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中联重科十大股东(中联重科技术创新因素有哪些来自)

中联重科技术创新因素有哪些来自

2019年4月,中联重科智能制造产品亮相全球工程机械展会——德国宝马展。来源:中联重科从旱涝保收“吃皇粮”,到改制创新“三级跳”;从创业之初缺场地、缺设备一穷二白,到目前国内外19个工业园区齐头并进;从当初靠着8名科研人员、50万元借款创立起来的“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到发展成为当下主导产品覆盖10个类别、55个产品系列、460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改革永远是进行时,创新永远在路上。”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近年来,中联重科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化,重回持续上升的高质量发展通道。中联重科2018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97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51.65%。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167%。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改革与创新,使得中联重科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探索出了一条由体制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改制“三部曲”搭建股权多元的公众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实现A股上市,中联重科在改制的第一阶段迈出了重要一步。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直属原建设部,是工程机械行业科研开发和技术归口管理的应用型研究院。1985年,***开始科研体制改革,该研究院被列入第一批改制的***级科研院所,由过去***下达科研任务、下拨经费,转变为逐年削减事业费,技术实行有偿转让。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院难以适应市场环境,靠卖图纸维持生计,举步维艰。为改变困境,1992年9月28日,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8名科技人员凭着借来的50万元创立了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1993年,公司开发生产了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当年完成销售额5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1994年,公司不断夯实研发和生产基础,同年,公司完成营销及技术收入4000万元,创利税1200万元……以中联重科为平台,科技成果实现快速转化,到1996年公司已具备上市条件。1997年,中联重科获得原建设部上市指标,199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10月12日,中联重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0157”。由此,中联重科从国有独资公司,成为国有控股、股权相对多元的公众公司。上市之后,国有股占49.83%,其他发起人和流通股东占50.17%。“上市是中联重科改制的重要一步,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也有了流通股。”孙昌军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联重科已经变成市场主体。改制的第二阶段,中联重科回归了属地管理,并推进母公司改制实现了整体上市。在2000年上市前,由于职能机构与科研院所“脱钩”的关系,中联重科划归到某中央企业。但中联重科总部在长沙,而决策经营的机构却在北京,无形之中,增加了沟通决策的成本,不利于企业高效运营。因此,改变现有管理体制势在必行。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正式成立。孙昌军表示,国资委的成立,无疑让中联重科一下找到了“婆家”。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也成为湖南省国资委成立后受理的第一家企业。2005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进行改制,从科研事业单位变为融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股权的国有控股企业。2007年,长沙建机院实现整体上市,中联重科成为一家没有母公司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原建机院所持中联重科股权,由建机院股东按比例承接。2010年12月23日,中联重科在***联交所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发行H股10亿股,募集资金达150亿港币。通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迈向了改制后的又一新阶段,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当时我国的城镇化率来看,***工程机械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作为行业龙头的中联重科,将被投资者长期看好。来自中联重科财务数据表明,至2019年9月30日,中联重科股权结构为:湖南省国资委持股15.93%,H股占17.65%,管理团队持股7.29%,弘毅投资2.14%,其他A股股东56.99%。构建多方利益共同体将混改进行到底国资委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期间,各省区市实施混改企业超过5000家,引入的非公有资本超过6000亿元。2019年10月17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混改不仅仅是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混”是第一步,真正要使得混改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还要进一步突出“改”。比如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改革也是混改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多年来,靠着不断深化改革,中联重科从一个国有科研院所发展为多方参与、共生共荣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中联重科这一“混改样本”不难发现,混改不仅在于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还需科学的治理、高效的运行和正确的**方向,重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构建多元制衡的利益共同体,国有资本保证对企业的基本控制力,让企业发展有主心骨;外资和社会资本具有极强的市场嗅觉和资源整合能力,是最具活力的变量;深度绑定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个人价值与企业长远经营挂钩。二是公司治理注重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公司董事会成员7名,其中***董事4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且***董事分别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战略方面的专家,使得董事会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同时,在公司三名监事中,国资委提名监事担任监事会**,代表国资委行使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股东提名监事作为技术专家参与公司日常监督,职工监事代表职工行使监督职能。三是打造“战略牵引+内部市场化”的高效机制。公司产业布*已由单纯的工程机械拓展升级为高端装备制造,并形成了“2+2+2”战略,即立足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两个融合,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两大板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四是发挥d组织的**核心作用。上级**把方向、管大*,基层d组织保落实,把d的领导融入企业改革的各环节,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混合所有制是实现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盘活现有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中联重科的国有股东、战略投资者、公众投资者、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在混合所有制的上市公司平台上,实现按资分配,同股同权,共生共赢。数据显示,自改制上市以来,中联重科共向股东累计送股37.61亿股和转增股本24.97亿股,现金派息分红高达136.57亿元;国有资本作为第一大股东,获送股9.87亿股、转增股本6.32亿股,现金派息红利24.24亿元。不断创新企业内部机制,一方面,增强了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实现了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和多方共赢。持续创新发展确保企业行稳致远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创新加以解决。例如通过优化薪酬体系,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已成为增强国有资本活力的关键。“混改的本质就是将单一的利益主体发展成为多方参与的利益共享平台,既符合市场和资本的规律,也有利于人的发展。”孙昌军表示,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混改主要倾向于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因为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混改与民生结合起来,大多数员工是支持的。11月15日,中联重科发布了《核心经营管理层持股计划(草案)》公告。该计划覆盖公司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约1200人,旨在进一步激发员工能效、增强企业活力和员工凝聚力,为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内生动力。构建科学的、市场化的薪酬与考核体系,突出岗位因素,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德、能、绩、效为考核依据,并做到两个“能增能减”,即企业整体工资水平根据效益状况能增能减,员工个人工资水平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形成多元多层次的利益分配体系。对骨干员工实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2017年11月,中联重科实施了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000多名激励对象拿出了真金白银购买公司股票,公司业绩越好,股价越高,激励的力度就越大;而且只有在公司整体业绩达标和个人业绩考核达标的前提下,个人才能按比例行权,个人和企业由此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科研技术人员实施“模拟股份”激励。让技术人员拥有产品的“模拟股份”,收入与产品销售直接挂钩;只要产品还在市场创造利润,就能按产品毛利分红。研发产品就像经营果园:结果多,分红多;结果时间长,分红期长;种的树多,分红来源多。对技术工人实施“计时制”薪酬激励。对技术工人薪酬改革回归计时制,技工薪酬与技能等级、关键工种、出勤时间、质量行为等因素关联,消除了计件工资制下追求速度产量忽视质量的弊端,营造了“打造精品、培育工匠”的制度环境。对市场人员实施“底薪+提成”薪酬激励。底薪保障基本收入,提成取决于销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业绩考核越高提成力度越大,收入水平越高,由此形成业绩导向的弹性工资制,对市场人员激励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一直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公司自2014年以来持续深化产品4.0专项工作,聚焦产品智能化;着力推进智能制造、物联互联技术运用。截至今年3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742件,其中发明专利3606件。此外,中联重科在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通过海外并购、绿地建厂等方式持续走出去。从2001年开始,中联重科先后收购***Powermole、意大利CIFA、德国M-TEC等企业,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布*,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市场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球,产品覆盖七大洲100多个***和地区,形成了“两横两纵”的海外格*。***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中联重科的成功在于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效益。与此同时,企业薪酬体系完全市场化,对员工激励效果显著。“中联重科的快速发展,是持续深化改革的结果。其成功发展的经验,为其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中联重科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入非公资本,构建多元化股权制衡与共生机制。通过混改,公司引入了非公资本的战略投资者,并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借助混改实现股权分散化,达到股权有效制衡;二是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公司采用了多种激励机制,对普通生产员工、销售人员、创新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极大提升了各类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三是以创新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既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也包括技术与产品创新,正是在持续创新的驱动下,公司站上了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技术制高点;四是建立规范运行的董事会,并有效发挥了董事会的作用。五是通过战略与管控,确保了公司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

