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这样的衍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条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一)******
(二)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三)******
(四)******
期权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期权到期,我可以选择行权,也可以选择不行权。上述第三条第二项所称的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权利就是指的企业所购买的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等衍生工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分析这个项目的时候举例都发生了错误,浪子原来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就是这里所指的期权,意味着到期可能要和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而不是要和其他方交换自身的权益工具。如果拿自己的权益工具去交换,这个时候不是指本条第二项的情形,而是指本条第四项的情形。针对本条第四项我们在这里先按下不表。
2107年6月30日,天马公司的股价是12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三个月到期的期权合同。协议约定,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每股4元的期权费,三个月后,甲公司可以执行价14元购买乙公司所持有的天马公司股票100股。如果到期日天马公司的股价涨到高于18元一股,此时对甲公司有利,甲公司就可以选择行权。在本案例中,如果出现上述有利条件,甲公司就有权要求乙公司向其换出乙公司持有的天马公司股票。甲公司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反过来,对乙公司而言,他就存在在不利条件下向甲公司换出自己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义务,乙公司需要确认一项金融负债。
这里还是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交付标的的金融资产,不是甲公司或者乙公司自身的权益工具,而是他们中一方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如果是将来需要用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不是22号准则第三条第(二)项列举的情形,而是该条第(四)项列举的情形。
信托放款利息逾期的情况下,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何确定?
信托保障基金的收益如何缴纳增值税?
资管产品管理人按信托计划将款项贷给借款人,由第三方代为支付或者担保差额补足,**开给代为支付的第三方还是借款人?
如果信托计划借款人因为成本压力太大,提出签署补充协议或函件的形式先行偿还部分本金,增值税可否重新确定?
非合同的资产负债不属于金融工具
私募基金能否与公募基金一样,享受基金买卖股票、债券免税政策?
信托计划如已经发生了无法按合同约定还本的情况,是否就可以开始不用计提利息了?
受益人得知项目存在风险,提前要求转让自己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信托公司是否有代扣代缴义务?
在信托计划运营期间,根据合同约定由信托计划的借款方应支付贷款利息只支付了应付款项的20%。如何计算增值税?
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科目终于被保留下来了
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比较
2018年1月新修订执行的金融工具准则发布后,对金融资产的类型重新作了分类,同时对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也作了重大修改。文章从新金融工具准则出发,针对三类金融资产取得、持有期间利息和股利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信用减值损失、出售全流程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比较会计处理异同,以期为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务指导。
一、金融资产的含义
新金融工具准则指出,金融工具实质上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合同,举例来说,甲、乙两个法人主体围绕资金签订一份投资和筹资的合同,如图1所示。
这份合同就是一项金融工具,根据合同关系可知,相对购买方甲而言金融工具就是其一项金融资产,并构成了发行方乙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而且这是一种基于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合同而产生的市场行为,属于互惠互利性质,在实际工作中签订这类合同一般都采用书面形式。至于那些不是由于合同关系而产生的资产或负债,比如应交税费,是由于税法或相关制度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的法律义务,并非是由合同的原因所形成,因此不符合此项规定,也就不能划分为金融工具;再比如由于产品销售后的“三包政策”等形成的预计负债,则是一种估计或推定义务,同样也不能将其划分为企业的金融工具。
从金融工具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金融资产是其构成内容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本文重点探讨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是一种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如应收款项,就是因合同关系而产生的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符合金融资产的定义。再比如看涨期权是一种合同关系,该合同给予持有方在未来特定日期可以用签订合同时的价格买进该种期权以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可以确定为金融资产。看跌期权与之正好相反。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1.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指管理金融资产的企业用何种方法使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现金流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管理方式:(1)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标是通过持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按期收取相应固定款项从而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变卖金融资产以获取经济回报,也就是合同中约定的金融资产是如何进行资金回笼的,其现金是如何回流的,实质是强调合同现金流量收取的具体方式是收回本金和收取利息,即通过收本收息来实现合同目标。(2)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收取固定款项并非是持有金融资产的唯一目标,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层持有金融资产一方面希望通过合同收本收息进行资金回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随时准备出售以赚取差价来实现合同目标,即具有双重目标的特点。(3)其他业务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是除了以上两种模式之外的其他情形,主要是为了表述上的严谨性所作的兜底,目前实际工作中第三种类型就是指出售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确定其管理金融资产的具体目标时,同一家企业可能会采用多种方式来管理其金融资产,相应地就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处理。比如一家企业购买了若干股票和债券,就可以将其中部分债券划分为第一种方式、部分债券划分为第二种方式、将股票划分为第三种方式,等等。
