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沪深?
沪深主要指沪深股市,是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场所。沪市的全部上市股票是样本股,包括A股和B股,其反映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变动情况;深市的股票指数计算方法与沪市的相同,它的样本股是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是股票的总股本,其优点是代表性广泛,与深圳股市同步发布。
股票中什么叫沪深?
沪深股市,是指上海、深圳的主要从事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目前,我国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深圳交易所为中小板和创投板块,上海证券市场为***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
谁说长远来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沪深各自强在哪里?它们有一个共同敌人!
本名:胡文,资深媒体人,财经评论员,一个深圳主义者和深圳视角的***观察者。代表作品《N面深圳》、《时间的风景》。
谁说长远来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沪深各自强在哪里?它们有一个共同敌人!
胡文
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上海和深圳。
7月26日,“文过是非”刊登了《为什么说长远来看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魏达志解密:结构优势远大于规模优势!》一文。这篇文章在网上瞬间引爆,仅在“今日头条”阅读量就达到了20多万,评论过千次,讨论十分热烈。
在这些评论中,除去一些情绪化的发泄之外,相当部分还是颇有见地,一些评论的角度也很有意思。为此,“文过是非”专门挑选了一部分,以飨各位文友。由此,我们可以看看:上海强在哪里?深圳又胜在哪儿?另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敌人!
Xiedspeak:评论尖锐、深刻!上海政界、商界、科技界尤其是政界决策者和其谋士要深思,不要把上海的优势丢掉误入歧途,这几年上海确实有点发展迟缓!不要再沦入被评价为:精明而不高明。上海应创新!创新!再创新!努力为个人、民企创新发展创造非常好的内外环境!不要指望国企,不要指望房地产,它们带动不了上海的良性发展,最终将成为鸡肋甚至成为慢性****,阻碍、拖慢上海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再不思虑长远,上海落伍或成必然。
@夏天的卓越:再给深圳一百年也别想超过上海,俩个都是沿海城市,但深圳的国土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而上海是6340平方公里,上海是***的金融中心,所以深圳一百年也不可能超过上海。
三百六十度转体:在北京当官,去上海上班,到深圳创业,来成都聊天。
江渝大班轮:只要上海人看那种全国人民都是外地佬、乡下人的小市民臭观念不改,今后上海的第一城市老大,真的难说。
怀念你梦与想似幻觉:落幕的上海和充满活力的科创中心深圳!深圳代表***未来!
燕子2935327621:妈蛋,深圳连个像样的大学都没有。还好意思超过上海。
樂樂63182281:深圳只是暴发户,看起来发展很快,但没有历史和文化沉淀,综合实力要赶上上海不可能。
一心8209335:只要上海的吸纳性更强点,就不是深圳可比的!
最美的你98930816:深圳合并东莞惠州,成立直辖市得了。东边的潮汕地区和赣州合并也成立一个省。就像上海出来是江苏和浙江一样。
天凤珍珠天豪:两地都去过,上海排外很厉害,深圳海纳百川,有次上海在火车站打车,司机操着本地话牛的要命。从今往后交往中一听到对方是上海人,印象打对折。
深蓝色6:深圳经济发展的后劲很足,10年后将会成为***最发达的城市。
DARWINLAU:想想三十年前谁会想到深圳超***?上海真要好好考虑末来的路了,跟深圳良性竞争!
林师傅97366591:如果深圳能建有一两个全球性知名大学,中央再把深圳变成直辖市的话,深圳的开放性加强说不定真能赶超上海。
YY:上海是商业城市,成本太高,不适合纯粹的实验性的创新企业。这些创新企业需要在二线,三线城市竞争发展,生存壮大之后才有资格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开拓,设立总部。
希伯来传奇:深圳的代言人是任正非,上海的代言人是周立波,高下立判。
众晓生:上海应该引以为戒,抱着老旧思想是不可能前进的,上海现在确实主要以国企和外企为主,真正有活力的民企实在太少了。
宝岛省长:这篇文章并没有错。上海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深圳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如果把东莞并入深圳,深圳将崛起成为***超级大城市,直辖名正言顺。
南中围:喜欢这种严肃推理,以战略眼光推测***未来经济的文章……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风云变幻莫测在,冥冥中以有定数……
红豆之家46277896:标准的大砖家,深圳超过上海?凭民企?在***民企要强过国企比登天还难。C919大飞机为什么不在深圳造?国产核动力航母为什么不在深圳造?国之重器,这就是实力所在。不是深圳想超就能超的。
再说济南:深圳超越上海其实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更加包容、更加现代化、创新能力更强大!
