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挖大深坑的基金公司,请出来给基民解释一下
让几个投资大佬猜:从4000多点到现在,国内不加杠杆的主动管理股票类公募基金,跌到了多少钱?
一个私募大佬说,你这表情,估计得很惨,不会跌成6、7毛吧。
他自个儿管的产品,5000点至今仍赚20%,但去年跌了5%,食不安,夜不能寐。
再让一个公募大佬猜,他严谨地说,不能看面值,万一人家是从7毛跌到6毛呢,还是说跌幅吧,是跌掉一半了么?
哼哼,你们太小看宇宙系基金公司了,亏这么一点怎么行?
宇宙行旗下的基金公司,挖坑也是宇宙级的。
不加杠杆,近200亿基金从1块跌破2毛5
所有主动管理型、非杠杆基金股票类基金中,净值最低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稳居C位。
(注1:本文中的股票类基金是个简单打包,包括灵活配置型、偏股型、混合平衡型、股票型等股票仓位可以超过60%的基金,下同)
(注2:如果没有标注,所有数据均为截止到2019年1月3日)
原价1块钱的基金,跌到0.248,这要是私募基金,早该清盘了。
它还活着,活得还挺滋润。
有人说,2015年5000点附近发行的基金,情有可原?
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自己买了试试看?
某知名理财APP这只基金下的讨论区里,每天都有众多巨亏者在打卡,甚至谩*。
小A是其中的一员。他不是2015年第一批上车的人,而是在这只基金0.55元才买入,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为跌一半到底了,结果满仓进去还能跌60%,真是无底洞。”
如今,小A和其他基民一起,在这只基金里挣扎,大概因为这只基金跌的太厉害了,下面有人劝他继续加仓,小A的短短一句回复让人顿感绝望:“满仓了,没钱加了。”
他在讨论区里哀叹:“也许100年也回不到1元的面值了。”
谩*不理性,也不管用。但有些难受,真的是只有轮到自己,才会知道有多痛。
“聪明投资者”统计了5000点之前3个月内成立的基金,240只基金(A、B、C类分别计算)中,有109只是赚钱的。
买了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的投资者,看到下面这些“别人家基金”的表现,估计会感觉极度不适。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一路向下的净值走势图)
三年半经历5个基金经理,常年跑输基准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前后经历了5位基金经理,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只基金只有一天赚过钱。
2015年6月12号,净值到了1.015元。但如果扣除申赎费,基民应该还是亏的。
而且,这一天它还在建仓期,你也不能赎回。它的赎回起始日是2015年7月6日。
换句话说,这个基金发行时买入的投资者,没有一个人赚过钱。
当时,到底有多少人买它呢?
首募是每份1元,接近200亿规模,超过31万户的基民大军!
现在呢?
根据工银瑞信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净值26.33亿。
三年半的时间,这只基金用数据证明了一件事,它不止平庸,而且很烂。
有人会说,人家只是运气不好,撞在了互联网暴跌的枪口上,说它烂是不是太过了?
拜托,公司选择在这样的时点发行互联网加基金,理财专家们当时是认为多么合适。
现在,基金用三年半亏这么多钱,是实实在在的。
你有一万个理由解释巨亏,对于投资来说,就是血淋淋的巨亏结果。
更何况,公募基金最基本的评判标准——跑赢基准,这只基金用了三年半多时间,跑输基准-34.87%。
下面这两条线,可别看错啦~~通常,公募基金的基准线在下面,上面是业绩曲线。
但这只基金,业绩曲线被压在基准曲线的下面。
如果这都不能评判投资能力,还要基准来干吗?
像这样常年跑不赢基准的基金,希望基民们也能跑得远一点。
请不要在垃圾桶里找基金!
挖大深坑、广收粮仓批量生产低价基金,照样发百亿新基金
一只基金表现如此,可能是基金经理能力有问题。
但一家公司有一群基金在坑害基民,就很想请这家公司做个解释了。
看看这组数据先:
这些,仅仅是净值在6毛以下的境内主动管理型股票类基金。
即便亏成这样,到2018年年底,这些产品资产净值总计还有118.95亿元,从2018年中报数据来看,这9只产品共83.47万用户。
换言之,被坑的资金量很大,人数众多。
投资能力差、业绩差,最多是深坑,未必是大坑。就怕发行渠道占优,一挖坑就活埋很多人。
没有宇宙行的股东背景,这些产品卖不到这么多基民手上。
来看看工银瑞信14年来的成长轨迹:
2014年、2015年,是大跨越的年份。
牛市里大扩容,对基民不是好事,对基金公司是好事。
很多公司都会在牛市里大发展,不过,工银瑞信绝对是跑得最快的之一。
下表按照2014年、2015年资产规模变化最快的公司排序,工银瑞信两年都入围前列。
2015年上半年,在6.15股灾前的5个半月时间里,工银瑞信迎合市场情绪,发行了10多只新基金,募资超过600亿,比一些基金公司干10年的规模更大。
这么疯狂的圈钱,是没有看到疯狂中的风险?还是管它有没有风险、先圈一把钱再说?
