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蓝筹和华安优选这两只基金现在净值是多少?
华夏蓝筹*[11-26]0.7792.5280.28%自己上基金公司网站找
华夏蓝筹基金净值2007年8月23
华夏蓝筹混合基金(基金代码160311,中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积极的投资者)2007年8月23日单位净值为1.3140,累计净值为3.7750
华夏基金荣膺:创业板将迎注册制改革,新时期核心资产迎来哪些投资机遇?
创业板即将迎来的注册制改革,是首次将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将迎来哪些投资机遇?
今天的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小夏邀请到了华夏创蓝筹ETF、创成长ETF基金经理荣膺女士分享创业板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以及核心资产的投资新方向。
直播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创业板与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指数相比,存在哪些差异?“新”在哪里?
创业板一季度业绩表现如何?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为投资带来哪些新机遇?
新市场环境下有哪些好的市场投资工具帮助大家捕捉投资机会?
创业板从2009年开板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风雨,它里面的上市公司不再是以小市值上市公司为主,而是在这十年中培育出了很多细分行业龙头创新企业,对于新兴产业经济融资方面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业板板块除了市值规模外还具有额外的一个特点——“新”。主要行业分类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板块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也和最近《首发注册管理办法》中“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是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型的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等表述方向一致。
这个表述里面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新”,行业创新性,二是“成长”,上市公司的增长性。这是创业板作为同样的中小市值的板块,和其他的指数中证500、中证1000相比有差异的地方。
创业板的投资机会,主要是随随着经济转型的举措,中国开始了新一轮以5G基础建设和5G硬件端为代表性的科技周期,对应的通信电子板块也开始蓬勃发展的阶段。这里面有很多与这个板块、产业链相关的股票都是创业板的成分股,带来的影响已经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方面有所体现。
创业板的板块刚才说到的是高成长属性,这种属性在板块业绩里具有代表性,主要体现在净利润同比增速上。
根据季度报告披露的结果我们简单做一个测算,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9年四季度净利润的累计增速是154%(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2018年有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做了“洗大澡”,本身基数低,但不可否认大部分的创业板企业在2019年的环境中体现出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的增长性,增长性也来到了周期相对上升的环节当中。
在创业板整个的业绩周期当中,成长性不是直线型火箭型成长的,它还是一波三折的。在创业板开板的时候,2010年的时候,就是以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很高的态势出现,但在随后的2012-2013年发生过业绩的下滑,之后在2013-2014年出现利润增速再次上升,这个趋势在2017年底又再次下滑到了一个负的区间,2018年出现了非常大的业绩下探。最近这段时间是从2019年三、四季度开始出现相对于主板的业绩优势(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
这个板块的设立,从产生到走向成熟,到真真正正能够实现成长性的初衷,是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在过去十年的过程中,创业板一直是处于一个储备、积淀、蓄势的状态。
二是国家新兴产业周期。主板上市公司现在的情况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转型的现象非常明显。主板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报普遍大幅度反映出净利润增速相对于去年同期的下滑,创业板公司特别是头部股票,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在一季报中还能维持净利润正增速,这是刚才所说的整个国家处在向新兴行业转型的周期的佐证。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很多股票的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这里有两个特点,创业板里面一共是800多个股票,但实际上它的成长性并不是在所有股票中都有体现,在一季度业绩报告来看有两个特点:
一是龙头公司业绩还是能够保持稳健的增长,按市值大小对创业板公司做一个分组,可以看到市值在500亿以上的创业板的龙头企业,在今年一季报预告净利润增速均值是78%,这和上一季增速基本相当。但是龙头以下的企业整个一季报业绩增速很难维持在这么高的一个水平上,甚至是负值。
二是板块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度。受整个疫情影响比较小的电子制造、医疗器械和互联网传媒等板块表现比较好,另外一些表现好的板块主要是农林牧渔这些受益于猪肉价格上涨的板块,还包括可选消费的一些板块,还有食品饮料表现比较好。但其他的一些产业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的下滑,这里想说的是,创业板的成长性除了刚才说到的曲折度之外还有分化度的差异,这是在看创业板成长特性的大框架时需要注意到它的内部结构的细分。
从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来看,到昨天为止整个创业板指收在2030点,PE倍数是56.44倍,大概在历史分位的60-70%左右,创业板的整个估值在经历了快速上行之后,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现在整个估值托升还是对未来板块业绩成长性相对比较有确定性的一个期待(数据来源:Wind,2020/4/28)。