ANDNOTHING:别自我意淫了,深圳的土地和超高价房租就吓跑了一大片企业,其中不泛著名企业。
森林有狼:上海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民营经济不适合上海,国营企业的蛀虫精神根深蒂固,上海现有的民营经济也是靠被上海佬看做是乡下人的江浙人撑起来的,上海佬有一种奇怪的理论,只有在国营,国企,事业单位混不出的才会去搞民营经济,因为那样的活是最低下的人干的。
鹏城土著:虽然上海GDP总量比深圳高,但那是以深圳两倍多的人口、三倍多的面积得到的,而且大部分是央企和国企的功劳。若论人均GDP、人均生产力,深圳远超上海,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贡献的,民营企业强才能真正藏富于民(央企国企都是***的),所以深圳工资比上海高!如果将来深圳以上海二分之一不到的人口、三分之一不到的面积,GDP总量还比上海高,那上海就真的成为国际大笑话了!
普六茹春生:真正的原因是,上海没潮汕人,而深圳潮汕人扎堆,与潮汕人相比,其他人的脑袋就好像榆木疙瘩,各种层次的资本只有潮汕人长袖善舞。
荷叶莲子:说什么上海的航运中心定位错误?是工业文明。但集装箱服务不仅仅是本地的工业品,还需要服务长三角腹地跟东北亚地区。一个超大城市不可能所有高端赚钱的行业都做好,比如纽约,主业依然是金融中心,科技创新在硅谷,不可能把所有好东西都放在纽约,这也是市场的选择,但是并不影响纽约在国际的低位。深圳的科创中心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觉得缺少几家世界级的理工大学与之互动。缺乏后劲。整体上***的科技还处于起步阶段,偏弱。能不能创造新的模式,拭目以待。
明子88:在上海待过,之后一直在深圳,深圳的创新氛围真的很强,对外来人员也很有包容性,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圳人。而在上海是则不同,有一天晚上饿的慌,到路边去买炒河粉,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中老年大叔。然后河粉大妈问,大哥要不要加辣,大叔回复到:不加辣,上海人不吃辣,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彩花雨:哈哈,作者只是盯着上海本市,而没有放眼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中央定位上海发展主要带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龙头作用,有无限的腹地。深圳没有这个作用,只是*限于深圳本土!深圳虽然是科创中心,但是也只是制造业为主。而上海是国际大卖场——市场贸易中心!这个能量谁能攀比!
伍生105869396:上海?呵呵国企外企的城市,上海有什么企业家?上海人出除了大学毕业找个外企,与国企安度余生后还有什么?深圳,人群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未来成为企业家。深圳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哪个不是全球有名的本土企业?论创新自强,上海跟深圳不是一个档次。
日---月如梭:上海大江还靠海,整个长三角为后背!你敢说珠三角是深圳带动的吗?深圳还是去吊打二三线城市吧。
一片秋叶38212720:作者非常有前瞻,看问题看到点国企没有创新基因,私企才是社会的引领和创造价值的推动者,深圳超越上海毫无悬念!赞同作者。
HaNlana:梦想很美妙,现实很冰冷。北上广深,北上是大婆儿子,生下就有优势,全国各地必须为北上服务,资源无限奉献;广深虽然争气,产品服务全世界,但始终是二奶的儿子,名不正,言不顺,怎么努力也枉然。一句话:老子说了算!
粤途53994802:上海的目标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纽约,深圳目标应该是全球科技中心硅谷。
田园牧歌1977:上海北京是***的宠儿,***给他们大型国企央企,其他地方只能靠自己,所以民营企业多。浙江就是。
理性的执着69475051:别的就不要说了,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凡是有创新的、高科技的、新鲜的玩意基本上都出自深圳,或者说都是从深圳流行到全国!
结庐鑫山:我看上海定位四个中心是比较現实的。上海和深圳的房价高的离谱,生存压力太大,都不适合科创。本文只说对一点,就是民营企业最有活力,最适合科创。
悟-革离:深圳就是小***……***的强盛是全球精英创造出来的……深圳能发展这么快是全国精英带来的……上海、北京、广州这些顶多算是区域城市……
91pron:总有一天高房价会把这两个地方都搞死!
kermit28098521:网友们说的都是太绝对,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以前的老想法,什么面积比深圳大,地理位置比深圳好,暴发户、没文化的等等这些,我想说的是你们都没有说到重点,深圳只要抓住创新这个就足够超过上海,如果上海一直沉溺于***经济老大哥的地位是很危险的,说难听点就是不思进取,希望上海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Roostingh:要创新,只能靠民企,国企的员工每天在干嘛,大家都很清楚。
两江总督曾国藩:在***,什么优势都比不了**优势!