2015年4月,A股处于疯狂杠杆牛市,原兴全基金公司总经理杨东(现私募机构宁泉投资创始人)在所有基金一季报里高喊警示风险。
这样的疯牛里,有些基金公司暂停了热门基金的申购或者做了大额限购。
还有些基金公司想拼命扩张,却没能力扩张。
工银瑞信在拼命扩张。
宇宙行旗下基金公司有意愿扩张,也有发行支持,却没有足够匹配的管理能力,这是可怕的。
有能力纵容欲望者,容易让欲望把自己吃掉。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曾鼓励资产管理人,在正道上放胆地往前走,而正道就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东西。
庞大的管理规模和管理费是不是工银瑞信应得的,放在当时不好说。回头从结果来看,过去三年多,显然,工银瑞信的投研能力没跟上规模增长。
但哪怕管理能力不行,背靠宇宙行股东,工银瑞信基金的募资能力照样行。
2018年12月7日,工银上证50ETF成立,首募113.5亿。
这样的市场环境,能发行百亿基金是个奇迹。
无论有多烂,都有人把钱主动送上门,更是奇迹。
这个新时代,奇迹不仅仅是权健卖保健品创造的。
请教三个问题
看着一组组数据,想请教工银瑞信三个问题:
1, 工银瑞信作为国内第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有渠道,有钱招募人才,当年成立时,各路投研英豪积极投奔,为何落得如此投资业绩?
2,工银瑞信的投研考核标准是什么?考核周期又是什么?
从工银瑞信历任基金经理的情况看,旗下众多基金经理一、两年做了调整。
比如,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三年半轮了三届、用了5个基金经理。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的基金经理黄安乐,算是工银瑞信相对稳定的基金经理,但5年来,公司多次为他调换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投资经理,有些基金因为投资经理跳槽,不得已换人,黄安乐相对稳定,却频繁更换其所管理的产品,不知作何考虑?
下表是黄安乐任职工银瑞信基金经理的情况:
3, 2015年的疯狂中,工银瑞信撒了大把银子给渠道,募了很多钱,这么多基民被深坑活埋。
坐拥基金牌照,收着巨额利润,努力圈钱,投资结果是如此难看,不知公司是如何为投资者利益考虑的?
作为宇宙行旗下公司,工银瑞信怎么看“(发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
想起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的一段台词: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
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
我们所有的昨天,
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
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打拙劣的伶人,
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他是一个愚蠢人所讲的故事,
充满喧哗和躁动,
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公募基金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基金公司成为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打拙劣的伶人”。
去年,证监会曾公布一个数据:截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也就是说,持有5年就翻倍。
但基民感受却很差,大多数人在5000点、6000点买入,在1000多点、2000点割肉。
只是基民自己的责任?
当宇宙级基金公司5000点疯狂扩张时,巨大的雾霾,挡住了众多行业参与者的光芒,杨东们的提示风险,在雾霾中显得微不足道。
宇宙第一大行旗下基金公司,存在的意义,不该是套牢一大批基民。
作为基民,我们只想说两句话:
一、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赚钱是硬道理。请把投资内功打打好,回撤别跟比特币攀比。
二、市场波动中,既然号称专业机构,就请理性克制欲望,别再推着投资者高位站岗了。
延伸阅读:这个叫廖发达的基金经理,请出来解释一下
-小彩蛋 -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投资收益率做得很烂的基金有个共同点
过去五年各指数的回报率如下:
基金投资者买基金,原本就是想找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但很多基金并没有做到。
以五年的周期来看,按各基金的业绩基准一般是对标沪深300指数的,所以,亏损幅度小于25%应该是起码的标准吧。退一步讲,作为基金管理者至少不应该跑输最差的指数,但事实是,还是有不少基金的亏损幅度是大于50%的。
为什么它们的业绩在过去五年会做得那么烂呢?
根据基金的季度报告,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2015年的半年报时,前10大重仓股基本上是当时估值贵得离谱的热门股。
翻倍的基金有9只(扣除两只基金的A、C类、兴全合润分级B、易方达新益E),真正优秀的管理人总是稀缺的。
时间拉长到五年来看,年化收益率实现15%的基金经理都算优秀的了,达到18%的算很牛逼了!
时间拉长到十年来看,年化收益率实现15%的基金经理就算很牛逼了!(基金成立在市场的低位很重要!)
