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底仓一般多少合适?
基金底仓的合适比例因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而异。一般建议底仓占总投资的10%至20%。底仓的作用是提供稳定性和保护资金,可以选择低风险、稳定回报的基金品种,如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需求,底仓比例也可以适时调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底仓能够满足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的需求。
30岁上班族拿多少钱买基金合适?
今年来,基金市场业绩优异90%以上基金都是赚钱的,吸引了大量小白投资加入基金理财大军,不过禄哥必须要在大家兴奋之时浇一盆凉水,基金投资是具有风险的,例如:当股市行情好时,股基可能一天就能赚5%,行情不好时,也可能亏损5%,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不好,最好不要满仓操作,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30岁上班族拿多少钱买基金合适。
01
拿闲钱买基金
投资不是穷人的游戏,如果连吃穿都有问题,还借钱去买基金,建议就不要去冒这个险了,老老实实赚钱吧。
投资基金可以拿闲钱来投,至少能确保两三年内不会用到,这样我们投资起来才会有底气,面对涨跌也能从容不迫。
三分之一法
如果你手上已有闲钱,但还是不知道拿多少钱来买基金,建议使用三分之一法。
把自己的收入分成三份,一份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一份用来应急,也就是万一生病、失业等突发状况能保证有钱花,另外一份才是用来投资基金,不要一股脑的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基金,这样做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根据年龄来确定买基金金额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你的年龄来确定该拿多少钱来投资基金,公式为:100-你的年龄=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比例。
比如你今年30岁,那么就可以拿70%的钱来投资基金,30%的钱用来储蓄(存货币基金里),如果你今年40岁,那么就可以拿60%的钱用来投资基金,40%的钱用来储蓄(存货币基金里)。
也就是说你的年纪越大,越应该保守投资,而年纪越轻,越可以放手一博,获取更多的收益。
因为年纪越大,越经不起折腾,那么就可以把原本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资金转换成投资债券
基金或者货币基金,确保有一定的固定收入。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投资
如果觉得以上几种都不适合自己,简单粗爆根据自己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到底要拿多少钱出来投资。
就好比我开头提到的既然没有办法接受一天亏损2000元,那就不要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全部投入波动性比较大的基金里,而是应该保守点,将钱放入货币基金这一类波动较小的固收类产品当中。虽然赚得少但也不至于让你每天吃不好睡不着。
禄哥总结:投资本来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有当我们拿出了适合的资金,并且已经做好能承受的最大亏损的准备时,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基金的涨涨跌跌。即便是投资失败也不会让你倾家荡产,一败涂地,才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好心态,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基金中赚到钱。
信息来源:怡心寻财
多少钱可以玩基金?
1000元起就可以买基金,建议在网上购买,这样手续费可以少点,打四折.
家庭拿出多少钱买年金合适?
保险100问
每周一、周二 20:05播出
北京卫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
保险100问
年金保险,也叫退休金或者养老金保险。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相比医疗重疾意外险等解决人生中的小概率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年金保险解决相对大概率的退休生活中面对的长期现金流问题。所以前期保费投入相对较大,占家庭现金流比重也不小,而且使用的周期又非常漫长。所以很多朋友就产生疑惑,我们应该买多少年金合适呢?
针对这个问题,大都会人寿顾问行销渠道营业处经理吴震宇应邀来到北京卫视《天下财经》的新闻直播间,向我们解答《保险100问》:家庭拿出多少钱买年金合适?