路人甲96818991:这还要说明白?上海2010年就开始没落,国资主导的产业必定没有市场竞争力!深圳市巴掌大的面积创造这么大经济规模,而且深圳的企业竞争力太强,创新力是上海望尘莫及的。
车珠子的:只要江苏和浙江在,上海是你永远都超越不了的梦。
大侠之大者:深圳包容并蓄,上海排外严重,高下立判!
人生百态冷暖自知68388743:扯淡,上海能辐射浙江江苏这2个全国最优质的省份,同时还能带动江西安徽的人,相比之下深圳能有什么?广东内部的山区尚且没能富起来,更别说周边省份了,长三角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质量都能碾压珠三角!地理位置是硬伤
m8:北京是官城,上海是富豪城,深圳要相对的平民城。因为平民化,所以更有创造力。
楚王103510823:上海的电视剧都是白领上班族为主。深圳电视剧都是创业者为主角。《天堂向左,深圳向右》里面的男主角就是创业者。
随缘9527:深圳是***对外来人口最好的城市。
葛留根60215256:深圳优势在制造业,上海优势在金融和贸易,上海比深圳更加国际化。
达州洛阳:改革开放前,上海国有企业在全国非常占优势,海鸥相机,幸福摩托车,金星彩电,上海轿车,本来很有前途的企业,好像没有一家做强做大,全让上海人玩坏了……
@樂樂63182281:深圳只是暴发户,看起来发展很快,但没有历史和文化沉淀,综合实力要赶上上海不可能。
屠罪:其他不重要,只觉得深圳天气很好。
看到了未来:深圳不是以前的深圳,那时候很乱但很有活力,到处是工厂。现在到处建房子,到处是空房子,工厂少了很多了,大街也有很多关门的,比以前压抑很多。这几年经济完全靠房子推动的,还有几年得瑟?创新能创新什么,世界消费低迷,深圳本来是靠外贸发展起来的,现在还有什么?
等风来78943041:拿注水的GDP说事,看看深圳的财政税收有没有上海的一半啊?
北蒋的人:难得的一篇好文章!深圳的规模不一定会超过上海,但他绝对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耀浦江:上海的医疗,治安,人文素质,城市归属感,工作的时间量,深圳再过50估计还达不到,深圳马蜂窝试的城乡模式,岂能和上海媲美。
板桥惹谁了: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和它是否善待外地人正相关,别说上海,几乎整个华东太依靠所谓外资而忽略民企,甚至打压中小企业,上海缺乏持续原动力,就像日渐式微的国民d消耗着百年d产呢,快醒醒吧。
上班打饭卡:科创中心?本来提出来这个概念就是个笑话。创新存在于各行各业,上海提出来的指的是以行业划分为导向的规划。深圳主要是IT业发达。深圳年轻,建市时间短,吸引全国的年轻人去,有冲劲,有活力。上海在医疗教育金融社会管理等方面比深圳好。
YManteuffel:***曾如此解释***对外开放格*:“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然后你现在跟我说上海比不了深圳?!你确定么?
rsf1963:上海不思进取,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太依靠金融业了。尤其是没有奋斗精神,人懒吃老本,终将被深圳和别的城市超越。
阳子:不管什么专家和评论,我是上海人我只想说喷的人都不了解两地的情形。上海是功成名就的老演员夕阳西下演不动了,深圳则是刚出道的明星嫩仔跃跃欲试而前途无量!魏教授没有耸人听闻,如今被夹困在体制内外的近70%的上海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只好跟那些不懂上海的“乡沃宁”冈冈冯敬尧和许文祥的故事了。
“文过是非”总结一下:上海主要强在**地位、区位优势、地域面积、辐射人口、装备制造、金融中心、教育医疗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而深圳强项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包容文化、创新活力等软实力方面,而在区位优势、地域面积、教育医疗等方面,深圳都有明显的短板。
而上海和深圳都有一个共同敌人:高房价。
期货暴涨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是什么刺破了沪深股市的底裤?!
本文综合整理自华夏时报、***基金报、每日股市精选等
一根螺纹钢刺破谁的底裤?
流动性就如同洪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何况是洪水。
现在的流动性基本上全都涌入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据传大批来自股市的大户已经把打涨停的风格带到了期市,疯狂的打板模式在黑色系大宗商品市场上屡见不鲜,伴随着这种疯狂的则是资金成交量的急剧放大,2015年股市的疯狂一幕正在期市重新上演。
疯狂到什么地步呢?
