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无线耳机是哪家代工?
华为无线耳机的代工厂家是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富士康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富士康负责生产华为无线耳机,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富士康凭借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华为提供高品质的无线耳机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共达电声吸收合并万魔声学被否!前期涨势凶猛,上会前机构已在抛售!
-Tips:下载【市值风云APP】,精彩内容抢先看--
作者 |虎猫
流程编辑| 小白
无线耳机概念股已经活跃有一段时间了,今年下半年(7月1日至12月10日),共达电声(002655.SZ)涨幅118.9%、歌尔股份涨幅141.8%、漫步者涨幅351.9%,涨势一个比一个凶猛。
风云君2017年曾写过该公司实控人割韭菜跑路的故事,详情请查阅《跨界失败却替人还债,经营不善大股东要拜拜:共达电声,蒙眼狂奔》和《共达电声股东大撤退:200份券商研报掩护下的“化整为零”减持大戏》。
但是,昨日晚间,共达电声突遇黑天鹅。
共达电声公告称,在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12月12日召开的2019年第68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上,其吸收合并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审核通过。
吸收合并万魔声学究竟是什么事情?万魔声学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参与共达电声的小散们命运如何呢?咱接着上回继续说。
一、壳还是要卖的,但价高者得
(一)爱声声学半路高溢价接盘
上回说到,共达电声实控人在2017年4月与于荣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打算把潍坊高科100%股权转让给后者。
本打算看看余老板能在公司身上玩出点什么花来,结果这桩交易在8个月后即宣告终止。
2017年12月6日,潍坊高科转让事项终止,当天股票停牌。15天后,公司公布了新的股权转让公告。
此次受让方是潍坊爱声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声声学”),拟以9.95亿收购实控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5498万股),占总股本15.27%。
这比上次的转让总价高出了2.04亿,而且计算后发现该购买价格约为18.1元/股,比签订协议时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8.09元/股足足溢价10元。
2018年3月6日,股权转让完成,爱声声学获得5498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
公司在易主之前,按惯例进行一轮财务大洗澡,将存货、坏账等资产进行了减值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共计1.75亿元,导致2017年净利润为负,事实上2012年上市至今所有净利润加起来也是净亏损。
然而新股东入主后,共达电声的业绩也仅维持在盈亏平衡附近,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135万和1648万。
是什么原因让接盘方不惜高溢价接盘,且接盘后任由公司业绩继续惨淡?
答案在2018年11月揭开,高价接盘的爱声声学是其全资股东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万魔声学”)为重组上市专门成立的持股平台。
(二)实为万魔声学重组上市
共达电声是一家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制造商、服务商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上市以来主营业务未曾变更。
处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链上游,共达电声不生产耳机,只生产电子元件。IPO说明书中其主要客户有MWM、索尼爱立信、天宇、华为等公司。
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应用于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
图为ECM麦克风和微型扬声器
万魔声学则处于产业链下游,主营业务是耳机、音箱及智能声学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2018年11月15日,公司首次披露吸收合并万魔声学的交易报告书草案。
该交易报告书草案前后经历了三次修订,根据2019年12月2日披露的最新修订稿,本次交易总对价为33.6亿元,发行价格为5.42元/股,一共发行6.2亿股。
估值采用收益法,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万魔声学账面净资产为10.3亿元,估值30亿元,增值率192.06%。
交易对方承诺万魔声学在2019至2021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5亿、2.2亿和2.85亿。
这1年的净利润可比共达电声8年赚的还要多,能实现吗?
下面为大家介绍这家谋划上市的万魔声学。
二、万魔声学是何方神圣?
(一)创始即成为小米生态链重要成员
图为谢冠宏
当时谢冠宏提出的合作模式是,加一联创专注产品,使用小米品牌和销售渠道,并以出厂价供应给小米,销售完成后再进行利润分成。
事实证明,雷军看准了国内中端耳机市场,而谢冠宏则成功打造出优秀的产品。
2013年和2015年,加一联创接连为小米打造售价99元的小米活塞耳机和小米圈铁耳机,均成为市场爆款。
2015年,加一联创更名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万魔作为独立品牌正式“出道”。
在2018年小米集团的招股说明书中,万魔也作为生态链硬件供应商出现。
由于小米集团持股比例较高,本次交易曾招致深交所问询。
公司表示,创始之初,小米集团关联企业Xiaomi(PeopleBetter之关联方)和ShunweiVentures分别拥有公司49%和31%的股权,但实控人自始至今一直是谢冠宏。
而且截至2018年12月,PeopleBetter、Shunwei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0.97%和7.07%,谢冠宏合计持有万魔声学20.59%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二)主营业务和产品
万魔声学的主要产品包括有线耳机、蓝牙耳机、TWS耳机、智能音箱等,业务模式有ODM和OBM两种。
ODM的客户包括小米、华硕、网易等等,其中小米是最大客户,2019年上半年对其销售收入达4.78亿,占总营收57%。
与小米的合作模式上文已经介绍,大部分产品按利润的50%进行分成。