吴震宇:
北京中医*大学研究生
北大企业教练研究中心资深总教练
新浪财经/和讯网财经专栏撰稿人
2006年加入大都会人寿
纽约总部总裁杯杰出管理者获得者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8年度金牌讲师
金句点睛
1、第一类是年轻人或者可支配收入较少的人群。准则是:开始比收入更重要,质变比量变更有效!开始养成良好的打理财务习惯,哪怕一个月拿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都能有一个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让我们对未来有所准备。
2、第二类是中青年或者可支配收入比较稳定的人群,这类人生活趋于稳定,可支配现金流也趋于稳定。所以科学的养老年金规划要把递进法改成同步进行法。就是在安排好眼前重要紧急的开销以后,同时开始做养老金储备。可能不能一次到位,但可以在收入提升,刚性支出下降的时候第一时间补充养老金。
3、第三类人群是中老年人或者整体资产更加充裕的人群。这时候我们要开始做资产转换,把显性资产(理财,房产,股票,基金,黄金…)转换为更加安全而且不被别人算计和惦记的隐形资产(保险,信托)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年纪越大隐形资产占比越高,安全性越强,自己为此操心越少,幸福度越高。
小贴士
年金的特质是持续稳定安全。符合这样特质的金融工具就是社保养老金和商业年金。其中主力是社保养老金,而商业年金作为社保养老金的有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可以保持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下降。那么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呢?按照国际惯例,两者相加后达到基本生活费用的80%准备就比较理想。
下期《保险100问》,将为大家带来《应该给孩子配置哪些保险?》,敬请期待!
往期阅读
《保险100问》|《商业医疗险理赔要注意哪些细节?》
《保险100问》|《规划养老金,什么时候最合适?》
《保险100问》|《80、90后需要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吗?》
点下在看,让爱常伴
买基金新手买多少合适?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10万,我建议你第一次可以用2-3万去买,分两只买,一只指数型裂桐早的,一只成长型的,你要先感受下它的风险和波动,一次买太多的话我怕价格有一点变动你就会很紧张,而后可以逐步增加投入,不要超过8万。你可以按比例类推,看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而定了。定购轮胡可以减低基金市场波动的风险,聚沙成塔,而且回报相肆雀当的客观,只要你能做到买了之后不去看它,那你就成功了。还有你要记住几点:1。无论什么类型的基金,都要先挑基金公司。2。买入价格高低并不重要。3。长期投资,买之前认真看,买之后不要看
一般基金投资多少合适吗?
投资多少取决你的本金的多少,另一方面起决与你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一般的家庭一般都是拿出总资产的30%来理财。如果自己是专业的认识最高会拿出总资产的70%来理财的。一般来说是30万投资股票或者是混合基金还是非常不错的。
普通人要攒多少钱才够养老?算完这笔账,我强烈推荐你买这两类保险(附2022年金险+增额终身寿TOP产品测评) - 知乎
一边是节节攀升的老年人口数量,而且人均预期寿命还在不断变长:
另一边则是,国家养老金捉襟见肘,缺口越来越大:
于是,延迟退休,个人养老金等政策纷纷出台,为的就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
这些举措到底有没有用,现在还不好说,只能让时间来回答。
但有一件事,大师兄很确定:
否则,等你老了,一切就晚了!毕竟有钱和没钱的生活,质量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能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从容?