疯狂到仅螺纹钢一个品种,一天的交易量就差不多是这个品种全年的产量,一天的交易额超过沪深两市股票交易额的总和,对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如此。4月21日,螺纹钢的主力合约rb1610成交总数是2236.1万手,一手=10吨,即成交总吨数为2.2361亿吨,而2014年全国螺纹钢总量不过2.1527亿吨,rb1610目前的结算价为2708元/吨,由此计算,一天的成交额即为6055.36亿元,而当天沪深两市的成交量是5421亿元。
到底是股市不争气,还是期市太嚣张,一根螺纹钢就轻易刺破了沪深股市的底裤?
其实,期市的狂热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且这个过程伴随的也正是股市探底的过程。
螺纹钢的最低价出现在2015年底的1618元,现在反弹到2787元,此前的2013年底价格在3745元左右,简单讲,就是过去两年价格跌掉2000元,现在弹回来1000元,只不过这几天的反弹力度太大而已,三天就是10%,期货是杠杆交易,10%的落差足以让多头一步登天、空头血本无归。据说期货大户葛卫东爆仓一天亏***就是3.5亿,而交易所亦不敢大意,连夜降温,把螺纹钢的交易手续费从成交额的万分之零点六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同时对其他交易品种的投资者开始限仓交易。
螺纹钢只是一个品种,黑色系的主力品种还有动力煤及铁矿石,这两位的炒作力度一点不比钢材小,铁矿石的最低价出现在2016年的1月13日,298元,现在的价格在493元,也就是说从300涨到500,涨幅近70%,而2013年底铁矿石的价格在984元,现在也只有当时的一半;动力煤的低点出现在去年底,价格是278元,现在则是406元,涨幅差不多接近50%。当然,这是国内,国际上,原油价格才是定海神针,而原油期货价已经从最低的26美元涨到了现在44美元附近,反弹的力度超过70%,特别是最近,经历了冻产协议破产的闹剧,油价不但没有就此回落,甚至创出新高,即便从33美元算,也有10%的涨幅,影响到国内的石油沥青价格出现爆炒也就顺理成章,4月4日,价格尚在1674元,现在已经冲到2200元附近,涨幅超过30%。
大宗为什么疯狂?
一是受一季度***国内GDP态势的影响,开门红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了经济U字型反弹的想象,而房地产的回暖也加深了此种印象,钢材、水泥、电解铝的价格返身向上,螺纹钢一马当先;二是对未来经济刺激的预期,*****推进近100项铁公基项目的上马。同样让市场作出了4万亿+的判断,至于这是饮鸩止渴还是扬汤止沸跟投资者没有关系,更没有人为4万亿后遗症承担责任,反思2010年以后长期熊市的原因,这才是让长期价值投资者绝望的地方,此前水皮评价开门红如网红也是这个意思,新问题老套路,治标不治本。
金融如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流动性去了期市,股市还有戏吗?当然没戏,因为不但增量资金进不来,即便是存量也备受诱惑,红杏出墙,想要坚挺谈何容易,大喊干字容易,力不从心奈何?大盘必跌又岂是拉拽几个招商和民生银行能够糊弄的?而在水皮看来,分流事小,之后的紧缩才是真正致命的,央行又不是**,谁都知道大宗***炒的后果就是通胀,“蒜你狠”重出江湖就是信号,“姜你军”必然雪上加霜,而这一切的根源无非在于货币的泛滥。新华社的报道非常明确,“鉴于经济与金融市场出现的变化,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将维持一定程度的宽松,将比去年更加突出稳健。”提醒大家,重点不在宽松,这是障眼法,重点在稳健,这绝对正确而且必须,但对市场流动性就是隐患,大家好自为之。
资金爆炒现象在几个行情火爆的品种上也是迹象明显,成交量近几日都纷纷大增。拿螺纹钢来说,其期货主力合约,今日成交金额就高达6056亿元,超过沪深两市总成交额5421亿元。***一年生产12亿吨的钢材,其中2亿吨左右的螺纹钢,一年产量都比不上今天一天这一个合约的交易量。
更有小伙伴爆出有这样疯狂的投资者:
这些爆炒资金来自何方?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股票市场资金大幅流出,而商品在持续上涨的过程中,螺纹钢市场很可能已经有股市的资金介入,这从近期市场的操作手法可见一斑。商品市场大规模涨停,甚至连续涨停的情况在前几年是很少见到,最近期货市场却经常出现,这种爱打涨停板的风格很可能来源于股市资金的操作手法。
最后,基金君还是要奉劝一下各位看官,珍爱生命,远离赌场。期货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有其存在的意义,但近几日个别品种上如此浓厚的投机氛围已跟赌场无异。网传有投资者动力煤空头被强制平仓,撒手人寰。基金君只能默默地祝愿他一路走好,大家引以为戒啊。
跟基本面无关,市场有太多流动性,很多人都在寻求赚钱机会!一切的原因都在资金!敏锐的资本,实际上是在玩一个类似“填坑”的游戏,哪里被低估、哪里有炒作空间,就去填哪里。
央行不断印钱,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大量的流动性被释放出来。***股市、债市、楼市乃至期货市场,都先后受到了巨量资金的冲击。实体经济不振,资金需要寻求满足要求的资产,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
但3000点附近的股市,在主流资金眼里,显然并非“价值洼地”!尽管任泽平高喊3600点,但那个位置有天量的套牢盘,谁愿意当解放军?
