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的事件趋动与估值
一、科创板与分拆上市
2018年11月5日,最高领导人在上海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上首次抛出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最大的一次*部增量改革+阶段性试点推进工程就此展开,其间最高领导人四次批示。
2018年11月1日上午,在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刘积仁、鲁伟鼎、王小兰、孙飘扬、卢勇、汤晓鸥、刘汉元、谈剑锋、刘屹、耿哲等10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就新形势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作为民企代表第一个发言,“我们医疗公司的分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政策面不支持,不得不选择更复杂、更长的路线去寻求海外上市,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强大助力。”“我在发言中,向总书记汇报了东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就资本市场如何支持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分拆上市,深康佳A,浪潮集团,算是炒作科创板的新形式。
浪潮集团老总讲话浪潮云要上科创板,2019年3月4日至3月8日,浪潮软件五个涨停,浪潮信息也有近四个涨停。
康佳集团总裁周彬指出,对于已经实施混改的子企业,包括易平方、KKTV、毅康科技、新飞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等,将谋求在科创板或海外独立上市。
东软集团,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行业地位,产品与创新,董事长加上参加民企座谈会并提出资本市场支持民企相关建议。东软集团如果分拆上市,上科创板的话一定是被上交所优先考虑。
关键是上了科创板,不仅减轻了现金流与研发投入的负担,上市公司估值可以参照一级市场的标准。现在东软集团的估值比一级市场还低。科创板对于象东软集团,研发投入很大,服务的用户数,企业数巨大,但短期难以产生利润的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东软集团如何价值重估
前期东软集团对于子公司上市已经作了充分准备,但由于科创板细则未定,持续关注科创板进程,并作相应计划。
2019年2月27日,东软集团投资者互动:答您好!东软创投主要从事对中小企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现为本公司参股公司。目前,科创板的配套规则尚未明确。东软集团投资持股的东软医疗、熙康、望海等公司均有上市计划,我们也将对此持续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全景网2018年7月12日讯,东软集团(600718)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楠介绍,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云化产品是公司的四大业务板块。其中,大医疗健康板块、大汽车板块是公司面向未来重点投入和发展的战略方向。王楠透露,东软医疗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前的各项工作,待时机合适将启动上市程序。(全景网)
二、软件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很快出台
针对“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什么时候出台”的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快了、快了”。
我以为前段时间关于软件产业支持的消息内容基本是真的,为什么呢?
软件行业支持计划的消息传闻在前,而副部长的发言在后。
传闻中有很多细节,和后面副部长的发言很吻合。
这种造假,从高度与内容来看一般人做不出来,还要冒一定的风险。有地位的人不会去冒这种造谣的风险,而没水平的人制造不出这么高水平的谣言。基本上没人会做这种事,这就是我的常识。
个人判断是上面希望悄悄搞,不要让外媒报导。和工业2025是一个意思。
现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补贴很反感,是双方的焦点问题之一。
和股市炒作无关,和发展高科技,中美谈判有关。
近期中国软件的龙虎榜持续有机构买入,2019年3月15日还是有机构买入,我想应该是基本面,政策面,机构对于软件行业的认可和预期。
三、东软集团的行业布*与子公司
东软集团2018年半年报
东软集团于1991年成立,于1996年上市,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通过CMM5、CMMI5认证和PCMMLevel5评估的软件企业。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互联产品、平台产品以及云与数据服务。近年来,公司坚持创新与全球化发展策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知识资产为核心,驱动业务的专业化、IP化、互联网化发展,推动公司核心业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00余个业务方向,近800种解决方案及产品,重点发展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领域,拥有上万家客户。报告期内,公司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1.5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51%;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5.7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77%。东软为400余家三级医院、2,500余家医疗机构、23,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16万医疗两定机构提供软件与服务。东软支撑约6亿人的社会保险服务东软支撑了中国13亿人口的数据库管理300万大学生正在使用东软数字化校园系统东软的证券交易监察系统为超过1.8亿户股民提供证券交易服务东软的短信增值业务系统为超过2亿人发送短信提供服务东软为超过4亿人的电力使用和支付提供服务东软为中国国土资源部开发的国土资源核心业务系统管理覆盖了18亿亩耕地5,000家环保管理部门在使用东软环境统计和环保固体废物监管系统
