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问题有点不懂得望朋友们告诉我
开放基金中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都有分A、B款的产品,这两款产品的大体操作结构、投资比例和风格都相同;只是一些细节有不同,所以风险的高低也基本相同。如债券基金:工银强债A和工银强债B,虽都是债券型基金,但在收取手续费、赎回费方面有不同。再比如货币基金中的A、B款,投资标的、投资比例都相同,A款只是款适于500万以上的投资者,而B款适合普通投资者。
易方达稳健收益a怎么老亏啊!要不要赎回!
债券基金在债券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是有出现亏损的风险的,也不要太在意。稳健的你其实可以考虑其他的相对风险小而受益较大的理财产品。。。
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基金a,b有什么区别?
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没有申购费,但有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稳健b有申购,赎回费率,但没有销售服务费。由于销售服务费是年费,所以从历史总收益上看,a的收益比b的要低一些。
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T日申购后,最快何时可以赎回?
T日申购成功,T+2日(指T日后第二个工作日)起便可以赎回。例如:您周一15点以前申购成功,最快周三便可以赎回,不过提醒您留意交易费用哦,稳健收益持有时间低于30天,将收取0.75%的赎回费。
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和B有什么区别
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没有申购费,但有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稳健B有申购,赎回费率,但没有销售服务费。由于销售服务费是年费,所以从历史总收益上看,A的收益比B的要低一些。
FOF基金年内收益“全军覆没”,多只迷你FOF掀起“保壳战”
今年A股市场走熊,目前FOF基金全面陷入亏损,61只“迷你产品”面临“保壳”压力
文/每日财报楚风
今年来A股主要大盘指数走熊,公募基金整体亏损显著,FOF基金收益同样不佳。截至5月13日,FOF基金年内收益可谓“全军覆没”,净值增长全面告负,平均收益率低于-10%,即使是主投债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也告负。
FOF基金市场规模下降,份额赎回压力增大,多只产品掀起“保壳战”。目前FOF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产品数量达到61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占总数比例为21.18%。今年一季末,FOF基金存量份额呈现净流出状态。
《每日财报》注意到,从行业配置来看,FOF基金依然更青睐固收类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十只产品中有7只是债基,其中有4只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产品。从基金持有数量来看,海富通改革驱动混合、易方达信用债、富国信用债等产品也很受欢迎,持有的FOF基金数量均超过20只。
FOF基金“全军覆没”
今年来A股市场走弱,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下降,市场规模下滑。一季度末,国内公募市场规模为25.11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34万亿元。FOF基金市场同样大受影响,一季度末规模为2195.27亿元,较年初减少27.14亿元。
截至5月13日,剔除年内新发行的产品,FOF基金年内收益率全面告负,240多只产品净值均出现下滑困境。从FOF基金整体来看,今年以来亏损超过20%的产品共有12只,亏损超过10%的产品更是达到131只。
其中,偏股混合型、股票型、目标日期型和平均混合型FOF基金涉及权益投资额度较大,年内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7.32%、-15.11%、-13.25%和-10.43%。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收益表现靠前的FOF基金中,有4只产品亏损在1%以内,分别为创金合信宜久来福3个月、长江鑫选3个月、易方达如意安和一年和易方达如意安泰一年。这些产品之所以亏损较低,主要是因为配置债券产品,如创金合信宜久来福3个月前十大重仓基金均为债券产品。
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目前在国内都是采取FOF形式运作。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养老目标FOF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53%,表现最差的产品亏损幅度为19.66%,最好的产品亏损幅度为1.00%。
