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现在是不是市盈率最低的股票
现在只有银行股的市盈率是最低的
民生银行的口碑怎么样?
非常可靠,因为民生银行以前是非常优秀的银行,并不比招行差太多,因近年领导层的原因,使之与招行,兴业等股份行拉开距离,再加上新管理层上任,加大了不良的核消,更使业绩雪上加霜,但以现在的低估值,再加上未来预期逐步改善,如果以投资的眼光长期持有,必获厚利。
现在买入民生银行600016能赚钱吗?
你好!600016民生银行盘子巨大,填权难!大盘即将回调洗盘,不介入!
“低”估值的银行股真的都便宜吗?
核心观点:银行的高杠杆性和周期性,盈利和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其低估值的根本原因。我们统一不良认定标准、拨备计提比例后,发现各家银行”实际利润”分化巨大。银行业包括金融业本质上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因此银行股要关注品质最优秀,风控最好的企业,其会计处理相对保守,不良率相对真实。
对于银行股,大部分市盈率5-8倍,市净率0.6-0.8倍,静态估值几乎两市“最低”。被认为是”暴利“的银行股为何只卖白菜价?“市场先生”犯错了吗?今天我们试着来了解一下“低”估值的银行股。
一、银行利润三要素:
我们知道一家公司的价值是由它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决定的。而未来净现金流,自然来自于盈利。目前我国银行的收入主要部分仍然是息差收入,其实相对稳定。
银行的利润来源:
净利润=净收入-成本-拨备
净收入=利息净收入+非息净收入
=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净息差+非息净收入
评估银行价值的三项关键因素:资产规模、净息差、资产质量(拨备)。
而市场主要隐忧银行资产质量,因为银行作为高杠杆的周期性行业,其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尤其在经济下滑阶段坏账出现的可能性,很难有一个稳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预期。
二、坏账认定和拨备:
三项关键因素中各家银行对坏账的确认标准和拨备差异最大,从而对当期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银行自身净利润指标可靠性、以及银行间净利润横向可比性失效。为方便比较,我们试着用统一、严格的标准重新计算一下部分银行的净利润:
1、“真实不良”:用“逾期90天以上贷款”指标替代“不良贷款”指标;
2、统一拨备标准:按照拨备覆盖率150%(贷款拨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标准计提贷款拨备,如下表一;
3、计算“实际利润”:用当年实际拨备余额减去上述新标准下计算的贷款拨备,再加当年报表净利润,得出2017“实际利润”,如下表二。
通过统一不良标准和拨备率后,我们发现招商银行多拨备数甚至超过当年利润,按“实际利润”估值更低,而认定宽松的华夏则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估值一下上去了。2017年部分银行根据上述规则调整后的“实际利润“情况见下表二、
特别说明:拨备是历年累计结果,这里一次性处理,有不合理之处,只是一种处理方式,统一处理是为了解各行的风控情况和资产质量。
4、非信贷资产拨备调整利润情况:
近年来,随着同业、资管等监管套利的开展,银行大量的资产通过非标业务实现了投放。其中一部分通过投资业务开展,计入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应收款
项类投资科目余额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高,仅次于贷款和垫款科目。各家银行对投资资产的拨备计提普遍不足,如下图表三所示,计提比例平均值为0.8%,最高的浦发为1.2%、最低的民生仅0.31%。毫无疑问,应收款项类投资计提比例的差别将严重影响利润真实性。
我们统一标准全部银行均按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2.5%计提拨备,则需多计提的数据如下表四:
综合表二、表四,则2017年各银行最终“实际利润”如下表五:
由此可见,我们严格不良认定标准、拨备计提比例后,各家银行”实际利润”分化巨大,如招商银行可以释放巨大利润,而华夏银行利润则大幅缩水。当然以上认定和计算方式有不合理之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以方便在同一口径下横向比较各家银行的风控和真实盈利能力。
三、银行的高杠杆和周期性:
我们知道,银行是高杠杆经营,以招行2017年末为例,总资产6.29万亿,净资产0.48万亿,资产负债率92.32%。银行是一个有12-18倍(含通道)高杠杆的金融企业。每1%超出“银行拨备计提率”的不良率,对应的是12-18%的净资产损失,导致银行PB的估值有很大的争议空间。当大的衰退或危机出现时,银行的业绩可能会出现非线性的波动,这种下滑不是匀速的,有可能是加速的,导致银行业绩很难预估。
银行的高杠杆还体现在资产负债驱动,由于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资本金,截止2018年底,A股上市银行已“补血”共计5315亿。
银行的周期性体现在其盈利是后周期的,当实体经济开始下滑时,银行的业绩是滞后的,当实体经济企稳或好转后,银行的经营指标随之好转,这时银行股会表现出相应弹性。
银行的高杠杆性和周期性,盈利和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其低估值的根本原因。当然银行股的估值还要结合其生意模式等来看,如零售业务相对抗周期性强,这里就不再展开。
银行业包括金融业本质上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企业文化和风控非常关键。因此银行股要关注品质最优秀,风控最好的企业,其会计处理相对保守,不良率相对真实。否则若贪“便宜”,很容易掉进价值陷阱。
准备在民生银行存10万的理财计划,但是2级风险。有熟悉的进来聊下吗?
