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申购6000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现在净值是多少元
08-13号净值:0.8060元该基金成立于2007-10-09,成立以来收益-19.40%。
2007年申购4600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000041)现在净值是多少元
08-13号净值:0.8060元该基金成立于2007-10-09,成立以来收益-19.40%。
华夏全球精选的净值是多少钱啊?
华夏基金的网站上有净值,http://www.chinaamc.com/portal/cn/second_tow.jsp?column=ROOT%3Ecn%3E%BB%F9%BD%F0%B2%FA%C6%B7%3E%BF%AA%B7%C5%CA%BD%BB%F9%BD%F0%D7%A8%C7%F8%3E%BB%AA%CF%C4%C8%AB%C7%F2%BE%AB%D1%A1%3E%BB%F9%BD%F0%BE%BB%D6%B5&minisite_column=ROOT%3Ecn%3E%BB%F9%BD%F0%B2%FA%C6%B7%3E%BF%AA%B7%C5%CA%BD%BB%F9%BD%F0%D7%A8%C7%F8%3E%BB%AA%CF%C4%C8%AB%C7%F2%BE%AB%D1%A1&link_page=/portal/cn/second_tow.jsp&categoty_link=../include/fundtrendcommon.jsp最新的是0.759,强的无语了,希望把基金经理早点换个能人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现在净值是?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QDII基金,基金代码000041,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5年7月16日单位净值为0.8120元;QDII基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更新往往滞后一个交易日。
2007年申购4600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000041)现加态友阿凯命云争善须在净值是多少元
华夏全球精选000041最近净值1.70左右:净值日期基金净值2014-11-111.72962014-11-101.77732014-11-071.77102014-11-061.77302014-11-051.74752014-11-041.74872014-11-031.7678
经济观察|为什么除了中国,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通胀?
1.最近一张“通胀行星图”流行起来。全球显然在通胀,但是主要经济体里,中国是显著的例外。为什么全球陷入了通胀?
2.触发因素是疫情,在疫情不断肆虐的时候,原材料供应不上,劳动力短缺。但是2022年后,劳动力短缺开始消退。美国失业率回到了2020年2月的水平,3月劳动参与率62.4%,接近2020年2月的63.4%。劳动力不是全球通胀的因素。
3.通胀的根源显然是原材料。许多初级商品翻了1-3倍。相比疫情前,美国塑料价格高了71%,欧洲112%。美国钢铁高了76%,欧洲184%。LME铝的现货价格高了98%。中国到北欧航线的波罗的海指数,高了822%。
4.像越南这样进出口增长不错的国家,5月已经出现了逆差,印度5月逆差240亿美元历史新高。美国4月货物贸易逆差1077美元,3月是1268亿美元,年度逆差将爆表。中国和资源国家的顺差却大增,中国前5月顺差2904亿美元增长50.8%。俄罗斯发动了战争,但顺差惊人,前五月经常项目顺差1103亿美元。沙特阿美成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5.原材料的通胀,是供应短缺,但更是货币现象。以中国为核心的生产国,以及资源国,对于主要消费国的货币已经没有了信心。印钞买货,等于白占便宜,结果只会是涨价。资源国可以增加供应,中国可以扩大生产,但是不太可能去平息通胀,再怎么增加供应也赶不上印钞的速度。全球货币的基础已经动摇,信心一旦失去,很难恢复。现在,还有哪个主要经济体在严肃地讲财政纪律?除了中国,都在大幅发债。
6.中国和资源国,天然就是关系密切的经济伙伴,大宗商品进口基本都是世界最多,制造业产出最多。原材料涨价、中国生产涨价都是正常的,不是世界通胀,而是过去不通胀很奇怪。现在,中国的高效率,只会压自己的通胀,不会管消费国了。生产效率低,又要进口原材料,只会印钱,只能靠别人来压通胀,这些“别人”还被狠狠攻击,加离谱的关税。然后大半年前还说不会通胀,这是有多大的自信?规矩已经变了,再也回不去了。
来源:观察者网
在欧美市场显著下跌的背景下,近期A股走出独立行情。从4月份开始,一些海外资金悄然行动,逐渐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机构人士分析,资金增持中国资产的动机既源于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也得益于中国资产估值吸引力逐渐显现。展望后市,中国资产表现能否全面回暖、投资者行为是否具备持续性,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恢复的节奏。
“最近的表现,让A股‘扳回了一*’。”来自北京的投资者刘华意味深长地说。
13日,尾盘拉升;14日,V形反转;15日,再接再厉。面对海外股、债、汇“三杀”,本周以来A股市场的走势让不少投资者觉察到了变化。这种变化从4月底、5月初已悄然出现。从A股到港股再到中概股,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境内外投资者在抄底中国资产特别是中国股票上形成了共识。
借用刘华的话来说,这是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投下的“信任票”,更是对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成色。
转变:从易感到抗跌
6月14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跌1.83%,收盘涨1.02%;1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一度跌0.14%,收盘跌0.02%;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一度贬309个基点,收盘贬17个基点……人民币资产先抑后扬,顶住了隔夜海外市场股、债、汇“三杀”的影响。尤其是上证指数逆势翻红,上演V形反转,引来不少关注。
6月15日,股、汇市场升势延续。其中,上证指数重上3300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续升逾百个基点,回到6.72元附近。
近期,中国资产频频走出独立行情,股市表现跻身全球主要市场的前列。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截至6月15日亚太市场收盘,A股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1.04%、10.13%、8.48%,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位居涨幅榜前列。同期,欧美主要股指跌幅靠前,其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超过12%,处于领跌位置。
