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有哪些习俗头伏吃什么好
小暑后就要入伏,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头伏的传统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区各有特色。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1、头伏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2、头伏萝卜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3、给牛改善饮食。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4、贴三伏贴。头伏第一天,市民排队贴“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但并不是说“伏贴”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贴“伏贴”,阴虚火旺、皮肤病、恶性肿瘤、急性咽喉炎、强过敏体质等患者就不宜采用中*贴敷疗法进行治疗。5、六月六晒伏。“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6、入伏吃羊肉。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7、伏日吃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8、伏天吃鸡。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9、头伏吃馄饨。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从现在到三伏前,每天泡它喝!体内一年的病气都能扫光!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点击上方《名医话养生》一键免费关注
回复标题前面对应的数字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早晨起来最最不该吃的三种东西!
2、?刚刚出的事,全国警惕!
3、?紧急通知:这个牌子的食盐千万别买!小心全家性命不保!
4、?每天吃一颗,不用搭支架,血管刷得特干净~
5、?一女生每天都吃洋葱,一个月之后竟然变成这样!
6、?酱油瓶上有两个字很重要,一直都被忽略了,以后看准再买!
7、?又吃出来一个大病;全民“四高”,第四高你知道是什么吗?
8、?晚餐决定你的体重和寿命,看完就懂了
9、?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这个东西你也许每天都在吃!
10、越懒越长寿!8大懒习惯让你年轻20岁,99%的人不知道!
夏天到了,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要喝绿豆汤了,其实,从现在到三伏前,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喝它不仅健胃、排湿,还能养血、补气……把体内病气都扫光光!
从现在到7月11日
该喝姜枣茶了!
从立夏到三伏前一天的这阶段,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呢?
因为人经过一个冬天、一个春天,体内积聚的病气会比较多。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宗旨。
这道茶从立夏开始一直喝到三伏的头一天,基本上就能把体内的病气驱光了,这样整个夏天就会好过很多,而且,天热以后脾胃比较虚寒,提前用姜枣补补脾胃,夏天会过得舒服一些。
今年入伏是7月12日,所以,从现在开始,到7月11日,每天早上一杯姜枣茶,祛病除湿就靠它!
姜枣茶的做法很简单:把生姜、红枣、枸杞一起煮成茶喝即可。
姜枣茶(2杯的量)
原料:
红枣6颗、枸杞一把、花椒十几颗、生姜4片(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另外红枣要去核。
做法:
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即可。体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强。
以上是2杯的量,也可以分量提高,多泡一些,煮完后的姜枣茶,冷却后,装入干净的瓶子内,放冰箱冷藏。什么时候喝水的时候舀上两勺,用开水一冲泡就可以喝了。
制作姜枣茶,选枣也是个关键,只有用大枣才能起到暖身驱寒的作用,而且大枣要切碎,用水煮才可以把里面的营养煮出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效。
煮的时候姜和枣要冷水下锅,这样才可以把姜的味道挥发出去,喝的时候喝不出姜的味道,即使不喜欢吃姜的人,也可以喝姜枣茶的。
姜枣茶的功效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等证的治疗。不过,因大枣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少吃。
生姜: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枸杞:《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用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
✔促进消化,增加肠蠕动,保护胃粘膜,对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
✔姜枣利胆、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也有较强的效果。
✔很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男性肾寒,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
✔由于姜枣茶能够祛除寒湿、调和营卫,特别适合在空调房间办公的人。
喝茶前须知
什么是寒凉体质呢?