OBM模式下,自有品牌IMORE的产品销售是以线上销售渠道为主,主要客户有亚马逊、京东商城、天猫等。
2019年上半年,其销售收入组成分为三大块,其中ODM产品占比59%、自主品牌(OBM)产品占比9.3%、声学组件占比32%。
公司自2018年3月开始向东莞耳一号销售声学关键组件,后者是万魔的间接全资子公司,是华为TWS耳机供应商。
再来说说大家关注的TWS耳机。
万魔声学的第一款TWS耳机于2018年4月上市,至今一共发布4款TWS耳机,产品研发详情如下。
那么万魔的TWS耳机全球份额占比多少呢?下面是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2019年一季度和三季度报告。
苹果AirPods无线耳机仍在品类中领先,但随着竞争加剧,AirPods在失去一些市场份额,销量占比从二季度的53%降至三季度的45%。
同期,小米从未上榜到市占率第二,目前占据了9%的市场份额。
万魔声学作为小米和华为(间接)的TWS耳机供应商,2019年一季度出货量达到48万台,占全球出货比2.73%;二季度出货量168万台,预计全年出货量500万台,占全球5%份额。
但值得注意的是,使小米第三季度销量大涨的是一款售价仅为99元的耳机,名为“redmiAirpods”。
据了解,该产品是由小米生态链中“haylou”代工生产,而非万魔。
左为haylouGT1,右为redmiAirpods
万魔也拥有自有品牌TWS耳机“IMORE时尚豆”,但因整体销量较小未上榜。
综上所述,万魔的TWS耳机概念确实不是蹭的,ODM和OBM模式下均有TWS产品出售,但其主要销售渠道仍是下游大厂。
与小米的深度捆绑既是万魔销量的保证,又是其弱点,因为小米供应链中存在其它耳机厂商与之竞争,尤其在低价耳机方面。
三、财务简析:整体规模并不算大
万魔声学的净资产自2016年以来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从16年底的44%降至目前的33.5%。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8年可比公司中,漫步者营业收入8.81亿、国光电器40.4亿、歌尔股份237.5亿。
万魔声学的营收规模在行业内较小,与漫步者相当,但其呈现迅速增长趋势,2016-2018年,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7.25%。
201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7599万元,漫步者同期仅实现4597万净利润。
而考虑到现金流量,截至2018年,万魔声学的收现比仍小于1,也低于行业水平,胜在增速较快。
(一)盈利能力分析
万魔声学的毛利率过去三年中在27%-31%波动,2019年中报有所下滑,为23.2%。
该毛利率水平处于行业内中上游,可比公司中毛利率最高的是以OBM模式为主的漫步者,最低的是以ODM、JDM模式为主的歌尔股份。
可见毛利率水平与是否拥有自主品牌有密切联系,但行业整体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二)销售费用分析
同样受到销售模式较大影响的是销售费用。
代工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在2%-4%之间,而拥有自主品牌的漫步者和万魔声学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明显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万魔声学的销售费用率在过去三年并未上升。
而事实上,万魔的营销策略也非常精准有效。2016年公司邀请周杰伦带领TiinLab技术团队进驻1MORE声学实验室,周杰伦以股东身份加入1MORE,担任“1MORE创意官”。
明星代言本质就是一种背书,那么明星入股肯定要比一次代言背书的力度更强。
(三)运营能力分析
2018年数据显示,可比公司中,漫步者的存货周转率不到2,周转速度最慢;歌尔股份和国光电器的周转速度相当,在6-7次上下。
万魔声学的存货周转率最高,为每年10.24次,主要因为其业务占比较高的ODM业务是由代工厂直接发货给客户,公司不保留库存。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耳机市场的景气度较高和其销售渠道优势所在,产品不愁卖。
但万魔声学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在可比公司中最慢,2018年仅2.78次/年;应收账款周转最快的是漫步者,高达10.15次/年。
从客户看,2019年1-6月,应收账款占比最大和第二的客户是东莞耳一号和小米,分别占应收账款余额的48%和28%。
尽管客户信誉较好,但能体现万魔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较深。
按账龄划分,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为主,占比89.4%;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97.3%,结构较为健康。
四、龙虎榜简析:机构现抛售
万魔声学借壳上市的消息第一次是在2018年11月15日公布,公布后共达电声连续涨停3个交易日。
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12月9日,共达电声涨幅139%,但涨幅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无线耳机概念全面爆发之后。
由于共达电声上榜次数不多,我们简单分析最近两个交易日的龙虎榜情况。
根据吾股大数据,买方第一大营业部为申港证券北京分公司,买入2852万;其余前四营业部分别买入2264万至2632万不等,金额相差不大。
卖方榜首为国泰君安深圳滨海大道创投大厦,两日合计卖出1.4亿;值得注意的是,卖方第三和第五席位上都是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6658万和1936万。
共达电声12月2日和6日成交金额共23亿元。买方前五合计买入1.27亿,占总成交金额的5.5%;卖方前五合计卖出3.37亿元,约占总成交额的14.7%。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近期卖方力量相对买方更集中,少数营业部在大额抛售。尤其是卖一营业部国泰君安深圳滨海大道创投大厦,首次出现在该股龙虎榜是10月22日,三次合计净卖出1.93亿元。
其次,机构户开始大笔卖出。12月2日的卖三、卖四、卖五和12月6日卖三、卖五席位均由机构专用账户占据。
总结
整体上,万魔声学的各项财务数据均优于漫步者,但整体规模并不算大,也还称不上优质资产。
如今,万魔声学的收购事项已经宣告失败,眼看着漫步者开心的表演着上涨加减持的套路,共达电声的命运会如何呢?今日揭晓!
今日市值风云app首发文章目录
《不一样的风云早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定下明年六大重点工作(12.13)》
《风云海外动态|雀巢以40亿美元向合资企业Froneri出售美国冰激凌品牌;达美航空上调2020年盈利预期》
我们将逐步增加更多盘面信息分析模块;同时就相关产业政策动态、行业动态进行持续跟踪,敬请期待~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市值风云APP
买股之前搜一搜!
