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1998年的港币五毫能值多少人民币
8000万兄弟你发大财了
1995年12000港币=多少人民币?
按1995年6月27日的汇率,可以兑换人民币 12876
1995年年初1港币兑1.075人民币,年末1港币兑1.076人民币。
港币是和美元捆绑一起的一种货币 1994年的1万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1.12左右 港币是和美元捆绑一起的一种货币 1994年的1万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1.12左右
1998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随着美元逐渐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兑港元也越来越少,也就是现在港币不如1998年那时期值钱了,当年1港币≈1.0677人民币。
港币2009年有收藏价值吗?
没有收藏价值,首先是2009年版的港币目前依然在流通使用中,虽然港币的汇率并不高,但收藏流通使用中的大面额的港币还是很占资金的。
其次是港币的收藏市场份额不大,很少有专业的收藏爱好者去关注港币的收藏价值,这就导致港币的收藏无法进入主流收藏市场被人们喜欢和接受。
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否重演?
版权:来源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张夏团队
2017年底以来港币持续贬值并在4月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香港汇率再次得到市场关注。回溯1998年港币保卫战,外资流出和港币贬值压力下利率抬升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关键。当下美国通胀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加速资金回流美国,港币贬值压力加重,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承压。
近期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走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支撑美联储继续加息,并且美强欧弱的情况有利于推升美元。如果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而市场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预期未能恢复,港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并加快资本流出。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升温,加剧资金流出,形成正反馈机制,资产泡沫容易受到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债利率提高使美股承压,而目前美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波及港股。
港币汇率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1983年10月17日,香港正式引入联系汇率制度。**设立外汇基金,发钞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发行港币前,需要在外汇基金按照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存入100%的美元储备,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此作为发行港币的背书。其他挂牌银行从发钞银行取得港币时,也要按照固定汇率兑换。当发钞银行要换回美元时,交还负债证明书,并按照固定汇率用港币兑换相应数量的美元。
1993年,外汇基金管理*和银监处合并为香港金融管理*(金管*)。金管*负责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银行、货币管理,其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在联系汇率制度框架内维持货币稳定,过去二十多年里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
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目标就是将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在以7.8为中心的7.75~7.85范围内。一方面,银行参与的汇率套利机制可以帮助港币实现汇率的自动调节;另一方面,当汇率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或者强方兑换保证时,金管*会参与市场,买卖港币,通过利率调节机制稳定汇率,买卖规模会决定利率调整机制的效果。当然,在兑换区间内的时候,金管*也可以进行市场操作,调节货币基础水平。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香港金融保卫战
※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
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从1991年底开始逐渐恢复增长,但是失业率依然较高,通胀率下降,美联储连续下调利率至3%。1994年美国经济复苏,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在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期间,将联邦基金利率从3%上调至6%。在此期间,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行,但是美国指数不升反跌。加息结束后,利率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美国的财政赤字有了明显好转,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元指数走强。而美联储的此次加息和美元指数的后续走强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危机爆发
80~90年代,泰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其融资需求,泰国在1991年开放了资本项目,大规模引入外资,但监管未能及时跟上,大量资金从实业转向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催生资产价格泡沫。**、银行、企业大规模对外举债,债台高筑。1996年泰国私人部门外债约70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400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只有386亿美元。
日本经济走弱并收回对亚洲其他国家贷款,泰国经济恶化,市场需求疲软,并且美国新经济发展吸引国际资金回流,短期资金纷纷出逃,泰国股市连续下跌。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大鳄发起对泰铢的攻击,而泰国外汇储备规模偏低,央行对市场的干预能力有限,难与国际资本抗衡,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急速贬值,金融危机由此爆发,并在东南亚各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过早放开了资本项目,同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在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攻击下,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制度。
※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