最大特点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脚摸上去是凉的,身上有些地方会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会痛,而且是冷痛,觉得冰凉冰凉的那种。每年从立夏那一天开始,每天早上喝生姜红枣茶,一直喝到三伏的前一天。
如果不是虚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枣茶,特别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这个时节,不体寒的人也能喝。
姜枣茶从立夏一直喝到三伏的前一天是比较好的。
每一日的饮用方法,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因为姜适合在早上吃,下午和晚上不适合喝姜茶,下午3点后喝会影响睡眠。很多人怕喝完姜枣茶容易上火,其实只要上午喝是不会的。
一般来说,只有体质非常热的人是不能够喝姜枣茶的。像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这些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用,脾胃热性的也不能喝,会造成湿热的。
其它姜枣茶制作配方
1
简易姜枣茶
做法:生姜一般8-10片;大枣8-9个(掰开),锅内煮上20分钟,加红糖,再煮十分钟,即可,一次不要喝太多,先把姜吃掉,再吃红枣,然后把姜枣茶喝了。
切记:一定是早上起来空腹喝,且忌食生冷油腻,晚上不要吃姜,有害无益。
功效:方中生姜辛温散寒,炒后增强温胃涩肠之功。大枣甘温,补脾益胃,适合寒凉体质,长年大便不成型者。
2
一杯姜枣茶冬天手不凉
原料:5粒大红枣、5颗桂圆、半块生姜、一小撮枸杞还有适量的红糖。
做法:把大枣洗净,去核以后切成小粒,把生姜切成小细丝,桂圆也去壳留下果肉。
其次把除红糖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在壶里,加入多半壶的水在火上煮一刻钟。然后把自己的杯子里加入红糖,再倒上姜枣茶,就可以饮用了。
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共同促进气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手脚当然也就随之温暖起来。
3
老年姜枣茶
用料:生姜150克(去皮洗净),红枣加水500Ml,煎煮10~15min,取汁(每剂可煎3次),加白糖适量,一日内服完,当茶饮。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效及适应症:防治老年人尿频,多因肾气不固、身体虚弱所致。一般2~3个疗程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4
补水姜枣茶
原料:生姜2克,食盐4.5克,绿茶6克。
功用:清肠和胃,生津止渴。
主治:小儿腹泻属食滞或湿热(暑湿)证,如腹泻稀溏或水样,有酸臭气或臭秽气,尿少,烦躁,口渴多饮,苔黄腻,舌质干红等症。
从现在到三伏前,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喝它不仅健胃、排湿,还能养血、补气……把体内病气都扫光光!
↓ ↓ ↓下方雷区,未成年勿点!
听说大来自热天又是伏天走了一天路吃不得雪糕吃了容易中暑是真的吗?
大热天又是伏天走了一天路,能吃雪糕,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一伏、二伏、三伏是哪一天,这个风俗哪里来的?
我们每到三伏天不禁会让人感到环境的闷热,作为全年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分为一到三伏,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那么它们是出现在每年的什么时候?又是从哪来的风俗?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二十一日每伏为十天,该风俗是由我们祖先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伏为期10天,二伏为期20天左右,三伏为期10天,整个三伏天总计40天,位于小暑与大暑期间,更从每年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一直到8月21日结束。小暑、大暑和夏至是我国古时先辈探索出来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对农民的耕种有着重要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伏天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气,许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许多的风俗。在农村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即在三伏的人们需要在饮食上进补,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最热,人体营养消耗较多,需要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食物来缓解这种情况,如饺子、面条和鸡蛋这些东西,在现在来看这些并不是那么好的东西,但是在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这些东西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能吃到,不难看出以前的人们有多么重视三伏天的饮食了。在种植上还有“头伏种萝卜,二伏种芥,三伏种白菜”这一说法,因为在三伏这段时间农作物已经都规整好,有一些空闲时间可以用于种菜,这个也是有时令性的,都是农民们多年的经验,时间上太早太晚都不适宜。“三伏天”和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先辈在历经多年风雨总结出来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所包含的意义与社会地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有了这个参考依据,让农民懂得何时耕种,何时收获,何时做何事,保障了一定的粮食收成。
三伏第一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补气去火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新鲜干净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生活愉快,望采纳,谢谢来自百度知道团队[有需要告诉我]为您解答
三伏天吃什么去寒