今天,咱就站在理性视角,来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并找出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的解决之道。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每天挣扎在“996”“内卷““焦虑”的生活中,退休话题仿佛是一个“出口”,不少人理所当然地畅想着,退休后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
然而,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钱来养老?没有经济基础,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奢望。
那到底要多少钱,才能给我们安排一个安逸的老年生活?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调研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认为,想要过上舒适的养老生活,平均下来,每个人至少要存够155万。
而根据《中国内地退休入息策略及预期统计调查》的数据,在一线城市要达到养老自由,大概需要400万存款。
想知道具体需要多少钱,咱们不妨举个例子,来实际算算。
小王同学,35岁,生活在上海,月收入1万,计划干到65岁退休。
目前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月7000块,应该能获得不错的养老生活。
假设每年仅2%的通胀,小王30年后退休,要实现品质养老,每月得要12680元。
活得越久,需要的养老金越多,目前咱们国家的人口寿命在不断增长,就按65岁退休后再活20年来算,同样2%的通胀,这期间需要的总费用为370万。
这么算下来,咱们这代人,要想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一个人至少需要370万才够。
而且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中途生个病,再有一些大的花销,那就更加不止这些了。
前面也说了,退休后只靠社保养老金,肯定是不够的。
当然,我说不够,大家也不一定信,咱还是用数据说话。
拿上班族来说,社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比较复杂,直接说结论:我们能领多少养老金,和交费基数、交费年限、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直接用国家养老金计算器,来给大家测算下,退休后具体能领多少养老金。
同样是上海小王,目前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0338元,小王每个月工资有1万块,交了15年养老保险后,等小王65岁退休时,每月能领取的社保养老金约为:7600元。
退休金一样按照每年增长2%计算,20年内社保大概能给我们提供220万的养老资金。
这还是职工养老金,如果自己年轻时交的是居民养老保险,以后只能领居民养老金,到手的养老钱只会更少。
另外,考虑到未来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保能提供的养老金可能会变少,而我们也要准备更多。
现实很残酷,社保养老金只能解决最基础的生活,想要体面养老,至少自己还需攒个百来万。
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父母医疗……多重重压之下,存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我们也不必丧气,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攒不攒得到还是要实践一下才知道。
那么,问题又来了,投资道路千千万,哪种最适合用作未来养老的增值方式?
大师兄汇总了一些常见的理财方式,并把收益、安全性、灵活性做了标记,大家可以感受下:
作为养老金,这笔钱必须要安全和稳健,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收益。结合这些特点,我们来看看哪些投资手段符合要求:
50万以内存在银行里安全性很高,就算银行破产也一定会赔。不过,目前大多数银行3年内的存款利率都在3%以下,收益不是很高。
而且,从这几十年全球利率下行的走向,不难看出,以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只会越来越低,甚至还有可能像日本一样,进入负利率时代。
所以,不建议大家银行存款,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如果是小额存款,放个三五年倒是可以考虑。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有国家信用做保障,安全性也极高。
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成反比关系,国债也是一样,收益不算高。
目前,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2.8%,三十年期国债在3.3%左右。
虽然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但对应的流动性也会更差,到了一定年限后才能拿出来用。
作为养老储备,它还是比较合适的,几十年后才用到,而且也安全稳健,不过要提醒大家一句,国债的发行数量有限,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每个买基金的人,都有两大灵魂拷问:
这样的问题没有准确答案,不仅因为未来难以预测,而且还要看你买的到底是啥基金。
来重点说说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简单理解,一个主要投资债券,一个主要投资股票。
债券型基金风险相对低一些,但收益也还行,如纯债基金年收益率通常在4%-6%之间。
股票型基金风险更高,收益也更高,行情好时,年化收益率能到15%,甚至更高;行情差时,亏损这么多,也是很常见的。
整体来看,基金收益不错,但安全性较差,不太适合养老理财追求稳定的特性。
不少人觊觎着它的高收益,希望通过炒股实现财务自由、养老自由。但别忘了,高收益的另一端,必然要承受高风险。
股市中一直流传着“一赚二平七亏”的说法,意思是真正赚钱的才10%,大多数人都逃不掉“韭菜”命运。
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和运气,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不然很有可能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显然,如此高风险、不稳定的理财方式,根本不适合我们普通人用作规划养老。
所谓的储蓄型保险,区别于健康保障类保险,比如医疗险,重疾险。
它们主要解决的是经济风险,比如未来养老、孩子教育等,没有资金支持的风险。
安全性有国家兜底,收益也不赖,最高能到4%,而且还是复利计算,比起国债、银行存款等同样安全性比较高的理财方式,更有优势。
这么看下来,用储蓄型保险来做养老规划,既安全、收益也还不错,算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式了。
既然聊到了大师兄在行的保险,就给大家重点介绍下这类储蓄型保险,具体的形态和收益。
目前比较推荐的储蓄型保险,有年金险、增额终身寿两种,从投保开始起,未来能获得多少收益,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了。
根据保险法第92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使破产,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家接手,不用担心拿不到钱。
下面咱们分开来看看:
至于大家说的养老金、教育金,不过因为保险公司给钱的时间不同;
整体来看,年金险的特点如下:
它和年金险很相似,既可以保本,收益也是写得清清楚楚。
要说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简单来说,增额终身寿是一种比较“百搭”的理财工具,哪里需要哪里“搬”。
无论是孩子教育要用钱,还是想用来支持老年生活,它都能实现。
那问题又来了,这两种产品都能用作进行养老规划,买哪个更好?
