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始知蓬莱近
无为总觉咫尺远

吴中在哪个省哪个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什么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什么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

吴中区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 并增筑姑苏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著名人物

北宋**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政要严家淦等等。

主要景观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

吴中区又有4个省市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被确认公布

在已有7个省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础上,近期,我区木渎高级中学等4个省市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又被确认公布。碧波实验小学《科教融合: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科技教育实践路径探寻》、吴中实验小学《“双减”背景下基于场域的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创新实践》被苏州市教育*确认公布;宝带实验小学《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的教学策略建构与实践》通过省级视导;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应用与推广》项目,目前通过省级答辩评审,该项目为苏州市推荐的3个省级二类项目之一,二类是经验总结与推广项目,由已获得***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申报。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应用与推广》于2022年被确认为苏州市前瞻性项目(第二类)。项目是教育教学成果《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的区域推广。该成果曾荣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项目立项以来,团队成员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策略。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拓展实验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创新学习场域,形成具有辐射力、影响力的学校课程建设品牌,增强学校育人能力。

项目组将在全省选择学校应用“情境激趣、问题生成、实验探究、迁移应用”的教学新范式,开发系列教学案例。通过省级示范课示范引领,在全省学校中总结整合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广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同时在项目建设推广过程中,打造一支乐于理论探索、精于资源开发的骨干教师团队,磨炼一支勇于创新、巧于融合、敢于探索、善于总结的优秀教师队伍,成为专业发展的典范。

宝带实验小学

《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的教学策略建构与实践》于2020年10月,被确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近期接受省级视导。该项目以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活为核心目标,分为六个项目研究点,着力探索通过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策略,有效实现学生自身的学习内生动力。经过三年的实施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借助学科预习单、图书借阅数据库、家校联系桥等策略工具,在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合作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景多样化等多层面开展改革实践。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主阵地,更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宝带实小多次组织区级及以上的开展课堂实践研究,通过“三激”即激发兴趣,激发情绪,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度。基于“三激”策略,宝带实小建构了“伙伴式”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同时及时调整和消化负面心态。学生逐步实现了学习的良性循环,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具有宝小特色的学习策略实践建构。

碧波实验小学

自办学以来,学校走出了一条科技教育的特色之路,形成了具有“碧波烙印”的科技教育体系。《科教融合: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科技教育实践路径探寻》项目立足于学校科技教育基础,以***战略为蓝本,着眼于面向未来的教育,以培养“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探寻小学阶段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科技教育实践路径。借助科教融合,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科教融合教学改革的课程基地,示范引领小学科技特色学校变革科技教育的样态,为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吴中实验小学

该校项目《“双减”背景下基于场域的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创新实践》,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培养要求。随着“双减”“双改”政策的落地推进,如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作业设计撬动教学的变革,吴中实验小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利用集中草*种植、智慧生态培育、中医*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园户外劳动实践基地——“春晖园”,作为教育教学场域,以实践中的真实性问题为契机,基于跨学科项目化研究的学习方式,驱动作业设计新样态的建构,旨在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与具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学科育人与素养提升的终极目标。

信息多一点

基础教育前瞻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是围绕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需求,以及课程教学前沿性、带动面广的重点领域来进行申报的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被确认为省市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的项目,均需经过自主申报、答辩通过、专题视导等环节确认,省级项目还需在市级基础上推荐申报。‍

往期推荐

认定教师资格通过人员名单公示及证书领取相关说明

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吴中再添一名!

8个省赛一等奖!

“园丁先锋”|吴中教育系统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系列活动(九)

吴中是什么地方?

苏州市下面的一个区,吴中区。

姑苏城,是哪个城市-兔宝宝游戏网

姑苏城,姑苏城是哪个城市,为什么苏州被称为姑苏城?,最近不少朋友在找姑苏城的相关介绍,兔宝宝游戏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姑苏城是哪个城市姑苏城的位置

苏州,古称姑苏、平江,是江苏省地级市,***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斗配梁长江,卖闷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间。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扩展资料:

苏州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空运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

姑苏城,就是现在的苏州古城区!再简单点,就是苏州.

