特别注明,我们常见的GDP一般都是指美元名义GDP。

各国或地区的发展层次不一样,这类似于恩格尔系数的道理,这导致各国的就业领域或消费结构不一样。各国或地区的产业分工一般也不一样,这导致各国或地区的就业分布不一样。而国际贸易商品只是商品的一部分,许多商品难以进行国际贸易,这导致各国或地区的GDP对比难以显示生活水平的差异,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GDP概念,按照各国或地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换算的GDP,这个GDP一般换算成美元,这就是美元购买力平价GDP。因此,各国或地区统一换算成美元代表的人均购买力平价GDP,可以清晰地感受各国或地区人口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个购买力平价GDP就是本书所用的实际GDP概念。

南欧区域还有希腊与西班牙这两个二流发达***,2013年西班牙人均实际GDP为31942美元,在发达***群体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希腊2013年人均实际GDP为25126美元,已经属于发达***群体中的最低层次了。近期,25000美元的人均实际GDP几乎就是发达***人均实际GDP的下限了,再低一些,就难以被称为发达***了。要知道2013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GDP已经达到24298美元了,已经处于发达***的边缘了,低于25000美元,就与俄罗斯为伍了。

南欧基本都是旅游业大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旅游业的三巨头,法国与意大利也有一流的制造业,不过,最显眼的是两国的服装、红酒、香水等超级奢侈品。这种状况其实也显示了南欧与西北欧的重大差异。总体上看,这是欧洲第二富裕地区,确实没有西北欧***富裕,人均实际GDP排名,一般处于西北欧***之后,人均实际GDP往往相差1万美元以上。西北欧***2013年人均实际GDP以4万美元以上为主,只有***是低于4万美元,而南欧人均实际GDP最高的法国也不足4万美元。

南欧内部的富裕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富裕程度与纬度高低成正向关系,这显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天赋性状的影响。就是同一个***内部,也存在这种纬度差异带来的人均实际GDP差异现象,南北狭长的意大利表现得尤为明显。

事实上,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地区、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也应该属于南欧地区,只是由于这些***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经历,导致这些***现在整体比较落后,并且与东欧其他***很类似,有时把这些***划入东欧,似乎也说得过去。

从南斯拉夫分出来的斯洛文尼亚2013年人均实际GDP28512美元,这意味着其已经达到发达***水平了。同样从南斯拉夫***建国的克罗地亚2013年人均实际GDP为20222美元,也是较高水平。从南斯拉夫***建国的还有黑山、马其顿、塞尔维亚等,2013年人均实际GDP分别为14666美元、12587美元、12465美元,暂时都比***大陆人均实际GDP高。这些曾经搞计划经济的南欧***逐渐走向发达***也是自然而然的,毕竟这个地区的其他***早就是发达***了。

以希腊人口为主的塞浦路斯,天然地应该属于南欧地区***,在地理上却被归入亚洲,不过,其表现与南欧南部***是很类似的,属于二流发达***。

相对西北欧***,社会运行效率(包括社会生产效率和社会生活效率)和产业层次都略低一些,这自然是南欧发达***人均GDP低于西北欧***的主要原因,人均劳动量付出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南欧在西北欧崛起前,一直代表着欧洲水平,这里之所以能代表欧洲水平,根源是这里是那时欧洲人口相对稠密区域。后来的美洲大发现导致美洲高产粮食作物来到欧洲,促使西北欧人口大幅度增加,文明程度迅速提高,并且逐渐超过南欧。这是西北欧文明程度赶上或超过南欧的原因之一,当然,西北欧较为寒冷的冬季,促使人口天赋与南欧人口天赋有所差异,也是原因之一。虽然我们认为西北欧白人代表着白人天赋水平,但是在其人口稀少时期的古代,无论如何,也难以文明发达起来,这显示了人口密度因素对古代文明的巨大影响或决定性影响。

欧美人给予我们高度外向的印象或感觉,主要来源于南欧地区人口的性格表现,特别是意大利人口。毫无疑问,人们的性格外向程度确实与纬度有关,南欧人口要明显比西北欧人口性格外向。