其实,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没有谁更胜一筹的说法。
关键看你的需求是什么,你想将钱用在什么地方。
当然,如果你既想存笔钱,又有孩子教育、养老的需求,那完全可以两种产品都买。
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储蓄类保险怎么选,说到底还是围绕“IRR”来看,IRR越高,到最后的收益也会越高。
其他诸如现金价值高、能住养老社区等,都可以当做加分项。
大师兄搜集了市面上几十款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通过综合对比,从中挑选出这几款比较优秀的产品,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养老年金险,最推荐左侧这三款:
养多多2号、百岁人生(福享版)、金盈年年B款都很不错,细节上也各有优势,具体来看看:
作为行业第一梯队的养老年金险,养多多2号亮点颇多,收益高,还能对接养老社区,非常适合追求高收益、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朋友考虑。
养多多2号,可保证20年领取,在保证领取期间身故,可赔付剩余未领取部分,完全不用担心亏损问题。
「养多多2号」每年能领7.48万,到80岁时,总共能领203万,IRR收益达3.62%,比其他几款产品都高。
如果你不想选5年交,而是更乐意一次性交清、或是分10年交,大师兄一样给大家算了算,到80岁时,同样是养多多2号的IRR更高。③可居住高端养老社区
「养多多2号」还自带“城心”高端养老社区,只要所交保费≥25万,就有机会到多个旅游地小住一段时间,保费≥200万,可以申请在固定的养老社区长期居住。
百岁人生(福享版)最大的优势在于后期收益高,如果家族有长寿基因,或者想领更长时间,选它准没错。
同样是保终身,比起养多多2号,百岁人生(福享版)后期的收益率更高。
比如90岁时,百岁人生(福享版)的IRR能达到3.8%,比其他产品都要高。
85岁之前的收益,和养多多2号、金盈年年B款比起来,有一定的差距。
百岁人生(福享版)是线下产品,需要当地有爱心人寿的分支机构才能买。比如广东地区是有分支机构的,广东区域的朋友就能投保,只要身份证户籍地或常居地属于广东区域内即可。
金盈年年是光大永明推出的一款年金险,其中,B款虽然只能保到85岁,不像前两款可以活到老,领到老,但它胜在收益高,比较适合有养老需求,但还有其他养老金来源的朋友考虑。
每年能领6.6万,85岁时还能一次性领10倍保险金,也就是66.1万,总共领取231.4万。
从85岁这个节点看,金盈年年B款能领的钱,比其他产品都要多。②现金价值前期增长快
由于「金盈年年B款」前期现金价值增长较快,所以在第15年现金价值就能超过所交保费;而另外几款产品,均需要16~19年。
现金价值增长越快,面临退保时,我们的损失就越小。③可居住高端养老社区
「金盈年年」还对接了光大旗下的高端养老社区,只要所交保费≥30万,就有机会到多个旅游地小住一段时间,保费≥70万,可以申请在固定的养老社区长期居住。
虽然金盈年年B款的收益率在各个年龄段都比较高,但只能领到85岁,对于有长寿基因的家庭来说,可能尚未满足需求。
总的来看,这三款产品都是目前养老年金险中的佼佼者,具体选哪个,还得结合个人需求。
要是你对产品选择还是有疑惑,或是想了解其他交费年龄、领取年龄的收益差别,都可以来问我,我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帮你选出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表格中的前3款产品,是大师兄最推荐的增额终身寿:
这三款产品各有特色,适合不同人群购买,下面来详细说说。
