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1米等于多少厘米六年级(1米等于几厘米?)

1米等于几厘米?

是手伸直视一米

1米转换成厘米是多少?

1米等于100厘米

米、厘米称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为m),其它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换算是长度换算的一种方式。目前国际上的长度单位换算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是1m=10dm=100cm

一米等于多少厘米口诀

一米等于100厘米。米、分米、厘米都是长度度量单位。因为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x10分米=1x10x10厘米=100厘米。即1米等于100厘米。那么米和厘米之间相差100倍的关系。扩展资料:1、国际长度度量单位(1)国际长度度量单位有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2)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00000微米。2、长度测量工具通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量块、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正弦规、卡尺、千分尺、百分表(见百分表和千分表)、多齿分度台、比较仪、激光测长仪、工具显微镜、三坐标测量机等

身高1米4等于多少厘米

身高1米4等于140厘米。1米=100厘米,1米4=1.4米=1.4×100厘米=140厘米。扩展资料:米与厘米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国际长度单位(称“公尺”)(英文为meter),一米等于一百厘米。身高(stature):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一般以厘米(cm)作单位,也较经常用“米”(m)。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民族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测量身高的好处: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就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国外有人报告说,从40岁到90岁,人体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现明显的驼背。人体这一生理变化,俗称“老缩”。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奥数天天练(1-6年级)

7

18

周二

【一年级】

从前,有一个商人特别精明。有一次,他在马市上用10两银子买了一匹马,一转手以20两银子的价钱卖了出去;然后,他再用30两把它买进来,最后以40两的价钱卖出。在这次马的交易中,他赚了多少钱?

【二年级】

有一本书共200页,页码依次为1、2、3、……、199、200,问数字“1”在页码中共出现了多少次?

【三年级】

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四年级】

小英从A地到B地每分钟行30米,原路返回时每分钟行60米,他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是-------米/分。            

【五年级】

 如下图,梯形ABCD的AB平行于CD,对角线AC,BD交于O,已知△BOC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AO:OC=5:7.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六年级】

表示一个十进制的三位数,等于由A,b,c三个数码所组成的全体两位数的和,写出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三位数。

做完题再看答案

参考答案

【一年级】

这次买卖可分为两次来看。第一次买进10两银子,卖出20两银子,所以赚了10两银子。第二次买进30两银子,卖出40两银子,因此也赚了10两银子。在马的交易中,商人共赚了20两银子。

【二年级】

解:分类计算,并将有数字“1”的数枚举出来.

  “1”出现在个位上的数有:

  1,11,21,31,41,51,61,71,81,91,

  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

  共20个;

  “1”出现在十位上的数有:

  10,11,12,13,14,15,16,17,18,19

  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

  共20个;

  “1”出现在百位上的数有: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

  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

  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

  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

  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

  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

  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

  共100个;

  数字“1”在1至200中出现的总次数是:

  20+20+100=140(次).

【三年级】

因为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如果每次分羽毛球拍5×2=10(副),最后应余下15×2=30(副),因为14-5×2=4(副),分到最后还差30副,所以比每次分10副总共差30+30=60(副),所以有小组:60÷4=15(组),乒乓球拍有:5×15+15=90(副),羽毛球拍90×2=180(副)。

【四年级】

(方法一)假设小英从地到地所用时间为2t分钟;

A、B之间的距离为30*2t=60t米;

小英从B地返回到A地需要60t/60=t分钟;

小英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是(60t*2)/(2t+t)=40米/分。

(方法二)假设A、B之间的距离为s米;

小英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是(s*2)/(s/30+s/60)=40米/分。

【五年级】

因为AO:OC=5:7,且△AOB与△BOC等高,所以他们的面积比等于底边比。(等积变换模型) 即△AOB:△BOC=AO:OC=5:7,可得△AOB的面积为25. 同理,△ADC与△BCD等底等高,所以△ADC面积=△BCD面积,那么△AOD面积也为35 再由等积变换可得:△AOD与△DOC的面积比等于AO与OC之比,等于5:7. 所以三角形DOC面积为49. 则梯形ABCD面积为25+35+35+49=144平方厘米。

【六年级】

100a+10b+c=22(a+b+c)

    78a=12b+21c

    26a=4b+7c

当A=1时,B=3,C=2

当A=2时,B=6,C=4

当A=3时,B=9,C=6

当A4时,B10,不合题意。

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只有132,264,396。

▍编辑:涂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单·易学·小题库

1米=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8期

一年级

下面的图形各表示几?

△+△+△+○+○=12

○+○+△+△+△+△+△=16

△=(     ),○=(     )

二年级

   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下滑1米,若蜗牛第8天爬3米后恰好爬到井口,这口井深多少米?