在刘华看来,中国股市“扳回了一*”。
今年前4个月,疫情防控形势、海外货币政策、地缘***势等内外因素显著变化,造成的影响超出预期,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各类中国资产价格波动也不同程度地加大。作为十分敏感且具备高度流动性的一类资产,A股市场一度连续下跌,多次与海外资产共振,表现出对外部风险的易感特征。
“同样面对海外市场波动造成的扰动,在最近这一轮行情之中,中国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明显表现得更加平稳、更有韧性、更具底气。”刘华认为,近期中国资产的稳定性、独立性重新凸显,反映了市场预期和资金行为的某种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6月14日,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紧跟A股股指运行节奏,日内流动也呈现出V形反转的特征。早盘北向资金一度净卖出近30亿元,到尾盘又大举进场抢筹,全天净买入39.44亿元。6月15日,净买入规模扩大至133.59亿元。据统计,过去13个交易日,北向资金有12个交易日呈现净买入。
共识:抄底中国资产
不只是北向资金,在抄底中国资产特别是中国股票上,最近各路资金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默契”。
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5月份,共有49亿美元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这也是新兴市场连续第3个月面临资金流出的处境。然而,中国市场逆势迎来资金流入,其中,股票市场吸引了27亿美元资金流入,债券市场流入20亿美元。
“近期全球资金流动中值得注意的一大变化是外资再度流入A股。”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资金追踪数据库EPFR的数据显示,6月1日-6月8日,共有0.45亿美元的海外主动配置资金流入A股,另有8.32亿美元的被动配置资金流入,整体流入达8.77亿美元。同期,港股也吸引了903.1万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
摩根大通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其对冲基金客户在连续抛售港股一年多后,自3月中旬以来已开始买入港股。报告指出:“过去一个月,亚太区是对冲基金客户净买入最多的地区。”
此外,从基金申赎情况看,李求索介绍,6月1日至6月8日,专注投资A股的海外基金获得10.64亿美元的净申购,一改前一周的净赎回态势。
EPFR数据显示,6月7日,目前海外规模最大的中概股ETF——安硕MSCI中国ETF(MCHI)单日净流入金额达2.69亿美元。据了解,这是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单日资金净流入。
最近披露的一些数据则显示,从4月份开始,一些海外资金已悄然行动,重新加大对包括A股、港股、中概股在内的中国股票的投资力度。
比如,4月份,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安联神州A股基金将新能源赛道股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的持仓分别提高了6.02%、27.02%。安联投资旗下另一只中国股票基金——安联全方位中国股票基金则在4月份增持了中国互联网股票。其中,对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美团的增持幅度分别达16.33%、10.38%、10.39%、25.30%、10.38%。
对于中概互联网股票,摩根大通旗下的JPMChinaAdistUSD同样投出了“信任票”。4月份,该基金对京东和美团的持股数量分别增加了10.04%、6.58%。
从债券到股票,从A股到港股再到中概股,种种迹象表明,境内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的热情正在逐步地、广泛地回升。
信号:看好中国经济
股市向来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外资则素有市场的“聪明钱”之称。如今,“晴雨表”放晴了,“聪明钱”回来了,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传递了境内外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前景、看好中国资产价值的信号。
制造业PMI较快回升、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新增社融和信贷大超预期、物价水平持续平稳……近日披露的部分5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不断传来好消息。国家统计*6月15日正式发布的月度经济数据进一步表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5月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多数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
市场人士注意到,从4月底、5月初开始,A股市场企稳迹象及外资抄底中国资产动作增多,与经济运行的边际变化几乎同步出现。
摩根士丹利表示,A股将受益于各类稳经济措施。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说:“我们对中国稳住宏观经济,稳住企业主体以及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抱有信心。”
“尽管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知鸷也对记者表示。
强烈的稳经济、稳市场政策信号进一步增强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底气。4月底以来,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集中发布,密度和力度较为罕见,逐步扭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金融管理部门纷纷发声、吸引“长钱”入市力度加大、股债市场新一轮开放举措渐次落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赴境外上市政策逐步清晰、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相向而行……政策暖风频吹,金融市场情绪逐步回暖。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近期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中概股、企业境外上市、化解房地产风险等市场关切,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对稳定市场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主管房东明也称,随着监管加强与市场沟通,此前对产业政策的一些疑虑已逐步消散,外资投资A股的意愿重新提升。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具有比较好的长期发展机遇。”谈及开放的话题,邢自强说,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越是扩大开放,越能做到与全球经济和金融深度融合,并利用好全球资金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服务。从长期看,中国也希望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更多类型的长期资金入市。