这是欧洲曾经的计划经济阵营群体,占据欧洲东半部,在计划经济碰壁以后,都几乎同时走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体制变化过程中,都曾经经历经济衰退*面,绝大部分***已经熬过阵痛,走向经济繁荣,大部分***的富裕程度已经赶上拉美地区,部分***已经进入二流发达***行列。这是欧洲不太富裕的地区,但是其富裕程度在世界上并不逊色,大部分***的人均富裕程度依然比现在***大陆地区人均富裕,比大部分亚非拉***富裕。这里属于北温带农耕地区,没有多少理由应该比西欧落后,这里只是曾经的歧途经历,现在才显得落后一些,未来这里会与西部欧洲类似。

在德国以东,捷克和斯洛伐克以北,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西,立陶宛及俄罗斯西南,波罗的海南面,是面积达到31万平方千米,国民信仰天主教地西斯拉夫人的波兰,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

根据波兰中央统计*数据,1970年的波兰拥有人口3263万,人均名义GDP为848美元(同年***、***、奥地利分别为5246美元、1964美元、2038美元),人均实际GDP为7778美元(同年***、***、奥地利分别为24483美元、14608美元、17973美元)。1970年的波兰人均实际GDP或人均名义GDP与同期成熟发达******悬殊不算特别大,与新晋发达***的***相比,就悬殊小了。可见当年波兰的富裕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应该是当年计划经济体制***群体中收入较高的一员。

1971年到1979年这9年时间,是波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9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55.4%,达到1979年的12091美元(这是1979年前后几十年时间内,人均实际GDP高峰),年均增速5%,这是在人均实际GDP相当于同期成熟发达***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情况下,实现的人均实际GDP增速,是不算低的,相对同期***经济发展速度也不逊色(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了35.6%,年均增速3.44%),缩小了与同期成熟发达***的差距。这9年物价也很平稳,这显示了与拉***家的不同。就是在人均实际GDP领域也是不低于拉***家的,比如,1970年秘鲁人均实际GDP为6726美元,1971年到1979年秘鲁人均实际GDP增长了8.2%。

1980年到1982年这3年,不知何种原因,人均实际GDP持续负增长,共负增长27.7%。1982年伴随着高通胀,随后虽然人均实际GDP恢复增长,但是物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处于小两位数的物价上涨水平。1983年到1988年这6年是波兰计划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实际GDP共增长22.7%,达到1988年的10583美元的水平,年均增长3.47%。这几年的经济增速不低于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但也确实不高,这6年的经济增幅没有1980年到1982年这3年倒退得多,1988年人均实际GDP没有恢复到1979年的水平,甚至还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这意味着波兰浪费了这10年时间,这种状况自然是令人不满意的,这为波兰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铺垫了内部经济因素。外部经济或**因素自然是与瑞典或奥地利这些富裕的附近***相比逊色许多。比如,1979年处于人均实际GDP小高峰的波兰人均实际GDP为12091美元,而同年奥地利为24907美元。1988年波兰人均实际GDP为11610美元,奥地利为29055美元,二者悬殊程度在增大。此时的波兰与隔海相望的瑞典人均实际GDP悬殊同样明显,这自然构成了波兰人民向往社会变革的动力。

1988年波兰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影响历史,这一年物价上涨了70%(这个物价上涨幅度也不算夸张,1982年波兰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05%,并且1982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引起人民的不满。同年***物价上涨了13.5%,这确实相对波兰物价上涨幅度不算什么。

1989年是社会制度变革的一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0.2%,虽然很微弱,但是物价上涨了299%,这种物价上涨状态自然会对人们的抉择产生影响。

1990年波兰**体制变革完成,经济体制逐渐走向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变革需要一些成本,导致人均购买力GDP负增长11.8%,物价上涨423%。虽然如此,这也是让人激情变革的一年。

1991年形势就好多了,虽然人均实际GDP继续负增长7.3%,负增长幅度已经小了,并且物价上涨幅度只是50%。1989年到1991年这三年虽然由于经济体制变革而负增长18.4%,但比1980年到1982年这3年负增长的幅度还要小,可见,做好经济变革措施,代价是不算大的。1991年人均实际GDP为9473美元,同年***大陆人均实际GDP为1650美元,处于低谷的波兰人均实际GDP依然遥遥领先同期***人均实际GDP,二者明显不在一个档次。可见,波兰经济变革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谈不上痛苦。