苏州的别称苏州,古称姑苏,现在就在江苏省啦。苏寺院古又称枫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旧名妙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望采纳

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姑苏城外寒山寺”,诗里讲的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这个位置。

姑苏城即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目前在苏州间门外十里的枫桥镇,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天台宗高僧寒山、拾得曾在这里修行,后来拾得东渡***,寒山成为该寺的主持,故改名为“寒山寺”。此寺多次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清代末年所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以及枫桥楼等。

是的,注释:姑苏城,指的就是现在的苏州城。姑苏之名的由来苏州,雅称姑苏。姑苏之名缘何而来?东汉哲学家王符谈了它的出典。其中《边议篇》载:"范蠡收债于姑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姑胥,历代转音为姑苏。这就是说,吴地本为胥的封地,因而被称作姑胥;而在吴语中,胥、苏二字音相近,姑胥就演变成姑苏,苏州才有了姑苏城的名称。

姑苏,就是苏州。相传,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册封给胥。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相近,于是“姑胥”就渐渐演变成“姑苏”了。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姑苏城,姑苏城是哪个城市的详细介绍,你可以关注兔宝宝游戏网的其他内容。

苏州是哪个省的(苏州市简介概况)

江苏省苏州市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其美食、风景、历史、人文地理和民俗被誉为“花神城”。

景观方面,苏州的景观可谓错综复杂,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木塔古街区,还有闻名遐迩的灵岩寺、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栖霞山、瘦西湖、龙井文化还有古民居,把苏州静谧的江南以及明堂阁廊式的苏州园展示在世人面前。美食方面,苏州有很多美食可以让你尝到。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烧鸡、南普陀炖鸡、金陵蟹子煲、汉景梅花鱼和笼山糕。这些美食家喻户晓,令众多来江苏苏州游玩的游客叹为观止。

历史方面,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前,苏州便是一座有名的郡城,四百多年前,朱元璋亲自替苏州定都,从此苏州成为***繁荣昌盛之重地。至今苏州仍然拥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南普陀寺、闻名遐迩的太湖景区以及其他著名景点,例如吴中古街、张陵园、松陵、大唐府等等。

人文地理方面,苏州是一座有神奇古镇,旅游者来到这里可以了解到苏州民间文化。苏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古代文物,文物以及文献,向人们展示了苏州历史博物在古代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古街古巷中有丰富多彩的景色,旅游者可以在街上欣赏到色彩斑斓的旱灰瓦小巷,感受到苏州传统的古镇风情。

民俗方面,苏州的民俗也是它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苏州的民俗节日以元宵节和中秋节最为有名,人们会在此时准备思念亲人的米饭馒头、悬花灯、糖果,尺碗等特色美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幸福与浪漫。

总之,江苏苏州的美食、风景、历史、人文地理、民俗,都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只有体验才能发现苏州的神奇之处,拥有无穷的魅力,来江苏苏州旅游体验一下吧!

然而相逢总有尽头,网易相册已于2019年3月6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告定于2019年5月8日正式停止运营。网易表示因有部分用户反馈仍未下载保存,团队决定将停运日期延期两周,至2019…

陕西书法家排名前十名陕西书法家排名前十名一,于右任,他的书法知名度,在全国来说,是陕西名家里独一无二的!于右任身居高位,以其特殊的影响,对书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大力地…

珊瑚海名称的由来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和南纬30°线之间,有一片五颜六色的海,叫做珊瑚海(又叫所罗门海)。珊瑚海北接所罗…

脆哨在贵州可以说是具有民族风味,并且是家喻户晓的一道菜,说脆哨或许你不知道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用五花肉炸的油渣。这种脆哨吃起来酥脆,入口化渣,并且不油腻。可以把脆哨当做一种零食来吃…

朋友晓丹最近很苦恼,国庆来了,漫长的7天长假,孩子整天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学习热情也不高。这世间,你有多少正能量,就有多少成就。而一部好电影,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影…