“这再次表明,稳市场、稳外资的关键还是稳经济、稳预期。”一位机构人士说,疫情的阴霾正在消散,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效力不断显现,经济企稳恢复态势逐步确立,中国资产有望逐渐迎来柳暗花明。
趋势:需看经济成色
部分受访专家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变化或使中国资产相较海外资产而言更具吸引力,而影响投资者预期和行为的关键仍是基本面。
首先,国内外经济增长前景此消彼长。专家分析,中国资产回报的稳定性、走势的独立性,根源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运行实现由受到疫情冲击因素出现下滑到逐步恢复的转变。”国家统计*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分析,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6月需求拉动有望增强,生产恢复有望加快,市场运转有望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反观海外,高通胀、快紧缩的态势还在强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近期,一些国际组织进一步下调了对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同时,美债收益率曲线再度发生“倒挂”,也表明部分债券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甚至陷入衰退。
“总体来看,二季度中国经济将先于海外经济见底,中外经济运行相对趋势大概率会迎来反转。”浦银国际策略分析师蔡瑞认为。
进一步看,宏观经济的变化将逐步传导到企业盈利层面。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费小平认为,随着生产供应和需求改善,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望逐步回到相对平稳的状态。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策略团队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将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其次,宏观政策环境外紧内松,国内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最新数据表明,欧美通胀见顶预期落空,政策紧缩趋势继续强化,海外流动性收缩态势短期难以逆转。6月14日,有着全球流动性风向标之称的美元指数升至105上方,创出近20年新高。
4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速,金融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机构人士普遍认为,经济恢复势头仍需巩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宏观政策将继续聚焦稳增长,适度提升对宏观杠杆率的容忍度,政策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市场资金面即便有所收敛,也不会明显收紧。“未来货币条件仍然会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称,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市场利率有望震荡下行。
最后,中外资产估值差有望收窄。多位机构人士提到,当前中外资产价格均面临重估,中国资产更具吸引力。一方面,历经前期调整,中国资产已具备相当大的估值吸引力;同时,宏观经济恢复、企业盈利改善及流动性保持充裕对估值的支撑作用有望显现。另一方面,海外政策加快调整、美元流动性紧缩加剧、欧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在资产估值层面尚未得到充分反映。综合作用下,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凸显。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平均市盈率(TTM)约为12倍,低于16倍的历史平均值,处于35%的历史分位数水平。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TTM)则为18倍。
“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全球中等以下水平。未来海外主要经济体政策收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A股市场的相对性价比有望提升。”王汉锋说。
随着中国资产的魅力渐显,一些投资者正在或准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胡知鸷表示,瑞信预计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转向A股市场,以分享企业基本面改善的收益。在瑞士宝盛私人银行中国研究策略师邓启志看来,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的推进,互联网、汽车和消费板块或会受益。
也有机构人士指出,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多,金融市场的修复行情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回暖的趋势和弹性,而这有赖于各方面政策持续有效发力。
“中国资产魅力关键还得看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刘华说。
《国际援助》官微
中国援助·环球视野
《国际援助》为全球国际援助者提供意见
⊙平台声明:平台稿件,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此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思辩的专业资讯。
华夏全球今日净值是多少?
嗯这个不好说每天不是赚是停顿点来受益
华夏基金净值增长率最好的是哪个?
华夏基金净值增长率最好的是华夏行业精选混合基金,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7.78%。
各大城市抢人才:你的学历值多少钱?【中国科讯】
伴随着老龄化和二胎放开,人口,人才突然成为各个二三线城市的工作热点,2017年,武汉、南京、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仍接连出台各种人才政策招贤纳士。
