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否加息仍然是博弈重点最大痛点在继续绑架BTC和ETH价格走势
早晨查阅了很多的内容,发现没什么可写的了,宏观方面因为目前欧美还是处于周末的状态,三大股指期货虽然开盘有少许下跌的趋势,但暂时来看还并不严重。下跌应该是延续了上周末前美联储官员关于七月有可能恢复加息的发言,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说过很多次,暂停加息相对于降息来说都是对于风险市场有正面刺激作用的,历史表明,如果美联储在发出的下一次加息信号之前选择更长时间的暂停,那么当前牛市继续运行的前景就值得期待。但如果美联储在恢复加息之前只跳过一次会议,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自1970年以来,有六次美联储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加息超过100个基点,然后暂停至少三个月。彭博资讯汇编的数据显示,这对股市来说是一个利好,标普500指数在暂停加息的90天内平均上涨8.2%,然而这一次,在连续10次加息了500个基点后出现的暂停加息,却很有可能被跳过所代替,尽管鲍威尔不喜欢跳过这个形容词,但美联储很有可能预计利率将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实际还是跳过而不是暂停,不过这对于目前的风险市场来说,无足轻重,市场已经完全不信任了,毕竟标普500已经连续上涨了五周,这是自2021年以来最长的连续上涨。
当然对于美联储在七月的恢复加息,很多投资者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上周四标普500指数的看涨期权交易量跃升至历史最高的水平。六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后的点阵图显示因为仍然处于高位的通胀和旺盛的劳动力市场,在18名票委中有16名投票将预测利率提升超过今年三月的数据,而这16名中又有12名投票将利率提升超过了5.5%,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点阵图执行的话,美联储在2023年内还有2次加息25个基点的机会。但随着鲍威尔对于自己跳过的纠正,更多的掉期交易员认为美联储最多只会在加息一次25,而且就是在七月,而如果真的是在七月就恢复加息的话,对于市场的情绪还是有很大打击的。
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当美联储在1989年1月停止加息,然后重新恢复加息时,标普500指数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上涨。但根据统计数据在2000年,当美联储在4月停止加息并在5月重新恢复加息的时候,标普500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下跌了1.5%。虽然很多小伙伴认为美股和币市的联系已经非常的薄弱,美股上涨也未必会带动BTC和ETH价格的上涨。但如果整体风险市场都出现下跌,那么对于币市的走势可能会更加的不利,毕竟现在币市“跟跌不跟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流动性的紧缺而被交割期权的最大痛点所绑架。
最大痛点的事情别说你们看烦了,我也说烦了,但烦归烦不说还不行,毕竟现在最大痛点和BTC以及ETH的价格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六月第四周的到来,BTC在本周五交割期权的名义资金已经提升到了5.4亿美金,一个周末提升了超过3,000万美金,估计到周五前名义资金能冲到6亿美金以上。当前的最大痛点在26,000美金,没有任何的变化,空多比从周末的0.71下降到了0.7,变化量并不算大,周末的最大痛点虽然看起来低于现在的价格,但并不排除最大痛点会上移的可能。26,000至26,500美金都很有可能,毕竟现在的价格就在这个区间附近。
然后是ETH,名义资金也已经到了2.6亿美金,周末上升到3亿还是有机会,叠加BTC后整体名义资金又是将近9亿美金,最大痛点在1,700美金也没有变化,而空多比还是维持在0.8,相比BTC来说看空ETH的小伙伴还是较多的,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不论是BTC还是ETH和最大痛点的价差几乎都在1.5%左右,这个幅度控制要简单很多,毕竟从目前来看宏观情绪方面最近一周并没有明确的负面数据,稍微可能会影响情绪的就是美联储官员从周二开始起的密集发言,其中周三晚上22点还有鲍威尔出席众议院的听证会。七月是否加息也是现在很多投资者博弈的地方,这个问题我们在开篇就有讲过,投资者都希望能通过美联储的发言来推测出七月加息的情况。
相比周交割的数据来看,大家对于月度交割的数据可能会更加的注重,毕竟即便是现在BTC月底交割期权的最大痛点还是在24,500美金,还有两周的时间,如果本周最大痛点不做任何调整的话,也就意味着到本周五BTC的价格会维持在26,000美金,那么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即便是月底最大痛点上升到了25,000美金,差距也还有1,000美金,也是将近4%的幅度,这对于BTC来说也并不容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六月的交割期权不仅仅是月度的,还是季度和半年期的,24,000美金的这个价格,我们从五月初就开始看到了,卖方布*了这么久,应该也有所依仗吧。当前空多比还是维持在0.5,而名义资金已经超过了35亿美金。