增多多3号的收益最高能达到3.5%,高于市面上大部分同类产品,而且它还自带长期护理保障,非常适合既想要财富增值,又兼顾健康保障的朋友考虑。
①慢热型选手,后期收益高以30岁女性,年交10万,总共交3年为例,90岁时收益高达3.5%,现金价值为228万。
除了3年交,我也测算了其它交费年限的IRR,选择5年交,这款的后期收益也比其他产品高一些。②自带护理保障
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一段时间后,可获赔长期护理保险金,赔付的比例和身故全残保险金一样。
保险公司赔的钱,能给失能家庭补充医疗看护费用,减轻经济负担,是非常实用的保障。
不过,疾病身故保险金和长期护理保险金只能赔付其中一个。
如果赔付了长期护理保险金,后续再身故,就不能重复赔了。
增多多3号只支持减保,没办法加保,这样后面如果有闲钱,想要再买一点,也买不到了,灵活性较差。
弘运增利的整体收益表现不错,加减保也非常灵活,非常适合手头有闲置资金,追求中长期高收益的朋友考虑。
以30岁女性,每年交10万,交3年为例,弘运增利40-70岁的收益最高。
如果中途不领取,到60岁,现金价值达到了81.2万,是已交保费的2.7倍;到70岁,现金价值能达到114.5万,是已交保费的3.8倍。
除了上面的3年交,我们也测算了其它交费年限的IRR,前期收益确实都比较有优势。②灵活取用
不同于增多多3号,无论是加保,还是减保,弘运增利均支持,相对灵活些。
有闲钱了能继续投入资金;急用钱时,需要资金周转时,咱也可以减保拿回一笔钱。
弘运增利在5月31日就要下架,看重这款的朋友,可以尽早入手。
康乾1号·益利多投保门槛低,收益不错,加保也灵活,很适合手头闲钱不多,想拉长交费期的朋友考虑。
通过IRR计算得知,益利多的收益整体能达到3.9%左右,在同类产品中,还算不错。
选择10年交时,无论保至70岁、80岁,或是90岁,益利多的IRR都是目前是比较高的。
益利多的投保门槛比较低,分期交费每年最低只要2000元;一次性交清最低要求仅1万元。
它也支持保单贷款、减额交清、加保及减保。也就是说,如果遇到急需用钱、没钱交了或加保投资的情况,可以灵活支取或存入。
如果你目前手上闲钱不多,可以考虑这款,投个几千块先占个“坑位”,后续有资金了再补充。
说了这么多,怕大家记不住,我再来总结下:
另外,如果大家想一次性交清,选择颐悦无忧终身护理保险,收益会更有优势。
投资环境差,加上疫情影响等因素,使得不少人的投资偏好转为保守。
像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类具有稳定收益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咨询。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比起重疾险、医疗险来说,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些储蓄类保险,健康告知要宽松许多,不是什么大毛病,一般都能买上。
以太平e养添年为例,健康告知只询问癌症、尿毒症等大病,如果得了健康告知没问到的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可以正常投保的。
如果身体条件比较差,患有癌症等疾病,也可以去看看没有健康告知的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
假如你买了一款年金险,一次性投入了4万,4年后有4.5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简单,通过公式:40000*(1+收益率)^4=45000,得出收益率3%左右。
但如果你是每年投入1万,4年后也有4.5万收益,年化收益率又是多少?