近日,小布在后台陆续接到网友们反映遇到的急难问题,与网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及时予以回复,请各位网友理性合法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01网友留言考试时间11月15日就到期,还差…

浙江十大最好玩的景点1.横店影视城:景点自然和人文景观: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是国内规模大的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群。景点内有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圆明新园等二十多个跨…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音速其实就是一种传播的速度及音速是多少公里每小时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总结。小句子分享:没有人能改变你,别人只能影响你,能改变你的只…

儿媳怀了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你儿媳妇还没有和你儿子离婚,那你吧儿媳妇的肚子搞大了,就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了,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的话,你一开始应该就会想到这个问题,现在你把儿媳…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久光百货属于哪个镇?

您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久光百货不属于那个乡镇,而属于苏州市工业园区旺墩路268号,营业时间为上午10点至晚上9,30分

江苏省是不是有个吴中区啊?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镇有:胥口镇,郭巷镇,东山镇,木渎镇,光福镇,甪直镇,渡村镇,藏书镇,横泾镇,浦庄镇。

特色小镇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江苏有七个。分别是:南京高淳区桠溪镇、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

    

     本文主要介绍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文化古镇;该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

    截至2014年,甪直镇版图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2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万人。

    甪直镇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镇、***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江苏省百强乡镇 、外向型经济明星镇、江苏省卫生镇等称号。2014年,甪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6亿元,比2013年增长7.64%。

历史沿革

据甪直地区史前出土文物考证,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立吴县,境域隶吴县。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置长洲县,境域属长洲县。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境域分属依仁乡、吴宫乡、苏台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境内分属依仁乡(仁义里)、吴宫乡(宝座里)、苏台乡(贞丰里)。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直(今甪直)富昌桥西南设巡检司署,移驻六直。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地置元和县,境域分属元和县依仁乡仁义里东19都,吴宫乡宝座里上、中、下20都,苏台乡贞丰里北26都。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元和县丞分防厅。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将清代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境内置甪直乡,隶属吴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甪直乡自治所,建甪直乡镇*。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撤甪直乡镇*,建吴县第十(甪直)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甪直沦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甪直乡公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伪吴县**恢复第十区建置。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镇北镇和中南镇合并为甫里镇,八月十五日,抗日战争胜利,恢复吴县第十区建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区、乡并编,包括建淞南区,原周庄区全部和郭巷区部分地区,治所驻甫里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并编乡镇,淞南区辖1个甲等乡镇(甫里镇)和2个乙等乡镇(陈墓乡、楚伧乡),五月,淞南区和淞北区并合为吴淞区,区署设在甫里镇。

1949年5月4日,境域解放,成立吴县淞南区人民**,同年改建新乡,区**驻在甫里镇。

1950年3月,淞南区改名甪直区,区**驻在甪直镇。

1954年11月,划吴县甪直区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属镇,建甪直镇人民**。

1958年10月,撤乡并镇,淞南乡与甪直镇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会。

1961年10月,镇社分开,划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会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辖镇。

1969年3月,甪直镇与淞南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革命***会。

1980年7月,淞南人民公社革命***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革命***会。

1981年10月,甪直人民公社革命***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管理***会。

1983年8月,实行政社分立,建立甪直乡人民**,甪直人民公社称经济联合***会。

1985年10月,实行镇管村建制。甪直乡人民**更名甪直镇人民**。

1995年6月8日,吴县撤县建市,甪直镇隶属吴县市管辖。

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甪直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甪直镇下辖甫里社区、保圣社区2个社区,淞南村、淞港村、淞浦村、澄北村、澄湖村、澄东村、甫南村、甫港村、甫田村、江湾村、瑶盛村、澄墩村、长巨村、三马村、前港村、湖浜村16个行政村。镇**驻甪直镇呜市路2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甪直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甪直镇版图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0′30′′—31°18′50′′,东经120°43′50′′—120°53′58′′之间。

