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10月31日油价是多少(现在92号汽油价格是多少钱一升)

现在92号汽油价格是多少钱一升

从11月2日起,全国绝大多数地区92#汽油零售限价在7.49元~7.69元/升,柴油7.11元~7.29元/升。

2022油价调整一览表

2022油价调整一览表如下:1月油价调整时间:17日24时、29日24时;2月油价调整时间:17日24时;3月油价调整时间:3日24时、17日24时、31日24时;4月油价调整时间:15日24时、28日24时;5月油价调整时间:16日24时、30日24时;6月油价调整时间:14日24时、28日24时;7月油价调整时间:12日24时、26日24时;8月油价调整时间:9日24时、23日24时;9月油价调整时间:6日24时、21日24时;州兆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日24时、24日24时;11月油价调整时间:7日24时、21日24时;12月油价调整时间:5日24时、雀锋19日24时。国内油价调整规则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原则来说,目前油价调整时间是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简单来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是根据国际油价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的,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如果顷迹晌在这十个工作日内,国际油价是上涨的,那么国内油价就上涨一次。如果在这十个工作日内,国际油价是下降的,则国内油价就下跌一次。

下倒笔次油价调整时间2022

2022油价调整时间表一览: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7日24、1月29日24时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17日24时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月17日24时、3日31日24时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日24时、4月28日24时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6日24时、5月30日24时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4日24时、6月28日24时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2日24时、7月26日24时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8月23日24时9月油价调整时间:9月6日24时、9月21日24时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月10日24时、10月24日24时11月油价调整时间:11月7日24时、11月21日24时12月油价调整时间:12月5日24时、12月19日24时【拓展资料】在国际油价的形势上宏观,不难看出,近几年来油价都是呈现上涨的趋势。为什么油价增长得如此之快1.在于汽车的普及。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能买得起小汽车。这就造成了有些地区的地下停车场完全容纳不下数量这样多的汽车,加上近年国家对于绿色出行环保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汽车这一方面新兴转型,因此转向购买绿色能源汽车的人也与日俱增。但绿色汽车还不是很普及,现在对于使用石油、汽油的车主依然占许多数。现在的石油、汽油等仍然是众多车主不可缺少的汽车能源,这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2.石油资源的有限。国家对于石油的开采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乱开采。由于国家限制原油的出口等原因,再是石油是稀缺资源,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使用。因此对于广大车主的需求与供应不成正比,因此涨价。3.汽油的制取技术耗费人力与物力。石油作为原油,会进行原始的分馏,萃取等工序。虽然蒸馏、催化裂化、烷基化等化学工艺理论上都能有汽油组分的产生,但辛烷值的不同。有些是不能作为发动机的燃料进行使用,作为汽车的发动机燃料,需要经过不同的加工,最后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才能进行市面上的使用。4.美元的上涨,经济波动波及导致油价上涨。最近几年的油价虽然有些小幅度的下跌,但宏观来看,这样的小幅度下跌,却没有什么影响,在2021年,有很多关注油价市场行情的车主就已经很能感受到油价的蹭蹭上涨。现在的汽油涨幅都已经超过了310元/吨,想在新的一年里少掏点腰包,还是先未雨绸缪,关注好油价市场的随时的变动吧,趁着还未调动前,先给自己的小轿车加满油。“只涨不跌”这个含义对于股票、基金持续“只涨不跌”,那可是投资的人们来说最期待的现象。但是对于汽油价格的“只涨不跌”,这就让众多的车主可愁坏了,这就意味着自己的腰包又有一部分钱消失了。油价昂贵的成本对于经常开车出行的人来说,实在是很不友好。我国的油价总体都是跟着国际的油价趋势发展,油价的持续上涨,还是令众多希望油价下跌的车主失望了,许多的车主们怀念以前油价还是“平民价”的时候。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生活美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一些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加之临近过年,对于有些生活成本则会成倍增加。