三亚美丽之冠七星酒店老板是谁?

老板有很多,三亚市** 中联亚集团是大头 其他还有很多股东。

美丽之冠七星酒店项目由一栋全球顶级七星级酒店、一栋白金五星级产权酒店、七栋豪华酒店服务公寓组成,配以美丽之冠会展中心、演艺文化中心、时尚生活广场、风情酒吧街、影剧院等产业配套,集商务、居住、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综合业态配比打破常规式的业态组合,精心筑成一站式浪漫主题生活城。

中联重科抛最高40亿回购,浮亏9亿的基石资产能否借此“脱困”?

净利腰斩,股价重挫之下,中联重科掏出最高近40亿元的真金白银来回购以提振股价。事实上,从去年高点15元至今,中联重科股价已缩水近6成。而在股价大幅下跌的背后,“买在”高点的51亿定增资金被套得牢牢的,其中基石资产管理的23亿资金浮亏近40%达9亿。

时隔三年,中联重科再次掏出最高40亿元的真金白银来提振股价。

7月21日,中联重科公告称拟不超过39.88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其之所以抛出大额回购,或因为其股价长期萎靡不振。从最高点15.21元/股至今,公司股价缩水近6成。

而在股价连续下行之下,此前参与定增的多家金融机构被深度套牢。据悉,在2021年中联重科的定增公告中,出现了多家知名认购者,比如基石资产、财通基金、摩根大通、UBSAG等。其中,基石资产豪掷22.57亿元成为认购大户。

解禁期后,基石资产一股未减持。按照今日收盘价来计算,基石资产浮亏近40%高达9亿元。

中联重科最高40亿回购的背后

股价长期萎靡不振,中联重科抛出了巨额回购。

7月21日,基建狂魔中联重科抛出了一份近40亿元的回购预案。公告内容显示,中联重科拟不超过39.88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回购数量为2.17亿股至4.34亿股,回购价格不超过9.19元/股,相比较当日收盘价6.18元/股溢价48.7%。

中联重科回购的目的在于体现公司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提升投资者对公司长期投资的信心。而此次近40亿元的回购金额在今年A股市场中仅次于美的集团3月份50亿元的回购方案。对于回购后的用途,中联重科表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最高40亿的回购对于一家市值仅为539亿的公司来讲,全部实施的话,按当前市值将会减少近7.4%的A股流通股,这对于股价的提振不言而喻。