当前在市场政策上,不管是贷款的支持,还是再融资的举措,其实都会精准滴灌到国家希望政策扶持的行业中,而一些传统产业链没有办法获得这种政策的支持。这是市场为什么现在把创业板的估值抬上来,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这个方向是未来相对长期成长的出口所在。
从整个货币政策的水平看,创业板估值水平,一是和大家对产业链的信心有关,二是有货币政策的配合。
曾经历史上发生过创业板“杀估值”的时期,大部分是发生在加息的利率周期中,而“抬估值”的历史时期,大部分是发生在降息的利率周期中,也就是说创业板是对货币政策非常敏感的一个板块。现在的货币政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导向,主要从注重流动性的补充转向去引导企业融资成本的下行,流动性维持一个适当的宽松。
历史经验表明,新增社融增速通常是上市公司企业盈利的领先指标,而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也有利于估值提升。低利率环境已经托底了估值的下行,而未来创业板盈利的改善将会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
从另一个指标“新增社融增速”来看,这是利率是否能够很好的传导到信贷和企业利润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利率的环境和社融增长都非常支持整个创业板的估值的维护,包括后续盈利的兑现。所以,低利率环境能够托住估值水平,后续只要创业板盈利有所改善,它还是有可能成为继续股价上行的催化因素。
估值的上行除了刚才说到的利率环境,也和投资者结构、对于板块投资的意愿有相当大的关系,主要是两大投资者发生了改变。
一是外资持有中国股票的比例在不断的提升,这两年随着外资流入A股市场,创业板也在成为非常重要的投资品种。外资持股整个创业板的市值在2018-2019年两年呈现显著提升。
不管是创业板买的上市公司持股的市值还是持有股票的覆盖度,这两个数字都在显著上升。所以有的时候会发现,这一轮创业板估值抬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因为外资在增配。这种长线资金对创业板资金进行增配,一旦抬起来以后,就不会像以前非常容易发生循环往复。
二是境内资金也在逐渐重视对于创业板的配置。根据基金一季报中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整个偏股型基金配置风格还是向创业板偏离,表现为加仓创业板,减仓沪深300,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也是在往创业板集中,从基金重仓股的集中度来看,变化程度也和一季度各个板块的走势比较一致,这里想说创业板的估值抬升和国内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个板块逐渐形成投资价值的共识是有一定的相关程度的(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截至2020年3月31日)。
总结来看,我们发现创业板整个板块投资估值的抬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对于它的长期投资潜力的定价,二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本来就有利于这个板块抬升估值,三是机构投资者对该板块确实有投资意愿。
在创业板注册制之前,创业板就迎来了一系列配套举措。
一是2019年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下称《重组办法》),相比于2016年版本,相关政策出现了显著的放松,这也进一步确认了重大资产重组重新进入放松通道。
《重组办法》主要规定了恢复配套融资,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而发生并购重组最明显板块就在创业板里,所以《重组办法》的改变对整个创业板暂停了两到三年左右的并购重组,再次对这块进行相应的放宽。
2014年并购重组政策监管进入宽松期后,创业板的并购重组规模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但是在2016年监管对并购重组的速度实现了收紧,使得2015年市场过高溢价的并购重组逐渐向理性回归。2019年创业板的并购重组虽然下滑到低位,但在逐渐企稳。到了2019年重组政策逐渐放松,解禁了创业板,恢复了配套融资后我们重新看到创业板并购重组的规模在未来会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跟并购重组周期有关的是现在面临了企业重新开始新一轮并购重组的趋势,与此同时,面临着上一轮并购重组所带来的商业减持的压力差不多得到了化解。在2017年-2018年,当时很多企业都是去大幅计提商誉减值,这主要是和在并购重组中承诺的业绩有差异相关。经过了几年,从2015年业绩承诺高峰到2016年、2017年承诺的整个高位运作,一直到2018年承诺结束的高峰,随着峰值过去以后,整个创业板商誉减值压力在边际改善,2020年会大幅进行改善(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
新政二是在2019年11月征求意见,在2020年2月14日正式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还包括《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细则》,这三个文件在今年2月14日正式发布的。
这一轮新政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是本次修订对再融资的供需两端进行了全方位的大松绑,折价率上限提升、锁定期缩短、不受减持新规限制将大大提升定增市场的吸引力,将快速解决定增市场核心的需求问题,驱动定增市场的快速回暖。
二是再融资兴起,可能会抑制产业资本减持冲动,改善因为减持对市场造成的流动性压力,有助于推升资本市场政策环境趋暖,抬升风险偏好。
最后从长期上,再融资制度优化有利于打造产业资本等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助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政策宽松周期进一步加码,再融资及并购重组市场有望在2020年迎来上行。
前天晚上证监会公布的《创业板注册制新规》,调整比之前所说的并购重组再融资要更宽了,主要的目的是要扩大整个创业板板块的包容性,其实是引入更多更优质的上市公司到这个板块中来挂牌上市,增加它的投资标的,但同时也对板块整个退市程序,包括板块出清交易,相当于更加市场化运作的分享做了市场制度变革。梳理下来有四大变化: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对于创业板的改革是一个深化的过程,在这些改革之后,我们可以预期到创业板未来的优质成长标的会得到增加,同时市场定价也会更加理性和市场化。整个板块会往成熟运作的方向发生转变。
总结一下,为什么现在的环境下非常利好于创业板?