复利是很伟大的,但要实现它却又是比较艰难的!
股票市场投资需要耐心,也需要一些运气,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目前A股市场风格分化比较严重,但总体而言,资金还是不断流入的。
2020年1-5月新增投资者数量大概是2019年的一半,但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规模却已经超过了2019年,2020年权益基金发行规模继续扩大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往期回顾
(1)南微医学,微创诊疗领域龙头
(2)宅经济下的腾讯
(3)股息率之家:海螺水泥
(4)聊聊涪陵榨菜
(5)聊聊春光科技
(6)聊聊涨了40倍的防水系统服务商--东方雨虹
(7)顺丰:天网+地网+信息网(8)科大讯飞,AI持续规模化应用,什么时候股价才能走出低迷呢?
基金最多可以亏多少,比如投1000,最差的结果是不是就只是亏1000?股票又如何
1000块钱能挣多少啊,还是省点功夫好了。
基金能亏得什么程度?
基金的亏损程度取决于市场情况和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在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基金可能会遭受较大的亏损,甚至可能损失全部投资本金。
例如,股票基金在股市下跌时可能会遭受较大亏损。
债券基金也可能面临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导致亏损。
其他因素如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决策和基金的杠杆比例也会影响亏损程度。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注意风险管理和分散投资,以降低亏损风险。
有谁知道网上热评的10只“最烂”基金是哪些?
网友们最近评出了一个最差的8家基金公司和最差的10只基金,首先,我认为这种评论不客观、不公平,以一个季度的报告,就判断一只基金的好坏,也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很有可能造成错杀。因为每只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不一样,这决定了基金的投资领域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很短一段时间内很难看出它的实力。但是这个排名多少能反映一些问题,我这里引用这个排名,仅供你参考:最差的8家基金公司:第一名:中邮基金管理公司第二名: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第三名:东方基金管理公司第四名:光大基金管理公司第五名:诺安基金管理公司第六名:长信基金管理公司第七名:天治基金管理公司第八名:景顺基金管理公司最差的10支基金:第一名:中邮核心成长净值增长率:-37.31%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第二名:中邮核心优选净值增长率:-37.12%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第三名:东方龙净值增长率:-36.14%东方基金管理公司第四名:光大量化核心净值增长率:-35.60%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第五名:万家和谐增长净值增长率:-35.46%万家基金管理公司第六名:大成创新净值增长率:-35.45%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第七名:诺安价值增长净值增长率:-35.37%诺安基金管理公司第八名:长信金利趋势净值增长率:-35.35%长信基金管理公司第九名:天治核心净值增长率:-35.33%天治基金管理公司第十名:大成蓝筹稳健净值增长率:-35.32%大成基金管理公司
新手请问如杆果买到一只最烂的混合基金五年后还有风险吗,是不是长期持有都会零风险?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买基金也要讲究进场出场时机,完全零风险是不可能的。
定投的风险大不大?若是投了,最糟糕的情况会损失多少?会赔得一无所有吗?
买基金是很好的选择,它和股票相比风险小多了,也就是说它的收益相对低。你的工资1200,建议你买两支基金,每支定投三百,这样你每个月得扣去600。这个建议要长时间做,不能做一辆个月就卖了。
宝盈泛沿海基金已经存了三年了,赔了一半多,现在表示很纠结,求高手解答
很遗憾,楼主在不恰当的时机(07年下半年)买了基金,而且杯具的是宝盈泛沿海属于最差基金公司里面最差的的产品。只不过今年一来业绩有较大改观,排名到了前20.所以无论如何至少今年是要持有的。但是要解套估计难度很大。只有耐心等待中国下一次大牛市的到来,看看有机会解套没,否则只有割肉了。根据历史经验,A股大概每5-8年出一次大牛市,上次是07年,那么2013-2014年出一次牛市的机会还是有的。一旦出现大牛市,一定要记得见好就收,能解套最好,基本解套或小幅亏损也可以接受。一定不要贪,跟上次一样又出现全民炒股买基金就一定要记得跑了。
基金亏了23%,有机会保本吗?
我是不敢说看一下你手上的基金,不好的换,好的留着,要积极一点管理,一二个月看一下是必要的
女版“巴菲特”坠落神坛?基金13天爆跌28%,发生了什么?
首先,打上引号的巴菲特就不是巴菲特,并且巴菲特持仓中,除了苹果大赚,别的好几只同样血亏,第一笔买苹果的交易,买入就是暴亏。
其次,基金短期暴跌,也不能称之为跌落神坛。一只十倍,百倍大牛股,下跌28%,甚至60%都很正常。价值投资不就是坚持长线持有吗?
最后,基金投资本就是长线投资,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能带你步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