相对于BTC来说,在六月初之前还认为较难实现的ETH最大痛点,现在看来要比BTC容易一些,当前的价格就已经在最大痛点附近了,不过如果BTC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下跌4%左右的话,ETH即便下跌的少也要有2–3%左右,甚至不能排除更多一些,所以盲猜ETH在月底交割前最大痛点也会移动,但和BTC移动的方向不同,有机会下移到1,650美金。当前的空多比也还是维持在0.52,几乎没有变化,名义资金也在21亿美金以上,叠加BTC后当前的总名义资金已经是56亿美金了,而本周度过后,下周很有可能会提升到58亿美金左右,这个数字已经配得上半年交割的资金量了。
周末我们也复盘看到过,尤其是BTC的价格在26,000美金仍然有较强的支撑,从三月以后数次虽然跌破了26,000美金,但都挺快就实现了补齐,尤其是一次甚至跌破了25,000美金,这是很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底部支撑,但还是回到了26,000美金以上,所以是否能够到达这个月度的最大痛点现在仍然还不能确定,这也是非常不建议大家加杠杆来对最大痛点开多空的原因,毕竟最大痛点是会浮动的,而且即便是期权的卖方也不会知道市场是不是会出现黑天鹅,所以还是需要谨慎的观察一下。
从CME的数据来看,因为今天早晨开盘的价格与周五闭盘的价格几乎重合了,所以也就不存在补缺口的事情,截止到目前CME中期货BTC和ETH的价格和Coinbase的现货仍然保持着正溢价的趋势,尤其是BTC的领先量几乎又达到了100美金左右,这也代表着机构和专业投资者不但没有加重看空的趋势,反而还在看多BTC的上涨,而相对于BTC来说,虽然ETH也是维持着正溢价的走势,但自从波动率上升后,目前投资者的热情也开始回落,和BTC的汇率也仅能勉强维持在0.065左右,这也说明现在更多的资金开始重新恢复到BTC上。
而且从其他链上数据来看,当前因为还是处于周末的状态,所以整体的流动性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昨天中午12点到今天中午12点BTC的链上转移数据,看绿字可以发现24小时内BTC在链上的转移量也不过是只有3万枚左右,已经是较为标准的周末数据了,通过流通量来看24,500美金到26,500美金是周末中较为活跃的,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的活跃用户主要就是集中在这2,000美金当中。另外成本价格在15,000美金下方的获利筹码和50,000美金上方的亏损筹码,也是代表了长期持有BTC的投资者减持也出现了提升,主要是9,000美金左右的成本价格出现了超过7,600枚BTC的减值,致使平均每小时的减持超过了372枚BTC。
其次是成本在31,000美金上方的整体亏损筹码,也是代表了大部分中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这个转移量倒是较为正常。平均每小时的减持在140枚BTC左右。从持仓超过一年的长期持有BTC数据来看,长期持有筹码的数量并没有因为9,000美金区间减少而降低,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上升到了总流通的68.905%,再次突破了历史新高,这就说明成本在9,000美金处的减持要小于今天新晋级长期持有的数据。而持仓超过半年没有移动过的中长期BTC也在继续上升,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再次上升到1,447.4万枚附近,占流通总量的74.58%。而通过长期和中长期BTC的走势可以清楚的发现,目前更多的短期持有BTC在逐渐的向着中长期和长期持有的方向移动,这也符合我们昨天对于BTC和ETH持仓时间的判断。
另外从转移到交易所的BTC抛压来看,因为最近24小时都不是欧美的主力交易时区,所以不论是转入交易所的抛压还是从交易所转出的提现都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仍然要比正常的周末数据多出一倍以上,这还是说明虽然流动性在下降,但随着价格的降低,目前抄底的情绪还是较为旺盛的,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有2.6万枚左右的BTC转入到交易所中,而从交易所提现的数据则提升到了2.8万余枚,单纯从数据来看转出的数量还是大于转入交易所的抛压,这代表着目前购买力和购买情绪的提升。
而从细节数据来看,虽然短期持有的BTC仍然是抛压的主力。尤其是随着周末两天BTC价格上涨带动了更多获利筹码的离场,也减少了亏损筹码的割肉,从这个方面来看,也符合目前BinanceUS事情讨论度的降低,而且Binance本身的资产流出也几乎恢复到了正常,这方面用户的恐慌情绪已经缓和了不少。获利离场的增加提升了购买门槛的同时,实现了低价筹码换高价筹码,降低了短期可能会产生抛压的压力,但是短期大规模获利筹码的离场也说明了现在更多的投资者并不看好长期BTC价格的走势。