今日油价|10月31日汽油价格

今日成品油价格查询(2022年10月31日)参考价格

整理不易点个赞再走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国际油价10月31日下跌

 10月31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主要因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和中国需求担忧。美国8月石油产量攀升至近1,200万桶/日,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高。中国国家统计*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一联合公布,宏观经济先行指标——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2,创三个月低点。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抑制了经济和商业活动,削减了石油需求。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为3.704亿吨,或约990万桶/日,比去年同期低4.3%。这标志着至少自2014年以来的同期数据首次出现按年下降。2022年12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下跌1.37美元/桶(-1.56%),结算价报86.53美元/桶;2023年1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94美元/桶(-0.98%),结算价报94.83美元/桶。布伦特与WTI价差为8.3美元/桶,较前一日扩大0.43美元/桶。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主力合约SC2212下跌4.7元/桶(-0.7%),结算价报683.5元/桶,折合95.24美元/桶。全部合约成交149353手,持仓量减少5527手至58724手。主力合约成交121496手,持仓量减少5228手至27186手。

穆尔班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2美元/桶(-1%),结算价报92.7元/桶,全部合约成交2757手。

新加坡市场汽油、柴油、航煤、低硫船燃裂解价差分别为-1.13美元/桶(-1.49)、47.82美元/桶(+0.9)、33.64美元/桶(+0.34)、8.53美元/桶(-0.6)。

国际石油市场要闻

(1)产油国动态

英国:英媒表示冬天还没开始,英国天然气库存只够用9天。英国天然气公司表示,英国目前是欧洲储气量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这家英国能源巨头宣布,该公司将重新启用其一个位于约克郡海岸附近北海下的储存设施。该公司称,此举将能使英国的天然气储气容量增加50%。

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领导层已经准备好与西方对话。

伊朗:伊朗石油部长奥吉将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访问俄罗斯,出席伊朗和俄罗斯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报道称,本次访问的核心议题是讨论和加快实施两国此前签署的价值400亿美元涉及能源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

沙特:据报道,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和法国能源转型部长AgnesPannier-Runacher讨论了提高国际石油市场稳定性的必要性。

(2)海外疫情防控动态

日本: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由于应对新冠疫情的一轮又一轮刺激措施,日本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严峻。

重庆90#汽油现在多少钱一升??

今日零时起,我市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上涨。其中有车族常用的90号汽油每升涨至5.79元,93号汽油每升涨至6.12元,97号汽油每升涨至6.46元。  90号汽油每升5.79元昨晚,市物价*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我市具体调价标准为:90号汽油零售基准价每吨提高1000元,具体零售基准价为:一价区由每吨6130调整为7130元;武隆、黔江、秀山、酉阳、城口、彭水、石柱等二价区由每吨6230元调整为7230元。调整后,一价区90号汽油每升零售价由4.97元涨至5.79元。93号汽油每升由5.26元涨至6.12元。97号汽油每升由5.56元涨至6.46元。  重庆今年首次上调此外,0号柴油零售基准价每吨也提高1000元。具体调价标准为:一价区每吨5660元调整为6660元;二价区由每吨5760元调整为6760元。调整后,一价区0号、+5号、-10号柴油,每升零售价分别为6.12元、5.99元、6.48元。据市物价*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是我市今年来首次调整汽油、柴油价格。(记者黄显章)  成品油价历年调价一览2008年6月20日汽油、柴油每吨提高1000元2007年10月31日汽、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500元2007年1月14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220元2006年5月24日汽油、柴油每吨上调500元2006年3月26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00元2005年7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50元2005年6月25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150元

油价多久调整一次?

每10个工作日有1个调整窗口。2022油价调整窗口时间表一览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7日24、1月29日24时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17日24时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月17日24时、3日31日24时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日24时、4月28日24时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6日24时、5月30日24时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4日24时、6月28日24时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2日24时、7月26日24时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8月23日24时9月油价调整时间:9月6日24时、9月21日24时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月10日24时、10月24日24时11月油价调整时间:11月7日24时、11月21日24时12月油价调整时间:12月5日24时、12月19日24时我国成品油价格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进行调整的,调整周期为每10个工作日一次。因此,只要知道任意一次调价日期就能推算出其他的调价时间了。生效时间:调价日当天24时

全国油价调整日期怎么来的?