从2019年,可以说是创业板恢复昔日荣光重整过渡的年份,2020年整个创业板业绩会迎来内生增长和外延来自并购重组、来自再融资贡献的双重提升,整个盈利增速会回到显著提升的通道中。与此同时,这个牛市也是双向扩容的,股市的盈利效应也会更加吸引到优质标的,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会吸引到更多资金的参与,资金的流入会形成进一步的盈利效应。通过刚才说的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上市发行规则的变化,相当于把融资和上市企业的经营二者之间的通道也进行了一个正循环的重新调整,有了新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之后,也会促使企业的正常经营有更多向上的动力,这样我们看见其实在本身的科技产业链推动下,在前期市场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出清下,以及现在新的政策呵护和支持下,创业板应该来说是面临长牛的一个市场环境。
面对创业板的变化,作为普通投资者有什么样好的参与投资的方式?
如果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有一部分投资者可以继续参与创业板投资,可以选择创业板的股票。
有些投资者不满足投资者适当性的门槛,它也可以通过基金或者指数基金这种公募基金的方式参与创业板投资,并不是把这部分投资者就拦在外面。有了这样一个分层规定之后,未来创业板市场的参与者成熟度是在逐渐提升的,一个成熟度逐渐提升的市场,慢慢指数化投资的必要性和价值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2019年其实是创业板非常牛的一个年份。在这个年份中,创业板个股涨跌幅中位数是22.28%,创业板指数的涨幅34.27%,它能够跑赢大部分的个股,个股跑赢创业板指的比例在2019年以来只有29.28%,以前创业板开板以来个股跑赢创业板指的比例还能达到40%,这个数据也反映出虽然说创业板同样进入了新一年的牛市,但实际上市场的结构在发生根深蒂固的变化,这里说到大家的投资理念要从选择买个股,慢慢选择做创业板指数化投资的方向(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年底。
那么选择什么指数比较好?
指数有很多种,最出名的创业板指数是市值加权指数,创业板头部的100只股票市值是多少,在组合里的比例就是多少。这是一种创业板相关的指数。还有一个指数是根据成交量进行相应的加权,成交量越大的股票,可能在指数当中比重越高,其实这些都是创业板的已经有的一些指数的编制方法。
但其实在这样一个板块里,应该把更加科学的投资方法引入到板块的指数编制中。创业板的特点之一就是股票波动性比主板要高,如果用市值加权指数做投资,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投资组合打都是把你最大部分的钱放在市值最高的股票里,占到你的资产比重是最高的,但市值高的股票和后续回报率之间的相关性不一定很高,市值高并不一定代表它的基本面价值就值这么多钱。我们看到A股市场上经常出现一些高市值更有可能出现定价被高估的现象。所以,如果你每时每刻都在拿着资金往市值最高的股票上进行组合投资,长期下来对于资金是一种损耗。
这种组合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指数基本面的特征,所以站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市场重新定价的过程中,现在市场处于重新定价往理性回归的阶段,如果谁能越早的从这种价值投资或者是以盈利为导向的投资的角度来出发,重新梳理投资组合,谁就可能最早分享到定价调整的这一波机遇。
现在有一些更智能的指数——创业蓝筹和创成长。
这两个指数设计希望改进现有指数编制方式,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创业板不同风格投资工具的角度。
创业蓝筹是比较重视上市公司创业板企业的盈利,同时把“质量”和“低波”两个因子放在一起作为我们选择股票的标准,编出创业蓝筹指数。这个指数的特点是创业板里股价比较好,而且股价波动性相对比较低的一些股票。
为什么要用“低波”因子来选择股票?