而从URPD的数据来看也没啥好说的了,目前因为价格的回落,当前的价格已经回到了26,000美金的区间,好处了降低了单一价格的过多存量,减少了可能会一次性的砸盘,给25,000美金附近也增加了防御力,而且26,000美金的心里支撑位目前还是守的好好的,但想要上行难度就相对大了一点,毕竟就像我们前边所说的,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利好的迹象。所以并不是说价格没有办法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较为有限,除非都是最大痛点继续上移,或者是摆脱了最大痛点的束缚,否则确实意义不大。
而相比BTC来说,ETH的数据就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周末水平,可以明显的看到不论是转入交易所的抛压还是从交易所的提现都已经是最近半年正常的周末数据了,这也说明ETH投资者的情绪恢复的更快,受到外部影响的制约更小一些,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转移到交易所中的ETH有不到9.9万枚。而从交易所提出的数据则将近了11.3万枚,和BTC同样,目前的购买力和购买情绪都还是不错的。
另外在ETH的POS矿池中,可以发现和预期并不太相符的数据,虽然从POS中解除质押的ETH数量并没有继续的提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也不过才有86名验证者带动了超过2,700枚ETH的离场,但成为验证者的数量也是在持续的低于四月和五月的平均值,仿佛是更多的投资者对于ETH的质押失去了兴趣,只有1,135名新的验证者带动3.6万枚ETH的被动锁仓,预期超过50%的ETH锁仓现在看来还任重而道远。
目前总的锁仓量已经达到了19,837,380枚ETH,占总流通量的16.53%,虽然外边仍然有大量的验证者在等待排队激活。而且等待激活的时间已经少量回缩到45天,但堆积的数量增幅却在下降,目前只有不到300万枚ETH在等待入场,而退出时间也已经缩短到6天左右,排队量却上升到13.3万枚ETH左右。截止到目前ETH质押的实际7天平均收益降低到3.1%,整体网络的收益率下降到4.81%。目前排队激活的时间过长以及收益率即将跌破3.1%可能都会影响到质押率的提升。
接着是主力稳定币的市值数据,从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的数据来看,USDT的市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4小时内降低了超过2.6亿美金,这一下跌已经完全跌掉了上一周市值上涨的幅度,不过目前Tether不但没有任何的负面新闻,反而还在上周莫名的汇率脱锚事件中恢复,甚至是放弃了对FOIL的反对,允许Coindesk和其他媒体访问这些文件已证明自身的清白。而相对于USDT来说,BUSD的市值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这应该是和周末有关。
而USDC的市值在周末市值提升了2.1亿美金后,截止到今天早晨八点,还是出现了小幅降低的趋势,基本上变成了一周内资金量的没有变化,从时间上来看,虽然有可能是USDT换仓到了USDC,但也不能排除是BTC和ETH的价格降低后,吸引了外部资金抄底的意图,毕竟相对于USDT来说,USDC的纯粹性会更高一些。另外被Binance和OKX双双青睐的TUSD市值也在周末两天出现了大幅上涨,超过了11亿美金的增幅,达到了31.1亿美金的市值,和BUSD的差距也缩小到了12亿美金左右,按照这样的趋势TUSD取代BUSD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从四个主力稳定币的总市值来看,最近一个周末得益于TUSD市值的增加,总市值也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但是否能保持还不能确定,而且如果USDC的市值增加是因为USDT换仓导致的话,对于购买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另外就是虽然TUSD的市值增加了,但暂时还没有反应到购买力中。
看完了今天所有的数据虽然可以知道目前币市用户的情绪已经不在那么紧张了,但价格的走势很有可能还是在被最大痛点限制,这种情况下任何行情分析的意义都不大,而且流动性的紧张使得更多的资金还是在靠近BTC和ETH,对于ALT来说会非常的不友善,从本周开始的一周并没有宏观上明显利好或者利空的数据,但周内美联储的密集讲话以及近期发行的4,000亿美金的新国债可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心情。
听说美联储加息啦,中国是不是要崩
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人民币将进一步承压贬值,甚至有人猜想明年可以“破7”。在中国楼市息事宁人的热钱,或许会更快地回流美国。假设继美国加息之后中国明年再加息予以应对,市场上的钱将更为主要,资金成本肯定大幅上升,库存高企、资金链主要的房地产企业,将乘人之危。为加速回笼资金,降价卖房将成为一些房地产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房价松动,跟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思伸展,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照样房价都可以迎来一番调解。虽然有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成本账户暂时施行较为严峻的掌握,成本外流渠道不疏浚,历史上的美联储历轮加息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没无形成影响。但美国市场的虹吸效应清楚,以往外资流出中国楼市的数据已经显示,渠道不畅通,不代表渠道不通。毕竟房地产行业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改进被诟病已久的土地供应制度,还有住房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等一整套配套机制亟待跟进。如今,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中国楼市的泡沫面临更易破裂的危险,如何确保蛰伏于其中的一系列危机不被连锁引爆?眼前火要灭,长效机制更是分秒等不得。