说句不好听,国内的理财产品真的很抄蛋。利率才5.4%比半年定期高不到2%,有什么用,10万块一年也就多2000块钱,大哥你向银行借10万,然后让他一年收你2000看看它愿意不。这样一比知道有多没意思吧。还要被这么多限定。换成我是你,直接存成定期就算了,懒得送钱给他们玩还要跟着去花时间了解他们的游戏规则。个人意见:8万定存,2万拿出来来投到股票上,虽然有风险,但至少可以让自已学习自已偿试一下自已投资。不要太贪心,2000块的收益也不是难事。对以后也是有帮助的。
民生银行怎么样?
民生银行是经过***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正规银行,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有新希望集团、东方集团、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等。民生银行已经于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民生银行的H股于2009年11月26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通俗来讲,该银行靠谱
如何避开估值陷阱?
本周有几位粉丝在后台问老廖,这两年白马股们究竟是怎么了?像万科、平安、民生都跌了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涨呢?
我说这些股可能是掉进了“估值陷阱”。如果你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
就在这几天爆出了两个大瓜:
一个是千亿大白马双汇发展上演宫斗大戏,太子被罢黜;
另个是格力电器,一万两千人五折买自家股票,瓜分公司三十亿利润,董大姐一个人窃走了八亿,引发小股东们疯狂吐槽。
看看这两家公司的走势,已经跌成狗,一声叹息。不仅如此,三一重工、海螺水泥等传统白马股也不受市场待见,苏宁易购甚至跌到停牌了,被股民戏称为st股。那么老廖觉得一点也不冤,只是太苦了,是股民们用血汗钱支持他们的。
股市的新手们往往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总希望找到一些“低估值”(便宜)的价值股,然后中长期持有。
其实这样非常容易跌入“低估值”陷阱。一买就套,而且跌起来还没完没了,投资体验非常的不好。
如果你买了平安或者万科,甚至越跌越买,现在是不是有种想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呢?
“低估值”陷阱,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我们常说的“周期陷阱”,比如房地产、保险、银行等板块处于景气周期时非常赚钱,导致估值很低。
一旦行业景气度下滑,企业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估值马上就暴涨。曾经的牛股也有类似的问题,一旦增速势头没有以前强势了,股价大概就会掉头向下,更别说增速下滑了。
股市炒的就是预期,牛股透支了公司好多年的业绩,一旦“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了,股价还不死给你看。
看看顺丰控股的走势,你就明白了。对于这类公司,我们不仅要看估值,还要看业绩增速顶点有没有到来。如果没有,股价还有上涨空间。如果周期顶点到来了,估值再低也不能买入。
第二类:就是我们前期讨论的“历史估值陷阱”。每当市场大跌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目前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底已经到来,是不是“估值底”,其实我们只能在事后才知道。
历史估值理论的基础是均值回归,就是默认了历史的中值为合理估值。
行业高估和低估,都会向这个中值回归。他忽略了行业的本身变化。由于我们国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十几年间很多行业经历了从朝阳行业到夕阳行业的转换,有的行业甚至经过升级换代变成了一个新的行业,比如像商超变成了网络购物,老能源变成了新能源等。
如果一个行业估值长期处于低位状态,那很可能是被时代淘汰或者改变了。老廖建议股市新手尽量不要在茅坑里“捡豆子”。
股市中不变的投资机会在于持续不变的优质股,优质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但只要符合《超级量化投资模型》的标准,不管它曾经优秀了多少年,现在依然还是优质股,还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民生银行是可靠的银行吗?
非常可靠,因为民生银行以前是非常优秀的银行,并不比招行差太多,因近年领导层的原因,使之与招行,兴业等股份行拉开距离,再加上新管理层上任,加大了不良的核消,更使业绩雪上加霜,但以现在的低估值,再加上未来预期逐步改善,如果以投资的眼光长期持有,必获厚利。
民生银行有保障吗?
