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乌江榨菜多少年历史(榨菜一般是哪出产的?)

榨菜一般是哪出产的?

广东

乌江榨菜在榨菜中的地位?

“乌江”榨菜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榨菜品牌。是涪陵榨菜中最知名的品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鲜脆爽口,回味悠长。

乌江榨菜一共换了几个包装?

1 乌江榨菜一共换了3次包装。2 乌江榨菜在1996年、2004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一次包装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潮流变化。3 乌江榨菜的包装更新也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

乌江榨翻排免育杂菜和项羽自刎乌江中的乌江分别属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乌江牌榨菜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众多榨菜品牌之一。是涪陵榨菜的一种。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鲜香脆嫩,回味悠长。  项羽自刎乌江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长江西岸,安徽江苏二省交界处上有乌江镇,楚汉之际,中国历史最强武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于此地独杀汉军数百人,自刎而死。

乌江榨菜:一颗青菜头的世界之旅

传承非遗融智创新,助推产业发展新里程

万年演化,美味永流传

【助你把握“妖糖”交易逻辑!】

国内一线白糖投研团队倾力打造!

白糖核心产业信息与实战研究分享!

重磅上新,前50名优惠800元!

来扑克一起玩耍

后台回复“福利”免费领取超4G的投研大礼包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

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为保证即时看到我们推送请关注扑克投资家并「设为星标」

乌江榨菜产于哪年?

《涪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商人邱寿安通过工艺把涪陵青菜头菜制作后装入陶坛,送了一坛给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从此涪陵榨菜开始走向世界。

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揭秘神奇的乌江榨菜

呱呱女孩应该去赴美食的约

—今日所有与你分享—

从漠北到**,从古至今,吃货们用脚步丈量着天下美食的广袤无垠。今天,不妨跟着中国国家地理的镜头,去神秘的北纬30°看一看。

《中国国家地理》秉承“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理念,镜头里有人文盛衰,有时空变化,有自然更替,更有万千知识。你可能知道,北纬30°这里有神秘如远古金字塔的难解之谜、有悠久如四大文明古国往昔记忆,但你可不一定知道,这里不仅是世界名茶产茶带、名酒带,还是当前蜚声海外的中国国民开味小菜,乌江榨菜原材料——青菜头的优质产区。青菜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而有记载显示,从春秋战国开始,国人就已经开始将其入菜食用。

满山葱郁的乌江榨菜原料产地

跨越千年,如今乌江榨菜更将非遗传承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充分发挥这里的青菜头营养鲜脆的优质特点,让榨菜鲜脆爽口,口感更佳,味道更好……

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重庆长江一带屯兵种菜时,发现当地的野生青菜头腌制后味道鲜脆爽口,于是令人大量栽培,青菜头栽种技术随之流传到民间,后人也称之为“诸葛菜”。

从诸葛亮到现如今,古今名人都爱这一口,真是历史轮流转,榨菜传千年。

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不仅是吃货精神,还有北纬30°这片神奇的青菜头产地,在乌江榨菜享誉全球的现今,愈发被世界熟知。此处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青菜头要历经180天生长期,在“高-低-高”马鞍形气候影响下,4-10度的低温长达100多天。特定气温环境,利于青菜头吸收营养物质。

乌江榨菜原料——青菜头

除了天时地利,一颗青菜头想成为乌江榨菜的原材料还有着严苛的选料标准:精选2月雨前青菜头,外表要饱满、表皮要呈青绿色、肉质要白而肥厚、质地要嫩脆,并且无叶柄、老筋、老皮等瑕疵,只有通过了外形、颜色、口感等16项标准,方能入选乌江榨菜的原材库。

精挑细选后的青菜头再辅以来自全球顶级供应商提供的配料,如全球第一的食品佐料制作商龟甲万的酱油、曾为唐代贡品的四川汉源花椒,地壳2000多米以下的古盐矿精盐等,通过独特的辅料乳化技术调理入味,造就乌江榨菜鲜脆爽口的独特美味。

乌江榨菜美食

如果说产地和选材让乌江榨菜赢在了起点,那么传承了非遗制作的工艺则夯实了乌江榨菜的品质之基。乌江榨菜采用入选非遗文化的传承工艺——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历经至少13道工艺、28道工序,让青菜头变成鲜脆爽口的乌江榨菜。