三年级

    爷爷今年75岁,他有3个孙子,年龄分别是23岁、20岁、18岁。再过多少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四年级

     某农场工人到山上栽树,如果每人都栽16棵,还有24棵树苗没人栽;如果每人栽19棵,还有6棵树苗没人栽。一共有多少工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

五年级

    如下图1中所示,大正方形甲的边长与小正方形乙的边长的和是20厘米,大正方形甲的面积比小正方形乙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乙的面积。

六年级

    六年级一班有若干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人数为总人数的一半;若减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六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请做完题之前不要看下面的答案!!独立思考很重要!切记!切记!切记!

一年级

【答案】△=2   ○=3

【解析】根据第一个算式可知,3个△与2个○的和是12,根据第二个算式可知5个△与2个○的和是16,16比12多4,正好是2个△的和,所以△=2。把△=2代入算式,△+△+△+○+○=2+2+2+○+○=12,2个○的和是6,○=3。

二年级

【答案】这口井深17米。

【解析】根据题意“蜗牛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下滑1米”可知蜗牛实际每天向上爬:3-1=2(米);蜗牛一直爬到了第八天,从而求出前7天一共爬了7个2米即7×2=14(米);又根据“蜗牛第8天爬3米后恰好爬到井口”,可知第8天爬了3米。

    综合以上分析,井深即为蜗牛前7天爬的14米与第8天爬的3米合在一起,列式为:14+3=17(米)。所以这口井深17米。 

三年级

【答案】再过7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解析】3个孙子今年的年龄和是:23+20+18=61(岁),与爷爷的年龄差是:75-61=14(岁)。每过一年,爷爷增长1岁,3个孙子共增长3岁,由此可知:每过一年,3个孙子共增长的年龄与爷爷增长的年龄就会相差3-1=2(岁),要求再过几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其实就是求14里面有几个2,即14÷2=7(年),所以再过7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四年级

【答案】一共有6个工人,一共要栽120棵树苗。

【解析】根据题意,由每人栽16棵变为每人栽19棵,也就是每人多栽了19-16=3(棵),这时树苗就从“还有24棵没人栽”变为“还有6棵没人栽”,那么所栽树苗总数相差24-6=18(棵),这18棵就是每人多栽3棵栽出来的,所以18棵里包含几个3棵,就有几个人栽树。所以一共有工人18÷3=6(人)。一共要栽树苗16×6+24=120(棵)。

五年级

【答案】小正方形乙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在大正方形甲中画出小正方形乙的对称图形(如下图2所示),则大正方形中所剩的A,B,C三部分面积之和就是40平方厘米。

   方法一:若将C旋转后再平移,拼补到小正方形乙的上面得到C’(如图3所示)。这样图形A、B和C’三部分就合成了一个长20厘米的长方形,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则它的宽是:40÷20=2(cm)。这个宽恰好是原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差;又因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20厘米;因此,原来小正方形乙的边长为:(20-2)÷2=9(cm),所以,小正方形乙的面积为:9×9=81(cm²)。

     方法二:连接正方形A的对角线(如下图4所示),将40平方厘米的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而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恰好是20厘米,所以梯形的高为:20×2÷20=2(cm),即:原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差为2厘米;又因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20厘米;因此,小正方形乙的边长为:(20-2)÷2=9(cm);所以小正方乙的面积为:9×9=81(cm²)。

六年级

【答案】共有12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解析】根据“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人数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的时候,总人数是不变的,此时男生变成总人数的一半,那么原来男生的人数是总人数的一半少一人,女生就是总人数的一半多一人,即女生比男生多2名。那么“减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名),这时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男生有4名,女生有4x2=8(名),那么原有男生4+1=5(名)女生8-1=7(名),六年级一班共有5+7=12(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7期

2023-02-28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6期

2023-02-27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5期

2023-02-26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4期

2023-02-25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 标签 ▍

小数 /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声明 ▍

十五分之一米等于多少厘米

7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袜喊,等于一米瞎好中的百分之一,也叫“公分”。十五分之一米等于7厘米,一米等于100厘米,经过单位换算即可得出结磨山果。

1米等于多少厘来自米?

1米=100厘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1里=150丈=50米。2里=1公里(1米)1丈=10尺。1尺=10寸。1丈=3.3米1尺=3.3分米。1寸=3.3厘米。长度单位换算是长度换算的一种方式。

小学数学·1~6年级数学思维题及答案详解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 

△+○=14  

☆+☆+☆+☆=20   ○=()△=()☆=()  

根据每一道题的得数添上括号: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120,乙、丙两数的和是140,甲、丙两数的和100。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分成6段,第二根平均分成10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16米。原来每根长多少米?

