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亚资本现持有哪些股票?
谢谢邀请我, 我说的股票,仅 供 参 考:方大特钢、太钢不锈、汉鼎宇佑、佳都科技、宝钢股份、新钢股份、陕西煤业、兖州煤业、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当升科技、方大炭素、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东阳光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万马股份、中恒电气、开能环保、环能科技、金禾实业、星源材质、利尔化学、鲁西化工、乐普医疗、宝莱特、中国国旅、大连圣亚。
从利尔化学2022年财报看,行业红利仍在持续,而且还有所增强
我们昨天看了维远股份的财报,作为化工行业中的苯酚、丙酮和双酚A这类产品在2022年的效益情况是有所下降的。今天我们就再来看一家生产农*为主的化工企业,这就是位于四川绵阳的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利尔化学)。
我们去年就分析过他们家的财报,这是一家生产农*的企业,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共30余个原*、100余个制剂品种以及部分化工中间体。产品出口到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于生产PC材料等行业,2022年,利尔化学以最大的气泡占据了右上角最佳位置,营收、营收增长率和净利润都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净利润是把前五年远远抛在图上左则的较低区间之内。
这要得益于其主要产品全部都有50%或者更高的增长率,对他们来说,2022年才是真正的大丰收,2021年只能算打了一个不错的底。
农*原*和农*制剂两大产品,均是量价齐升,这就是其营收增长的原因所在。更加让人服气的是,两大系列产品的成本和售价的差值(边际贡献)均有提升,原*提升的幅度小一些,而制剂的提升幅度较大。
国际和国内市场均有所增长,主要是国际市场的增长较快,是翻倍不止的表现。国际市场的规模一举超过国内市场,占比达到了60.7%。
但是,利尔化学的毛利率并未提升,而是与2021年持平,其净资产收益率猛增,差一点就可以练成“降龙十八掌”的绝招了。
其前两大产品的毛利率均有提升,另外的产品没有公布毛利率,我估计其化工材料产品的毛利率应该是有所下降的,因为其他类似厂家的产品就是如此,这样综合下来才可能导致其总体毛利率同比没有上升。
分地区来看,国际市场的毛利率上升,这里又是量价齐升;而国内市场的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两条腿走路,对一家化工生产企业来说,太重要了。
虽然毛利率不变,也就是营业成本占营收比不变,但营收增长,带动期间费用占比的下降还是有效的。虽然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比下降有限,但是财务费用变为净收入(后面解释原因),管理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下降。这样综合下来,其主营业务的盈利空间还是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前面说其净资产收益率接近毛利率的时候,我们用的是“降龙十八掌”,而不是“葵花宝典”,原因就是他们的杠杆用得并不高,净资产负债率仅为34.9%,其长期偿债能力是不错的。
1.43倍的流动比率和0.96倍的速动比率,说明他们短期偿债能力也还行,兼顾和风险和效益。之所以只能说还行的原因是,化工企业的资产结构偏偏重,资产负债率低,不一定短期偿债能力就有多强。
最近两年利尔化学的经营性长期资产增长明显,特别是2022年,除了固定资产增长了6亿多,在建工程也增长了近9亿元。他们还在扩大产能,这和其同行和邦生物等的做法差不多。大家都在大量上项目,会不会产能过剩呢?还是很有可能的。
其流动资产主要是由存货、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构成,质量还不错。其流动负债主要是由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构成,短期有息负债不高,实际的短期偿债压力是较低的。
从2018年应收和应付类业务款项基本平衡,到逐步更多地占用供应链上的款项。在这个圈子里混,商业道理方面追随下限,就会成为主流,这也不能怪优势企业太现实。
存货虽然是最大的流动资产,其占比也较高,但增长幅度远小于营收增长幅度,应该主要是营业额扩大带来的自然增长。
虽然投入很大,但其2022年有息负债的规模是降低的,这样导致其财务费用下降。但是,2022年财务费用变为净收益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形成汇兑收益所致,全年的汇兑收益达到了1.2亿元。
利尔化学在现金流量方面的表现也比较好,出口为主的企业,这方面一般也差不了。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不仅能满足其固定资产类的投资需求,还可以用来偿还有息负债,降低财务杠杆和财务成本。
对利尔化学来说,2021年是小丰收年,2022年是大丰收年,连续两年的丰收,为其后续发展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他们也借此进行了产能或者产品种类扩张,其主要在建的项目在广安和荆州等地,未来的产能基础是有了,后续就看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如何了。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万华化学和利尔化学哪个好?