中国市场是散户特征非常明显的市场,在这个市场环境中,波动性高的股票后续表现偏低。因为波动性表现的是市场散户参与的热情,对于过高定价的状态很容易出现,之后市场又没有能够很好的做空机制,最后只能是多头慢慢退场,股价从高估的环境慢慢理性回归,出现阴跌的现象,这就是波动性高的股票在后续表现差的非常重要的佐证。这个现象A股市场存续多年,一直到现在都存在,所以我们愿意选择,如果做稳健的投资,应该规避掉买前期被过度投资波动性过大的股票进入持股池,这是我们刚才举的一个例子,为什么创业蓝筹里我们要放“低波”因子的原因。
另外有些投资者的偏好参与创业板就是为了取得这个板块应有的高成长性。我们会再编另外一个指数,就是筛选创业板里业绩增速最好的那一波公司,因为这种业绩增速好一般有持续性,也会在下个季度继续体现。我们不能因为业绩增速突然变好,是今年这个季度有一个突发性事件,出现一个拐点和短期反弹好了一阵子,之后又不行了,我们希望选到的是一种业绩长期保持增速的长牛股票,再辅于长期一年期的“动量”因子,就是过去一年内股价表现好的股票。
这两个指数都是从创业板出发,对创业板指数进行了重塑和构造,希望在长期理念这样一个重新的构造和组合的方式,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长期把握这一波创业板的投资机会。
我们看见这样构造完了以后效果非常明显,从2012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来看,创业蓝筹、创成长指数的累计收益要明显的高于原来市场的基准,这个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发生的,其实是一个长期累计不断在做调整的效果。
创业蓝筹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是24.26%,创业板指是7.63%(数据来源:Wind,2012/12/31-2020/4/28),创蓝筹因为加了“低波”的因子存在,年化波动率低于创业板指,所以会看到创蓝筹整个收益率投资的长期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创业蓝筹除了长期投资战胜功能之外,它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有发挥特殊作用的时候,比如在2015年和2018年,整个创业板市场下跌了30%,这时候看到创业蓝筹指数跌的幅度是整个市场的一半。我们发现这个指数是长期投资有价值之外,它可能在特殊的年份能够帮助投资者很好的克服指数市场波动的问题。
数据来源:Wind
创成长在历史的业绩回溯里也体现出了相对于创业板指数比较好的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显示,创成长的指数收益率也比创业板指来得好,我们发现创成长不能只看历史回撤,大家的投资都是要从投资逻辑往前来看的,创成长的指数长期里投资收益率不会很差,原来的创业板市场里很多的成长股,成长因子以前发挥效应的作用并不是很强,包括“动量”这个因子,大家的成长都不太可持续,动量也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之前大家追捧一个股票,之后动量坍塌的情况。往后这个市场定价越来越理性以后,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包括优质公司上市数量也越来越多以后,这种“成长”因子和“动量”因子的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换到今年的市场环境里,创业板指数的上市公司仍然处于业绩上升的通道中,我们应该期待创成长这个指数有不错的表现。
“双创”ETF未来长期投资价值值得看好?