1992年的情况就更好了,经济变革的阵痛基本已经过去,人均实际GDP增长2.3%,物价上涨幅度下降到40%以内。此后情况越来越好,物价上涨速度逐渐下降(进入21世纪,物价已经很平稳),经济强劲恢复,1995年人均实际GDP增速达到6.9%,1997年达到7.1%,人均实际GDP超过曾经历史最高水平的1979年,达到11702美元。这意味着波兰浪费了1980年到1996年的17年时间。如果没这17年的浪费,波兰2013年的人均实际GDP还可以提高50%左右,达到3万美元,成为发达***。

1992年到2013年是持续增长的22年,就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人均实际GDP依然增长了1.6%,共增长145.7%,年均4.17%(明显高于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2013年人均实际GDP达到23273美元,接近二流发达***富裕水平,这意味着用不了多少年(估计10年内就可以了),我们会发现波兰已经成为发达***了。2013年人均名义GDP13435美元,明显比二流发达***人均美元名义GDP偏低一些,在波兰这个经济水平下,美元名义GDP增速会明显大于人均实际GDP增速,10年内达到二流发达***的人均美元名义GDP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进行大跨度的经济增速统计,1971年到2013年波兰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99%,年均2.58%。虽然波兰发生了如此大的变革,由于波兰总体收入比发达***低许多,这导致波兰人均经济发展速度依然可以达到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16.5%,***增长了137.4%)。

如果说,波兰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其人口增速一定会令我们感兴趣的,波兰呈现了一个与发达***群体似乎不同的人口增速变化模式。1971年到1985年,人口增长了14.26%,年均增速为0.89%,这是人均实际GDP7090美元到11702美元之间的情况下发生的(1927年***人均实际GDP为6842美元,1941年为9780美元,1928年到1941年这14年时间***人口增长了6.2%,年均增速是0.43%,明显低于与波兰人均实际GDP类似的时间段的人口增速。***1900年到1910年这11年时间的人口增速与波兰1971年到1985年这个时间段的人口增速类似,这11年人口增长10.16%,年均0.885%,这11年的人均实际GDP要比1971年到1985年的波兰低一些,比如1900年人均实际GDP为6038美元,1910年的人均实际GDP为6249美元。1949年法国人均实际GDP7417美元,1959年人均实际GDP为10710美元,1950年到1959年这10时间法国人口增长9.5%,年均增速是0.91%,与波兰人均实际GDP类似的时间段的人口增速类似,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晰感觉到,波兰人口增速与人均实际GDP水平的关系并不意外,属于正常情况)。

1985年到1988年波兰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也是波兰人口增速快速下降的4年,从1985年的0.76%,到1986年的0.642%,1987年的0.532%,1988年的0.438%。人口增速的下降势头并没有因为经济增速的波动而改变,人均实际GDP负增长的1989年人口增速为0.369%,1990年为0.32%,1991年为0.276%。经济恢复的1992年人口增速继续下降,为0.229%,1993年为0.177%,1994年为0.12%,1995年为0.06%,1996年为0.001%,1997年负增长0.04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波兰人口增速的变化具有方向性或趋势性,就是在下降。我们必须清楚,并不是波兰经济***化带来人口的负增长,往往部分人会有这种误解,这种人口增速的快速下降在东欧***具有普遍性,俄罗斯人口的负增长也是如此自然发生的,照样不是俄罗斯经济的***化带来的。当然,人口向发达***流失也是人口增速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人口负增长*面在2000年达到0.101%,这已经是负增长的最大速度了,此后,鼓励生育的效果逐渐显露出来,2008年人口就不再负增长了,人口增速开始逐渐缓慢提高,2012年人口增速已经达到0.017%。波兰2014年生育率为1.33,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41。

波兰是斯拉夫人口的佼佼者,相对俄罗斯,其开化程度高或开化时间早,这里养育了哥白尼这样的划时代的天才,现代著名的居里夫人也出生于波兰,可见波兰人口天赋是很高的,如果没有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弯路,波兰现在会是一个类似于德国或芬兰的一流发达***。

3.2延伸阅读:美元名义GDP增速与实际GDP增速关系

近期我国美元名义GDP增速明显大于实际GDP增速,我们如果查一查***二战后的数据,情况也是如此,事实上,这种现象很普遍。

由于我们的美元名义GDP以美元计算,***美元名义GDP就是***名义GDP。由于实际GDP也是以美元计算,因此,***实际GDP会很接近***名义GDP。比如,最新统计的***2013年人均实际GDP与人均名义GDP都是53001美元,绝大部分情况是二者略有差异,但也很接近,在***二者可以等同。

