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区别(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是:非调整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来自事项所作的进一步...)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是:非调整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来自事项所作的进一步...

错误

【解读】未恰当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债权债务抵销)

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1000701/content.shtml

关注会计老刘,发送“证监会: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查看系列文章,点击“资料查询”菜单还能获取更多资料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3,8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其中主板1,987家(包括B股17家),中小板955家,创业板805家,科创板100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274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家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45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26家被出具保留意见,102家被出具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另外,暴风集团、神雾退2家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年报,*ST凯迪向交易所申请延期至2020年9月30日前披露年报。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的情况,证监会会计部组织专门力量抽样审阅了924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总体来看,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质量较好。2019年全体上市公司适用新金融工具准则,A+H股上市公司适用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新旧准则过渡平稳;市场对共性、典型问题的会计处理口径趋于一致。同时,审阅中重点关注了年度报告所反映的上市公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以及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执行问题(节选)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执行会计准则不到位、会计专业判断不合理、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新租赁准则、收入确认、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商誉减值、非经常性损益认定以及列报与披露等方面。

(十)其他确认和计量问题

2.未恰当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判断某一事项为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是否已经存在,若存在,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企业发生的期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企业发生的期后非调整事项,不应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未恰当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二是个别上市公司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后签署的债权债务抵销协议,终止确认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关资产和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签署的债权债务抵销协议属于非调整事项,不应对2019年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上述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与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发布本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提示资本市场主体在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引导上市公司准确把握监管要求,切实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二是整理汇总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问题线索,提交上市公司监管部、证券交易所、有关证监*等一线监管部门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检查,在此基础上认定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违反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情况,并按有关监管安排进行处理。

三是收集整理系统内各单位在一线监管中发现的会计问题,分片区组织召开年度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协调会,加强沟通交流,统一监管标准,确保系统内各单位对监管规则的一致理解与严格落实,提升监管公信力。

四是对于会计准则规定不明确或仅有原则性规定、上市公司实际执行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考虑以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等形式指导市场实践。同时注重收集整理实务案例,持续以案例指导的形式指导实践,以案说法,将企业会计准则转化为资本市场可执行的财务信息披露标准,切实提升上市公司理解和运用准则的能力。

五是持续关注市场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关注并深入研究新收入、新金融工具、新租赁准则等方面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交易下面临的会计处理问题,适时开展调研,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为什么分为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谢谢

有点抠字眼儿了。一个意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汇率引起的对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应当在附注中予以披露。若某企业应收usd100000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上升一万个基点,企业应收款将减少100000人民币。财务费用将增加10万。如果对企业的整体具有重要性,那么认为汇率变动是重大的,要在报表附注予以披露。

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事项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前期差错更正发生时间都在年末12月31号之前,比如一笔收入记错账了,本来1000万的收入,做成了一个亿,利润多做了9000万,账记在2018年,当时没有发现,到了2020年审计审出来了,这时的更正就属于前期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发生的时间节点是12月31号以后到年报报送之前这段时间。因为不在年报期,调整报表就不合适,但事项已经发生,如果不做处理可能会影响报表者的判断。

比如公司2019年经营很正常,没有大事。到了2020年元月份,突然出一个重大安全事故,损失是千万级的。这时年报还没报送,投资者有权利了解具体情况,这就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可以算最没有存在感的项目之一了。会计报表附注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专门的事项,但大多数公司在填报时都只会写上一个字——“无”。

是真没有还是没在意呢?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例,我国的1到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报报送期,四个月的时间,占到一年的三分之一了。即使有公司早一点报送也有二三个月的时间了,说这期间偌大的公司一点日后事项都没有,而且是好几年、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显然是有问题的。

从会计到审计,大伙对日后事项都不怎么重视。毕竟年报期时间紧任务重,上一年的事还没搞清,谁还在意当前的事呢,有事也是能拖就拖,力争放到明年年报时再说。

可没有重视的日后事项真重视起来还是满重要的,这里就举一个案例。

A公司有一笔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1000万元,在还在授信期,按会计政策2016年底提了5%坏账准备。到了17年2月发现B公司老板因赌博输钱跑路了,B公司资金支付出现了困难。此时公司年报还没有对外披露,明显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问题是日后事项还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我们要不要因此对将报送的报表进行调整呢?

按准则的说法,区分调整还是非调整的关键是事件的发生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还是之后,即B公司老板赌博输钱导致公司资金断裂是16年12月31号之前的事还是之后的事。如果是之前的事,那就是要针对这笔应收款专项计提坏账准备,多则全额计提,少则一半。如果之后的事,那就可以不动16年报表,只在会计报表附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提示一下即可。理论说起来容易,操作就有难度。B公司老板赌博不是一天两天了,外人很难分清到底那天输的钱。所以调整还是不调整A公司是有一定主动权的,因为没到付款期,它可以对B公司的事视而不见,还是写“无”,它也可以声称此事是17年的事,只说不动。当然如果A公司16年经营业绩不错,它也可能提交一些B公司在16年经营不善的证据,直接在16年补提500到1000万的坏账准备。不论那一种方案,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反驳。

所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操作空间不小,有必要引起投资者、财务和审计人员的重视。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 RogerLu - 博客园

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主要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

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

不存在,则属于非调整事项。调整事项是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事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

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但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或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并不存在,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不需对资产负债表日相关项目金额进行调整。

干货 | 中级会计必考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

1)含义:

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2)特点:

①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

②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3)举例:

①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②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③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1)含义:

2)特点:

虽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3)举例:

②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③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④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⑧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调整事项是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事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但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或存在。

1、概念: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提示】这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

2、涉及的事项及处理原则: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

①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

②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③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提示】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其会计处理分别为:

1)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及报告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等;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是否调整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如下表所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考试主要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相关会计处理:

1)确认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调整赔偿款金额:

借:预计负债

贷:其他应付款

3)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5)调整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

贷:盈余公积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1)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的资产已经按暂估金额等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证据,可以进一步确定该资产的成本,则应该对已入账的资产成本进行调整。

2)企业在报告年度已根据收入确认条件确认资产销售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关于资产收入的进一步证据,如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此时也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这种舞弊或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

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怎么区分

多写这二个字吧?“不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怎么区分”多“不是”二个字,就不存在区别,就是后一种事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区别(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是:非调整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来自事项所作的进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