创新业务公司的影响。近年来,公司以原有主营业务为基础和平台,通过软件、技术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等行业的变革,在“大医疗健康”、“大汽车”等板块构造了一批创新公司,包括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创新公司所处的市场在快速发展和迭代,竞争激烈。基于发展需要,创新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推动有效的转型和突破,为此,东软望海、东软睿驰、融盛保险等公司的经营业绩亏损加大,对上市公司业绩构成相应的负向影响。上述影响不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影响较大。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具体结果,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经审计后的2018年年度报告为准。
逻辑很简单,三家子公司是业绩负担,全年要亏损9亿左右。按30%比例计的话,也要亏3亿左右。
剔除这三家亏损子公司,东软集团可以盈利5亿左右。
如果这几家子公司,能够科创板上市,估值方法改变,不仅不是业绩负担,反而增长市值。三家子公司的亏损情况见附录中的图。
四、东软集团与行业公司的估值对比
美股一般软件公司,云计算相关公司的估值都是市销率10倍,市净率10倍左右。微软公司最近五年股价也涨了近5倍,由于云计算的业务发展,亚马逊更是不断创出新高。
美股涨得最好的是云计算,SAAS软件等公司,港股的金蝶软件,A股的用友网络涨幅也很大。
用友网络: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57.3%。
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近10亿,两市可比的企业是用友网络。
东软集团,如果剔除那三家可以上科创板的亏损企业,净利润大概在5亿-10亿,参照用友网络,可以支撑500亿市值。
看下面用友网络,卫宁健康,东软集团的营业收入,市值,PS,PB,明显东软集团的估值低得离谱。
软件行业估值比较
软件行业,由于研发投入较大,资本市场不会单纯按照当前的PE估值。一般是按照收入的增长,行业地位,用户数来确定合理市值,通常就是PS、PB等方法。
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付费观念的改变,将会对软件行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前基本上很少人付费看视频,现在知识付费,看付费视频,变成普通的事情。
原来企业在买设备时,都是看硬件付费,软件都是赠送或者占很少的比例。爱立信自2004年开始就进行维护收费,华为是后面跟进。高科技企业,起初是卖设备占领市场,后面就是进一步的服务收费。所以,占领市场份额,最后通过软件、服务、维护等取得业绩与利润,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015年至2017年管理层变成第一大股东,近几年东软业务基本面在持续改善。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增持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管理层增持带来经营向好的概念,而是把东软作为管理层毕生事业做经营的事情。因此,我们对此次增持的理解,并不只是看到短期可能带来的经营改善,而是改善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战略布*。
五、管理层的增持增持与回购
东软的投资主线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即代表管理层利益的东软控股不断增持上市公司股权。只是在不同阶段管理层增持的方式不同。
(1)第一阶段,2015年7月,东软控股受让阿尔派持有的东软集团5.01%(按当时股本计算的比例)的股权,管理层开始大比例增持上市公司股权。
(2)第二阶段,2016年12月,公司发布东软控股增持计划,从原有第一个大股东(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和第二大股东(阿尔派),通过大宗交易以及协议转让的形式来进行增持,至此,东软控股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2.37%。
自2016年12月7日至2017年6月6日,东软控股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164.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7%,增持平均价格为18.83元/股,增持总金额合计17.26亿元。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东软控股的持股比例为5.00%。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后,截至2017年6月6日,东软控股持股比例为12.3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东软集团关于回购公司股份进展公告》20190305,截至2019年2月28日,东软集团已累计回购股份39,833,97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21%,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453,429,094.28元(不含印花税、佣金等交易费用)。
东软集团2015年到2017年,管理层持股为12.27%,管理层已是第一大股东。2019年初又回购了3%多的股份。
也就避免了褚先生的境遇,或者说健力宝的情况。青岛海尔,美的集团,TCL集团当时都是改制成功。
当时,青岛海尔,TCL集团对于郎教授国退民进不回应,才有了今天的*面。而科龙电器的老板,却把事情公众化,却锒铛入狱。
为什么东软集团的估值这么低?
1、是东软集团持续性的扩张,但业绩并无明显上升,大家还没有看到业绩反转。
2、是缺少行业政策,以及一级市场的眼光,而科创板的推出就提供了这种机会。
3、很多投资者对东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软件外包公司”层面;公司在很多领域的很多业务方面,早已脱离“软件外包”和“系统集成”这种被大家认为苦活累活的业务层面。
东软集团在远程医疗,医疗信息化,无人驾驶,医疗器械,云计算等方面,很多都是行业龙头,甚至第一名。由于其业务覆盖面广,普通投资者都没有深入分析,券商分析师深度研究报告也比较少。当下的市值确实没有体现科技公司的价值。
以后我再对其几块核心业务单独分析。
附录:
2018年东软集团半年报的参股公司
东软集团核心子公司介绍
东软集团后市啥样?