非农未必改变美联储七月加息决定区块链支付受美联储关注—2023.7.7
https://youtu.be/ALIL583sKj4
欣慰的是很多小伙伴已经开始将注意力从频繁的价格变化转移到了趋势分析上,宏观就是趋势分析中的重要一环,但今天我重点想讲的却不是宏观,虽然昨天很多小伙伴都在关心小非农的事情,并且对今天的非农数据做出了自己的预期,认为非农的数据会很大程度的通过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策进而影响到风险市场的变化,这个核心逻辑是对的,但是对于目前的币市却是未必适用的。博弈在那个市场都有,最终还是通过流动性的争夺引发出情绪的改变。
Twitter@Phyrex_Ni
说人话就是,现在改变BTC和ETH价格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要预期美联储会加息,或者就业数据甚至是美联储的加息并不是币市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流动性太差了,在这里估计又有很多小伙伴不明白了,说和宏观相关的也是我,说不想关的也是我,那么宏观是不是能判断币市目前市场的走势?我的回答是,市场不是一尘不变的,确实宏观对于币市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基于“基数够大”才会产生的结果。
再说的清楚一点,为什么我们说2021年开始BTC的价格走势才和科技股同步,那是因为背后很多的投资者,机构,甚至做市商是同一批人,所以操作的逻辑以及方案都差不多,而且这些人也给币市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而现在为什么又不同步了,就是因为这些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从币市离场或者是处于观望的阶段,所以相对于币市来说,同步性就可以看作是基数的正相关,BTC和科技股的同步越高,能够影响科技股的参数对于币市的影响就越大,而反过来则必然是越少,而现在日线数据下纳指期货的同步性只有25%,纳斯达克100指数只有36%,标普500是42%,标普500期货的同步性是32%,道琼斯直接是负相关。
甚至是和黄金的同步性都降低到了负的87%,之前因为USDT原因高度同步的斯托克600的同步性也变成了负65%,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也降低到了不到10%,所以明白了吗?如果单纯按照数据来说,宏观对于币市的影响确实还有,但影响力却在随着相关性的降低而减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同步下跌的情况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流动性。昨天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我发了四张图,分别是四个BTC成交量最高的交易所,虽然已经是成交量最高了,但随着价格的拉升整体的成交量不但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反而是同等规模的振幅下较低的成交量。
这代表的就是流动性降低后带来深度上的降低,就像我们之前一直说周末因为没有做市商所以会导致少量资金可以拉盘,少量筹码可以砸盘的道理是一样的。尽管从六月下旬开始成交量因为BlackRock(贝莱德)和其他基金申请BTC的现货ETF(信托)而上升,但根据CCDdata的数据来看,整个六月份中心化交易所的成交量也就是提升了16.4%,资金量达到了5,750亿美金,但要知道,这其中还包含了BTCTUSD的成交,该币对因为没有手续费,所以成交量一直是排在Binance的首位,因此实际的成交量比这个数据还是要低很多。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中心化交易所最近三个月以来首次的成交量增加,相比第一季度降低了40%,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2%。这个数字是2019年第四季度以后最低季度交易量,而且还不仅仅是现货交易,包括衍生品交易在内整体的数据都不够友善,6⽉份中⼼化交易所的衍⽣品交易量增⻓13.7%,录得衍⽣品交易量三个⽉来⾸次增⻓。然⽽,中⼼化交易所的衍⽣品交易市场份额四个⽉来⾸次下降,从5⽉份的历史⾼点79.1%降⾄6⽉份的78.7%。