下载APP继续撩......
共达电声2021半年报公布时间?
共达电声002655,公司2021年半年报将在2021年8月27日披露,此前公司的业绩已经做了预告,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0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20.5%至1484.6%。业绩变动原因-相比上年同期,主要是公司加强市场开拓,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使高毛利率产品销售额占比增加所致。
是那些上市公司和华为会作?
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因为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如果华为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这些人发展的动力就不会很足。
共达电声,蛇吞象式并购.....
如果说,10月份特别是下半月以来最耀眼的概念名声,非“区块链”莫属.....
那么,剔除政策驱动的因素,另一个颇为低调的 明星,就是受苹果推动的TWS耳机....
从数据上看,10月8日至11月4日,A股上市的几个标的,漫步者涨66.09%,国光电器涨48.91%,共达电声涨33.99%....
当然,从侧面逻辑上看,深耕智能穿戴领域歌尔股份的持续走牛,也起到一部分催化作用....
歌尔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天线模组、MEMS传感器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等;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主要产品为有线耳机、无线耳机、智能无线耳机、智能音响产品等;智能硬件业务主要为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配件产品、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工业自动化产品等电声器件业务和电子配件业务。
今天要聊的是共达电声,共达电声是做歌尔股份逻辑扩散后, 声学领域的一个细分,当时风没有往那边吹,没想到10月份苹果TWS 真无线耳机给吹了,由于10月私事太忙就没有做.....
那为什么,偏偏聊共达电声而不聊漫步者和国光电器呢?其实,三者都不差..
...
漫步者,2018年年度报告,漫步者产品涵盖多媒体及家用音响、耳机、汽车音响、专业音响等四大品类上百种型号。
国光电器,2018年年度报告,国光电器的主营业务主要是音响电声类业务,包括多媒体类音响产品、消费类音响产品、专业类音响产品、通讯类音响产品、汽车扬声器以及扬声器配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共达电声,主营:微型电声元器件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年公司公司半年报,报告期内对华为销售收入明显上升;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固微型驻极体麦克风产销量基础上,大力发展硅微麦克风及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提高二者产销量,研发中高端客户平台型新品;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微型扬声器受话器产品采用柔性自动化手段,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同时提升了产品品质,赢得了客户信赖。公司已获授权专利278项,在申请专利85项
除了对华为销售收入明显上升,硅微麦克风及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微型扬声器受话器也是重点(我猜是有点像屏下扬声器)....
此外,共达电声,还是大哥索尼优秀供应商.........
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91亿元,同比增加15.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8.48万元,同比增加288.86%。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940.16万元,同比大涨1534.41%。
除了业绩的增长之外,共达电声在前三季中录得因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有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期内该项数据增长94.75%至2713,53万元。
.............................................................
之所以,关注共达电声,另一方面的原因,是2018年末,拟33.6亿收购万魔声学,万魔声学其实是共达电声的幕后老板,全资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共达电声”)15.27%股权(即共达电声5,498万股股票),爱声声学为共达电声的控股股东,万魔声学为共达电声的间接控股股东。
这上演蛇吞象的壮举,在历时将近一年后,有望正式落地。9月30日,公司发布了,关于《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之反馈意见回复的公告,对重大资产重组盲点套利流程有熟悉的,应该都知道,11月,时间上流程也差不多了......
那么,万魔声学,究竟如何?
万魔声学,小米曾经的唯一供应商(只为小米产品),后不甘只成为小米生产商,成立自主品牌......
从《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万魔声学以及 行业的一些动态信息....
为方便阅读,摘录过来...........
1)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智能音箱细分市场,自亚马逊于2014年11月推出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并大获成功后,智能音箱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陆续推出Googlehome、Invoke、HomePod等智能音箱产品,国内的阿里、京东、百度、小米等巨头也逐步进入这一市场。根据德勤全球发布的《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集成数字助理的联网音箱)行业规模将达到70亿美元,凭借63%的预期增长率,智能音箱将成为全球销量增长最快的联网设备。随着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声学产品已成为智能化生活方式的4/115重要入口,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形成将继续促进智能声学设备的发展。而云计算、物联网、5G、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声学设备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行业技术的更新速度
万魔声学所处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较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改变电声产业,电声产品逐步向无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尤其是智能TWS耳机和智能音箱出现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目前行业技术的更新速度约为1年,万魔声学每年也会推出多款新品。因此公司行业正处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时点,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行业竞争格*
在行业竞争方面,消费类电声行业竞争规模和程度主要取决于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行业进入壁垒。
在行业进入壁垒方面,电声元器件和消费类电声产品所需的专业技术涵盖了多学科领域,包括电子学、人体工程学、工艺产品设计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材料学技术、MEMS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模具开发技术等,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智能声学产品还要求企业在电子、软件、算法等方面形成技术突破,解决稳定性、低延迟、抗干扰、电池续航能力等多项关键问题。此外,终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较为敏感,故品牌企业均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品质管控等提出了较5/115高要求,一般企业难以通过相应的认证程序。以上情况共同形成了电声行业的综合进入壁垒。
在现有的行业竞争格*中,万魔声学已经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根据中关村在线发布的《2019上半年耳机ZDC报告》:2019年上半年TWS真无线耳机的全面开花,传统耳机也都开始向着蓝牙、无线化的方向发展;在品牌的关注度层面,在最近的两三年一直持续上升的1MORE品牌终于登顶,超越了Sony成为了2019年上半年关注度最高的品牌。
................