1998年国际炒家将目标转移至香港,并在股票、外汇、期货多个市场联合打击香港金融市场。金管*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吸纳抛售的港币,同时在股票市场注资托底,耗费巨资取得金融保卫战的胜利,具体过程如表3所示。此后,香港**于1998年8月31日出台七项措施对做空交易进行限制,并于同年9月推出“七招三十式”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
金融危机前后香港股市楼市的表现
※金融危机前:经济高速增长,但通胀严重,杠杆率高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香港GDP在1997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实际GDP同比增长5.1%;财政状况良好,财政盈余充裕,占GDP比重达6.4%,均处于当时较高水平。所以总体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香港的经济基础是比较扎实的。此外,香港外汇储备充足,1997年末外汇储备规模92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货币供应总量M3的24.2%,这也是在后来的香港保卫战中香港**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在地产和股市繁荣的同时,居民按揭贷款规模扩张,杠杆率不断抬升,房贷压力巨大。1997年末居民住宅按揭贷款规模达4255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31%;居民的房贷压力日渐凸显,所有住户的供楼负担比例在1997年6月达到峰值,超过85%,意味着居民已经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来还房贷,整个楼市的脆弱程度已可见一斑。
※金融危机向股市和楼市传导
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亚洲多个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市场对港币贬值的预期不断升温,大量资本流出、游资恶意卖空港币、日韩撤资,港币贬值压力不断加剧。市场资金面紧张,银行拆借利率多次飙升,波动较大。在此情况下,银行为了保留足够的流动性,谨慎放贷。金管*通过多次干预,耗费大量外汇储备买入港币,将汇率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但利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位运行以支付风险溢价。
随着同业拆息提升,港币的存贷款利率在1997年下半年均上调了75bp,最优惠贷款利率从8.75%提升至9.5%,借贷成本骤升,股市和楼市都承受严重压力而下跌,泡沫破灭。
房地产市场上,一方面,1997年的香港年度实施报告中提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即每年供应不少于8.5万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房屋供给增加抑制了楼价的抬升。另一方面,外资的大规模撤出使“房价只涨不跌”的幻想破灭,市场的悲观恐慌情绪升温,抛售压力巨大,房屋价格在短时间内快速下跌。此外,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的香港经济发展明显减慢,1998年GDP同比增速为-4.7%,同期居民失业率翻倍至4.7%;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2.8%。这种情况下,居民支付能力明显减弱,且利率的上升加重房贷压力,住宅按揭贷款的拖欠比例不断增加,从1998年6月的0.29%增加至1998年末的0.84%,对应新增拖欠贷款规模约25.7亿港元。
本轮港币持续贬值的背景及原因
2017年底以来,港币连续贬值,近期连续多次触及弱方对换保证。其直接原因是LIBOR-HIBOR利差不断扩大。2015年底以来LIBOR随着美联储加息上行,而HIBOR因港币流动性充裕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上行幅度远低于LIBOR,两者利差扩大。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不断加码,多项关于地方**融资的监管政策出台,市场对经济下滑的预期升温,阻碍了内地和香港股市上行势头。同时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交易盛行,加重港币贬值压力。
※美联储加息,LIBOR-HIBOR利差走扩
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截至目前已经进行6次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从0~0.25%提升至1.5%~1.75%。该区间的下限是隔夜逆回购利率(ONRRP),即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美联储的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FFR)是美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在目标利率区间运行,引导LIBOR基本同步上行。
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联系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香港难以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其利率变动只能被动跟随美国。在美联储历次加息后,金管*也相应上调了其基本利率,即贴现窗利率。
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金管*可以通过贴现窗向银行释放流动性,但是在流动性充足的环境下贴现窗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却明显不足,因为银行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在市场拆借资金,就不会选择通过贴现窗向金管*拆借资金,这样贴现窗利率无法直接影响市场利率。从近期加息后的表现来看,HIBOR的上行幅度明显低于贴现窗利率上调水平。
在LIBOR走高、HIBOR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利差持续扩大,这是此次港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而HIBOR之所以能够持续低位运行,与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有很大关系。
※供给——金融危机后资本大规模流入使货币基础扩张
从货币供给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泛滥,大量国际资本加速涌入香港。2009年香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资产变动净值持续为净流入,合计约4809.87亿港元;外汇储备迅速扩张,从2008年初的1526.93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3月末的4403亿美元,在10年时间里增加了近两倍。
资本大规模流入的同时,货币基础阶段性扩张,从2009年初的5074.4亿港元增加了2.4倍至2018年3月的17295.3亿港元,其中仅2009年就增加了5035亿港元。货币基础扩张意味着港币供给增加,流动性宽松。
※需求——房地产调控抑制港币融资需求
从货币需求来看,近几年香港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对楼市进行调控。2016年11月香港购买二套房的印花税提升至15%。2017年5月金管*推出三项调控措施,包括:银行新造按揭风险权重下限由15%上调至25%;将涉及一个或以上现有按揭贷款的借款人及/或担保人的按揭成数上限下调10%;主要收入来自外地的贷款申请人的“供款与入息比例”上限下调10%等。以上楼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房贷对港币的融资需求。
后续如何演绎?影响几何?