非常可靠,因为民生银行以前是非常优秀的银行,并不比招行差太多,因近年领导层的原因,使之与招行,兴业等股份行拉开距离,再加上新管理层上任,加大了不良的核消,更使业绩雪上加霜,但以现在的低估值,再加上未来预期逐步改善,如果以投资的眼光长期持有,必获厚利。
聊聊银行股低估值的价值陷阱
发了关于金融股低估值的思考,大部分评论都是低估值就是价值陷阱。尤其河南村镇银行出问题,愈发增加市场的担心。再聊聊低估值价值陷阱,价值陷阱各个行业都有,獐子岛扇贝游来游去的,康美*业财务造假,乐视网贾跃亭的忽悠,还有房地产的暴雷。所以价值陷阱不仅仅在银行股中。
银行股普遍跌破净资产,最低的市净率0.3倍,市盈率3倍,真的是价值陷阱吗?当然港股好多还要都出现比银行估值更低的股票,基建股,科技股三四倍市盈率比比皆是,A股如此低估的不多,其他行业A股普遍比港股贵几倍。
一 先看看银行业的基本面;
银行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老生意,古时候是钱庄。银行基本生意就是把储户的存款放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人,中间赚取差价,贷款大部分需要抵押物的。贷款人没钱还款了,银行就要承担风险。坏账,就是银行不良资产,所以银行要坏账准备金率,也就是拨备覆盖率。
银保监会披露的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情况;2022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余额7.6万亿元,拨备覆盖率201.3%。不良率越来越低,拨备覆盖率越来越高了。
整个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全年利润高达2.2万亿,其中中农工建四大天王占据了半壁江山,再加上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大国家银行利润占比突破50%。从具体的数据来看,中农工建、交通、邮储这6大国有银行,2021年的净利润就有1.3万亿,平均算下来一天就能净赚35亿。
二银行是监管最严格的行业;
1银行业有银保监会监管;
而且中国加入巴塞尔成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巴塞尔是全球银行最重要的监管体系,中国加入巴塞尔协议Ⅲ,我国在积极参考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经验的同时,还特别重视结合我国国情,坚持循序渐进,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2011年4月,基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中国银监会借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效性,以推动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工作。
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和全球是接轨的。那个阿里巴巴的马云要淘汰巴塞尔协议监管,成为天大的笑话。
2 国内银行大部分都是国内和香港两地上市企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这些大型商业银行都是两地上市企业,不仅仅结算国内§监管,还要接受香港证券交易所监管。
3 银行是同质化的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企业经营差距不会太大,尤其资产质量问题,可能个别零售银行像招商银行业绩明显优于其他银行,但是也与经济大环境有关,行业整体情况不可能造假的。
4 银行有股东大会监管,一个银行有许多股东,几十个银行有千千万万个股东在盯着银行,不像一个企业,像康美*业,个别企业财务造假无法发现,整个行业财务造假难度就不一样了。
5 大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年报审计机构大部分都是国际知名大会计事务所。这些会计事务所比国内的小会计事务所更加靠谱一点,财务造假的可能性更小。比如中国平安公司拟续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安永华明”)为公司2022年度中国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审计机构,聘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香港”)为公司2022年度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务报告审计机构。
三 银行赚的是假钱吗?
1银行是员工工资最高的行业之一;
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等的员工平均年薪五十万以上,银行是员工工资最高的行业,有钱哪里来的钱发高薪;而且是比较稳定的行业,小地方银行员工工资差不多都在一万左右,要知道挤破头想进去的公务员工资也才五千左右,咱们这个小地方制造业工资不到三四千块钱,那些卖酒的,还有那些新能源行业的工资最多也就四五千块钱,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比银行差远了。难道银行员工发的是假钱吗?要不你去问问身边的银行员工。
2 银行是分红最多的行业;