万魔声学的客户主要包括小米、华为(间接客户)、亚马逊、京东、华硕等;目前,公司已正式获得OPPO的合作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已在试产;公司已取得阿里供应商资质,其中1款智能真无线耳机正在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开发试制;公司与努比亚已订立了合作协议,并有联名产品开始量产;公司也已与乐心医疗(300562.SZ)进行合作,目前已有一款智能健康穿戴产品正在联合开发试制。未来,公司在继续维持好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开发小米、华为、OPPO、努比亚、亚马逊等现有客户的更多样化的产品线,以及进一步扩展Cisco/思科、Jabra/捷波朗、沃尔玛、摩托罗拉、谷歌等业内知名客户。
............................................................................................................................................
除了,重大资产重组盲点套利的题材属性,经过十月份发酵,有望走出周线通道........
涨停雷达:华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共达电声触及涨停
今日走势:共达电声(002655)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5次。
异动原因揭秘:1、华为是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公司主要为其提供微型电声元器件。
2、公司是专业的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制造商和服务商、电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MEMS声学传感器、驻极体声学传感器(ECM)、车载语音模组、RNC振动传感器模组、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后市分析:该股今日触及涨停,后市或有继续冲高动能。
云服务与设备供应商 - 知乎
云服务提供商通过购买基础架构将其群集,以软件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软件是云服务提供商的自然优势。
随着云计算变得越来越成熟,云服务提供商逐渐转向硬件研发。
自云计算兴起以来的十多年中,云服务提供商一直在寻找OEM、ODM来购买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然后将资源集中起来,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平台或软件形式,通常称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简化用户对这些资源的部署和使用,节省成本,对云计算的需求正在增加。选择一个自主研发的硬件设备,但在过去的两年中,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例如,AWS研究服务器芯片,在2018年发布了一代服务器芯片,基于ARM架构,在举行的AWSRE:投资会议上发布了自研究第二代服务器芯片,引力2。除了AWS之外,华为也是一个示例,虽然云业务与AWS仍有差距,但也具有规模。华为的Kunpeng920服务器芯片,不仅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而且是基于Kunpeng920处理器的Kunpeng云服务。同时,华为不仅在服务器中学习自己的使用,而且还具有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自我研究带来了多种好处。至于云服务提供商为什么要迈向硬件设施的研究和开发,或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成本。同样以AWS为例,AWS在2017年使用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万,预计将达到2,000万以上,甚至更多在服务器设备中,CPU无疑是一个昂贵而重要的部分。如果自研究服务器CPU投入到早期阶段,成本巨大,一旦投入使用,就会盈利。当AWS发布引力1时,一些分析人士说,与英特尔处理器相比,重力处理器的成本可以减少45%第二种方法,使云服务更加有利。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云服务提供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向用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或者以相同的价格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务,这对于云服务提供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支配地位是方便的。第三,避免对硬件设备供应商的限制供应商的设备被选择,满足库存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其他制造商设备的采购需要长时间的部署和调试,设备的自我开发可以随时根据供应商的要求进行调整,因此有必要这样做,同时也不需要担心来自安全隐私级别的数据泄漏。结论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向一个硬、软的专家迁移。
据最新报道爆料和猜测,华为P40Pro将采用陶瓷外壳,搭载QHD+分辨率高清屏,将会搭载麒麟9905G芯片,能够支持双模5G网络。前置3200万像素双摄像头,后置5200万索尼IMX700+4000万超广角+800万长焦+10倍潜望式镜头+ToF五摄组合,支持10bit拍摄,电池容量高达5000mAh(40W有线、27W无线、可反充)。
另外华为P40Pro还将支持90Hz的屏幕刷新率以及IP68级别的防水功能,细节上一并不乏亮点。
据悉,华为P40Pro售价曝光是5888元,被对比小米10Pro的4999元也不会太昂贵,对比iPhone11Pro系列的8699元起步,其价格算合理。按照此前知名的分析师郭明錤表的预测,华为P40Pro的销量预计达到900万部,仅此一款销售额就合计将超500亿元。
本次大会,华为鲲鹏生态将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将涉及到异构计算、云手机、开源生态等多个细分子领域与技术方向最新进展。在此之前,华为已针对鲲鹏相关主题推出多场开发者沙龙线上直播。话题涵盖AI相关的视觉方案、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等技术主题,以及云计算、云手机、IoT等应用主题。
综合上述,可以预见在3月26日-28日连续三天,华为都将成为市场非常关注的热点,同时从多次同类事件的历史往历可知,与之相关的概念股也会遭到市场热炒。
从华为P40系列和开发者大会的角度看,最相关的概念板块有:
1,以云服务为主导的“云会议”、“云办公”等。其中相关概念股包括用友网络、东华软件、超图软件、浪潮信息等。
2,鲲鹏生态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服务器与部件、虚拟化、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平台、行业应用等领域,其中服务器与部件与行业应用作为华为最互补的两大领域,也是市场空间最大的两个领域。关注浪潮信息、东华软件、中科创达、世纪鼎利、中国软件、星网锐捷、神州信息、神州数码、长亮科技等。
1、英特尔(intel):总部在美国,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公司,华为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主要为华为云提供计算和存储等支持,华为SD-WAN产品均采用了英特尔从凌动到至强D系列处理器。
2、恩智浦(NXP):总部在荷兰,华为NFC芯片及音频放大器供应商,提供高性能混合信号和标准产品解决方案。
3、灏讯(HUBERSUHNER):总部在瑞士,全球知名的射频连接器和光学连接器元件系统供应商,在大陆设有多座电缆连接器工厂,主要为华为提供通讯传送产品。
4、赛灵思(linx):总部在美国,全球最大的FPGA芯片制造商,为华为提供FPGA芯片及视频编码器。
5、美满(Marvell):总部在美国,原名迈威科技,全球顶尖的存储、网络和无线连接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总部在上海,目前在南京和成都均设有研发中心。
6、富士康(Foxconn):总部在台湾,是华为手机、平板电脑代工厂。