生姜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食物,虽常见,但是生姜的功效却很多。很多人都知道,生姜吃了会发热,所以很多人感冒的时候会喝姜汤,或者冬天喜欢喝点生姜红糖水。既然生姜是热的,夏天又这么热,为什么我还提倡夏天要吃点姜呢?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人就像大地,身体内就像水井。什么意思呢?夏天,大地是热的,而井水是冰凉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热的。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好,非常形象。夏天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自然环境中,热得想喷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饮,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实呢,这么多冷饮,让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像井水一样,冰凉冰凉的。经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没法吃冷饮,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觉胃部冰冰的一坨。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而夏季驱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恩施凤头生姜了。吃生姜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早上熬点姜汤了,切几片姜,用水煮一下,喝了就行,也不用加其他什么,但是记得一定要早上喝。其实我们平时做很多菜都要用到生姜,比如嫩姜炒肉,炖肉时一般也要加点,蒸鱼时也要加点,当你的目的是为了驱寒的时候,在做这些菜的时候可以稍微多放点姜。但是夏日驱寒也别驱过了,以为夏季还是要以散热透气为主,生姜吃过了,一不小心让身体太热了,这下就麻烦了,外面本身这么热,体内的热又滚滚而来,又要得热病了。所以,夏日驱寒也不用每天驱,中医的方法会建议在三伏天的每伏头天吃,其实我们倒不用这么讲究,我觉得每周一次也可,量别太大就行。当然了,平时正常做菜时放的姜是不用受限的。生姜的功效其实有很多,比如手脚脱皮,可以用生姜浸酒,然后用酒涂抹患处。治久咳不愈,可以试试生姜加蜂蜜、萝卜汁、梨汁熬煮。至于生姜治感冒那是更平常了,不过大家一定要记住是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是不行的。另外,阴虚的人要少吃姜,不过夏天阴虚的人相对少一些,这个问题倒不是太大。
三伏前吃什么都不如吃它,浑身舒服呀
“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谚语。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三伏天吃姜是治病的关键,姜能去除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吃姜后再吃其他食物进行冬病夏治就会变得很简单!
那么三伏天具体要怎么吃姜才能让它发挥效用呢?这里给大家推荐最有效的两种吃法。
1、含姜片
1、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
2、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
2、醋泡姜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5、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不仅能祛湿邪,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1、所有器皿不沾油,遇油易坏。
2、可用陈醋米醋浙醋等一切你喜欢的醋,但必须是酿造而非勾兑。
3、醋内如不加糖,感觉牙能酸掉,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吧。
三伏天是一年中吃姜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三伏天在饮食上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看。
1、伏天虽热不可贪凉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凉,比如,吃太多冰饮、雪糕,贪凉伤阳气,人体容易生病。过于贪凉,可导致阴暑,症状是:头痛、怕冷、心烦,肌肤发热、恶寒、食欲不振。
一旦出现阴暑症状,可以服藿香正气水,服完后略微出汗,即可退热。如果是小孩,还可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洗澡,每次1~2瓶,兑入洗澡水中即可。
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其实是很有“讲究”的。现在人们容易贪凉,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
三伏天,为什么要吃鸡肉这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呢?
这是因为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4、三伏多吃苦,解暑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漫长的三伏天即将到来,这几天无论吃什么养生,吃姜都能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去除疾病的关键,这个一定要给关心的人看看~
来源:健康养生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火灾时——湿毛巾捂口鼻逃生,你死定了!
留三分余地,换十足人生
这东西别放枕边!90%的人中招,8张动图化解,必看~
蒲公英泡一宝,全身毒素都赶跑!医生也用它!
早上起床黄金10分钟,你可以多活10年!学起来~
※※※※※※※※※※※※※※※※※※
本期编辑:陈聪
推广合作:(0531)86082828
内容合作:(0531)86081938
亲们,小编的工分都在下面的广告里,求狂戳
从现在到三伏前,每天泡它喝!寒气湿气都扫光!
为您纠养生之误,解疾病之惑?
温馨提示
姜枣茶的功效
一般来说,只有体质非常热的人是不能够喝姜枣茶的。像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这些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用,脾胃热性的也不能喝,会造成湿热的。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可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所有关于健康的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治病依据,本人不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负任何责任。疾病治疗及用*请遵医嘱。
往期精彩回顾
◆心、肝、脾、肺、肾!最滋补五脏的食物表,一定要给家人存下
◇连皮带肉吃了它降压又降脂,还能治多种疼痛,太实用了~
◆大量上市!天然“补脑豆”,防痴呆护血管降血脂,一年就这时候有!