2.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共同商定未来可以根据合同收取固定款项的现金,这部分现金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是未来收回本金,另一部分则是以期末偿还本金数额为基数计算得出的利息,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特征”或者认为其能够通过现金流量测试。
(二)具体分类
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上述两种分类依据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具体表述如下:(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该类金融资产是以历史成本和实际成本法进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资产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对这一类金融资产,企业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对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然后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余额进行比较,将其价值变动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样的价值变动额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同样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对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然后与上期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余额进行比较,将二者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种价值变动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表。
上述三种类型的情形一经确定,不得随意重新分类。但也并非绝对,如果企业因故改变其持有金融资产的管理目标时,也可以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对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处理,但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采用未来适用法,截止日期就是重分类日,而且不需追溯调整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或利息,同时必须将该重分类造成的相关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对于股票投资形成的权益工具投资,因其股利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相应合同现金流量评估无法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因此不能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分类为第一类和第二类金融资产,只能分类为第三类金融资产。然而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对具体管理目标进行特殊指定,将这类由于股票投资形成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同时计算并确认每期的股利收入。而且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一经做出该项特殊指定,中途不允许撤销。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具体目标以及特殊情形下的指定,将金融资产分类流程进行相应归纳,如图2所示。
三、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处理比较
为便于阐述,现将金融资产分类简化为ABC分类法,以A、B、C分别代表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具体简称和相关会计科目使用如表1所示。
(一)金融资产取得
企业取得A类和B1类金融资产时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均按该债券的票面数额,借计债券的投资成本,支付款项中所含的利息计入应收利息,以实付的全部价款计入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按借方和贷方之间的差额进行利息调整。
企业取得B2类和C类金融资产时对于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区别,具体规定为取得B2类金融资产时将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全额计入投资成本;取得C类金融资产时则将债券投资或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计入投资成本,而将相应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处理基本相同,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对于C类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计入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计入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二)持有期间金融资产利息或股利确认
企业持有A类和B1类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利息确认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均为按债券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如果属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因该利息属于短期性质而计入应收利息;如果属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因该利息属于长期性质,需要计入债权投资(或其他债权投资)的应计利息明细项下,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此利息计算是按市场实际利率而非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基数则是该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或账面余额,最后对借方和贷方之间的差额进行利息调整。
企业持有B2类和C类金融资产,需要确认现金股利或计算债券利息,按宣告的股利或债券计算的实际金额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如果直接领取则计入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对应科目为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持有A类金融资产是以摊余成本计量,不需要考虑其公允价值的变动。
企业持有B1类、B2类和C类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时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时点必须在资产负债表日,并将此价值与金融资产的原账面余额进行比较,二者的差额计入相应会计科目,其中B1和B2类金融资产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C类金融资产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
(四)资产负债表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企业持有A类和B1类金融资产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市场行情或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减值测试,如果确实发生减值就需要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应按减计的金额计入信用减值损失,相应计入“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或“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企业持有B2类和C类金融资产则不存在减值测试的相应情形,也就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五)金融资产的出售