7、生益电子(SYE):总部在中国大陆,已连续多年获得华为核心供应商奖,主要为华为提供PCB(印刷线路板)。
8、中利集团(ZHONGLIGROUP):总部在中国大陆,主要经营特种电缆、光缆、光伏产品和电站业务,是华为线缆供应商。
9、富士通(Fujitsu):总部在日本,曾是全球第三大IT服务公司,第二大企业用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和第上大移动硬盘制造商。目前,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雇员约155,000名。
10、沪士电子(WUSPrintedCircuit):总部在中国大陆,前身为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由台湾楠梓电子、沪士(吴氏)集团公司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投公司、昆山开发区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成立﹐致力于印制电路板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为华为提供PCB产品。
11、美光(Micron):总部在美国,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制造商,其存储产品仅次于三星和SK海力士,排名全球第三。美光有近半营收来自中国市场,主要为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巨头提供存储产品。
12、广濑(HRS):总部在日本,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精密连接器制造商,为华为供应连接器及相关组件。
13、比亚迪(BYD):总部在中国大陆,比亚迪于2014年开始切入华为供应链,当时主要为其提供手机结构件。
如今,比亚迪已成为华为全系列机型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组装、提供电池、充电器等零部件。2018年,比亚迪参与的华为旗舰机型有P、Mate系列,以及荣耀、麦芒、nova等系列。
14、村田(Murata):总部在日本,全球被动元件龙头,主要为华为提供滤波器和MLCC等产品。
15、索尼(Sony):总部在日本,全球最大的CMOS传感器供应商,为华为提供手机摄像头及相关模组。
16、大立光电(LARGAN):总部在中国台湾,手机镜头龙头厂商,同时也是华为旗舰机型的镜头供货商。
17、高通(Qualcomm):总部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供应商,同时也是华为调制解调器芯片主要供货商。
18、亚德诺(AnalogDevices):总部在美国,华为芯片供应商,在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实力强劲。
19、康沃(Commvault):总部在美国,全球企业数据备份、恢复、归档和云服务领导者,跟华为在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领域有密切合作。
20、安费诺(Amphenol):总部在美国,华为连接器及线缆供应商。安费诺去年营收达70.1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连接器制造商,产品包括电子和光纤连接器、同轴和扁平带状电缆、互联系统等。
21、立讯精密(Luxshare):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国内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2011年通过收购切入华为供应链,2018年获华为全球核心供应商金奖。
22、欣兴电子(Unimicron):总部在中国台湾,是电路板(PCB)、集成电路载板(ICCarrier)产业的世界级供货商,目前在大陆有五个生产基地,两个在昆山(欣兴同泰、鼎鑫电子)、一个在苏州(群策科技)、一个在黄石(欣益兴电子)、一个在深圳(联能科技)。
23、莫仕(Molex):总部在美国,是华为顶级连接器与线缆供应商。莫仕主要靠做端子、胶壳起家,在19个国家拥有近60座工厂,目前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子、电气和光纤连接器的制造。2013年,莫仕被科氏工业集团(KochIndustries)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被收购后,公司仍保持独立运营,且名称不变。
24、耐克森(Nexans):总部在法国,全球知名的电缆巨头,前身为阿尔卡特(Alcatel)公司,是华为线缆供应商。
25、京东方(BOE):总部在中国大陆,华为在今年首次使用了京东方的显示屏,其中最新发布的旗舰机Mate20使用京东方的屏占比超过15%。
26、阳天电子(i-brights):总部在中国大陆,全球化的户外数字标牌跨国公司,华为温控设备的最大供应商,华为通信整机主力供应商以及华为TOP级的结构件供应商。据了解,阳天电子已连续多年获得华为核心供应商大奖。
27、中航光电(JONHON):总部在中国大陆,中国非消费电子连接器龙头,是华为线缆与连接器物料领域供应商。
28、甲骨文(Oracle):总部在美国,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级软件供应商。
29、住友电工(SumitomoElectric):总部在日本,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供应商,主要通过其中国子公司SEA向华为供应光通信器件。
30、安森美(ONSemiconductor):总部在美国,主要为华为旗舰机提供包括光学防抖、自动对焦、可调谐射频器件、摄像机和充电器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解决方案以及保护器件等。此外,安森美半导体还给华为的太阳能和大功率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31、中远海运(COSCOSHIPPING):总部在中国大陆,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为华为提供货物运输业务。
32、顺丰速递(SFEXPRESS):总部在中国大陆,今年,顺丰以5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供应链公司敦豪(DHL)在华业务,包括敦豪香港、敦豪北京100%股权。藉此收购,顺丰首次入围华为全球核心供应商奖名单。
33、中国外运(Sinotrans):总部在中国大陆,于2003年2月13日在香港上市。截至2017年底,中国外运总资产达622.8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58.35亿,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整合商。
34、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总部在中国香港,是世界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主要为华为提供电池类产品。
35、舜宇光学(SunnyOptical):总部在中国大陆,华为摄像头模组主力供货商。
36、天马(TIANMA):总部在中国大陆,华为屏幕供应商。据了解,今年是天马首次获得华为全球核心供应商金奖。
37、SK海力士(SKHynix):总部在韩国,华为内存供应商。
38、罗德与施瓦茨(Rohde&Schwarz):总部在德国,罗德与施瓦茨是全球无线领域领先的测试与测量设备供应商,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NB-IoT测试设备供应商之一,主要为华为提供从产品开发到产线无缝衔接的NB-IoT测试方案。例如,海思设计的NB-IoT终端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就是由罗德与施瓦茨提供。
39、是德科技(Keysight):总部在美国,是一家生产测试与测量仪器与软件的公司。是德科技的前身为安捷伦(Agilent)公司,于2013年分拆成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一家保留安捷伦原名,另一家则命名为“是德科技”。目前,是德科技主要帮助华为完成5G技术的测试工作。
40、美国国际集团(AIG):总部在美国,是一家从事保险和保险相关业务的控股公司,为全球近140个国家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险、金融、投资及资产管理等服务。
41、思博伦(Ospirent):总部在美国,全球领先的通信测试仪表及测试方案提供商,为华为提供验证测试业务。