相反的是6⽉份,CME交易所衍⽣品交易总额增⻓23.6%,达到483亿美元。其中机构对BTC期货的兴趣开始增加,成交量增⻓28.6%⾄379亿美元,这是该交易所⾃2021年11⽉以来的最⾼交易量。相⽐之下,ETH期货交易量增⻓9.93%⾄89.1亿美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到,因为ETF(信托)的申请确实刺激了美国投资者的兴趣,但能坚持的程度和ETF(信托)通过的时间是成反比的,如果市场不能继续提供这方面的利好,或者是其它方面能够助力BTC和ETH上涨的利好,那么成交量和流动性的上升就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流动性和做市商就是鸡和蛋关系,我们虽然无法确定是先没有的做市商还是先没有的流动性,但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下降的流动性以及没有独立的叙事行情致使币市的价格走势和科技股越来越远,而在板块没有轮动回到币市之前这又回带动成交量的下降,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破*从目前来看又只能寄托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案要么就是逢低少量建仓,要么就是等更加确定性的信息到来。
自从BlackRock(贝莱德)和一众小伙伴申请BTC的现货ETF(信托)带来了BTC和ETH的价格攀升以后就几乎没有怎么看过交割期权和最大痛点,而且六月月度和季度都没有达成最大痛点。但这并不代表最大痛点就没有了参考力,也不代表最大痛点就不会继续绑架价格,毕竟最大痛点所凭借的就是流动性的短缺,而目前的流动性已经开始逐渐的向申请前的低流动性转移了。而流动性降低会导致的后果前边我们也说过了,这也给了价格操控更大的空间,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操控,只是概率会开始上升。
今天(周五)下午16点会完成本周期权的交割,目前BTC的最大痛点经过一周的调整已经上升到了30,000美金,周初的时候最大痛点还是28,000美金,和目前的现货价格相匹配。其次空多比提升到了0.76,虽然还是看多占据主导,但听过我以前分析的小伙伴都已经知道,这个空多比相比周初的0.6左右已经是挺高了,出现了较强的看空趋势了,正常值大概在0.5左右。名义资金确实不高,从六月底失利后这应该是最低的周内名义资金,只有不到8.8亿美金。而目前来看,下周五的最大痛点是30,500美金。虽然上涨了500美金,但变化量还是较低的。空多比是0.47还是处于正常值的范围。名义资金只有5亿美金左右,也不多。
ETH的数据和BTC差距也不大,现在的ETH波动性已经开始逐渐的低于BTC了,虽然还没有回到六月初的最低点,但也已经开始吸引了资金。不过确实这一次的发动更多的还是因为BTC,所以ETH暂时难以将汇率提升的太高。当前ETH的最大痛点在1,875美金,和BTC一样都是处于现货价格匹配的阶段,但空多比却越低于BTC,只有0.48,这就说明更多的投资者在看空BTC的同时还是在看多ETH的,名义资金也不高,只有4亿美金左右。下周五ETH的最大痛点也和BTC一样,有少许的提升来到了1,900美金,空多比却提升到了0.59,名义资金有2.5亿美金左右。这个数据和BTC的变化量相差都不多。
所以从最近两周的最大痛点变化来看,还是几乎贴近了当前的现货价格,而且并没有做出和现货价格差距较大的预期,这也预示着目前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都不敢过分的预测价格,如果在没有新的利好或者利空的数据前,小幅度的震荡应该还是较大的可能性。毕竟对于卖方来说,价格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能达到最大痛点,就是对于卖方收益最高的位置,而最近两周的最大痛点和现货相聚不大,那么最大痛点去干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回到币市本身的情况来看,虽然目前对于价格和流动性的驱动都是因为BlackRock(贝莱德)的申请,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区块链的价值并仅仅是在加密货币上,或者说和黄金最大的不同就是区块链本身的应用场景,不知道还有没有小伙伴记得,我在去年就说过多次,稳定币的硬承兑很有可能是BTC现货ETF通过的一个先决条件,而要实现硬承兑就需要获得美联储的批准,而美联储内部对于CBDC(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也有着很强的分歧,不过随着纽约联储的一项测试可能会扭转美联储内部对于数字美元负面的看法。
纽约联储创新中心花了12周的时间测试了一项受监管责任网络的技术,该技术允许银行在通过分布式账本上的央行储备进行结算之前,模拟发行代表客户自有资金的数字货币。该测试向美联储证明,这些所谓的数字美元有能力改善批量支付,并且分类账目(去中心)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存款的法律待遇。纽约创新中心主任表示:“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概念验证有利于探索代币化监管存款,并了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在共享账本上共同运营的潜在功能优势。”