一次性拿出4万,和分4年每年拿出1万,完全是两码事,这就需要用到IRR了。
虽然这个计算原理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用Excel的IRR公式简单计算。
首先,打开你的EXCEL,按年输入相关信息:
前面4年都拿出了1万,现金流就输入-10000;第5年到我们领钱了,就输入45000。
最后,输入IRR公式,框选需要计算的区域,就可以轻松计算得出IRR了。
有了IRR,任凭保险公司说得天花乱坠,自己计算一下,咱们就不会被套路。
银行有客户,保险公司有产品,自然一拍即合,一起卖保险。
这个销售行为是合规的,可是不靠谱的人也确实有。
老人家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忽悠成买保险,这种无良行为你家没遇到过,也一定听闻过!
利用常人对银行的天然信任感,少数业务员常会肆意夸大收益,曲解产品;所以,在银行买年金险这种理财险,一直是销售误导行为的重灾区。
如果你不懂,去银行老老实实买活期存款,都好过你乱买理财产品。
尤其是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种理财险,一交费就会有较高的现金价值。
以某款年金险为例,有了现金价值后,就能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最多可以贷到现价的80%。
各家公司贷款利息会有不同,一般在4.5%—5.3%之间,比银行信用贷(6%左右)略低。
每次贷款期限最长180日,我咨询过多家保险公司,基本都是只要每半年还一次利息,已交保费就可以继续使用了,十分人性化。
而且在贷款期间,你的年金险该怎么领,还是怎么领。
舞照跳,马照跑。这对年金险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所以当你急需用钱时,不要贸然就退保,优先考虑贷款应急。
先说避税,这里业务员指的是遗产税,但国内都没这玩意,在避什么?
财政部还专门辟谣过:
再说避债,普通人的理解是:我们欠别人钱的时候,不能强制拿我们的保单来还债。
大师兄翻了翻过往的法院判例,总结出三种情况:
其实保险在特定的情况下,是能起到部分债务隔离的作用的,只不过往往被夸大了。
所以划重点,买了寿险,一定要记得指定受益人啊。
时间不一定造就一位老人,但一定会造就一个老人。
要解决养老难题,没有养老金不行,只有养老金也不行。
如果你追求的是安全可靠,稳定增值,那么文中提到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都还挺合适的。
买基金第一次买多少合适?
买基金第一次多少钱,是根和备磨据你所购买基金的渠道决定的。一般来说第一笔买基金是1000元,极少数唤斗首笔是5000元。基金公司滚竖官方网站要求会比较低,有些500元,甚至100元可以买了。具体购买的最低金额还要问一下你所在购买渠道的客服。或者在购买的时候会有标识告诉你最低限额是多少。
小白投资基金常见20个问题答疑 #基金定投# #基金知识科普# #基金投资入门# 最近在和基金小白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大家经常会问到以下这些问题,因此今天... - 雪球
小白最容易在定投亏损时出现不安,担心走势会继续下跌,所以就停止定投,想等开始上升的时候再买进。基金定投的意义就是平摊成本,降低风险,在低位积累筹码,高位卖出。亏损的时候不要慌,请继续定投。尤其是宽基指数基金,越跌越买,越是低估值,越是要买多点。
基金定投如果刚买几次就马上盈利了,那你没有投入多少本金,利润也不会太多。一般在15个点以内的亏损都是比较正常的,如果亏损超过20个点,建议用网格的方式降低成本,同时尽量把单只基金的投资金额控制在10%-20%的仓位之内。
定投是希望在波动的行情里走出微笑曲线,获取高收益。但是纯债基金波动小,定投意义不大,不如一次性买进。货币型基金基本上不会存在亏损的情况,每天都会有收益。所以对于这种波动较小的基金,一次性投入,然后长期持有就好。
现金分红就是把基金赚到的钱,按时自动发到你的账户中,然后继续用本金投资。红利再投资,就是把赚到的钱直接转换为该基金的持有份额。
如果资金充裕,选择红利再投资会更好,可以持续获取复利,也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会遗忘,那么就会减少部分时间的收益。
以前有很多投资者觉得,0.5元的基金比2元的便宜,更值得买。但是1元净值的指数基金,背后对应值1元市值的股票,2元净值的指数基金,背后对应着2元市值的股票。追踪同一个指数的指数基金,其基金净值高低对投资收益影响不大。
场外基金申购和赎回一个来回都好三五天,而场内基金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可以卖出;
场外股票型基金手续费普遍在1%左右,而场内ETF基金只需要万分之一左右。
场外股票型基金一般只有95%的资金用于投资,剩余部分资金要用于赎回,而场内基金全部用于投资,能有更高的资金利用率。
日定投需要资金量大,一般至少每天得100元吧?如果投资单只基金就10元也意义不大,另外如果投资多只基金的话,那你每只基金要投入多少钱呢?