2021年我国成品油共迎25轮调价窗口期,首次调整时间为1月15日24时,后期调整为10个工作日一调。

  国内油价调整规则:成品油调整周期为1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是十个工作日之后油价调整窗口开启一次,而工作日不包含周六日和法定假日。

2021全年油价调整时间表

月份 调整时间 汽油 柴油

一月 1月15日24时

1月29日24时

二月 2月18日24时

三月 3月03日24时

3月17日24时

3月31日24时

四月 4月15日24时

4月28日24时

五月 5月14日24时

5月28日24时

六月 6月11日24时

6月28日24时

七月 7月12日24时

7月26日24时

八月 8月09日24时

8月23日24日

九月 9月06日24时

9月18日24时

十月 10月09日24时

10月22日24时

十一月 11月05日25时

11月19日24时

十二月 12月03日24时

12月17日24时

12月31日24时

2021油价调整日历

我国如何应对高油价?

2008年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自即日起将汽油、柴油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 元和5520元提高1000元为6980元和6520元,涨幅分别为16.7%和18.1%;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涨幅25.2%;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涨幅为4.7%。

  链接:国内成品油价历年调整一览

  2008年

  6月20日: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

  2007年

  10月31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5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5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500元。

  1月14日: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

  5月24日:上调汽、柴、航空煤油每吨500元。

  3月26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

  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背景及政策意图是什么?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何?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可能呈现怎样的运行态势? 面对国际油价变化趋势的政策建议有哪些?就此,国研网采访了长期从事能源市场研究的***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邓郁松主任。

  国研网: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背景、原因或政策意图是什么?

  邓郁松:我国原油消费近一半靠进口,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炼油企业生产亏损加剧,1~5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盈利352亿元转为净亏损443亿元。由于亏损严重,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造成成品油市场供应较为紧张,部分地区再度出现排队加油、停供限供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国内成品油供给,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石油资源节约。

  国研网: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您认为带动本轮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在未来几年是否会发生变化?请判断一下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可能呈现怎样的运行态势?

  邓郁松:虽然美元持续贬值、地缘**风险、投资基金炒作等因素都对2004年以来的油价持续上涨产生很大影响,但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我认为供给结构的变化是带动这一轮油价上涨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认为,我们分析油价也好,或者预测油价也好,一定要保证方法论上的一致性,才能很好解释过去油价的变化。我之所以注意石油供给变化对油价的影响是在一系列分析之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从1979年到1985年整个欧佩克的石油产量是很明显在往下走。就是说它试图通过减少石油产量的方式来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但是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的欧佩克国家来说,它自身的产业是比较单一的,自身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石油收入。如果石油收入降低的幅度比较大的话,一定会影响它自身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这又是欧佩克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以至于到1985年前后,欧佩克很多国家已经承受不了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在1973年的时候,整个OPEC的产量大体占整个世界石油总产能53%,到了1979年,也就是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的时候,他的石油产量份额下降到47%,到了1985年油价崩溃前期,欧佩克的产量份额下降到29%,到1992年产量份额回升到39%,1992年之后OPEC的份额基本上在40%,也就是说40%的产量份额是OPEC可接受的产量份额。

  我们关注到2002年之后非OPEC的产量份额出现了下降,但是我们知道在2002年之后国际油价总体上是上升趋势。在国际油价上升的过程中,非OPEC石油产量份额在下降,这一定是非常非常值得关注的。从世界储油数量来看OPEC占主导地位,不仅如此,OPEC整个资源条件是最好的,或者开采成本是最低。从世界石油供给来看,基本上资源条件不好的国家或者石油公司,他的产量在满负荷的运行,资源条件最好的OPEC不是在满负荷运行。

  我刚才谈到许多数字,是想说明由于这个产量份额的变化,直接带来了OPEC市场策略的变化,我觉得影响国际油价最重要的,或者我们目前了解比较少的是怎么看待供给者的行为。供给者他的决策不单纯的取决于自身想做什么,还取决于他能做什么。就是说他究竟是想实行限产保价的政策,还是说想实行市场份额优先的策略,不同的策略必然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供给者的策略和行为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未来五到十年国际油价变化最重要的因素。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未来五到十年时期内,如果供给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的话,可能整个高油价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者说仍然会是一个在高位波动的态势。