乌江榨菜全球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

在依托于该工艺的基础上,乌江榨菜还拥有上百项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及生产上不断精进。我们很难想象,乌江榨菜凝聚了众多前沿科技:有与负责核潜艇、航母、神舟飞船等研发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合作,研究水刀切割榨菜的设备;有通过采用机器视觉“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智能识别榨菜品质和自动运输;还有创新的全自动充氮包装体系,在充氮锁鲜、免挤压结构的同时,也让乌江榨菜口感更鲜脆。

乌江榨菜汇集了德国、日本、美国、瑞士、比利时、法国等多国设备及技术,建成了全球先进的榨菜智能化生产线。

乌江榨菜全球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

乌江榨菜在时代变化中推陈出新,味道百搭,佐餐、煮汤、下面、零嘴,各种新奇多样的美食创意和美味搭配,带给消费者多样化体验。乌江榨菜不仅开味,营养价值还丰富,含15种氨基酸和几十种微量元素,具有低热量等特性,一包70克榨菜热量仅17千卡,为同质量米饭的20%,越来越受干饭人喜爱。

最近几年在干饭界声名鹊起的彭昱畅大帅哥都在微博上表示:乌江榨菜热量低又美味百搭,实在深得我心!展示了三种乌江榨菜的百搭菜品,乌江榨菜面、乌江榨菜能量卷、乌江榨菜蔬菜沙拉,妥妥化身为乌江榨菜的迷弟。

 乌江榨菜蔬菜沙拉

如今,这道开味小菜不仅在国内热销,更是出口52国、全球热销150亿包。对身在海外的游子来说,乌江榨菜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味,更是故乡情。也期待乌江榨菜以后再创佳绩,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美食,了解中国文化。

那么,你的独家乌江榨菜

吃法是什么样的?

快来一起分享下吧!!