FOF基金市场规模减少,份额赎回压力增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FOF基金存量份额出现净流出,整体净赎回份额数量为98.56亿份,其中普通型净赎回31.65亿份,目标风险型净赎回67.08亿份,仅目标型净申购0.17亿份。
《每日财报》注意到,在市场优胜略汰之下,FOF“迷你基金”数量增加,多只产品面临“保壳战”。截至今年一季末,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FOF产品数量为61只,较去年末增加10只。
5月14日,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发布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称,会议审议了《关于持续运作**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的议案》,有200.73万份基金份额对议案表决“同意”,占出席大会基金总份额的100%。该产品“保壳”成功。
5月11日,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也将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持续运作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的议案》,投票表决时间为2022年5月9日至6月9日。该会议将决定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的去留。
值得注意的是,4月24日,国联安安享稳健养老一年因持有人表决大会通过而遭清算,成为今年首只清算的FOF基金。
作为基金中基金,FOF产品的资产配置一直受到基民的关注。一般看来,FOF基金经理更加专业,择机能力更强,再加上平台投研资源的支持,所选择的基金产品也成为基民投资的参考对象。
从持仓市值来看,今年一季度,FOF基金整体仍倾向于持有债券型产品,前十大重仓基金与2021年末大体相同,只是持仓市值有所变化。其中,交银纯债AB是FOF基金持有市值最大的产品,持仓市值为33.21亿元;其次为博时富瑞纯债A、兴全稳泰A等产品。
对比2021年末,东方红稳添利A退出FOF基金前十大重仓产品行列,一个季度份额减少4.52亿份;华夏短债A新进入前十大重仓基金行列,位列第七名,一个季度份额增加6.57亿份。
《每日财报》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在权益类基金中,最受FOF产品青睐的为海富通阿尔法对冲A、海富通改革驱动、广发多因子等。其中,海富通阿尔法对冲A作为股票对冲基金,共有6只FOF基金持有,持仓市值达到9.82亿元,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第一。
从持有数量来看,被FOF基金持有最多的前十大基金产品变化也较为稳健,2021年末和2022年一季度共有6只产品重合。2022年一季度,易方达安心回馈、工银瑞信新金融A、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和易方达裕祥回报退出前十大,银华交易货币A、易方达稳健收益B、博时富瑞纯债A和富国天利增长债券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FOF基金并不追逐热门产品,对长期业绩向好的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更为青睐。上述重仓基金中,基金经理往往从业时长较长,经历过市场牛熊转换,大多数产品年化波动率控制良好。
声明:本文基于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民生银行易方达稳健收益A怎么收钱?
银行买基金手续费太贵了。手续费是1.2%以上,10万元就是1200元费用,太贵了。我是在众禄买的基金,他们的手续费是1折,0.15%,要省很多。另外他们的研究能力很强,给我介绍的易方达科讯股票2015年最高时涨了200%以上。。
易方达双月利理财债券a多久才能赎回
理财债券属于每月有开放期,需要打易方达基金官方电话进行查询。每个客户认购的时间不同,所以赎回日也不同!只有持有一个月就可以赎回,,打电话问吧
【中金固收·可转债】基金二季报点评:定制产品重崛起,杠杆+久期定胜败20180727
杨 冰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5120002
张继强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10SFCCERef:AMB145
基金二季报数据已经完成披露,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点评如下:
货基又毫无压力地成为增长最快、最多的基金。受偏债混基赎回影响,混基当季规模收缩,而股基则相对稳定。定制债基新发行重新崛起,债基规模明显回升,逼近17年二季度的水平。
债基:
截至二季度,债基规模从1.58万亿升至1.71万亿,向去年年中的水平逼近。而仅以规模增减而论,债基在本季度仅次于货基。其中,最为主流的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增长相对明显,从1.34万亿增至1.46万亿。更进一步看,纯债基金中,老债基规模有小幅净增长,从1.34万亿增至1.36万亿,而剩余的规模增长均来自新债基的发行。当然,从明细数据来看,这些新发债基多数具备极少(甚至没有)销售代理、极短募集时间的“定制”特征。此外,一级、二级债基在这一季度变化相对较小。
其他基金:
1、货基规模从7.98万亿升至8.43万元,虽增速相比上个季度略有收缩,但仍无疑是公募基金中,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一类基金。而从收益上看,货基的7天年化收益连续下滑,目前已经处于“3%时代”;
2、混基总体规模从1.82万亿降至1.75万亿,而这一季度也成为历史上混基和债基规模差异最小的一个季度(仅400亿附近)。不过原因并非股市的孱弱。实际上,混基的收缩主要源自老偏债混基的净赎回(而这类基金当季新发行384亿,在过去四个季度来看已经是最好的一个季度),而偏股混基等变化并不大。显然,诸多偏债混基实际上是15、16年集中发行的保本基金,一方面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和增值税开征的状态下,竞争力减弱,另一方面也将在今年密集迎来到期。届时,保本基金将或清盘或转型,趋势的下滑难免。而市场仍颇为关注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上个季度规模变化不大,一季度曾大幅收缩规模的几只巨型基金,这一季度规模变化也不大;
3、股基规模微幅增长。虽然股市表现不佳,但股基的规模并未下滑,而是从7316亿元微幅增至7337亿元,各子类的变化也都不大,此处不再展开。
纯债基金继续跑赢货基,一、二级转债受股市拖累,表现不佳。总体上看,债基指数在二季度上涨0.49%(对应年化约1.97%),表现不及同期货基年化收益率(例如余额宝在6月底时年化收益率在3.74%)。其中,受二季度股市下跌影响,一级债基表现一般,相应指数二季度回报仅为0.35%;而二级债基指数的表现则更弱,当季涨跌幅为-1.04%。纯债债基表现亮眼,指数回报超越货基,达到1.14%(年化后4.64%)。
纯债基金业绩分化加大,长端利率债成为制胜关键,一级债基类似。二级债基总体表现不佳,但仍有通过择券胜出者:
1、纯债基金的分化幅度较上一季度略有提高(80%分位数–20%分位数为0.77%,而上一季度为0.6%),为过去几个季度以来首次。由于股市、转债市场偏弱,转债对于业绩排名影响不明显。剔除规模变化较大的品种之后,排在前几位的包括融通债券AB、融通增益A、鹏华产业债及鹏华永泰18个月等,多数重仓10年期甚至更长期限的利率债。其中,融通债券AB重仓持有剩余期限达28年的16国债19,该基金年初至今获得了6.7%的绝对回报;
2、一级债基情况类似,业绩分化幅度走扩。不过毕竟股市行情一般,剔除规模变化较大的基金之后,一级债基只有3只获得了1.5%以上的回报,分别为大成债券AB、泰康稳健增利A、建信安心回报两年A。其中,今年以来获得7.63%回报的大成债券AB在二季度降低转债仓位(6.45%->3%),而将金融债仓位从22.5%拉升至50%;
3、二级债基的业绩分化幅度明显,季度回报在-4%以下者比比皆是,但得到1.5%以上回报的也有10个。业绩较好的包括汇添富双利增强、汇添富6月红添利及金元顺安桉盛等。其中,汇添富旗下的两只基金转债仓位都不高,主要依靠股票持仓中的国旅、涪陵榨菜等的强势表现胜出。
基金总体杠杆率有所提高,加杠杆意愿上升,但不如我们建议的坚决。重仓券信息显示,基金试图拉长久期,久期在7~8年利率债占比明显提高。但基金投资者并不愿意过多挑战信用风险,AAA级重仓券占比创新高,AA级品种在重仓券中占比收缩最快。
开放债基平均杠杆率提升,更多投资者敢于加杠杆。以可比样本来看,开放债基杠杆率从上季度1.21x提升至1.23x,此为16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点,而封闭债基从上季度的1.28x回落至1.26x。而从具体分布来看,1213个可比样本中,敢于保持1.5x以上杠杆的投资者继续增多,由90个提升至96个。
存单+短融比例下降,而金融债配置仓位提升明显。以纯债基金来看,国债平均仓位从2.18%降至1.84%,而金融债仓位从26.59%升至32.06%、企债仓位从39.53%升至41.23%。如果合并计算短融和存单仓位,则从30.6%下降至22.36%,相对占比下降明显。一级、二级债基在持仓结构上的变化与纯债基金类似,其中二级债基也有相当明显的加仓金融债的动作。
重仓券数据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基金有拉长久期的动作,但仍倾向于规避信用风险。以基金重仓的利率债久期的分布来看,久期在2年以内的重仓券占比从59%大幅降至45.7%,相应地,2~3久期的重仓券比重从10.8%升至20.4%。此外,久期在7~8年的重仓券占比从10.3%升至15.1%。信用债的久期分布总体变化不大,但久期在4~5年的品种占比从5.7%升至9.3%。信用评级方面,AAA评级重仓券比重从上个季度的68%升至76%,有大幅提升。而AA级重仓券占比从13%降至8%,下降幅度最大。
公募基金在这一季度减持转债,二级债基逆势增持,但与此前不同的是,准转债基金不是这一季度的增持主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较大、对单一客户并不依赖的基金在加大转债市场上的配置力度。灵活配置型基金中,一些此前备受瞩目的“爆款”产品也成为转债市场上重要的增持力量。实际上,这与上述二级债基有相似之处,未来这类基金的发行对转债市场的需求可能有较大影响。总体而言,虽然边际上也看到一些定制类客户在加大力度试水转债市场,但定制比例较高的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仍难有太大期待,尤其纯债基金在这个季度仍有较大额的净减持。
转债基金的行为对转债市场的影响已经较小,市场的持续扩容没能换来转债基金规模的持续回升,而转债基金的平均仓位也有小幅下降。转债基金的平均仓位在二季度也出现小幅下降。