◇主食吃太少,危险!很多人都不知道的5个主食“误区”
◆把主食换成它,帮你远离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你还不知道?
◇它是助眠米、护肝米、补血米……每天一把加到米饭里,好处特别多
◆为什么经常吃红烧肉的人,普遍都健康长寿?说出来让你惊讶!
◇吃酱油犯1个错,小心骨头变脆、血管变硬!提醒:买酱油牢记3点,这样吃更健康!
◆枸杞泡水不放它,功效少一半!原来这么多年我们都吃错了
◇萝卜、白菜都靠边,春天这菜要常吃!
◆养肝是头等大事!6大方法,分文不花,练肝经、顺肝气!
◇一个让你很会拉屎的水果,润肠又通便,后悔没早点知道!
◆吃它胜过吃肉!蛋白质是牛肉2倍鸡蛋的3倍!错过只能等明年
◇鸡蛋和它一起炒,每周2次,肝干净了,眼睛明亮了!!
◆嘴唇,一旦出现这个信号,马上去医院!
◇钾比苹果高9倍,钙比黄豆高2倍!中老年多吃它,精神足,腿脚有力气
◆民间偏方验方118剂,简单好学,不收藏,错过可不好找!
◇春天百病起,用三种东西泡水喝,“抵过百*~”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立春后必吃的一道菜!养肝、解毒、利三焦!
◆不是“神*”,但“很多都能治”的三大中成*,太给力啦~
◇生气之后或肝血不足的人,吃点它,气血足了,睡眠好了!
◆补气是提高免疫力的最快方法!一味中*,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
八月几号是三伏的头一天?
2021三伏天第一天是:2021年7月11日。具体三伏天时间表如下: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10天);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20天);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10天)。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从现在到三伏前,每天吃它!体内一年的病气都能扫光!才几块钱
高薪诚聘
乐平在线招聘编辑两名
要求:有活跃的思维,熟悉互联网编辑的基本工作,写得了文案,拍得了照。
发简历至邮箱:981114092@qq.com
昨日夏至,意味着
可怕的三伏天就要来了
而且足足有
40天
40天
40天
简直就是“超长待机”
意味着什么?
☟
以前,大家都是晒车晒房晒工资,
三伏天的时候,我们都是晒太阳。
民谚道,“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
入伏之日是7月12日
中伏从7月22日开始
末伏从8月11日开始
8月21日出伏
整个三伏天共计40天
比常年偏多10天
估计在这40天里,
我们将会被烧烤、被水煮、被铁板烧……
对此,小乐只想说
估计很多人都要喝绿豆汤了。
其实,从现在到三伏前(大约到7月11日)
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
喝它不仅健胃、排湿,
还能养血、补气……
把体内病气都扫光!
从现在到7月11日该喝姜枣茶了
从立夏到三伏前一天的这阶段,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
因为人经过一个冬天、一个春天,体内积聚的病气会比较多。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宗旨。
这道茶从立夏开始一直喝到三伏的头一天,基本上就能把体内的病气驱光了,这样整个夏天就会好过很多,而且,天热以后脾胃比较虚寒,提前用姜枣补补脾胃,夏天会过得舒服一些。
今年入伏是7月12日,所以,从现在开始,到7月11日,每天早上一杯姜枣茶,祛病除湿就靠它!