乌江涪陵榨菜是怎样做的

榨菜的制作  一、原材料与设备  (一)原材料榨菜的主要原材料是青菜头、盐、辣椒和辅助香料等。  青菜头俗名生货。一般年景,境内所产历给有余,还可丰都、长寿、洛碛等地加工,以及运销重庆市民鲜食。民国时期,厂商于头年交订金买期货,或于加工季节直接收购。20年代,有专事生货交易者,买卖双方由辛力(经纪人)作成,每万斤由双方各给佣金1元(银元)。1952年以后由销社收购。青菜头的规格,30年代已定肥大、质嫩、性脆者为上品,空花、瘦长、皮老、筋多为劣货。50年代起销社收购规定:"冒顶"(未抽薹前)砍菜,切掉老根,上齐菜心,去叶无"鹦哥嘴"和菜匙,个重在125克以上的优良品种为合格菜;凡淘汰劣种及65至125克的良种菜且剔修合格者作小菜(次级品)收购。  菜盐历来以四川自流井粗粒井盐为主。抗日战争期中,川盐实行统制配给,腌菜用盐按省**规定,由榨菜同业公会向涪陵盐务*申请核定应。但手续苛繁,盐*可任意核减,或不按时给,加工户到时须用,不得不在黑市购买,每到春季涪陵常闹盐荒。涪陵解放后,盐运部门预作安排,先向食盐生产部门订货,专门加工粗粒洁白卫生盐,保证及时应。1953年全县就菜盐1270吨,1966年3200吨,1983年达到1.4万吨。  辣椒和花椒、胡椒等辅助香料的配方、采购、加工,民国年间由加工户自行决定。辣椒能提味、防腐、着色,是传统榨菜加工必不可少的原料。民国24年以前一般多用万县、石柱椒(俗称下河辣椒),成本低,但色泽欠鲜艳;以后,购成都椒(上河辣椒),色泽鲜红,久贮不变。1953年,建涪陵县辣椒厂统一采购优质椒,统一加工辣椒粉和辅助香料粉。  (二)设备有厂外厂内之别。厂外主要是菜架,厂内有腌菜池、工场、仓库和加工、运输工具。1、菜架鲜青菜头的脱水处理,在榨菜商业加工之初,是将菜头挂在屋椽下、屋外树枝上或树间牵扯的绳索上,让其晾风自然脱水。民国元年以后,由于加工量增大,有人开始在长江边搭菜架晾菜,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搭架方法:用两根长七八米、直径10至20厘米的圆木条(俗名菜檩子),上部用竹篾绳捆绑成十字形,立于地上,谓之一槎。每隔数尺远复立一槎。一般20槎为一架。槎与槎间以大篾绷拉固定;菜架两端(俗名马尾)须设木桩、石桩等固定物,以绳将架系牢。槎间坡面从上到下每隔十五六厘米绷一道小篾绳(俗名纤藤),绳上即可挂菜串。每槎间可晾菜1.25吨。搭多少菜架,视加工量而定。晾菜结束后,拆下的圆木条、篾绳妥为保存,来年还可以继续使用。  2、菜池,腌菜设备最初为瓦缸、大木桶(俗名黄桶)。后因腌制量增大,约民国17年前后改用菜池,工效大大提高;初用三合土筑成,后改用水泥制作,一般长宽三四米,深2.7米。  3、机具,传统的榨菜加工基本上是人工操作,仅有竹筐、铁扒等简单工具。1959年,原涪陵县榨菜生产部门开始研究试制辣椒切碎机、穿菜针、起池绞车、淘洗机、拌机、夹坛车等21种加工机具,但由于研制尚未完善即行普遍推广,造成不少浪费和损失。70年代,有条件的加工厂修建厂内外车道,采用机械运输。1973年,北岩寺、东方红、韩家沱菜厂试行"三机一化"(踩池、起池、淘洗机和车子化),以后陆续推广到国营菜厂和部分社办菜厂。1977年韩家沱菜厂试用拌料机和气动装坛机,实现"五机一化"。由于机械材料耐腐蚀问题未解决,至1985年,涪陵榨菜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仍不高。  二、加工工艺  民国初期,榨菜加工已打开独家经营的*面,群商蜂起,争相仿制,竞争激烈。各地厂商围绕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保持质量,不断改进和革新工艺。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主产品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一般要经过13道工序,即选择菜头、菜头切块、搭菜架、穿菜、晾菜、第一次盐腌、第二次盐腌、淘洗、榨除盐液、挑菜筋、第三次盐腌并加辣椒香料、装坛、封坛口。30年代以后合并为10道工序,即选菜、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拌料、装坛、封口。每道工序各有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半成品质量标准,随着设备、原材料、技术手段等条件的改变和进步,以及产品规格、质量要求的不同,工序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70年代开始对主产品进行改进和深度加工,如生产盐渍菜头、小坛和小罐装的菜丝(片)、直接腌制(不经风脱水)压榨制成的榨菜罐头等。小容器包装的低盐和怪味、广味、鱼香等风味的榨菜制品开始出现,但还未能大批量生产。80年代初期,小包装榨菜生产技术开始在涪陵全面推广。  