    甪直镇的地层属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境内为风化剥蚀区。白垩纪晚期,甪直—吴江—南浔一带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内陆湖泊相的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盆地中心沉积厚度千余米,该地层出露于吴中区胥口镇蒋墩村。甪直境内属风化剥蚀区,地质构造属唯亭—昆山断裂,位于唯亭至昆山一线南侧,呈北偏东75度方向延伸,长30公里,为一向南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东至嘉定一带,西被湖州—苏州断裂带截断,为甪直断陷的北界。断裂南倾的甪直,第四系、第三系和白垩系沉积厚度大于1公里。

    甪直的地形地貌为太湖沉积平原,属苏州东片的湖荡水网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5米,自西向东微微向上倾斜。西部及湖荡周围地势略高,在4—5米间,吴淞江沿岸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镇内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港泾浜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地块,水面占陆地面积30%以上。甪直镇所处位置属于扬子准台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境内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域内地质状况良好,为壤质黄泥土类型,地耐力一般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地震烈度小于6度。

    甪直镇域为平原水网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季明显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春季自4月初至6月中旬,约70天。特点是冷暖交替,气温缓慢回升,天气多变,时有暴热骤冷,春雷晚霜。雨日最多,但降水量不会太多,占全年的30%。

    夏季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历时100多天。特点是气温高,每年大暑节气为最热;雷电多,有时还有晴天霹雳,伤害人畜和建筑物;梅雨季节降水量全年最多,占全年的35%。

    秋季自9月底至11月底,约60天。特点是台风较多,冷空气趋于活跃,暖空气势力渐减,降温迅速。

    冬季从11月底起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气温下降,一般每年要有三四次寒潮来临有的年份还要多一些,反反复复,要到翌年3月底或4月初才结束,约120天。特点是气温低,每年以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为最冷;降水量少,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左右。

人口民族

    甪直镇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4年,该镇常住总人口2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万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甪直镇水资源以地表水资源为主,镇域四面有澄湖、阳澄湖等5个湖泊环抱,镇域内的河流直通周边吴淞江等6条河道。

    甪直镇地处吴淞江、澄湖半高田地区,土壤以壤质黄泥土为主,湖积母质受吴淞江冲积泛滥物质的影响,土壤质地一般为重壤土。土体为A-P-W-Bg构形,黏粒20%—25%,物理性黏粒50%—60%;少数质地轻的黄松土,黏粒含量一般在20%以下,物理性黏粒不超过50%。土壤剖面分异度比平原黄泥土更少。渗渍层垂直节理发育不够明显,胶膜较薄,铁锰物质比圩区黄泥土多。有夹沙层、沙底层和埋藏乌泥层。澄湖边缘和近村西塘、庆丰、西庄、碛砂、郭巷等村为少量黄沙土和青沙土。还有少部分为青泥土,境域西部低洼地区如公田、秀篁、东关、板桥、凌港等村有青紫泥土和烂田青泥土。

    甪直的植被主要是平原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另有少量竹子和常绿、落叶树木。

    平原沼泽植被有芦苇群落和菰群落。芦苇群落分布于湖泊、池塘、吴淞江和溪沟边缘。菰群落分布在各地水边、河湾内,新***成立前野生的较多,新***成立后主要为栽培群落,各村都有种植。20世纪末,菰类水生植物作为河道垃圾被打捞清理。

    水生植被由沉水、浮水和挺水型植物组成。沉水植物群落主要是藻类,分布在沿岸浅水处,池塘水域中。浮水植物群落有浮萍群落、紫萍群落、野菱群落、水葫芦群落和水浮莲群落等,这种群落生长较快。挺水植物群落有慈姑群落和莲群落,是栽培植物,节节草群落是水稻田的杂草群落。

    常见的常绿树有松柏、冬青、香樟等,落叶乔木有杨柳、梧桐、榉、榆、槐等。至2010年,镇内栽培的乔木品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杜英、女贞等,灌木品种有桂花、茶花、樱花、海棠、石榴等。