2021年至今,中联重科股价长期萎靡不振。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年初至今,中联重科股价变动幅度为-31.44%,去年3月份股价一度冲至14.50元/股,此后便一路下滑,甚至在今年4月份跌至5.18元/股的最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联重科股价在二级市场的一路走低,最“受伤”的莫过于斥资51亿元参与定增的投资者。

2021年2月,中联重科发布定增公告,认购名单聚集了多个知名机构,其中财通基金、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摩根大通、UBSAG以及湖南迪策鸿泰投资合伙企业分别获配5428万股、3933万股、3933万股、7375万股、4415万股、3707万股,获配金额分别为5.52亿元、4亿元、4亿元、7.5亿元、4.49亿元、3.77亿元。

上述机构当时的认购价格为10.17元/股,该部分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在同年8月份迎来解禁期。

定增的时期也是中联重科股价的高点区间,还未等到解禁的机构投资者们,已经被套牢。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中信建投因定增股份解禁新进成为中联重科第十大流通股东,在2021年第四季度,加仓8.7万股;今年第一季度,中信建投消失在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而其它机构们因持股数不足,未能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

按照上市公司7月22日收盘价6.21元/股来计算,倘若有机构尚未减持,则浮亏近40%。

基石资产23亿定增资金被套40%

51亿的定增中,基石资产可谓是重仓。

根据中联重科2021年的定增公告,基石资产旗下的乌鲁木齐凤凰基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及其管理的马鞍山煊远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凤凰基石同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别获配1.49亿股、7443万股,获配金额分别为15亿元、7.57亿元。

企查查显示,马鞍山煊远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管理人为**天玑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而**天玑基石背后的大股东是基石资产,基石资产的实控人兼董事长为张维。

鞍山煊远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LP来头不小。马鞍山基石同力智能制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南光控星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玑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分别为比例为96.64%、3.3%、0.066%,其中大股东由安徽江东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为59%。而安徽江东产业投资集团的背后是马鞍山市人民**。

随着定增股份在当年8月迎来解禁期,两家私募在2021年第三季度新进中联重科成为第八、九大流通股东,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上述两家私募也并未减持。倘若按照7月22日的收盘价6.21元/股来计算,两家私募的持仓市值分别为9.24亿元、4.62亿元。

由此来看,基石投资浮亏40%近9亿元。

而纵观中联重科近一年的定增历程,基石资产可谓是忠心的追随者。其首次在2020年7月发布定增预案,彼时基石资本旗下的怀瑾基石就已经在认购名单之列,当时其拟认购5871万股,拟认购金额为31亿元。不过就在两个月后,中联重科公告将锁价定增改为询价定增。而定增事项在2021年尘埃落定,认购价格从前次的5.28元/股变成10.17元/股获配。

陷于周期困境

被基石资产高度认可的中联重科实际上面临周期困境。

从中联重科财务数据来看,2021年至今2022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分别为671.31亿元,100.1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11%、-47.44%,同期应对的净利润为63.86亿元、9.36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3.18%、-61.40%。

7月15日,中联重科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依旧没有好转。中联重科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约16亿元–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六成,基本每股盈利0.19元/股-0.22元/股。

净利润腰斩的原因,中联重科概括为疫情、成本上升等。

抛开疫情因素,中联重科所处的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根据2021年年报,其中工程机械板块营收为635亿元,占比超过94%,另外两个板块农业机械以及金融服务所占比重分别为4.33%、1.04%

据悉,挖掘机是工程机械行业最主要的子行业,也因此被称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晴雨表。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挖机销量同比减少36%,降至14.3万台;其***内9.1万台,同比下降52.9%。

相关报告也显示,工程机械有着较强的周期性变化,2017年全行业营收5403亿元,2020年全行业营收7751亿元。2021年全行业营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行业经过了5年的高速增长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联重科就开始调整战略以对冲风险。翌年8月20日,中联重科、弘毅投资与奇瑞重工共同宣布:中联重科以20.88亿元收购奇瑞重工18亿股股份,进军农业领域,除了看好该领域,同样希望通过多元化的业务能分散风险。由此,中联重科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环境产业的营收板块。当时中联重科的意图通过三驾马车在分散风险的同时,还能拉动业绩增长。

不过接下来的三年,其净利润持续下滑,其中2016年其净利润为-9.05亿元,同比变动-1092.58%。

随后在2017年,中联重科声称要重振主业,卖掉了优质资产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中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试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机械以及工程机械上,彼时两个板块正好处于“一带一路”风口上。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中联重科的农业机械板块一直增长乏力,对公司营收贡献也一直徘徊在4%。

而在国内业务疲软的前提下,中联重科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其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要加快推进海外业务。

责任编辑|陈斌

中联重科的老板是谁

你好!我是中联重科的A股股东,我可以回答的你的问题,他是A股上市公司所以他的老板是所有买持中联股票的投资者,我也是他的老板之一,真真的第一大控股的是湖南国资委也算是国有控股,他的老板代表就是湖南国资委提明的~詹纯新任董事会董事长,博士学位,同时出任集团CEO兼任中联重科研究院(该院为***级研究实验室)院长。不知道领你满意不,我是中联重科的战略投资者,我想我能帮你回答,嘿嘿,

世界十大农用机械商品(世界知名农机品牌)-更好网

本文目录一览:

目前国外主要的农机企业有:年销售收入在百亿美元级的迪尔(Dcere)公司和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年销售收入在几十亿美元级的阿格科(AGCO)公司、久保田(Kubota)公司和克拉斯(Claas)公司,年销售收入在几亿美元级的沙姆道依兹法尔(SameDeutz-Fahr)公司、库恩(Kuhn)公司、格兰(Kvemeland)公司以及***、韩国、独联体、印度等国的其它农机企业。

1世界上最大的农机企业——***迪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37年,由约翰迪尔(JohnDeere)先生创立,1868年开始使用“DeemCompany”这一公司名称。目前商务遍及160个***与地区,2003年底总资产262.58亿美元,雇员43221人。

凯斯纽荷兰公司于1999年11月由欧洲的纽荷兰公司与***的凯斯公司合并而成,2003年年底总资产186.61亿美元。凯斯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2年,由杰罗姆凯斯

德国克拉斯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联合收割机制造商,由弗朗兹?克拉斯(FranzClaas)先生于1914年建立。1936年推出它的第一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953年推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世纪末期开始介入拖拉机。2003年年底的总资产有14.128亿欧元,雇员8391人。

沙姆道依兹法尔集团以意大利的沙姆公司和德国的道依兹法尔公司为主体,于1995年成立,2002年年底的总资产有5.313亿欧元,雇员2622人。沙姆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道依兹法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4年

农机具著名制造商是库恩公司和格兰公司。法国的库恩公司于1828年由约瑟夫库恩(JosephKuhn)先生创立,从1946年起隶属于总部在瑞士的BucherGuyer公司。挪威的格兰公司于1879年由加百利?格兰(GabrielKvemeland)先生创立,1928年制造出它的第一台机型犁。2003年年底总资产有3.64亿欧元,雇员3100人。

第一名:CLAAS

mbH)是世界著名的农牧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制造商,产品主要包括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青贮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农用运输机械、拖拉机和割草机、搂草机、翻晒机、打捆机,

此外CLAAS还生产发展农用牵引车辆,最新的农业信息科技和精准农业技术,汽车及航天工业机械制造系统的整部件等。

年创建,坐落在德国哈斯文克市的克拉斯公司总部是全球的研发中心和生产网络基地。克拉斯公司拥有先进的厂房和制造设备,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的零配件供应系统,保证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及时的售后服务,公司以严谨的管理理念,

强大的科研开发体系使其在世界农机制造行业中独树一帜。克拉斯在德国有5个生产厂,在德国以外有5个生产基地,自公司创立起,

为满足农艺要求及耕作制度的变化,不断推出与之相适应的性能好、质量高、可靠性强及维修保养简便的农业机械是克拉斯公司产品始终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动力。

克拉斯公司的收获机械世界闻名,被用户称为“FIRSTCLAAS”,在行业中享有“收获专家”的美誉。1936

年克拉斯公司最先推出自己研制开发的联合收割机,1953年推出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卓越的联合收割机技术早在20世纪60

年代就被我国引进并为***联合收割制造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克拉斯联合收割机以可靠的性能,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脱粒分离系统使其在世界收获机械领域中遥遥领先,累计生产超过40万台,

在欧洲每三台收获机中就有一台来源于克拉斯。

第二名:凯斯

凯斯纽荷兰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凯斯Caseih,知名(著名)拖拉机品牌,世界著名收割机品牌,1842年创立于***,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制造商,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小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

IH)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0多年前,在***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最早引进的拖拉机(当时称火犁)、最早在***设立的服务分支机构、很多地方应用的“法尔毛”拖拉机、上世纪40年代资助20名***农机学者赴***深造等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均与凯斯品牌联系在一起。如今的凯斯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引进的高端农机产品的标志性设备,在精准农业、保护性耕作等领域大显身手。上个世纪70年代未曾经引进国外农机设备的黑龙江省友谊农场5分场2队,已经在2002年选择更加先进的凯斯设备替代了原有设备。凯斯的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超大功率拖拉机、保护性耕作设备、摘棉机和甘蔗收获机等在***农业主产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业使用数量最多的19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使用数量最多的200马力以上进口联合收割机、甘蔗收获机等均来自凯斯。

第三名:迪尔

Deere)于1837年成立。它由一家只有一个人的铁匠店发展为现今在全世界160多个***销售,在全球拥有约37000位员工的集团公司。从1837年至今,公司一直遵循约翰迪尔的价值观:对产品质量、顾客服务、诚实经商的承诺,尊重个人贡献。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有益的成长,公司努力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迪尔公司北京办公室

迪尔始终致力于***农机市场的发展和培养。七十年代初,迪尔公司董事长威廉·休伊特先生率美中贸易全国***会访华。1978年迪尔向***东北地区出售

约翰迪尔与佳木斯市**友好合作十周年庆典

了全套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农机具,并在黑龙江建立了示范的友谊农场,向***介绍当代***现代化农机的特性。

仅八十年代,迪尔就向***出口了近2000台拖拉机,农具及收获机械。为了更快地加入到***农业机械化的伟大事业中去,迪尔公司成为第一家向***农机行业进行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的外国农机制造商。八十年代,迪尔向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和河南开封联合收割机厂转让了先进的联合收割技术,向天津、沈阳和长春三个拖拉机厂转让了先进的拖拉机生产技术。此外,迪尔公司一直以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成为***的农机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家为己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四名:久保田