三、产品包装  榨菜成品历来用土陶坛包装,经严密封口后,让榨菜在坛中发酵,味道更加鲜美并耐贮,一般可贮存半年至一年。清末还无专用菜坛,借用重庆老酒坛包装。民国初期开始在重庆鸡冠石窑厂定制菜坛,民国8年在县境深沱萧家湾窑厂烧制,菜坛形状、容量基本定型。以后长江和乌江沿岸窑厂增多。菜坛用量,全县年数万至十余万个。民国20年左右,每个菜坛约值0.18元(银元)。50年代,涪陵县建有几个陶器厂,主产菜坛。1951年每个约值2.5公斤中熟米;80年代初,每个1.87元(人民币)。  陶坛装菜后外面还要套上竹络,竹络有保护陶坛和方便搬运的作用。竹络由县境产竹区农民加工出售。干竹络每个重2公斤,30年代值5分(银元),1951年值0.1元,1983年值0.83元。  四、综合利用  茎瘤芥全身都是宝,可以综合加工利用。20年代已重视利用瘤芥以外的副产物,如制干菜尖和干菜叶,扎坛口用;用腌制后的菜水盐液熬制出味道鲜美的榨菜酱油。后来,将挑剥出来的盐菜筋也利用起来,经整理加工后用来塞坛口;将嫩菜皮、菜耳制成廉价菜以饮食业熬汤等。  五、产品质量  (一)成品规格60年代以前的榨菜为块状咸辣味(川味)产品,土陶坛包装,每坛各时期重量不一。清末每坛净重约20公斤,民国初期每坛20至25公斤,民国8年每坛30至35公斤,后又有50公斤的大坛,但一般重量为31.25公斤。坛和竹络皮重5.5至6公斤。50年代中期以后每坛菜净重有40、25、15公斤装3种。  尽管30年代初期的实业界已有改革榨菜花色品种和包装和合理建议,但当时有种种原因终未普遍付诸实现。50年代的榨菜有大块和小块两个等级,进行分别包装。60年代始有质量标准不同的一、二、三级菜之分。一级菜出口和军需。1964年开始按专门标准生产出口菜。  1975年开始在韩家沱菜厂生产丝、片、丁、碎等形状,塑料袋、玻璃瓶、陶瓷杯等包装形式,50、100、500、2500克各量的产品,但由于密封、杀菌、配料等问题未完全过关,一时未能大批量生产。  1981年,采用一种新的保鲜方法,使无毒塑料袋方便榨菜的小包装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并生产出五香、鱼香、鲜味、怪味、爽口等风味的产品。1985年开始在个别外销地开展深加工,使各类小包装产品能在远离产地的市场上销售。  (二)、质量改进初期的榨菜,基本上全属切块,大小不均匀,辣椒粉粒较粗,颜色较暗,"其貌"不扬。但菜块柔软、香味甚浓,耐久贮。  20年代末,开始对菜块进行修剪,讲求外形美观。30年代中期开始注重购圆形菜头,划块亦讲究整齐,大小块予以分别装坛。  1953年开始对辣椒去蒂去籽,以64孔罗底过筛,由于辣椒粉变细,拌出来的菜颜色更鲜艳。  1964年应外商要求,在对出口菜修剪时增修"团鱼边"一项,使菜块外形质量进一步提高。1974年,对腌制后的菜坯进行整形分级,按一、二、三级和小菜、碎菜分别包装,质量要求趋于严格。1979年,开始制作不划块的全形菜,以鲜菜头个重150至350克为合格。次年,种植上普遍推行良种和密植,为提高全形菜的加工率打下了基础。  1980年和1982年,四川省先后制定了出口菜和内销菜的质量标准,使榨菜的生产和质量改进有了更明确的目标。1985年6月,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坛榨菜的国家质量标准(GB6094--85)。同年,原涪陵地区标准*发布袋装方便榨菜的质量标准(川Q/涪236--85)。  (三)、质量检验1952年以前,所有出县产品均须由榨菜同业公会认可,开具证明。1952年,县设榨菜成品检验委员会,经检验不合标准者,禁止运销。1955年以后由国营公司组织检质定级小组,到厂按批抽样,集中地评定。1976年后,社办厂产品也分批抽样,送到国营厂一同检验。1980年以后,出口榨菜由重庆商品检验*检验。1984年,除出口菜外,由市标准计量*榨菜质量监督检验站统一检验。各时期具体检验情况如下:  30年代的产品鉴定(俗名辨货)全凭感官,且标准不严。熟货(成品)以味正质嫩香气浓厚者为上品,味酸质老而柔软、香气清淡者为下品。  1952年以后,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详拟标准细则若干,但是仍以感官认定。至1983年始有感官与仪器化验的配合检验。直觉感官主要是观形、辨色、品味、审质、嗅味。参与检验人员工作前须不吃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感觉灵敏。仪器化验主要是对抽样样品进行含水量、含盐量和总酸量的测定。再加上抽样检验出来的块形块重及肉质的合格率和表里缺陷(即菜块有无烂点、糖心、空花、棉花包等情况)的多少,逐一按超过正常质量标准的多少记分,超标多则分多,符合标准右少超标则分少。然后按总分多少定级,不足5分为一级菜,超过5分降一级,超过10分降二级,直至降为等外级。  检质定级后,出厂时还要经县(市)检验小组会同销地采购员检质测重,发给合格证后方能调运。

