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几年收回成本怎么计算(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从事农产品贸易的成本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投资成本的收回,第二是经营成本的收回.楼上和你交流的都是经营成本的收回和营业利润的计算问题,我想你可能想要了解的是投资成本的收回.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存在静态与动态两种计算方法.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资金成本是否考虑复利因素的影响.静态条件下,主要看生产经营前总的投资规模及建设期.其次是看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资金需要由项目投产生产的效益进行弥补的成本是多少.第三是看项目运营过程中每年可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这部分就是项目投资后每年可收回的成本.这样每年可收回的现金净流量在哪一个年度能够最终将全部的投资收回后,与初始投资年度相比,就是收回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以后年度就是项目投资实际收回后的盈利.这与经营损益的计算以及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是两种不同内涵的盈利.

养鸡场成本和来自利润

肉鸡蛋鸡散养,建议哥们你就不要搞了!可以养柴鸡!麻鸡!三黄鸡!做特种养殖!肉鸡对饲养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不是初学者就可以做好的!蛋鸡你要是散养了,吓出来的蛋也是卖不出好价钱的!可以养柴鸡!麻鸡!三黄鸡!这类的鸡抗病力强,耐粗饲!比较适合初学者,育肥后卖散养笨鸡还是很有利润的每只鸡可以卖到50-100元!饲养周期大约3个月!如果养大了卖不出去笨鸡可以卖笨鸡蛋,很受欢迎!要是能打出品牌么,利润相当可观!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hi我本人职业畜牧师

中部某省会城市这个项目要400年才能收回成本,怎么会做如此"反智"的事?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教授

近期,网络热议中部某省会城市计划将环线100公里长的绕城生态公园进行复耕复垦,打造成10万亩良田。

网民算了笔成本收益账:建成公园花了341亿,10万亩水稻一年能赚7700万,要442.8年才能收回公园成本。经济账一算,让人很生气:怎么会做如此亏本买卖,做如此“反智”的事情?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笔者长期在基层调研,近三、四年经常听到基层干部抱怨“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基层上演了一幕幕让人颇感魔幻的现实剧。

违背常识的整治

近期,笔者调查了国内南北多地的情况,了解到今年各地都有土地平衡、非粮化整治的任务。

比如北方S省的一个社区(相当于乡镇下派的片区或管理区),共辖12个村,总人口7000人,今年整治非粮化任务是200余亩,其中村民栽种杨树的田地占70%,其余是池塘地、石头地。南方J省的一个山区乡镇,现有25000多亩地,今年3月底国土部门下达灾毁地补充任务390余亩,要求5月5号全部种上早稻,完成整治任务。中部A省一个农业平原乡镇,田地密集,抛荒地很少,现在图班瞄准河滩,给乡镇分派整治任务。

三个地方的基层干部都觉得有困难。S省的一位社区书记说,让农民杀树还田,农民不理解,乡村干部有时还要请农民吃饭,给农民送礼。J省的一位乡长说,田整治好了,农民不愿意种,最大的困难是让谁来种地。A省的一名乡镇**书记说,河滩地本来很适合养鹅,现在整治过来种地根本没有什么收成。

为什么从整治、耕种到收益都成了问题?主要是违背了“三农”生产的一些基本常识。

首先是违背了自然条件的常识。

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生产要依靠自然环境条件。水土路条件居于首位。最先被农民弃耕的土地,肯定是那些缺水或经常遭水淹、土壤贫瘠和没有机耕道通达的农田。

2022年在中部H省一个村调研时,村支部书记说,山顶上有一块地被卫星拍到了,原来耕种的农民早已搬迁下山,抛荒多年,要水没水,要路没路,开垦过来,也不会有任何收益,但是现在要限期整改。

还有一些地在河滩上,有的甚至就在小水塘里,泥深很难种植,并且稍有下雨就遭水淹,根本没啥收益。在违背自然条件下,将这些地整治成高标准建设农田,能成功吗?

其次,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

成本与产出的比较收益是现代社会遵从的基本理性常识。但是在非粮化整治中,根本不算经济账,只算占补平衡账。因此,要让农民将未成年的杨树杀了改种主粮,要让承包户将几百亩的葡萄、猕猴桃、黄桃等经济作物拔掉改种主粮,要乡村干部花“巨款”将荒地改种主粮……这些都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基层干部和农民能理解吗?