一是它非常贴近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其实创业板借鉴之前科创板开板时对于创业板的影响,当时存量市场里整个创业板的活跃程度确实有所下降,但头部股票的成交量不但没有明显下滑,反而在这之后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其实和大家对于龙头股的这种估值定位与重视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这次创业板市场的注册制的再次变革,对于有些股票是有利的,对有些股票会退出这个历史舞台。这一定会存在市场表征,根据基本面情况和经营情况它会有分化的可能性。小市值公司可能会受到资金撤离的影响,但双创ETF选择出的创业板优质的龙头企业的50个股票,这种溢价反而会进一步提升,它会让Smart Beta龙头配置指数的中长期价值越来越高,这是它贴近创业板改革方向的地方。
二是成分股业绩经受住了考验。已经披露出的一季报的预告里,从中位数法衡量来看,创成长和创业蓝筹两个指数成分股的中位数的业绩增速和一季报增速都要高于市场板块,这是因为我们选股的时候大部分是以业绩作为一道筛选指标,基本上底是有保证的,不会选到一大堆业绩特别差的股票,不会像市场板块带来的业绩有分化,我们会让这种业绩分化逐渐缩窄,这里选出来的股票也有一定的特性,创成长,成长股确实是在这样的板块行情下,一季度时创成长整个上市公司业绩一季度增速要高于其他的板块。
当时创成长三月份调仓时,用的是去年三季报的数据进行的调仓,我们并没有用到今年一季报的数据,但很有意思发现这种业绩增速的持续有动量和惯性,它在去年三季度表现的增速很强的股票,往往是后市一个季度继续有强势增长。其实,看到创成长的股票业绩增速比较明显的高于其他几个板块,这里想说的是“双创”选股的标准一直是以业绩为导向的选股标准,至少选到的业绩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三是双创受益于外资长期影响A股投资逻辑的。
A股在整个市场在注册制改革之后,投资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投资逻辑和估值体系都在重新进行构建。在2019年的时候,MSCI三次大扩容,三次扩容首次纳入了大概175只的中盘股,现在这个范围就又扩大了,从流通市值统计口径下,像上证50、沪深300总市值非常大,流通市值不一定很大,所以,这个比例肯定会提升,这里面上证50、沪深300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外资持股比例是很高的。
我们看见还有两个是谁?创成长和创业蓝筹。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板块现在形成的是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优质白马股非常受外资青睐以外,创成长和创业蓝筹是他们新追捧或者新看重的一个投资对象,这样就形成了左手大盘蓝筹,右手创业板龙头的外资配置新格*。
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现象?
主要是和刚才说的指数编制方法吻合,我们的指数是Smart Beta编制的,选股逻辑是创业板优质上市公司,这个逻辑跟外资对于高ROE、高质量、成长稳定的龙头股的偏好非常一致,就是因为这种一致和投资理念的相似,会使得投资下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跟外资配置的路径非常吻合,未来这个现象不会短期就消失,这应该是长期持续的情况,随着A股市场中外资增速不断扩大,整个定价体系也都是在逐渐成熟,这个现象应该会长期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创业蓝筹和创成长会长期受益于这个投资逻辑,得到更多的估值资金溢价。
整体来看,更好的政策支持,贴近政策,力求更好的盈利质量,更好的对于长线资金的匹配之外,最后体现出的效果就是更好的创业板核心资产投资体验。
这种投资体验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累计投资才会逐渐感受到Smart Beta长期优势的一个效果。
在2019年1月2日我们推出了创业蓝筹指数,代码是399295;同时也推出了创成长指数,代码是399296,到了2020年4月份的时候,创业蓝筹指数累计涨幅是77.04%,跑赢创业板指13个百分点,创成长更高一些,累计涨幅79.69%,跑赢创业板指16.06。通过净值曲线和市场基准的对比,大家会发现Smart Beta指数对于创业板的配置会是一个很好的长期定投和长期配置的投资方式,这是一定要坚持才能体现出来的投资的效果。
总结下来,新的创业板的投资背景下,怎样更好的适应市场新政?
整个板块要受益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分股盈利现在处于企稳回升阶段,又受益于创业板制度的改革和市场资金利率的宽松,在这一背景下,通过Smart Beta指数的编制,去强调“质量”的因子,“成长”的因子,去选这个创业板里质量最优,成长性最好的一批股票,希望这些股票能够长期坚持更优化再造的方式,能够长期的标的指数有更好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效果,这是创蓝筹(159966)和创成长ETF(159967)整个投资逻辑和配置逻辑的所在。
本文内容根据荣膺女士4月29日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直播内容整理,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发布。
华夏蓝筹2014年8月份基金净值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净值计算与分析
评语:对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持有人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学分析了基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来源。对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持有人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学分析了基金的信用风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持有人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学分析了基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来源。对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持有人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学分析了基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来源。对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持有人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学分析了基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来源。对华夏蓝
华夏蓝筹基金净值
华夏蓝筹基金5月21日收盘以后的基金净值为0,8470元,也是上涨的,还是不错的基金品种。
华夏蓝筹核心基金净值为什么不同
LOF基金可以在证券市场进行二手交易就像封闭基金,你看到的收盘报1.172就是交易价;也可以像买基金其他开放式基金一样申购或赎回,这时是按基金净值申赎的。
华复蓝筹基金净值是多少
华夏蓝筹基金(160311)最新净值1.3372
华夏蓝筹基金净值12月29日
今天的净值还不可能知道。需要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公布出来。
华厦蓝筹基金1月21曰净值
华夏蓝筹混合(基金代码160311,中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积极的投资者)2016年1月21日单位净值为1.1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