各国人均美元名义GDP主要由工农业产品的相对生产效率和相对生产质量决定,美元名义GDP较高的***,意味着其工农业生产效率较高或其产品生产质量较高,这自然导致其拥有较高的人均名义GDP。虽然其服务业效率或服务业质量也会明显高一些,但是其相对高的幅度会明显不如工农业效率高的幅度,虽然其总体实际GDP也会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其实际GDP会低于名义GDP。

名义GDP较低的***,意味着其工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或其产品生产质量较低,并且自给自足的经济分量大,总体商业化程度低,这自然导致其拥有较低的人均名义GDP。由于其劳动力价格低,相对于与富裕***差异不大的工农业商品价格,这些***的各种服务业价格就显得较低,这导致其总体物价水平会低一些,这会提高总体实际GDP,这导致人均实际GDP相对人均名义GDP高一些。

从以美元计算的名义GDP和实际GDP逻辑上看,以***为分界线,人均名义GDP高于***的***,自己的人均名义GDP也会高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并且高于***人均名义GDP的幅度越大,其人均名义GDP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的差异就越大。人均名义GDP低于***的***,自己的人均名义GDP也会低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并且低于***人均名义GDP的幅度越大,其人均名义GDP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的差异就越大。逻辑的结论是;***人均名义GDP与人均实际GDP是同步增长的,***之外的***的人均名义GDP增速大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这几乎是一个普适性的结论。

如果某国工农业生产效率因为科学技术的前进而提高10%,某国人均实际GDP会提高10%吗?当然不会。因为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幅度自然低于10%,这也意味着某国人均实际GDP提高幅度小于10%。由于工农业效率决定汇率水平,也就是决定名义GDP。如果某国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0%,而其他***工农业生产效率没有变化,这个***的人均名义GDP就会提高10%。这显示,这个***的名义GDP提高速度大于实际GDP提高速度。

上面是从经济学上分析应该如此,实际情况当然要复杂一些,比如,与***人均名义GDP类似的***,人均实际GDP往往要低于***人均实际GDP,这主要是***非法外来移民的辛勤劳动降低了物价水平,自然提高了***人均实际GDP。***相对其它发达***的低福利体系,相对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积极性,对物价降低也有明显帮助,应该也是提高***人均实际GDP的原因。

理论上,这些结论也符合石油等资源类出口***,是这些***出口自然资源,人均换取工农业产品的能力,决定着这些***的汇率水平,自然决定着这些***的人均名义GDP水平,所以,人均名义GDP增速大于自己的人均实际GDP增速也应该适合这些***。

我们可以通过各国的实际数据来感受人均名义GDP增速大于人均实际GDP增速的普适情况。如果以2013年人均美元名义GDP为分子,以2013年人均实际GDP为分母,各国或地区可以得到一个具体数字,结果如下:人均美元名义GDP排名最靠后面的10个***,马拉维0.2968、布隆迪0.3455、中非0.5513、刚果民主0.6061、尼日尔0.4502、冈比亚0.2759、利比里亚0.5333、马达加斯加0.3491、几内亚比绍0.3714、埃塞俄比亚0.3791,这十个***的算术平均值是0.3780。人均美元名义GDP前10名,卢森堡1.2451、挪威1.5627、卡塔尔0.6785、瑞士1.5058、澳大利亚1.4307、丹麦1.3725、瑞典1.3365、新加坡0.7006、***1、加拿大1.2031,这十个***的算术平均值是1.2036。卡塔尔和新加坡比较例外,算是特例,需要专门解释。其他几个***的人均实际GDP相对有些偏低,这主要是***的特殊情况所致。

人均名义GDP最高的十个***的人均名义GDP与人均实际GDP的比值的平均值1.2036,除以人均名义GDP最低的十个***的人均名义GDP与人均实际GDP的比值的平均值0.3780,等于3.1841。3.1841这个数值应该比较接近名义GDP增速快于实际GDP增速的长期积累值。名义GDP增速代表着科技发展速度,实际GDP增速代表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速度,可见,实际科技增速比我们通过人均实际GDP增速感觉的科技增速快一些。