    竹林大多为淡竹林、哺鸡竹等。在90年代前,大都农村住宅后有竹园。后来逐步减少。至2010年,成片的竹园已很少。

经济概况

    2010年,甪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593亿元,比2009年增长13.42%;完成财政收入10.7亿元,比2009年增长16.03%,占全年任务的103.0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7亿元,比2009年增长15.5%,占全年任务的103.8%;实交国地税10.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7%;外向型经济投资总额1.9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9.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9元。

    2010年,甪直镇种植反季节蔬菜906.03亩,食用菌种植面积150亩,特种种植蔬菜瓜果面积310亩;有特种水产养殖户143户,养殖面积3500亩;常规养殖户52户,养殖面积1881亩;养禽专业户43户,其中养肉鸡2户,1500羽;养种鹅41户,5300羽;养猪专业户66户,全年饲养量14714头;养奶牛专业户11户,奶牛总数1419头。

    2010年,甪直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0814亿元。

    2009年,甪直镇从事工业的职工总数达57237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3.6175亿元,比2008年减少3.9%。

    2010年,甪直镇有外资工业企业283家、内资工业企业1690家,全镇从事工业的职工人数有61253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3.3849亿元,比2009年增长16%。

    商 业

    截至2010年,甪直镇有粮食业店铺46间、饮食业店铺271间(新开业的餐饮行业103家)、油酱业店铺433间、茶馆11间。

    旅游业

    截至2010年,甪直镇已开放保圣寺、王韬纪念馆、沈宅、萧芳芳演艺馆、万盛米行(含农具馆)等10多个景点。全年旅游接待游客148.92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1503.48万元。

    2011年,甪直镇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58.6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1596.9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36%和13.66%。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1998年,甪直镇建成有工业区、别墅区、度假区、古镇区等四大功能区域的小城镇。古镇区保留了古宅老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等具有水乡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建筑物。

    2002—2010年,该镇先后建设了西美花园、北港商住楼、澍虹苑、金藏海花园、甪胜路小区、水乡佳景花园、龙潭苑、水乡嘉苑花园和龙潭嘉苑等城镇住宅小区。

    至2010年底,甪直镇区用地规模达6.09平方公里,镇区人口约有6万人。

    截至2010年,甪直镇有1所镇中心中学(甪直中学),3所小学,1所镇中心幼儿园、3个农村幼儿教育点,1个**教育中心。

    截至2010年,甪直镇有1所镇中心卫生院(甪直人民医院),1所私立综合医院,1个精神卫生工疗站,1个医疗门诊部。

交 通

甪直镇距苏州工业园区10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58公里,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东方大道直通古镇。

旅 游

    保圣寺

    保圣寺是***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毁灭,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但到了元末又再衰颓。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兴,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所见的天王殿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门拱结构。

    陆龟蒙遗址

    位于白莲寺遗址西。宅园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宋代时,改称陆龟蒙祠(亦称陆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裔生陆德原,在祠内创办甫里书院。2010年,遗址内有斗鸭池、清风亭、东、西垂虹桥、两只武康石饲鸭槽(唐朝原物)。陆龟蒙衣冠冢占地约1亩,封土高1.2米,墓前有石碑,题“唐贤甫里先生之墓”,还有一块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题为“唐贤甫里先生鲁望公之墓”。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位于保圣寺西南,粉墙黛瓦的正门额上镌有赵朴初题书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馆内所有建筑布*均保持原貌,有四面厅、鸳鸯厅、女子部楼、生生农场等。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1988年2月,叶圣陶在北京逝世。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把当年他执教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2000年,甪直镇人民**投资265万元扩建叶圣陶纪念馆。

    甪直历史文物馆

    甪直历史文物馆位于保圣寺东区。2004年1月开馆,共二层,面积350.4平方米。

    馆内主要展出甪直澄湖遗址出土文物。陈列了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水井,良渚文化时期的提梁壶,西周时期的陶尊,东周时期的铜削等文物,距今5500年的原始村落模型,展示了甪直先民五千多年前生产、生活的情景。2010年5月,文物馆从保圣寺移址至江南文化园展出。

    沈  宅

    沈宅位于香花桥东侧,西汇上塘街23号,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是甪直古镇保存较完好的豪华宅第,同盟会会员沈柏寒的老宅故居。宅院建筑布*具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铺的特点,共五进,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萧  宅