逢低介入
东软集团的股价,一开始是多少?
东软集团
1996-05-24 发行1700万股,发行价6.98元
1996-06-18 上市首日涨跌幅102.01%,换手率59.74%,当日开盘价12.39,收盘价14.10
再综合分析下东软集团,其实未来还是会持续观察。周五交易记录。
虽然心累东软:东软亏损参股公司,2017至2021(年报)亏损40亿(按股权比例亏损13亿)。其实这或许才是东软股价2017见顶回落至今根因吧。我也不知,东软何时才能业绩拐点重回成长驱动,参股上市进程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有结果。
吐槽批评东软:熙康亏损倒也罢了,毕竟互联网医疗起步都亏损。望海持续亏损就让人笑掉大牙了,这种收购是做慈善吗?东软医疗也不说了,从国内第一爬到不知第几了。疫情三年东软业绩依旧垃圾,好容易核酸检测系统疫情概念,声明函依旧言必称第一,结果变成甩锅热搜,业绩说明会推迟可真巧,再开会也不解释,我都替你们感觉窝囊废。别人汽车电子也都赚钱或者赚市值,就你们赚掏空。更甭提参股上市闹剧了,联影医疗才用多久就上市,就你们公司垃圾科创失败连港股也不断申请遥遥无期,不作死就不会死。可悲可笑,各种超前战略布*,最好的赛道汽车医疗,就是别人都赚钱,就东软不赚钱,盈利最好的竟然是被贱卖的东软教育。长江后浪推前浪,东软被拍死沙滩上。
但是怕误导~其实,我对任何股票并没有偏见,未来永远不可测。虽然确实东软苦等/多次博弈业绩拐点未出现,参股上市进程也如此让人绝望。但是亏损其实更多只是初创企业常态,尤其是创新企业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商业模式,譬如特斯拉亏损16年,淘宝亏损6年,京东亏损12年,亚马逊亏损20年。
估值是艺术,如何为亏损中的创新/成长型公司估值?该分析研究思考的还是,东软到底是创造价值还是毁灭价值,以及确实未来永远不可测,除了跟随应变再无更好办法,以及如果可以最好基本面技术面右侧博弈,可能不会买在最底部(底部区域,拐点最难),但其实是可以提高确定性和博弈效率。
只是确实,如果不是长期关注,很容易最终遗忘错失困境反转博弈机会(谁都想买了开始涨不停妖股牛股走势,但哪有那么容易)。短线博弈跟随应变止盈止损不难,但困境反转很难很难,难在拐点时间不确定,趋势行情喷发可遇不可求,商业模式是否真的能走通,以及未来是否真的能困境反转。
交易记录~炒股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追高两行泪,低吸富三代。
东软~60日线/20日线支撑概率吧?
东软5.0发展规划只剩下三年多了,未来还有救吗,不知道。
先贴一篇东软评论文章:不报幻想以平常心看清东软集团-雪球-四季淘金客20210221东软集团脚踩数字医疗、智能汽车两大主赛道,涉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股价横盘五年时间之久,技术上已经调整到位,有没有可能走一波行情?虽然本人满仓东软(成本9.7元),通过基本面的研究分析,却也不敢奢望,做好赚点零花钱就跑的打算!