42、红帽(RedHat):总部在美国,是全球开源软件和技术主要供应商。2018年10月,IBM宣布以3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红帽。
43、SUSE:总部在德国,SUSE诞生于1992年,2003年被Novell买下,7年后又被卖给了Attachmat。2014年,MicrosFocus宣布收购Attachmat,并顺带接收了SUSE。2018年,SUSE被第四度转手卖给了私募基金公司EQT。
44、晶技股份(TXC):总部在中国台湾,是台湾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石英元件供应商,主要为华为提供石英震荡器及表面声波震荡器等产品。
45、东芝存储(ToshibaMemory):总部在日本,提供从硬盘(HDD)、固态混合硬盘(SSHD)和固态硬盘(SSD)到NAND闪存的各种存储技术。
46、希捷(Seagate):总部在美国,主要为华为提供高速硬盘以及闪存等解决方案。
47、西部数据(WesternDigital):总部在美国,为华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创新的存储技术和硬盘产品。
48、光迅科技(Accelink):总部在中国大陆,主要从事光通信领域内光电子器件的开发及制造,产品基本覆盖了主要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是华为光模块供应商。
49、迅达科技(TTMTechnologies):总部在美国,全球前十大及北美最大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为华为提供PCB及相关产品。
50、新思科技(Synopsys):总部在美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自动化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芯片接口IP供应商,新思不但和华为海思合作设计了全球首款商用人工智能手机芯片,还为华为提供软件安全评估。
51、华工科技(Hgtech):总部在中国大陆,华工科技主营业务是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和传感器,全资子公司华工正源主要从事光模块开发,是华为5G光模块供应商。
52、长飞(YOFC):总部在中国大陆,华为光纤光缆供应商。
53、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总部在瑞士,是全球主要的MCU、MEMS传感器及NB-IoT开发板供应商。
54、思佳迅(Skyworks):总部在美国,成立于1962年,华为射频芯片供货商。
55、微软(Microsoft):总部在美国,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主要为华为提供翻译技术。不过,微软今年也宣布,准备采购华为自研的人工智能(AI)芯片,用于微软在中国的数据中心。
56、深南电路(SCC):总部在中国大陆,主要为华为提供包括无线通信基站用PCB在内的各类产品。
57、新飞通(Neo-Photonic):总部在美国,在中国深圳也设有总部,另在武汉、东莞分别设有研发和制造基地。新飞通主要为华为提供光通讯产品,是全球领先的光通信器件供货商。
58、Qorvo:总部在美国,全球知名的RF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为华为最热门的旗舰智能手机和中端智能手机提供多个创新型RF解决方案,包括RFFusion?、RFFlex?、高度集成的功率放大器、天线调谐器、高级滤波器、包络跟踪器和移动Wi-Fi解决方案。此外,Qorvo也为华为无线基础设施和蜂窝回程业务提供丰富的高性能元件。
59、古河电工(Furukawa):总部在日本,成立于1884年,产品主要以光纤、电线电缆为主,是日本知名的光纤龙头大厂。
60、瑞声科技(AACTechnologies):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华为声学器件主力供货商。
61、联恩电子(NTTElectronics):总部在日本,主要提供光纤接入产品和视频编码器芯片。
62、Sumicem:总部在日本,是住友集团旗下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SOC)的光电子事业部门,主要生产LiNbO3调制器。
63、歌尔股份(Goertek):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华为高端智能手机声学器件主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声学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等。
64、华通电脑(Compeq):总部在中国台湾,华为PCB供应商,是家集硬板(PCB)、软板(FPC)、软硬结合板(RF-FPC)、表面贴片(SMT)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65、三菱电机(MitsubishiElectric):总部在日本,成立于1921年,是全球知名的电机产品供应商。
66、三星(Samsung):总部在韩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尤其在存储器、屏幕及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均领先全球,主要为华为提供OLED屏幕及内存/闪存产品。
67、南亚科技(NanyaTechnology):总部在中国台湾,是华为存储芯片供应商。
68、赛普拉斯(Cypress):总部在美国,为华为提供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BST电容控制器等。
69、高意(II-VI):总部在美国,全球领先的光电产品供应商,产品包括光纤通讯元器件和功能模块、可见光和红外激光器、光学元器件、光电晶体材料和元器件、微光学元器件等。
70、Inphi:总部在美国,成立于2000年11月,是一家为通讯与运算市场提供高速模拟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公司,主要为网络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光模块、云和电信服务供应商提供半导体组件和光学子系统。
71、松下(Panasonic):总部在日本,主要业务有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池、汽车电子设备、工厂和工业自动化设备及方案等。
72、航嘉(Huntkey):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华为消费电源核心供应商。
73、旺宏电子(MacronixInternational):总部要中国台湾,华为高端NORFlash供应商。
74、华勤通讯(HQ):总部在中国大陆,华为ODM供应商,主要为其设计研发和生产手机。
75、迈络思(Mellanox):总部在美国,于1999年成立,产品包括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络处理器、软件和芯片。2018年11月初,外媒称赛灵思有意收购迈络思,出价高达55亿美元,目前双方仍在洽谈中。
76、台积电(TSMC):总部在中国台湾,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休晶圆代工厂,华为今年推出的三款手机nova3、nova3i和Mate20系列处理器均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77、核达中远通(VAPEL):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华为电源及相关组件供货商。
78、风河(WindRiver):总部在美国,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连系统软件提供商,为华为提供VxWorks操作系统。2018年4月,全球另类资产公司TPG宣布将从英特尔手中收购风河公司。
79、亨通光电(HTGD):总部在中国大陆,世界光纤光缆三强,目前亨通占据国内光纤通信市场份额25%、全球市场份额的15%,主要为华为提供通信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80、日月光集团(ASEGROUP):总部在中国台湾,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主要承担华为芯片的封测业务。