各类金融资产的出售,会计处理的相同点是按实收金额计入货币资金,同时结平所有相关科目的账面余额,但是对于金融资产出售所产生的损益处理稍有区别,具体为:将A类、B1类和C类金融资产处置时产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而将B2类金融资产处置所产生的损益计入留存收益,即“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新金融工具准则分类标准下三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区别,本文将部分重要区别点进行总结,如表2所示。
四、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举例
例1:20×2年1月1日,宝龙公司从证券交易所购入润泰股份10000股,每股市价15元,支付交易费用3500元,进项税额455元,公司管理层将其划分为C类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润泰股份(成本)150000
投资收益——交易手续费3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5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53955
20×2年6月20日,宝龙公司收到润泰股份发放的现金股利8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8000
20×2年6月30日,润泰股份每股市价为18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润泰股份(公允价值变动)3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0
20×2年12月18日,宝龙公司以每股20元的价格出售全部股份,支付手续费5000元,进项税额65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94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润泰股份(成本)150000
——润泰股份(公允价值变动)30000
投资收益——出售金融资产收益15000
20×2年12月31日,计算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出售金融资产收益2830.19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2830.19
例2:上例中,假设宝龙公司管理层将该项投资划分为B2类金融资产进行核算,相应会计处理如下:
20×2年1月1日取得投资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润泰股份(成本)153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5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53955
20×2年6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8000
20×2年6月30日股票市价上涨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润泰股份(公允价值变动)3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30000
20×2年12月18日出售股票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94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0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3000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润泰股份(成本)150000
——润泰股份(公允价值变动)30000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5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500
20×2年12月31日计算应交增值税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83.0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547.17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2830.19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投资形式为股票的方式。
五、总结
旧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四种分类法,容易造成分类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不可比等缺陷。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三类(包含股票投资初始指定的特殊情形),相对应的会计科目设置分别为“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对于相应的会计处理作了详细规定,很好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看涨期权的买方对标的的金融资产具有什么权利
买方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行权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金融资产”的权利。而针对金融资产,买方若选择行权购买,则享有所有权。
看涨期权的买方对标的金融资产具有()的权利。
D解析:看涨期权买方对期权卖方手中的标的资产具有买入的权利。A是干扰项。
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有什么区别?
1、交易方向不同
买入看涨期权是指投资者购买看涨期权合约,以期望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标的资产(如股票、货币等)的价格上涨,从而获得投资收益。在购买看涨期权合约时,投资者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如果标的资产价格不上涨,则投资者只损失期权费用,而不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卖出看涨期权则是指投资者出售看涨期权合约,以期望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标的资产的价格不上涨或下跌,从而获得期权费用作为投资收益。在出售看涨期权合约时,投资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标的资产价格上涨,则投资者需要按照合约规定履约买入标的资产并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出,从而蒙受损失。
2、风险收益特征不同
买入看涨期权的风险收益特征是亏损有限,但获利潜力较大。
卖出看涨期权的风险收益特征是获利有限,但亏损潜力较大。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区别?
1.
定义不同 看跌期权亦称卖出期权或敲出,看涨期权的对称,期权交易的种类之一,在将来某一天或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卖出某种有价证券的权利看涨期权(call option)。看涨期权又称买进期权,买方期权,买权,延买期权,或“敲进”,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2.
本质不同 看涨期权的执行净收入,称为看涨期权的到期日价值,它等于标的资产价格减去执行价格的差额。看跌期权的执行净收入,称为看跌期权的到期日价值,它等于执行价格减去标的资产价格的差额。
“杠杆性企业中权益的实质是对企业资产的看涨期权”这句话是对是错?为什么?谢谢答复
你好!对吧,期权的价格行为与其标的的资产价格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如有疑问,请追问。
看涨期权的买方对标的金融资产来自具有什么权利
看涨期权的买方对标的金融资产具有买入的权利。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具有在约定期限内按优惠价格买入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取得席位后,可根据业务需要向交绝族友易所申请设立的买入或者卖穗丛出的交易单元。看涨期并槐权又称认购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看涨期权是这样一种合约:它给合约持有者(即买方)按照约定的价格从对手手中购买特定数量之特定交易标的物的权利。
看涨期权的卖方认为,该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在期权有效期内将会怎样?