  从需求的角度看:全球石油需求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国民收入增长前景与石油价格变化趋势是影响未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国民收入增长会带动石油需求的较快增长,而石油价格上涨后,石油需求的调整则具有滞后性。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一些发展中大国正处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加上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一些高耗能行业更多地转移至这些国家,因此,在一定期间内,石油消耗仍将有较快增长。综合考虑石油需求变化对收入变化和油价变化的反映,可以预测,未来1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仍然较高。

  目前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石油含税价格已处于较高水平,在燃油技术指标等方面也走在前列,这些国家进一步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对有限。未来石油效率提升和节油的重点在全球石油消费量最大的美国和全球石油需求增速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高石油效率的基础是燃油装置的改造和更新,而改造和更新燃油装置不仅需要新的投入,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按照主要燃油装置平均6~8年的更新周期测算,即便美国等国家从现在开始就采取较严格的燃油技术等标准,燃油效率提升的效果也要到2015年左右才能完全体现出来。问题在于,美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已开始重视提高石油利用效率问题,但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方面的实质性措施还相对有限。基于此,2015年之前通过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石油的前景并不乐观。

  欧佩克具备了再次实行高油价政策的条件。从1973年以来国际油价几次大的波动看,在每一次油价达到高峰时,非欧佩克石油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欧佩克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促使油价下降(或油价难以在高位持续)的一个根本原因。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对国外石油公司准入的限制,国际石油市场勘探投入重点转向非欧佩克国家,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开始较快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快速增长过程中,欧佩克为维持高油价不断降低产量,由此造成欧佩克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份额由1973年的53%下降到1985年的29%。欧佩克为维持高油价实行减产保价策略的结果是其成员国的石油收入明显减少,进而严重制约了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为获得较为稳定的石油收入,1985年6月初,欧佩克提出石油政策要实施战略性转变,从牺牲产量维持高油价转变为优先考虑市场份额。石油政策调整后,欧佩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稳步回升,到1992年已回升到39.72%,此后其份额一直在40%左右波动。

图1:1965~2005年欧佩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变化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非欧佩克产油国受资源储量限制,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勘探开发加速的结果是其剩余可采储量快速衰减,进而导致石油产量在达到高峰后不断下降。如美国石油产量自1986年以来持续回落。英国石油产量自2000年以来也出现了同样情况。

  图2:1965~2005年美国石油产量与国际油价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非欧佩克(不包括俄罗斯)国家的石油产量已经绝对下降。不仅如此,同1995年相比,2005年非欧佩克(不包括前苏联)的探明储量还减少了44亿桶。在国际油价持续上升过程中,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和产量份额的下降表明受资源条件限制,非欧佩克国家通过提高本国石油产量来抑制国际油价上涨的能力正在减弱,即欧佩克来自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竞争威胁正在变小。虽然从全球资源总量看,2030年之前并不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但由于全球石油供给结构的变化,欧佩克已经具备了再次实行高油价政策的条件。

  短期内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难以降低国际油价。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为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10年,各国重点发展的石油替代产品主要是天然气和燃料乙醇等,但这些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短期内难以对降低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各国普遍把天然气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能源产品,但通过发展天然气抑制石油价格上涨的前景并不乐观。第一,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日益增强。由于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原有的以固定价格(或相对固定价格)为特征的天然气长期贸易合同开始逐步转向与石油价格变化联动,这意味着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变化具有同步性,而非竞争性。第二,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少数国家,欧佩克成员国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比例为50%,俄罗斯的探明储量所占比例则达到27%。在资源被少数国家掌握,且大多数天然气资源大国也是石油资源大国的背景下,从这些国家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天然气资源大国不可能将天然气价格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目前在石油替代产品方面,石油消费国比较重视燃料乙醇等项目的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以很大支持。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石油替代产品不论在规模上、还是成本上,都处于劣势。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产还带来了全球粮食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加之生产燃料乙醇本身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综合效益并不高。