姜枣茶制作
姜枣茶的做法很简单:把生姜、红枣、枸杞一起煮成茶喝即可。
姜枣茶(2杯的量)
原 料
红枣6颗、枸杞一把、花椒十几颗、生姜4片(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另外红枣要去核。
做 法
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即可。体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强。
以上是2杯的量,也可以分量提高,多泡一些,煮完后的姜枣茶,冷却后,装入干净的瓶子内,放冰箱冷藏。什么时候喝水的时候舀上两勺,用开水一冲泡就可以喝了。
制作姜枣茶温馨提示
制作姜枣茶,选枣也是个关键,只有用大枣才能起到暖身驱寒的作用,而且大枣要切碎,用水煮才可以把里面的营养煮出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效。
煮的时候姜和枣要冷水下锅,这样才可以把姜的味道挥发出去,喝的时候喝不出姜的味道,即使不喜欢吃姜的人,也可以喝姜枣茶的。
姜枣茶的功效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等证的治疗。不过,因大枣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少吃。
生姜: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枸杞:《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用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
☑促进消化,增加肠蠕动,保护胃粘膜,对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
☑姜枣利胆、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也有较强的效果。
☑很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男性肾寒,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
☑由于姜枣茶能够祛除寒湿、调和营卫,特别适合在空调房间办公的人。
喝茶前须知
什么是寒凉体质呢?
最大特点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脚摸上去是凉的,身上有些地方会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会痛,而且是冷痛,觉得冰凉冰凉的那种。每年从立夏那一天开始,每天早上喝生姜红枣茶,一直喝到三伏的前一天。
如果不是虚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枣茶,特别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这个时节,不体寒的人也能喝。
姜枣茶从立夏一直喝到三伏的前一天是比较好的。
每一日的饮用方法,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因为姜适合在早上吃,下午和晚上不适合喝姜茶,下午3点后喝会影响睡眠。很多人怕喝完姜枣茶容易上火,其实只要上午喝是不会的。
一般来说,只有体质非常热的人是不能够喝姜枣茶的。像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这些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用,脾胃热性的也不能喝,会造成湿热的。
其他姜枣茶制作配方
01
简易姜枣茶
做法:生姜一般8-10片;大枣8-9个(掰开),锅内煮上20分钟,加红糖,再煮十分钟,即可,一次不要喝太多,先把姜吃掉,再吃红枣,然后把姜枣茶喝了。
切记:一定是早上起来空腹喝,且忌食生冷油腻,晚上不要吃姜,有害无益。
功效:方中生姜辛温散寒,炒后增强温胃涩肠之功。大枣甘温,补脾益胃,适合寒凉体质,长年大便不成型者。
02
一杯姜枣茶冬天手不凉
原料:5粒大红枣、5颗桂圆、半块生姜、一小撮枸杞还有适量的红糖。
做法:把大枣洗净,去核以后切成小粒,把生姜切成小细丝,桂圆也去壳留下果肉。
其次把除红糖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在壶里,加入多半壶的水在火上煮一刻钟。然后把自己的杯子里加入红糖,再倒上姜枣茶,就可以饮用了。
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共同促进气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手脚当然也就随之温暖起来。
03
老年姜枣茶
用料:生姜150克(去皮洗净),红枣加水500Ml,煎煮10~15min,取汁(每剂可煎3次),加白糖适量,一日内服完,当茶饮。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效及适应症:防治老年人尿频,多因肾气不固、身体虚弱所致。一般2~3个疗程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05
补水姜枣茶
原料:生姜2克,食盐4.5克,绿茶6克。
功用:清肠和胃,生津止渴。
主治:小儿腹泻属食滞或湿热(暑湿)证,如腹泻稀溏或水样,有酸臭气或臭秽气,尿少,烦躁,口渴多饮,苔黄腻,舌质干红等症。
从现在到三伏前
只剩不到一个月了
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
喝它不仅健胃、排湿
还能养血、补气……
把体内病气都扫光光
给家人朋友看看
大家一起扫除病气
来源:中国江西网综合江西天气、养身参考、长江网、网络等
推荐阅读
● 紧急提醒!江西连发两道文!赶紧告诉家里买菜的人
● 火光冲天!昨夜乐平南门夜食城17家排挡被烧毁
● 终于定了!乐平首届龙虾节暨国际啤酒节,6月23日盛大开幕!福利在文中
● 乐平人去银行存钱,见到工作人员这个动作请马上报警!
● 乐平人挺住!好不容易送走持续一周的降雨,但是还有七个坏消息在等你!
● 今起江西这些东西开启免费模式!乐平人不知道就亏大了
广告
明日五折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