你要明白什么是期权期权是指到期可以按照合约规定行使权利的凭证,看涨期权,就是说如果石油价格高于期权规定的价格,那么期权买入方,就有权利要求卖出方,按照差价给钱假设看涨期权的价格是5块,规定的行权价格是10块,到期了,而市场价格是20块,那么买入期权的人,可以要求卖出期权的人给10块差价,卖出期权的人,获得了5块收益,但是要给10块出去,所以实际上是亏了5块但如果,到期了,市场价格低于10块,那么买入期权的人就不会选择行权了,卖出方就是稳赚5块的期权是一种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产品,期权卖出方,得到钱,但是要承担期权规定义务,而期权买入方,付出了钱购买期权,获得的是一种权利,是否行权,由买入方决定,而一旦买入方要行权,卖出方必须履行义务卖出期权,不是放弃权利,是自己得到钱,但是要履行义务,也就是承担风险当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破产就是因为总经理陈久霖看空远期油价而卖出看涨期权,结果油价暴涨造成巨额亏损。如果他当初是买入看跌期权即可避免风险了,损失的只是支付的权利金而已。但因为中航油管理制度的限制,造成他无法动用超额的资金来买入看跌期权(即使他认为油价会跌下来),所以他采取了相反的有风险的手法:卖出看涨期权,这样不但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还能坐收一笔不菲的期权费,可是结果是油价暴涨,造成了公司破产。执行价格+权利金=卖出看涨期权的盈亏平衡成本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10+5=15,假如到期,市场价格是15,按此价格行权,那么卖出看涨期权的人刚好不赚不赔;大于15=赔钱;小于15=赚钱。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金融资产A
从2018年4月9日开始,我们尝试在期货税务群搞了一个大家一起学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活动。没有想到,大家对此还真的比较感兴趣。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是一种契约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载体。契约的一方形成金融资产,契约的另一方形成金融负债或者是权益工具(所有权权益)。比如主体发行股票,主体自身形成权益工具,而认购股票的相对方形成金融资产。再比如主体发行公司债券,主体自身形成金融负债,而认购债券的相对方形成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等)。从整体来看,金融工具可以构成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金融工具包含的契约就是合同,可以是书面合同,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合同,但是基于金融的特殊性、风险性和重要性,大家更愿意白纸黑字,采用书面合约的形式。金融工具其实就是一种金融合约。如果脱离了合约关系而产生的负债不是金融负债。比如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应交其他税费不是金融负债,因为其产生的基础在于履行国家的税收法规等强制性规定,不属于金融负债。
金融资产是在金融合约基础上产生的资产,是主体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持有的符合四个特定条件之一的资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本身就是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
第一、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也就是有权向其他方收取现金或者别的金融资产。企业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款、应收票据、企业债券都属于有权向对方收取现金或者其他金融资产。
需要说明的是,预付账款不是企业的金融资产,企业持有预收账款有权向其他方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但一般不能直接所要现金或者其他金融资产。如果企业经发改委的批准发行企业债券,持券人是持有的就是金融资产。
第二、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的权利。最典型的就是主体持有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意味者主体有权买入标的资产,又可以称为买入期权,简称为买权。看跌期权意味着主体有权卖出标的资产,又可以称为卖出期权,简称为卖权。我们举例分析:
1、股票现价100元,主体预测该股票价格会大涨。于是花费500元期权费,买入一份期权,该期权允许六个月后主体以每股105元买入该股票100股。主体对此期权的初始投资是500元,对此整个股价来说,初始投资金额很小。主体因为这个期权就获得了一个跟其他方交换标的股票的权利。假设六个月后,每股股价实际行情120元。则主体可以按照105元买入100股,即刻按照120元抛出,主体赚取的差价是1500元,即使扣除期权费500元,也可获利1000元。增值税制度要求主体按照1500元的股票差价缴纳金融商品转让的增值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体仅仅行权并不卖出所持股票,主体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同时我们从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主体如果预测股票价格上涨,就可以通过购买与该资产对应的看涨期权来实现与持有该资产同样的增值目的。但是,看涨期权有者一个与实际购买资产不一样的好处,就是万一市场风云突变,股票价格下跌,比如六个月后,市场股价低于105元,主体没有必要去行权购买股票,此时最多损失原来的期权费500元,可以锁定最大损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