央妈近期会降准吗?
新华社最近发文称,***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稳健!与周小川近期的表态一致。从长周期看,这会成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吗?更直接的,近期会再度降准吗?
美元指数昨晚涨得有点儿多,加息的讨论再次升温,下周二、周三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原本“加息概率几乎为0”,现在突然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美股和大宗商品普涨之后,耶伦的鸽派言论还能继续吗?
如果美元指数继续走高,那近期相对平静的汇率市场,恐怕将再起波澜,央妈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本周债市遭遇危机,央行本来是想通过降准“救市”的,但被这帮炒期货的一把梭们一闹,商品价格猛涨,通胀马上就来,估计这两天央行是不敢降了……仔细想想,期货比股票好玩儿啊,就几个品种,T+0还能加杠杆,简单易学赚钱快,太适合大爷大妈们了。
这次股市调整背后和资金紧张确实密不可分,加上整体估值偏高,所以引发了大跌。说白了就是一场小钱荒,MLF集中到期、季度缴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银行间回购利率普涨,隔夜Shibor创两个月来新高。中长期的资金缺口,央行一直依赖短期工具滚动操作补充流动性。面对巨大的通胀压力,降准这样的大招央行也不敢用,不然就真又要通胀猛于虎了!
与此同时,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4万亿元,几乎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信贷持续增长,债务规模越滚越大,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去杠杆儿,也真实难为他们了!
刚刚被打***一季度GDP打脸的索罗斯,今天再度发话:目前的***像极了2007年债台高筑的***。
战略上咱们坚决藐视索罗斯之流,但战术上必须重视债市的潜在风险。高达5万亿的杠杆资金涌入债市,如果处理不当,会不会复制去年股市的悲剧?一旦债市出事,对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都会构成重大打击!
任泽平错在哪儿?
今天有篇关于任泽平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称其“算命成功率62%!股灾以来成功率仅46%”。
成功率究竟多少,咱们不必计较,也没有人能百分百的正确;但听信了任泽平20%大反弹的散户,目前确实被套,股民的情绪也可以理解。现在对任泽平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
任泽平的错误在于,***股市从来不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复苏了股市就必然涨吗?未必!钱如果都去了实体经济(房地产、基建、大宗商品),作为虚拟经济的A股必然捉襟见肘。
今天有媒体称,养老金入市规模将高达1.25万亿,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000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月末资金面紧张,券商估算有万亿缺口,若周末不降准,下周股市堪忧,估计会考验2900点关口!
下周一或下周二有短线抄底机会,但刀锋整体不看好近期行情,技术形态上已经破位,短期再回3000点上方的概率不大,近期操作建议谨慎。
投票调查
VOTE
回顾上周的走势,大盘再度遭遇主力的疯狂洗盘,3100点俨然成了一道无形的压力压在市场上方。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杀跌后,本周市场能否迎来企稳?
之声
证券日报之声|ID:securitiesdaily
这里是最火爆的股市热点集结地!
不论股市如何波动,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将是我们今年唯一不变的主题,欢迎您来"勾搭"我们!
欢迎转载,但请保持以上所有内容完整!