  综上所述,由于全球石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欧佩克已具备再次实行高油价政策的条件,加之天然气等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难以有效降低国际油价。可以判断,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不仅是短期供求失衡及投机炒作的结果,还具有转折性特征,国际石油价格已开始进入新一轮高价期,2015年以前国际原油价格将在高位波动。当然,一旦石油替代产品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者非欧佩克国家有新的重大石油发现等新变化,高油价的趋势就会被打破,因此应密切跟踪石油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新变化以及石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重大政策调整。

  国研网: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将产生哪些影响?

  邓郁松:我个人的看法,不能简单的说高油价一定是负面的,一定要找到高油价的原因是什么。基本上由于供给原因造成高油价,对经济影响一定是非常负面的。由于需求因素带来油价的影响,对经济来说不一定是负面的,有可能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速较快一个非常自然的反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2006年的高油价阶段,基本上整个世界经济也是增速非常好的。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也是高油价,但是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都是经济滞胀状况。

  即便是由于供给因素,或者供给短缺带来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第一年影响最大是通货膨胀,第二年是GDP,但是到了第三年基本上这种影响大为减弱,或者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结论,就是说国民经济对油价的变化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当整个供应经济体系适应新的石油价格和新的比价体系之后,这种影响就会明显的减弱。

  从我国的情况看,目前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但由于资源条件所限,石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200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1.72亿吨,天然气2935.71亿立方米。统计结果还表明,2006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9亿吨,同比下降1.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0.8%。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储采比一般在14~15之间,2006年石油储采比为11,储采比有所下降。事实上,我国产油量最大的两个油田--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都已经进入开采的中后期,不仅含水率越来越高,开采成本上升,而且产油量已开始下降。虽然西部(主要是**)和海上油田的产量上升较快,但增长的产量基本被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下降的产量所抵消。目前,国内石油业对未来5~15年国内石油产量的判断基本一致,认为到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大体在1.8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峰值可能在2015年前后出现,峰值产量在2.0亿吨左右。

  国内外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未来5~15年我国石油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但由于预测时间、考虑因素等差异,对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的具体数量并不一致,总体来看,越早期的预测,对未来需求量的预测值越低,如2000年前后对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值一般在4亿吨左右。近三年的预测,对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区间大体在4.5亿吨~6亿吨的范围内。

  虽然对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的结果存在差异,但对未来5~15年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前景的高度认同表明有一个结论是不会引起争论的,即未来我国新增石油需求将几乎全部要通过进口解决,未来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这也意味着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将对我国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

  对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石油价格上涨并不必然造成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或经济衰退,真正会对其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冲击的是因石油供给冲击所造成的油价大幅上涨。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供给领域的较大冲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冲击性将增强。基于本文对近中期国际原油价格进入高价期的判断,在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有限、非欧佩克国家受石油资源限制难以实现产量的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地缘***势的不稳定意味着近中期内中国面临来自供给领域冲击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还需要关注的是,从IMF对商品进口来源结构的比较表明,在IMF所划分的类别中,2004年同1981年相比,中国是唯一一个从燃料进口国的进口份额上升的国家。而且,由于中国石油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一趋势短期内还难以逆转。而我国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意味着因供给冲击造成的高油价风险所带来的传递效应会进一步增强。

表1 商品进口来源结构的比较

(来源于特定出口国的进口占特定进口国进口的比例%)

出口地区燃料出口国美国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合计

进口地区-2004

燃料出口国-8.459.07.625.0100美国8.3-54.013.823.9100其他发达经济体19.525.8-21.333.4100中国9.28.665.3-17.0100其他发展中国家13.319.559.38.0-100进口地区-2004年与1981年相比进口份额的变化燃料出口国--5.7-9.06.68.0 美国-11.4--4.913.03.2 其他发达经济体-19.6-8.7-18.110.1 中国8.52.6-14.7-3.6 其他发展中国家-9.2-4.87.86.3-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6, p76