久保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现注册资本逾2.626亿美元。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久保田集团在全球的首家地区总部。

久保田集团创立于1890年,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久保田集团是***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长期以来在“水”、“土”、“环境”这些与人类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中,不断地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为人类富裕美好的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久保田集团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全球各地全方位地开展业务,目前总共有158家子公司以及18家关联公司,在农业机械、小型建筑机械、小型柴油发动机、铸铁管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久保田集团将***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致力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久保田(***)投资有限公司将承载着这一重大使命,立足于久保田集团

Life”的宗旨,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努力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将围绕“粮食”、“水”、“环境”的主题,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水环境等领域发展我们的业务,贡献社会,与***共成长。

第五名:洋马农机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是***的四大农机生产厂家之一,洋马农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12年3月,注册资金63亿日元,已经有96年的历史了,2012年将迎来100周年诞辰。总部坐落于***第二大城市——大阪市北区茶屋町1-32号。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最早是从做发动机起家的,于1933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小型柴油发动机,洋马柴油机自问世以来,已成为里程碑式的产品被广为所知,依靠其自身标准已走在市场同类产品最前端。在***Biwa(琵琶湖)的工厂是洋马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重点,其产量、自动化程度都是世界一流的,工厂从设计伊始就始终将生产环保产品作为一种理念,洋马已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长期目标:将Biwa打造成一个能制造出一系列供全球使用的环保发动机的工厂。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在***本土以外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世界各地拥有多个生产制造基地、公司以及零部件经销中心,产品涵盖了发动机(船用、陆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和游艇等。随着洋马事业的不断扩大,1961年,农机事业部从洋马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出来,设立了洋马农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日元。

2007年,洋马集团公司全球的销售额达到了6000亿日元,其中农业机械产品销售额2300亿日元,产品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蔬菜机械、豆类机械、耕耘机和动力喷雾器等。洋马农机事业本部在***拥有3个制造工厂、1个技术研究中心和7个零件经销中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法国和***设有生产制造基地,在***设有供应公司。

第六名:爱科

***爱科集团集团成立于1990年,在此之后先后20余次成功收购诸多世界知名农机企业,如:1994年收购***福格森公司,1997年收购德国芬特拖拉机公司;1999年收购***海斯顿牧草和青贮饮料机械工厂;2001年收购***卡特匹勒挑战者橡胶履带拖拉机工厂;2003年收购芬兰维美德拖拉机有限公司。公司全球拥有8000多个***的经销商,产品遍及世界150多个***和地区,向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集团公司2004年净销售额约为53亿美元。2005年***财富500强企业排名第374位。

爱科集团旗下的芬兰维美德拖拉机有限公司是西方第五大拖拉机生产商,产品为60—280马力的农用拖拉机。公司有50多年的历史,所有关键部件均由公司自行开发、设计、生产。位于芬兰斯沃拉赫底市的拖拉机生产厂是世界上第一家获得ISO质量认证的拖拉机生产厂。公司年产约18000台大马力拖拉机和27000台柴油发动机。产品遍及100多个***和地区。公司独特的客户订购生产体系使得每一台拖拉机都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而订购生产的。在北欧、维美德拖拉机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南美洲,维美德是第二畅销的品牌,在欧洲和北美洲公司也有迅速的发展。从2000年起,维美德拖拉机的各种机型分别在**、黑龙江垦区、广西和湖北等地进行生产试验。经过几年的使用和有关部门的测试鉴定证明维美德拖拉机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现代化农业种植耕作的要求。由于马力强劲、性能可靠、故障率低、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及备件供应体系而受到广大农场职工和农民的青睐。到目前为此,维美德公司共向***市场销售了1000多台大马力拖拉机,是近五年内***引进的国外品牌的大马力拖拉机最多的品牌。维美德在**乌鲁木齐、奎屯、伊犁、喀什、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及广西都设有备件库及维修人员和车辆。

第七名:井关

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制造商。目前主要生产外贸营销销售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现已推出具备高性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农用机械,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全面贴合广大***用户的需求。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作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一家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制造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市场需求,凭借***总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开发生产了适合***市场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育秧播种机、垄上栽植机,烟草移植机,乘用田园管理机,稻米加工设备等农机产品,并且均通过了部级和省级的推广鉴定。产品自投放市场后,以良好的性能、质量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面对***“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农业劳动力价格”的农业现状,井关常州公司将与***农机技术保持同步,不遗余力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作为***一家著名的综合农机专业生产企业,自成立以来已有88年的悠久历史。公司始终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为经营理念,不断追求农业的省力化和效率化,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力量率先研发生产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械产品,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内年度专利审查评比活动中,井关公司专利申请件数连续7年一直居***全产业首位,并且在农林水产领域专利申请件数连续11年保持第一。在***被誉为“技术的井关”。

第八名:沃得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江南名城-江苏省丹阳市,隶属于***500强的江苏沃得集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农业机械生产制造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5亿元,员工2800人,公司主要产品——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轮式稻麦联合收割机、油菜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和轮式拖拉机等,其中收割机和拖拉机获得多项***专利,先后向社会供应了15余万台收割机和拖拉机,依托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的服务,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口至世界38个***和地区,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农业机械制造商。