证券日报
引领价值投资新坐标
分享他人愉悦自己
股票中的深市、沪市、牛市、熊市都是什么意思
我国目前就开了沪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市(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指全国各公司的股票在这两个交易所选择其一上市交易。一般大的国有公司都在沪市上市交易,而地产股在深市上市交易较多,以后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也都在深市上市交易。而你不管是哪地方的人都要在当地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个人资金账户,同时在营业部开沪市和深市(交易所)的股东卡,以后就在网上的自己账户里买卖沪市或深市交易所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股票。牛市就是指股市较为持续的上涨行情,通常有半年至一二年时间,熊市就是指股市较为持续的下跌行情,通常也有一年至三年时间。牛市交投活跃,熊市交投清淡。
沪深300etf建仓时什么意思
嘉实沪深300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本上在六月初,完成对沪深300指数的复制,建仓完毕。期间沪深300成分股可能会有一些交易性机会,但由于这支基金可以拿300成分股认购,有些股票会超募,也会对相应成分股有一定打压。
哪里有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超高频分笔数据,最好是五档委托盘的?
微盛投资提供有该项数据,五档委托买卖盘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分笔数据。
基金跑过沪深300是什么意思? - 东方君基金网
小白指数基金课(四):值得
在之前的课程中,躺赢君给大家讲了为什么指数基金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品,很多同学就在问,指数基金那么多,我们到底该买哪只呢?
接下来的课程中躺赢君将持续给大家介绍值得
如果你是刚开始投资指数基金的小白,躺赢君的建议是,开始先从追踪宽基指数的基金里选择要买的品种。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说过,指数就是一种选股标准,对应的指数基金就是根据这种标准来选股和买卖股票的基金。
行业指数就是在选股的时候只选择某个特定行业的股票。比如银行指数,里面的股票就全都是银行股;消费指数,里面就全是消费行业公司的股票。
宽基指数,则是相对于行业指数来说的,它在选股时不限制股票背后公司的行业。
为什么建议小白先从宽基品种开始买起呢?因为某个行业可能因为行业自身的原因,出现巨大的波动。
比如白酒塑化剂事件,就导致白酒白酒行业整体下行,白酒股暴跌,之前买了白酒行业指数的投资者就会遭遇大幅亏***。
而宽基指数里什么行业的公司都有,单个行业公司的数量是有限的,哪怕该行业出现问题,行业内公司股价下跌,对指数整体的影响也有限。
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篮子的话,买宽基指数就是传说中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智慧的体现。
对于小白来说,因为没法判断某个行业未来会怎样,所以买宽基指数,只要经济整体是上行的,那么最后指数也就会是上涨的,总不可能每个行业都不行吧,躺赢君对***经济还是很有信心的。
沪深300是由一家叫“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机构设计的,这家公司的股东是沪深两个交易所和证监会,也就是***。
指数选取沪深两个交易所的30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
指数代码为沪市000300和深市399300。指数代码就像指数的身份证号,是一个六位数的数字,每一个六位数都对应一个指数。只要在股票软件中输入这个代码就可以找到该指数查看相关信息。因为沪深300覆盖了两个交易所的股票,所以有两个代码。
注意这里的指数代码并非基金代码,指数只是一个选股标准,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买卖的东西,只有根据指数建立的基金才可以买卖。对于同一个指数,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基金,毕竟标准在这,大家都能用。
基金也有各自的代码,也是一个6位数字,我们买卖基金时在交易软件中输入的是基金的代码,这里要注意一下。
沪深300指数选择的是沪深两市(沪深两市可以简单理解为***股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
其中规模用市值来衡量。规模就是指公司的大小,市值指的是股票的“市场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买下一家公司所需要的钱。
现在***富豪榜上的富豪身家,大部分都是他们所持有股票的市值。比如马化腾2400亿身家中,就有2300多亿是腾讯的股票市值。
其中流动性用成交额衡量。流动性就是买卖一只股票的难易程度。流动性越好买卖就越容易,流动性越差就越难。
成交额就是指买卖股票成交的金额。比如躺赢君卖给小散君100股茅台股票,成交价为900元,那么这笔交易的成交额就是900*100*2=180000。乘以2是因为买入和卖出都要计入成交额。
选出市值最大和成交额最大的300家公司后,按照它们的市值大小加权计算平均价格,最后得出指数。
什么是按市值大小加权呢?简单来说就是市值越大持股比例就越高。
比如现在指数内300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有10万亿,其中A公司市值1万亿,占指数总市值的10%,B公司市值5千亿,占总市值的比例为5%。