万华化学好
万华化学:当前美国房地产周期上行,MDI供给或存变量,为MDI需求和价格提供支撑,在MDI需求走强、供给端或存变量的背景下,MDI价格将得到有力支撑,万华化学作为全球MDI巨头或将充分受益。
万华化学:主营产品为MDI、TDI。全球龙头,国内绝对龙头
苏利股份存货数据迷雾 毛利率咋每年增9个百分点?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6年12月14日,江苏苏利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苏利股份”,股票代码60358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全部为新股发行,无老股转让。募集资金总额为66,975万元,扣除预计的发行费用5,209.16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1,765.84万元,分别用于年产1,000吨嘧菌酯原*建设项目、年产10,000吨农*制剂建设项目、年产9,000吨农*制剂类产品技改项目、年产2,500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10,000吨复配阻燃母粒及仓库建设项目、上海研发实验室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苏利股份于2016年6月30日发布最新招股说明书,2016年8月24日首发申请获通过。2016年12月14日,苏利股份启动申购,发行价格为26.79元/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5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6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4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5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25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90%,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744162%,59,606股遭弃购。股价走势来看,苏利股份自12月14日上市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截止12月16日,收报46.68元。
根据招股书,2013年至2016年1-3月,苏利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342.57万元、89,009.60万元、112,280.77万元和30,665.3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942.72万元、6,880.64万元、11,809.75万元和4,062.40万元。最新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00,193.3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为12,913.03万元,较2015年同期分别同比上升19.69%和50.07%。
报告期内,苏利股份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3,445.83万元、16,060.37万元、18,364.39万元及23,818.0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6.53%、18.04%、16.36%及77.6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07、6.03、6.52和1.45。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的对苏利股份原材料采购方面的问题多有询问。如:请保荐机构核查报告期各期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采购单价,说明采购金额发生较大变化原因;请结合产品结构及产量的变动等情况分析说明原材料采购金额波动较大的原因等。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采购、成本与存货之间关系不清。报告期内,原材料采购总额分别为4.92亿元、5.60亿元、6.34亿元和1.47亿元。原材料成本金额分别为4.46亿元、4.86亿元、5.81亿元和1.38亿元,结合原材料采购数据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数据应当会持续增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2014年公司存货金额为1.57亿元,2015年为1.32亿元,公司的存货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近2500万元。苏利股份招股书中所存在的不合逻辑财务勾稽关系,难免会让人怀疑公司存在虚增业绩的动机。
此外,报告期内,农*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高达33.91%、31.78%、37.05%和46.29%,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苏利股份低了近10个百分点。在统计的9家同行业公司中,平均毛利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只有24.05%、22.58%和23.61%,远低于苏利股份的毛利率,且相差比例每年都在9个百分点以上。苏利股份毛利率偏高的原因与其核心产品百菌清原*超高的毛利率不无关系。报告期内,该产品毛利率高达25.87%、34.10%、43.91%和53.73%,从数据变化看,毛利率不仅高,且每年还都能保持增长9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增速实在让人吃惊。为何只有苏利股份的毛利率会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呢?
