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人民币大写用元还是圆(大写元还是圆)

大写元还是圆

大写的元是圆,并且是***大陆货币的通用单位。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为¥。书写顺序为:先写大写字母“Y”,再在竖划上加上二横,即为“¥”,读音为:yuán(音:元)。在逐位填写金额的表格中用***数字填写金额时,在金额首位之前加一个“¥”符号,既可防止在金额前填加数字,又可表明是人民币的金额数量。由于“¥”本身表示人民币的单位“元”,所以,凡是在金额前加了“¥”符号的,金额后就不需要再加“元”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人民币大写元还是圆(大写元还是圆)_东方生活网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人民币大写元还是圆,大写元还是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人民币数字大写,单位圆,也可以用元。

2、你可以看一下,一百圆、伍拾圆、......、壹圆的钞票上的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会计中大写数字元还是圆...

  【今天是2022年3月1日,星期二】一起来,每天学习一点点,不懂就问一问,让您不知不觉成为业界行家!get到好的知识点,动动手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因您而受益!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相关规定: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应当写"整"字或者"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者"正"字。所以一般来说会计中的大写数字都是元。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

会计大写书写格式是用“圆”还是“元”,还是两个都可以?

两个都是正确的书写方式。 ***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大写方式有明文规定:人民币单位可以用“元”也可以用“圆”,会计上也会对此认可并采用。

元大写是元还是圆-会计网

元大写还是元。从法律的角度来说,1995年《银行法》颁布以后,“元”就已经取代了以前的“圆”,所以“圆”已经属于过去,现在都是以“元”为大写。

以前大写的元是“圆”,但在1995年的时候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里面第十七条中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不再是以前的“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1995年《银行法》颁布以后,“元”就已经取代了“圆”,所以“圆”已经属于过去,现在都是以“元”为大写。

此外,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里面也写到:人民币的单位为元。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书写人民币的单位的时候,都应该使用“元”而不是“圆”。

1、在中文大写的金额数字的前面,是应该标明“人民币”的字样,大写的金额数字应该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2、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个字。

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

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10角,1角=10分。日常所说的“几块钱”“钱”等,是俗称或者口语话的表达,并不是人民币的单位。

辅币单位只有在大写金额上比较常用,日常用小数点代替,例如:1元3角5分,可以用小数点代替,1.35元,或者大写表达壹圆叁角伍分。

辅币单位的出现是因为早期物价较低,需要找零,所以发行人民币的时候会有角、分等货币。(注:辅币亦称“辅助货币”,“主币”的对称。指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人民币大写时应该用“元”还是“圆”?小学学的是圆,我写圆银行职员说写错了,让写元。

元,银行人民币大写绝对是元。金额大写:拾、万、仟、佰、拾、元、角、分

王洪涌︱人民币基本单位用字:“圆”还是“元”?

内容摘要:现行的人民币单位用字“元”和“圆”存在着混用的现象。从其来源看,货币单位“圆”的产生当与清朝时期外国银元的流入有关。“元”作为“圆”的通假字渐渐通行开来,直到***人民银行成立前,货币上的文字一直是“圆”“元”并存。新***成立后,前四套人民币上均用“圆”字,第五套人民币纸券上用“圆”字,而硬1元用的是“元”字。在实际运用中,“元”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圆”。作为人民币单位用字,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与之相关的“银元一银圆”“美元一美圆”等词的书写形式也应该规范。

关键词:人民币 规范汉字 “元” “圆”

王洪涌副教授

现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纸券上的基本单位用字是“圆”,如“壹圆”,而硬1元上印的是“1元”。之前198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元长城币上印的是“壹圆”。在金属流通纪念币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比如1984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金属纪念币一套3枚上均印作“壹圆”,而1985年发行的“**自治区成立20周年”和“**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金属纪念币上却都印作“1元”[1]。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用人民币表示价格价值时,也存在着“元”与“圆”混用的情形。那么,同样是人民币基本单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书写形式?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应该选用哪一种书写形式作为规范字形?人民币用字也是汉字规范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对人民币单位用字“圆”和“元”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为货币上的文字规范化提供一点依据。

一、清朝出现的货币单位用字:

“圆”、“员”和“元”

“圆”成为我国的货币单位,当和明清时期西方银元的流入有关。在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通过我国和菲律宾的商人最早将西班牙银元引入***。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大量的外国银元开始在我国的市场上流通,其中包括墨西哥银元、***银元、***贸易银元及法国安南银元等等,这对我国的货币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银元开始流人我国时,是按照我国传统的习惯称量交换的,以银价为比。但这些机制的西方银元大小统一,便于计数,于是人们逐渐开始计数流通,称之为“枚”、“块”、“饼”、“圆”、“员”等。