1、主营的数字医疗赛道。东软号称“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事实上整个数字医疗市场十分分散,卫宁健康、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创业惠康市场份额相差不大,没有哪家公司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东软集团的市场份额包含了望海康信、东软熙康,两家参股子公司发展多年、还在持续亏损的道路上挣扎。东软的管理效率也比较低下,毛利率、净利率相比同行差距明显。熙康的业务跟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类似,但市场影响较小,很可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2011年9月收购望海的近十年时间,还引入战略投资15亿之多,2019年还亏损3个多亿,20年营收只是略有增长,不由让人怀疑东软的整合能力。2、市场热炒的智能汽车赛道。东软号称“东软车载系统已覆盖全球前30大汽车厂商的85%,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与共享出行等领域快速发展”“主导参与制定十余项V2X相关的国家与行业标准,是中国C-V2X工作组测试认证评估、安全等课题的牵头单位之一”。事实上,2020年半年报相关营收只有德赛西威的三分之一,营收规模不大,毛利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盈利能力还很差。从2007年携手阿尔派向汽车电子领域发起“冲锋”,到现在十几年时间,目前的市场也只能说是表现平平。3、核心领导层。刘积仁号称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66岁高龄还担任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不知道是刘董能力太强?还是东软缺乏人才?对比卫宁健康、东华软件、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等计算机企业的的发展来看,好像刘董能力只能说中等,不是东软缺乏人才、只能说刘董太恋权了。4、东软的企业治理结构。包括东软控股、东软集团等东软系公司来说,股权结构复杂、没有实际控制人,原东软的核心创始人实际控制东软系企业,这是刘董想要的结果。比如,单单在医疗领域就有东软集团、东软熙康、望海康信、东软汉枫等等众多相关企业,想完全看懂东软的医疗业务就很难。大股东东软控股经营东软学院、东软睿道等IT教育业务,投资十几亿元在景谷建设度假酒店、温泉小镇项目,今年1月签约在上海闵行投资20亿元建设产业集群。因为大股东的投资项目多、项目大,极度缺钱,接近90%左右的上市公司股权都质押了。质押风险不说,大股东投资了那么多大项目,有精力、有意愿全力搞好上市公司吗?5、划重点,为什么买东软?东软的现在究竟怎么样、东软的未来怎么看。上面说了东软集团的那么多不好,为啥还全仓买入呢?理由:(1)东软集团的赛道确实不错,德赛西威的股价从年初至今最高涨了3倍多,华阳集团从去年6月到现在半年涨了近1.8倍,东软集团的股价是近六年最低水平。(2)东软集团虽然不堪,性价比还是有的,市场地位在那,市值只有卫宁健康30%、东华软件的一半左右。(3)东软集团的报表虽然不好看,但是做的真实,没有美化、没有商誉、没有雷。(4)东软集团的智能汽车互联业务进入放量阶段,2019年公司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60%,参股子公司东软睿驰营收同比增长约六倍;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情况下,公司相关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
综上,东软集团不是一家好公司,目前投资以性价比、困境反转为目标。后续关注去年4季度、今年1季度情况,如果智能汽车互联业务能持续快速增长就继续持股,如果增长不力就随时做好赚个小钱就跑的打算吧!
盘后公告解读:说实话,2020/2021年报或其他公告,丝毫没有提及天津瀚海置业计提减值这档事。
突然挺悲哀的,自己根本不具备通过基本面分析看透企业水平能力,也许未来东软之后只能彻底转向量化基本面技术面跟随应变博弈了。
找到三者之间同向共振的结合点是真正的绝大机会,时代向上但被向下的行业周期或者基本面向坏的公司耽误,则是最大的遗憾。
捕捉绝大机会需要眼光和运气,避免好时代的大遗憾需要理性和常识。
以下吐槽东软(但最终其实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困境反转确实最难模式,以及好企业高估值不便宜常态无奈,除了恰逢炒作股,其实真低估股票又能有多少很难说吧)
是我肤浅了-多少痛的领悟-东软最新十年战略是被掏空吧?!
真Tmd不要脸:东软的言必称龙头/第一,是退市龙头/跌幅第一?知足吧,前十年涨幅33%呢解读不认真,股东两行泪:原来,东软5.0规划亮点是:“让东软的创业者成为公司的主人“,是的,市场全知道了,东软控股是东软集团主子。好期待,十年战略规划发展剩三年就要见证东控彻底掏空东软,东软股东喜提退市东软合理回报了?刘积仁博士表示,未来十年(好期待啊,剩三年就要见证历史了),在东软的平台上将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公司,每一家公司都将通过员工激励机制,焕发创业活力。这些公司将基于东软过去25年所积累的资源优势,推动IT技术与行业的充分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反过来贡献于东软,为股东、员工带来合理的回报(现在回报是下跌70%而已,三年后喜提退市东软一枚?)。通过这种崭新的互动机制,东软的生命力将实现不断的延续和再造。在过去的25年里,刘积仁博士率领东软人创造了中国软件行业的奇迹。在未来的10年里,从软件服务到医疗健康,从大数据到物联网,东软还将持续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多的惊喜9月22日,东软举行“东软25周年庆典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6”,公司董事长刘积仁宣布东软未来发展战略:“要以互联、智能、融合作为技术发展的主线,以合作、激励、国际化作为业务模式的支撑,把东软打造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与垂直业务融合发展的创业平台公司,开创下一个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十年。”