这次包括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在内的一些全球最大的银行加入了美联储的测试,看看新系统是否能够解决包括现金跨境流动在内的问题。纽约创新中心表示,该项目并不反映美联储委员会、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或美联储系统任何其他组成部分的观点。该测试是在需要获得参与许可的私有链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加密货币世界中常见的公共区块链上进行的。但仍然代表如果美联储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并不排除会将私有链公开化。
该项目的结论是,它没有发现美国现行法律中存在“任何无法克服的法律障碍”来阻止这种数字美元的建立。不过,声明称,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还需要进一步与监管机构接触。与此同时,摩根大通等一些银行表示,他们看到了银行在区块链上发行的存款代币的前景,这种代币可能比稳定币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当然目前概念验证并不是为了推进任何具体的政策成果,也不是为了表明美联储将就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或任何其他产品或服务的适当性做出任何迫在眉睫的决定,也没有表明必须如何设计。但仍然展现出了区块链在应用端的发展前景。
目前,当银行向海外汇款时,由于世界各地的银行和**使用许多不同的系统,这通常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试点参与者发现,该技术可以帮助同步以美元计价的支付并促进近乎实时的结算。花旗集团财务和贸易解决方案部门新兴支付和业务开发负责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花旗集团对业务、法律和技术调查结果感到非常鼓舞。特别是,有利于跨境结算的全球即时美元支付系统的前景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可以畅想一下,如果美联储真的推出这种类似于稳定币的数字美元,那么对于提升币市的流动性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将有极大的助力。
本来想偷个懒,但还是有很多小伙伴在问今天晚上的非农数据是不是会带来风险市场的下跌,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非农本身并不会影响风险市场,尤其是币市,而风险市场做出的预期反应是认为美联储会因为非农数据而提升七月加息的概率,但其实从美联储的会议纪要以及最近美联储官员的讲话,甚至是Nick的发言来看,七月加息应该是在核心PCE的数据出现后,也就是6月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主要还是因为核心通胀太高了,非农的限制也仅仅是为了降低通胀而已。
说人话,非农也是通胀的结果,只是美联储对于供应端的需求没有办法降低,只能从需求端着手,买方减少了卖方就要被逼降价,但如果人人手中都有钱那么通胀降低的概率就会非常的低,所以美联储一直在盼望劳动力市场可以降温,失业率适当的提升(毕竟现在失业率是近代历史新低),但实际上就业仍然保持着强势的增长,ADP研究所与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合作的数据显示,上个月美国企业增加了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一年多来最多。而另一份报告显示,6月份美国雇主宣布的裁员人数降至八个月低点。
这就说明了美国的经济还有很强的韧性,好处是现在几乎没什么人去谈经济衰退了,只有美联储自己开会才会说说,其次就是股市已经从Ai和科技股一家独大开始向板块轮动转移,就是因为美国的企业觉得美联储加息其实没啥用,该融资的还是能够融资,该从风险市场赚钱的还是能赚钱,即便是一度被认为是爆雷风险点的地区银行日子都好过多了,甚至是一直被利率打压的房地产业都有复苏的迹象,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继续加息并维持高利率,要么就是延长维持高利率的时间。
前者造成的动静会更大,虽然加重了经济负担的可能,对于降低通胀来说却会更快一些,后者虽然会降低抗通胀的效率,却能维持美国的经济增长。前者就像是做手术,虽然会疼,但会更有效一些,而后者就像是保守治疗,痛苦虽然会减少,但危险就是病情会加重,所以对美联储来说,怎么选必然会产生纠结,所以从六月以后的议息会议中应该很少会看到全票通过加息或者不加息的决定,但一天通胀没有低于或者接近2%,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就几乎不会结束。
那么对于风险市场的影响就很简单了,股市只要Ai不倒,更多的资金就会继续的注入,标普500只要继续涨市场的溢出资金就会更多,这对于币市来说是好事,但只要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就必然会陆续有支撑不下去的企业,多米诺的骨牌传导需要时间,但一旦传导到了股市,就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美联储现在的策略就是不在理睬风险市场是否可以正确的理解他们的意思,只要掐住利率不松手,你博弈的我就和你反着来,这一批投资者终有一天会明白,为什么前辈总会说不要和美联储对着干。
"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收割全球财富的?