一般来说,在本国货币快速贬值时,央行的应对方式有两种:(1)收紧银根,调高利率。(这是最普遍的做法);(2)承接空盘,卖出对标货币,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第一种做法会直接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但这种方式会快速抬升融资成本,直接导致企业估值水平的下降,并且对楼市和股市都会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种做法由**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缓和市场,直至市场汇率最终自我调节至无套利空间的平衡点,但这个调整过程相对较慢。
目前金管*采取第二种方式,自4月12日以来十几次入市,累计买入513.31亿港元。据金管*人员所言,“不需要主动调控利率,若金管*主动调控提升港元利率,可能会引致资金流入港元,而抵销利率上升的效用,并且容易令市场对香港恪守联系汇率的决心和意志产生疑虑”。所以金管*基本不会直接调控利率,而是通过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即资金流出、基础货币规模收缩、利率上行,进而港币回归联系汇率水平。
那么此次港币贬值后续将如何演绎,又影响几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经济基本面、利率、外汇储备、楼市、股市、市场环境等方面把香港当前的情况与1997年金融危机前进行简单对比。
※经济基本面
2017年香港GDP在四个季度均保持了3.4%-4.3%的增长水平,增速依次下降,全年(不变价)同比增速较高,为3.8%。通胀方面,2017年香港综合CPI同比增速为1.5%,较2016年有所下降;2018年3月CPI同比为2.6%,通胀基本温和平稳,明显好于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高通胀环境。
※外汇储备
截至2018年3月,香港外汇储备为4403亿美元,约相当于其GDP总额的1.2倍,是基础货币的7倍多,占货币供应总量M3的24.7%。所以金管*拥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港币汇率提供支撑。但是迫于短期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USDHKD会在7.85附近徘徊。
※利率与股市、房地产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流入香港的热钱很大一部分投向了香港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助推了房价和股市的上涨。
房地产市场上,以港岛A类为例,售价从4.8万港元/平方米涨到17.3万港元/平方米,涨幅近4倍。上涨的房价逼迫居民不断借钱买房,住宅按揭贷款规模扩大,杠杆增加,居民房贷压力巨大。2017年末,住宅按揭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港元,占同年GDP的45%。杠杆率较1997年金融危机前明显提高,房地产市场承受更大压力。
股票市场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资本流入,香港股市经历了长期繁荣。从当时12300多的低点上涨至目前的30200点。
数据显示,香港不同计息模式下的按揭贷款中,以银行同业拆借为定价参考的按揭贷款占比最高,为68.4%,此类贷款在利率上行的情况下将面临负债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并且居民在房地产市场杠杆率高,可能面临的资产缩水风险更大。
从股票市场表现来看,港币贬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地投资者情绪,4月连续多个交易日港股通南下资金净流出,4月12日~23日累计净流出91.4亿元。虽然目前港股估值并不夸张,在全球仍存在估值优势且公司业绩优,但是利率的持续上行会对港股的估值造成不利影响。
※美债收益率提升,美元走强
近期美国债券长端利率持续攀升,连续三天收盘至3%及以上且最近几个交易日仍在3%附近徘徊,今年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上行57bp。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在不断走高,从今年最低点的88.65提升4.6%至目前的92.75。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通胀预期升温。
原油价格自去年以来连续上涨,在地缘**影响下,4月油价升至2014年底以来的高位,美国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另外,美国劳动力市场收紧,以及减税带来的收入提高、利润增加等因素都有利于推动通胀上行。通胀预期升温进一步支撑美联储加息,6月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且年内四次加息概率高企,在这样的预期下,美债收益率上升动力增强。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TIPS的利差也可以看出,通胀成为美债收益率飙高的主要原因。而美元利率的走高会吸引美元回流,从而推高美元指数。
此外,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欧央行加息预期下降,而美联储持续渐进加息,这样美强欧弱的预期差异推动美元走强。