那么假设现在你有1万块要去买沪深300这个股票组合,就要用1万块中的10%也就是1千块去买公司A,5%也就是500块去买B公司,而不是两家公司买一样的钱。
当然你买对应的指数基金的话,基金公司已经按比例给你分配好了,等于直接按比例买入了指数里的300家公司,不用你自己再去一个个按比例操作300次。
根据以上标准选出来的公司都是特别大的公司,躺赢君下面贴出当前沪深300中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让大家感受下都是些什么公司:
沪深300的特点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稳健。
因为它选取的公司都是一些大公司,目前最小一家的也有140亿,公司大了抗风险能力就强。而且选取的公司覆盖了不同的行业,又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如果整个经济是海,那么每一家公司就是在海上航行的船。越大的船抗风浪的能力就越强,而把300艘大船用铁链连到一起,那抗风浪的能力就不是一般的强。
看上面表中的20家公司应该可以感受到这种稳健的感觉。
沪深300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也就是指数的起点,当天的点数设为1000点。如今(2019年5月13日)上涨到3668点,14年来走势如下:
可以看到长期来看,指数都是上涨的,而且其中有明显的三次短期大幅上涨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市,分别是2007年牛市、2009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
所以我们长期投资指数是大概率**的,如果能在买卖时机上进行一些选择,在低位买入,大幅上涨后卖出,收益将会更好,至于怎么选择买卖时机,躺赢君将在后续的文章中更新。
不过我们计算指数的收益率不能直接用指数的点数来算,因为用指数点数计算出来的收益是没有包含分红的,而我们知道指数里的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家公司,而公司的分红收益当然也是我们的收益,我们买指数基金的话是可以收到这笔钱的。
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先不用管这些,我们用计算时包含了分红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来计算沪深300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就是包含了分红的。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从2004年12月31日的1000点上涨到至今的4659点,每年平均收益为11.6%。
代表A股整体市场的中证流通指数(也是中证公司开发的,和沪深300一个妈)2006年2月27日发布,至今涨幅4.08倍,平均每年收益11.4%,同期沪深300上涨4.45倍,平均每年收益12.2%。
可以发现沪深300和中证流通指数的收益率差不多,这是因为沪深300已经覆盖了全A股将近60%的市值,买了它等于买了大半个***股市,所以两者长期来看收益率不会差太多,沪深300可能会略高一点。
其实大家都是追踪沪深300,所以涨跌几乎都是和沪深300同步,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就要选择那些历史较长、基金公司口碑好、规模大、费率低、追踪指数效果好的。
隐形高手,隐藏大佬,谁是2万亿养老金的“投资王者”?_手机新浪网
个人养老金2022年末才启航,而企业养老金的业务早已运作多年。
这批资金主要来自各家企业的年金计划,并委托于各大保险机构、公募基金公司等专业投资人管理,规模迄今已超2.24万亿元。
在人社部备案的近千只养老金产品中,最早的受托于2013年8月(泰康资产),规模最大的单产品超361亿元(国寿红利基础),累计收益最高的超过300%(泰康价值精选、国泰金色年华),而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则超过22%(平安养老指增产品)。
这个群体里,最杰出的一批投资产品,即便拿到公募、券商资管群体里,业绩也毫不逊色。
好在,有关部委披露了2023年1季度养老金产品的业务数据,根据这点滴的数据,以及公开资料,我们得以完整挖掘,这个规模过2万亿的投资经理群体。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业内共有只养老金产品,受托总计2.24万亿元养老金和年金资产(截至1季度末,下同)。
其中,至少有6只养老金产品,单只产品规模超过300亿元。具体来说包括:
国寿养老红利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养老金产品;南方基金债券精选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易方达安心回报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工银瑞信添荣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富国富利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易方达安诚回报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
从上图还可以发现,规模靠前的养老金产品中,固收和固收+产品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其中,国寿养老红利基础设施,是投向国寿体系内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并结合多重策略而形成的固收—债权投资计划型,目前规模业内领先超过361亿。