中国经济网记者就上述问题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招股书显示,苏利股份主营业务为农*、阻燃剂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百菌清原*、嘧菌酯原*及农*制剂、十溴二苯乙烷及溴氢酸等产品。
公司及子公司苏利化学、百力化学均为经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税*和江苏省地税*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设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并实施了多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及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阻燃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公司“苏利”品牌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称号,并荣膺“江苏省出口名牌”称号。商标被国家商标总*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主要产品符合最新欧盟ROHS指令的环保要求,并拥有多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目前是全球领先的百菌清原*生产企业和国内领先的新型环保型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生产企业。凭借严格的质量控制、持续的研发能力、有效的品牌建设,公司先后与瑞士先正达等国内外重要绝热材料和改性塑料生产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3年至2016年1-3月,苏利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342.57万元、89,009.60万元、112,280.77万元和30,665.3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942.72万元、6,880.64万元、11,809.75万元和4,062.40万元。
最新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00,193.3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为12,913.03万元,较2015年同期分别同比上升19.69%和50.07%。
苏利股份表示,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经营状况稳定,所处行业内外环境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预计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在120,000.00万元至140,000.00万元区间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在15,000.00万元至18,000.00万元区间内,同比增长28%~54%。
苏利股份本次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61,765.84万元,分别用于年产1,000吨嘧菌酯原*建设项目、年产10,000吨农*制剂建设项目、年产9,000吨农*制剂类产品技改项目、年产2,500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10,000吨复配阻燃母粒及仓库建设项目、上海研发实验室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2016年6月30日,证监会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部分问询如下:
发行人主营业务为农*、阻燃剂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发行人所属行业类型为重污染行业。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说明并在招股说明书相关章节披露发行人及其子公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关的处理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发生过环保事故,是否曾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说明发行人有关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效;报告期内环保相关费用成本及未来支出情况、相关环保投入、环保设施及日常治污费用是否与处理公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污染相匹配。
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说明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报告期内是否曾因产品质量责任问题引起诉讼或其他纠纷,是否曾因产品质量责任收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发行人报告期内是否曾发生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退货或纠纷,发行人报告期内各期退货的详细情况。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溴素、间二甲苯、纯苯采购金额变化较大。请保荐机构核查报告期各期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采购单价,说明采购金额发生较大变化原因;请结合产品结构及产量的变动等情况分析说明原材料采购金额波动较大的原因;请补充披露报告期各期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构成、主要原材料的单位耗用量,若变动较大,请分析说明原因。
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说明并披露百菌清原*销量逐年下降的原因,未来是否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相关趋势对发行人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
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说明2012年度液氯采购金额及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年度的原因。
报告期内除第一大客户外,其余前五大客户的变动较大,各前五大客户报告期内不同年度采购比例差异较大。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说明发行人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除第一大客户外其余客户变动较大的原因,分析说明前述客户各年度采购额和采购比例变动的原因。
发行人2014年应付账款第一名的供应商为PrograndIndustrialLimited,不在前两年应付账款前五名客户名单。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说明PrograndIndustrialLimited的基本情况,发行人向其采购的采购商品的具体内容,说明2014年向其应付账款大幅提高的原因。