对香港而言,如果未来市场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预期未能恢复,而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将会进一步加重港币贬值压力,并加快资本流出。同时,在维持港币汇率稳定的过程中,港币流动性收紧,港币利率将长期上行。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升温,将加剧资金流出,形成正反馈机制,资产泡沫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具体来看,在当前香港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楼市杠杆率高、居民房贷压力大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抗压能力明显较弱,在美元走强的过程中,最优贷款利率可能上调,资金借贷成本提升,房地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对股市而言,资金的流出和利率的提升同时使港股估值承压,市场或面临短期回调的风险。另一方面,美债利率提高使美股承压,而目前美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波及港股。
总结
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通胀严重叠加外资涌入,资本市场已经存在严重泡沫。危机爆发后,1998年国际炒家将矛头对准香港,在股票、外汇、期货市场同时进行打压,股汇双杀。外汇储备支撑下,金管*耗费巨资取得香港保卫战的胜利,维护港币汇率稳定。但是随着资本大规模流出和利率抬升,股市和楼市承压暴跌,借贷成本提升,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目前来看,香港在2017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通胀基本温和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经济基本面总体好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但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资涌入后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居民杠杆率高,房贷负担重。
联系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香港难以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2015年底以来LIBOR随着美联储加息上行,金管*虽跟随上调基准利率,但HIBOR因港币流动性充裕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上行幅度远低于LIBOR,两者利差扩大,直接导致今年港币持续贬值。同时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交易盛行,加重港币贬值压力。
为维持港币汇率稳定,金管*在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入市操作,买入港币,卖出美元,这个过程使得港币基础货币收缩,流动性下降,利率上行。港币的贬值压力会随着利率提升而有所缓解,但是进入上升通道的利率将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构成较大压力。
此外,近期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走强,加大港币贬值压力。如果美国通胀预期不断上行,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港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并加快资本流出。同时,在维持港币汇率稳定的过程中,港币流动性收紧,港币利率将长期上行。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容易受到较大冲击。
港币兑换美金最新汇率是多少?
7:1美元
1998港币一元值多少钱
1998年的港币一元大概值1至3元左右。港币兑换**民币可以直接去银行兑换,四大银行都可以,但国内大多数地方只有中国银行可以直接在柜台兑换外币,因为它是国内专业的外汇银行,港元属于可自由兑换的外币。人民币兑换港币流程:1、持本人身份证到银行。2、告诉工作人员你具体要兑换港币,看看是存还是取现金;如果取现,看看银行有没有库存。3、填写“中国银行外汇兑换水单”,把身份证上面的信息抄一遍。4、把身份证和水单给窗口工作人员,稍等片刻,ta会告诉你你要换的钱需要多少钱,再问你换不换,如果你同意了,ta把钱算好,单子打好(就是那张水单,右租行睁边细长的一小条),稍等。5、等待工作人员把身份证、水单、剩余人民币以及港币给你。你说的,港币兑换人民币,在纸币没有破损(包括撕痕)弊岁的情况下填写水单,货币大写面额要写“港币壹仟元”,小写"HKD.1000",(就具体面额。)身份证信息,然后就等ta把东西给带备你。必要时候需要复印身份证。扩展资料: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关系:1.招商银行(16.23,-0.51,-3.05%)网站下午4∶48分公布的实时外汇汇率显示,100港币对人民币中间价为99.96元,现钞买入价为99.06元,这意味着,居民手持100港币现钞到银行只能兑换到99.06元人民币。2.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中国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的最重要参考指标,而现钞买入价则能让居民直接地感受到汇率的变化。所以在进行货币兑换的时候要注意汇率的变化,不然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市场人士分析,在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稳步升值的态势,人民币汇率突破7.8不过是一件平常事。所以现在的动荡也是很正常的。1人民币元=1.2463港币,1港币=0.8024人民币元兑换为转换。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外币换人民币的看最新现钞买入价,根据当日最新外汇牌率,100外币可兑换人民币:(现钞买入价),公式为:(外币÷100)×现钞买入价=可换人民币。
1艺湖映选998年的2元港力单低专次界确岁抓币值多少人民币?