“元”和“圆”这两个字出现很早。“元”的本义是人首。《尔雅·释诂下》:“元,首也。”“圆”的本义是圆全,后来也可形容圆形的东西。《说文解字》:“圆,圜,全也。从口,员声,读若员。”王筠《说文句读》:“再言此者,言圆非方之对之圜,乃是圆全无缺陷也。”银元的单位使用“圆”或“元”的名称,据《***货币史》介绍,“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使用。例如乾隆五十四年闽浙总督奏明厦门到鹿耳门的船价就是以圆计算。**铸的银币,在当时的公文中也称为圆或元”[2]。实际上,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对外国银元称“圆”已经逐渐通行了[3]。《清朝文献通考》(卷十六·钱币四)乾隆十年条下云:“至于福建广东近海之地,又多行使洋钱。……闽粤之人称为番银,或称为花边银。凡荷兰佛郎机诸国商船所载每以数千万圆计。”[4]

“圆”有时也写作“员”。“员”是方圆的“圆”的本字,也可表示物的数量。《说文》:“员,物数也。从贝,口声。”林文光《文源》:“口,鼎口也。鼎口,圆象。”货币单位用“员”,其实正是突出了银元的圆形特点。但由于“圆”已经通行,所以“员”作货币单位并未广泛流通,只在***福建一带使用。在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十月初三日的《吏部题本》中,关于广东人刘麟游等在台冒考入学一案有这样的记载:“这刘朝东是和生员同族,没有送过他分文谢礼,实在并无贿嘱。诘讯保结梁谟谢荣之生员赖钦书,实因乡亲情面混保,止得谢礼一员,并无得受多贿。”[5]这里的“一员”,即是“一圆”。(该书中“员”右侧用括号注明“圆”,或许是本书编者所加。)此后,量词“圆”(或“员”)渐渐演变为专指银元单位的名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的币制改革,最终到1933年才宣布“废两改元”。不过在宣统二年(1910年)的《币制则例》就已宣布:“国币单位定名曰圆。”“一圆为主币,五角以下为辅币,计算均以十进;一圆分为十角,一角分为十分,一分分为十厘,一切兑换均按此计算。[12]至此,“圆”作为本位货币单位名称,确立了它的合法地位。不过,这次改革的结果尚未推行,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民国三年(1914年)颁布了《国币条例》,再次确认了“元”作为本位货币单位的地位,规定“以一元银币为主币,其余的镍币、铜币为辅币[13]。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货币发行中的用字混乱*面。民国中央**铸币,有的是“圆”,如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912年)印作“壹圆”;有的是“元”,如1929年孙中山像试铸银币,由日、意、奥、美、英五国造币厂制版,背面为“壹元”。[14]后来的军阀统治时期,各地方**发行了大量纸币,加重了这一混乱。

从以上货币单位“圆”的产生来看,它的产生是得名于圆形货币银元,人们用“圆”或“员”作为银元货币的单位,前者的使用范围更广,后者的使用范围主要在福建***一带。又由于“元”笔画少、字形简洁,便于书写刻印,所以本位货币单位又常常写作“元”。

二、人民币上的“圆”的由来及“元”的出现

***共产d于1921年成立后,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d先后在陕甘宁边区及山东、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冀察热辽、东北、中原、华东和华南等解放区发行了货币。从“圆”在这些纸币上的印行情况来看,一般都是用“圆”,尚未发现用“元”的例子。不同的是异体字“圓”和“圎”的区别,如1941—1943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上印“伍圓”、“拾圓”、“壹佰圓”、“壹仟圓”,而同时期鲁西银行发行的纸币印的是“贰圎”、“伍圎”、“拾圎”、“壹百圎”、“壹仟圎”。同是1945年华中银行发行的货币有“伍拾圎”和“伍拾圓”两种[15]。

这一时期的纸币发行用字对新***成立后发行的人民币用字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民币的“圆”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写法,而没有用“元”字。

人民币的发行是从1948年12月1日***人民银行成立开始的。新***成立后,它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集中统一、***稳定的货币”[1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7]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也发行了若干套纪念币。从这几套人民币的文字使用情况来看,前三套人民币都使用了繁体字,1987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则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规范化汉字,六种主币面值的“圓”字,都改成了简体字“圆”。但仍没有使用“元”。

“元”出现在人民币上,当从纪念币上开始。1985年9月1日发行的**自治区成立20周年普通金属纪念币的背面,则为“1元”;同年10月1日发行的**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普通金属纪念币上,也是“1元”。不过,在比这更早的1979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1949—1979)贵金属纪念金币一套三枚,均印作“400元”。随后于1981年9月发行的“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金币”面值也印作“400元”[18]。