    萧宅位于甪直镇中美桥南堍,中市街6号。

    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宅侧有条约150米长的备弄,称萧家弄。该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甪直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宅院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后来售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

    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位于甪直镇南市下塘街6号。

    该馆坐东面西,背园面街,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早期是金融界人士沈再先老宅,面积760平方米,共二进。1998年,甪直镇人民**为纪念近代思想家王韬,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把该宅开设为“王韬纪念馆”,并供游客游览观光。

    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是叶圣陶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该文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

    其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1998年,甪直镇人民**在南市下塘62号粮站筹建万盛米行,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米市风貌,并向游人开放。

    张陵公园 

    张陵公园位于镇南约1公里的张陵山。

    原有东西两土阜,高约2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后张陵西山因砖厂取土制坯,夷为平地。张陵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起,创建张陵公园,2000年,已初具规模,占地达3.47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东山山顶建有张陵禅寺,塑有观音、四大金刚、弥勒等佛像,园西建了城隍庙,塑有城隍、关帝、猛将等佛像,便于香客朝拜,也具有一定的民俗观赏价值。公园北部是二十四孝宫。

    江南文化园

    江南文化园位于古镇东侧的眠牛泾浜,是甪直镇人民**保护古镇、拓展旅游的重大项目。

    2008年底开工建设,文化园以甪直古镇资源、吴文化和江南水乡神韵为依托,形成文化游、生态游、风情游、古镇游、现代游和休闲度假游等不同层次的旅游主题。2010年7月,文化园已建成公共绿地区、文艺表演区、土特产展示区、文化展示区、园林景观区、休闲水街区六大区域。2010年8月工程竣工,9月19日正式开园。

地方文化

    佩  戴

    未成年的孩童佩长命锁、项圈、手镯、脚镯等银饰品,也有在手镯上挂金木鱼、石猴等,脚镯上装响铃等。帽子有“和尚帽”、“狗头帽”、“乌兜帽”等,上有银质寿星、罗汉、百吉、银字等帽饰。60年代起,由绒线帽、绸帽、方巾代替,帽饰逐渐消失。女孩子有穿戴耳环之习。梳发髻的妇女饰品有发簪、如意、压发、银梳、银挖耳、绢花、绒花、鲜花等。发髻上横插一簪,名叫“压发”,又称“如意”。压发有金压发、银压发、珠压发之别,区别贫富贵***。玉制的也比较多,俗称“碧玉簪”。

    饮  食

    以米饭为主,参以米、面制品。旧时,绅士、商业及富裕之户为一粥二饭。一般人家早晚吃粥(或泡饭),中午吃饭。农忙时,早餐粥中常加面疙瘩(俗称“面老鼠”)、糕团等米面制品,晚餐半饭半粥。此外,菜饭、蛋炒饭亦为家常主食。米饭与青菜煮成菜饭,拌以猪油,香糯可口,若杂以黄豆、咸肉等辅料则尤佳;米饭与鸡蛋合炒则成“蛋炒饭”,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面食以面条、馄饨为多。上世纪90年代后,一般以一粥二饭为主。

    点  心

    春季有紧酵馒头、春卷、酒酿饼、酒酿圆子、烧卖、青团子、各色猪油糕等。夏季有油酥饼、双馅团子、各色粽子、冷拌面、油煎面、油煎馄饨、薄荷绿豆糕。秋季有巧果、方糕、蜜糕、玫瑰猪油糕、月饼、肉月饺、重阳糕等。冬季有汤包、五色汤团、汤水饺、南瓜糕、各式年糕等。山芋与南瓜等杂粮,制作亦精美,山芋常制作成“糖山芋”、“焐山芋”、“烘山芋”等。南瓜切成大块,不去皮,加水煮酥,添糖而食;或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后,再加入糯米或米粉浆煮成“南瓜粥”或“南瓜烊粉粥”。