在奥地利的东边是面积为9.3万平方千米的,与匈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现在的欧盟成员国,人口主要信仰天主教地内陆小国匈牙利。

匈牙利统计*数据显示,其1970年拥有人口1035万,人均名义GDP为606美元(同年***为5246美元,***为1964美元,奥地利为2038美元,波兰为848美元),人均实际GDP为9937美元,是当年计划经济体制***群体中收入较高的一员。不过,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可以感觉的是,匈牙利人均实际GDP在1950年前应该与邻居奥地利差异不大,或处于一个档次,经过20多年的不同经济体制的发展,人均实际GDP只是奥地利的一半了,相对明显退步了。

1971年到1978年是匈牙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8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51.2%,达到1978年的15029美元,年均增速5.3%,与波兰同期经济增速类似,明显比同期发达***经济增速快,缩小了与同期成熟发达***的差距。

1979年和1980年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1.2%和负0.1%,波兰同期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增长情况,这似乎是东欧***的普遍情况,这应该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带来的石油价格上涨所致。第一次石油危机可能被苏联罩着,其对东欧***的影响没有显示出来。

1981年到199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20%,达到1990年的18218美元(同年***为38055美元,***为24693美元,奥地利为31103美元),年均增长1.84%(同期***、***、奥地利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了26.4%、33.4%、22.8%),经济增速低于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匈牙利人均实际GDP只是相当于同期发达***人均实际GDP的一半左右,而经济增速只能保持同样的速度或低一些的速度,这意味着比较先进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领域已经走到同期科技或生产力所应该对应的富裕水平,这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效率明显比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效率低,这自然让社会拥有了变革的动力。

1990年的匈牙利与其他东欧***同样走向了社会全面变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成本,当年匈牙利人均实际GDP负增长3.3%,第二年负增长11.8%,这是最大的实际GDP倒退年份,第三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3%,第四年(1993年)的情况就到谷底了,人均实际GDP只负增长了轻微的0.5%。这次巨大的社会变革的成本是人均实际GDP在4年下降18.23%,在谷底的1993年人均实际GDP依然达到15006美元,比2013年的***大陆11868美元的人均实际GDP高。这至少显示变革时期的一些东欧***的国民生活并不困难。

社会变革已经完成的匈牙利,人均实际GDP从1994年恢复增长,当年增长3.1%。由于匈牙利本身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比较高了,比如1993年的谷底就比2013年的***社会发展程度高一些,我们知道现在***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已经下降,很难达到8%的经济增速了。待到***人均实际GDP达到1993年匈牙利人均实际GDP的时候,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这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因此,1994年到2013年的匈牙利人均实际GDP增速并不算高(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466%,年均9%),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导致2009年负增长6.6%。这2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55%,年均2.21%,比同期发达***人均实际GDP增速高一些(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36.28%,年均1.56%,***增长42.87%,年均1.8%,奥地利增长38.46%,年均1.64%),这就可以了,与发达***的差距在缩小,扭转了20世纪80年代与发达***差距扩大的趋势。

2013年匈牙利人均名义GDP达到13165美元(***为53001美元,***为38468美元,奥地利为49039美元,波兰为13435美元,***为6959美元),人均实际GDP达到23236美元(同年***为53001美元,***为36654美元,奥地利为44402美元,波兰为23273美元,***为11868美元)。人均名义GDP接近发达***的三分之一,人均实际GDP接近发达***的二分之一,人均名义GDP与人均实际GDP都是***的近二倍,已经属于二流富裕***了,将很快成为发达***。

1971年到2013年匈牙利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33.8%,年均2%。虽然匈牙利发生了如此大的变革,由于匈牙利总体收入比发达***低许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这导致匈牙利人均经济增速依然可以达到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同期***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16.5%,***增长了137.4%),这与同期波兰的情况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一直平稳的物价*势,物价只在部分年份达到小两位数的增幅,物价的平稳程度与发达***类似,与拉***家迥然不同。

1971年到1980年人口增长了4%,年均增速为0.342%,这是人均实际GDP10516美元(1971年)到15189美元(1980年)之间的情况下发生的(***1925年到1938年这14年时间的人口增速与匈牙利1971年到1980年这个时间段的人口增速类似,这14年人口增长5.74%,年均0.4%,这14年的人均实际GDP要比1971年到1980年的匈牙利低一些,比如1925年人均实际GDP为6411美元,1938年的人均实际GDP为7725美元)。