乌江榨菜年创多少?

300年

乌江榨菜最近真的太绝了!

作者 |张小虎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但凡与美食相关的节目总能在年轻圈层引起轰动,如馋哭隔壁小孩系列的《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

 

如果说被各种听过没吃过的特色美食馋得垂涎欲滴是人之常情,但让小虎万万没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无数年轻人竟然会被一包榨菜馋哭了。

纪录片溯源乌江榨菜,将乌江榨菜从原产地、原材料培育、筛选、工艺、生产、品控到走进千家万户餐桌的全流程,完整展现到大众的面前。

 

跟随着专业唯美的镜头,可以看到,孕育了乌江榨菜的原产地——美丽的城市重庆涪陵,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四季分明,物产丰饶,是全球著名的名茶产茶带以及世界名酒带。

世界榨菜之乡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等生长环境,让乌江榨菜的灵魂原材料青菜头得以茁壮成长。

当大众跟随镜头,漫山遍野、生机勃勃、青翠欲滴的青菜头带来的视觉冲击,让每个人都能直观深刻的感知到乌江榨菜原材料的绿色和天然。

乌江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

 

视频的后半段,呈现了乌江榨菜独具匠心的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品牌理念。对原材料筛选、制作工艺、生产、品控的每个流程都严格把控,16项标准严选、非遗传承工艺,以及全球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最终造就了鲜脆爽口、开味又健康的干饭神器,出口52个国家畅销150亿包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国人记忆中的“国民小菜”。

全球首条榨菜智能化生产线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品牌借助五花八门的营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无可厚非。但过于依赖外物工具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在广告刺激下领略过产品后,会以最快速度淘汰它,速成则速朽。

 

因此,乌江榨菜将产品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石,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摆正心态从原料和产品实力去真实讲诉品牌,并以纪录片100%真实还原的方式,生动、具象地呈现了一包神奇的乌江榨菜的诞生,让用户对敢于公开透明的乌江榨菜产生好感,也在食品安全问题越发严峻的当下,对产品的品质倍感信任。

 

该纪录片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网友对这支溯源纪录片以及乌江榨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微博上,由纪录片衍生的#3分钟榨菜记录片火了#以及#乌江榨菜绝了#两大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高达7.2亿,讨论量突破21万。经此一役,乌江榨菜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圈形成刷屏效果。

打造Social营销矩阵

形成社交裂变传播 

 

在新生代年轻人成为消费新引擎的当下,乌江榨菜也开始向年轻化转型。除了签约当红小花关晓彤为“尝鲜大使”与年轻消费者沟通之外,乌江榨菜还在营销玩法上进行了创新。

此次乌江榨菜的出圈,正是其对明星助阵、KOL实力种草等social营销的把握,通过迎合年轻人触媒习惯的营销渠道以及玩法,提升话题在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最终引爆网络。

1、携手彭昱畅解锁新吃法,明星加持引爆流行趋势

 

注意力稀缺时代,广告圈达成的共识是:“品牌需要‘特定人物’与用户沟通,才能完成对用户的情感投射。”因此,品牌们倾向于选择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明星进行品牌表达。

 

基于此,乌江榨菜携手彭昱畅拍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美食vlog,借助彭昱畅的真实测评来展现乌江榨菜的多种吃法。彭昱畅结合自己年后复工的健身需求,用乌江榨菜搭配蔬菜沙拉、能量卷、面条,上演了大快朵颐的“吃播”,将乌江榨菜鲜脆爽口、开味健康的卖点植入到粉丝心智中。

2、KOL跨圈层联动,助力声量扩展与心智渗透

 

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话题的多圈层扩散和深度精准种草,还需要多维度传播。这个多维度,在乌江榨菜此次营销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乌江榨菜布*双微一抖这一年轻化的传播链路,全面展示品牌以及产品的利益点,不仅助推乌江榨菜此次营销的成功破圈,也有效拉近了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与深度互动。

出口52国热销150亿包

蝉联榨菜界王者

 

2020年,乌江榨菜上市十周年,股票市值突破400亿,因亮眼的成绩,被称为“榨菜界的王者”。

 

截至目前,乌江榨菜产品已经出口52国,全球热销150亿包,并且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无论是市场还是口碑,无不验证了乌江榨菜已从国民开味小菜升级为世界高端品质的民族品牌。

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乌江榨菜能够在诸多榨菜品牌中脱颖而出,一直稳居“国民开味小菜”霸主地位,这与乌江榨菜坚实的产品实力与独具匠心的品牌精神密不可分。

 

首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乌江榨菜的灵魂原材料青菜头,肉质肥厚、口感嫩脆、含15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符合健康饮食大环境下消费者对榨菜类产品的需求。

其次,得益于对生产技术、技艺的创新和考究,乌江榨菜推出低盐化和无添加防腐剂的榨菜。如此匠心技艺制作出的榨菜不仅创造了独特的风味,更是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最后,乌江榨菜不仅可以做佐餐、配菜,还可以拿来做零食,从普通老百姓到顶流明星,不论男女老少,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乌江榨菜都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口味。

鲜脆爽口的口感、国家非遗传承制作工艺、创新的现代化生产技术,无一不体现出乌江榨菜对于产品品质的重视,不仅获得了全球食客的认可,也成就了乌江榨菜蝉联榨菜品类销量王者的市场地位。

说在最后:

在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以及营销环境下,乌江榨菜与时俱进,在打造优质产品的前提下,通过新潮的营销玩法为品牌注入年轻活力,乌江榨菜风靡全球的民族品牌形象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乌江榨菜多少年历史(榨菜一般是哪出产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