81、联发科(MediaTek):总部在中国台湾,亚洲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为华为低端手机提供芯片产品。
82、蓝思科技(LensTechnology):总部在中国大陆,为华为提供玻璃前盖、后盖、摄像头、TP、装饰件等产品。特别是华为今年最新发布的Mate20系列,蓝思科技是该机型前后盖3D玻璃的核心供应商。
83、中芯国际(SMIC):总部在中国大陆,是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华为海思生产电源管理芯片。
84、伟创力(Flex):总部在新加坡,全球第二大EMS代工厂,主要为华为基站、接入网/企业网产品、华为旗舰手机、华为LTE移动手机等提供组装业务。
85、罗森伯格(Rosenberger):总部在德国,是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国际顶端无线射频和光纤通信技术制造商,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86、伯恩光学(BIEL):总部在中国香港,华为玻璃盖板供应商。
87、Lumentum:总中在美国,华为光学元件供应商。
88、菲尼萨(Finisar):总部在美国,是全球光纤通讯领域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光器件供应商,同时也是业内公认的垂直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制造和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89、铿腾电子(Cadence):总部在美国,是家专门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软件公司。
90、博通(Broadcom):总部在美国,为华为提供WiFiBT模块、定位中枢芯片、射频天线开关等产品。
91、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总部在美国,全球最大的模拟半导体制造商,为华为提供DSP和模拟芯片。
92、英飞凌(infineon):总部在德国,是全球功率器件龙头。在分立器件和模块细分市场,英飞凌是排名第二的公司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分立IGBT市场,英飞凌市场份额是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三倍之多。目前,英飞凌主要拥有微处理器、LED驱动、传感器以及汽车用集成电路与功率管理芯片等各类产品。
2018年底华为对外公布六大类别、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美国33家,中国大陆25家、中国台湾10家、日本11家。核心供应商名单涉及A股、港股上市公司21家,集中于手机终端、电信设备零部件等领域。全球5G建设浪潮开启、华为智能手机份额亦有望持续提升,优秀供应链企业值得关注。
从产品类别来看,目前A股与港股相关的上市公司,以手机的零部件为主,其次是基站与通信设备的厂商。但在处理器与存储芯片、射频器件、OLED显示屏等关键器件领域,仍很大程度仰赖来自美、日、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厂商。
长期来看,国产替代化仍会持续推进,尤其是在5G通信、AI拍照与语音交互、真无线耳机等技术处于爆发阶段,技术积累深厚与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有望直接受益。包括京东方、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瑞声科技、歌尔声学、比亚迪电子、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公司。
除此之外,考虑华为在新业务线的扩张以及原有产品的新技术导入,在具体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也值得密切关注,包括400G光模块的光迅科技、中际旭创、FIT鸿腾、共达电声(真无线耳机)、德赛西威(车机业务)、宁德时代(电池业务)等。
1.立讯精密
立讯精密专注于连接线、连接器、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企业级设备、汽车、医疗等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声光电、传感器、微显示光机模组等精密零组件,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智能音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制造和品牌营销。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建立了综合竞争力。
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2007年6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首家在香港红筹上市的国内光学企业。公司在特种镀膜技术、光学非球面技术、自动对焦/变焦技术、硫系玻璃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3D扫描成像技术、三维超精密振动测量技术、超高像素模组制程技术等核心光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欧菲光正式运营始于2002年,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深耕于光学光电领域近20年,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先进的产品设计能力、创新驱动的管理模式,欧菲光通过整合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高速发展,是全价值链中客户最值得信赖的伙伴。目前,欧菲光已跻身智能终端行业第一梯队,同时,面向未来积极布*智能汽车领域,打造“光学光电+智能汽车”的双引擎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创新科技和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
瑞声科技,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瑞声科技以提升用户体验及客户满意度为出发点,以仿真技术为基础,利用强大的研发团队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结合大数据管理,持续为移动终端、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设备提供硬件、软件高度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提供0.35微米到28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在意大利有一座控股的200mm晶圆厂。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台湾地区设立行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信维通信成立于2006年4月27日,2010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已成长为通信世界领先的零、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移动终端天线及相关模组、音射频模组、良好电磁兼容性能的连接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深南电路始终专注于电子互联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电子电路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拥有印制电路板、封装基板及电子装联三项业务,形成了业界独特的“3-In-One”业务布*:即以互联为核心,在不断强化印制电路板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与其“技术同根”的封装基板业务及“客户同源”的电子装联业务。公司具备提供“样品-中小批量-大批量”的综合制造能力,通过开展方案设计、制造、电子装联、微组装和测试等全价值链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中国深圳、江苏无锡及南通,在北美拥有技术支持与销售服务中心,在欧洲设有研发站点。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内电感龙头,主营产品为片式电感,主要应用于通信、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和国防领域,属于基础元器件,目前公司成长为国内电感领域龙头厂商,与国际大厂差距也不断缩小。受益于多行业布*和头部客户拓展,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承压的情况下实现营收增长,其中核心电感类业务持续平稳增长,新品市场认可度高,汽车电子等新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有望长期快速成长。