最后,违背了农民的生活常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不断加速,在很多乡村,基本上看不到80后、90后种地了,他们都已经融入到工业经济和城市社会之中。在绝大部分农民的生活常识中,种地务农收入只能是务工收入的补充形式,养不活人,只够养老,所以要将不好耕种、无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农田种上树,隔三五年收获一次,是生活常识的安排而不仅是生产需要的安排。

重要的是,农民的家庭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已经日益从农村脱域,现在让他们杀树还耕、重新返乡种地,就要重新配置家庭劳动力与生活空间,破坏了他们逐渐形成的务农与务工互补的最佳经济收益结构、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美好生活方式。

或说直白点,回去耕种几亩整治过来的薄田,有的还是劣质田,有多少收入可言?衣食住行样样花钱,天灾疫情没有定数,靠几亩田如何让生活安稳度过风险?

谁来耕种

因此,全国多地基层干部都反映,很少有农民愿意耕种这些整治过来的土地,就不是一件怪事。但是,乡村干部不能不完成**任务,于是只好另辟蹊径,大致找到两种解决办法。

最主要的办法是请大户耕种。

J省的一个山区乡镇,共有25000亩土地,小农户种点口粮田约占20%,大户种了其中的80%以上的土地。其实大户也不愿意耕种这些条件差、风险大、收益低的“新造地”。但是,一方面,乡村干部不断给他们说好话,请他们帮助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从政策上给他们一些补贴,如29元/亩的耕种补贴、50元/亩的早稻补贴、36.9元/亩的稻谷收割补贴等,耕种下来,保证不亏本,靠量大或许还能有些收益。如此他们才勉强答应帮助复耕。

S省的一个村,刚杀完杨树的农民也不情愿种,村干部就动员村民将地以5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大户种。先流转1-2年,将地养熟了,再说。

找不到大户来耕种,实在没有办法,乡村干部就只好自己下地,被逼成了种粮大户。

乡村干部耕种,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耕种打*下肥等程序都是请人工机械完成,自己主要做些零散的管理工作。J省的一位驻村干部说,一季早稻种下来,乡镇的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同承包的10余亩水稻田,每亩收益是一袋谷子,大家分了一点算是没有白种。

土地都去哪儿了

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d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国家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耕地红线?耕地到底都去哪儿了?

所谓耕地红线,来源于多重因素的判断。

首先是要养活中国的需要。2006年,国家统计*与原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出若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则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这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起源。

其次是国际形势复杂,需要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当前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与此同时台海*势趋紧,更是需要中国碗装中国粮,才能掌握国际博弈的主动权。

最后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去年持续干旱,印度、越南等国都在限制粮食出口,中国需要应付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

如此考量,实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实具有合理性。毕竟,没有饭吃,是天大的事情。

但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什么要将池塘、河滩甚至公墓等这些本来不是耕地的土地,都当成耕地保护?真正的耕地都去哪儿了?

笔者及研究团队于2022年暑假在南方Z省某地调研,发现当地要造一个13万人的新城,要将1万名偏远山区的村民都搬到平地城市居住,还要建设工业园吸纳外地人来投资就业。在“人产城”的过程中,村民变市民,吸纳的外地人,都需要工作、需要生活住房、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等。这需要消耗大量耕地。

资料图

于是,当地就将搬迁后的宅基地进行还耕。但是那些搬空了的山区村庄还耕后根本就没有人去耕种,即使种了,因没有人照看,粮食作物也会受野猪、飞鸟等动物侵害,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当地乡村干部只好花钱请人撒些草种或油菜种子,任其自生自灭,先过了卫星图片这一关再说。

当然快速发展并不是Z省一省的故事,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据国家统计*的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6.6万公顷,约合1149万亩。这些土地摊到69万个行政村,每个村需要造地16.7亩,按3万个乡镇算,每个乡镇需要造地383亩。所以全国各地乡村干部都在搞占补平衡。有的地方是为了本地发展而积聚用地指标作贡献,有的地方是为了通过造地增加土地,然后在增减挂钩中将土地转卖为建设用地从而获得本地的发展资金。