周定投的话也是适合资金量较大的,建议最好每周500或者1000元以上的才行,然后要分散投资多只基金。
我个人建议,一般每月投资一次或者每月2次,另外我一般不太会固定哪天投资,可能会选择跌的相对多的一天投入。
坚持定投,大概率在1-3年开始盈利,大多数一年以上就能盈利。定投,可能刚开始经历熊市的是是比较难受的,只要坚持完一轮牛熊市,之后的长期投资就没有太大的障碍了。从知识到经验,再到心理素质,就真正成熟了。耐心,是投资者最好的美德。
债券型基金,建议持有1年以上,股票型基金,建议投资3年以上。一般持有时间越长,亏钱概率越低,预期收益越高。如果规避牛市高点买入,相信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亏钱概率。历史数据统计,95%左右的基金即使在牛市高点买入,一般最长5年内能回本,大多数两三年不管也能回本。
根据历史数据,股票型基金最大跌幅为30-50%之间,如果我们在下跌的过程中持续投入,会降低成本,一般最高在20%-30%之间的浮亏。债券型基金则一般在20%以内,货币型基金则基本上不会亏损。
如果在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定投,获得年化10%以上的收益率问题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年都一定能有10%以上的收益率,掌握正确的投资方法,大概率是可以做到多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因为有时候可能一年只有5%收益率,而下一年可能就有20%的收益率了。
把定投计划列在纸面上,坚持定投。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确定好防守型基金和进攻型基金以及平衡型基金的比例。然后设置好宽基指数和策略指数以及行业指数等不同基金的比例,再来看每个大类里面该投资哪个细分种类。确定好投资计划后,就坚决按照计划进行定投,不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如果在定投过程中某只基金有较大亏损,建议复盘后,看要不要继续定投,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采用网格的方式降低成本直到盈利。当有了看得见的收益,就会更有耐心。还有就是多看书,有了更深的认知也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多赚钱,本金多了,就不会在意一点钱的涨跌。
我们经常会在电梯地铁广告中看到各种基金产品的介绍,这些做推广的基金要买嘛?
一般来说花了广告费推广的基金不至于太差,但是也不一定特别好,大多数都是收益较低或者申购费较贵,或者是新基金。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需要掌握一套筛选基金的方法,比如固收型基金应该考虑哪些点?混合型基金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行业性股票基金应该考虑哪些?当下的市场行情适合投资该类基金吗?
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一个想要卖基金给你的广告,肯定会夸自己有多好,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判断。
原则上是不需要的,投资基金会产生亏损都是正常现象,经过长期的定投会平摊成本,在牛市中上涨就容易盈利了。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也是需要止损的,比如说你原来对基金投资一无所知,现在经过学习后,发现之前投资有很多的错误,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把部分没有配置好的资金进行处置。
还有比如某个行情的红利期已过,遇到政策调整,导致该基金的投资基金发生重大变化也是需要调整持仓的。
最后一种情况,比如说你发现另外一只基金当下估值更低,如果投资该基金未来上涨概率更大,而且收益率更高,那么可以把其他基金卖出,买入看好的基金。
我觉得每个月能拿出500元以上,就可以参与基金定投,毕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一辈子穷,未来有钱的时候是再去学习基金定投知识?还是先用少量资金来验证学习的方法呢?