1998年的2元港币,为目前流通的紫荆花版港币硬币,按照汇率,折合人民币1.7元多一点。
港币暴跌!98年危机重现?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FINANCE40FORUM)、华尔街见闻(wallstreetcn)、第一财经资讯(ID:yicainews)
文/邓海清 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金策略李治平等
在“大闹”人民币,空头们又开始瞄上了港元
在近期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背景下,港元对美元汇价昨天贬值0.3%,创下十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今早,港元小幅上涨,后回吐早间涨幅,跌逾0.1%至7.7898,有望创1992年来最大两日跌幅。
短短两天内贬值超过0.4%,这个幅度对其他货币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香港实行的是完全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联系汇率制),美元兑港币波动区间为7.75-7.85,波动总空间仅为1.3%。由此看来,0.4%的贬值已经非同小可。
国金策略李治平指出,做空香港的苗头已逐渐浮出水面:
1.港币人民币都在贬。小一点看,应该是判断大陆与香港经济恶化(存在金融危机的可能),货币贬值。
2.由于央行对德银等外资行限制了人民币业务,空香港的苗头逐渐浮出水面,港币期货前一阵子也有迹象了。
3.从经济逻辑上看,人民币双向波动,还在贬值中途。人民币贬值,对香港经济打击更大,港币贬值或者脱钩符合逻辑。历史上看香港多次守住汇率,这次难说,因为香港转向人民币可能更好。类似的,连沙特货币也存在脱钩的讨论。
4.影响当然是负面的。相当于又埋下一颗雷。预期层面,流动性层面都是负面的。如果香港资金流失,也会影响在a股的投资资金,估值等。同时小事情的连锁反应,谁也无法预测,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内还无法再细看…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998年那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让曾荫权“想着想着就流下眼泪”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彼时,港府艰难地扛住索罗斯军团的轮番围剿,最终在中国央行援手下,令国际炒家铩羽而归,力保港元不倒。
那么,港元这次为什么会跌?目前的港币是否安全?是否会重蹈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覆辙?延续32年之久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会否就此终结?本文为各位看官细细道来。
为何此时做空香港更容易?
一方面,近期香港房地产和股市疲软,2016年被动加息更是令楼市雪上加霜。
楼市方面,香港楼市2015年走势颇为波折,先升后跌。年初承接去年年尾的升势,但步入下半年,关于香港楼市下挫的言论层出不穷,令投资者趋于谨慎,致使成交量大幅减少。
2015年2—7月住宅房价同比高达20%,但近两个月显著下滑,11月房价同比已经回落至7%,环比更是回落至-3%。市场对未来香港房市预期非常悲观,预期2016年香港房价下跌10%甚至更多的不在少数。
一旦香港房价泡沫被击溃,那么恐怕最近一段时间高涨的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都会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股市方面,2015年港股从高点回落30%,远高于美股10-15%的跌幅。资产价格疲软,叠加香港15年基本面偏弱,导致港币在波动区间范围内贬值是合理的。此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2016年将加息2-4次,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必须跟随加息,这将进一步对香港基本面和资产价格造成压力。
香港作为大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通的重要桥梁,由于港币与美元汇率固定,大量资本流入香港;而一旦香港的资产回报率出现下降,这些资金与原本在香港投资的国际资本一同流出香港,共同构成港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
另一方面,香港实行的还是完全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也就是说美元加息,港币也会跟着被动加息升值。这等于让港元处于两难境地。
如果简单跟随美元汇率波动的话,显然不符合香港实际经济情况,包括香港楼市和薪资价格都会因此承压。香港目前依然处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和本地经济背离的双面夹击之中,且受到大陆经济持续疲软影响,经济压力有增无减。
其次,港元流走的速度会视美元加息的步伐和美元、港元之间的利息差距。如果无论什么原因美国利息上升得比预期快,港元资金流走和利率上升的速度就会加快。如果不加息,香港本身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很高,资本流出幅度或将更快。
因此关于港元是否会脱钩美元的猜测就持续不断,那也意味着延续32年之久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告终?但香港**并没有这个打算。
香港为何坚持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固定汇率政策开始于1983年,主要意义是降低交易成本,这是其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固定汇率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提供稳定的货币条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开展。在固定汇率下,贸易公司和投资者不再需要考虑汇率波动成本,这是吸引贸易和金融资本的重要条件。
固定汇率的缺点是完全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即货币政策与该国或地区的基本面完全脱钩。1998年以来,美联储调息48次,每一次调息后香港均立刻跟随调息,香港货币政策完全没有独立性。对于内需为主的大国,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是不可承受的;但对于香港这种小型外向型经济体,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危害要小得多。
就目前而言,香港要保持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地位,联系汇率制度仍然是最佳选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香港当*反复表态,“没有必要和意愿改变目前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货币稳定的基石,不打算改变”。