2016年8月24日,主板发审委2016年第128次会议召开,根据审核结果公告,发审委对苏利股份提出问询,部分问询如下:
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报告期百菌清原*销量、售价变动的原因和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和自身的经营情况;报告期农*类产品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和合理性,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
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1)报告期内和截至目前发行人的环保守法情况和各项环境保护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发生过环保事故,是否曾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2)发行人有关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转是否正常有效;报告期内环保相关费用成本及未来支出情况、相关环保投入、环保设施及日常治污费用是否与处理发行人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污染相匹配。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
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未将汪焕兴先生、汪静莉女士、汪静娇女士、汪静娟女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理由和依据。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核查意见。
公开资料显示,苏利股份于2016年6月30日发布最新招股说明书,2016年8月24日首发申请获通过。2016年12月14日,苏利股份启动申购,发行价格为26.79元/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5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6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4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5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25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90%,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744162%,59,606股遭弃购,其中,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51,556股,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8,050股。股价走势来看,苏利股份自12月14日上市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截止12月16日,收报46.68元。
根据招股书,2013年至2016年1-3月,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3,445.83万元、16,060.37万元、18,364.39万元及23,818.0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6.53%、18.04%、16.36%及77.6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07、6.03、6.52和1.45。公司表示,应收账款虽然金额较大,但账龄较短,报告期内,公司账龄在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均在90%以上。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应收账款周转率略低。
存货方面,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3年至2016年1-3月,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3,457.05万元、15,674.21万元、13,192.16万元及12,227.6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17.71%、17.55%、13.30%及11.56%。公司提醒,存货规模较大使公司面临较大的采购组织和存货管理难度,如果公司的采购组织和存货管理不力,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将产生不利影响。-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与存货之间环环相扣,这就使得在正常情况下,采购、成本、存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然而对于苏利股份而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太靠谱。
招股书披露,苏利股份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溴素、间二甲苯、外购农*原*、46-二氯嘧啶、液氯、液氨、纯苯等大宗化学品等,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包装材料、生产负值材料等。在报告期(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至3月份)中,原材料采购总额分别为4.92亿元、5.60亿元、6.34亿元和1.47亿元。单从采购数据的变化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对比原材料成本变化数据后,可发现公司的存货数据的变化与上述两个数据的变化并不匹配。
在报告期内,苏利股份原材料成本金额分别为4.46亿元、4.86亿元、5.81亿元和1.38亿元,结合原材料采购数据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数据应当会持续增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以2015年为例,当年苏利股份原材料采购金额超过原材料成本金额约5300万元,这意味着当年年末存货至少应该新增5300万元,而这还是在其原材料未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如考虑再加工变成在产品,则实际库存新增金额应该会大于5300万元才对。可实际上,依据苏利股份提供的存货数据来看,2014年公司存货金额为1.57亿元,2015年为1.32亿元,公司的存货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近2500万元,那么在前文中公司原先超过成本的那部分原材料采购又去了哪里呢?这一来一去,存货金额相差近7800万元。
其实,如此数据偏差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2015年,在其他年份中也有类似不合理现象。从整体数据核算,在报告期内(2013年至2016年3月末),苏利股份原材料采购总金额为18.33亿元,发生的原材料成本总计为16.49亿元,这意味着从2013年期初到2016年3月末,其存货金额应该新增1.84亿元才对。然而依据苏利股份2014年发布的招股书说明书,其2013年期初存货金额(2012年期末金额)为1.25亿元,加上报告期内理论上的1.84亿元存货金额,正常来说,2016年6月末的存货应该在3.09亿元左右,可实际上,这三年多时间以来,苏利股份存货金额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约300万元,金额只有1.22亿元。理论值与实际结果之间竟相差了1.87亿元,那么这相差的巨额存货又去了哪里呢?