2018开年的楼市关键词那必须是“抢人才”,近段时间,包括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
“送”户籍“送”房子,二线城市“抢人”各显神通,我们简单盘点一下,看看哪家最实惠。
河南,是目前中国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应该是二线城市最不担心缺人的城市,但是,郑州“零门槛”落户,范围扩大,2017年11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广纳人才新政。
“零门槛”落户范围覆盖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鼓励先落户后就业,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
自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口号后,武汉几乎每月都有政策出台。
现在,武汉已经放宽落户制度,大学生几乎可以“零门槛”落户,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而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
未来5年,武汉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2017年8月,“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落地。
湖南长沙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
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长沙计划用五年时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
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学士2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2017年7月19日,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同时,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成都今年还提出“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2018年2月,西安发布了户籍新政,其中西安对在校大学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公安机关每学期主动入校开展宣传、受理业务,开学季、毕业季均可落户西安。
同时放宽单位、社区集体户的家属随迁限制,本人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同时,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
东莞取消实施近10年的积分制落户办法,实施“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为落户条件的户籍新政。
具体而言,东莞不仅将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三类群体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还将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对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在东莞市大中专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的人口等五类群体放宽入户限制。
从1%提至2%,最高8万元;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前给予50万至150万元安家补贴,新政实施后最高可补300万元。
杭州也于2017年,出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其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对于外国人才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
建设名校名院名所,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杭州人口增长创历史新高,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11.21%的人才净流入率位居榜首,深圳和成都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名,人才净流入率依次为5.65%、5.53%。
这也是继2016年全年排名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OP20城市第一,并遥遥领先之后,杭州蝉联第一。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一边城市的常住人口也随着人才政策的变化而悄悄发生变化。
春节前,浙江省统计*发布《2017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比上一年增长28万,接近两倍的净增长,创历史新高。
杭州在国内抢人已经不过瘾,还要抢遍全球,杭州“收割”了大量的国际“大牛”。
6月,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也是该公司高级别技术职称之一的任小枫入职阿里。
9月,世界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正式出任阿里云量子计算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组建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AQL);去年年底,前Polycom(宝利通)声学设计和信号处理首席工程师冯津伟入职人工智能核心团队iDST,担任智能语音交互团队研究员,将负责语音交互设备端。
此外来杭州的还包括硅谷华人圈里最年轻的顶级工程师之一何昌华等。
抢人大战已经蔓延到了海外,“美国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包括东欧的一些国家也是企业或城市组团招聘的热门城市。”
北京吸引力的下滑,一方面是由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所致,去不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当然选择去杭州、武汉等主流二线城市,由此导致这些主流二线城市的净流入率升高。
“但仍有很多人挤破头也要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选择的梯度来说,当然是首选北上广深。”
更是敢为天下先,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让你充分感受到,学历很值钱,知识有价值。
博士毕业可直接评正高,上车牌不用摇号,5年将投63亿扶持博士、博士后!