不计算转债基金,二季末各类基金持有转债市值为347.7亿元,而上一季度为357.4亿元(若计算转债基金,则是从420亿元降至402.8亿元)。而转债市场(含公募EB)的总市值实际从2143亿元升至2231亿元(包括当时还未上市的湖广、广电等),也就是说,即便排除考虑转债市场表现不佳的影响(进而导致原本持仓净值下跌),基金也有主动净减持。当然,上交所月度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的转债周报对此有持续跟踪),投资者应感到并不意外。分类来看,二级债基基本坐稳转债市场第一大投资主体的位置,持仓量达163亿元。随后依次为灵活配置基金、一级债基、纯债基金、偏债混基和偏股混基,其余类型的基金在转债市场上参与度仍较低。其中:
1、二级债基不仅持有量最大,也是当季增持转债最多的一个群体,但增持主力悄然改变。显然,163.2亿的持有量以及6.3亿元的增持都使得二级债基成为转债市场上“独一档”的存在。不过,增持最多的却并非此前涌现的诸多“准转债基金”。具体来看,上个季度增持转债最多的是易方达安心回报(大举增持接近30亿元),随后为华商稳定增利、工银瑞信双利和东方红收益增强。其中,除工银瑞信双利外基本都可以认为是准转债基金。在这一季度,易方达稳健收益A占据增持榜榜首,增持5.7亿元(持仓达到7.8亿元),但由于其庞大的规模,转债仓位仅从2.33%提升9.33%,显然还称不上准转债基金。而该基金在这一季度减持金融债、短融,从而得以向转债、中票转移。排在增持量第2~4位的是东方红汇阳、工银瑞信双利、东方红汇利和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其中,工银瑞信双利在上个季度也大举增持,只不过总体规模较大,本季度增持后仓位也仅在16.4%。而东方红旗下的两只基金都是将转债仓位23%附近小幅提升至25%,增持较多主要也与其规模大幅增长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的规模虽然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均未出现占比20%的单一持有人,经验上讲与“定制”无关。
2、灵活配置基金也逐渐和一级债基、纯债基金拉开差距,“爆款”基金和“再融资”基金值得关注,定制痕迹明显的基金也有开始加仓转债的个例。四只基金增持转债超过5000万元,分别是兴全合宜、南方融尚再融资主题精选、易方达裕如和长信双利优选。其中兴全合宜的转债仓位仅从0.87%升至1.23%,但鉴于其高达300亿元的规模,仍是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增持量最大的。南方融尚发行时间不长,本季度逐步将现金配置到股票、债券及转债上。而该基金虽名称上类似此前的定增基金,但业绩比较基准为“50%转债指数+15%上证国债+35%沪深300”,不难理解其对转债的需求将较大,目前其转债仓位已经提升至18.5%(上季度只有0.75%)。此外,这一季度我们也看到“定制”特征明显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加仓了转债,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其持有人群体对于转债态度的变化,这类基金的动向也值得关注,在此不详述。
3、对于转债投资者来说,一级债基和纯债基金的增持仍难以抱有期待,但也有一些“定制”客户加大力度试水转债市场。这个季度,这两类基金都净减持了转债。个体来看,一级债基中,在一季度获得3.6%回报的中银信用增利,在本季度加仓转债,仓位从13.55%升至29.44%,这也是该基金有记录以来仓位最高的一个季度。但一季度同样回报超过3%的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则在本季度将在仓位从23%降至15.26%(接近其一季度的水平),目前其年初至今回报已经达到5.88%。纯债基金方面,一些债基由于大额持有人的大举赎回而不得不减持转债,形成这一季度抛售的力量。稍显意外的是,存在大额持有人的建信目标一年期在这一季度增持18中油EB,中银永利半年也将转债仓位提升到30%(相应减持金融债)。
转债基金的行为对转债市场的影响已经较小,市场的持续扩容没能换来转债基金规模的持续回升,而转债基金的平均仓位也有小幅下降。转债基金的平均仓位在二季度也出现小幅下降。当季南方希元可转债首次披露季报,转债基金扩容至27只,不过南方希元发行规模不大,二季末净值仅0.57亿元,对转债市场需求的影响有限。老基金方面,以净值计算,转债基金规模从上个季度的74.5亿元降至71.5亿元,没能延续回升的势头(上个季度是15年股灾以来转债基金规模首次回升)。同时,规模的收缩不能全部归咎于转债市场的疲弱表现,从份额数据来看,大多数的转债基金都出现净赎回。此外,一季度业绩较好的长信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兴全可转债逆势出现了过亿份的份额增加。
转债基金的仓位回落,平均转债仓位从上个季度的86.2%降至82.4%,回到历史上偏低的水平。其中,兴全可转债的仓位从80.8%降至66.3%,民生加银转债优选的转债仓位从96.3%降至78.8%。如今转债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2200亿之上,而转债基金70亿左右的规模对转债市场的影响已经较小。
相关法律声明请参照:
http://www.cicc.com/portal/wechatdisclaimer_cn.xhtml
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A怎么样
这只债券基金还不错哦,最近2-3年在同类型的基金里面排名都比较高,这只资产配置里面是有股票的,所以属于偏债型的基金,持有股票,那风险肯定会比纯债基高一点,不过收益也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