有三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40厘米、360厘米。现在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

    

有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装了960克纯酒精,乙装了640克水,第一次将甲的一半倒给乙,混合后再把乙的一半倒给甲。这样连续三次后,甲中溶液有多少克?其中含有纯酒精多少克?

答案部分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 

△+○=14  

☆+☆+☆+☆=20   ○=()△=()☆=()  

答案:

 ○=(6) △=(8) ☆=(5) 

根据每一道题的得数添上括号: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120,乙、丙两数的和是140,甲、丙两数的和100。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甲+乙=120

乙+丙=140

甲+丙=100

 

甲+乙+丙:(120+140+100)÷2=180

 

丙:180-120=60

甲:180-140=40

乙:180-100=80   

    

 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分成6段,第二根平均分成10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16米。原来每根长多少米?

第一根:AAAAAA

第二根:BBBBBB BBBB

整体比两根一样长,比左边红色的部分,第一根每段比第二根多16米,共多16×6=96米。所以第二根右边的4段就等于96米。

于是列式:

   (16×6)÷(10-6)=24(米)

全长:24×10=240(米)

 

有三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40厘米、360厘米。现在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

(200,240,360)=40

200÷40+240÷40+360÷40=20(段)

    

有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装了960克纯酒精,乙装了640克水,第一次将甲的一半倒给乙,混合后再把乙的一半倒给甲。这样连续三次后,甲中溶液有多少克?其中含有纯酒精多少克?

解:列表如下:

原始

纯酒精

纯酒精

960

0

0

640

480

480

640

720

320

240

320

360

160

600

480

660

400

300

240

330

200

630

440

645

420

315

220

三次后

甲中溶液645+420=1065(克),纯酒精645克

 

一年级

请你动动脑,帮我想一想。

(1) ○+○+□+□=8

    ○+○+○+□+□=9

   ○=(   )   □=(    )

(2) ○+○=8,        ○=(   )

         △+○=10,       △=(   )

   △-□-□=0,   □=(   )

二年级

一口8米深的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照此速度,它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三年级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看成了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了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五年级

小丽在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剪了一个大写英文字母“Z”。这个字母的面积是多少?

六年级

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答案部分】

一年级

请你动动脑,帮我想一想。

(1) ○+○+□+□=8

    ○+○+○+□+□=9

   ○=(   )   □=(    )

(2) ○+○=8,        ○=(   )

         △+○=10,       △=(   )

   △-□-□=0,   □=(   )

答案部分:

(1)

○=(1  )   □=( 3 )

(2)

 ○+○=8,        ○=(   )   ①

 △+○=10,       △=(   )  ②

 △-□-□=0,   □=(   ) ③

以下方法以讲给家长的口吻叙述:

由①得

○=4, 

把○=4代入②得

△=6,

把△=6代入③得

□=3.

二年级

一口8米深的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照此速度,它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思路导航:这只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实际每天只往上爬了3-2=1(米)。前面的5天,它每天往上爬1米,共爬了5米。可是到第六天,它在天黑之前,就已经爬到井口。至于它后不后退就不再考虑了。因此,这只青蛙第6天才能爬到井口。

解答:

方法一:

8=1+1+1+1+1+3

答:它6天才能爬到井口。

方法二:

   8-3=5(米)

      3-2=1(米)

      5÷1=5(天)

   5+1=6(天)

答:它6天才能爬到井口。

三年级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看成了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了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策略与方法: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2,少了3个10,这样和就减少了3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1,少了3个1,这样和就减少了3。小马虎算出的和比原来的和少了30+3=33,所以正确的和是241+33=274

思考与操作:十位少加:(5-2)×10=30 

      个位少加:  4-1=3 

      一共少加:30+3=33

      正确的和:241+33=274

四年级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搞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答案部分:

1千克梨:

(62-58)÷(6-4)=2(元)

荔枝:

(58-4×2)÷5=50(元)

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1)

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2)

如果我们把(2)变形,会把排球的数量变成一样,都是4.

(2)×2得:

12个足球+4个排球=460元(3)

用(3)-(2)可以消去

答案部分

足球:

(230×2-190)÷(6×2-3)=30(元)

排球:

(190-3×30)÷4=25(元)

五年级

小丽在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剪了一个大写英文字母“Z”。这个字母的面积是多少?

1、本题是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类型的题目,解答本题目的关键是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2、大写英文字母“Z”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个小三角形和—个梯形的面积:

3、把数据代入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

8x5-(5- 1)x4.5-2-(1.8+6.2)x(5-1)-2

=40-9-16

=31-16

=15(平方厘米)(组合图形的面积【周长、面积与体积一空间与图形】)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六年级

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刚定!2022年前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1米等于多少厘米六年级(1米等于几厘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