取之于世界,用之于美国。这招美国一直用得很溜,以所谓民主文明的方式。
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连锁反应。老铁们的大金链子贬值了,它也没放过咱们农民伯伯的土豆。小编通俗易懂地说下这个话题。
①美联储加息的概念
②加息引起的社会反应
③美联储加息掠夺全球财富
1.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美联储加息并非我们常说的银行加息。
美联储负责印美钞,天下美钞皆出美联储,最后又回到美联储。美联储不但印钞,也可放贷和存钱,但它和我们平时说的银行有本质区别。这得说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①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我们说的美联储加息,其实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普通人很难理解百度上的释义,小编通俗化解释。
各大银行必须保持庞大的资金,有时需要相互借钱。假如银行之间也借不出钱怎么办?只好转身向美联储借钱。通俗地说,各大银行向美联储借钱时所支付的利率,就叫"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加息,即提高这个利率。
②美联储和联邦**的关系
美联储由1个总部和12个分部组成,属于非营利性私营组织。关于钱的问题,美**完全管不到美联储,更不能直接从美联储得到美元(需以国民税收作为抵押得到相应的美元回报)。加息也是美联储根据市场决定的。
可见,美联储加息并不是我们普通人常说的利息(但有很大关系)。加息由市场决定而非央行或**行为,这与我们还是有别的。
2.美联储加息引发连锁反应利益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事件,美联储加息会引发一连串社会反应,每个人都逃不掉。
①美联储、银行、储户利益变化
向美联储借钱成本增加,各大银行就会转向储户借钱。银行缺钱意味着放贷变少,民间美钞流量自然也就少了,大家手里都紧握着钞票呢。为了吸引储户,银行会提高储存利息。所以,美联储加息也会带动银行存息。
银行存钱到美联储划算,但借钱不划算。于是,各大银行会尽量减少从美联储贷款,转而增加存款。结果就是,各大银行里的钱少了,大众能从银行贷出的款也少了。
②引发社会连锁反应
美联储一提高利率,各大银行操作成本被迫提高,大众在银行贷款的成本自然增加。
银行贷款难,大众就缺钱投资股市、企业和商业。于是,股票交易变少,商业投资变少,社会的连锁反应都来了。设备难销,投资困难,工作难找,收入降低,失业率上升,各位藏在床底下的黄金也跌价了……
为了平衡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波动,投资成本会降低,设备和器材降价,那么所产的商品自然就便宜。大众发现100美元可以买更多商品了,Oh, My Big Gold,现金更值钱了!