如果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导致数据出现偏差的问题,有可能是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成本数据出现了问题。毕竟原材料采购的虚增可能会传导至营业收入,使得营业收入得以虚增;而原材料成本的虚降,则可让毛利率获得提高,净利润获得虚增。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数据造假,均能起到粉饰业绩的效果。而目前苏利股份招股书中所存在的不合逻辑财务勾稽关系,难免会让人怀疑公司存在虚增业绩的动机。
苏利股份异于同行业公司的毛利率也同样值得让人推敲。
证券市场红周刊在报道中指出,招股书披露,苏利股份的主要产品为农*类产品和阻燃剂等化工类产品,报告期内,农*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高达33.91%、31.78%、37.05%和46.29%。作为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利尔化学,也是以农*原*、制剂为主要产品的,其农*产品的毛利率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仅有23.05%、21.88%和23.28%,相比苏利股份低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同样以杀菌剂、中间体、除草剂、杀虫剂、调节剂等农*产品为主的辉丰股份的毛利率也是远低于苏利股份。此外,查看了华邦健康、国发股份、升华拜克、扬农化工等九家A股上市公司的农*类产品的毛利率,发现这九家同行业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只有24.05%、22.58%和23.61%,远低于苏利股份的毛利率,且相差比例每年都在9个百分点以上。
在统计的9家同行业公司中,除诺普信的毛利率数据明显偏高外,苏利股份的整体毛利率均超过其他8家同行业公司,既然公司的毛利率如此突出,那么是不是公司一定存在着什么过人之处呢?苏利股份毛利率偏高的原因与其核心产品百菌清原*超高的毛利率不无关系。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核心产品百菌清原*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分别高达25.87%、34.10%、43.91%和53.73%,从数据变化看,毛利率不仅高,且每年还都能保持增长9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增速实在让人吃惊。
对于远高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水平的情况,苏利股份在报告书中解释为“公司与可比上市公司农*类产品种类不尽相同,不同产品毛利率存在差异”。但苏利股份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说明问题。百菌清属于杀菌剂,在前述9家公司中,辉丰股份同样也是生产杀菌剂,而另一家公司利民股份的农*产品中也有百菌清原*,在三家公司中,为何只有苏利股份的毛利率会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呢?而既然百菌清原*毛利率远超其他农*,且每年都有大比例增长,那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不是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都远超苏利股份的利民股份等已上市公司也都要进行百菌清大幅增产,进而去提高企业毛利率呢?事实上,从几家已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的内容看,并未体现出这一点,难道他们都看不到百菌清毛利率持续增长的机会吗?
(责任编辑:关婧)
什么是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总额*100%,其中毛利润包含有公司各项销管成本在里面。净利润则是除去了所有其他税收及销管成本后的利润额。
【利尔化学|中报点评:量价齐升且毛利率提升,草铵膦巨头业绩表现亮眼】-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利尔化学 |深度报告:创新引领未来的全球草铵膦巨头】-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国信化工观点:
1)2022H1公司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农*原*业务毛利率明显修复。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受益于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较好,且销量、销价均有所增长,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8亿元(同比+60.72%);实现归母净利润10.48亿元(同比+107.46%)。即2022Q2单季度,利尔化学共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46.94%);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同比+80.61%)。公司农*板块毛利率达到34.45%,其中原*业务毛利率为40.33%,同比增长6.68个百分点;国际销售方面毛利率为35.78%,同比增长10.74个百分点。整体来说,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反复和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持续提升供应链及生产管理能力,全力稳产出货高效保障客户需求。
2)草铵膦价格企稳,主营产品盈利状况良好。2022H1,公司农*行业收入同比增长55.84%,其中农*原*和农*制剂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99%、65.97%,主要系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农*原*产品销量及售价提升所致。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上半年草铵膦均价24.7万元/吨,同比增长35.98%;其中2022Q2均价23.3万元/吨,环比-10.51%。2022Q1,受国内新产能释放和需求淡季影响,草铵膦价格持续下滑,3月底价格最低跌至17.25万元/吨;2022Q2进入草铵膦需求旺季,外贸订单不断下发,国内外需求启动,草铵膦价格触底反弹,5月份最高涨至26.5万元/吨。截至8月8日,草铵膦市场价格为22.5万元/吨,盈利仍较为可观。