根据东软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东软首先将从创造技术向创造价值转变,通过软件技术和服务与客户的业务、组织、资本充分融合,与客户一起分享价值创造的结果,从一家IT公司到一家ITEnable公司,通过不断的融合和跨越,持续提升东软的竞争力;其次,东软将以IT为核心向多元化业务融合发展,持续保持在软件服务领域的行业地位,致力于成为医疗健康服务与大数据的领导者、全球汽车信息系统的优秀服务商、全球数字化医疗设备供应商和新教育模式的开拓者;第三,东软将成为创业的平台公司,坚持以创业者主导公司发展,让东软的创业者成为公司的主人(东控彻底掏空东软?),通过把技术、客户、市场、品牌和数据的积累转变为公司内部创业的核心平台,以员工持股和激励计划,鼓励有梦想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成为新业务的创业者,为创业者创造低风险的创业生态。刘积仁表示,未来十年,在东软的平台上将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公司,每一家公司都将通过员工激励机制,焕发创业活力。这些公司将基于东软过去25年所积累的资源优势,推动IT技术与行业的充分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反过来贡献于东软。通过这种崭新的互动机制,东软的生命力将实现不断的延续和再造。
东软综合分析~
应该说东软战略定力还是没的说如熙康。但又说实话,我对东软医疗上市进程未来进展毫无把握,虽然既然不断申请,肯定不是不能上市。尽管确实,看到东软教育又是零成交金额,对于港股的估值其实很难报以太大期待。
妖股方一日(就能突破年线直线拉升),东软已千年(真心疲惫无奈,但是确实业绩或参股改变,一直没来。)
心累不堪,却不知到底是大底诛心,还是东软确实太多不确定性?
最终其实可能更多只是,可能不至于退市吧,不应该这么惨罢了。但确实未来永远不可测,压力支撑必反必调差价波段趋势求诸己心罢了。
甚至精挑细选不如潮起潮落感觉常常出现(当然确实不排除可能是因为走出来才被发现关注到)
东软这个多年平台整理图形,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让人心碎。虽然确实一直十元以下只买不卖建议,但一直走不出平台整理也真是万万没想到。
但结合业绩变化和参股上市进程,一切走势又都是合理的。困境反转期待其实也只能靠这两者出现变量,否则超级平台整理很难上下突破。
周线图角度~其实毫无疑问是整理阶段,高抛低吸策略确实也是最好模式,但是所有整理阶段最终都是要选择方向的,很少有人能做好所有策略,或者说如果喜欢差价,必然做丢趋势,如果期待趋势,必然忍受整理。对我来说,其实更多只是趋势线不变条件下滚动操作策略,但每次(其实也有做的不好的,尤其是去年抄底太早)突破阶段会根据实际其他综合分析决策是否差价。
阿尔派为什么转让百分之五的股权给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以下简称“东软集团”)对外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宣布公司将面向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今天,东软控股与阿尔派中国分别发布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东软控股将收购阿尔派中国持有的东软集团的部分股权。这意味着东软将通过股权激励方式,面向公司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正式启动新一轮激励计划,而由东软管理层参股的东软控股增持东软集团股份,也预示着东软的核心管理团队将更聚焦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此轮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持续并充分与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形成东软在战略转型升级时期的重要助推力.
请问东软集团和深圳华强下周进那支好呢?
东软集团这只股票短线会有所反弹,这只股票业绩不错,题材也很好,所以值得介入,这只股票的目标价位在19。00元之间,值得持有;深圳华强这只股票业绩比较差,加上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所以整体走势不乐观,主要会以震荡下跌为主,不值得关注。。。
股来自票东软集团什么时间发行的
东软集团600718上市日期:96.06.18发行价:6.98
被质疑“甩锅”的东软集团,到底是什么来头?
东软的声明避重就轻,极力甩锅,这嘴脸令人生厌,也许有人觉着声明从技术角度做出解释看上去有道理,但不要忘了,东软承建的是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开发软件部分,需要对软件功能及整个系统的性能负责。一个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软件开发编程水平,更取决于如何合理高效分配和使用硬件及网络资源。如东软所说是网络原因导致故障,那系统设计时你又是如何规划网络资源的?难道说是因为网络提供单位(一般是电信运营商)发生临时故障停?看来不是,至少东软没有从这个角度明确说明,可以比较确定的说系统设计时对硬件及网络资源规划不合理。可以借助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类似场景来理解,比如承建一个停车场,不仅要满足车位数量要求,要合理布*,尽量增加车位,还有合理规划出入口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车流路线,现在车辆一多就堵成一团,你却说你没有责任,不是甩锅是什么?东软丢脸丢大了!
东软集团股价能到50元,哪位调研过?
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