此后,南方、易方达、富国等的公募基金团队也紧紧跟随,总体看除了富国富源是混合型产品外(权益投资比例可接近40%),其余均为固收和固收+产品。
即便是多数属于固收类产品,但养老金产品中,还是时而冒出收益率突出的火爆单品。
这其中,平安养老的两支产品收益率都超过22%,在业内相对领先。而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国泰基金、泰康资产,嘉实、华夏、易方达麾下的产品也有实现18%以上的收益率。
以收益率观察,上述机构麾下的相关投资经理,都值得分析。
年金年化收益率的“领跑者”,来自于一只指数增强策略。似乎出人意料,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这一产品就是平安养老管理的平安沪深300指数增强养老产品。起始投资时间是2019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投资收益率112.43%,年化23.24%。
该产品目前的投资经理是平安养老的副总经理、投管中心负责人周传根。
他曾在***外管*、法国兴业证券任职,担任过国泰基金早年的研究部总监。后于2008年加盟平安,历任平安资管公司研究总监、平安资管公司总助、副总经理(权益投研),2020年担任平安养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周传根是2021年9月接棒的,之前这个产品由李志磊和许景源管理。
这两人的任期内表现不菲,为产品打下了100%以上收益基础,表现也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下图)。
而周传根的主要贡献则是在沪深300大幅震荡的时候,稳住了收益,保存了胜利果实,进一步拉大了超额收益。
“隐形高手”:既要业绩,也要规模
养老金基金经理中,还出现了几位中长期业绩都很突出的投资经理,但这些人的名声并不曾在外部“显山露水”。
首先是,他从业就干过两个公司,前20年在西部证券,一路从研究员做到上海分公司(自营)的副总经理。之后4年半至今在国泰基金,任养老金及专户事业二部总监,在任上他都能把业绩和规模做大。
其次,从净值风格上看,黄俊岭属于较难揣度的哪一类,涨的快,跌的慢的类型。一般,业内会认为这种净值曲线属于“运气好”类型,但黄投资了20年,仅靠运气,显然走不到现在。
那推导下来似乎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黄找到了这个市场上的一个“truth”,然后一直在挣这个钱。这个“truth”可能是一种选股方法,也可能是一种理念,一种组合投资策略。
总之,看黄俊岭有种看当年“基金一哥”的感觉,组合和主流完全不同,投资方法也迥然不同,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业绩确实能打。
在业绩靠前的产品中,泰康也有一个入选,就是泰康资产核心成长股票型养老金产品。该产品在2023年甚至创出了净值新高。
放在其他机构,觉得意外,但放在泰康,似乎也就顺理成章。
为啥,因为泰康有个行业知名的投资大佬“段大佬”。他一手孵化了无数明星的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是许多“年轻明星”的“精神导师”。
有大佬在,泰康的产品序列里,出来几个年轻的猛将似乎也就不意外了。
根据相关招募书,泰康资产核心成长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管理者曾经是马晓琳和沈萱。
两个人,一位是泰康资管的权益部股票投资执行总监,一位同公司的年金投资部固定收益总监。两人一股一债,配合应该比较默契。
资料还显示,马晓琳是泰康一手培养起来的投研人才。她曾经是工商管理硕士。2008年加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历任助理研究员、股票基金研究员、股票投资高级经理,曾任权益投资部股票投资执行总监。
而沈萱则是行业里成长起来的。她曾于嘉实基金公司交易部任组合控制员,2011年加入泰康任年金投资部投资支持高级经理、投资支持总监、后任固收总监。
从历史调研纪录看,马晓琳比较热衷大消费股的调研。
她2020年调研过紫光股份(电脑硬件股),2021年带队调研过传音控股、苏州银行、华熙生物、尤其是2022年,她又调研了一次华熙生物,显示了她对医美股的关注。
它在2020年创下57%的收益,基本跟上当年的蓝筹股行情,可以推出她对蓝筹股的偏好。
而2021年的回撤比较少,仅有10%,又显示了该组合的防御思维。
2022年,在几乎热点“万马齐喑”的行情中,这个产品竟然赚了13.5%,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在能源股上有布*。
而2023年初至今能赚16%,则似乎又印证了它在TMT可能的布*。
总体看,这是一支善于在各个热点间切换,攻防转换比较自如的团队。
不过,该产品也有一个值得商榷的信息。就是根据协会披露的信息,其曾经的主管马晓琳,于2023年3月开始任海南人马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
不过,从以往泰康资管体现出的“板凳深度”,这个考验似乎问题不会太大。
除了周传根这类资深的公募人物,大型公募机构的养老金产品,也遣出了自己再某些方向的代表人物。
比如,易方达泰利股票型养老金产品,产品的投资经理就是易方达固收业务线的“一哥”张清华(下图)。
2013年12月,张清华被增聘为基金经理,与当时的债券投资大腕钟鸣远共同管理一只债券基金,由此开始公募生涯。
现在业内津津乐道的年年正收益,当年张清华就已经实现过。以易方达裕丰回报为例,张清华2014年1月开始管理至2021年末,每个完整年度都是正收益。
除了上面提及的名字外,养老金的投资表单里还有许多值得一一探究的名字。
比如,管理华夏基金华兴8号股票型养老金的朱熠、何竞舟。这个产品除了2019年业绩有所波折外,2020年后,多数时候平稳表现。
从长远来说,这可能也是养老金团的一种投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