1981年人均实际GDP增长3%,但是人口增速发生逆转,负增长0.081%,负增长*面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到2013年依然如此。匈牙利的人口负增长*面很典范,其人口负增长*面并不是出现在经济困难时期,而是出现在依然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时期。这一点与波兰的情况类似,只是匈牙利人口负增长*面出现得更早一些。这自然隐含了人口增长的某些规律。

1980年是匈牙利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1076万,2013年下降到989万。1981年到2013年人口负增长了8.74%,年均负增长0.254%。2014年生育率为1.42,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41。

匈牙利与奥地利是邻居,虽然种族差异较大,但是其他条件还是很类似的,共同属于曾经辉煌的奥匈帝国。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感觉到,如果匈牙利没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经历,如果其经历与奥地利一样,一直是市场经济***,现在的匈牙利会与奥地利一样属于一流发达***。其就是有差异,也只是类似于芬兰与瑞典的差异,无非是谁更富裕一些的情况。

东南欧地区巴尔干半岛上的11万平方千米的保加利亚东临黑海,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人口主要信仰东正教,主体民族保加利亚人是斯拉夫人与讲突厥语的保加尔人的融合后裔,占人口9%的土耳其族和5%的吉普赛人是其主要少数民族。

根据其统计*数据,1970年拥有人口1035万,人均名义GDP为1060美元(同年波兰为848美元,匈牙利为606美元),人均实际GDP为5749美元(同年波兰为7778美元,匈牙利为9937美元)。1970年的保加利亚人均名义GDP不算低,比波兰和匈牙利都高,但是人均实际GDP却比较低,不知为何?不过,当年保加利亚的富裕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东欧计划经济体制***基本都如此。

1971年到1988年这18年时间,是保加利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18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56%,达到1988年的14705美元,年均增速5.36%,明显比同期发达***经济增速快(同期***增长了50.17%,***增长了55.88%,奥地利增长了61.67%),缩小了与同期成熟发达***的差距。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波兰或匈牙利,这也导致其在这个时间段的经济增速高于波兰或匈牙利。

东欧酝酿变革的1989年,保加利亚人均实际GDP只增长0.2%,1990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8.4%,一直负增长到1997年,持续了长达8年时间的负增长*面,负增长幅度达到42.4%。这相对波兰的持续3年负增长18.4%和匈牙利的持续4年负增长18.23%的情况,时间确实有些长,下降幅度确实有些大。可能是保加利亚变革的犹豫或缓慢所致,没有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变革,变革措施拉扯的时间有些长。或者是由于西欧***只专注于投资波兰、匈牙利这些近邻,而无暇顾及相对偏僻的保加利亚,导致保加利亚外资来源不足,经济体制变革困难。

1998年迄今,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负增长外(2009年负增长5%),均保持了适度的增长,特别是1998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经济增速格外快,人均实际GDP增长最快的2001年达到7.6%。1998年到2008年这11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90%,年均6%,这在东亚地区之外,可是较快的增速。2008年人均名义GDP达到6798美元,人均实际GDP达到16152美元。

2010年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增长7.65%,年均1.86%,经济增速与世界同期发达***基本一致。2013年人均名义GDP7328美元,人均实际GDP达到16518美元,人均名义GDP达到二流发达***的三分之一,人均实际GDP达到二流发达***的二分之一。

从1971年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增长187%,年均2.48%。这段时间虽然因为社会变革耽误了8年,由于保加利亚总体收入比发达***低许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这导致保加利亚人均经济增速依然超过同期成熟发达***经济增速(同期***增长了116.5%,***增长了137.4%)。除了经济负增长时期,物价上涨速度较快,其他时期物价比较平稳。

1971年到1984年,人口增长了5.58%,年均增速为0.39%,这是人均实际GDP6110美元(1971年)到12637美元(1984年)之间的情况下发生的。1900年***人均实际GDP为5860美元,1940年为8730美元,1900年到1940年这41年时间***人口增长了17.2%,年均增速是0.388%,这段人均实际GDP类似的时间段,***人口增速类似匈牙利人口增速。