沃得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五轴联动数控中心线、千吨冲压机床,三坐标检测仪和全自动板材柔性冲压加工中心等,拥有2条业内最长的万台收割机装配流水线和拖拉机装配流水线,是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荣获“***免检产品”称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商务部颁发的“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和农机行业“金牌服务”企业。

第九名:牧神

**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机械研究所,作为**维吾尔自治区首批转制的科研单位之一,2005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中高端农牧业机械产品,以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以及替代进口农牧业机械产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批准的创新试点企业、***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乌鲁木齐市创新试点企业。公司于2011年1月7日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首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机上市企业(证券代码:300159,证券简称:新研股份)。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公司已从单一科研单位发展成科研生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技术实力、产业化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已形成了农牧业收获机械、耕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及林果机械等五大类产品,客户遍布**、内蒙古、东北三省、宁夏、甘肃、山西、河北等地。

公司现有职工495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265人,占职工总数的5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7%,享受***特殊津贴专家3名,研究员2名,教授级高工8名。改制以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项,现有29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获授权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外观专利1项。企业标准1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级重点新产品4项。

1、卡特彼勒(***)

卡特彼勒公司(CAT),成立于1925年,卡特彼勒公司总部位于***伊利诺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机厂家之一。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即小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成立于1921年,迄今90年历史。小松集团总部位于***东京,在***、***、欧洲、亚洲和***设有5个地区总部,集团子公司143家。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25年来始终保持***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曾经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是***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一重工几乎以年均50%以上速度增长,已发展为***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创建于1994年,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A股上市,2011年7月,荣登***《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是迄今唯一上榜的***机械企业;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中联重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大类别、56个产品系列,6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为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公司的两大业务板块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均位居全球前两位。

约翰迪尔是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之一,是世界领先的农业和林业领域先进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主要的建筑、草坪和场地养护、景观工程和灌溉领域先进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7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是沃尔沃集团成员之一,是全球知名的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生产不同型号的:挖掘机,轮式装载机,自行式平地机,铰接式卡车等产品。分别在瑞典,德国,波兰,***,加拿大,巴西,韩国,***和印度设有生产基地,业,沃尔沃其高效优质的客户服务和融资服务,满足了全世界建筑设备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日立建机)隶属于***日立制作所,在与其合资子公司(日立建机集团)的努力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并生产了众多一流的建筑机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跨国制造商之一。***最大的800吨级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就来自于日立建机。

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同时也是一家欧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著名的家电品牌青岛海尔最早就是选择引进利勃海尔先进的技术和青岛-利勃海尔的品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韩国斗山集团(DOOSAN)目前是韩国最大的财团之一,是一家享誉全球且十分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公司成于1896年,至今已有124年的发展历史,韩国最早的近代企业之一。斗山集团旗下拥有斗山Infracore、斗山重工业、斗山发动机、斗山产业开发等20多家子公司。

***爱科集团旗下的芬特IDEAL9T型联合收割机,是采用全新技术打造的首次使用落地式悬挂技术且运输宽度不超过3.3m的顶级联合收割机,荣获展会创新银奖。约翰迪尔9620RX型全履带折腰转向拖拉机,额定功率456kW(620hp),最大功率492kW(670hp),排量14900cm3。动力换挡变速箱,具有触摸屏显示器和刷卡功能。

纽荷兰1104拖拉机就已经使用了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成熟的电控液压提升技术,拖拉机上装有电子力、位传感装置,犁耕带435悬挂犁作业(农场都是进行犁耕,不准使用旋耕作业欧美农机的发达,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先进的工业技术。特别是源于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行的技术积累,远比国内的拖拉机长子“东方红”历史悠久的多。

国外农机采用的技术更先进。例如,国内大型拖拉机仍广泛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技术,而国外早已普遍采用机电液一体化传动系统,即动力换挡和自动挡技术。非洲、东南亚等***的农机化水平还比较薄弱,很多农机都依靠***进口。就我所知,每年农业农村部都会派人员前往非洲援非,那边的经济条件特别差。

国际农机巨头每次展览会都展示出,大量创新农业机械,他们将技术储备,概念产品拿到博览会上参与评奖,引领农机发展趋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并且耕地分布分散,地形复杂,很多地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业机械比较传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外农机产品种类已达7000多种,并基本实现了全面机械化;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只有3500多种,仅实现了粮食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

1.久保田Kubota(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创于1890年,***最大的农业...

2.雷沃谷神(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保护品牌,***500最具价值品牌,***...

3.约翰迪尔(约翰迪尔(***)投资有限公司)创于1837年***,跨国公司,世界领先的农业...