通光电专注于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领域,构筑形成光纤通信和量子通信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进军海洋工程、量子保密通信、大数据等高端产品及新领域,拓展新的战略空间,形成“产品+运营+服务”全价值链优势,致力于打造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
11.长飞光纤
长飞光纤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主要生产和销售通信行业广泛采用的各种标准规格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基于客户需求的各类特种光纤、光缆,以及射频同轴电缆、配件等产品,公司拥有完备的集成系统、工程设计服务与解决方案,为世界通信行业及其他行业(包括公用事业、运输、石油化工、医疗等)提供各种光纤光缆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光迅科技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邮电部固体器件研究所,2009年8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光电子器件公司。主要从事光通信领域内光电子器件的开发及制造,是一家有能力对光电器件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具备光电器件芯片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邮电部固体器件研究所,2009年8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光电子器件公司。2012年12月,光迅科技和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WTD)重组合并,推动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快速发展。2013年,公司收购丹麦IPX公司,切入核心芯片技术,进军高端无源芯片市场。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下称:华工科技)1999年成立,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在已形成的激光装备制造、光通信器件、激光全息仿伪、传感器、信息追溯的产业格*基础上,针对全球“再工业化”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特点,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智能制造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秉承“为制造的更高荣耀”的企业使命,公司旗下企业华工激光、华工正源、华工高理、华工图像、华工赛百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钢铁冶金、船舶工业、通信网络等重要领域。
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比亚迪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知名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厂商提供研发、设计、制造、物流、售后等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比亚迪电子业务目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金属、玻璃、陶瓷、复合板材等全系列结构件及整机设计制造)、新型智能产品(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商业、游戏等领域的产品)及汽车智能系统(多媒体车机、智能网联系统、通讯模块、传感器模组等)三大领域。
鸿腾精密(FoxconnInterconnectTechnology,FIT)是一家全球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组合盖的主要类别包括音频、充电和电源、零部件和配件、医疗设备、网络和物联网(WiFi)。主要产品包括线缆组件、连接器、有源光缆、嵌入式光模块、可插拔收发器模块、天线、无线充电产品和组件,以及声学、电源和线缆配件。
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智能装备系统和先进制造系统供应商,主要从事高端专用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按大类可以划分为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光电模组生产专用设备以及航空专用制造设备等。
蓝思科技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业务覆盖视窗防护玻璃,触摸屏单体,触摸屏模组,摄像头,按键,陶瓷,金属配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播放器、GPS导航仪、车载触控、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长电科技具有广泛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包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an-outeWLB、WLCSP、Bump、PoP、fcBGA、SiP、PA等封装技术,另外引线框封装及自主品牌的分立器件。长电科技面向全球提供封装设计、产品开发及认证,以及从芯片中测、封装到成品测试及出货的全套专业生产服务。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提供高品质多层印制电路板的领先制造商。产品以多层板为主导,产品广泛用于医疗、军工、高铁、通讯网络、汽车及服务器等领域,技术定位是以通讯网络所需求的高层、高密、高速板为核心产品。
21.中航光电
中航光电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机载系统公司,是中国专业为军工防务及高端制造领域提供互连技术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自主研发各类连接产品300多个系列、25万多个品种。截止2018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600余项,制修订行业标准380多项。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通讯网络与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力、石油装备、医疗设备以及智能装备等民用高端制造领域。
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沪电股份)设立于1992年,是一家立足于印制电路板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制造商。目前,沪电股份公司主导产品为应用于通讯、通信设备以及汽车的印制电路板。
参考链接:
消费电子十大龙头?
1、捷荣技术(002855)
2、共达电声(002655)
3、联创电子(002036)
4、*ST星星(300256)
5、金龙机电(300032)
6、奋达科技(002681)
13ztopk002655米来自高儿童轮滑鞋的防伪码360问答怎么查
这个是13款ZTO,鞋内芯片编码002655,芯片是RFID芯片,要用专用扫描器能识别。另外ZTO是网络款,所以在防伪系统里是验证不了的,只能靠芯片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