从1984年到2004年发行的金属纪念币上文字使用情况来看,如果前面的面值用大写数字,后面的单位则用“圆”;如果是用***数字“1”、“5”或“10”,则后面的单位用“元”。如1988年12月1日发行的***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纪念币上为“壹圆”,1998—1999年发行的“珍稀动物”(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上均为“5元”;1989年9月28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币上为“壹圆”,而1999年9月20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上则为“10元”,等等[19]。

或许作为基本货币单位用字的“圆”和“元”在历史上就存在着混用的情况,或许是上述的这个规则(即***数字后用“元”,大写数字后用“圆”)产生了影响,所以在1991年以后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硬1元金属主币上就出现了“1元”。如果说纪念币的流通还不够广泛的话,那么,同一套流通人民币中,“壹圆”与“1元”同时并存,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三、人民币单位“圆”和“元”的实际使用情况

既然人民币上出现了“圆”和“元”两种书写形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记录人民币基本单位时,到底是用“圆”还是“元”呢?

我们发现人们在日常书写中常用的是“元”字,比如银行邮*的汇单、各种**、商品标价等等。但“元”和“圆”混用情况也很常见。如某城市网页(http://life.jzinfo.com./bus.index.Asp)上公布的该市公共汽车的线路和票制如下:“11路:伍角起价全程壹圆”,“17路:伍角起价全程一元”,“3路:五角起价全程一圆”,“12路、14路、15路:壹圆一票制”,“16路、18路、19路:壹元一票制”。不仅数字大小写不同,人民币单位用“圆”用“元”也很随意。

对于“圆”和“元”,各工具书的看法也并不完全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圆:⑥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也作元。”“元2:货币单位,同‘圆’⑥。”显然,“圆”是作为主条处理的,而“元”被当作副条。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说得更为明确:“圆:⑧名,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10分为1角,10角为1圆。1~人民币︱3~5角6分。也作元。”“元3:同圆⑧。”提示:作为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在正式场合应写作“圆”。该字典的“凡例”中说明:“‘也作’指这个词的另一种写法,一般不是通常使用的写法。”——可是,在人们实际生活中,“元”并不是不通常使用的写法。相反,它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圆”(参见下表统计)。而且,在中央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公布的外汇牌价、**的**工作报告以及中小学生教科书中,“元”的使用也比“圆”要多,我们很难说这些不是在正式场合使用。

《汉语大词典》和《辞海》则将“元”视作“圆”的简写形式。《汉语大词典》:“圆:我国本位货币。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简写作‘元’。”《辞海》:“圆:⑧简写作‘元’。***货币单位。人民币1圆等于10角或100分。”但简写形式用于什么情况下,并未说明。也有人将“圆”视作“元”的大写形式[20]。不过,如果人民币主币单位有大小写之分的话,那么辅币单位“角”“分”是不是也要一套相应的小写形式呢?其实不必。

我们对《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的语料作了统计,希望通过“元”和“圆”实际使用情况来为这两个字的规范使用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元”和“圆”作人民币单位出现在不同数字形式后面的频率如下:

(http://search.people.coom.Cn/was40/people/rmrbsearch.htm)

从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元”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圆”,而且两者的使用范围也有同有异:(1)“元”可以用在***数字和小写数字后,而“圆”基本不用。也就是说像工具书里提到的“1圆等于10角”这样的用法,我们很难见到。(2)在大写数字后,可以用“元”,也可以用“圆”。但“圆”只出现在“壹”、“贰”、“拾”、“佰”等少数几个大写数字后,“元”可以出现在所有的大写数字后。前一种情况两者的分别很明显,混用主要出现在后一种情况中。

这个调查表还反映出在***数字1到9后“元”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小写数字“一”到“十”,而小写数字“十”、“百”、“千”、“万”往往又表示约数或虚数,它们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数字。这是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技术监督*1995—12—13发布,1996年1月1日起执行)[21]的结果。这个规定是针对数字用法的,但对数字后的人民币基本单位也产生了影响。比如上文检索的《人民日报》报道的***人民银行发行的通告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1)经***批准,***人民银行决定从1996年4月10日起发行1990年版贰圆券人民币。(1996-4-5)

  (2)经***批准,***人民银行决定从1997年4月1日起发行1996年版壹圆券人民币。(1997-3-31)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令,我行将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现将首次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公告如下:一、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1999-7-2)

  (4)根据1999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令,***人民银行定于2000年10月16日起在全国发行第二批第五套人民币,其券别为纸20元。硬1元、1角。(2000-10-13)

  (5)***人民银行今天发布的2002年第27号公告称,根据1999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令,***人民银行定于2002年11月18日起在全国发行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和5角硬币。(2002-11-17)

其中,前两条通告中出现的是“贰圆”、“壹圆”,后三条通告出现的是“100元”、“20元”、“1元”、“5元”。下面的这些例子则更反映出“元”和“圆”混用的情形:

   (6)据最近我们对我市100家企业和居民拥有的近8万张人民币进行的调查,5元券和10元券的破***率为20%,角币的破***率54%,而1元纸币的破***率则高迭71%。(《爱护国币,人人有责》,1995-1-4)

  (7)谁知拿出来一看,傻了眼:是15张壹圆面值的。(《家教》,1995-11-1)

  (8)要保证贰元、壹元和角分币的供应量。(《以物代零应纠正》,1997-7-7)

  (9)该院共受理这类纠纷3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起存单小写是110000元,而大写却是“壹万壹仟圆”的纠纷案件。(《办理储蓄存款必须规范》,1999-6-24)

这样看来,印刷在人民币上的“圆”字形是从以往的货币单位书写形式沿袭下来的。虽然“元”是“圆”的通假字,可人们使用中的趋简心理使得“元”在实际使用上占了优势。从《人民日报》调查材料来看,“元”可以出现在***数字及大小写数字之后,而“圆”往往只出现在少数大写数字之后。

‍四、对人民币“圆”与“元”用字使用规范的建议

显然,货币上“圆”和“元”的混用由来已久,而人民币上印制文字同时出现的“圆”和“元”又给人们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根据上文分析的“圆”、“元”的产生经过及目前人民币的流通及日常使用情况来看,我们建议对人民币单位用字要进行规范。我们倾向于这样处理:

   (1)“圆”和“元”都是人民币单位规范用字。同时希望以后发行的纸券和硬币上的文字能够统一起来。

  (2)“圆”字使用在人民币印刷用字上,且只能用在大写数字后,比如“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等。在邮票、汇票、彩票、车船票、机票及其他票据上需要出现人民币单位时,建议使用“元”字。

  (3)在实际生活记录人民币基本货币单位时,在***数字、小写及大写数字后均使用“元”。倘若需要描述人民币面值时,可以酌情使用“圆”。

倘若我们能确定“元”与“圆”的使用范围,那么与“圆”和“元”有关的异形词的整理,也就好处理了。比如我们可以以“银元”、“铜元”、“日元”、“美元”、“欧元”等为规范词形,对“铜圆”、“日圆”、“美圆”、“欧圆”等异形词进行整理[22]。

人民币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民币上的文字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希望更多人来关注人民币基本单位用字,使人民币用字更加规范。

注释:(向上滑动阅览)

[1]***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编:《人民币图册》,北京:***金融出版社,1988年,第126~128页。

[2]彭信威:《***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811页。

[3]《清朝文献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88年,第4996页。卷十六《钱币四》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条考:“先是福建于乾隆四年以***一郡钱贵殊常,该处向用小钱每钱三文抵内地大制钱二文之用。从前每番银一两易小钱一千五百文,近止易八百余文……”这说明此时外国银元还是用两兑换制钱的。

[4]《清朝文献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88年,第5002页。卷十六《钱币四》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条考:“先是福建于乾隆四年以***一郡钱贵殊常,该处向用小钱每钱三文抵内地大制钱二文之用。从前每番银一两易小钱一千五百文,近止易八百余文……”这说明此时外国银元还是用两兑换制钱的。

[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戊编)》,北京:中华书*,1987年,第313页。

[6]彭信威:《***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794页。

[7]蒋仲川:《***金银镍币图说》,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8]邱思达编著:《***近现代铸币图说》,北京:***书店,1991年,第234页。

[9]彭信威:《***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773页。

[10]***人民银行编:《***历代货币大系》(第七卷·清纸币),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178~180页、第201~203页、第292~299页。

[11]张志中编著:《***纸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27~582页。

[12]周伯棣编译:《***货币史纲》,北京:中华书*,1934年,第200页。

[13]邱思达编著:《***近现代铸币图说》,北京:***书店,1991年,第1页。

[14]***人民银行《***历代货币》编辑组编:《***历代货币(图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43页。

[15]徐枫、赵隆业编著:《***各省地方银行纸币图录》,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6]***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编:《人民币图册》,北京:***金融出版社,1988年,第126~128页。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日报》2000年2月7日。

[18]***人民银行《***历代货币》编辑组编:《***历代货币(图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200页。

[19]***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编:《人民币图册》,北京:***金融出版社,1988年,第126~128页。

[20]如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近代使用的货币单位{元},本因圆形银币而得名。对这个单位词来说,‘圆’是本字,‘元’是起简化作用的假借字。现在以‘圆,为‘元,的大写,大写反而是本字,这是一个特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86页。

[21]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第三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第210页。

[22]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辞书研究》22002年第4期。

——原刊《华中学术》第一辑

大写的元是这个“圆”还是这个“元”

是这个圆

请问:为什么我们在书写时用“元”,而人民币上用的却是“圆”?

钞票规定的长期沿袭的传统写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人民币大写用元还是圆(大写元还是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