4.洋马Yanmar(洋马农机(***)有限公司)创于1912年***,集农业机械技术

还有很多啊,如***的约翰.迪尔JOHNDEERE、***的CHALLENGER、***的CASEIH、德国的克拉斯CLAAS、道依茨、芬兰的VALTRA、***的MASSEYFERGUSON等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中联重科的老板是谁

你好!我是中联重科的A股股东,我可以回答的你的问题,他是A股上市公司所以他的老板是所有买持中联股票的投资者,我也是他的老板之一,真真的第一大控股的是湖南国资委也算是国有控股,他的老板代表就是湖南国资委提明的~詹纯新任董事会董事长,博士学位,同时出任集团CEO兼任中联重科研究院(该院为***级研究实验室)院长。不知道领你满意不,我是中联重科的战略投资者,我想我能帮你回答,嘿嘿,

中联重科是什么企业?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

“***十位最牛散户”、十大股东公司数量最多的牛散徐开东

A股从来不乏各路“英雄”的传奇故事,牛散便是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群体。在以散户为投资主体的A股市场上,牛散常常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精准潜伏,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他们是A股当之无愧的“草根网红”。徐开东便是其中一个,他身上有很多标签。“***十位最牛散户”之一、十大股东公司数量最多的牛散等等,下面我们来一一解读。

2019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自然人股东占1.68万席,占比45%。其中,12人上榜了超1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进入十大股东公司数量最多的牛散便是徐开东

截至三季末,徐开东共现身23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数量为所有散户之最。其中,山西路桥、天山生物、云煤能源、云天化四股为新进十大股东。23只重仓股中,化工、采掘和电气设备股各占4只,中煤能源为其第一重仓股,持股市值为1.26亿元。

从投资风格来看,徐开东主要偏好周期股、低价股及有重组预期的个股,入场时间多在行业低谷或公司业绩底部,买入后长期持有静待行业或公司业绩反转。23只重仓股中当前股价最高的不过6.66元,5元以下个股占16只。ST板块个股共有5只。有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徐开东一共操作了30多只个股,平均成功率84.4%,显示出了极强的选股能力。

曾被媒体称为“***十位最牛散户”的徐开东,是四川成都的亿万富豪,成都春熙路上的服装大腕(春熙路金开服装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目前他所有公司还处于存续期的公司还有四川金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据媒体报道徐开东资产早已超过10亿。

徐开东最早的持股记录是在2008年,那个时期的的他偏爱“喝酒吃*”。在2008年至2010年间,徐开东最钟情的莫过于迪康*业,直到2015年1季度,公司变更为“蓝光发展”之后,方才离场,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加减仓。而徐开东“喝”过的酒则更多,包括惠泉啤酒、通葡股份、酒鬼酒、**发展,“红白啤”都全了。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对*企、酒企的投资,截止2010年末,徐开东在股市资产已经超过1亿!从其以往介入过的个股来看,徐开东还是偏好小盘股(总股本不超过5亿股),操作风格中长线。

带着这1亿元,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徐开东在资本市场切入了一条新的路线:“下注资产重组”。据十大流通股东的公开信息显示,徐开东在A股最近一轮的牛熊市中(第五轮),一共操作了30余股。

仔细梳理了这些股票,以及徐开东的进入、抛出时间,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低价、耐心、勇气、故事、多吃“回头草”

第一,喜欢低价股。其买过的股票,在介入时基本上股价都在10元以下,甚至不少个股股价在5元以下;

第二,持股时间长。多数持股周期在一年以上,其中长期持有的多数个股均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第三,热衷选择在行业低谷或是在公司最坏的时期入驻;

第四,青睐有“故事”的个股。其所持有的部分个股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筹划重大事项的发生,其进驻的时点已成为ST个股投资的风向标;

第五,反复操作同一只个股,喜欢当回头客。其买过的股票即使卖出,隔段时间甚至隔上数年,还会重新买入,而且每每都能获得更大收益。

股市有句俗语,叫“熊市搏重组,牛市搞题材”,但由于牛市短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了接盘侠,站到了最后一班岗。所以,牛散徐开东用他漂亮的成绩告诉我们,“重组”二字,才是真正能够跨越牛熊,无视周期的市场永恒概念。

A股指数的震荡并没有喝退众“牛散”的持仓热情,部分“牛散”持仓数量反而逆市创出新高,曾在2009年以操作迪康*业一战成名的徐开东便是典型。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徐开东A股持股数量大幅增加到18只(2017年持仓个股为11只),成为众“牛散”中持仓数量最多者之一。整体来看,以周期股为横轴,以低价股为纵轴,以重组预期为象限,在其间选取安全边际和收益率相平衡的个股,进行中长线布*,已经成为徐开东博取盈利的特色。

我们梳理的徐开东三季度的14只持仓标的中,12只个股总市值不到80亿,总市值在100亿之上的仅两家,分别为中煤能源、*ST锐电。如今的A股市场,很难出现某一板块带领大盘持续性的上涨,个股间的分化也相当严重,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小盘股易拉升。

价值投资逐渐回归,业绩为王的大环境中,盈利不佳公司股价很难有所表现。上述14只个股中,大连重工、乐山电力、*ST柳化等个股前三季度业绩亏***,较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以下我们列举几只徐开东持股周期较长的个股:

宜宾纸业(旧名:ST宜纸)

徐开东在宜宾纸业的2014年年报中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首度现身,最后的持有记录则是2015年年报,据历史记录可知2015年下半年是股灾,而宜宾纸业整体走势向上,而徐开东在现身十大流通股东期间,收益不但为正,而且区间涨幅已超100%。

直接躲开了股灾的个股,并且随后稳步上涨。2015年5月18日后停牌了。2016年1月15日才复牌,下跌不到10%就开始上涨突破新高了。由于期间基本没有加减仓,获利至少在100%以上