政策围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生活、子女家属就学就业服务做了政策和资金的安排。
单是普惠型的政策,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出站一年直接认定正高职称;安排事业编制;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如果到粤东西北和惠州、肇庆、江门工作,年龄放宽5岁、补贴分别提高10万元以上,海外人才再增加10万元,并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每人给予50万的生活补贴。
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出站博士后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经用人单位考核成绩优秀的,可直接认定为副高或正高职称,(要知道正常流程,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博士毕业两年助教,再定中级讲师,讲师2年后才可参评副高,再五年后才能评正高......)。
这个可是直达电梯的节奏,吸引力空前。
还有,还有,来(留)粤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在限牌地区购车可享受一次性小型汽车免费上牌指标(杭州的大量新车主还一边用着沪C牌照,一边全家排队摇号......
北京的更苦逼,1100人摇一个车牌号,开个车都得猴年马月更别提自住房没了,限价房没了,共有产权味同鸡肋)。
看完广东的政策,小编都不淡定了,别说搬砖了,我回去读书了,今年考博士。
马太效应搅动人才市场,东部有钱有资源,力度大,政策宽松,会带动更多人才孔雀东南飞。
看看这些举措,你就不必再为学历不值钱发愁啦!
努力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7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前1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其人才净流入率为11.52%;作为老牌的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却出现了负增长。
统计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2.2万人。
而截至2017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
其实,主要是北京,上海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时,也会触及一些人才流动,导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适当转移;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线、三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
不适合在北京发展可以去南京,南京待不下就到地级市,地级市待不下就到县里。这是人才的流动趋势。
事实上,这两年杭州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
去年,临安撤县划区,杭州在名义城区面积上超过了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
去年年底,杭州推出了积分落户政策,将在下个月开始统一实施。
根据预测,今年杭州市常住人口有望破一千万。
面对全国的疯狂抢人举动,这里面既有人口老龄化,人口危机的提前布*,也有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现实压力,无论怎样的政策,都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和学历的认可,所以,安心读书的朋友们,你的学历和知识很值钱。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 发表中文论文就很low?中科院是这么决定的……
2. “硕士在我们家等同于文盲”,高晓松入职哈佛大学!
3. 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名187.040!
4. 中国200万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多少补助?
5. 北京职称评审不再惟论文将推行代表作制度
6. SpaceX“重型猎鹰”带着特斯拉跑车进入太空!还记得马斯克说过“学术论大多毫无价值”吗?
7. 基金申报攻略:过来人谈基金申报书填写各部分注意事项
8. 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部署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9. 第十四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创业人才项目名单公布
10. SCI论文多产学者的9点自我修养
华夏全球的净值是多少?
基金的最新净值的意思是利润率累计是上涨下跃而加加日增长是突破你最好可以去买基金书对你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将来挣还要多变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