需要警惕数字治理的限度

要兼得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在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上演荒诞剧就不奇怪了。而这些荒诞剧,若细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过于依赖数字治理造成的。

数字治理是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型治理,数字化被作为工具或手段应用于现有治理体系,其目的是提升治理效能。在18亿亩耕地红线守护中,就用到了数字治理。不过,当下看来,其中隐藏了两点问题亟待改进。

其一是利用卫星图班。

将当下的图斑与三调时的进行比对,凡是原来显示是良田、现在种树了或抛荒了,就下达整治任务。有时为了满足数字正确,就将池塘、河滩、墓地等都圈成了耕地,直接下达到乡镇,不听任何解释,先完成任务再说。

自动提取“非粮化”耕地复耕地块前后时相对比图(图/新华网)

其二是利用压力型体制,层层追责。

某省今年将非粮化整治作为非常强硬的任务,如果一个村或社区完成不了任务,就有可能层层约谈,省里约谈市长市委书记,市里约谈县长县委书记,县里约谈乡镇长和**书记,乡镇约谈社区和村干部,越往下会越不客气。

一位基层干部说,面对“别人都能干好,你为什么不行”的质问,实在是难以辩驳,也实在是颜面扫地。所以有些乡村干部要给村民送礼,直接请上工人带着电锯到村民地里去杀树,向大户说好话帮助复垦……

在整个过程中,数字摇身一变由手段变成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数字官僚主义甚至霸权主义,完全不顾乡村治理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比如,种上的黄桃树刚盛产,是否等个三五年再复垦,才最能照顾承包户的利益,也不需要**出高额的补偿金?将河边滩涂地改造成耕地,将池塘当作耕地要求整治,在石头上盖上土造成“良田”,是不是可以停止这些劳民伤财的操作?从工具理性来看,损害了农民乃至当地的利益;从价值理性来看,这些耕地整治过度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量,也伤害了与民众的感情。

应该说,数字治理可以提升治理精准化、规范化,但是如果不加限度地乱用,就有可能造成数字灾难。

技术,服务于人,更要服务于人民。人民的利益,应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终目的,这点自始至终都不应被淡忘。

设备收回成本计算?

设备收回成本是,投资金额/(收益+设备折旧)*12个月计算得出。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

光伏发电几年收回成?光伏发电几年收回成本?

以五千瓦分布光伏发电站为例,市场价格5元每瓦,投资总计25,每天发电25度计算,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还有多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共计每度0.75元,那么每天收益为18.75元,每年收益6843.7元,四年即可收回成本。

项目成本回收应该怎么计算?

一、开店成本:1.房租。租金支付形式有从付一押一到年付都有,具体取决于该商铺的稀缺性。这个,应该很好计算,可以咨询一下周边商家可作为一个参数值;2.证照。各城市各地区均不等。银饰类零售店理论上在2-3k就够了;3.装潢。门头、内部、墙面、顶面、地面...每个地方都要用到钱,可带工程包工头去现场看场地及去类似门店看用料;4.进货。如果是新手,千万要记得和上家沟通换货百分比,不然很容易砸在自己手里;5.设备。比如空调、收银机等,根据具体需求来,也可以去类似门店用手机拍下照;6.杂项。比如电话啊、软装潢啊...根据自己财务状况来;7.备用金。日常交易会用到的作为找零的零用金,以及准备经营调整的准备金。二、回收周期:1.营业额预估。对于新手,首先按月预估用日预估验算即可;2.损益表(随你叫什么其他名字也可以)。为月每项开支的预算。损益表是重中之重;3.根据你的月损益表结合你的开店成本,就能够初步预算大致的回报周期。注: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果投资项目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年净现金流量如果投资项目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相等,设投资回收期大于等于n,且小于n+1,则:投资回收期=n+至第n期尚未回收的额度/第(n+1)期的现金净流量需要提醒的是:1.固定资产的摊销;2.如果你自己顶岗,要把自己薪资项也列入,因为需要考虑到之后应当有人顶你;3.可以简单按固定支出与变动支出来初算;4.营业额预估需要考虑到节假日及节庆和特别节日。

请问一个商铺现在现在1500元一月,每过一年加1200元一年,售价57。5万。多少年可以回本。

18000x+1200(x-1)=545000x=28.447917年

20kw光伏几年收回成本?