  国研网:近期来看,**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减少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

  邓郁松:实证研究表明,即便是由于供给因素,或者供给短缺带来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第一年影响最大是通货膨胀,第二年是GDP,但是到了第三年基本上这种影响大为减弱,或者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结论,就是说国民经济对油价的变化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当整个供应经济体系适应新的石油价格和新的比价体系之后,这种影响就会明显的减弱。所以对我们来说最有效的政策,应该说怎么样能够使得所有市场的参与者能对未来的油价变化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并且能够根据这个预期适时调整自身的行为。如果能够根据预期调整自身行为,预期到的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比没有预期到油价上涨的冲击小的多。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是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的国家,我觉得这与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所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而包括能源价格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改革有力推动了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使日本的各行业能够适应较高的能源价格。我认为,在国际油价再次高涨的时期,推进国内结构调整仍然是应对高油价最有效的方式。而要推进结构调整,必须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特别要重视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政策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大致进程,使各界对政策改革有一个明确预期,并据此逐步调整投资经营决策和消费行为。只要微观的个体(企业和消费者)对未来的政策调整有了明确预期,结构调整的进程就将会明显较快,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应对高油价的能力也会明显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尽快明确相关能源政策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大致进程,并及早公布。

  现阶段,我觉得价格政策一定是所有政策当中可能最值得重视的一环,而且应该来说,推进价格改革它的成效肯定是在各种政策中见效最快,或者最明显的一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有所期待的话,我们希望2008年在定价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此外,应及早出台燃油税政策。我们说燃油税未来一定出台,但是怎么出台,税率怎么制定,是一次性制定还是渐进式制定,这些大家都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就不好决定我是不是要投资一个更省能的设备,因为一般来说更省能的设备需要更高的投资,更高的投资有没有更高的回报。刚才谈到了很多政策,这恰恰是相关的,从**的角度来说,我应该使得我所出台各项政策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对于民众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他能够根据你的预期调整我的行为。反过来说,**也应该通过自己的政策调整,稳定未来政策改革的预期,使得各界自身行为的调整能够与**预测相一致,通过民众的努力,才是应对未来能源价值价格和高油价最有效的手段。

  国研网:为有效应对近中期的高油价风险,您认为我国还应在哪些方面做出积极调整,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邓郁松:一是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省能型的结构,不断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增强应对高油价风险的能力。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使日本成功应对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而日本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经济良好表现与其汽车等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油的政策体系。包括提高燃油效率和完善石油产品的价格及税收政策。从国际经验看,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交通运输部门石油消费的增长是石油消费大国消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由此也带动了我国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从未来发展看,我国石油消费增速最快的部门仍然是交通运输业。由于国内汽车燃油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应逐步提高燃油技术标准,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要加快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涉油税收政策,重点是建立与国际油价变化实时接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出台燃油税政策。为使社会各界能够对未来价格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具有明确预期,建议及早公布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实施燃油税政策的整体方案及实施进度安排,同时注意政策公布时间应与正式实施时间间隔6~12个月左右,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据此做好各种应对方案,减少油价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三是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石油储量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石油安全保障程度,而且有助于抑制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表明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潜力仍然很大,应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由于国内油气资源品位较差,地质条件复杂,要实现国内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增长,出路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大勘探资金投入,二是要实现勘探理论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三是要提高石油资源的采收率。为此,要制订相应的石油政策,保证石油勘探开发投入的增加、勘探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以及石油资源采收率的提高。

  四是适当加快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进程。由于全球石油剩余产能不足,一旦出现地缘***势变化等突发因素,短期石油供给不足的风险将会加大,宜通过适当加快石油战略储备等方式做好应对准备。

  五是重视与产油大国形成更紧密的利益联系,在我国石油行业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中,要重视与主要产油国石油公司在石油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使产油大国能够与我国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有效地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

  六是着眼于中长期发展需要,对兼具规模性和清洁性特征的石油替代产品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如加大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等工作的支持。

现在重庆的97#汽油多少钱一升?

是6.7/L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10月31日油价是多少(现在92号汽油价格是多少钱一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