1985年人均实际GDP增长1.8%,但是人口增速发生逆转,负增长0.033%,负增长*面一发不可收拾,除了2000年增长1%之外,其他年份负增长。保加利亚人口负增长*面与匈牙利和波兰类似,其人口负增长*面并不是出现在经济困难时期,而是出现在依然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时期。

1984年是保加利亚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896万,2013年下降到725万。1985年到2013年人口负增长了23.7%,年均负增长0.74%,这可是相当高的人口负增长速度。这主要是长期低生育率所致,也与人口移民出国有关。2014年生育率为1.44,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53。

这个东南欧***,如果没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弯路,其富裕程度应该类似于附近的希腊,达到二流发达***水平。

3.5延伸阅读:各国的GDP是怎样对比的

比如,某国的人均GDP是某国人均GDP的几倍,是怎样对比出的数据呢?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对比的。国际贸易交易的是什么东西呢?主要是工农业的有形产品,还有一小部分无形产品以及一部分劳务。

直接的劳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的比例很小,因为国与国之间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比如保姆业,保姆的产品是一种劳务,无法暂时储存或运输,国与国之间就很难交易这些劳务。

国际之间可以自由交易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可见的、可暂时储存的、可运输的产品,比如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等。各国的人均美元名义GDP是根据这些产品的相互交换对比的。现代国际贸易不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是间接交换。说A国的人均美元名义GDP是B国人均美元名义GDP的3倍,其本质就是A国人均年生产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等的能力或生产这些产品的价值是B国的3倍。也就是说,A国劳动力在这些可以国际贸易的商品上,平均生产效率是B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的3倍左右。

为什么说是3倍左右,而不是3倍呢?原因可能是A国劳动力与B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不同。假如A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比B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多,那么A国劳动力的平均生产效率比B国平均生产效率就高不了3倍了,反之,高于3倍。原因还可能是A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与B国不一样。如果A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比B国大,则A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就高不了3倍了,反之,大于3倍。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A国有暴利的石油资源,B国没有。石油资源因素会导致A国的人均生产效率有所降低,反之,相反。也许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所致。如果A国货币汇率被高估,则A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相对B国就高不了3倍了,如果被低估,大于3倍。总结,A国人均美元名义GDP是B国的3倍,意思基本就是A国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人均生产效率是B国的3倍。并不是说A国人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综合起来就是B国人均生产的这些东西总量的3倍,而是A国劳动力价格是B国劳动力平均价格的3倍,A国人均收入也基本是B国人均收入的3倍。

A国国民人均拿着3倍于B国国民的收入,并不代表A国人均实际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是B国人均的3倍。A国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数量或者质量会比B国人均多一些,比3倍小一些。A国人会用相对于B国人更大比例的收入,花费到其他的方面,如劳务服务上。A国人口会用更大比例的收入,支出到第三产业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恩格尔系数,会随收入不同而变化。A国人均收入虽然是B国的3倍,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总量大概只是B国的2倍,人均多购买了100%。A国人口会把剩余的收入,花费到第三产业上。

A国人均收入如果按照3的数额计算,B国人均收入按照1的数额计算。假如B国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占人均收入的0.5,剩余0.5花费到第三产业上。A国人均购买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占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总量为1。三分之二购买第三产业产品,总量为2。劳动力价格A国是B国的三倍,想购买B国的0.5,需要1.5的花费,只是比B国多了0.5的购买量。0.5的钱在第三产业的购买量只是相当于B国用等量货币购买劳务量的三分之一。因此A国人均商品购买总量只是B国的1+0.5+1/6=1.67倍。可见,A国虽然收入是B国的3倍,可购买的商品或可以购买的享受只是B国的1.67倍。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运行效率也是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提高。A国人均享受要比上面想象的1.67倍多一些,可能会达到两倍或更高一些。笔者在这里把房子、修路等也算入第三产业,因为房子、道路的建造效率基本不影响各国GDP的对比。房子、道路不便于移动,国与国之间交易很困难。第三产业也有效率的差别,第三产业效率的差别基本不影响各国GDP的对比。在高度经济一体化的欧盟,各国第三产业效率的差别对GDP的对比的影响要大一些。总体上,第三产业在***内部流动不方便,在国与国之间更不方便。因此,第三产业对国际之间GDP的对比影响较小。