与98年相比,目前港币要安全得多
2016年以来,港币持续偏弱,对于香港能否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担忧越来越重。回顾历史,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危险的时刻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大举做空港币,但最终铩羽而归,联系汇率制度仍然得以维持。目前香港的基本面远好于1998年,从基本面角度来讲,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问题不大。
1998年,香港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均极端危险。一方面,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GDP增速从1997年的7%暴跌至1998年的-8%,失业率也从2%增加至6%;另一方面,香港股市从16000点暴跌至7000点,资本市场面临崩盘。
仅就基本面而言,目前香港的情况远远好于1998年,联系汇率制度的压力要比1998年小得多。2015年香港GDP增速为2.4%左右,尽管较2013年的高点3.1%有所下滑,但仍然属于香港2012年以来的合理波动区间。目前香港的失业率极低,2015年下半年失业率仅为3.4%,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香港就业仍为历史最好水平。2015年尽管港股大幅下跌30%,但是跌幅远远小于1998年的60%。从基本面出发,港币大幅贬值、打破联系汇率制度的可能性并不大。
本轮港币贬值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港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香港短期利率与美国短期利率背离;二是香港房地产和股市近期表现疲软,16年加息压力大;三是人民币资产回报率显著降低,四是港币跟随美元被动升值幅度过大。在上述多重因素作用下,香港存在资本流出压力,再加上前期人民币贬值流入香港的资金需要从香港流出,加剧了港币贬值。
第一,美国和香港同样幅度加息,美国隔夜利率上行25BP,而香港隔夜利率却维持不变,利率平价支持港币贬值。12月17日美联储加息25bp至0.25-0.5%之后,尽管香港也跟随加息了25bp至0.75%,但两个货币市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美联储加息当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0.15%上升至0.37%,LIBOR美元隔夜利率也从0.13%升值0.37%;香港加息之后,香港同业拆借HIBOR隔夜利率并未变化,仍然维持在加息前的0.05%附近(注意不是前期飙升至66%的CNH-HIBOR)。同样是加息,但是美国和香港货币市场表现迥异,从利率平价角度支持港币贬值。
第二,近期香港房地产和股市疲软,2016年被动加息雪上加霜。2015年香港楼市火爆,2-7月住宅房价同比高达20%,但近两个月显著下滑,11月房价同比已经回落至7%,环比更是回落至-3%。市场对未来香港房市预期非常悲观,预期2016年香港房价下跌10%甚至更多的不在少数。股市方面,2015年港股从高点回落30%,远高于美股10-15%的跌幅。资产价格疲软,叠加香港15年基本面偏弱,导致港币在波动区间范围内贬值是合理的。此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2016年将加息2-4次,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必须跟随加息,这将进一步对香港基本面和资产价格造成压力。
第三,人民币资产回报率显著降低,从香港流入大陆资金减少。香港作为大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通的重要桥梁,如果人民币资产下跌,则流入香港资本必然减少。2015年下半年以来,大陆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45%,并导致了严重的“资产荒”,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2009年1月2.7%的历史低点,高收益资产更是极度匮乏。由于人民币高估修复和“资产荒”,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大幅贬值6%,进一步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投资人民币资产的短期回报率为负。国际资本不再从香港流入中国,加剧了港币兑美元贬值。
第四,港币跟随美元被动升值幅度过大,与香港基本面背离。2014年7月以来,美元指数升值24%,港币盯住美元,也被动升值相同幅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香港经济是走弱的,资产价格是下跌的,与港币的大幅升值相悖。对于一般经济体而言,这种背离是无法长期存在的,例如人民币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维持一年的强势之后,在2015年8月进行了补跌。香港作为小型外向型经济体,港币补跌压力相对较小,但是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资产价格也出现下跌时,基本面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
归根结底,此次港币贬值的原因是:加息后香港与美国银行间利率反差巨大、香港房地产和股市弱势、人民币资产回报率下降、港币被动升值与基本面背离,导致香港存在资本外流压力。
资本外流既包括从香港流出的资本,也包括从大陆流出的资本。2015年8月人民币贬值之后,由于港币与美元汇率固定,大量资本流入香港;而一旦香港资产回报率也下降,这些资金与原本在香港投资的国际资本一同流出香港,共同构成港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
我们认为,尽管从基本面和资产价格来看,目前的情况远远好于1998年,但是仍然不能轻视港币贬值压力。主要原因是,此次港币贬值同时受到香港和内地的基本面和资产价格共同驱动,导致的资本流动幅度存在超过常规的可能;与内地相比,香港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很高,资本流动幅度也更加剧烈,导致的贬值压力也更严重。
根据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的经验,一旦市场形成了一致的贬值预期,则央行干预的难度和代价是巨大的。我们建议,香港金管*应当充分进行预期引导,同时做好港币贬值到区间上限的预案,稳住联系汇率制度这一香港金融、货币稳定的基石。
1998年的香港的壹毫硬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仍是流通辅币,只等值一毛,约人民币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