这个要看你建设在哪里。看日照,200万可以建设285千瓦,按照我们四川阿坝州的日照时间计算一千瓦一年可以发1400℃电,285*1400=40万℃电,国家电网收购价0.42每℃,国家补贴大概0.2-0.3,按照0.2每度,总共0.62一度,就是0.62*40万,一年收益24.8万,需要八年收回成本,然后光伏寿命只有20年,发电量每10年百分之三的衰减,20年衰减百分之六,每年清洗两次,费用大概一万左右人工费。

拿一年的费用来支付维护费,剩下十年就是你收益。

请问根据股票的市盈率以及平均股息率怎么算出收回成本所需的年限?

1/0.17%=588

30万去养牛,几年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大家养牛都关心收益问题,既关注养一头牛到底能够挣多少钱,也关心投资的钱多久可以收回成本。就比如说有养殖户问准备了30万去养牛,想知道几年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30万的投资,多久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小桐老师是做牛羊养殖技术线上服务的,专注于饲养管理技术,饲料搭配技术,线上兽医指导,平时遇到任何不懂得问题,疑难杂症都可以过来问我。

30万的投资养牛其实不算多,因为真的分配到买牛的资金也并不是太多,可能也只能够买个15头牛而已,买多了后面可能就没有足够的钱去买饲料了。

30万的投资对于普通人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在一些小县城更是可以买一套房子了,所以关心回本的问题一点也不过。

如果是养殖肉牛的话,大部分成本都可以在一年后把牛养出栏卖掉,就能够回本获利了。只还有修建养牛场的成本是难以收回而已,毕竟这是固定投资,也是养牛投资一大组成部分,一旦不养牛了也没法带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多久可以把牛舍的修建投资也收回来。

其实养牛场的修建如果你用心的话,也花不了太多的钱,毕竟只是十多头牛犊,要不了多大的面积。不过打井再加上拉电线成本也是不低,如果距离电线杆比较远,那拉电线的成本就比较高了。

15头牛我们算一头挣个5000块,那么一年下来就有7.5万元,其实一年下来就可以把修建养牛场的钱挣回来了。因为养牛场贵的话七八万,简单一点的三四万也可以搞得定的。

实在不行两年也能够收回全部成本,后面都是挣钱了,回本获利的周期还是比较短的,挺不错的。

育肥牛回本快,养殖母牛回本速度就挺慢

当然不同的养殖项目回本周期也是不一样的,你养殖肉牛一年基本上就可以全部回本获利了,但是养殖母牛那就难了。最快也是两年时间才有第一批牛犊可以卖掉,那也只是收回一些成本而已,因为母牛你不可能卖,还需要继续养着。

也只有三年后第二批牛犊产下来,才有可能收回成本的。只不过真正算上牛舍的成本以前母牛的成本,在母牛不卖的情况下,那可能需要第三批或者第四批牛犊才可以收回全部成本了。

到时候母牛都是你的利润,你卖一头母牛就两万块,已经提前把成本都收回来了,可以安心挣钱了。

总之,回本周期跟养殖肉牛还是母牛有关的,养殖公牛最快一年回本最慢也是两年回本。

——往期推荐——

1.2020年刚过,又发生3件事让养牛户猝不及防!

2.高羊价能维持多久?一年?两年?

3.今日全国各地活牛价新鲜出炉!

4.今日全国各地活羊价新鲜出炉!

小桐老师为咱们广大养牛,养羊朋友建立的技术交流群,每天都会在里面讲课!咱们广大牛羊养殖户在群里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养殖中的问题,一起轻轻松松,简简单单把牛羊养好!

加群要求:

一、养牛,养羊专业户。大型养牛,养羊场。散养户为主!

二、加群必须说清楚养牛还是养羊,多少头以及繁殖还是育肥。

三、群里禁止发跟养殖无关的任何东西,广告。一次立刻踢出!

拉你进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几年收回成本怎么计算(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