从购买的劳动量上看,GDP越高,人们平均年劳动量就越少。在发达***,人们每周上5天班,而在经济落后***,人们的平均劳动时间比较多。GDP越高,等量收入购买的劳动量就越少。GDP越高人均收入就越高,人均实际购买的劳动服务就越多。经济发达***,国民在劳动服务上的支出占自己收入的比例比经济落后***多许多。老年人口购买的主要是劳务服务,如果***老年人口比例太大,养老会很困难,会成为***的重要负担。

同样的人均实际GDP,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东欧***经济体制变革后,经济恢复发展到原来的最高水平时,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是明显比那时高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妇女的比例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妇女的比例就明显小一些,这导致总体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的明显不同,意味着实现同样的人均实际GDP,社会运行效率的差异,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小的情况下,社会运行效率高。也就是人们用了较少的劳动付出,实现了同样的社会产出。

我们还知道,就是同样的社会产出,人们的消费比例也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消费额占GDP的比例明显比市场经济体制下低一些,这也意味着同样的人均实际GDP,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实惠。这是从经济角度可以看到的两种经济体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从自由等非经济角度看,两种经济体制所代表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差异就更大了,这应该是柏林人曾经冒死穿越柏林墙的主要原因。

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数据。俄罗斯1990年人口为14815万人,人均名义GDP为3840美元(同年***为24738美元,***为23901美元),此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俄罗斯人均名义GDP只是同期一流发达***的六分之一,这个悬殊程度比现在巴西与一流发达***的人均名义GDP差距还大,同年韩国人均名义GDP已经达到6308美元,这就是我们曾经认为的可以与***比肩的苏联的人均富裕水平。这也许可以解释苏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变革,道理很简单,苏联确实比其他欧***家明显落后了,经济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也显示了另一个道理,苏联那样的计划经济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体制,在当时那样的科技水平下,只能使自己处于当时自己的那个经济水平了,这个经济运行效率明显比同期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发达***的经济运行效率低。

1991年,正在进行经济和**体制全面变革的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走向历史舞台。***后的俄罗斯,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私有制也得到了很大普及。这个经济体制转变过程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行为进入市场经济后,就不需要了,这带来了俄罗斯经济的退化。1991年是经济退化的第一年,俄罗斯人均实际GDP下降了5.27%。1992年是经济退化幅度最大的一年,相对上一年负增长14.6%。此后几年,经济连续负增长,到1996年进入了一个较低谷,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59.75%。此后,1997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6%,俄罗斯的好年头似乎到来了,不幸的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经济又负增长了5.1%,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57.6%(这个不足一半的下降幅度似乎没有我们感觉得大,在我们的印象中,那时的俄罗斯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达到近期的最低谷。俄罗斯经济惨淡*面终于要结束了。1999年,已经基本建成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社会的俄罗斯,人均实际GDP增长6.7%,这可是比较高的经济增速!自此,俄罗斯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经济***化*面结束。一个持久而快速地经济增长周期到来了,2000年人均实际GDP增速达到10.4%,这可是破记录的经济增速。

1991年到1997年,俄罗斯人均名义GDP虽然也跟着人均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化幅度有些小,人均名义GDP处于高估状态。1998年与1999连续两年的大幅度下降,基本促使俄罗斯名义GDP处于正常水平。1999年人均名义GDP下降到1329美元,达到近期的最低点,此后,名义GDP随着实际GDP的增长而快速增长。

到2006年,可以说是俄罗斯经济划时代的一年,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100.95%,恢复到曾经的历史较高水平,恢复到经济或**体制改革前的水平。从1991年到2006年这16年时间,虽然是人均收入折腾的16年,也是俄罗斯脱胎换骨的16年,经济或**体制回归世界主流模式,基本成为一个欧美正常***。

此后,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明显负增长之外,其他年份俄罗斯经济依然快速发展。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已经相当于1990年的121.73%,达到24298美元,人均实际GDP已经***近二流发达***水平了,如果没有特别情况,人均实际GDP达到二流发达***水平,也就是几年内就可以实现了,俄罗斯其他发展指标是比较靠前的,这意味着10年内,一个巨型的二流发达***将诞生。

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00%,年均7.2%,10年实现了人均实际GDP的翻番,是一个理想的经济繁荣周期。2010年到2013年这4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4.49%,年均3.53%,速度明显比上一个周期慢了,不过也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一致,这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辉煌科技现在多少钱(惠州市永辉煌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