    小   吃

    春季有五香茶叶蛋、喜蛋、糖切藕、酒酿。夏季有绿豆汤、凉冰水、油氽臭豆腐干、海蛳。秋季有糖芋艿、熟菱、生炒白果、糖炒栗子。冬季有水豆腐花、羊肚汤、赤豆汤、鸡鸭血汤等。

    造   房

    主要有看风水、开木凳、上大梁、烧路头等传统步骤。

    造   船   打造一般小农船礼仪较为简单,仅新船下水时备三牲“斋路头”。打造大农船或甲罟帮打新船较为隆重。造船前请阴阳先生占卜,择日开工。在船基上祭船神,木匠锯一段木头用红纸包好,船主请船匠,发喜钱,置“开工酒”,又称“开木凳酒”。上船梁前由船匠和船主长子用墨斗在船底弹出中心线,称“定圆”,在船底“斋利市”,上船梁后办“定星酒”。上腊闸板时喝“上腊闸酒”。船造好后即将下水时最为隆重,要请客设宴。船主在新船头钉上红绿绸飘带,贴上对联,选吉日良辰,备三牲“斋路头”,鞭炮齐鸣,新船由众人推扶徐徐下水。有人在船艄向新船泼水以示顺风顺水、生意兴隆、如意生财。是日,亲朋前来送礼祝贺,船主设“完工酒”宴客。

    造   桥

    造桥先丈量计算出用料,到开石山处订购石料,待石料毛坯运至造桥处,择吉日破土动工。下桩前祭祀土神,忌克属生肖者观看,以篱阻行,打桥桩时用打死的狗或纸剪的人像丢下水去压邪。造桥时石匠再把毛坯石料当场加工堆砌而成,建桥期间,小孩佩戴红布或桃树牌,上写“石桥石和尚,自造自身当,速速回家转,自去抱桥桩”字句,大人不让小孩去看造桥,特别是打桩更不让去看,意为避邪。

    民   谣

    农民在田间唱的叫山歌,有的称田歌,渔民唱的叫渔歌。民国末期,唱的大多是情歌,少数反映阶级斗争的内容。新***成立后,民歌有了新内容,如《六样机》、《逛新城》等。1998年起,古镇荡湖船上的船娘,边摇橹边唱吴歌。

    宣   卷

    宣卷是由唐代僧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及后代的鼓子调、诸宫调、戏文、杂剧影响发展而来的,到了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始用“宣卷”称谓,刊本行世。清道光咸丰年间,宣卷流传至甪直。甪直宣卷分木鱼宣卷和丝弦宣卷两种。宣卷又称挂轴子说书,是宣扬佛法的歌曲,里边的故事总是劝人积德修寿做善事。民间“做寿”、“小孩剃头”、“念佛”、“缴血污”等民俗活动中,往往请宣卷人。一般是两人宣卷,用木鱼、铜磬伴奏,根据“宝卷”脚本,有说有唱;少数有多人宣卷,分角色说唱,近似堂名形式。改革开放后,民间宣卷复活,出现一批年轻农民宣卷艺人。

    舞   蹈

    民国时期,甪直庙会,出会、出灯等民间习俗活动中,有踏高翘、舞龙灯、蚌舞、莲花落(即打连厢)、荡湖船、挑花篮等民间舞蹈。新***成立后,游行集会活动中,出现了打腰鼓、洋鼓队、扭秧歌、红军舞等形式。改革开放后,民间盛行健美操、健身操、养生功。1998年起,甪直水乡文化艺术团演出的打连厢、挑花篮、水乡服饰表演成了品牌节目。2008年初,甪直镇兴起了广场舞,成为甪直妇女的健身舞蹈。

 

吴中是哪个都城?

吴中,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今天苏州市的中心区,在春秋时期,做过诸侯国“吴国”的都城。

吴国的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中心是姑苏(苏州)地区,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吴国的国势强盛,达到顶峰,是当时的东南霸主。

吴国的强盛如“昙花一现”,短短20余年后,于公元前473年,亡于越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高金融网 » 吴中在哪个省哪个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什么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

相关推荐