如果资金较少,可以先学习知识,验证方法,不一定是要赚多少钱,毕竟时间不等人。现在花时间把投资知识弄熟练,未来上场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试错浪费时间了。
定投的投资周期,其实和股市的牛熊周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牛市的中后期,定投是需要止盈的,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要不然你的持仓可能再次亏损,我想很多人应该体验过过山车的感觉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把握何时止盈是比较难的,那么可以采用目标收益率止盈法进行止盈,比如盈利15%或者20%就卖出
止盈的时候意味着市场大概率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止盈出来的钱,可以考虑配置一些风险较低的产品,比如债券型基金。当市场再次进入熊市或者估值偏合理的时候再拿钱出来逐步定投入场。
因为简单来说,基金分红就是把基金收益的一部分派发给基金投资者。
也就是说,分红并不是额外的收益,只是基金净值增长的兑现而已。
我们看个例子:
假设基金净值是1元,你买了1000份,那么总资产是1000元;如果每份分红0.1元,那么你获得的分红是1000*0.1元=100元。
但是基金的净值变成了0.9元,那么你持有的基金市值为:0.9*1000=900元。
所以,有些投资者想在分红前买入,企图“赚”到额外分红款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很多人投资基金都听说过微笑曲线,以为长期定投就一定能赚钱,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并不是任何基金都适合一次性买入,一般纯债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一次性买入没啥问题,对于主动型基金可以分批买入,而指数型基金则最好进行定投。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买入,不同的基金买入时机考虑不同。买债券型基金需要看下股债性价比,买股票型基金则最好在熊市中多投入,牛市中减少投入,有能力判断所投资基金的估值才是最好的。
投资基金有人会说不用止盈,也有人说要止盈,虽然可能都能赚到钱,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力有限,个人建议最好是能及时止盈,否则进入熊市后面临从盈转亏的过程是很难接受的,又会产生懊恼情绪。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止盈在较高点,但是至少能够做到投入的基金是赚钱的就行了。
虽然大盘估值可能是在最近几年的最高点,但是不代表未来不会更高。我们投资的基金不一定都是宽基指数,还可以投资其他的行业指数基金。不管在牛市还是在熊市,我们都要做好轮动投资,不断的判断不同基金的估值,进行灵活调整,只是在整体估值较高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控制仓位的方法来减少大额资金投入,从而整体风险风险。
毕竟如果一分钱都不投入,也容易错过机会。管控好仓位,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理论上投资股票更赚钱,因为单只股票的涨跌跟其他的股票没关系,而且股票涨跌的幅度会更大,可能3天就能涨30%,但是基金想要涨幅30%可能会比较难。
虽然股票看起来可能比基金的收益更高,但是前提是你有正确的方法投资,你能保证自己投资股票赚得到钱。而如果我们分析判断能力不够,不如投资基金,让专门的基金经理来帮我们做好投资。
投资并不是哪个收益高,你就去投资哪个,而是你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可以投资哪个赚得到钱。
另外不管某种投资产品多赚钱,我们还是要做好组合投资,也就是进行多元化投资比较好。
市面上的大V不少,鱼龙混杂。有的大V收益率很高,但是可能每天进出速度很快,你不一定能跟上,还有的大V不可能告诉你每个买卖点,需要你自己去揣测。有部分大V可能是投资一堆基金,把某些赚钱的基金给你看到。
很多自媒体人都是非专业出身,每个人的理解判断能力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多看一些大V和分析,多回看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一个人,哪怕有一段时间他是正确的。
简单说可以多看网上的一些言论,但是也要有能力去分析判断对方说的是否正确,否则还是跟着瞎投资,一旦亏损的时候,自己内心就会恐慌。
免费看看内容,跟上步骤就能赚到钱,赚钱有这么容易?最好还是能知道别人的每一步是如何做的,或者自己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样投资,否则你能抄到什么时候买,并不知道别人过几天就止盈卖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