现金升值了,银行储存利息也高了,产品也降价了,而且股市又不景气,于是大众愿意把钱存在银行,现金就会流动起来。
3.美元收割全球财富美元全球流通,全球都升值,美元可以买到更多商品,意味着世界各地的商品都降价。
各国商品卖往美国以美元结汇,于是美国买到了便宜产品;同样的商品本土销售不会跌价,意味着本土币种就贬值了。金融投资方面,美元升值了,购买美元的人就多;其他各国货币贬值了,购买自然不划算。
理论上,全球美元的总额与它可以购买的商品挂钩,最终大部分美元都会变成商品。天下美元最终回流美联储,意味着与之对等的商品直接或变相地都被美国买走。
美联储加息后,你收到的美元换成了贬值的本土货币,而美国换回了世界各地的降价商品。所以说,美联储加息等于收割世界财富。
小编陈词美联储加息,现象复杂,真相简单:美元回流,购买力上升,美国用同样的钱换回世界各地更多产品,而其他国家换回的是贬值的本土货币。美联储加息影响的是全球,它连俺们村二大爷都不放过,买化肥要花更多钱了。所以说,美联储加息等于收割全球财富。
凡事多有利弊。美元升值利于我们出口贸易,准确说,汇率保持较好、较稳的状态有利出口。实际上,货币博弈是大国之间的游戏,波动通常在合理范围,普通民众不必过虑。尽管如此,被动的还是我们。
人类社会只有一个真理: 强者为王。强大不是错,但强大又不要脸就是罪过。天道好轮回,风水轮流转,东方才代表未来。
民强则家兴,家兴则国盛。华夏过去漫长而璀璨,未来必将更长、更强。作为龙的传人,这是我们最骄傲的使命。
财经新闻所说的6月或7月加息是房贷加息吗
炎黄财经新闻报道过:当地时间周五,美联储**耶伦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称,如果经济数据改善,未来数月加息很可能是合适的。该言论一出,市场对6、7月FOMC会议上加息的预期随之升温,预计7月份加息的概率达62%的历史新高。部分机构称,耶伦有关“未来数月内加息合适”的言论“让人大吃一惊”。例如,FTN经济学家ChrisLow就指出,耶伦“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市场本来没有预计耶伦会谈论货币政策。
2022年美联储加息吗?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2022年,美联储将六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之前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25%、0.5%、0.75%,目前利率区间为1.5%-1.75%。美联储给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达到3.4%。那么大概率之后,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75%、0.5%、0.5%。力度比较大,预计今年年底利率会达到3.5%。2022年,美国通胀一路走高。6月份CPI高达9.1%。尽管7月份CPI降至8.5%,但仍处于40年高点。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影响,美联储一路加息,而且幅度一直在加大。它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和7月分别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因为不断加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正在升温,市场预期美国通胀已经见顶。此外,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后表示,下一次会议大幅加息可能是合适的,随着利率的上升而放缓加息步伐也可能是合适的。换句话说,美联储下一次会议的加息幅度可能会降低,这取决于数据。但是有一段时间,现在情况变了。自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式动命外随以来,联邦基金利率已上调至2.25%-2.5%。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将基利率总共上调了225个基点。加息幅度巨大,但抑制通胀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和收缩只会抑制部分需求导致的通胀问题,而对成本推动和供给约束导致的通胀作用有限。同时,美国有三个流动性蓄水池,分别存在于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美国资产市场(尤其是美国股票市场)、全球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美联储的反通胀政策法发挥直接作用,效果进一步减弱。
美联储加息时间表一览2023
美联储第一次利率决议:2023年2月2日周四凌晨03:00美联储第二次利率决议:2023年3月23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三次利率决议:2023年5月4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四次利率决议:2023年6月15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五次利率决议:2023年7月27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六次利率决议:2023年9月21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七次利率决议:2023年11月2日周四凌晨02:00美联储第八次利率决议:2023年12月14日周四凌晨03:00
美联储本轮加息开始时间
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美联储本轮加息开始于**2022年3月16日**。后续美联储继续加息,于2022年3月、5月、6月、7月、9月和11月分别加息25、50、75、75、75、75个基点,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将联邦利率基金目标从0-0.25%一举提升至4.5-4.75%区间。
美联储加息时间2022时间表来自
美联储加息时间2022时间表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2022年,美联储将六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之前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25%、0.5%、0.75%,目前利率区间为1.5%-1.75%。美联储给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达到3.4%。那么如烂大概率之后,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75%、0.5%、0.5%。力度比较大,预计今年年底利率会达到3.5%。2022年,美国通胀一路走高。6月份CPI高达9.1%。尽管7月份CPI降至8.5%,但仍处于40年高点。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影响,美联储一路加息,而且幅度一直在加大。它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和7月分别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简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TheFederalReserveSystem),简称为美联储(FederalReserve),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ReserveAct)于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杰罗姆·鲍威衡称硫视增断得水简尔为行橡敏现任美联储最高长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档枝会**)。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
今年美联储要加息,黄金还要继续跌吗
一但美元加息,那么资金会回流美国,非美货币以及贵金属当然会继续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