40家上市银行2021年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达到5491.49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分红总额为3821.93亿元,股份制银行分红总额为1165.10亿元,城农商行分红总额为504.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以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40家上市银行2021年平均股息率超过4%。其中,交行股息率最高,达7.65%;平安银行(000001)股息率最低,为1.12%。
没有钱哪里来的高分红。四大行股息率都在百分之六左右,甚至有百分之七的以上,港股股息率就更加高了。分红的难道是冥币?不可能吧,分红的钱可以超市购物,可以继续买股票,所以走下去不是假的。实实在在的RMB。
国内那个行业能有银行这样稳定持续分红的,股息率如此高的,真的不多,周期性行业今年赚钱,明年赔钱的,哪有钱分红啊,比如牧原股份养猪的亏损那么多,拿什么给你分红,就是假的都没有,宁德时代就不分红,若干年以后,科技更新,产品过时淘汰了,帐面资产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报废设备。所以各个行业都有风险的。
当然如果银行把分红比例都统一提高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所有上市公司都把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拿出来分红,银行股价就上去了,像兴业银行21年每股收益3.77元,如果分红2块钱,股价应该能轻轻松松到30元以上,30元股息率都百分之六了。那些不分红的,没钱分红的,赚假钱企业立马原形毕露了。
四 现实情况;
在我这个小地方银行是最稳定的银行,工作环境优雅,高级白领,拿这个地方最高的工资,最好的工作环境,最好的福利待遇,进入这个行业门槛高高的,一般人进不去,不是那些养猪的,造酒的,卖酒的,造机器的,做电子产品的无法比较的,天上地下的行业。我就是工厂的下岗工人,开过机床,制造业这个行业比银行差远了,十万八千里。所以银行对公贷款风险高。制造业不是稳定赚钱的好行业,养猪的更不是,古语,家有千贯,出气的不算。搞养殖赚钱不容易。我就是农民出身,养殖比金融这个行业,也是天上地下的差距。要不你问问农民伯伯去。
那些热门赛道股能赚多少钱,工商银行2021年一年的利润3502亿超过整个白酒行业,但是贵州茅台的524.6亿,工商银行净利润是贵州茅台的七倍,贵州茅台市值总市值:2.42万亿,工商银行市值总市值:1.55万亿,那个宁德时代一年利润不到两百亿,市值居然上万亿了。那些酱油榨菜之类的也没办法和银行赚钱能力相比的,养猪的去年大部分都是亏损的,那些亏损赚回来都要几年的。
最烂的民生银行一年的利润都343.8亿比这些行业利润好好多,兴业银行2021年年826.8亿亿净利润,招商银行也上千亿的净利润,而且利润稳定,岂是那些普通行业能比较的,天上地下无法比。能比是就是估值高而已。当然有人说这些赛道股将来会赚大钱的。能看到过成熟行业,汽车,造发动机的企业,那个赚钱能力超过银行了,制造业一年那个赚一千亿的全球都没有几个,稳定能赚几百亿的也是屈指可数了。
五烂尾楼对银行影响不大;
买过房子的业主就知道,那个售房合同轻描淡写的,对开发商约束不大,对银行根本就没有约束,烂尾了,照样要给银行还款,不还款结果网上说的好多好多,业主钱和物房子两个没有了,还要影响征信。国内政策对银行是极力保护的,发生风险,首先由个体遮挡,不会马上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而且相信这个问题应该会慢慢解决的。咱们国家的执行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烂尾楼那么多,银行利润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赚钱多的都不好意思公布了,还要经常给其他行业让利,这就是中国银行的真实情况。赚钱最多的行业,赚钱最轻松的行业。就是个别出现断贷,银行拨备覆盖率那么高,也应该可以轻松化解,其实国家早就做过测算,房价下跌对银行金融业的影响,下跌百分之三十银行体系也是安全的,国家也不能看放任房价快速下跌,缓慢下跌就能化解风险,收入慢慢提升也能化解高房价,相信**的掌控能力是强大的。
综合聊聊;
银行是个好生意,高门槛的好生意,几百年来但是高大上的好生意,不是谁想开银行就能开的,利润稳定,最赚钱的行业,最低估值的行业,分红最稳定的企业,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巴菲特投资一辈子不离不弃的金融行业,分红养老最可靠的行业,当然如果银行大涨了,保险业不会差,戴维斯双击最容易在保险股发生。虽然银行是百业之母,但是中国银行是监管最好,也是最不容易出问题的行业。经济低迷,对银行业绩有影响,但是极度罕见变态低估的估值,也是未来经济好转,最容易戴维斯双击的行业。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就是投资企业的赚钱能力,像生意人一样投资,能够稳定赚钱的生意就是好生意。银行能够稳定赚大钱,还能高比例分红,就是非常棒的好生意。
保持理性,信守常识,相信规律,相信科学,坚信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坚持价值投资,低估值银行保险不是价值陷阱,是牛肉馅饼,天上下金子的时候要用大桶来接。
做多中国,做多低估值的金融股银行保险。下一轮大牛市谁来引领,除了低估值的金融银行保险,还要那个行业能够让指数翻翻。赛道股体量太小了,估值太高了。没有这个潜力,只有低估值才能引领大牛市。银行股首当其冲,舍我其谁。
好友福利,低佣金券商推荐:平安证券低佣金万2.5开户(含规费),5.88%融资利率,场内基金免五。还有我的大红包和特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