3)草铵膦市场空间前景仍然广阔,公司将全力保持竞争优势。2021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约4.5万吨/年,长期来看,随新生代转基因的渗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复配制剂的增加和草铵膦价格下降,将增加不少于4.52万吨的草铵膦需求量。公司是国内首家掌握草铵膦、精草铵膦大规模化合成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将于绵阳本部、广安利尔持续加码草铵膦产能并建设精草铵膦产能。目前,公司正积极完成**审批,确保多基地精草铵膦项目按规划落地,同时,加快精草铵膦在全球市场的布*及登记策划,公司成长性显著。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16.27/19.12/23.06亿元(+51.7%/+17.5%/+20.6%),EPS分别为3.09/3.63/4.38元。公司在原料、技术、市场及产业化过程等方面积淀深厚、优势明显,系列新产品众多,资本投入将迎来释放期且发展动能充足,未来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引领我国农*行业转型升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1
积极克服不利因素,仍然逆势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2022年8月8日晚,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公司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0.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46%。即2022Q2单季度,利尔化学共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94%;归母净利润5.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61%,显著超过我们此前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2022H1,公司积极克服国内疫情反复和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公司仍然实现了农*板块毛利率达到34.45%,其中原*业务毛利率为40.33%,同比增长6.68个百分点;国际销售方面毛利率为35.78%,同比增长10.74个百分点。从主营产品盈利状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72%,农*行业收入同比增长55.84%,其中农*原*和农*制剂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99%、65.97%,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28.27%,主要系报告期公司主要农*原*产品销量及售价提升所致。
2
草铵膦: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出台,草铵膦需求有望迎来新增长点
复盘近五年来草铵膦价格走势:2016-2022年年初中国草铵膦行情大致呈“N字形”走势。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部分草铵膦小型企业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被迫停产,叠加趋于严格的环保政策,草铵膦开工率骤降。同时由于草铵膦技术壁垒较高、工艺复杂、环境污染较重,2017年国内几乎没有新增草铵膦产能投放市场。供需矛盾推动草铵膦在2017年年底最高上调至20.7万元/吨,全年均价17.39万元/吨。2017年,随着国内百草枯水剂全面禁用,作为替代品的草铵膦需求快速增长,草甘膦复配制剂应用增加以及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也拉动了草铵膦需求。2018年,中国草铵膦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整体货源供应较足,但下游消化能力有限,草铵膦价格基本保持下行走势,2018年国内草铵膦均价17.99万元/吨。2019年,部分厂家加速扩产,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相对较为饱和,下游制剂库存较多,商家购买力较弱。供大于求使得草铵膦价格在2019年年底跌至10.30万元/吨,全年均价12.74万元/吨。2020年,受疫情影响,供应草铵膦中间体企业阶段性停产,草铵膦生产企业开工率较低,市场货源供应紧张,草铵膦价格涨至17.30万元/吨,全年均价14.46万元/吨。2021年,中间体供应能力一般,草铵膦整体开工负荷不高,市场货源更为紧张。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推动替代品草铵膦需求上升,9月份原材料黄磷价格上行推动草铵膦价格一路上涨,原*价格在12月达到38万元/吨的历史最高价,全年均价也达24.98万元/吨。
3
L-草铵膦:环保与安全政策强化,L-草铵膦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4
氯代吡啶类农*:利尔化学持续巩固氯代吡啶类农*供应商巨头地位
吡啶类农*被称为第四代农*,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与人和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含吡啶环的化合物已成为农*创制的主要方向之一。公司是继陶氏益农之后全球第二家成功掌握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企业。公司持续对该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规模化生产工艺与稳定的产品质量,具有国内最大的规模化生产氯代吡啶类农*原*和制剂的能力。
近年来,公司有效组织生产,不断提升供应链及生产管理能力,全力稳产出货高效保障客户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保障原材料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采购控制,尽力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公司于多个基地建设将投入较大金额的资本性支出,将严格做好投资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及达产进程。2022年,公司将全面实现草铵膦重要原料广安甲基二氯化磷项目正常生产,并择机完成扩能,进一步提升公司草铵膦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5
投资建议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由于公司在逆势中克服不利因素,仍然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2022H1业绩显著超过了我们此前的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6.27/19.12/23.06亿元(调整前分别为12.16/14.15/16.95亿元),EPS分别为3.09/3.63/4.38元(调整前分别为2.3/2.7/3.2元)。近年来,国内农*政策及需求导向明显,我国农*行业步入了较大的变革调整期,环保与安全政策强化,高毒农*淘汰提速,绿色农*需求旺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公司是草铵膦及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双龙头,在原料、技术、市场及产业化过程等方面积淀深厚、竞争优势及实力显著,资本投入将迎来释放期且发展动能充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引领我国农*行业转型升级。维持“买入”评级。
6
风险提示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证券化工杨林团队
扫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