在2016年里,坚守蓝筹股、周期股的牛散迎来了大赚,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牛散徐开东。据了解,徐开东在2014年一季度就出现在太钢不锈的前十大股东中,持股从798.3万股一路增持到目前的4523.07万股,而在此期间太钢不锈股价从2.27元涨至目前的4.83元,该股在此之前曾一度上涨到9.02元的高点。后虽然市场出现调整,不过相比2014年一季度2.27元的底部价格,该股已经摘帽,股价早已翻番。

***一重在2014年9月份拉升,徐开东现身***一重2014年三季报,此后的报表并未现身,而在徐开东持仓现身报表期间,该股涨幅超150%。

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这其中有多只ST股,非ST而又具备重组预期的股票也是常见标的。例如地方国资改概念下的大连重工、兴化股份(ST兴化)、青海华鼎、,壳资源概念的亚星化学(*ST亚星)、*ST皇台、*ST新亿,以及央企改革概念的中煤能源等。

面对已过去的2018年A股行情,徐开东的持股数量更是大幅锐减,最终据十大流通股东数据显示,仅持有一股,即ST锐电。

从目前徐开东的持仓情况来看,“周期股+低价股+重组预期”,被其视为A股的“投资三宝”,其重仓个股中,大部分都在这三大特征方面出现重叠。

徐开东所持仓的多只个股今年以来股价表现活跃,部分个股“妖性”十足。以天龙光电为例,今年5月中下旬,公司股价曾经连续6个涨停,从最低价5元附近迅速翻倍。6月21日,伴随着监管层对于创业板借壳政策的松绑,天龙光电作为创业板低市值个股的代表,再度出现一字涨停。

不过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随着多晶硅等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2012年起,天龙光电的利润大幅下滑,2012年亏***高达5.76亿元,也正是从此开始,天龙光电开启乐“两年亏***、一年盈利”的“保壳”模式。

目前徐开东以666.58万股的持股,位列天龙光电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控股股东常州诺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回溯发现,徐开东是从2013年起明确出现在天龙光电前十大股东中,并于2014年进行了大幅增仓,可见其选择在公司业绩低谷之际进行逆市布*的特征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天龙光电一度是A股市场中非ST股的市值最小者,近几年来前十大股东“牛散”云集。细数目前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控股股东常州诺亚科技和中央汇金为机构外,其余全为自然人股东,包括徐开东、冯金生、孙渝、苏喜、张祥林、李国风、刘亮鑫、魏凤英等,其中冯金生为天龙光电创始人、前董事长外,其余多为A股牛散。

天龙光电是徐开东所持有的小市值公司中的典型代表,类似公司还包括西部牧业等。不过整体来看,更具代表性的持仓品种,非传统产业中的周期股莫属,而且以中小盘股居多。

在目前徐开东的重仓个股中,煤炭、化工、电力、机械占绝对主力。徐开东在这些领域的持股,并不会选择类似***神华(港股01088)、中联重科(港股01157)一样的绝对蓝筹龙头公司,而是会选择相对中小盘的低价股。

ST锐电可视为典型的“徐开东式投资”。从2017年出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之后,徐开东持股一直未变,目前以1254万股持仓为ST锐电第七大股东。

ST锐电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复权价格从14元上方一直下探到1元以下。绝对低价是吸引徐开东大举介入的重要诱因。目前公司大股东已经开始筹划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并公开征集受让方,市场开始给予公司重组预期。

虽然不少周期股并没有使徐开东短期获得暴利,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策略。实际上,从此前安阳钢铁等投资策略来看,徐开东投资传统周期股的逻辑一直都在演绎“低价介入-长期持有-静候反转”三部曲。

徐开东近年来坚守传统股类周期股收获最大的案例之一为安阳钢铁。2015年第三季度,徐开东开始大举建仓,此后安阳钢铁股价经历长期低迷走势,但徐开东始终坚定持有并不时增持。2017年徐开东以2428万股的持股数继续位列安阳钢铁第二大股东。此后,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逐步走出低谷,安阳钢铁短期股价涨幅一度超过80%,徐开东终于步入投资收获期。

除了静候反转外,传统周期股近年来还频繁加身“国企改革”概念。目前徐开东所持有的漳州发展、乐山电力等公司股价都曾因此而活跃过。

有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徐开东一共操作了30多只个股,平均成功率84.4%,显示出了极强的选股能力。而剖析“徐式秘诀”,无外乎在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博取平衡——偏爱周期类股票,意味着只要长期持有,总能等到周期性回暖的时刻;喜欢低价股,选择在行业低谷或是在公司最坏的时期入驻,虽然往往会“以时间换空间”,但也意味着最大限度的安全边际;押宝改革和重组预期品种,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收益。正是在这三个维度切入,徐开东成就了自身独到的选股理念。而从监管层最新的重组松绑政策来看,徐开东的持股阵列中不少再次押对赌注。

来自:花城游子>《股海人生》

000157中联重科

半个月内强于指数18.79%;从当日盘面来看,明日将惯性冲高。近几日上涨力度加大,持仓待涨;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10.50元,目前股价面临极点反转,注意规避风险;周线仍为下跌趋势,如不突破“21.10元”不能确认趋势扭转;长线大趋势支持股价向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中联重科十大股东(中联重科技术创新因素有哪些来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